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样例5)

时间:2019-05-12 03: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第一篇: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高中化学典型的“探究实验”设计及其教学应用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化学课程改革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自主探索知识。

纵观现今化学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条分缕析,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2.课程改革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为:人对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只有人这一主体的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

(2)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释放出来,“实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获得新知的基础上。

(3)素质教育理论。传统教学以知识和技能立意,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强调教学的传授和灌输特点,忽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和长效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对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作出解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实验与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和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实验资源,发现问题。(2)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研究、开发化学实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实验构建化学原理,获得认知未知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达到: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基本理论, ,获得验证有关的化学知识的实验技能;(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与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来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问题的水平;(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科学,注重实践,认真负责,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广泛的资料阅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修养,使自己朝着研究型的教师迈进,另一方面,可以以这些成熟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到有章可循,不“盲目行动”。继续地探索更多的途径,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有所突破,也为今后的课题研究积累经验。

2、行动研究法:

除了结合新课改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外,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使课题研究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也可以在一线的教学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反过来促进课改往更深更广处推进。

3、经验总结法:

根据确立的步骤选择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情况和经验进行分析、整理,找到其中的规律。当然这其中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模式,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具体情况不同,具体的操作模式也不同。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才是值得去推广传播的。同时,在课题的每一个研究阶段,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更好的展开。

六、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年级:(3)申报立项:

(4)召开课题论证会。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组织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各主、子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研究;(3)对课题的各项资料建档。

(4)主要工作:由张国华老师带领本组老师进行探索,熟悉操作流程和数据的采集分析,让本组老师达到独立熟练运用的程度。第二阶段

(1)深化课题研究;

(2)组织有关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由学生亲自操作,采取典型示范——成立培优小组——班级演示实验——班级分组实验等步骤,逐步扩大和推广,使其迅速为教学服务;

(3)阶段评价,汇报工作;(4)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

3、总结阶段

总结课题,完成课题的各项工作。

七、课题研究成绩和收获 理论贡献 1.弄清楚了影响化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老师的理念问题,学生的的表现欲弱。学校的实验硬件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对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的认识问题,老师的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当今会对学校的评价问题等

2.探索出一整套评价在中学开展化学探究教学的评价体系。3.设计开发了许多适合中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案例

4.对教材上部分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使之更适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 实践意义

1、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

通过研究课题,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由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成为了研究的主体,集研究者与成果应用者的双重角色于一身。我们的老师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增强了:(1)目标意识增强了,让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面的相关发展目标得以达成。(2)发展的过程意识增强了。教师心中装有学生,眼中有了学生,能尊重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大胆交流,主动表达。(3)主体意识增强了,教师能将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实践,主动发展的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考。(4)教育环境意识增强了。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主题实施的关键。

2、拓宽了评价途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验探究、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时候,我们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3、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实验为载体,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成员不但圆满演示了教材上的各个实验,还创造条件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探究实验。并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织学生发挥所长,进行自我实验研究。有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遍高涨,化学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我钻研的劲头逐渐足起来了。有的学生还自制实验器材进行家庭小实验,这非常可贵。

4、加快了教研步伐,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成员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研意识,提升了业务水平,并带动学校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张国华老师被评为省第二批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张文浩老师被评为省第二批中学化学骨干教师,不断地将课题成果总结成论文,一共有29篇 推广价值 :本课题从调研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表现及成因和发展可能性入手,精心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探索和尝试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以及以教材中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化学实验、失败的化学实验等为实验教学突破口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形成了 “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 为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现实意义。

八、课题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困惑与努力方向、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问题意识的局限,对问题探究往往存在失误和偏差,甚至产生逻辑性错误,制约了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进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形式,70%的中等程度的学生还是等教师给他们传授知识,这些学生在思维习惯上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对学习缺少应有的渴求。再有,由于高考升学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中下等学生缺少足够的关注,当教师提出一个设问时,不同程度的学生感觉是不同的。好学生觉得适合时,差学生觉得很难,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差学生觉得适合的问题,好学生又觉得是在耽误时间,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探究式学习虽好,但费时。有超过一半的差生不敢怀疑教师、书本,甚至包括资料上的答案,说明这些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学习中习惯于教师讲坐等现成的知识,特别是不习惯于自己对知识的探究、归纳、总结和反思。

1、缺乏证伪制约探究活动的体验的研究

求证是探究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探究的是人类已经发现的、成熟的知识内容,一般教材、教师所理解、认同、实践的探究结论,表面上看仿佛是从事实得出规律的,事实上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探究学习。对假说的求证过程不能变为纯粹的证实过程,加强证伪,从反面去获得真知,反会带给学生更深刻的体验。

2、教师引导不当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关注如何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放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地位。教师引导不当,就会设定框框,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好的一套去运行,严重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3、时空的限制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的研究

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成为课堂探究活动受阻的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我们大概算过进行一节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同内容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的1.5倍左右。主要原因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内容的问题性,以及教师控制力的减弱,使得探究时间拖长。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赶时间,在探究的课堂上就迫不及待地完成探究的整个任务而放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其次由于教室是探究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限制了探究的空间,也制约着探究的深入进行。

九、对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制约因素的实施对策

1、从实际出发构建探究框架,消除探究的基础障碍

不同基础的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中、上等的学生喜欢和欣赏这种教学模式,他们能较快地适应这种教学形式,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才能,并能在一种满足感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而较差的学生思维上存在着较大的惰性,因而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也较为缓慢,所以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学生群体水平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探究式教学。如对盐类的水解规律的探究,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教法(1)实验引入:用ph试纸测醋酸钠溶液的ph,得ph大于7。(2)提出问题:为什么醋酸钠溶液呈碱性?(3)组织讨论: 醋酸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4)初步总结:运用电离平衡知识,总结出弱酸强碱盐水解的本质和特征。(5)提出问题:氯化铵能否水解?(6)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是否正确。(7)启发类推: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弱酸弱碱盐又怎样? 第二种教法(1)学生实验:测出给定的九种可溶性盐溶液的酸碱性。(2)数据分析:将九种盐按它们溶液的酸、碱、中性加以分类,并找出它们的规律。(3)理论探索:看书或讨论找出各种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4)总结规律:总结盐类水解规律,(5)验证假说:测定醋酸铵、碳酸铵溶液的ph。

两种教法比较,都按探究思路组织教学,但探究程序和体系不同。第一种教法偏于接受性探究,思维的发散控制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这对于落实基础,严格按照教材体系学习较为有利,适合于层次不高的学生。第二种教法偏于完全性探究,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论去从事学习,在否定与肯定地不断较量中,逐步完成了探究任务,思维量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但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不一定有利。

