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5篇

时间:2019-05-12 03:5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人物》。

第一篇:历史人物

1、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一些争论。

资料: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所著《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其中所提的齐国乐安,乃据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凭生武,字长卿„„”其位置,大约就在今天的山东惠民县这一地理区域内。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这是大约在1500年前,山东莒南一个叫做刘勰的美学家在江苏镇江定林寺读到十三篇时所发出的慨叹。这个叫做刘勰的山东人在江苏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著述《文心雕龙》。今天,我依旧时常沉迷于这部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美学著作。

与刘勰一样,我的这位叫做孙武的乡贤亦是在远隔数千里之遥的江苏完成了他的事业,著兵法,经国治军。晚他约500年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鸿篇《史记》中写下了如下的话:“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而,我对这位伟大乡贤的全部理解,则来自于我原先工作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今人为纪念这位伟大乡贤仿古建筑的三院落,中院正殿内有木质浮雕《孙子圣迹图》,图上有六部分:赐姓封采、敬献兵书、吴宫教战、经国治军、破楚入郢、飘然高隐,其中前五部分为史实,最后的飘然高隐是想象,为后来者对这位乡贤的美好祝愿。

而为众多人所常提到的《孙子兵法》,对于它,我没有任何感觉,无不敬意,亦无敬意。我在那个院子里工作近十年,摆在我的桌子上有好几本《孙子兵法》,上面都积满了灰尘,但至今我依旧说不出这十三篇的题目来,更何谈诵读。

我看滥了的、并一度反复在公文里引用的是:“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创始人。其所著《孙子兵法》长期被奉为‘兵学圣典’。其思想现已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现在返回头来想,我在公文里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如老和尚念经般,心如止水。

我与一位朋友谈到了乡贤的这本伟大著作以及为小城所不断提到的“孙子文化”并把这些与孔子文化相比较时,我再一次想起了《文心雕龙》,在它的精彩描述里,刘勰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果说孔子文化的主文本《论语》是道,那么孙子文化的主文本《孙子兵法》就是器。几千年来,远在鲁南的那个“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可爱老头的思想已如春风化雨般沁入中国万千民众的朴实内心,并成为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而,乡贤孙武在南中国吴楚战场向帝王们一次次地印证他的十三篇的巨大实用性之后,他的十三篇便成为帝王武库中的秘密档案与私家宝典„„在今天,以歌舞承平为主的盛世,我们更无法想象人人学习《孙子兵法》的场景与后果,它更无法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我倒愿意相信,它依旧是某一域的范本以及对它热爱者的经典„„

乡贤不曾想到,几千年以后,关于他的出生地问题,论争蜂起,现有“惠民说”、“广饶说”、“临淄说”、“博兴说”等,其中“惠民说”、“广饶说”就“乐安”这一历史地名时有交锋。2005年夏,我帮助惠民孙子文化研究院校对书稿时,看到了“广饶说”一得力干将的文字,那是一个“徽”、“微”不分的干(可以理解为蛮干的“干”)将。我有些怀疑,一个长期靠翻阅古资料、古文献考证孙子故里的专家(?)竟然对古文字缺乏必要的修养,而县内一位孙子文化研究者更是指出了这位得力干将竟然对《诗经》这样的古经典也引用不通(指的是将“王事靡盬”引为 “王事靡盐”一事)。我还感到有些好笑,县内诸多孙子故里考证者竟然还与这样一位干将多次文字交锋,与这样一个不具备基本古文字常识、但勇于战斗的人交锋,无异于与蛮不讲理者讲理,这其中又有多少道理可讲。私以为,小城内的研究者们这么多年只争论故里这一件其实早已经被前人弄明白的事情,倒不如将精力放到对于《孙子兵法》这一智慧文本的研究上。

他们引据的著述主要有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这是他们把孙子故里与惠民紧紧连在一起的有力文本。

而在一本小书里,我还看到了一些关于自称是孙武后代居住地的传闻轶事:《孙家庙的传说》、《石头孙村的来历》、《石头孙的传说》、《孙武少年时期的故事》、《赵奢得书》。2003年冬,我在乡下的小村子里见到了那几个讲故事的老头,他们一脸的平实,甚至有些木讷。他们讲得模糊,也平静,像是在回忆已经忘记得差不多的多年前的往事,其中不乏前言不搭后语的矛盾与错误。我也听到了许多与那本小书中不太一样的东西。那些最为真实、生动的民间文本就这样一次次地被人为地改写着,里面或许竟还有面目全非的、自作主张的写作,这也未可知。我很是佩服一位老先生的话:“无论是口碑材料还是传闻轶事,或者是半截有关事物资料,我看到的都是历史留下的爪痕,不容忽视,都不难看出孙武故里的历史爪痕是多广的。”

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乡贤多么像一件具有巨大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器物,被后来者争来争去。我看到的,是他们(亦包括坚持“广饶说”的那一主将)对家乡的热爱超过了对乡贤的敬意,他们对自己的热爱也超过了对乡贤的热爱。但,在《孙子兵法》这一不朽著作面前,一切论争都将被声淹息没,都将失去意义,或许本就无甚意义。而这一不朽文本,亦只是灿灿中国文化星辰中之一粒。

