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有效教好小学简单的英语语法
怎样有效教好小学简单的英语语法
在很多乡镇小学英语都是开设没有多长时间,上课时很多老师都是为了教一些简单的语法而教语法,学生往往学了语法而不知道怎么用。语法之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就是因为许多语法课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输入语言结构,让他们对着语法的条条框框来死记硬背。因此,要提高语法课的效率就要有效创设不同的英语语言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运用要学习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在这些“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的实体形象,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又要展现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以鼓舞学生自动求知,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一:有效设计语法教学
小学阶段,简单的语法教学设计首先要创设生动形象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让设计的教学活动有效服务于教学目的。此外,语法教学不能停留在结构的教学上,既要重视结构的正确性,又要重视语用的适合性。那么如何设计好语法课堂教学,既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能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枯燥的”语法呢?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要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设计语法教学时时应做到:
1.设计语法规则讲解时要适量性。解释语法项目时,讲解要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讲解时间过长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会让课堂显得沉闷。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把学到的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学生运用的正确性,而且往往把学生犯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语法知识要运用于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要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要促进交际语言的准确与流利,要避免过多语言术语的解释,要用生动的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其实,就像学开汽车一样,没有理论肯定不行,但只有理论或理论记忆太多,同样开不好车,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因此,尽量地减少讲解语法的时间,在有效使用上下功夫才能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语法教学环境。
2.英国教育专家提倡教授语法时采用意义先行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学生在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学生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一位英国教育专家说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meaning)上,然后他们才会注意语言形式(vocabulary,pronunciation,grammar structures)和语言规则。如果设计在开始授课时,教师就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
3.在语法设计教学方面,外国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教学设计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教学设计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有些老师的语法课上得枯燥无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过多的机械的练习方法,也就是过多地运用了“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可能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来活化语法,让语法练习生动有趣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新学的语法项目转化为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设计切忌机械化、公式化。在英语语法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认真科学的态度,创设合理的情境,将语法教学和语言的各项技能的培养设计结合起来,将设计语法教学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正如本杰明·弗兰克林总说“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二:有效创设语法情景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且语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语言规则与应用语言规则的往复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往复过程。根据心理原理,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体现在语法教学中,就是从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言规律,总结语言规律,再运用语言规律的过程。这种具有语言实践和语言规律应用行为就必须以一个具体情景为依托,使学生在特意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轻松愉快地接收语法知识、潜移默化地掌握语法规律,灵活自如地运用语法规则。
堂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它具有真实性和虚拟性、预设性与生成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即时性与连续性等特征,在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景,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景的细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建构。
1、利用实物,创设实物情景
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小学生对实物会好奇,感兴趣。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能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激发学习抽象概念的动机。实物的教学情景能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知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英语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是抽象乏味的,创设直观情景促成其形象的具体化以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就显得必要。如在讲到“What is…?”和“Is that…?”的句型的时候,老师可以随机应变地指着教室里现有的实物,如桌子、椅子等进行提问:
老师问:What is this? 学生答:This is a desk.老师问:What is that? 学生答:That is a chair.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并且自觉地参加了老师的一问一答中来,可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令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该语法知识点并能正确运用之。
2、创设美感情景
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利用美的事物和气氛来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共同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达到心理状态与教学的高度协调,英语语法教学美感情景创设的方法很多,如编语法顺口溜,语法规则歌等,3、用图示和简笔画,创设动画情景
图示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也可使枯燥烦琐的语法教条生动化,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在复习比较级的时候,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要求用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的人物。比如展示出的人物图片有比尔·盖茨、乔丹、罗纳尔多、刘德华、布兰妮等。说到乔丹,男生的话更多了:He is the best basketball player in the world.I like him best.He is taller than anyone else in our school.这些简单的句子已经完全超越了课本。虽然学生在表达上还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强烈的表现欲望已经使他们充满自信,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即兴画出简笔画,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
4、开展游戏 ,创设娱乐情景
开展游戏教学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段,小学生爱玩,喜欢在玩中体验知识。语法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较为枯燥的过程,学习者需要不断地记忆、理解才能学会运用所习得的知识。许多语言教学工作者设法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驱除语法学习的单调和枯燥。教学游戏就是其中重要方法之一。游戏使人们获得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习得教育学历来把游戏作为传播知识、培养技能、教书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5、创设表演情景
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表演,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表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枯燥感。让他们在创设的表演活动中尽可能地进行交际活动,使他们在这种交际活动中掌握语法规律,应用语法规律。
6、创设幽默情景
“幽默”在我们生活中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本身所特有的乐观与智慧、诙谐而有趣、含蓄而深刻的特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幽默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every time ,each time ,last time等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时候,引用以下两组幽默,第一组为师生的对话。
Teacher: “Johnny, why are you late for school every morning?”