2、处理好证实性实验与证伪性实验,增强探究的体验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除了证实性实验外,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证伪性”实验,使学生发现一些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因素和问题,同时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曲折。①“否定性实验”证伪,如:S2-、NH4+均能水解,两者能否大量共存?多数学生认为难以共存,因水解相互促进,要生成H2S和NH3,但实验结果证明这一判断是错误的。②用“失败性实验”证伪,如在上苯酚与溴水反应时,故意往稀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边加边振荡,看不到白色沉淀。实验为何失败,激起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教材中可利用的易失败的实验还有很多,如做银镜实验时滴加氨水过量;证明蔗糖水解产物时,没有用NaoH中和多余的硫酸等等。失败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成功实验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所需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3、以课题组织探究式教学,发挥探究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每步探究让学生先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作用旨在突出一个“导”字,即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 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课题式教学模式为: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在教学中以课题为任务,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整体任务下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教师设置学习的重点,向学生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而不代替学生思考;提供信息,补充知识,而不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质疑、探究、创新。例如:

[提出课题]: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测定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汇总学生的实验思路和步骤。

[发现问题]:(1)如何做到加入的试剂已“足量”?(2)如何得到纯净的沉淀?(3)干燥沉淀时能不能用烘干的方法? [解决问题]:(1)可以往上层清夜中滴加沉淀剂,判断沉淀是否过量。(2)沉淀称量前必须过滤、洗涤、干燥。(3)BaCO3、MgCO3、AgCl受热要分解,故不能烘干。[总结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以课题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没有明显的暗示,释疑解难的过程变成了先试后导的尝试探究,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激励和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欲,使学生的学习更自由、更富有个性。

4、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探究,消除时间空间障碍 为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积累方法和经验。我们在内容上选择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进行探究,核心内容的探究点不一定是教材上现成的知识条目,可以是围绕立足基础、针对主干内容提炼过的拓展性知识。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和能力。我们也采用其它方法来跨越探究的时间障碍,解决的对策有:①把两个课时合并到一起来完成探究式教学。②把复杂的探究课分段设计,分解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去完成,放弃它的连续性。③简化课题引入、复习提问等辅助教学,安排其余简单内容课余自学。我们还采用不完全探究的方法,就是可以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学生探究的场所突破了课堂的限制,教师放手让学生课外去自主探究,学生探究的空间可以是图书馆、网络、实验室等不限定的场所,也可以是互动的交往空间和协作空间,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和总结。

5、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合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指导,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学程序逐步形成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创设情景,诱发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好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是探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素材为背景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 性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 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 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 ,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②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学生 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个侦探小分队发现在一深山里有个隐蔽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十天内摧毁这军火厂,结果小分队只用十几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体就完成了任务。阅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老鼠背上涂的液体是什么物质?它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会非常惊讶,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学习磷的性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种问题情景是由知识的实际应运创设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讲授新知识前,首先找到知识间前后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此作为生长点设计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如在“苯酚”的教学中,为了探究苯酚的性质,先让学生复习有关醇的知识然后再设问:羟基与烃几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醇,那么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否还是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什么类别的化合物?其官能团与醇类相同吗?其性质如何?与醇类有何区别?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以探究苯酚的性质。这样一系列紧密联系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会认真地去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而的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

④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上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2)、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在学习双氧水的化学性质时,首先让同学们观察样品,分析H2O2的化学式,并结合已经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相类似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去推测H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然后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推测结果进行归纳,H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根据推测的性质,独立的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去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在听取完各小组汇报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后,由老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或提出新的研究方案和结论,并共同讨论,以完善实验探究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给同学们留下新的问题,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已经学习了H2O2的一些化学性质,它还有其他化学性质吗?那它的分子结构又是如何?我们工业上如何制备?它有哪些用途?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继续去探究以上问题,可以去查阅相关文学资料,或者通过上网了解相关知识。”

(3)、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①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在探究过程中,提问时多采用开放或试探性语言;引导时多用鼓励或协商的语言。例如“你回答得很好,但答案不是固定一种,大家各抒己见,说错了没关系”,“你说得很好,能否阐述自己的理由”等。

②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生动、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精选生活问题,将学习内容融入现实生活的广阔背景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直观电教媒体,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课堂管理中,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

(4)、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真诚的倾听,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使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都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很远时,也不给予绝对地否定,把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适当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6、科学评价深化探究

在《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活动共生共存,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树立了发展性的全新的科学评价理念。

(1).注重过程评价

由于化学学习评价与化学学习共同生存,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探究,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收获良好的习惯,发展个性。其方式主要有:①全程式,通过改进的学生学习记录本,师生一天一交流来进行。②专题式,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时,结合新编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就自己的“见、闻、思、惑、悟、得、苦、乐”,自主立意,选题表现,也可结合单元探究实践作业来进行。③集体小组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调查或访问和科学探究活动中等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2).建立激励机制

①挖掘闪光点。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和智能的差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例如,积极学习化学,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某次实践调查中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闪光点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它们挖掘出来,表彰他们的闪光点。②设置创新奖。这里的“创新”是指自己同过去比较,有新的发现和进步即为创新。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讨论教学:作业安排大量的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新的机会。只要学生的意见与大多数不同、是正确的;看法与书上的不同,是正确的;实验设计与老师的不同是正确;调查有独到之处、一次有亮点的课堂发言„„等等都可以授予“创新奖”。③构建“表现场”。在化学学习评价中,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构建“表现场”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实验自主进行,开辟化学专栏、编撰化学论文„„等,这些都为学生构造了多维“表现场”。

(3).运用多种方式 ①强调测试的诊断性。测试与练习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评价。为了有利于改进与改善学习化学的状况,我们注意强调测试评价的诊断性,不断地反馈给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这样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就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对一个单元、一个学习探究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的变化,是化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任务。②注意评价形式的灵活性。由于评价内容的具有多元、动态、综合的特点,其关键在于着眼于学生发展,因此对化学学习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③加强化学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在各种学习评价中十分注意加强其评价的激励性。如引导思考、期待成功常用信任性激励;掀起思维波涛,深化认识,推进探究,常用激发性激励;对于化学学习活动小结提出了挑战性问题,则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即使是有意无意的过失或答题欠佳,也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学情,是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4).建构学生评价机制 ①自我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一是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二是要教技术,三是要养成自我分析的习惯。②同学评价。同学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人总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去认识自己。如果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好的,他就会按着这个期待去行动。③家长评价。这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对话等形式来进行,这是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重要举措。