2、我所不喜欢的乡贤。盲人的祖师。神奇故事。可爱的老头。

东方朔,为我所不喜欢的乡贤。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好大喜功的恢弘时代里,汉武皇帝看重的是能于功守的战臣,而东方乡贤,仅是汉武皇帝生活中的调剂品,只能算做是俳优:“先以自炫进身,终以滑稽名世”(鲁迅语)。我不喜欢他,更是因为,乡贤在一个被剥夺了男人象征而内心依旧坚韧精神依旧雄健的男人的著述里,被列为滑稽之徒。两千年里,那个在身体上被阉割了男人,以他雄健的精神一次次地滋润和鼓荡着中国众多卑微、孱弱的内心,为我的乡贤所不能望其项背。“其文辞不逊,高自称誉„„渐以奇计俳辞得亲近”(鲁迅语)。我的乡贤,以自誉待诏数年,而后,他以机辩、占卜一再取得汉武皇帝的欢愉。乡贤与同时代其他人一样,错误而固执地认为,只有进入朝廷,才能表达或者体现一个人。在朝廷里,他始终没有做到。最终,他内心愤懑,写下《答客难》、《非有先生传》。是自己,也是顾影自怜。而他的另一位前辈,愤然书下《谏逐客书》,是切身的感同,但其背景广阔。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篇改变了一个帝国乃至中国历史的文字。乡贤之文,在汉武皇帝的眼中,只是书生意气而已。我所不喜欢的,还有他的时代里宏大想象的赋,那里面缺少了人间的气息,这不是我们的生活。我不喜欢他在朝廷里与帝王斗智的故事,那是他折辱自我人格进身帝王侧的媚态内心的流露。

后来,乡贤终于做为一个人(因为尊严)进入我的视野。我喜欢的是,在别处的更接近他内心的记载。比如,乡贤精通中医,在家乡免费为别人看病,赈济残疾人。在乡里,他间空教盲人弹弦演唱、算卦占卜维持生活。有人说他被称为盲人的祖师,那就是说,他是算命瞎子(我对那些算命的瞎子从没有好感)的祖师。乡贤于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殁后,每到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四面八方的盲人们就成群结队地赶到钦风街西北角的风台前跪拜祭祀,还要弹琴说唱。此活动一直延续到连续3年自然灾害的1961年才中断。而今,游走在中国大地的算命者在胡编乱造骗人钱财时,是否想到了他们的祖师?自1961年至今,他们也已有近半个世纪没有去风台了,他们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祖师。他们所听所看(!)可否都是金币叮当之音?(因此,他们面目可憎)。

2007年盛夏时节,我终于在鲁北平原深处的一个叫做钦风的偏远村子与乡贤重逢,村子里的人们与乡贤一样,好客、热情,依旧是乡贤老年时的样子。但,我更见到了乡贤可亲、诙谐的样子,那是中国乡间最为动人的要素构成,神奇、古朴。村子里73岁的谷泮池老人、65岁的刘克俭老人向我讲述了乡贤:① “相传每到麦收时节,大家都想请东方朔帮忙给自己割麦子,而东方朔逢求必应,说到时候一定前往帮忙,决不食言。大家将信将疑,就各自到各家的麦地里去看,只见东方朔果然在他们的麦地里帮忙割麦子,纷纷去东方朔家看时,只见东方朔却倒在床上正酣然入梦。人们惊叹说,难道东方朔真的分身有术。”②“相传某日,东方朔见有人骑着毛驴去赶集,他便从屋里搬出凳子,等他骑上以后凳子也变成了毛驴。到了集上,他找人给他看着毛驴,没人给他看,他便说,那我就让大家都给我看着,众人哄堂大笑,不予理睬。只见,东方朔用手轻轻一推,将毛驴推进了城墙里,墙的这边露着毛驴的头,正在有滋有味的咀嚼着草料,还不时发出‘吐吐声’,而墙的那边驴的尾巴还不停地摇摆,后蹄时而撂撅,时而踩踏着地面,四周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就纷纷围过来观看,不一会,就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而此时,东方朔却迈着四方步放心地赶集去了。”这多么像我幼年时期在村子里听瘸跛长增大爷讲给我的一些神奇故事,而那时,我相信这是真实与可能的事情。我在那些故事中幻想有一天我也会有这神奇的本领,在少年时期的睡梦中,我曾经一次次地实现过这一奇异理想。

钦风,取自“其风可钦”,当然,风是乡贤晚年扶弱济贫、助人为乐之风。钦风街,是他的出生地。街名,最后由他而生。据载,钦风街原名盖古镇,始建于战国时期,曾名青龙镇。盲人们所跪拜的风台传为乡贤之墓。几百里外的一个小镇上的人们,因为唐书法家颜真卿书的《东方先生画赞碑》,他们也自称那里是乡贤的故地。而我们认为,那只是古人的一个误会。我还看到:北宋徽宗崇宁元年,为纪念乡贤,邑人在棣州城内(今惠民县城)十字街西北角修建了一座东方朔庙,后有朔庙街。而今庙已无存,街道也失去旧有痕迹。更多的是出现误读。比如,在本县的地名志中,朔庙写为所庙,解释为:当年惠民古城内有镇衙、街衙、所衙数种(不知为何机构),此街南曾有所衙,后又在此建庙,故名。

我所看到的乡贤,是一个乡村的长者,他慈祥,他温暖,他给我以信任与依偎的感觉。他是万千中国乡村和蔼老人中的普通一位。他是我少年时期乡下的瘸跛的、生活邋遢的但经常给我讲故事的长增大爷,是我的有点懒、爱喝点酒但喜欢我的大爷爷,他是我所喜欢的平实、爱劳动的迷糊爷爷,他是„„我尊敬并热爱着他们,为此,我深深地懂得“钦风”所含,以及,为“钦风”所不含。我心目中的乡贤,与在汉武皇帝身边那位以机辩取媚者,相隔着数千里、数千年。

