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十八大:全面小康 八年可期
聚焦十八大:全面小康 八年可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建成”取代十七大报告的“建设”,一字之易,寓意深远。这预示着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小康社会正在跃出东方地平线。
三十年小康路
终点依稀可辨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1979年“小康之家”的描述。1982年,党的十二大郑重承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征途始发。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圆满完成既定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乘胜前进,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建成”代替“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终点已依稀可见。
为了量化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国家统计局自2003年开始研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1年末,国家统计局依据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23项指标,计算出截至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7省(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超过了90%,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一步之遥。
“我们准备好了!”十八大代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了倒计时。
展望小康社会
勾勒幸福图景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40元;农民工看病可直接报销;户籍人口百分百享受社保;市区中小学生免费乘坐公交;屡获国际健康城市奖项„„这就是江苏苏州。早在2005年,苏州在江苏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堪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样本,透过它,我们可以展望未来中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既是要求,也是展望。
2020年后的中国,是怎样一幅图景?十八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这样勾勒全面建成后的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预计:“中国将成为绿色发展创新国、引领国和最大贡献国,迈向共同富裕型小康社会。”
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说:“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
短途并非坦途
仍需攻坚克难
全面小康社会“竣工”在即,但并非唾手可得。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仅为71.4%,与东中部地区差距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诸多阻力和挑战。正如李克强在同代表讨论十八大报告时所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通向小康社会的最后一段路该怎么走?胡锦涛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谈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山西要推动深度转型,加快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十八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则说,今后甘肃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心聚力加快转型跨越,坚定信心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以人为本增进群众福祉。
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8年短途,但是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嘱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第二篇:聚焦十八大 感受大变化
聚焦十八大 感受大变化
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红火,老百姓也越来越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改革。只有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
听奶奶说,以前人民的经济来源全靠种地,把田地当作宝贝。人们整天在田里辛勤耕作,一年下来才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简朴生活,那时候吃的是粗粮,野菜,喝的是玉米稀饭,粮食总不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人由于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如果遇上旱涝季节,也只能勒紧裤腰带,饿肚皮。穿的衣服往往也是补了又缝,缝了又补,只有一条窄窄的高低不平的乡间土路,一到雨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住的是土坯房,又矮又暗,还要为刮风下雨犯愁,出门全靠两只脚,骑一辆自行车就很了不起·····可现在,一排排土房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有些楼房前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高树底树相互映衬,加上各色盛开的鲜花,真是好美丽。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骑上了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车呢,更不用说电视、手机、等现代化设备了。人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站在阳台上晒着暖和的阳光。他们呀,都喜上眉梢呢!过去,道路两旁没有路灯,人们只能用手电筒,马灯来照明。现在,路边挂有明亮的路灯。每到晚上,路灯就会亮起来,那光温和又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静夜。
家乡的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记得以前,每逢下雨,道路便是泥泞不堪,上学时是走泥泞的乡村小路。而现在呢?村里的路全是水泥路面,两旁是绿绿的树,看上去特别舒服泥,这才是新农村呀,要想富先修路。
村子里有好多专业养殖户,比如有养猪的,养鸡的。大家正在走在快速致富的道路上。
党的政策使我们的生活都发生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以前读书的学校是很破旧的平方,教室极其简陋。现在,情况可是完全不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让读书不用花多少钱,这样家长就可以投资更多的钱用于小孩的后期教育。即让他们读大学,这样就可以让小孩的素质提高。
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现在,幸福指数提高了,越来越好,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越来越好。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和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近了。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整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十八大精神解读之全面小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精神解读之全面小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早在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中写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中重要的一步。而如今在十八大精神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最主要的社会任务之一。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是现今阶段最为迫切的建设任务之一,全面建成,则意味着在2020年要切切实实地在全国范围内达到小康社会的几大目标,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意味着要把社会建设的成果在目标的时间真真切切地同最广大的人民分享。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胜利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十八大精神的第二要点写道: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的,改革创新精神写道:坚定理想,坚持不懈,奋勇斗争。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二十多年以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的行径中,我们国家成功地实现了社主义初级阶段的前两步,国内生产总值勇跃居世界第二列,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政治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化建设日渐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高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读十八大!
