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幼儿想象画指导有感
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幼儿想象画指导有感
爱因斯坦有旬名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儿童特别是在幼儿期,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往往不现实,幼稚可笑,不能被家长认同,他们认为孩子画得越像越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很片面的。许多绘画大师之所以非常看重儿童画,就在于从画面上那些纯真烂漫的构想、稚拙有趣的造型、大胆随意的配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联想,从而对自身的创作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应该爱护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一、亲近生活,激发创造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首先,应多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带他们欣赏日出日落、春暖花开、夏日荷塘、鸟兽鱼虫的美景,感受“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 的优美意境。其次,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人类文明的艺术美。如在 巍然屹立的崇武城墙下,让孩子了解城墙在战争年代的功用及建筑的艰辛,孩子们顿时为城墙感到骄傲起来,小小的心胸中荡起爱家乡,爱惠安人民的激情;带孩子去科山公园游玩时,孩子们伫立于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素雅的仕女人物,腾越的蚊龙麒麟的大幅浮雕作品前浮想翩翩,留连忘返于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百狮园里;带孩子欣赏闽南具有传统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如闹元宵、赛龙舟、木偶戏、迎娶新娘,以及绚丽多姿、风情万种的惠女风情等,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中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产生创造的欲望。
二、听音作画,启动想象翅膀。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在美术活动中,我经常采用美术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绪体验,让幼儿听音作画,把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幼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在美术活动中,我总会为孩子们放一些轻音乐,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同时还特意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名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并把所听所感画下来,有一次在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时,孩子们忍不住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活泼欢快的表演各种优美舞姿,好象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孩子们笔下的天鹅也千姿百态翩翩起舞于画纸上。在教孩子画国画”金鱼“时,我让孩子听儿歌帮助幼儿掌握作画技巧,”先画一笔做身体,再画四笔做尾巴。画出两只大眼睛,红色点出大脑瓜。勾出肚皮和鱼鳍,同时加上小嘴巴“这样一只美丽的金鱼就画成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爱好,要求幼儿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在给孩子讲完《白雪公主》的故事后,我鼓励孩子大胆联想,创造性的表现故事内容,勇达小朋友画下了《奥特曼大战皇后》的生动画面,使故事得以延伸。并且经常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在高潮部分停下,引导孩子想象下面将会发生什么,鼓励多种设想,孩子的绘画表现更加积极的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
三、突破定势,扩展思维空间。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传统的模仿画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让孩子失去自我,思维产生定势,阻碍着幼儿的发展,这是与新《纲要》精神背道而驰的。我们在绘画活动中应鼓励幼儿打破常规,超越常理,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突破单
一、僵化的定向思维模式。例如:孩子们在画云朵时总是给它涂上白色,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晴天的云是什么颜色的?“快下雨时云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照在云身上时会有什么颜色?“当孩子们笔下的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时,教师进一步启发:”云只有一种形状吗?它和风儿游戏时会变成什么呢?“这时我又鼓励孩子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形象,这样孩子们纸上的云已是五彩斑澜、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了。在绘画过程中引导幼儿突破定势的同时,老师自身也应甩掉包袱”,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的“权威性”,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
四、正面评价,追求成功体验。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也不像,真难看!“只拿象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好坏的标准,只能伤透孩子的心,让他再也不敢大胆作画了。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新《纲要》提出,”我们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我认为评价幼儿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幼儿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每一幅作品都有作者自己的想象力存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魁力,例如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统治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我们还要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让我们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自由地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第二篇:给自己一片想象的天空
给自己一片想象的天空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这是李白的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这首诗中有关想象力的诗句数不胜数。古人在诗句中都充斥着丰富的想象力,然而今日回首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虽然精彩,但是无形中却逐步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想象力!一篇篇文章,无不透露出了一种刻板,导致了大部分文章千篇一律,以至于风格几乎一致。在中考和高考中那些零分作文,虽然他们的性为的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是值得我们去找回的。毕经我们拥有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去完成许多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找会永远的想象力,那么我们的文化将步入一个新的层次。愿你找回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心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吧!安徽合肥蜀山区五十中初一:1024595735
第三篇:小班幼儿想象画教学案例
小班幼儿想象画教学案例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用现实的刺激促使幼儿的想象加速运动,并借绘画表现出来,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支配下作画,故此设计此活动。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自己已有的绘画技巧,表现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画面。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画面构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并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播放故事《们是圆》。
2、圆形事物图片若干张。
3、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1)提问:小朋友们认识圆形吗?谁能说一说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请把你看到的说给小组的伙伴听听。(幼儿小组议论)
下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交流的情况(全班汇报)
(2)刚才小朋友说出了那么多的圆形事物,非常好。老师也认识了许多圆形朋友,还录了一些他们活动的图像呢,然后,请幼儿观看故事《们是圆》的录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用语言提示),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引导幼儿观察圆形事物图片。
3、启发幼儿想象可以把那些东西设计成圆形。
4、指导幼儿合理布局画面
你想画圆形什么物体?把它画在画面的什么地方?