3、人间犹有展生笔。《游春图》。他的里籍问题。

“人间犹有展生笔,万物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这是书家黄山谷的诗。写展子虔。

展子虔(550——618年),我所由衷钦佩的乡贤:隋渤海郡厌次县展家村(今属山东惠民县何坊乡)人,历北齐、北周,入隋曾任朝散大夫、账内都督等职,后辞职专攻丹青,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鹞并称丹青四大家,传世作品有《游春图》、《授经图》,并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宝灵寺、宗圣寺等绘有壁画,画迹有《长安车马人物画》、《南郊图》、《法华变相图》、《维摩像》等。可惜,多已不传。宋徽宗敕令编撰的《宣和书画谱》云:“展子虔画台阁,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后世称之:“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谈到展乡贤,自然,无法绕开的是他的《游春图》。《游春图》,绢本,高43厘米,长80.5厘米,为现存最早的一幅完整山水画,被公认为唐代青绿山水画的开山之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宋徽宗为《游春图》题“展子虔游春图”;后,清,乾隆帝题款并衿印七方,嘉庆、宣统二帝衿印。《游春图》历经波折:经唐宋,入元为鲁国大长公主所获;明时,曾入严嵩手;清,经梁清标、安歧手入皇宫;青末,流散民间,被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马巨川所获,欲倒卖海外,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得知,几经走询洽商,张伯驹变卖祖上豪宅与夫人潘素首饰,筹集240两黄金购得并收藏,后张伯驹先生为此几历难;1952年,张伯驹先生将此图无偿献给国家。

《游春图》辗转波折,惊险而刺激。四个皇帝先后在《游春图》上题款、衿印。在清,乾隆、嘉庆、宣统三帝,是对前代丹青神品的宝爱;而在宋徽宗赵佶,却是出于一个艺术同行的激赏。这多象一部小说的一个缩写,一切都围绕《游春图》展开。在《游春图》的巨大声誉里,已经羼杂进了太多的东西,都与艺术无关,更与展乡贤无丝毫瓜葛。惟有宋人黄山谷,真正表达了一个后学者对前辈丹青手的景钦。而黄山谷,被称为诗书画“三绝”。

至今,关于展乡贤,邻县阳信与我们各执一说,那是他们的展子虔与我们的展子虔之争。在《中国美术史》(阮荣春、顾平、杭春晓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上,我见到: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在惠民县建制沿革中有明确记载:厌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并入阳信;展家,原属于阳信,1949年8月,划入惠民。为了能够专攻丹青而舍弃一切的乡贤,他一定不关心身后、身外的诸如里籍之类问题。这是一些无聊者的事业,就像关于乡贤的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惟有《游春图》,却成为了丹青史上的标志之作。

除去《游春图》、《授经图》以及他在丹青史上的艺业,我遍搜资料,无法找到关于我所钦敬的乡贤的星星点点。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艺术家就是这个样子。他是多么的干净,干净得超凡脱俗,就象他留给后世的《游春图》。关于他的里籍的细碎论争,与他没有丁点关系;也如后人惊羡《游春图》兼具的十美:“名家所画、山水绝妙、人物妖娆、色彩艳丽、画绢质优、装裱精良、文士歌咏、皇帝题字、皇姐盖章,皇室收藏。”论争者、惊羡者扰乱的只能是自己的心神,这样的心神,是无法关照《游春图》的意境高远,以及乡贤内心的平静与博大。

我所抓住的,也只能是他的《游春图》。我的心神,摇曳于他所经营的青绿山水之间。那是,在尘网之外的悠然、飘逸:湖边一条曲折的小径,蜿蜒通入幽静的山谷,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沿途观赏着山青水绿、花团锦蔟、湖光山色之胜境,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船在缓缓荡漾,船上女子被四周美丽景色所陶醉而留连忘返,山腰和山坳间还有几处幽静的佛寺„„晴空的骨柳,骨坚丝长,湖中的蓬船悠然自得,坐骑游子,信马由缰,湖光连天,无穷碧波,远山起伏„„然后是卑微、渺小的个人消失于祖国万里河山的广阔图景之中,以及对祖国万里河山的无限热爱与真诚、永久祝福。

4、牛保。棣州城墙。冢。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即公元1102年,北宋王朝已经渐进尾声。这一年,北宋王朝派出了它的工部尚书牛保北上棣州,督修棣州城池。历九年。城池修毕之际,远在北中国的女真族即将建立金王朝。1125年,金兵南下,棣州城池终于没能挡住女真族的铁蹄,直至汴京,宋王朝被迫南渡。而牛保,也于修毕棣州城池后南下归京复命途中病逝。据记载:“城周围十二里,城高三仞(或说二仞)三尺(或二尺,古八尺或七尺叫一仞),上宽丈余,城基加倍,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各有城门楼,门外挖壕存水,水深二丈,壕宽五丈,设有‘飞桥 ’(吊桥)。在此基础上,以后明、清多次维修,即后来的惠民城垣(1972年拆平、南部改为林荫大道)。”另据《武定州志》:“萁一州城何以工部尚书行?盖棣州在宋为边重之故也„„夫古来山东,号用武之地,州居省北,东通青、登、莱三府,西会幽燕,北抵海澳,矿夷无豁壑之阻,往者盗起,每经基地,实为要害。”