第四篇:聚焦十八大论文--形势与政策
<聚焦十八大> 班级:机械115 学号:08030511522 姓名:刘星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科学体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于人类进步事业,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举世瞩目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十八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科学阐释。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话语精炼但道理深刻,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对于这一句话,有人解释为,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当然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路子。这种解释显然与十八大报告精神不符。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从这段表述看,如果说是走的老路,还能取得巨大成就,那这个所谓的老路,倒值得借鉴。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科学揭示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途。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根由所在。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但近代以来,随着被动地卷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蹂躏和掠夺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衰落的境地。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不懈的追求和理想。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原则、执政任务、执政要求等重大问题,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它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对执政任务的理解更加完整,对执政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只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五年前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科学发展观于8日公布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正式列入指导思想是党的政治大事件,对于党的全局工作具有方向性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对新华社记者说,科学发展观势必贯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好坚持、实践和发展,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实践和发展。回顾十年,中共提出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凸显的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让中国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发展。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被写入党的文件。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科学揭示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途。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根由所在。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但近代以来,随着被动地卷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蹂躏和掠夺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衰落的境地。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不懈的追求和理想。中国人民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社会条件本身塑造的历史进步的唯一可能性。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也从客观上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特殊的使命,要求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为其发展提供一条正确的道路和一种合理的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历史。经过30年风风雨雨的艰辛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双重理想一定会实现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对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是发出的坚定不移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强声音,胡总书记的报告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创造的光辉业绩。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我们是社会和党的新鲜血液,未来日子里,正是我们大放异彩的时期,我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我们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专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腾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党的号召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掌握精神实质。以 “四个一定”为指导,克服自身觉得无所作为的心态,端正态度,学好专业知识,要有过硬的技能,更要在不断实践之中开扩创新,面向未来[2]。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养成善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精神,努力做到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不断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望未来,立足今日,我们擦亮眼睛,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寻找自己的定位。
展望未来,以坚昂的姿态,在青春岁月里不断进取,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以求学的心态立足社会,戒骄戒躁。处之泰然,在浑乱杂陈而又充满诱惑的社会中看到未来,在安定的环境里看到危机和机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相信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相信自己,响应党的号召。新时代中,我们要看向未来,不能停滞不前,认识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向别人学习,做事情也要敢去做,肯去做,能思考,有认识,爱求知。期望在祖国建设之中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
第五篇:12.聚焦十八大:“十八大”十八个热词
聚焦十八大:“十八大”十八个热词
1、科学发展
【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出处】《十八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解读】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最突出的贡献。同时,对科学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
2、收入翻番
【摘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解读】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
3、生态文明
【摘录】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解读】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
4、海洋强国
【摘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出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解读】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5、文化强国
【摘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出处】《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解读】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在文化生产力基础上的新思考。
6、美丽中国
【摘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出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解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7、依法治国
【摘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出处】《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但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8、政治清明
【摘录】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解读】预防腐败、反对腐败,必须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但并不是加强了纪检工作就能防止腐败,还要从风气、文化、环境等方面综合治理,不能让环境的评价规则发生变化。如果做好人更难,那就麻烦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都应该为建设清明的政治而努力。
9、建成小康
【摘录】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解读】从“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10、两个凡是
【摘录】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出处】《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解读】这些表述明确,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对于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11、三个自信
【摘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出处】《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解读】新华社发文称,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日趋丰富成熟。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增强自信,同时保持自省,才能在世界发展大潮中站得更稳、走得更好。
12、三个公平 【摘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出处】《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解读】新华社发文称,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13、四大危险
【摘录】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解读】“四大危险”是胡锦涛同志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且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14、五位一体
【摘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出处】《十八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要求。
15、百年目标
【摘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出处】《十八大报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解读】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 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16、核心价值观
【摘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处】《十八大报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共享尊严荣耀
【摘录】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出处】《十八大报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解读】香港《大公报》发表题为《同享荣耀共护尊严 港人勿负中央厚望》的社评说,共享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中,共享荣耀,是成果、也是权利;共享尊严,还要讲责任、付出和承担。
18、代表提案制
【摘录】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出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解读】这是继中gong十七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完善措施。今后,党代会代表对党的大政方针等,都可以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将促使党内民主向新的高度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