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单元17,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总第个教案
第五单元
17、山谷中的谜底
第一课时
总第个教案
主备人:施冬梅
审核人:钱凯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
4.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谜面”。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导航: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搜集课文的相关资料。教学程序: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桌交流预习情况)3.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教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点明他们谈及的自然现象带来的启示。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板书:加拿大、魁北克。2.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要求:自读第一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3.组织交流。
4.同学们肯定也对这个谜充满了好奇吧?谜底被揭开了吗?是怎么揭开的?这些问题我们到下堂课再去研究。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抄写词语。
第五单元
17、山谷中的谜底
第二课时
总第个教案
主备人:施冬梅
审核人:钱凯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3.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文意。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导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
1.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2.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1)齐读这句话。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
(3)有什么疑问?(“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
(4)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A、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B、那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C、小结:刚才的演示物如果换成硬木头行不行?
(5)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A、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积、压、落、弹)B、体会四个“反复”。C、讨论: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3.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从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让我们把这个谜底再次告诉给大家—— 4.此时,你怎么看文中的雪松?
5.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雪松、各种杂树、旅行者谈自己的启发。)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1.两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闭上眼,让我们细细聆听!(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2.听了这两位旅行者的启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让我们也像旅行者一样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组抓住重要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1)小组讨论。(2)第一次交流。(3)相机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①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②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小组第二次讨论,集体交流。
③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④齐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课文。的确,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地发展。记住: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
第二篇:山谷中的谜底 第一课时
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教具准备:
收录机、挂图、投影仪 优质资源光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话题。
1、和学生进行猜谜语比赛,教师适时点出“谜面”、“谜底”。
2、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三、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哪几自然段则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2.组织交流,讨论。
五、组织质疑: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指导: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六、指导描红:
第三篇: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
执教者:包艳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2)、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三、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五、质疑: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指导: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谜底。
(出示句子)“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
2、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在把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3、组织讨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板书:智者,强者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第一遍:带提示语。第二遍: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1)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2)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联系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3)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四、摘抄、积累。作业(可选择):
1.准备把文中的那些句子摘抄到你的采蜜本上? 2.课后,把你的名言写在书本上,再署上你的大名。3.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加拿大魁北克省
西坡(雪小)
东坡(雪大)柏树
松树
(弯曲、反弹)
柘树
其他的树
丧失生机
女贞树
雪松 智者
强者
第四篇:17课山谷中谜底教案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谜底》是主题单元“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以成因和道理为说明对象的说明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观的自然现象,启示人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揭示出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预习要求
1、读熟课文,自学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2、自学了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有个什么谜?谜底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例或读读历史故事《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说说自己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理解。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 “反弹”、“弯曲”等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初步领悟“弯曲”的人生哲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把钢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
(出示课件):皮肉粗糙手拿针,悬岩绝壁扎下根,一年四季永长青,昂首挺立伴风云。(打一植物)——松树
2.简介谜语的组成: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3.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板书:山谷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2)找一找“山谷中的谜”和“谜底“分别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①出示认读,纠正读音:柘、丫、贞、帐、摧。
②同音字比较:“摧”与“催” 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大题描红。④完成补充习题17课的第一大题。(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①“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
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②“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谜底”又在哪里呢?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谜底”,补充课题中的“底”。4.课文除了写了山谷中的“谜面”和“谜底”,还写了什么?
人们从“山谷中的谜底”中得到的启示。
5.默读课文,根据“谜面——谜底—启示”划分段落。第一段(1、2两个自然段)谜面。第二段(第3自然段)谜底。第三段(4-6自然段段)启示
三、精读课文,弄清“谜面”
1.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教师相机用简笔画画出这个山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l自然段,把山谷中的奇异景观在图上示意出来。
2.指导看图复述“山谷中的谜”。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第17课。
2.朗读课文,预习第3-6自然段,体会两位旅行者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初悟谜底
1.出示词语: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味儿来?(2)这些词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有时我们必须选择坚强,并且通过正面的抗争战胜困难。但有时我们还应该学会另外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是什么呢?谜底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
2.山谷中有个什么“谜”呢?它的谜底又是什么呢?回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1、过渡:一条普通的山谷中却藏着这样一个谜,这大大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更想迫切地知道: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两位旅行者一起前往山谷中,去揭开谜底。(板书:“底”加点)
2、请大家认真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曲线划出你找到表示谜底的语句。
3、[交流出示]: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质疑:也找到相同答案的同学举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嘛,真聪明!不过,你是从哪儿断定这就是谜底的呢?(谜底终于被揭开了)这谜底的揭开容易吗?(不容易)从哪知道的?(出示“终于”)
(2)、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不过真正的谜底还藏在这句话中,想要找寻答案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语句和提示性的语言来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同学们沉下心来读。默读这段话,看你理解了什么。
(3)、这段话里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出示:东坡雪大 西坡雪小 压断 压不断)
(4)、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很大,雪松很有本领)
4、过渡:当时的环境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看看这雪到底大到什么程度?课文中有所描述吗?