邑人为纪念其功绩,于棣州城西10.5公里处的汉带墓群之上选址建衣冠冢以示敬意。冢高7米,周长320米,占地6670平方米,筑在一处汉代墓群之上,曾出土数十块汉代画像石,其中有《车马出行图》、《苍龙图》、《百虎衔环》等,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牛保冢。后人有诗云:边防战乱出东京,戌马筑城抗辽兵,烽火翻滚身夭亡,军屯立冢流芳名。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九月初九,有香火盛会,到此焚香、跪拜、求签、许愿者络绎不绝。饮食和纸香贩甚多。此活动时断时续。听附近村中村民言,近年活动频繁。冢破坏严重。冢上,一片凌乱迹象,杂草、灰迹、供品随处可见。看现场,冢小了太多,被附近的村民开出种了庄稼。香客们来此问的是自己的前程、命运、财运。迷信的香客不知道千年前的牛保是否也迷信。冢,一个有地位的人的坟,最后的归宿,神圣的,尊严的。少年时代,我在乡下,曾在许多人家看到停放在显要位置的棺木,上漆的,不上漆的。古(相对于这个时代)人总是把身后之事看得重要无比。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看到了冥冥之中的神圣与庄严,不可亵渎的,不可冒犯的。那些来来往往者为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可告人的,不可告人的)而随意践踏着另一个人的坟墓。香客们可否知道冢内人的身份。冢内的工部尚书牛保客死他乡。牛保冢,千年前棣州人对一个为自己家乡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地人的永远的敬意与纪念。近千年前他所督修的古城墙,花费去了他九年的心血,而在1970年代前后的那个特殊年代里,这个小城的人们以高涨无比的热情对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庞大物证实施了革命的破坏,现仅有东、西城墙残壁遗留,依旧是当今惠民人的骄傲与文化蕴涵的资本。保护的迫切,城墙脚下无知的农民仍不时去取土或者开扩属于自己的田地。修复或复原的计划年年都在设想,技术、资金的困难使计划一度搁浅,遥遥无期。一个北宋崇宁年间的工部尚书的九年的心血终于没能抵得上峭厉无比的时光以及野蛮的、无知的内心。

我在一个冬日的下午走上牛保冢。怀着无比的敬意,我在内心里为当年的工部尚书燃上一拄香。收割殆尽的原野空旷、萧索,与冢上的凌乱在冬日无力的阳光下相映,令我倍感到惭愧。静卧在冬日宽广平原的大冢,于萧索、荒凉之下,隐隐透着静穆之气。渺小如我者,也想攀上冢去。小了很多的冢依旧是庞然大物,我恍然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蜗牛,在这大冢面前,我太小。静寂而又萧索的荒原上,时间也失去了意义。内心突然涌上莫名的战栗,是敬畏,是寂穆席卷过我的身心的敬畏,也如莫名的幸福席卷过我的身心。

最终,我还是看到了冢上那些四散的香火痕迹,我有些恶毒地想,一个只为自己祈祷的人,谁也不保佑他。这些香客们,随意践踏着另外一个人的神圣与尊严,却让这个人来保佑他的秘密的一生,这样的人不配让人来保佑,也不配来到圣地。想起当年,童蒙之际,我与其他少年于黑夜里坐在坟头上仿和尚打坐,我们不害怕,因为童蒙无知,但今天,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情了,一是内心早已经涌上莫名的害怕,二是对逝者由衷的敬畏。

我一次次地想象冢里的人。其实是衣冠冢。我一直把冢里的人看做是我的乡贤。因为我看到,在鄙邑的文明书写中,已经有了他重重的一笔,那是后来的乡贤把他记了下来。有一天,冢或许会完全消失,但,如今它的主人已如城墙一样由邑人的记忆而进入这个曾名棣州今名惠民的小城的文明史。他,北宋王朝的工部尚书、为督修棣州城池而积劳成疾名牛保者,也是我尊敬并深深热爱着的乡贤。

5、李之芳履历。发现。民间说法。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省武定府(今山东省惠民县)人,生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21岁中举,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进士及第,授浙江金华推官,后擢升为刑部主事,转郎中,又授广西道御史。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出任山西巡抚,康熙五年(公元1663年)授湖广道御史,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向康熙帝密陈“封疆关系非轻”一疏,提请康熙帝密切注意藩王动态,其时,康熙正在清除鳌拜势力。后,李之芳进秩为四品,擢升左都副御史。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李之芳52岁,后迁吏部侍郎,同年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次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李之芳开始了历时9年的平定耿精忠、台湾郑经的战争,大小140余战,其间加授兵部尚书,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李之芳班师回杭,官阶至正一品加三级。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入京,任兵部尚书。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改任吏部尚书,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为文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入阁。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勒令休致。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李之芳病逝于家中。

1967年秋,惠民县油棉厂(县第一油棉厂)修建轧油车间,挖地槽挖出古墓一座。在县文化局负责同志的指导、监督下,对这座墓进行了挖掘。墓的最外层是灰隔,灰隔内是套椁,灰隔与套椁之间灌了松香。套椁内是棺材,棺椁之间的空隙约半米,棺上覆有铭旌。光两旁还有三幅铭旌,字体已经模糊得看不清。棺上铭旌为丝织品,紫红底金字,文曰:“清诰授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邺园李公之柩”。另三幅分别是:“授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邺园翁李老年伯之灵柩”、“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襄邺翁李老年伯之灵柩”、“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谥文襄邺翁李老年亲家之灵柩”。开棺见尸,死者高大,长脸高颧骨,须发完整,身穿睡衣,衣呈黄色,以腰带系之。头戴软帽,帽顶有玛瑙顶珠一颗,约核桃大小,深褐色,中间有孔,以金丝系着。死者口含金片,金片与现在的二分硬币大小相似。据《惠民县志》记载,李之芳的墓地是康熙帝恩赐的,在县城东南隅,有谕祭葬碑文。经专家考证:死者年龄相貌与现存李之芳的画像相似,而且铭旌上写得清清楚楚,名、字、官职封号、谥号一字不差。依据当时的制度风俗,象李之芳那样地位的人是不可能用别人的尸体顶替的。再说,皇帝派官员致祭,谁也不敢以假冒真。出土文物充分证明:这座古墓中的死者就是李之芳。这一段资料,见于县内某文史资料。