二、研究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施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课题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轻过程、重结论、形式化、低效化等弊端, 试图探索出一种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应用新课程理念改革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实验与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和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实验资源,发现问题。(2)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研究、开发化学实验。

(二)形成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1)从实际出发构建探究框架,消除探究的基础障碍(2)处理好证实性实验与证伪性实验,增强探究的体验性(3)以课题组织探究式教学,发挥探究的自主性(4)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探究,消除时间空间障碍(5)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合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6)科学评价深化探究

三、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1、调查影响在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因素;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结合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借鉴他人系列改进实验成果,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介绍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研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验研讨会,推广实验的研究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3、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四、成果的实践意义、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一)、实践意义:

1、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

通过研究课题,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由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成为了研究的主体,集研究者与成果应用者的双重角色于一身。我们的老师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增强了:(1)目标意识增强了,让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面的相关发展目标得以达成。(2)发展的过程意识增强了。教师心中装有学生,眼中有了学生,能尊重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大胆交流,主动表达。(3)主体意识增强了,教师能将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实践,主动发展的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考。(4)教育环境意识增强了。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主题实施的关键。

2、拓宽了评价途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验探究、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时候,我们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3、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实验为载体,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成员不但圆满演示了教材上的各个实验,还创造条件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探究实验。并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织学生发挥所长,进行自我实验研究。有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遍高涨,化学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我钻研的劲头逐渐足起来了。有的学生还自制实验器材进行家庭小实验,这非常可贵。

4、加快了教研步伐,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成员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研意识,提升了业务水平,并带动学校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二)学术价值:

1、弄清楚了影响化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老师的理念问题,学生的的表现欲弱。学校的实验硬件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对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的认识问题,老师的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当今会对学校的评价问题等 2.探索出一整套评价在中学开展化学探究教学的评价体系。3.设计开发了许多适合中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案例

4.对教材上部分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使之更适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

(三)社会影响:

课题教研成果经验在全校推广与学习。我校化学教研组也被县评为先进教研组。

五、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特色与重要建树

1、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通过本课题研究不仅提高我们对利用探究活动来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认识,而且切实转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

首先在备课时,以往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教能使学生学会、学扎实;通过课题研究后,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的关注如何创设条件与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探究中去。

其次在上课时,以往常常由我们教师做深入浅出的讲解,追求讲得清楚、明了,让学生一听就会,现在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尝试、摸索、讨论,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身份由传授者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练习时,以往我们常常满足于学生能正确完成习题;现在非常注重学生在情境中自己了解信息,利用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从“会解习题”深入到“会解决生活问题”。在这两年半的时间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实践上升到理论,获得的良好的成效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在最初的探究性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专心聆听;同学之间合作交流、进行激烈争论。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

(二)方法特色:在准备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在研究探索阶段,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在总结推广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总结法,应用法,实践法。

(三)重要建树:创新了研究方法,探索出“创造条件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化”课题的模式与策略,为同类课题研究提供了范例。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经过大量的相关资料学习,不断领悟和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也掌握了相关从事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了,理论素养提高了,科研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一)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课题组成员积极工作,学校大力支持,各项具体任务完成得较好。在课题实施研究期间,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严格按预定方案执行研究工作,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研讨、积累、反馈、再实践、再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形成了一批反映化学教学探究设计,实验改进的论文、活动方案设计、课件等。初步建立了宁都四中化学教学探究课堂的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案,结题时,预定计划均以实现。

(二)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

本课题研究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1课题调研: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表现及成因;(分教师和学生二个层面进行调研)

2有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文献资料的调查与研究;

3分析并研究调研结果,进行课题设计,制订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4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任务,组织开题; 5组织课题培训,学习有关理论、课题方案。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组织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

(2)制定各主、子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研究;(3)对课题的各项资料建档。

(4)主要工作:由张国华老师带领本组老师进行探索,熟悉操作流程和数据的采集分析,让本组老师达到独立熟练运用的程度。第二阶段(1)深化课题研究;(2)组织有关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由学生亲自操作,采取典型示范——成立培优小组——班级演示实验——班级分组实验等步骤,逐步扩大和推广,使其迅速为教学服务;

(3)阶段评价,汇报工作;(4)形成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出实际操作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展示;

3、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汇编;

4、组织填写结题报告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研究成绩和收获

理论贡献: 1.弄清楚了影响化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有老师的理念问题,学生的的表现欲弱。学校的实验硬件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对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的认识问题,老师的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当今会对学校的评价问题等2.探索出一整套评价在中学开展化学探究教学的评价体系。3.设计开发了许多适合中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案例4.对教材上部分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使之更适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 实践意义:

1、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

通过研究课题,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由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成为了研究的主体,集研究者与成果应用者的双重角色于一身。我们的老师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增强了:(1)目标意识增强了,让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态度方面的相关发展目标得以达成。(2)发展的过程意识增强了。教师心中装有学生,眼中有了学生,能尊重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大胆交流,主动表达。(3)主体意识增强了,教师能将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实践,主动发展的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考。(4)教育环境意识增强了。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主题实施的关键。

2、拓宽了评价途径,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采用实验探究、小品表演、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时候,我们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3、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实验为载体,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成员不但圆满演示了教材上的各个实验,还创造条件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探究实验。并且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织学生发挥所长,进行自我实验研究。有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遍高涨,化学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自我钻研的劲头逐渐足起来了。有的学生还自制实验器材进行家庭小实验,这非常可贵。

4、加快了教研步伐,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成员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研意识,提升了业务水平,并带动学校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2012年课题负责人张国华老师被评为评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钟辉生老师被评为第二批江西省骨干老师。2010-2013年三年期间,本课题组成员不断地将课题成果总结成论文,共公开发国家级及省级表论文10余篇,各级获奖论文20余篇。推广价值:本课题从调研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的表现及成因和发展可能性入手,精心选择实验教学内容,探索和尝试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以及以教材中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化学实验、失败的化学实验等为实验教学突破口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形成了 “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 为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模式,这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现实意义。

(四)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困惑与努力方向、建议

1、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与困惑

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问题意识的局限,对问题探究往往存在失误和偏差,甚至产生逻辑性错误,制约了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进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形式,70%的中等程度的学生还是等教师给他们传授知识,这些学生在思维习惯上缺少一定的主动性,对学习缺少应有的渴求。再有,由于高考升学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中下等学生缺少足够的关注,当教师提出一个设问时,不同程度的学生感觉是不同的。好学生觉得适合时,差学生觉得很难,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差学生觉得适合的问题,好学生又觉得是在耽误时间,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探究式学习虽好,但费时。有超过一半的差生不敢怀疑教师、书本,甚至包括资料上的答案,说明这些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学习中习惯于教师讲坐等现成的知识,特别是不习惯于自己对知识的探究、归纳、总结和反思。

