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和教学反思(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21: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一篇: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和教学反思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生物组 周红彦

摘要 运用学案教学,学生课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认真预习,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探究。学案课堂,课前师生就有了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成为了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的场所。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生物必修3

1.情景引入: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讨论: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①先吃鸡,再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积极地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学生的见解有正确的一方面,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这里我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提示学生,这道题主要和能量流动特点有关,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学生带着以下6个问题阅读课本P94——能量流动的过程,共同探讨。① 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的起点? ② 能量传递的渠道是什么? ③ 能量是如何散失的? ④ 能量传递的数量? ⑤ 能量传递的方向?

⑥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哪几个去向?

通过课件展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学生可直观形象地看到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并且回答以上的6个问题,在这里,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视角去解释、表达、描述,然后教师再讲解,用更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解说,这一过程是与学生交换意见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反应,我得知有两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两个知识点是:①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和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同化的能量有几个去向?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本中的图解详细解释这两个问题。

3.能量流动的特点(课件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首先,我展示太阳辐射能量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数值,使学生明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

在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一些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得的能量流动特点来分析说明这些新情境下的问题,从而明确人类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根本目的。

具体问题有:

(1)“确定合理载畜量,防止超载放牧”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有效措施之一,试说明制定这项措施的理论根据。

(2)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量捕捉青蛙,导致麦田里的粘虫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请你从“能量传递过程”的角度,分析说明导致小麦减产的原因。

(3)请你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环境污染导致植被的破坏与食物链的破坏,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造成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人类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为的是能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还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反馈,能够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

1、这堂课首先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巧妙地通过食物链知识引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这一问题,引入自然顺畅,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结合学科特点,挖掘素材,强化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让学生从能量流动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把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尝试把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出示能量流动动态课件,先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视角去解释、表达、描述,然后教师再讲解,用更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解说 这一过程是与学生交换意见的过程,是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回答不准确的能给予纠正,但是很少对他们有表扬和鼓励的语言,如你做得不错、很好等,经常使用这些语言往往既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及回答不上的尴尬,又调动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都参与评价技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篇: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摘要 运用学案教学,学生课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认真预习,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探究。学案课堂,课前师生就有了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成为了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的场所。以下是笔者在参阅大量资料并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等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及情感,设计成有效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学,所有内容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能量流动

1.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学案课堂”和“环型座位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和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 教材分析

该课时介绍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教材首先概括性地指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接着以图解的形式展示了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最后简要说明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效率,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本小节内容的重点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应注意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3.2 能力目标

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迁移能力;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体验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探究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参加一些生物知识的讨论,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和难点

4.1 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4.2 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5.教学流程

6.教学内容

6.1 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1)俗话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青泥”指的是什么?

(2)你见过生态球吗?小生态球(封闭的玻璃球内有水草、观赏鱼等)已成为办公场所和家庭的时尚装饰用品。它一方面美化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能使人们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关爱之心,起到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但要使小生态球长时期保持原状,需要把它放到有适宜阳光的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吗?

6.2 自学提炼,梳理要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 和 散失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 动力。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对赛达伯格湖内各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

①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能。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② 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③ 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④ 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 热量 的形式散失。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具有 单向流动 和 逐级递减 的特点。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的目的为了调整 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的 能量利用效率,使其朝向 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进行。

6.3互动展示,解难释疑

介绍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及赛达伯格湖:赛达伯格湖是一个天然的高原湖泊,气候较为寒冷,人口稀少,保留了原始景观,大约50公顷,是一个较小且封闭的湖泊。

美国有许多湖泊,为什么林德曼会选择这样一个小湖来研究呢?

(湖小,生物少;较为封闭,自然的,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少,可降低研究难度)

介绍林德曼的研究方法:湖区生态系统实地研究和实验室水生生态箱试验相结合,对湖中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进行定量测定。林德曼还从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得到启发:要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学的营养动态概说》,他的这项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奠定了现代生态学的基础,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给出了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请同学们现在像科学家林德曼那样来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各小组要结合教材,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1.能量流动的过程

⑴ 能量流动的起始点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⑵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从图4—9可以看出,流经赛达伯格湖的总能量为 464.6 J/(cm﹒a)

⑶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⑴ 能量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来自 固定的太阳能。

②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 上一个营养级。

⑵ 能量去路。以植食性动物为例,其能量来自生产者,总能量为62.8 J/(cm.a)。其能量去路为:

① 18.8 J/(cm﹒a)的能量是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 生物代谢 活动,一部分以 热量的形式 散失。

② 12.6 J/(cm﹒a)能量流入到 肉食性动物(下一个营养级)。

③ 2.1 J/(cm﹒a)能量为其尸体、粪便被 微生物 分解后释放出来。

④ 29.3能量是 未被利用 的部分。

3.能量流动的特点

⑴单向流动

单向流动是指 能量只能从前一个营养级流向后一个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

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①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22② 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⑵逐级递减

逐级递减是指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逐级递减的原因:

①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绝大部分能量。

② 各营养级总有一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4.“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中,生产者的总能量为 464.6 J/(cm﹒a),植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 62.8 J/(cm﹒a),肉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 12.6 J/(cm﹒a)。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3.5%,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2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能量金字塔”是指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而绘制的图形,它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能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而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

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什么?