5、幼儿随音乐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教师引导幼儿对圆进行内部添加,他们画出了多彩的地球、时钟、皮球、碗、盘子、笑脸、大转盘、毛线球、呼啦圈、方向盘、茶杯盖、轮胎等。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幼儿在圆形外部进行添加成形,如:苹果、樱桃、喇叭、葵花、手提袋、鱼、太阳、西瓜等,使其更为生动形象。
(1)指导幼儿合理布置画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激励幼儿在圆形事物的周围进行添加,使其画面构成一定的故事情节。(3)启发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现圆形世界。
6、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展示作品,请幼儿讲述画面内容,教师和幼儿共同点评。
五、活动延伸
幼儿和老师一起共同创设布置出一幅《圆形世界》墙面画,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来参观。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录像幼儿对圆形事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幼儿作画时通过老师的指导,幼儿掌握了一定的创设构图技巧,在欣赏、点评这个环节,幼儿得到了提高。
第四篇:给孩子一片孩子的天空演讲稿
给孩子一片孩子的天空
几乎人人都有快乐、淘气、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但现实的教育世界里,这种顽皮和淘气却一直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纠正”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还记得,成长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微妙过程?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贵的天真特质?我们是否做过,漫不经心地遗失和随意处置孩子的这些特质?
读了《窗前的小豆豆》这本书,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份亲切与共鸣。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了学,来到巴学园。在这座叫“巴学园”的奇怪学校里,孩子们在用废弃的电车车厢做的教室里上课,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学习各个科目。他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也可以坐在一起。小林校长会要求大家自带有“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味)的午餐,也会自己策划包含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如果上午就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小林校长讲旅行事„„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新鲜动人的场景,小豆豆也就在这所崇尚自然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小学里健康成长。
我想,每位老师都希望拥有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思想,把校园建成像“巴学园”一样有“电车”教室,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午餐,有自己种的大树,还有金子般的心„„
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看到书中的小豆豆就像看到了童年的孩子和曾经的自己。小时候都会有梦想,我也同样。原来想当老师、医生、画
家、书法家、播音员、设计师„„虽然都遥不可及,但最终当了老师,平凡确很充实!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她的梦想由最初的想当一名间谍到检票员,到广告宣传员等,最终追求快乐、自由的梦想终于在“巴学园”里全部实现了。
如果我们能和孩子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在学习中每时每刻需要什么,课堂就会迎合他们的口味达到高效——细节来自对每个孩子的关注程度„„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叫“巴学园”、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作为教育者,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来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一片孩子的天空!