1、缺乏证伪制约探究活动的体验的研究

求证是探究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探究的是人类已经发现的、成熟的知识内容,一般教材、教师所理解、认同、实践的探究结论,表面上看仿佛是从事实得出规律的,事实上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探究学习。对假说的求证过程不能变为纯粹的证实过程,加强证伪,从反面去获得真知,反会带给学生更深刻的体验。

2、教师引导不当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关注如何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放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地位。教师引导不当,就会设定框框,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好的一套去运行,严重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3、时空的限制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的研究

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成为课堂探究活动受阻的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我们大概算过进行一节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同内容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的1.5倍左右。主要原因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内容的问题性,以及教师控制力的减弱,使得探究时间拖长。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赶时间,在探究的课堂上就迫不及待地完成探究的整个任务而放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其次由于教室是探究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限制了探究的空间,也制约着探究的深入进行。

2、努力方向、建议

1、从实际出发构建探究框架,消除探究的基础障碍

不同基础的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我们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中、上等的学生喜欢和欣赏这种教学模式,他们能较快地适应这种教学形式,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才能,并能在一种满足感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而较差的学生思维上存在着较大的惰性,因而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也较为缓慢,所以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学生群体水平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探究式教学。如对盐类的水解规律的探究,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教法(1)实验引入:用ph试纸测醋酸钠溶液的ph,得ph大于7。(2)提出问题:为什么醋酸钠溶液呈碱性?(3)组织讨论: 醋酸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4)初步总结:运用电离平衡知识,总结出弱酸强碱盐水解的本质和特征。(5)提出问题:氯化铵能否水解?(6)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是否正确。(7)启发类推: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弱酸弱碱盐又怎样? 第二种教法(1)学生实验:测出给定的九种可溶性盐溶液的酸碱性。(2)数据分析:将九种盐按它们溶液的酸、碱、中性加以分类,并找出它们的规律。(3)理论探索:看书或讨论找出各种盐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4)总结规律:总结盐类水解规律,(5)验证假说:测定醋酸铵、碳酸铵溶液的ph。

两种教法比较,都按探究思路组织教学,但探究程序和体系不同。第一种教法偏于接受性探究,思维的发散控制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这对于落实基础,严格按照教材体系学习较为有利,适合于层次不高的学生。第二种教法偏于完全性探究,学生按照科学方法论去从事学习,在否定与肯定地不断较量中,逐步完成了探究任务,思维量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但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不一定有利。

2、处理好证实性实验与证伪性实验,增强探究的体验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除了证实性实验外,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证伪性”实验,使学生发现一些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因素和问题,同时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曲折。①“否定性实验”证伪,如:s2-、NH4+均能水解,两者能否大量共存?多数学生认为难以共存,因水解相互促进,要生成H2s和NH3,但实验结果证明这一判断是错误的。②用“失败性实验”证伪,如在上苯酚与溴水反应时,故意往稀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边加边振荡,看不到白色沉淀。实验为何失败,激起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教材中可利用的易失败的实验还有很多,如做银镜实验时滴加氨水过量;证明蔗糖水解产物时,没有用NaOH中和多余的硫酸等等。失败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成功实验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所需具备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3、以课题组织探究式教学,发挥探究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权利,每步探究让学生先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作用旨在突出一个“导”字,即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课题式教学模式为: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在教学中以课题为任务,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完成整体任务下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教师设置学习的重点,向学生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而不代替学生思考;提供信息,补充知识,而不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向已有的结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质疑、探究、创新。例如:

[提出课题]: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测定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汇总学生的实验思路和步骤。[发现问题]:(1)如何做到加入的试剂已“足量”?(2)如何得到纯净的沉淀?(3)干燥沉淀时能不能用烘干的方法?

[解决问题]:(1)可以往上层清夜中滴加沉淀剂,判断沉淀是否过量。(2)沉淀称量前必须过滤、洗涤、干燥。(3)BaCO3、MgCO3、AgCl受热要分解,故不能烘干。[总结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以课题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没有明显的暗示,释疑解难的过程变成了先试后导的尝试究,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激励和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欲,使学生的学习更自由、更富有个性。

4、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探究,消除时间空间障碍

为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积累方法和经验。我们在内容上选择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进行探究,核心内容的探究点不一定是教材上现成的知识条目,可以是围绕立足基础、针对主干内容提炼过的拓展性知识。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和能力。我们也采用其它方法来跨越探究的时间障碍,解决的对策有:①把两个课时合并到一起来完成探究式教学。②把复杂的探究课分段设计,分解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去完成,放弃它的连续性。③简化课题引入、复习提问等辅助教学,安排其余简单内容课余自学。我们还采用不完全探究的方法,就是可以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学生探究的场所突破了课堂的限制,教师放手让学生课外去自主探究,学生探究的空间可以是图书馆、网络、实验室等不限定的场所,也可以是互动的交往空间和协作空间,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和总结。

5、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合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指导,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学程序逐步形成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诱发探究

创设情景,诱发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好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是探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以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素材为背景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

性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 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 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 ,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②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学生 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个侦探小分队发现在一深山里有个隐蔽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十天内摧毁这军火厂,结果小分队只用十几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体就完成了任务。阅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老鼠背上涂的液体是什么物质?它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会非常惊讶,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学习磷的性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种问题情景是由知识的实际应运创设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讲授新知识前,首先找到知识间前后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此作为生长点设计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如在“苯酚”的教学中,为了探究苯酚的性质,先让学生复习有关醇的知识然后再设问:羟基与烃几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醇,那么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是否还是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什么类别的化合物?其官能团与醇类相同吗?其性质如何?与醇类有何区别?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以探究苯酚的性质。这样一系列紧密联系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会认真地去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而的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

④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上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2)、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在学习双氧水的化学性质时,首先让同学们观察样品,分析H2O2的化学式,并结合已经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相类似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去推测H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然后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推测结果进行归纳,H2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根据推测的性质,独立的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去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在听取完各小组汇报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后,由老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或提出新的研究方案和结论,并共同讨论,以完善实验探究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给同学们留下新的问题,以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已经学习了H2O2的一些化学性质,它还有其他化学性质吗?那它的分子结构又是如何?我们工业上如何制备?它有哪些用途?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继续去探究以上问题,可以去查阅相关文学资料,或者通过上网了解相关知识。”