Johnny: “Every time I came to the corner, a sign says, school—Go slow.”
设情景法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当中去是语法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新突破。它使抽象的语法教学具体化,使条条框框的语法规则形象化,使枯燥的语法课生动化,这必将把语法教学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也很具有影响力的语法教学法。总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即能最大限度地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小学英语简单的语法学好,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进步。
第二篇:《怎样教好小学数学》读后感
认真拜读了孙映柏老先生的著作《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后,发现其实数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教,孙映柏老先生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位研究者。在绝大多数数学教师看来,数学不好教,就算教好了也是耗尽全部精力,但是,在孙映柏老先生看来,数学很好教,也很有趣。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孙映柏老先生非常推崇伏羲文化,而伏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鼻祖。孙映柏老先生将伏羲文化之精髓——阴阳太极运用于对数学的研究中,并且,从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方正思维中总结了很多规律,将比较难的问题运用方的抽象性使之简单明了。
我羡慕孙映柏老先生在小学数学上的伟大造诣;也佩服孙映柏老先生在如此高龄还能思考总结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并总结出那么多的数学小游戏配合教学;更敬仰孙映柏老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思考型与研究型教师。
孙映柏老先生认为:区分阴阳是数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没有区分阴阳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例如孙映柏老先生总结的数学中的阴阳有:正数与负数;正运算与逆运算;函数与反函数;对称;反射等。在认识正负数过程中,孙老先生运用一张红色单面卡的正面与负面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真正含义;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运用方形,看方学算,有条不紊,分清乘与除的阴与阳等等。
孙映柏老先生的阴阳太极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高深至极,这都是孙映柏老先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结果。他的理论我看了很多遍也只是理解了其中的皮毛,要想得知其中的精髓之所在,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去分析研究。但是,读了《怎样教好小学数学》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慨,数学其实不难教,只是自己并没有认真教,边思考边教学,做一名善于思考、敢于研究的教师是现代化教学改革之后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那不管教什么学科、什么学生都是非常难教的。
一、善思教材之用意
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吃透教材,因为老师只有真正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清楚教材的真正用意,如果教师只是拿着教材去上课,照本宣科,不深究教材如此安排教学的用意,那么教学过程也只是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什么区别;如果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那么学生自习的效率可能更高;如果教师不明白教材安排的真正用意,那么学生必然也没有意识去探究教材为什么要那样安排。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思考探索教材的深层次含义,真正地做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是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思考必须从思考教材入手,教书要从理解书的内容为首。
二、善思学生之理解力
刚带一年级的新老师会深有感受,老师自己感觉讲的很透彻,很好理解了,但是学生就是听不懂,这就是因为老师只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去讲解知识,而并非从学生的发展阶段或者学生的理解能力方面着手,这势必会造成老师讲的累,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例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而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遵循以实物计数引入,进而过渡到口头计数,然后再向高一级的思维即抽象思维计数过渡。夸大或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会事倍功半,课堂效率低下,或者达不到老师想要的效果。善于思考的老师不仅要思考教材的真正用意,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勤于思考这样讲解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且易于理解。
三、善思教学设计之吸引力
课堂效果的好与不好,绝大部分决定于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老师本身所能驾驭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是能够合理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让学生感兴趣的。在小学低年级与中年级,学生的精力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重要内容,通过一些巧妙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乐于接受,易于吸收,一举多得。
另外,教学设计决定课堂氛围,教学设计得死板,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设计灵活,课堂氛围活跃。只有有激情、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善于思考的教师,还应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全面思考,让课堂成为学生都喜欢的殿堂。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要勤于思考,敢于研究,顺应时代发展,做一名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新型教师,而不是做啃“老”教师,老知识库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与思考,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我们的教学成果才能更加辉煌。学而不思则罔,同样,教而不思也罔,只教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没有目标,混沌度日。只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能有创新,才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成绩与未来。
第三篇:《怎样教好小学数学》读后感汇编
《怎样教好小学数学》读后感
认真拜读了孙映柏老先生的著作《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后,发现其实数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教,孙映柏老先生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位研究者。在绝大多数数学教师看来,数学不好教,就算教好了也是耗尽全部精力,但是,在孙映柏老先生看来,数学很好教,也很有趣。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孙映柏老先生非常推崇伏羲文化,而伏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鼻祖。孙映柏老先生将伏羲文化之精髓——阴阳太极运用于对数学的研究中,并且,从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方正思维中总结了很多规律,将比较难的问题运用方的抽象性使之简单明了。
我羡慕孙映柏老先生在小学数学上的伟大造诣;也佩服孙映柏老先生在如此高龄还能思考总结怎样教好小学数学,并总结出那么多的数学小游戏配合教学;更敬仰孙映柏老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思考型与研究型教师。
