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学习总结汇报(V2.0版)
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
学习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核心区,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产区日照充足(2851-3106小时),热量、矿物质丰富,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不到200mm)、黄河灌溉便利,具备了与世界许多知名葡萄产区相似的地源条件,使得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病虫害少等特征,具备了高品质葡萄生产的基础,是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荣获了“中国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成为中国三大酿酒葡萄原产地保护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宁夏葡萄酒产业1984年起步于宁夏农垦集团永宁玉泉营农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国际葡萄酒界的普遍认可。截至2016年底,产区酿酒葡萄基地达到5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建成投产酒庄(企业)80个,年葡萄原酒加工量约7.7万吨(1亿瓶),成为全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其中,银川产区酿酒基地达到25万亩,占到总产区46%,建成投产酒庄(企业)54个,年葡萄原酒加工量约4万吨(5200万瓶),占总量的52%。
等补贴资金1704.96万元,支持产业发展。特别是自治区通过人大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从法律上保证了产区发展与管理。
(二)“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一年消费量约22亿瓶葡萄酒,其中酒庄酒只有2亿瓶,生产酒庄酒,市场空间大,符合优质高效的路子。发展酒庄酒,有利于保护和利用贺兰山东麓这片珍稀资源,有利于发挥这片珍惜资源的最大效益。产区种植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灌溉主要是靠黄河水,而国家对宁夏使用黄河水的定量是非常有限的。
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加上葡萄园建设和管理成本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只有化整为零,才能更好的经营宁夏葡萄酒产业,所以就形成了“小酒庄、大产区”的模式。如果“大产区”成为工业园,那么“小酒庄”就成为一个个景点。在法国波尔多等产区,不但有好酒,还有很好的酒庄,很好的酒庄旅游资源。
(三)对标国际生产经营管理标准,提升酒庄发展水平。一是2011年成立了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局,负责产业规划、政策和管理,组织审批和实施重大项目等工作,开创了产业管理的新模式,充分体现了银川市党委、政府对葡萄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二是建立严格、可控的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和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建立苗木繁育的三级体系,包括母本园、采穗圃和苗圃,同时建立种苗的专育制度:选择专业的公司、建立苗木的标准进行专育、专营。先后从法国、山东等地引进脱毒苗木和种条,开展葡萄标准化栽培管理模式研究与推广,提出了“厂”字型葡萄整形方式及架杆新材料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葡萄冬季埋土难、葡萄品质不均一等问题,同时建立标准的生产体系,这里面包括规范整形、标准化参数、病虫害预测及统防统治、土肥水管理、先进的设备、科学的酿造技术,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与世界知名产区交流合作,产区连续5年参加世界葡萄与葡萄酒(OIV)大会,宁夏成为中国首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省级政府观察员。
四是借鉴法国列级酒庄分级管理经验,实施优质葡萄园和列级酒庄评选,成为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创举,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2013年和2016年自治区评选的16个列级酒庄,银川市占14个,其中:四级庄5个,占全区100%;五级庄9个,占全区82%。
(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保障产区持续发展。
2013年成立了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和宁夏葡萄酒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葡萄产业人才高地,聚集了100余名国内外葡萄产业顶级专家为产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了一批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分两次从国外引进了七八十位国外酿酒师在这儿传播他们的文化,展示他们的技术,使
及葡萄酒生产设备依赖进口、我国将葡萄酒生产界定为工业产品(国外把葡萄酒定性为农产品)等因素,葡萄酒生产成本高于进口酒50%。因此,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突出个性,将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打造知名产区品牌任重道远。与国际知名产区相比,我们还是一个新兴产区,知名度还不够高,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区的品牌,还需要政府、企业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产区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力度。