(3)、利用管理策略,促进科学探究。

在管理、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应用有效的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利用管理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积极、和谐的环境框架。①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在探究过程中,提问时多采用开放或试探性语言;引导时多用鼓励或协商的语言。例如“你回答得很好,但答案不是固定一种,大家各抒己见,说错了没关系”,“你说得很好,能否阐述自己的理由”等。

②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生动、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精选生活问题,将学习内容融入现实生活的广阔背景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直观电教媒体,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课堂管理中,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

(4)、通过师生对话,鼓励学生探究。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倾听学生的诉说与表达。教师真诚的倾听,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价值得到肯定。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不求全责备,使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都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很远时,也不给予绝对地否定,把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适当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桶水,注满学生一碗水的教学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取水,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水源在哪里,自己寻找取水的途径和方法。

6、科学评价深化探究

在《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在课题研究中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是与教学活动共生共存,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树立了发展性的全新的科学评价理念。

(1)注重过程评价 由于化学学习评价与化学学习共同生存,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探究,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中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来收获良好的习惯,发展个性。其方式主要有:①全程式,通过改进的学生学习记录本,师生一天一交流来进行。②专题式,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时,结合新编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就自己的“见、闻、思、惑、悟、得、苦、乐”,自主立意,选题表现,也可结合单元探究实践作业来进行。③集体小组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调查或访问和科学探究活动中等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2)建立激励机制

①挖掘闪光点。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和智能的差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例如,积极学习化学,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某次实践调查中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闪光点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它们挖掘出来,表彰他们的闪光点。②设置创新奖。这里的“创新”是指自己同过去比较,有新的发现和进步即为创新。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讨论教学:作业安排大量的开放性练习,给学生提供展示创新的机会。只要学生的意见与大多数不同、是正确的;看法与书上的不同,是正确的;实验设计与老师的不同是正确;调查有独到之处、一次有亮点的课堂发言……等等都可以授予“创新奖”。③构建“表现场”。在化学学习评价中,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构建“表现场”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实验自主进行,开辟化学专栏、编撰化学论文……等,这些都为学生构造了多维“表现场”。(3)运用多种方式 ①强调测试的诊断性。测试与练习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评价。为了有利于改进与改善学习化学的状况,我们注意强调测试评价的诊断性,不断地反馈给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这样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就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对一个单元、一个学习探究过程进行诊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的变化,是化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任务。②注意评价形式的灵活性。由于评价内容的具有多元、动态、综合的特点,其关键在于着眼于学生发展,因此对化学学习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③加强化学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在各种学习评价中十分注意加强其评价的激励性。如引导思考、期待成功常用信任性激励;掀起思维波涛,深化认识,推进探究,常用激发性激励;对于化学学习活动小结提出了挑战性问题,则注重激励的及时性;即使是有意无意的过失或答题欠佳,也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学情,是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4)建构学生评价机制 ①自我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一是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二是要教技术,三是要养成自我分析的习惯。②同学评价。同学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人总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中去认识自己。如果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好的,他就会按着这个期待去行动。③家长评价。这可以通过问卷、访谈、对话等形式来进行,这是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重要举措。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我国的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不重视是一个普遍性存在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行,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考中也有着相关的体现。在浙江省的近几年化学高考中,关于实验部分的考查内容所占比重已经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考查方向上更加注重于考查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能力。可以看出,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亲手操作化学实验,对于化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能够验证化学知识结论的正确性,因而化学实验教学也具备重要的方法论功能,一、实验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对实验依赖很高的学科,仅依靠课本知识讲解很难保证 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所学知识,一些化学反应现象是很难通过讲解描述来保证学生理解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形象的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同时也能巩固所学的课本知识,提高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化学实验也能改变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充分的认识到化学这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高考中对于化学实验部分考查内容比重的提高,特别是在考查方向上对于实验操作细节方面的侧重,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提高化学高考成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1】。可以说,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而且针对于浙江省的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实验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活跃学生思维上。在浙江省高中化学教材中,对于实验部分的偏重体现出了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而且一些考查内容也需要学生运用更加活跃的思维来解答,从这一角度来看,加强实验教学也有着的意义。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认识不够

高中化学老教学老师对于实验教学的不重视可以说是一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就以浙江省的高中化学教学为例,大多数的教学老师几乎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有的教学老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一些相关的化学演示实验。这一问题充分表明了化学教学老师对于实验教学的不重视,一些教学老师从应对高考的角度考虑,认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非常浪费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开展,在课时设定上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相关课时【2】。此外,这种认识不够的问题,还体现在学习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在浙江省的一些学校,缺乏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导致很多教学老师虽有心开展实验教学,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教学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性的现象。就浙江省而言,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几乎很少使用,学校对于教学老师在使用实验室方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并且有的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教学老师,一些化学实验教学完全由任课老师兼任。可见,对于化学实验认识不够的问题是体现多个方面,并且较为普遍的,也是阻碍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实验形式单一

以浙江省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形式上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完全按照课本规定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毫无新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学老师也会严格规定学生的实验程序,力求实验结果与课本内容完全一致。熟不知,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本意,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是单纯的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而且在很多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实验教学中,以观看老师的实验操作为主,并不会让学生去自己动手操作。这一问题也是一些学校基于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上考虑的,这对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而言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也失去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根本意义,学生不能亲手去操作,也就无法起到实验教学的作用,不能带给学生感性上的知识感悟。应当指出,这种实验形式单一问题,是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实验操作并且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3.教学方式僵化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方式僵化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据有关教学研究资料统计,在我国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超过80%以上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演示实验为主,这一点,在浙江省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同样较为突出。这种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传统方法,也是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教学老师在教室中做相关的化学演示实验,并且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看实验过程。化学实验是一种时刻变化,并且实验反应速度较快的实验,在这种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观看到整个实验变化的学生并不多,仅限于离老师位置较劲的少数学生。对于整个教室中的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后排学生而言,根本看到不实验过程,甚至连实验结果也看不清楚。可以说,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实际上已经完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知理解上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3】。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的僵化还体现在教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上,在大多数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依靠的还是黑板、课本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

4.缺乏实验教学评估机制

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是验收实验教学成果,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缺乏这种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以浙江省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大多数的教学老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中,并不会在实验教学后进行相关的教学评估,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除了体现在教学老师的教学评估缺失上,还体现在学校对于实验教学的评估上。在浙江省的高中学校,能够定期对全校化学实验教学开展进行评估的并不多,学校本身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上就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教学老师在每学期开展的化学实验课次数也缺乏严格的统计。可以看出,缺乏实验教学评估机制,也是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综合而言,这种教学评估机制的欠缺,是同时体现在教学老师实验课堂教学评估缺失和学校评估缺失两方面的。

