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1:1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

第一篇: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

科学使用学案之我见

内容摘要:在“五严规定”下,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学案?本文论述了学案与大纲、教案和习题集的关系以及学案使用前、中、后的几点诀窍。

关键词: 学案 关系 诀窍

实行“五严规定”以来,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了,而教师用来上课的时间减少了。在减负不减质的情况下,教师们都感到任务重,压力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斯丁格勒教授指出的:“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中心必须是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因此,如何让学案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是各科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教师们亟待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科学高效地使用学案的前提是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抓住几个诀窍。

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学案与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由教育权威部门编制的教学的典型案例。学案要做的就是在大纲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学案的内容要紧扣大纲,同时要注重挖掘大纲的内涵与外延,不局限于教材,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翻版,要深化和迁移课本知识,使内容更加充实。因此,大纲是核心,教材和学案都是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手段。

二、处理好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而学案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虽然教案中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但表现不够突出,体现不够充分,整体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学案则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教案则主要体现了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学习环节;而学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包括了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学习环节。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而学生能在学案的引领下,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另外,尽管老师在教案中设计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率毕竟有限,而且学生反应速度不一,很多学生无形中就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学案中的提问,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所以不能把学案和教案混为一谈。

三、处理好学案和习题集的关系

虽然,学案中有习题,但教师不能把“学案”当练习册来使用,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学案是为了引导学习,而不是另一份作业。如果课堂教学呈现练习化、试题化,学案容易使学生和教师产生追逐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体验的倾向。相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案是“授人以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它并不同等于为了巩固知识,检测知识状况的练习。学案中的习题要典型、要精辟,要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学案中少而精的习题肯定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的,所以,在编制学案的同时必须优选一本质量较高的习题资料供学生练习。总之,学案和习题集要相辅相成。

理顺了学案和大纲、教案、习题集的关系,教者还要注意学案使用其、使用中、使用后的一些小诀窍。

一、学案使用前

1、集体编写学案

我们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也提倡教师合作教学。好的学案应该是学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发挥老教师经验优势,发挥年轻教师精力上的长处,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案编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遵循“集体研讨——分块设计——组长把关——修订学案——师生共用——信息反馈——完善学案”七步曲。先由备课组共同商讨决定教学重难点,学案方向,分配任务,分头行动,然后汇总交给备课组长定夺审批,根据备课组长的意见修改学案,初步定稿。最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丰富、补充、修改使学案日臻完善。任何一份高质量的学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2、学案上适当留白

“留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设计学案时,在每页的左边留出一定的空白,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整合,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迁移;便于教师进行复备、反思。由于各班学情各不相同,教师不能机械套用学案,在使用学案时,教师必须自己再次进行用心思考、消化,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批注,增删或修改。教学活动结束后,还可以根据课堂实践,在空白处记下师生瞬间智慧的闪现,或改进措施,或几点反思。

二是不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空间。通过例题,例句的呈现,让学生学会归纳、举一反三;通过推导,联想,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整理笔记,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及时有效地将所获得的结论、重要提示信息记录在自己学案的留白处。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3、突出重难点

在学案中,教师可以预先用斜体字、粗体等标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内容,以便学生有的放矢、高度重视。

二、学案使用中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好的学案能为提高课堂效益架设一座便捷的桥梁,但能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还要看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控制好学生的自由度。预习学案要提前1—2天发放。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的预习,带着学案中的问题看书,同时标出疑问。教师要通过提问、批改、答疑等形式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三、学案使用后

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写的,既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知识要点、围绕重点内容的问题探究,又有学生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总结反思,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的好助手。在学生课下复习的时候,看着学案,能重现学习过程,但由于学案都是单张发给学生学习使用的,容易丢失,给学生的保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此我建议老师一般在两周后或一单元结束时,指导学生依次整理好每堂课使用的学案,然后教师进班给学生装订。这样,一举两得,既不浪费教师的心血,又为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复习的资料。

在“五严规定”下科学应用“学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编写出能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案”,让学案在教学中添光增彩!