四、未来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模式,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六名工程”建设(即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选育名优葡萄品种和苗木、建设具有产区风土特色的名优葡萄园、培育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庄品牌、驰名酒庄酒品牌、深度挖掘产区文化内涵突显酒标“名片”效应)为主攻方向,要高端引领、规模化种植、系列化生产,发挥银川核心、引领、示范优势,做优做强葡萄产业,促进产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要围绕贺兰山东麓自然、人文、地理等优势,大力推进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文化打造、生态引领、产业推动,把贺兰山东麓建成竞争力强、辐射广、影响力大、全球知名的优质葡萄酒产区和国际葡萄酒之都,使其成为银川都市圈建设重要的推动力。
(二)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把控。面对激烈的竞争,关键还是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性价比,提供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园艺师、酿酒师进行技术培训,不定期地进行田间地头的技术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多举并措提高葡萄酒基地建设和质量品控水平。
二是做好品牌建设营销。既要内抓质量,也要外抓形象。研究进口葡萄酒的国内营销手段,发挥本土品牌服务距离短,周转速度快,以及语言沟通的优势,分人群,分层次,多地域,真正的去服务消费者,使之成为宁夏葡萄酒品牌的消费群体,在会员模式、新渠道模式、电商发展等模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扎实的建立渠道并总结成为获利模式。组织参展糖酒会以及品鉴推介活动,积极开拓市场。利用酒庄旅游、举办葡萄酒电影节等形式,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推介,扩大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发挥和利用好中国酒文化,培植出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和消费习惯。在认识到和进口葡萄酒不足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做好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特色的酒品,并在中国酒文化的大框架下,催生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消费文化,克服盲目崇洋心理,理直气壮地宣传消费国产葡萄酒。营销很大程度上是流行消费习惯的牵引,消费习惯的形成一定是流行文化的引导。核心问题是解决文化自信,从品质自信到消费文化自信,让消费者以饮用我们国产葡萄酒为荣。
四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自然和科技的融合。通过建立主栽品种优良品系选育、特征风味物质研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产区风土和区划研究等,开发多元化、个性化葡萄酒产品,建立全产业链信息化系统以及严格的追溯系统,质量追溯平台要形成葡萄原料生产、酿造工艺、葡萄品质等全面性的信息化管理。切实把握葡萄酒生产标准化流程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监督。
(三)空间布局。
建设“一廊、两镇、四群、百庄”,即沿G110国道为核心廊道,打造一条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绿色长廊;建设西夏区镇北堡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镇和永宁(闽宁—玉泉营)葡萄酒产业镇;重点打造贺兰金山酒庄集群、西夏镇北堡酒庄集群、永宁玉泉营酒庄集群、永宁闽宁酒庄集群;建设培育更多列级酒庄。
第二篇: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汇报
一、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兴旺发展。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
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三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
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三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二、推动转型升级,确保畜禽养殖治理有效。
畜牧部门通过加快治污技术革新、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确保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
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三、实施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
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第三篇:乡镇发展黑山羊产业自检自查总结汇报
文章标题:乡镇发展黑山羊产业自检自查总结汇报
**镇发展黑山羊产业自检自查情况汇报
为加快黑山羊产业发展步伐,切实把黑山羊产业发展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科技人员全力以赴,形成合力,齐抓共推,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畜牧站站长、各村委会书记为组员的黑山羊产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风险抵押,奖惩分明。同时,制定了《**镇黑山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我镇黑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协会引导,科技支撑
自7月28日成立了以镇长为会长,分管副镇长、畜牧站长为副会长,各村委会主任、畜牧站科技服务人员为组员的黑山羊养殖协会以来,协会先后4次组织各养殖大户集中学习领会各级文件精神及到各地参观学习科学养羊、建舍、种草、防病等经验,树立了“草当粮种,羊当猪养”的新思想,增强了各养殖户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畜牧兽医站成立了黑山羊产业技术实施小组,分片包干,定点挂牌到户,主抓科技服务。
(三)典型带动,整体推进
1、示范村建设情况:
经实地考察,将示范村建在山场宽、放牧条件好、养殖户积极性高的大水塘村。该村共有住户20户,现已发展养羊户10户,其中养300只的1户,养100只的6户,养50只的3户。
2、小区建设情况:
养殖小区建在大水塘,入驻户数6户,规划养羊600只,现已种草54亩,6户每户集资40000元,共建小区,羊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
3、新增大户情况:
已签订养殖协议新发展的养羊大户17户,分别是:
养500只的大户有1户,具体为:黄土坡的赛宝苍,种草50亩,建高床、羊舍501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大水塘养殖小区,种草54亩,建高床、羊舍52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
养300只的有3户,具体为:照和村张邦文,种草40亩,建高床、羊舍30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大水塘村王开友,种草30亩,建高床、羊舍38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照和村张才伟,种草40亩,建高床、羊舍30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
养100只的有7户,具体为:大松树村的舒德林,种草12亩,建高床、羊舍20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大水塘养殖小区6户。
养50只的有6户,共种草30亩,羊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
4、现有养羊户种草、改厩情况:
已签订养殖协议的改厩、种草养羊大户共有55户。已种草278亩,高标准、高质量改厩2657平方米。
(四)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全镇上下切实把发展黑山羊产业当作助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认真抓实抓好;二是镇、村、站各级人员职责明确,风险抵押,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分管副镇长每周一向全体职工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三是所有畜牧科技人员已分片挂牌联系到各养羊大户,做到政策宣传到位,种草、改厩指导到户,科技、防预、驱虫服务到家。四是以镇人民政府名誉与各养羊大户签订养殖协议75份,明确双方权责及法律关系。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养羊示范村1个,养殖小区1个;已发展新增养羊大户17户,完成下达任务10户的170;现有养羊户实施改厩种草的55户,完成下达任务50户的110。已种草537亩,完成下达任务150亩的358,新建高床及羊舍5113平方米。
完成下达任务2000平方米的255;全镇现有养羊户518户,山羊存栏19260只,完成下达任务19100只的101;山羊出栏6380只,完成下达任务6100只的103.
二、存在问题
1、镇财政十分困难,黑羊山产业发展经费短缺。
2、由于早期干旱,所种草籽出芽率不高。
3、新增养羊大户在短时期内难以收购纯黑山羊。
4、多数养羊大户要求提供优质黑山羊种公羊。
5、从外地购进的黑山羊由于水土不服、天气寒冷、初进高床,导致羊群患病,养殖户不敢盲目进羊,极少数新增大户羊群数量不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宣传黑山羊扶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户真正吃透政策,把黑山羊养殖业当作自己增收致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二是搞好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养羊水平。
三是尽快建好黑山羊交易市场,为养殖户搭好平台,增强养殖户的信心,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疫病防治工作,提高饲养水水平。
**镇
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十日
《乡镇发展黑山羊产业自检自查总结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发展黑山羊产业自检自查总结汇报。
第四篇:乡镇发展黑山羊产业自检自查总结汇报
为加快黑山羊产业发展步伐,切实把黑山羊产业发展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科技人员全力以赴,形成合力,齐抓共推,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畜牧站站长、各村委会书记为组员的黑山羊产业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风险抵押,奖惩分明。同时,制定了《**镇黑山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我镇黑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协会引导,科技支撑
自7月28日成立了以镇长为会长,分管副镇长、畜牧站长为副会长,各村委会主任、畜牧站科技服务人员为组员的黑山羊养殖协会以来,协会先后4次组织各养殖大户集中学习领会各级文件精神及到各地参观学习科学养羊、建舍、种草、防病等经验,树立了“草当粮种,羊当猪养”的新思想,增强了各养殖户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畜牧兽医站成立了黑山羊产业技术实施小组,分片包干,定点挂牌到户,主抓科技服务。
(三)典型带动,整体推进
1、示范村建设情况:
经实地考察,将示范村建在山场宽、放牧条件好、养殖户积极性高的大水塘村。该村共有住户20户,现已发展养羊户10户,其中养300只的1户,养100只的6户,养50只的3户。
2、小区建设情况:
养殖小区建在大水塘,入驻户数6户,规划养羊600只,现已种草54亩,6户每户集资40000元,共建小区,羊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
3、新增大户情况:
已签订养殖协议新发展的养羊大户17户,分别是:
养300只的有3户,具体为:照和村张邦文,种草40亩,建高床、羊舍30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大水塘村王开友,种草30亩,建高床、羊舍38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照和村张才伟,种草40亩,建高床、羊舍300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
养50只的有6户,共种草30亩,羊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
4、现有养羊户种草、改厩情况:
已签订养殖协议的改厩、种草养羊大户共有55户。已种草278亩,高标准、高质量改厩2657平方米。