三、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首先,作为高中化学教学老师,应当认识到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化学高考对于实验考查内容侧重的情况下,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有效方式。教学老师应当在每个学期的课时设置中,体现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实验学时,组织学生定期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的结合实验,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讲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化学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相关的实验内容,例如在讲解制氧气的方法时,对于常用的三种制氧气化学方程式讲解时,就可以同时给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同时,还可以同时进行这三个实验,使得学生可以对比这三种常用制氧气方法的不同。也就是说,教学老师无论是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都应当提高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在教学资源配置上,保证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配备设施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室教学老师,在硬件上给予保障。

2.丰富实验形式

同时,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还应当丰富实验形式,不仅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应当尽量多开展一些趣味实验和探索实验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便如在进行钠与水的反映这一实验时,很多学生对于钠和水的量控制的不是很好,这一实验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于教学老师来说,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如何更好的控制钠的量?如何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完成实验演示之后,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一些探索,在安全的范围内,加大钠的量,会出现怎样的化学反应?减小钠的量,反应程度是否会明显下降?等等,这些都是较好的探索实验内容,关键便在于教学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去做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还有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例如油脂的皂化反应,也应当鼓励学生活跃思维,并且联系生活,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本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步骤复制,那样也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和应用作用【4】。

3.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老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的课时教学都是课堂教学,就以浙江省的高中学校为例,并不具备条件来进行长期性、大规模化学实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实验教学便非常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效果更好的化学实验展示,例如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化学实验演示视频,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特别是一些生活中同教学内容联系较为密切的视频,给学生放映。这种方式相对于老师简单的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来说,效果更好,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铜和硫酸的反映,以及硫酸铜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对于生活中硫酸铜的运用以及工业上制造硫酸铜的方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这种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比简单的实验操作效果更好,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4.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

再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这种评估机制应当同时包括教学老师的实验课堂教学效果评估和学校的实验教学课程开展效果评估。例如,教学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关注每一个实验步骤,并对其进行指导,对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以及兴趣进行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从而评估每一次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样以来,教学老师就能够及时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正,以便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实验教学评估机制应当主要侧重于学校的实验教学开展情况以及效果,例如定期的进行监测,监督化学教学老师是否按期开展了实验教学,检查实验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情况,教学老师是否认真负责的组织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于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开展来说,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够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改正作用。

四、结论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近年 化学高考加大对于实验内容部分的考查后,实验教学也就愈发重要。在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化学实验教学不重视、实验方式单

一、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估机制等。为了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应当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左嘉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2]于荣华.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3]赵迎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4]邵政.试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成功(教育),2013,24:38.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创新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创设条件、积极开展化学生活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四个方面深入探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0

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绝大多数的化学知识都来自于化学实验。另外,与化学实验相关的知识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实验的重视,优化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与实践能力。

一、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二者密不可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指导实践的顺利开展。同样,在化学领域我们在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此才能为学生理解实验、进行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打好理论基础。首先,教师应当以化学实验为核心,精心研读教材与实验要求,认真备课,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现象等等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还应当重视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考虑到实验理论教学与常规理论知识之间的区别,教师应当选择灵活性较高的教学方式,可以以口头传授、板书为主,结合多媒体、实物展示等等,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时,教师可展示钠的样品,或借助多媒体图片展示,观察钠的颜色等物质属性,让学生形成对钠物质的直观印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钠的属性推测与水发生反应时可能出现哪些化学现象,以及化学原理是什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才能理解化学实验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步骤,要规避哪些操作误区,从而提高实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科学性,进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保护学生的安全。

二、创新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由于受到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多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完成,这是由当前教育的大环境所决定的。但是教师可以革新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演示实验的教学步骤一般是由教师讲解、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最终再由教师总结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创新演示教学方法,增加演示实验的创新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热情。例如在实验前,可以要求学生自学相关的知识,并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预测相关的实验现象,之后教师再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相关记录,比较预测与实验现象的差别,分析差别的原因所在,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将一组实验变成多组实验,通过变换实验条件和实验物品,分析某物品与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会出现哪些差别。教师从多个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兴趣,通过比较实验来确定物质的性质,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以钠和水的实验为例,教师还可以演示钠与盐酸、浓硫酸之间的反映,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之前的猜想,这样既增加了演示实验的类型,也增加了学生的观察时间,真正发挥了化学实验的演示作用,从而达到了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目标。

三、为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创设条件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比例,而高中化学实验正是通过学生分组探究的方式展开,体现了这一教学要求。由于学生参与实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相关资源支持,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实验的次数,而实验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不参与实验就难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还需要积极为学生进行实验创设条件。在确定实验方案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不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完成该实验计划。实验教学也要改变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制定实验计划的方式,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实验原理,自行拟定实验方案,选择相关的实验器具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及误差原因。将实验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滴定管的使用”实验时,通过学生自行阅读使用说明,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操作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技能。当然,教师还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将实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对于某些现有条件难以满足的实验,如炼铁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等,还是只能采用书面学习的方式。

四、开展化学生活化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生活,我们接触的每一种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时刻刻在发生化学反应。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一定要利用好生活这个大实验室,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与化学现象,并能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且能够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能够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某些有色物质,从而实现漂白;再如自热饭盒,防火布等等都是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通过白糖和浓硫酸的简单实验,来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再如铁生锈的实验,此实验的操作条件较为简单,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利用生活的器具,设置好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原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分享生活中所观察到实验现象,以多媒体展示和模拟实验的方式展示自己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长此以往,可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积累。

当然,教师也可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设置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置实验目标进行实验,例如制作肥皂、保温袋,探究鱼鳞上的黏液等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其本质特征,离开实验的化学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好理论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关键字: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学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如何在科学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谈一些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对于人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下册12课《让灯亮起来》,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用导线连接电路,叫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我就给学生打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同学们各种意见交流、启发、磨石、碰撞,最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手,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起着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电灯发光、台灯发光、受电发光、节日彩灯发光、交通信号灯发光-------我们生活中有各种电灯,灯可以照明,可以

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同学们你能利用上面的实验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能有几种方法,怎样联不发光?现在同学们开始做,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动手做起了实验,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同学们自由探究的空间,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类比和推理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在讲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中,我采用类比和推理的科学探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和水,同学们学习了水的性质以后,发挥你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作用,空气有什么性质?通过同学们类比和推理的方法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形状透明的。既然水有一定的体积,占据空间,那么空气也和水一样占据空间吗?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你用什么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请同学们自己设计,选择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疑难的问题教师帮着同学们自己解决。提醒同学们做实验时注意安全。