第二篇: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摘要: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的产物,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重媒体形式,轻教学内容;重‘观众’喝彩,轻能力培养;重演示效果,轻诱导与互动;重媒体堆积,轻搭配设计”在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制约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务必认识到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应从教学设计着手,科学搭配媒体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要认识到教学效果好坏是检验媒体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媒体;教学;理性认识

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媒体技术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展现了其神奇功效,为当代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已经深入广大教育领域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力。当前,在应用媒体技术手段时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片面追求形式而丢弃教学根本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开始理性思考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小学教育是使用媒体手段较多的领域。本人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在媒体运用上呈现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使用媒体阶段,在此阶段,本人被多媒体软件神奇的功效所吸引,狂热学习并用于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是媒体应用阶段,利用一切机会应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包括制作PPT,录制音频、视频,开发小软件等;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是理性认识阶段,认为媒体技术运用不能只求形式而忽略传授知识本身,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媒体技术运用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而已,千万提醒自己不要因媒体本身而过分追求使用媒体,应一切以教学目标实现为根本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选择媒体呈现的形式与内容。以下是本人在运用媒体教学时的理性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1.重媒体形式,轻教学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媒体运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无本之木。但是当前教育机构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衡量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导致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形式,过度使用媒体,学生在听课时如同看一场美国大片,在眼花缭乱、惊心动魂之后,留下的只有媒体展现的片段,而对课堂整体内容把握不准、不全,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重“观众”喝彩,轻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不能单纯追求满足学生兴趣,在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行进的过程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应充分发挥出来。媒体只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履行教师职责,而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知识素养、对问题独特的看法等,只有在语言(包括形体语言)交流中才会让学生感受,让学生同化。另外,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诱导。本人有一次失败的课堂教学,其内容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备课时花了大量的精力,在PPT里面运用了许多中国山水画、Flash动画、视频、声音等媒体元素,自认为效果会不错,在讲课过程中将媒体展示代替了自己的讲解。课后本人很有信心地问了几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反应效果很好,然后我又问了几个课堂中涉及的难点问题,如为什么相对于在行进中的船,岸上的山是后退的?学生的回答让我惊讶:“我在看动画时山就是在后退。”

3.重演示效果,轻诱导与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后,通过师生不断地互动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互动的过程就是将教师的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课与互动过程中感受教师的人格,并从教师人格所折射出来的对知识的理解。简单地说,人是“活”的,而媒体手段是“死”的,将媒体用“活”其实就是用媒体辅助教师授课。

4.重媒体堆积,轻搭配设计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如果教师单纯依靠媒体,过分追求媒体来完成教学目标,就可能导致媒体堆积,媒体元素简单搭配。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学会选择不同媒体的展现形式、不同的展现手段和不同的展现时期,而且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媒体元素。当然,如何依据不同的因素(教师、学生、环境、内容等)选择媒体的表达方式是一门艺术。

二、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媒体的辅助功能,解决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重新审视媒体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认识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如实验教学、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而媒体教学只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这种准确的定位会帮助教师将思想观念转变到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正确的教学观念上来。以物理教学为例,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物理知识、理论原理,必要时能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完成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实验教学与媒体教学,这两种教学手段确实能有力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但是缺乏优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这两种手段将失去功效。

2.从教学设计着手,科学搭配媒体

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高质量的课堂来自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客观上讲是以教学目标实现为导向,教师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过程的每一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从主观上讲,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师本身的人格、气质与魅力,还需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与潜在需求。对于客观的教学设计,在使用教学手段上要把握好手段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对于主观的教学设计,在媒体等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更需谨慎,要洞察媒体手段与教师的契合程度,所选择的媒体手段能恰到好处地展现教师的个性人格,也需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落实上,更应体现在与教师、学生的契合度上。