我了解的更多的是关于李之芳在民间的种种说法:

①那些好看的、滚动的珠子,在围在周围的人群的眼中跳跃着,几个灵巧的孩子捡了几颗,然后的了宝贝似的逃离现场„„那帽子,也真是好看,我从来就没有看到那么好看的帽子,上面镶满了好看的珠子„„这是许多年后一个当年的孩子对我讲述的1967年挖掘现场模糊混乱的往事。那是一个无知、蒙昧的年代,是一个崇尚失去理智的英雄主义的的时代。文化的冬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临。

②在我还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夏夜炎热难眠,几个上了岁数的老头在街口向我们小孩子讲述他们知道的李之芳,他们说到他的“头枕高官,脚跐王侯”,说到他的“正一品加三级”(许多年以后,我在资料里看到 “正一品加三级”的时候想,一品为大、为极,那么再加三级是多少,我还想到了明朝那个自己给自己封官的皇帝明武宗,我还想起了太平天国称天王的洪秀全,我更想到了古代臣子跪拜皇帝时连呼的“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到他的“桐油炸年糕”(已经忘记了这个的意思),在我幼小内心,对这位传奇人物满含神往与钦敬。

③在县内的一些文史资料上,我还看到了《阁老南征图》、《阁老行乐图》,有史实,亦有附会,这是本县研究李之芳的重要材料。县内我所佩服的一位内行对我提出了对《阁老行乐图》真实性的质疑。而我却以为,民间应该自有民间的想法,在官方的不真实或许竟是民间的真实。这也是为大祖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真实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即便它是虚构的、想象的艺术品,即便不乏创作者对李之芳个人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夸饰(但,它也得到了惠民这一地理区域内广大民众的长久认同)。

④“古时某人在朝为官,一日忽然接到老家书信。拆开一看,方知家中与邻人发生争执,起因是搁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都为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家人捎书请他出面说话,以让邻人退缩。不久,官员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却只有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为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让了三尺,邻人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让了三尺,于是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可供村民行走。村人于是将胡同命名为仁义胡同。”县内有仁义胡同,在本地地名志亦发现胡同与李之芳有关,而在网上搜索到,很多地方都有这一传说。也同是在这一本地名志里,我还看到一说法“落门马,原名耿家,曾名饮马村。清康熙年间,李之芳奉诏南征,路经耿家,天色已晚,特意下马进村探望至友耿其,并借便给征马饮水,自此,该村流传下了‘落门闭户之时,饮马探故之事’,为纪念此事,曾改名饮马村,后雅称落门马”。

一个人的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故事,多么像一厢情愿的传奇与附会。300年来,它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仍会有不少人说起李家院子(李之芳的相国第),尽管那高大的院落早已经为时光所淹没。但朴实的小城人一直相信,它是真实的,它是我们这个小城历史最为伟大的部分之一。

6、其他。太多的人。

其他,有康进之,元剧作家,《李逵负荆》的作者;有李浚,明御史,其村后被改为李御史;有袁化中,为大明英烈;有陈西林,詹天佑的助手;有郭传璋,近代山水画家;有高钟亭,近人,书法家,滨州某我所敬慕的友人曾言与其学书法,我见过他的字,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喜欢„„

当然,还有太多的人,为我所不知,他们是普通的,就如我每天在街头所见到的构成了我当下生活的生动的芸芸众生一样,他们与那些知名人士一起构成了小城历史的真实与厚重。甚至,对这个小城而言,他们比上面提到的所有有名有姓者更为重要,是他们在这个小城里的一日三餐、生儿育女、经商买卖,是他们的欢乐、忧愁以及窘迫或者宽裕的生活,是他们的大度或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利而不时产生的争争吵吵让历史上的小城生机一片、丰富无比。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目前小城中的大多的芸芸众生)才是这个小城的建设者、继承者,以及热爱者(他们对这小城的热爱质朴、直接)。

第二篇:历史人物

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

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17、暗渡陈仓(刘邦)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

25、俞伯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

29、破釜沉舟(项羽)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即文同)

36、赤膊上阵(许褚)

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49、讳疾忌医(蔡桓公)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67、莫须有(秦桧)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71、凿壁偷光(匡衡)72、刮目相看(吕蒙)73、围魏救赵(孙膑)74、一诺千金(季布)75、杀妻救将(吴起)76、前倨后恭(苏秦)77、不学无术(霍光)78、三令五申(孙武)79、呕心沥血(李贺)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81、东施效颦(东施)82、老骥伏枥(曹操)83、有勇无谋(吕布)84、阮囊羞涩(阮孚)85、枕戈待旦(刘琨)86、奇货可居(吕不韦)87、拔山盖世(项羽)88、侧目而视(苏秦)

89、庖丁解牛(庖丁)

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92、神机妙算(诸葛亮)93、笔下生花(李白)

94、胯下之辱(韩信)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96、焚书坑儒(秦始皇)9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9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99、路人皆知(司马昭)100、百步穿杨(养由基)

100个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一)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近义] 一气呵成 趁热打铁