(四)措施有力,效果明显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全镇上下切实把发展黑山羊产业当作助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认真抓实抓好;二是镇、村、站各级人员职责明确,风险抵押,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分管副镇长每周一向全体职工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三是所有畜牧科技人员已分片挂牌联系到各养羊大户,做到政策宣传到位,种草、改厩指导到户,科技、防预、驱虫服务到家。四是以镇人民政府名誉与各养羊大户签订养殖协议75份,明确双方权责及法律关系。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养羊示范村1个,养殖小区1个;已发展新增养羊大户17户,完成下达任务10户的170%;现有养羊户实施改厩种草的55户,完成下达任务50户的110%。已种草537亩,完成下达任务150亩的358%,新建高床及羊舍5113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1、镇财政十分困难,黑羊山产业发展经费短缺。
2、由于早期干旱,所种草籽出芽率不高。
3、新增养羊大户在短时期内难以收购纯黑山羊。
4、多数养羊大户要求提供优质黑山羊种公羊。
5、从外地购进的黑山羊由于水土不服、天气寒冷、初进高床,导致羊群患病,养殖户不敢盲目进羊,极少数新增大户羊群数量不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宣传黑山羊扶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户真正吃透政策,把黑山羊养殖业当作自己增收致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二是搞好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养殖户养羊水平。
三是尽快建好黑山羊交易市场,为养殖户搭好平台,增强养殖户的信心,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疫病防治工作,提高饲养水水平。
**镇人民政府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综合部学习监控系统及信息化建设总结
综合部学习监控系统及信息化建设总结
为了保证公司监控系统正常有序运行,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制定的《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经过综合部员工上上下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对监控系统的认识,而且增强了自律能力。
一、综合工作部工作人员学习贯彻情况
1、综合部办公室人员自己的电脑要设置密码,严禁告知无关人员,防止信息泄露事件发生。
2、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将公司的数据、软件及资料复制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3、任何人不得在互联网上发布涉及公司的机密文档、图片、视频等信息。
4、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电脑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归纳、该备份的及时备份,该删除的及时删除。
5、办公室内自己的电脑线路保持卫生清洁,干燥,布线排列整齐。
6、发现自己电脑有故障,工作人员先自行处理(如电源、连接线松动等);处理不了的,及时联系公司调度,公司调度联系维修厂家进行维修,并做好记录。
二、综合部信息化情况和监控的环节
1、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存储介质由纸变为电子版。与纸介质相比,电子版具有存储密度大,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保存数据和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加以保护,但一旦毁损或被盗将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电子版擦写不留痕迹使得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增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2、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今年的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节省时间、减少差错相关资料的发送,指定各部门收信人,直接传送给所需人,而无需任何中间环节,无需打印出发给相关人员,缩短办理时间,节省办公开支,减少差错率,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由于减少了纸质文档,公司文件不会轻易流入公司外,而且电子版文件采用了只读形式,除了文件管理员不得进行改动,提高了文件的安全性。
3、公司采用库存软件管理,企业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内的各种需求都非常清楚,可以合理地安排采购计划和库存计划,保证了采购和库存的衔接,降低了盲目采购资金的费用,同时保证了生产的需要。此信息化管理使得因材料短缺造成的停工或计划调整的现象大为减少。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监控性质,使得工作人员有数据可依,责任更加明确。
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首要条件 信息化项目不是单纯的增加计算机硬件设备项目,而是一项涉及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离开
了“一把手”的支持将寸步难行。所以领导起决定性作用。
2、以人为本,全员培训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基础 任何工作的好坏,都取决于人的因素。企业信息化更需要素质好、水平高、过得硬的人才参加建设。也需要抓好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培训。无纸办公化的实施,刚开始提出一些人也持反对意见,只有把所有办事员都经过培训,让他们对新方法的接受和真正的理解,才能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只有使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能够深入人心,取得企业上下对信息化项目的认同和支持,才最终保证了信息化的推进。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化的保障。只有有了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作用,避免信息化建设出现风险。这些规定与措施对企业信息化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进行规范,实现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相关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工资资源、培训资源、物资资源等)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