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第一种方法把注射器活塞拉到针筒中间,用左手食指堵住针状的小孔,将针筒知立,活塞上放一个重物,活塞还是落不下来。说明针筒里的空气占据空间,松开左手食指活塞便落下来。第二种方法,用带胶塞的漏斗塞住锥形烧瓶的瓶口,往漏斗里倒水,水流不进烧瓶里内,说明空气占据烧瓶内的空间,如果将胶塞与瓶口松动一下,水便流进烧瓶里。第三种方法把第一个小眼药瓶尾部开一个小孔,把第二个小眼药瓶的颈口插在第一个小孔里,用密封胶密封,第一个小眼药颈口用帽盖住,第二个小眼药瓶底部剪开,把水倒入,水流不进第一个小眼药里,说明第一个瓶内空气占据空间,去掉帽,上面瓶中的水立即流下。第四种方法把粉笔,碎砖块投进盛水的水槽内,看到气泡分别从这些物体里冒出来,说明物体的空隙也充满空间,占据着体积。第五种方法玻璃杯下部用木棒固定好一团卫生纸,杯口向下压入有水的水槽内,再把杯子提出来检查,卫生纸没有湿润,说明杯内有空气并且占据空间,将玻璃杯在水中慢慢倾斜,有气泡从杯口冒出,杯内卫生纸湿润。第六种方法,把空塑料瓶拧盖,伸入装满水的水槽内,在水中把盖拧开,把玻璃杯装满水倒放水中,把塑料瓶瓶口对准倒置玻璃杯,挤压塑料瓶,把塑料瓶中的空气挤到玻璃杯内,玻璃杯中的水被挤出来,变成一个空杯子说明塑料瓶空气转移到玻璃杯里,并且占据空间,为

以后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利用六种方法证明占据空间并且很顺利地完成了试验报告单,通过这次探究试验,使他们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科学试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技能,为以后的试验教学做好铺垫。

三、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用“差异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在讲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一课时,采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用“差异法”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研究蚯蚓喜爱的环境,使科学探究训练,方法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人人观察,人人动手,独立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蚯蚓生活的环境。在研究之前,让学生做出研究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工具观察,怎样分工等。首先把准备好的蚯蚓放在垫有白纸的钳子解剖盘内,借助我们感官看到蚯蚓的外形是圆筒形,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离大环较近的一端,颜色是棕红色,有的地方较浅。用湿手沿蚯蚓腹面触摸,有粗糙感,指导学生说出这是刚毛。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前端,背面、腹面、辩认口、肛门、环节、体节,提醒学生怎样测量处于盘曲状态的蚯蚓的长度?先用线绳比着蚯蚓身体盘一下,再量线绳的长度就是蚯蚓长,蚯蚓长度是4厘米,然后把蚯蚓放在平滑的玻璃的上和粗糙的纸上,发现光滑玻璃上蚯蚓不能向前移动,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能缓缓的向前运动。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蚯蚓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舒缩以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那么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胆猜想,利用“差异法”引导学生实验。

实验1:找一个纸盒,把里面涂黑,盒一端用铁钉戳几孔,在纸盒里铺一张塑料薄膜,再铺一张潮湿的吸水纸,把几条蚯蚓放入盒里。盖上盒盖,让阳光从小孔一端射进盒内,使盒子这端最亮,并从这端向另一端逐渐变暗。过了几分钟,打开盒盖观察,蚯蚓都爬到没有阳光的地方,说明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2:在桌上摊一张纸,从内到外把干沙、湿沙、干土、湿土搓成约2厘米厚的四个同心圆环,把蚯蚓放到圆环中心,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发现蚯蚓在湿沙,湿土前徘徊时间较长,最后爬到湿土层,呆在那里不爬了,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提醒学生不能把一次实验现象就当作结论,要重复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按教材的提示写出观察报告。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课后组织学生把观察过蚯蚓放回大自然。因为蚯蚓是人类的朋友,是“耕田能手”,是“制造肥料的工厂”,也是“处理垃圾的能手”。蚯蚓同进是传统的中药,名曰“地龙”,有清热定惊,清肺平喘,引经通络的功效。所以我们保护蚯蚓,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四、运用科学探究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了《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一课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世界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是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就是这座铁塔,一年之内要变化12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变化12厘米?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铁塔在夏天温度高,铁塔要膨胀变长,在冬季,温度低,铁塔要收缩变短,夏天铁塔比冬天长12厘米,所以在修铁塔时,地基一定要牢固。第二个:1852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为了铁轨牢固,政府下令把一根根钢轨焊在一起,整条铁路没有缝隙,结果这种铁轨到了夏天变得七扭八歪,左右弯曲,甚至有的地方向上拱起,到了冬季钢轨发生断裂,是什么魔力使用权钢轨弯曲、拱起、断裂?另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钢轨在夏天时温度高,钢轨要膨胀变长,在冬季时,温度低,钢轨要收缩变短,所以我们在修铁路进,铁轨之间一定要留有缝隙。让同学们解释烧开水时为什么不能把水灌得太满?煮鸡蛋熟后,往往把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浸,为什么?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墨水瓶盖拧得太紧,转不开,怎么办?

同学们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

五、留下悬念,保证科学探究持久发展。

科学研究有许多终点,但没有一个真正的终极,当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被激发时,才最有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课中改革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教师应采取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无限宇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人类移居太空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人类大规模移居太空已为期不远,飞出地球去,天上有人间。同学们对“天上有人间”产生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设

想制造了各种先进飞行器,能重复使用。性能安全速度极快,机动性能良好的航天飞机,环保安全的太阳能宇宙飞船,能和光速媲美的宇宙飞碟,在太空建立发电厂、工厂、宾馆、农场、加油站、太空城市等。通过引发学生创新设想,保证科学探究永久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备注信息:

作者姓名:徐川论文学科:小学科学 职务或职称:小语一级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綦江县乐兴中心校电子邮箱:xdc023@126.com 地址:綦江县乐兴街村邮编:401428

第五篇:开题《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郝艳芝 刘阳 郭继平贺翠琴 赵艳萍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有效实施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生物实验课教学现状分析

实验课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生物实验教学实际状况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缺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对答如流,实验操作却不尽如人意,而后者的培养正是实验课应完成的主要任务。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何在?长期以来,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人们,应当说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等硬件设施,也有的人说是受考试不考的影响。但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主观因素,包括实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安排、管理和实验教学评价。(一)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