3.教学效果是检验媒体手段实现效

果的最佳方式不论设计得自认为多么科学合理的课堂,也不论自认为课堂效果如何有效,其最好的检验方式是评价教学效果。一堂运用了大量媒体技术的讲课,一堂被学生不断喝彩,也被同行称道的讲课,到底是好是坏,只有检验结果后才能下定论,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我们可以设计一份包含有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的课后测试试卷,供使用了媒体教学和没有使用媒体教学,且教学内容相同、学生基础相同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验。如果使用媒体教学的班级测验出来的成绩好,则说明媒体手段实现效果好,反之则差。

总之,我们要正确、理性地使用媒体教学,勿为媒体而媒体,成为媒体的奴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合理选择媒体教学手段,科学搭配媒体教学元素,成为媒体教学的主人,真正发挥媒体教学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梅,马晓华.对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理性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17):62-63.[2]曾海文.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的思考[J].新世纪论丛,2006(2):37-38.[3]肖年志.对整合课的基本特征和评价要素的理性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3):65-67.[4]夏祖瑞.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媒体应用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3):19-21.作者:曾磊 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志溪河学校

第三篇:科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杨志高

小学科学从过去的自然转化而来,从了解自然为主转变成创新科技为主的过程。这门学科一直被认为所谓的“副科”,所以为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创新,这门学科已被列为重要科目来教学,并加入统考科目。因刚刚重视,又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兼职教师根本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上语文、数学的老师兼上,没有充分的精力去做好备课、做好实验教学。所以总体素质都不理想,从我校近三年的教学考评中发现,理论知识有60%的学生掌握,但能完全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的学生不足10%,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还存在问题,满堂灌的教育观念还未改变,实践与操作的能力特别欠缺,无法提取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抽象问题无法理解,在这里,结合我两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折自“山雨(微博)”中的五则教学方法,这五则方法一直指导我这两年的教学,平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经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寻根觅底地追问这是为什么?这种由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从科学教学出发,就能推动科学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能使他们明确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我上“四年级上册《溶解》”一课时,讲到用食盐、面粉、石沙、高锰酸钾等进行实验时,我分别让四个学生在台上演示分别在四杯水中放入这四种物质,慢慢搅动,观察发生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奇妙的感觉,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特别是高锰酸钾的那杯水居然变色了,还提出好奇的问题等等。

二、通过展示动画,引起学习兴趣。班班通是15年刚安装的,这给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科学课过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的关键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鸟”这一课,首先放鸟的录像,千姿百态的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百鸟之中,乐于跟随老师去学习鸟的知识。

三、寓教于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教学方法,他使用于各科教学,在需要的教学中可设计成这种方式,特别是导入课题方面,容易提取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天气》这一课时,用谜语“ 身体多轻柔,逍遥漫天游,风来它就躲,雨来它带头。(打一自然物)”“两人同离去,直到四点归。(打一自然物)”“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打一自然物)”,这些谜语的谜底分别是云、雨、风,这种游戏导入方式,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周围环境,吸引学习兴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科学课的变化是很大的,改变了学生根本的学习方法,要以“探究”为核心,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活动”,让他们自由观察、测量、发现、探索,并进行记录。在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课是需要到室外进行的。如上“温度的测量”这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阴暗处,向阳处等地,让学生分小组带上温度计自己去自己去测量,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不管他们测得如何,我都要给于他们的鼓励,经小组对比后,选出结果最接近的小组数据为正确答案,并要求他们说出测量方法,教师再加以订正即可,很自然又轻松地完成本节教学任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并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吸引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发展了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五、组织动手实践,激起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特点。他们拿到一些新奇的东西,总希望拆开来看个究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制作一些东西,他们总是感到十分有趣。在科学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有时也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例如: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土电话。两天后,几名同学将自已的“得意之作”送来了。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了土电话,有的用丢去的一次性杯子作话筒,有的用竹筒作话筒,有的用易拉罐作话筒等等。此外,还可围绕教材利用活动课时间,认真组织有趣的科学课外活动,把学和做、学和玩、学和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实验室的应用是学好科学的必然阵地。科学合理的课件制作也是学生兴趣来源的关键。师生默趣的教与学互动使学生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