[反义] 一败如水 一败涂地 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

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2.一字千金

[释义]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辨形] “金”不能写作“斤”。

[近义] 一字千钧 一字一珠 字字珠玑 青钱万选 [反义] 一文不值

[用法] 多用作褒义。指对文章稍加改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一般作定语、宾语。[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

[英译] A single word is worth 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的一段时间,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食客数千人,吕不韦想他的地位不次于别人,也养了三千食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名有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吕氏春秋》,备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郑谷)

[释义]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语出] 明•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用法] 一般作宾语。[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李明是我的同学;又是我的~;我的好多作文都是经他手改的。[成语故事]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4、一饭千金(韩信)

[释义]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 唐•沉亚之《旌故平卢军节士》:“当渴饥之望也,~,未足者不能十金。” [成语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

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补充说明]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5、东山再起(谢安)

[释义]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 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辨形] 再;不能写作“在”。

[近义] 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重燃 重作冯妇 [反义] 风流云散 一去不返 过眼烟云 急流能退

[用法] 多用于本来有势力、有地位或有影响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析] ~和“卷土重来”、“死灰复燃”;都有“失败后重新出来活动”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和“卷土重来”偏重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死灰复燃”偏重指恶势力、坏现象。②~多用于人;而且大多是本来有势力、有地位的人;“卷土重来 ”不限于此;它的适用对象宽得多;“死灰复燃”应用范围更广;既可指人;也可指事与物。[成语故事]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荆轲)

[释义]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正音] 见;不能读作“jiàn”。[辨形] 图;不能写作“途”。[近义] 东窗事发 原形毕露 [反义] 显而易见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强盛,攻灭了韩、赵两国后,又向燕国进军。为此,燕太子丹决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转局势。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荆轲。他擅长剑术,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选。为了使荆轲能接近秦王,特地为他准备了两样秦王急于想获得的东西:一是从秦国叛逃到燕国的将领樊於期的头颅,二是燕国督亢地区(今河北涿县东)的地图,表示燕国愿将这块地方献给秦国。这两样东西分别放在匣子里。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图的最里面。此外,还为荆轲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阳。临行时,太子丹等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

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舞阳在上台阶时,紧张得双手颤抖,脸色变白。荆轲赶紧作了解释,并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 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但是,荆轲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剑自卫,却又一时拔不出来。于是两人绕着柱子转。卫兵因没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将医袋抽打荆轲,并提醒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顿时醒悟过来,迅速拔出剑来,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后,将匕首投向秦王。结果未中,被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7、纸上谈兵(赵括)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近义] 坐而论道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反义] 埋头苦干 脚踏实地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夸夸其谈”(582页)。

[例句] 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英译]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

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廉颇)

[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正音] 荆;不能读作“jīn”。

[辨形] 负;不能写作“赴”;荆;不能写作“京”。[近义] 引咎自责 [反义] 兴师问罪

[用法] 多用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对方赔礼道歉。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勾践)

[释义]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正音] 尝;不能读作“cánɡ”。[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近义] 发愤图强 宵衣旰食

[辨析] ~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释义]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正音] 竿;不能读作“ɡàn”。[辨形] 竿;不能写作“杆”。[近义] 逼上梁山 [反义] 忍辱偷生

[例句] 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死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11、三顾茅庐(刘备)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辨形] 庐;不能写作“芦”。[近义] 礼贤下士

[反义] 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用法] 用作褒义。有时可用于讽刺某些人摆架子;一次两次请不来。一般作谓语、宾语。[结构] 动宾式。

[例句](1)刘厂长~;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厂。

(2)新任厂长~;终于把他请出来当总工程师。

[英译] call on sb。repeatedly [成语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12、孺子可教(张良)[释义] 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

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四面楚歌(项羽)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 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正音] 楚;不能读作“cǔ”。[辨形] 楚;不能写作“触”。[近义] 腹背受敌 山穷水尽 [反义] 安然无恙 旗开得胜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腹背受敌”(329页)。

[例句] 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又调来几支队伍;使敌人陷于~的绝境;不得不缴械投降。[英译] be utterly isolated [成语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

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14、老当益壮(马援)

[释义]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正音] 当;不能读作“dànɡ”。[辨形] 壮;不能写作“状”。[反义] 未老先衰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工作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郭大夫虽然离休了;但他~;仍然工作在第一线上。[英译] have a green old age [成语故事]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 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语出]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正音] 戎;不能读作“jiè”。[辨形] 戎;不能写作“戊”。[近义] 弃文就武 [反义] 解甲归田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英译] 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16、暴殄天物(商纣王)

[释义]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正音] 殄;不能读作“zhēn”。[辨形] 殄;不能写作“珍”。[近义] 挥霍无度 挥金如土

[反义] 克勤克俭 精打细算 节衣缩食

[用法] 表示不爱惜财物;随意糟蹋。一般作谓语、宾语。[结构] 动宾式。

[例句]

(1)吃馒头还要剥皮儿;这不是~吗!