第五篇: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周爱民
读罢前面几位家长的心得,感受颇深,孩子长大了,青春期的脚步一天天临近,不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问题也一天天多了起来,第一次面临升学,成绩如何?考哪所学校是老师关心的问题、家长揪心的难题、也是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压力悄然而至,该拿什么样的尺度衡量孩子?该怎样规划孩子的人生?自打孩子上小学,作为家长的我就在不断思考这样的问题,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答案在不断地变换着,可是近两年,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考上某某中学、某某大学也不是孩子成材的唯一出路。
低年级的时候,我被孩子的成绩搞的紧张兮兮,有时也为此伤心、流泪,幸好郑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郑老师说过的话,大意是:这么小的孩子,能看出什么呀?未来的变数很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就是这一席话一直鼓舞着我和孩子,让我一边耐心地培养孩子的习惯,一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承认孩子是有差异的,标准不能太高,心也不能太急,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心态好了,反而能看到孩子的很多优点。每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都不忘大大表扬她一翻,并及时分析进步的原因,巩固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不忘在试卷上写下感谢老师的鼓励及严格要求的话,每当孩子遇到挫折,比如哪次没考好,或和同学闹矛盾,我就赶紧先安慰她,然后再帮她出注意、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地,孩子变得自信了,自觉性强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了,作业得优的次数多了,得良的次数少了,本学期初,有一次她作业得了个良,自己就说:“我没有认真写,老师给我敲响了警钟。”我跟她开玩笑说:“是老师拿着小钟在你耳朵边上敲了一下吗?”她会意地推我一下,我俩都乐了。
有的时候,她嚷嚷作业多,因为怕写不完而气急败坏,我就教她分段完成,晚上先写一部分,实在困了、累了,就先睡觉,留一部分第二天早点起床再写,还可以把需要背诵的内容留在上学路上完成,有了具体的方法,她就更有信心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了。不过有时我也仅仅是从心理上对她援助一把,有一次她实在觉得作业多,我说:“我用左手帮你写吧”,并趁她不注意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了几行,等她发现了,说“不象!不象!”最后又把我写得全部擦掉了,自己又接着写,可是她虽然费了事儿,心情却好了起来,所以后来我觉得她其实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又一次,她说作业太多,不想写,我说:“作业多,你就别太认真,瞎写上得了”,她说:“那可不行,我要是出错太多,要挨批,中午还得改错,不能出去玩,我还是好好写吧。”听完这话,我一边觉得安慰,知道她其实知道该怎么做,只不过是抱怨几句。一边从心底感谢老师,五年来,郑老师、杨老师从不迁就孩子,有错必改,一天又一天地纠错,不仅让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而且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同行,我真能体会老师这琐碎中的辛苦,这平凡中的伟大。
现在,因为工作忙,我每天基本上都不主动关心她的作业,除非需要家长帮助听写呀,朗读签字呀什么的,有时,她完成作业后,我问:“怎么还不睡觉呀?”她说:“我在做自己的事呢”我就走过去看看,她有时在看课外书,有时做手工,有一次在自己写一篇很长的文章,还说:“不许看,我只能让你看题目”题目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看到题目也放心了。前些日子,她一写完作业,就用木板做一个小房子,又是涂又是画的,说是要参赛,有一天,她不小心把小房子掉在地上摔裂了,很着急,又买了502胶水使劲粘,我就帮她按了半天才算粘上,还找了个鞋盒的盖子做院子,又用彩纸剪好篱芭粘上,我不同意她把院子和篱笆粘好带到学校,因为这样体积太大了,她每天自己做公交车上学,中间还要倒车,我担心她要么把作品挤坏,要么为了保护作品,再把自己摔着。所以就让她把院子、篱芭都拆了,用袋子装到学校再组装,可她怕袋子把作品压坏,非要组装好,用手托着到学校去,就是不听我的忠告,无奈,我只好随她。心想:路上,你再慢慢吃苦头儿去吧。没想到,第二天,她为了把作品安全运到学校,五点半就起床了,六点外面一片漆黑,就自己走出了家门------晚上回家,我第一件事就问她:“房子挤坏了吧?”没想到她说:“我走得早,一路都有座,一点儿没坏”。我也暗想:看来只要有兴趣,她就不怕吃苦受累,也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事我们大人也不必管太多,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自己规划,也许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想把北大附中保护学生发展的“三条戒律”送给大家:即学生的“生命与健康不能超越,权利与人格不能超越,个性与差异性不能超越”,我们要看孩子的分数,但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我们应该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把孩子的人格看得比分数更重,把孩子的成长看得比排名更重。学生时代打下的知识和人格基础将最终决定孩子能走多远,能飞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