一、指导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的应用。不熟悉实验室的布局设施,会给实验带来危险和完成不顺利,经过教学实践,因学生好奇心强,一些学生不听招呼,不按要求实验,导致实验途中危险和设施损坏。如16年秋季学期,我班一组学生在做溶解实验时,玻璃棒用力过强,导致玻璃杯破碎伤到手,扭水龙头用力过猛把龙头扭坏,导致因修理龙头耽搁实验时间等,这些教训让我懂得实验课前,指导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的应用,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实验中多关注那些尤其好奇心强(或者作风不正)的学生,多给以指导和教育。

二、认真作好实验室无法完成和实践也无法完成的课件制作。如卷云,层云,积云的观测,这种天气现象,我们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就要用课件来体现,指导如何区分这三种云,并了解它们会对气候有什么变化,并出示一些天气谚语如:天上鱼鳞斑(卷积云),地上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钩卷云),地上雨淋淋;暴热黑云起(积云),雹子要落地。幻灯片的制作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必要可插入一些小视频,提起学生的兴趣,如播放天气变化中龙卷风的破坏程度视频,把学生带入情景中,除了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为什么要爱护环境的渗透教育。

三、师生默趣的教与学互动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教学的质量,一个脸上无表情,一点动作都没有的教师,这节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不但提不起学生兴趣,反而会取到催眠作用,所以我平时上课时,会随着内容的变化不时的变化表情和动作,有必要还可以把小丑的动作融入进去,激励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或师生互动完成效果更佳。愉快的学习才会让学生不会感到学习是一件累差事,反而喜欢学习,为此,我所上过的班级学生都很喜欢我上他们的课,不管是什么课。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和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科技的能力。

第四篇:科学教学论文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面临的困境和出路

教师:丁文华

摘要:搞好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因素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关键字:教学资源科学实验实验室管理素质教育

搞好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可有效地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弥补单一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搞好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因素时时困扰着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是学校缺设备,虽然教育局下拨了一批实验设备,但随着岁月的流失,有的丢失,有的损坏,留下能用的许多也是“缺胳膊少腿”,教学运用勉强应付。比如我们学校的摩擦起电感应器有3个,现在一个也没法用。

二是师资力量缺乏,在农村小学,很多学校都是一人包办一个学校的科学教学,还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的科学老师,全由其他主课老师带上。拘泥于“一本书、一张嘴”的陈旧上课模式,加之设备奇缺,导致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出现偏差。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动手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参与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动手能力被削弱。三是师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许多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顾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听着老师的指令摆弄器材,取些数据,填写表格,表填完了,实验就算完成了。

三是实验室管理混乱,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没有专业的实验管理员,老师基本上都是包办学校所有科学教学工作,教学课时多,导致了老师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混乱。比如:实验仪器的登记,维修,处理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基本上就是做做假表格应付检查等。

当然,冷静分析起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总的说来不外乎两点:第一,管理不善。许多学校无专门仪器保管室,无专兼职管理人员,教师随用随取,用后随手放置,有的长期放在教师家中也无人过问。第二,督导不力。上级相关部门缺乏一个有效的相应机制 来管理和约束,既是考试也是考“动笔”不考“动手”操作,来自社会和家长们也认为语文、数学是主课,学好了能写会算就行了,不苛求学生动手能力如何。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在重视德育、语言、数字等的教育时,能轻视自然科学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吗?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是发明创造的奴隶,原因在于缺乏对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培养。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重要素质的科目。它所培养的相应能力是某些学科无法比拟的。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开展实验教学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呢? 我认为:

一、运用农村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实验课教学内容

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豌豆荚里的豌豆》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整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二、“土”“洋”结合,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岩石的组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等;让学生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和其它的岩石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 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不因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也不因课堂教学的终止而结束。因此,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常与活生生的自然事物、农业生产相伴的生活实际,把科学课前和课后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狠抓了课外观察实践的指导。如在教《昆虫》一课前,我们让学生到野外去抓虫子,带进课堂进行研究。在抓虫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虫子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行动方式等方面的感性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课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对稻田的昆虫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同学们不仅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消灭害虫、保护益虫的认识。