孙映柏老先生认为:区分阴阳是数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没有区分阴阳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例如孙映柏老先生总结的数学中的阴阳有:正数与负数;正运算与逆运算;函数与反函数;对称;反射等。在认识正负数过程中,孙老先生运用一张红色单面卡的正面与负
面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真正含义;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运用方形,看方学算,有条不紊,分清乘与除的阴与阳等等。
孙映柏老先生的阴阳太极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高深至极,这都是孙映柏老先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结果。他的理论我看了很多遍也只是理解了其中的皮毛,要想得知其中的精髓之所在,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去分析研究。但是,读了《怎样教好小学数学》这本书之后,我深有感慨,数学其实不难教,只是自己并没有认真教,边思考边教学,做一名善于思考、敢于研究的教师是现代化教学改革之后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那不管教什么学科、什么学生都是非常难教的。
一、善思教材之用意
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吃透教材,因为老师只有真正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清楚教材的真正用意,如果教师只是拿着教材去上课,照本宣科,不深究教材如此安排教学的用意,那么教学过程也只是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什么区别;如果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那么学生自习的效率可能更高;如果教师不明白教材安排的真正用意,那么学生必然也没有意识去探究教材为什么要那样安排。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思考探索教材的深层次含义,真正地做到了解教材、吃透教材是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思考必须从思考教材入手,教书要从理解书的内容为首。
二、善思学生之理解力
刚带一年级的新老师会深有感受,老师自己感觉讲的很透彻,很好理解了,但是学生就是听不懂,这就是因为老师只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去讲解知识,而并非从学生的发展阶段或者学生的理解能力方面着手,这势必会造成老师讲的累,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例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而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遵循以实物计数引入,进而过渡到口头计数,然后再向高一级的思维即抽象思维计数过渡。夸大或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都会事倍功半,课堂效率低下,或者达不到老师想要的效果。善于思考的老师不仅要思考教材的真正用意,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勤于思考这样讲解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且易于理解。
三、善思教学设计之吸引力
课堂效果的好与不好,绝大部分决定于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老师本身所能驾驭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是能够合理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让学生感兴趣的。在小学低年级与中年
级,学生的精力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重要内容,通过一些巧妙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乐于接受,易于吸收,一举多得。
另外,教学设计决定课堂氛围,教学设计得死板,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设计灵活,课堂氛围活跃。只有有激情、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因此,善于思考的教师,还应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全面思考,让课堂成为学生都喜欢的殿堂。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要勤于思考,敢于研究,顺应时代发展,做一名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新型教师,而不是做啃“老”教师,老知识库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与思考,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我们的教学成果才能更加辉煌。学而不思则罔,同样,教而不思也罔,只教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没有目标,混沌度日。只有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能有创新,才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成绩与未来。
第四篇:浅谈怎样教好初中历史
浅谈怎样教好初中历史
高峰中学 黎多锋
人们往往视历史课为“副课”,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轻视历史课,再加上七八年级每周两节历史课,九年级每周也只有三节历史课,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历史教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前历史是开卷考试,学生只需要熟悉教材、归纳、整理,并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就可以了,现在改闭卷了,记忆一些历史史实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离学生生活久远的历史让她们去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本来的不重视就更难的。我从长期担任的中学历史课教学中体会到,要想把初中历史教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和历史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某堂课是否感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效果是否优良,导课是前提。所以,教师一开始上课就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几块金牌?”学生回答:“51块”,我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一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候”,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的官衔。那霍去病有什么战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知道了。又如用时事联系史实。我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这样导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国共产党到迄今为止召开了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和第二届代表大会的简况。”还可以用歌曲导入。比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就先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问:歌词里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不感到枯燥。