(2)敌人把大量食品倒入河内;简直是在~。[英译] waste natural products

17、暗渡陈仓(刘邦)

[释义]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正音] 仓;不能读作“chānɡ”。[辨形] 渡;不能写作“度”。[反义] 明目张胆 明火执杖

[用法] 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例句]

(1)我军终以~之计奇袭了敌军白虎团。

(2)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这一计谋。

18、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 《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正音] 嗟;不能读作“jué”。[辨形] 嗟;不能写作“蹉”或“磋”。[近义] 盗泉之水 残羹冷炙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英译] a handout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释义]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近义] 大发雷霆 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 喜不自胜 欣喜若狂 喜形于色 [例句] 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发誓为班长报仇。[成语故事]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壁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

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20、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近义]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 不学无术

[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例句](1)我们要学习他虚心好学;~的好习惯。

(2)那怕在公园里;他依然~。[成语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第三篇:历史人物

为真理而斗争

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2004年的4月3日,一位网友将韩瀚这首为悼念张志新烈士所写的诗歌《重量》贴在天涯社区网站上,引来网友阵阵感叹,也让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名字。

近现代杰出女性张志新,1930年12月5日生于天津一个教师家庭;其父张玉藻曾参加

过辛亥革命;其母郝玉芝毕业于山东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她还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妹妹。

1950年高中毕业后她被保送到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朝鲜战争爆发,为响应

党和国家的号召,她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当时部队急需俄语翻译,又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俄语。张志新提前毕业后留校工作,那时,曾真任人大哲学系团委书记,他们相识后而恋爱,最终结为连理。1955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们夫妻同时被调往沈阳工作;1962年,张志新被调到辽宁省委宣传部当干事。

1969年8月间,文革风暴袭来,在八亿中国人民神昏智迷,狂热的迷信、崇拜最高领

袖的时候;在无数中国的思想被一个人的思想所代替的时候;张志新以她独有的思想自由呐喊出了真理的心声!她对毛泽东地批评,对林彪地揭露,为刘少奇及一些老帅喊冤叫屈,在今天看来,卑之无甚高论;可是在那极端狂热的岁月,却不啻晴天霹雳!令“革命群众”心惊,因为那是绝对“犯上”的话;也令四人帮一类政治骗子心悸,因为苦心经营的骗局最怕真话点燃真理的火焰!

1969年9月24日,张志新被捕入狱,先判处无期徒刑,后改判死刑。在监狱的日子里,张志新遭受了生不如死的、灭绝人性的非人折磨。她在狱中被关在一个仅能坐立的小牢笼里,被与亲人隔绝,被与理解隔绝;被施以重刑,背着背铐,拖着沉重而冰冷的脚镣;多次被打,头发几乎被拔光;甚至被有人唆使的男犯人强奸、轮奸无数次,终至精神崩溃。最令人椎心泣血,怒愤填膺的是,张志新烈士在临刑前还要最后一次遭受惨无人道的非人折磨:1975年4月4日上午10时12分,张志新被“四人帮”爪牙的罪恶子弹夺去生命。临刑前被几个大汉按倒在地,在颈背垫上一块砖头,不麻醉不消毒,就用普通刀子割断喉管。她呼喊挣扎,痛苦至极,咬断了自己的舌头。这时,一个女管教员,听着,看着,惨叫一声,昏厥在地。

《一份血写的报告》的作者陈禹山,在调查张志新案件的时候,谈到张志新遗体的下落。他推测说,张志新的尸体可能被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用汽车运走,放在水泥池子里,用药水泡上,做病理解剖医学研究使用。遗憾的是,张志新遗体下落这个谜至今没揭开。

1978年10月16日,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张志新案撤销原判,平反无罪。1979

年3月1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宣布,为张志新同志彻底平反昭雪。31日辽宁省委召开了为张志新烈士平反昭雪大会并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中国不应该忘记她,她的精神一定要让后代知道。”这是当年采写报道过张志新事迹的原《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先生对她的态度。

是的,张志新烈士是一个坚持真理,勇于斗争,宁死不屈的人。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她可能是极端“不识时务”、“傻到不开窍”的人;因为尽管“革命群众”和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开会批判“帮助”她;让她说些敷衍场面的话,以求明哲保身;毕竟那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不为自己的安危着想,还要为孩子们考虑;但是,张志新不仅没有收回真话,反而越发放开了真理的喉咙,说了更多的真话;她是真理的女儿,她有真理的性格,这可能是一般世人所难理解的。终于,她用自己一个女性的柔弱身躯顽强而痛苦地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她是真正无愧真理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毫无疑问,假如张志新烈士是一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思想的“螺丝钉”;假如张志新在批判帮助下,能够反戈一击,把一切“罪过”都推给刘少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一切无比高尚的赞美之词都献给毛泽东;那么她所获得到得结果绝对不会是这样。她明知最后的代价可能是死,却仍然不愿为此放弃她所认为的“真理”。我了解到,她曾经在审讯时也承认过“错误”,但第二天又翻过来:“我认为我应坚持我的观点”。然而,如果当时她那么做了,我相信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张志新这个名字。

我喜欢张志新烈士,除了她的勇气外,还有她的前瞻性。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认识她这个人的过程。因为我现在看来,她当时的某些言论体现出的政治洞察力和预见力可谓惊人——“再过去十年,有人看我们现在和党的领袖的关系,就像我们现在看以前的人信神信鬼一样可笑,像神话一样不可理解”;“无论谁都不能例外,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党之上”;“对谁也不能搞个人崇拜”。在辽宁省实行“军管”时,张志新就提出,军队不熟悉地方,“军管”容易出事,没想到“事”最后竟然发生在她身上。

作为新时期的女性,我敬佩她。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像她一样保持理性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客观地对待一切事物,甚至思想。不盲目趋从,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说真话,敢于斗争。

第四篇:历史人物

1,抱薪救火--谋士苏代

抱薪救火,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中苏代与魏安釐王的一段对话“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2,势如破竹--杜预

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3,高山流水--俞伯牙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4,望洋兴叹--河伯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负荆请罪„„ 蔺相如、廉颇 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6,投笔从戎„„班超

版本一: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候相也。”久之,显宗问故:“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版本二: 班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缀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7,江郎才尽„„江淹