结束语: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第五篇: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推荐)

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

课题:农村中学有效“导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王振 负责人:邱建明

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4)

文章录入:王振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

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

阅读提示:本文《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及有效使用(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4)》分为三个版块:编写与使用;二是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注意事项;三是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版块一: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概念及定位

1.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2.导学案概念。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3.导学案的作用。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⑴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⑵课堂的呈现表;⑶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⑷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⑸自我反思小结的文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4.导学案的意义。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导学”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凸显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强的二、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⑴是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手。

⑵是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学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①识记(A级):要求学生在课内5—10分钟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②理解(B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融会贯通,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③应用(C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在教师点拨下,学生⑶是课时性原则:一课一案。

⑷是分层性原则: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2、把握好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⑴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有利于学生预习,有利于课堂交流,有利于课堂展示,有利于课堂生成,有有利于复习备考,有利于教师点拨,有利于教师引导。

⑵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要坚决避免“简单化、剪贴化、习题化(试卷化)”,千万不能滥用“导如果是复习或检测,就应明确写明“复习学案”、“测试题”。

⑶导学案的编写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编制的程序设置 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导学案编写程序的第一种设置:可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⑴研读课标、文本、资料,研究学情;⑶集体讨论;⑷修改;⑸组长审核定稿。(编制人、审核人、时间)

2、导学案编写程序的第二种设置:导学案编写应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为了确保导学案分五个步骤进行操作。

⑴征询:即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应先征求不少于3位同科教师意见。

⑵编写: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

⑶讨论:学科组集体讨论。

⑷修改: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并再次征询同科教师意见。

⑸定稿: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和同科教师意见,最后定稿。

3、导学案编写的五次审查。

⑴教研组长进行初审,审查修改稿,并将审核人打印在导学案上。

⑵经教研组长签字的导学案交给学科负责人审核,并在审批表上签字。

⑶审核表交分管学科的校级领导签字。

⑷导学案经校级领导最后签字后,编写人送文印室印刷。

⑸所有导学案将电子文稿发送到导学案管理专用邮箱,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由专人统一保管。

(三)导学案编写的栏目设置

1、导学案栏目的第一种设置: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

⑴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⑵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法。

⑶知识链接。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

⑷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分析归纳法、替代法、实验法等。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⑸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习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⑹质疑问难。该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导学案中填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题。上课之前,教师要收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疑难,肯定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品质,进行二教学的针对性。

⑺达标检测。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①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③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④难度适中,面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实际教学中“当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根据各校的实际,后面还可设设计5—8道课外 作业。

⑻学习小结。一是在导学案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行归纳。所以,归纳小结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

2、导学案栏目的第二种设置: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问题设计)、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

以上每个内容设立一个栏目,各学科可以在此栏目下根据学科特点设立子栏目。如:

⑴历史学科在“学习反思”中可设立“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情感认识”栏目。⑵政治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可设立“基础梳理”、“核心整合”栏目。

⑶语文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也可不设置“归纳小结”、“当堂检测”栏目,增加“【延伸阅置“能力检测”以巩固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

(四)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要求

(编号为学科首个拼音字母,如下例中“YW”即语文,“09”为09年,“01”为高一年级,“000”号;一课时,编一个序号;编号前写年级科目,空两格写编号,5号楷体GB2312排在标题上方,左示例:高一语文 YW-09-01-000(标题为3号黑体,居中)

《 》导学案

(以下为5号宋体,居中,“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之间空2格,必须填写完整,而且“核人”不能是同一个人)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空一行)

【学习目标】(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重点难点】(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法指导】(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知识链接】(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过程】(政治学科在此栏目下可设“[基础梳理]”“[核心整合]”两个小栏目,5号黑体,空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归纳小结】(或称“课堂小结”,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当堂训练】(5号黑体,空两格)(均指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学习反思】(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课后练习】编写8道左右的课外作业。

【参考答案】导学案相关问题的答案和课后练的答案。

(五)导学案编写的容量要求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拐杖,是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应简明扼要,切忌繁琐复杂。一般学科一16开一张为宜,最多不超过8开一张。(字体、行距等规格要全校统一)