5、好好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把出现在你眼前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一下。(生述雪景)
6、小结:是啊,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袭来,整个山谷被一片皑皑的白雪所笼罩着,面对着这样的气候和情景,你想到了什么?
(气候恶劣,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无论是人还是植物都十分困难,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特别是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想要在风雪更加肆虐的东坡生存下去,更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
7、再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话,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山谷中所独有的雪景吧!
8、过渡:能在风雪更加猛烈的东坡生存的只有雪松(板书:雪松),而其它的植物根本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其他植物——没有雪松这个本领,雪松的这个本领在谜底中并没有直接地告诉我们。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板书:的本领)(无论雪大还是雪小,雪松的树枝始终压不断)
9、小结:“压不断”这就是在谜底中所说的雪松的这个本领,这也是其他的杂树所无法具备的本领。
10、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刻画了雪松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表现,也就是雪松的本领,勾画有关语句好好地去感受一下吧。
11、[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把能体现雪松独特本领的词用小圆点在书上标出来。
(2)交流:A、(相机板书:弯曲、反弹)为了便于理解,师用钢尺来演示这一动态过程。以此理解“弯曲”“反弹”。B、让学生说雪松与雪抗争的情景。C、引导:
▲它在什么情况下弯曲?(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显示:积)▲这“一定程度”指什么?(当雪积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将顶不住,实在承受不了的时候。)
▲如果承受得了,雪松如何做?(腰杆挺得直直的,与雪抗争)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陈毅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课件出示)
D、过渡: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显示:向下弯曲)这是雪松向风雪低头屈服的表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E、小结:原来,弯曲是为了……(显示:滑落)
雪松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显示),这样的反弹又重新展现出雪松独有的身姿,你们看见了吗?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F、过渡:同学们,作者用这一系列形象的动作描写,为我们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富有弹性(板书)(3)这样的描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雪松所独有的身姿吧!
12、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1)、面对着暴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2)、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它仿佛是这个静穆的世界里最后的斗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雪松就这样,(再读)(3)从这四个“反复”“不论…始终…”“完好无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你知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省略号看出循环往复,重复地进行,看出雪松的坚韧不拔。
(4)、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这种对生命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读。
13、充满智慧的弯曲,充满力量的反弹,这就是雪松的本领!就是雪松能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原因,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
14、过渡:两位旅行者通过观察思考,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然而,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从这一现象中还领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
四、联系生活,学会“弯曲”
1、出示两位旅行者启示的话,指名朗读
启示1:师: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指答)
2、重点读第二位旅行者的启示
(1)、从这位旅行者的话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2)、合作探究:
由雪松“弯曲”和“反弹”的品性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
引导学生想到《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之类的故事,想到斗争中的“出拳”怎样才能有力?必须要先弯曲,往回收
想到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想到同学、亲人间的相互宽容及适当的让步
……
3、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这样说——引读(出示最后一节)(1)、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说说)
(2)、“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同学们刚刚联系课文中的内容,作了很好的理解。那么,你同意课文中的这种观点吗?能再联系一些事例来说说吗?(指名回答)
4、出示:口头填空
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五、总结课文。
1、师总结课文: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到这儿我们就学完了,但我们思想的脚步还在前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固然值得我们敬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胸怀更值得我们欣赏。
记住:(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生齐读。
2、在很多的成语中,都浓缩着这种充满智慧的弯曲思想,如“屈蠖求伸”(板),蠖是一种虫名,叫尺蠖,它行进的方式很特别,先使得身体弯曲,然后求的伸长,比喻以退为进的思想。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以退为进,大丈夫能屈能伸,负荆请罪,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忍辱负重……)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则名言,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做一个智者。出示: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五、作业超市(可选择)
1.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2、山谷中的谜底虽然解开了,但是,这篇课文还留下了许多谜,比如: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只有这两位旅行者才发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
山谷中的谜底
智 者 适当让步
雪 松
强 者 正面抗争
山谷中的谜底
积
向下弯曲
雪松的本领 滑落 富有弹性(压不断)反弹
第五篇:山谷中的谜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修改稿
山谷中的谜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修改稿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板书课题
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板书课题:10 山谷中的谜底
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
二、初读课文
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一了解的词语
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
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
三、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
(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四.学写生字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两位旅行者得到了什么启示。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