二、努力钻研,不断丰富积累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门无所不包,无不涉猎的社会学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要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政治、地理知识,而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知识以及艺术、体育、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了解。专业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如在讲“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目时,我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使学生充分体会毛泽东在听到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时的喜悦心情,同时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情景,这样不仅增强了授课的感染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革命摇篮井冈山”一目时我先跟学生一起哼唱《红米饭南瓜汤》接着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政治观点,就能把知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读书、多总结、多反思,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吐故纳新。只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加上优秀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信服你,在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缺乏心理自由空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压制。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根据教学的需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答不全或答不上来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冒出一些所谓的奇谈怪论,教师不但应该允许,而且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问题回答错了,不一定是学生错了,也有可能是老师错了,所以得慎重对待。错了不要紧,师生互相协商,共同探讨,找出原因,改正错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是引导者,而并不是指挥者,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为学生做好指导和服务。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后,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其乐融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闪烁生辉,个性的发展畅通无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科学的学法指导,适当的激励机制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历史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教学生会学历史,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三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
五、采用多媒体,让教学充满魅力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适当、适量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目时,可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着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带头作用。又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目时,可放《七子之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感受香港、澳门被列强占领后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丰富积累知识,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能力训练,才有可能上好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的效能
第五篇:怎样教好初中英语
怎么教好初中英语课
一、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与“最不喜欢的一门课”。所以,自然在喜欢地科目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自然成绩就上去了,而不喜欢的科目由于没有兴趣则恶性循环下去,造成成绩越差,学生越不喜欢。
影响学生学科兴趣有诸多因素,有的受家长影响,比如有些家长刻意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至于学生会无形中觉得这些学科比其他学科重要;有的受同学影响等等,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是否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无法影响他的父母,自然就要靠自己的个人能力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冷漠态度,他们就会自暴自弃,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我们教学中,应该首先从关心他们着手,经常有意识地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有哪些具体困难,使他们感到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在交往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把英语学习搞上去。让他们觉得自己犯的错误其他学生都存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同学不喜欢张口去说,则鼓励他多与老师对话,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尽管有点结结巴巴,还是要表扬他们、鼓励他们。
只要我们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让更多的学生在英语课上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英语成绩肯定会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采用多种学习手段,创设英语学习情景
我们中国学生学英语最不利的条件是缺少用英语交际的情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创设英语学习情景。
应该采用听、说相结合的方法,凭借手势及夸张的表情,让学生先听懂新单词、新句型,尽可能地创设课文内容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然后再创设多种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学会使用学过的语言知识,比如可以让这个学生课后和他的朋友一起表演一个话剧之类的英语场景作为本节课的作业。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练形式,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本来是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对英语的兴趣。
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仔细分析一下对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到不感兴趣到成绩差到更不感兴趣到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使用英语的民族与我们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英语与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英、汉文字在音、形上迥然不同;在词义、词性上也不能完全对等;英语的词序、语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动词时态、语态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就给中国学生学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学会地道的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语法讲解中,一定要有层次的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做法归纳起来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精讲多练,及时归纳;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此外,记忆单词是学生最头痛的事,这中间有学生怕艰苦的因素,也有学习方法问题。在单词的教学上,我一直强调用音标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我从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习单词:(构词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单词也是有一定结构的,不是字母的堆砌(2)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