三、导学案编写的八个基本问题

1、如何确定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区别。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乍听起来意思并不相同,教学中很容易搞混。

⑴仔细分析,二者在概念上有很多区别。

①目标出发点不同。“教学目标”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出发点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学习目标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②目标的对象不同。“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③表述的程度不同。“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能看懂,操作性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了、通俗易懂。

④目标的目的不同。“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

⑤蕴含的感情色彩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表述应应该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多用“能说出”、“能记用”“知道”、“表示常见的”、“超常规思维”等检测的明确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⑵可见,“学习目标”不同于传统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它的制定应情、师情和校情。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目标为主。

2、导学案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少教师感到茫然,不知道怎么去写。

⑴比如,有的导学案“学法指导”就四个字:列表、归纳。这样的指导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学生不知列表”、“从哪些角度归纳”等。

⑵再如,一份导学案“学法指导”是这样陈述的:观察法和比较法法相结合。学生一定会问:观察什么什么和什么比较?从哪种角度比较等。所以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

3、如何编写“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应为本节课学习必须准备的知识,就像链条中的一环,如果缺少了链条就断了。

⑴例如,有一份政治导学案就较好的处理了“知识链接”在本节课中的作用。该导学案有三个学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②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③运用:结合所学知识活说明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⑵再如,有一份导学案将文章结构全部在“链接”中显示出来,层次划分,段落大意,文章中心都有习过程”中又有一个问题“归纳每部分的文意”,学生一看“链接”就完成了,怎么还会去看书?教师准答案”,课堂上还怎么会质疑对抗?特别是目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即使教正确的,学生也会“绝对相信”。

4、问题层次化如何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但问题究竟是一个“学问”很深的问题。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⑵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

⑶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⑷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5、如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这里说的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教师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小结。

⑴例如,有一份物理导学案就能很好的说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①该导学案有两个学习目标:一是会运用v—t图像供述位移的方法;二是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②导学案在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小结要求;知识点二----“匀的位移”后又提出了一个小结要求,把两个小结组合起来就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这样的导学案既体化的要求,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

⑵比如,有一份导学案3/4的篇幅由老师把知识框架全部打印出来,教师完全代替了学生学习,把知容直接呈现在导学案上,结果比传统的课堂更糟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生又根本不会再去看书,再去思考,那么知识怎么巩固?能力怎么培养?

6、“归纳小结”和“课后反思”为什么要分两个栏目

“归纳小结”和“课后反思”是两个不同的学习环节,因此要求也不一样。

⑴归纳小结是将问题逻辑关系显性化的一个环节,需要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做一个小结⑵课后反思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反思。

①从过程来看,可以是学生预习中反思,也可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反思。

②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③从具体操作上看,可以引导学生课后“三问”: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会了吗?这节课有哪些收获?题很有兴趣?想深入探讨?)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每天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主动学

7、“当堂检测”有什么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当堂检测”要和学习目标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5分钟应明确指出该环节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从实验学校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情况并堂检测”内容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完成了。没有真正起到“当堂检测”的作用。

8.课堂实施的基本程序。

⑴预习指导,⑵学生预习,⑶分组探讨,⑷典型发言(教师点拨),⑸教师精讲,⑹反思与练习。

四、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当堂检测评估——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导学案要提前发放。导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一般导学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况,特别关注疑难问题,也既是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⑴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⑵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讲应具有启发性,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导学案的二次批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究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

(二)使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在完成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要引导学生课堂记录、自我整理导学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内容、补充相关内容。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学展示或教师的点拨时解决。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题。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在这一环节结束,对一些疑、难点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精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完一课后,要在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次批阅。

五、导学案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下载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论文:科学使用学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使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教师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解、举例示范、课前排练、课后总结、情境制造及调整课堂教学......

    导学案使用

    地理导学案的使用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导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普安县雪浦乡雪浦小学—张琪近几年,随着小学科学教材进入课堂,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也在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让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我们都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学科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合集)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