1、实验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对实验教学意义、目标的认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角色扮演的理解。

2、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这在某些教师对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中显得较明显。生物实验教学应当完成哪些目标对教师而言应当是非常明确的,但现实却不是这样。从现有的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看,教学目的要求一项没有把实验教学单独列出,因此,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调查的187名中学生物教师中,133人认为实验教学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其中83%的人承认在实 1 际教学中目标的完成也正是按以上排序进行的。有27%的人认为除了完成以上教学目的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和态度。仅有1.7%的人提到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这一目标定位结果看,实验教学仅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把两者人为地割裂的目标定位造成目前实验教学状况——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3、教师在实验中应处于何种地位、应完成哪些任务呢?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应是管理者。管什么?管纪律。实验课最难的,也是令教师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的管理。他们认为纪律管好了,实验课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在教师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实验课上,教师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维持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动手别动手,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可是,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想不足。(二)教学方式机械、僵化

以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教学方式上的偏差。在我们这次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获取新知识实验,其实验教学环节几乎是相同的,即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一教学方式又被称为操作模仿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已运用多年,好处是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教师易管理,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二点:

其一,动手与动脑环节的脱离。由于学生是按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而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又是与实验过程无关,因此学生在动手实验时无需动脑思考,动脑时又无需动手。这种动手与动脑的分离使得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动手时不需动脑。“不动脑”的记忆是机械记忆,同样“不动脑”的“动手”也仅是机械性操作而已,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其二,学生在实验中被动成分大于主动。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的选择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做实验仅凭好动的天性,既没有时间、机会去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也不能去尝试。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养成不思进取、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性,不利于学 2 生创新意识、求实、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其三,由于动脑思考的问题与动手无直接关系,就造成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过程经常被作为教学中的点缀,其实质是为理论课服务的。然而实验能力、实验方法、态度主要就体现在实验过程中。(三)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实验课与理论课一样都是大班上课,五六十人在一起做实验,人多、空间小,往往是三四个学生做一个实验,看的多、做的少。由于人多,教师只能是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而另一方面,实验室利用率却很低,大都闲置着。我们调查的学校都有单独的生物实验室,但平均利用率仅为9.2%(按每学期17周、每周35学时计算),利用率如此之低很是惊人。实验安排不当也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主要起反馈作用。它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实验评价不仅支配着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向,也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进行实验所采取的策略,它已成为影响实验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学实验评价一般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书面形式,为了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或要证实的理论的掌握;二是操作观察,为了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书面形式的考核被多数教师认可,因为它简便、省时,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形式上如何改进、在内容上如何调整,它都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这种单一的考核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踏踏实实做实验的坏习惯;而实验操作评价往往是突击性的,为了应付上面检查,学生们反复机械地训练操作技能,很难谈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以上各因素直接把生物实验教学逼入困境,使生物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低效运行状态。二.课题界定

综观生物实验教学,其实验目的大多数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范围内重复前人验证的结果,实验的结果都或多或少在设计者的预料之中,学生的思维和 3 科学素养表现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验证性实验对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而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目的──掌握操作步骤──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问题──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02年9月,我县(府谷中学)参加了全县的教改实验,开始使用新教材。为了加深对《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以一节生物实验课为例,进行了生物实验课探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1、课题的研究目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试点地区逐渐向更广大地区的有序推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如何利用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优势,使学生的实验学习和研究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水平得到发展称为重要研究课题。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哪些优越性?这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可为广大教师进行适宜操作的探究教学模式的依据之一。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将为探究性实验学习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使生物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力推动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将有助于采用探究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并在建构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方法, 学会实验探究的思维与方法,并将这种思维和方法运用于学习中,实现学习角色的正确定位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能丰富情感体验,提高科学素养,对其谋求生存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久远的作用。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研究和实验,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师思考和接受新课程理念;也有利于中学生物教师从接受新课程教育理念向实施教育行为进行转化;同时也有利于地方中学的生物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探究性学习是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品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训练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养成探索世界奥妙的积极态度。

有测验表明,在实施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之后,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对于少数喜爱生物学科的学生来说,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他们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生物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于许多学习上不肯主动思考的学生来说,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只做旁观者“跟着玩”,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不到真东西。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导引的设计,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探究性学习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出发,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主动投入学习,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生物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高中学生有一定实验技能,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师应该尽可能把能让学生做的实验都让他们动手去做,使他们融入实验中,5 成为实验真正的主人。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学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如根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了解掌握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实验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习洋葱鲜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渗透吸水原理,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并总结出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规律。由于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便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了探究未知的乐趣。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思考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不仅学习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还同时学习了有关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了课本知识。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课题小组成员对课题分别进行试验研究,组织课题小组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及时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修正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感性认识阶段的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并指导课题研究。

(4)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主要)等方法,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设计问卷或考查卷或根据事先拟定好的问题向学生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家长对该课题所持的态度以及了解程度,有效搜集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

在自然状态下,不增加课时,不加班加点,对平行班中的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实践研究。

六、预期成果:

1.整理出一系列关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

2.总结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关于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般模式; 3.总结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4.总结出比较可行的关于探究性实验的检测和评价方案;

5.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上有所创建,将探究性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自2012年8月开始经历调研、初步实施及反馈、课题总结三个阶段:

1、前期调查阶段:(2012年8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调查本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以及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选择府中学生作为试验样本,2012年9月-12月进行初步实验,把计划在4个实验班中试验,2013年1月-5月反思改进。

3、课题总结:(2013年6月-今)参照高考成绩,对比三次调研情况进行总结。

课题研究过程是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理解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探究性生物实验设计与研究不断反思和升华的过程。八.小组名单

郝艳芝 刘阳 郭继平贺翠琴 赵艳萍

下载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法示例 作者 彭剑锋 陕西省勉县第五中学教师 邮编 72420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课堂“创新实验”的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创新实验”的教学研究 王建俊张旭辉 山西省平遥中学0311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化学“创新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途径、手段、意识、道德品......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摘 要:随着国内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着重研究了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阅读主......

    探究性小实验

    探究性小实验 ——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 奇异的浮沉子与小试管上升 摘要:本实验只要通过制作浮沉子,改变浮沉子的初始深度,观察浮沉子的运动趋势并寻找浮沉子的浮沉临界点......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模版)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刘婷婷 指导教师:郝庆一 摘要 本文以新课改为依据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做了简要的介绍.本文就从数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我们知道,无论科学素养的提高还是科学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需要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下大决心。不过从目前比较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