①清除杂草,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因为杂草会和农作物竞争生存资源。

②防治病虫害,使农作物固定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会产量,因为害虫以农作物为食,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讨论,如何理解“一山不能容二虎”?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能容二虎”。

7.你能解释“虾米吃青泥”的“青泥”是什么和为什么“要使小生态球长时期保持原状,需要把它放到有适宜阳光的地方吗”?

俗话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这是一条食物链,根据食物链的特点: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可以判断“青泥”指的应是生产者,在这具体指的就是藻类。

“万物生长靠太阳”,小生态球相当于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其成分亦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生产者需要在有光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以便给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这样整个生态球才能保持原状,所以需要把它放在有适宜阳光的地方。

6.4典型例题,举一反三

例1.在“草→羊→狼”这条食物链中,若狼每增加1kg,至少要消耗草多少kg?()

A.5kg B.10kg C.25kg D.100kg

分析:本题是对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应用。一是应当牢记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二是要理解题干中“至少”的含义。用10%算出的是100kg(1÷10%÷10%),用20%算出的是25 kg(1÷20%÷20%),显然这里的至少是按20%的传递效率来计算的。故选项C是正确的。

例2.(2009江苏卷)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渐递减。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故选项B是正确的。

6.5 检测反馈,及时纠正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各营养级从低到高能量呈金字塔形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5.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

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答案:1D 2B 3C 4C 5A

7.教学体会

课前学生已预习了一遍,课堂交流讨论又展示了一遍,建议新课结束后,同学们能从头到尾再复习一遍,这样,理解会更深刻,记忆会更持久,做题会更熟练,收获当然更多!

第三篇: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摘要 运用学案教学,学生课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认真预习,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探究。学案课堂,课前师生就有了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成为了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的场所。以下是笔者在参阅大量资料并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等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及情感,设计成有效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学,所有内容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能量流动 1.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学案课堂”和“环型座位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和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 教材分析

该课时介绍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教材首先概括性地指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接着以图解的形式展示了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最后简要说明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效率,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本小节内容的重点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应注意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3.2 能力目标

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迁移能力;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体验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探究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参加一些生物知识的讨论,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和难点

4.1 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4.2 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5.教学流程

6.教学内容

6.1 激趣设疑,引入新课

(1)俗话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青泥”指的是什么?(2)你见过生态球吗?小生态球(封闭的玻璃球内有水草、观赏鱼等)已成为办公场所和家庭的时尚装饰用品。它一方面美化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能使人们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关爱之心,起到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但要使小生态球长时期保持原状,需要把它放到有适宜阳光的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吗?

6.2 自学提炼,梳理要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传递 和 散失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都需要能量,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 动力。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对赛达伯格湖内各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①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能。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② 能量输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③ 能量传递: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以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的形式变化。能量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以有机物(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④ 能量散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主要以 热量 的形式散失。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具有 单向流动 和 逐级递减 的特点。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的目的

为了调整 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生态系统的 能量利用效率,使其朝向 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进行。

6.3互动展示,解难释疑

介绍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及赛达伯格湖:赛达伯格湖是一个天然的高原湖泊,气候较为寒冷,人口稀少,保留了原始景观,大约50公顷,是一个较小且封闭的湖泊。美国有许多湖泊,为什么林德曼会选择这样一个小湖来研究呢?

(湖小,生物少;较为封闭,自然的,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少,可降低研究难度)介绍林德曼的研究方法:湖区生态系统实地研究和实验室水生生态箱试验相结合,对湖中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进行定量测定。林德曼还从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得到启发:要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1942年,林德曼发表了《生态学的营养动态概说》,他的这项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奠定了现代生态学的基础,在他的研究成果中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给出了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请同学们现在像科学家林德曼那样来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各小组要结合教材,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1.能量流动的过程

⑴ 能量流动的起始点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⑵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从图4—9可以看出,流经赛达伯格湖的总能量为 464.6 J/(cm﹒a)⑶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2.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⑴ 能量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来自 固定的太阳能。②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 上一个营养级。

⑵ 能量去路。以植食性动物为例,其能量来自生产者,总能量为62.8 J/(cm.a)。其能量去路为:

① 18.8 J/(cm﹒a)的能量是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 生物代谢 活动,一部分以 热量的形式 散失。

② 12.6 J/(cm﹒a)能量流入到 肉食性动物(下一个营养级)。③ 2.1 J/(cm﹒a)能量为其尸体、粪便被 微生物 分解后释放出来。④ 29.3能量是 未被利用 的部分。3.能量流动的特点 ⑴单向流动

单向流动是指 能量只能从前一个营养级流向后一个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单向流动的原因是:

①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 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⑵逐级递减

逐级递减是指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逐级递减的原因:

①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绝大部分能量。② 各营养级总有一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4.“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中,生产者的总能量为 464.6 J/(cm﹒a),植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 62.8 J/(cm﹒a),肉食性动物的总能量为 12.6 J/(cm﹒a)。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3.5%,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20%。

22222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能量金字塔”是指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而绘制的图形,它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能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而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

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什么? ①清除杂草,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因为杂草会和农作物竞争生存资源。②防治病虫害,使农作物固定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会产量,因为害虫以农作物为食,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6.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讨论,如何理解“一山不能容二虎”?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能容二虎”。

7.你能解释“虾米吃青泥”的“青泥”是什么和为什么“要使小生态球长时期保持原状,需要把它放到有适宜阳光的地方吗”?

俗话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青泥”,这是一条食物链,根据食物链的特点: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可以判断“青泥”指的应是生产者,在这具体指的就是藻类。

“万物生长靠太阳”,小生态球相当于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其成分亦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生产者需要在有光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以便给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这样整个生态球才能保持原状,所以需要把它放在有适宜阳光的地方。

6.4典型例题,举一反三

例1.在“草→羊→狼”这条食物链中,若狼每增加1kg,至少要消耗草多少kg?()A.5kg B.10kg C.25kg D.100kg

分析:本题是对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应用。一是应当牢记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二是要理解题干中“至少”的含义。用10%算出的是100kg(1÷10%÷10%),用20%算出的是25 kg(1÷20%÷20%),显然这里的至少是按20%的传递效率来计算的。故选项C是正确的。

例2.(2009江苏卷)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渐递减。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故选项B是正确的。

6.5 检测反馈,及时纠正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各营养级从低到高能量呈金字塔形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C的办法是()

AC答案:1D 2B 3C 4C 5A 7.教学体会

课前学生已预习了一遍,课堂交流讨论又展示了一遍,建议新课结束后,同学们能从头到尾再复习一遍,这样,理解会更深刻,记忆会更持久,做题会更熟练,收获当然更多!

B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 B

D

5.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

第四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反思

彭惠莲

我讲的这一节课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节课可以算得上是一节尝试课,因为其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类似于本节的课题展示。在确定该内容时经过了选择,别人没有做过,我做一次看能不能成功。

在授课时,首先,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引入课题,如:以学生的生活问题“中午的时候有同学说了这么一句话:“好饿啊,补充能量去。”(1)你们觉得这里所说的能量在哪里?(2)能量怎么样到人体内的呢?食物中的能量是不是100%的传递到人体内的呢?”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入课题。其次,注重了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在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从自己的结论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目的在上课已达到。

但有不足的地方。

1、自己对学情分析不够,不是太了解自己的学生状况。所以在到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步伐快了点。

2、没有太多的体现合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体现如下:

1、在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从种群,初级消费者,整个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过程来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

2、与学生一起总结出:(1)、植物固定的能量既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又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以上分析可以大致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旦只能是大致情况,因为是学生分析图所得到的,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作为其结论的证据);

3、(1)、让学生对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并让学生作出评论。

(2)、利用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分数据和 “某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如下 : 水藻(871.27)小鱼(141.10)大鱼(15.91)鱼鹰(0.88),单位为105J/CM,计算这一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后得出传递效率为10%--20%。

4、如果“你家要种一些果树,养殖罗非鱼,1

养殖文昌鸡”你怎样设计才能使能量尽可能的取得最大效益。

3、没有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如果能把时间把握准一点,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分析更充分一些并体现合作的能力。

下课后,我找了几位学生了解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基本学会了分析能力,并对这次上课的方式给予肯定,因为他们觉得这次上课有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象是在上一门理科课。

这次上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的经历,让我在这类课型的上法上有了好的例子作为参照。也让我充分感到上好每一次课都是一次挑战。这次上课最大的收获是“做老师难,做好老师更难”的感觉,这使我不断的反思过去上课的情景,我发现我还不是一个好的老师,因为,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条件下,一个好的老师都能上好课,这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第五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了教材上的问题探讨作为课题引入,激起学生的大讨论,而面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并没有直接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从而充分激发学主动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例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时,以生活中常见的玉米→母鸡→人为例,学生开展讨论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结束后利用投影,将讨论得出的一部分归纳结果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互相取长补短,从中体会分析的方法。在学生明确了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的去向后,让学生用模型图构建能量流动的模式图。在学习“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定量分析后,要求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并且对自己完成的模型图进行修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活动、讨论较多,课堂时间掌控不够理想,有点前松后紧。在对能量金字塔模型解释不到位,每一层代表该营养级的全部生物,不光是一种生物,强调后可能部分学生还是认识不到位。

下载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和教学反思(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和教学反思(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文档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柳河一中 张海霞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1课时)该节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 学 目 标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案例 一、背景 授课时间:2007年5月11日 授课班级:XX中学高二(1)-(4)班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生物(必修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主题 学生学习方式......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该课题......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2) 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3) 构建生态系统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我们首先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