钟嵘《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8,对牛弹琴„„公明仪

对牛弹琴: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失散的小牛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9,图穷匕见„„荆轲、秦始皇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0,破釜沉舟----项羽,刘邦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11,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12,纸上谈兵---赵括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近义词:华而不实。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14,叶公好龙--叶子高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15,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16,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

《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8,按图索骥--孙阳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后引用为成语。释义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寓意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死背教条,生搬硬套,否则会闹出笑话,招致损失;应当在实践中验证前人流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9,后来居上--西汉汲黯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

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21,如火如荼--吴国国王夫差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22,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同义词:画饼充饥。23,请君入瓮--周兴

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24,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5,唇亡齿寒--晋献公

《左传·僖公五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26,鸡鸣狗盗--齐国的孟尝君

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27,枕戈待旦--西晋人祖逖刘琨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28,精卫填海--精卫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29,不学无术--霍光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不寒而栗--义纵

不寒而栗出自《史记·酷吏列传》,相传义纵为整顿定襄的治安风气,一下子处决了四百多个重罪犯和为罪犯开脱的人,那天虽然不冷,但却使得当地老百姓吓得发抖。栗指打颤,不寒而栗指不冷却又不断打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另有同名电影。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2,围魏救赵(孙膑)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3,退避三舍(重耳)4,毛遂自荐(毛遂)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近义词:自告奋勇。5,负荆请罪(廉颇)

6, 纸上谈兵(赵括)7,一鼓作气(曹刿)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代作战击鼓进军,擂第一通鼓时士气最盛。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8,千金买骨(郭隗)

千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说的是古代一位侍臣为君王买千里马,却只买了死马的骨头回来,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释说,如果大家看见君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肯用重金买回来,就会认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价买千里马,就会自然而然把千里马送上门来。后来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被呈送上来。故事流传至今,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9,讳疾忌医(蔡桓公)

讳疾忌医,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10,卧薪尝胆(勾践)

“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1,杀妻求将(吴起)

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求:谋求.12,惊弓之鸟(更羸)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13,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1, 一字千金(吕不韦)

“一字千金”通常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对著作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后用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或用来形容价值极高的作品。亦可以用以指书法上一字价值千金。2,指鹿为马(赵高)3,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和儒士的事件。4,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

1, 一饭千金(韩信)

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自己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2,四面楚歌(项羽)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3,约法三章(刘邦)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4孺子可教(张良)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5, 背水一战(韩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6,破釜沉舟(项羽)7,手不释卷(吕蒙)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形容读书或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8,金屋藏娇(刘彻)

9, 暗渡陈仓(韩信)

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10,十面埋伏(项羽)

十面埋伏,顾名思义,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11,投笔从戎(班超)12,马革裹尸(马援)

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13,多多益善(韩信)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14,老当益壮(马援)

东汉名将马援,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躲起来。这时恰好赶上大赦,以前的事不再追究。于是他安心地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他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是,他对富裕生活并不满足。他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意思了。” 他常对朋友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15,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国:

1,鞠躬尽瘁(诸葛亮)鞠躬尽瘁,汉语成语,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三顾茅庐(刘备)

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3,煮豆燃萁(曹植)

煮豆燃萁,是一个成语,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后人由此赞美才思敏捷者为“七步之才”。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煮豆燃萁”的故事,在历史的天空中不断上演,留给了世人沉重的思考。4,刮目相看(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5,初出茅庐(诸葛亮)6,乐不思蜀(刘禅)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7,七步成诗(曹植)

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该词语典故出自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为其兄曹丕七步成诗。8,言过其实(马谡)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9,七擒七纵(诸葛亮)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0,宝刀不老(黄忠)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11,才高八斗(曹植)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12,一身是胆(赵云)

一身是胆,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形容人非常英勇胆大,无所畏惧。也作浑身是胆。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封金挂印(关羽)

封金:将黄金封存;挂印:比喻辞官。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出 处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14,单刀赴会(关羽)单刀赴会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15,望梅止渴(曹操)

1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晋: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2,闻鸡起舞(祖逖)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3,东山再起(谢安)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4,洛阳纸贵(左思)

5,草木皆兵(苻坚)

6,凿壁偷光(匡衡)

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7,狗尾续貂(司马伦)

狗尾续貂: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南北朝:

1,画龙点睛(张僧繇)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2,江郎才尽(江淹)

宋:

1,精忠报国(岳飞)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2,东窗事发(秦桧)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地藏王(神明)化为一个行者到人间作证说东窗事犯了,秦桧不久就死了(见于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里说,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秦熺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3,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与人物

1)四面楚歌:项羽

(2)破釜沉舟: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项庄舞剑:刘邦

(5)一饭千金:韩信

(6)胯下之辱:韩信

(7)运筹帷幄:张良

(8)借箸代寿:张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阳纸贵:左思

(12)断虀画粥:范仲淹

(13)韦编三绝:孔子

(14)一字千金:吕不韦

(15)东床坦腹:王羲之

(16)学富五车:惠施

长孙晟

(19)小时了了:孔融

诸葛亮

(22)江郎才尽:江淹

吕蒙

(25)卧薪尝胆:勾践

教子:曾参

(28)割席绝交:管宁

李贺

(17)一毛不拔:杨朱

(18)一箭双雕:(20)不求甚解:陶潜

(21)如鱼得水:(23)投笔从戎:班超

(24)刮目相看:(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

(27)杀彘(29)图穷匕见:荆轲

(30)呕心沥血:

(31)扑朔迷离:花木兰

(32)举案齐眉:梁鸿

(33)咏絮之才:谢道韫

(34)引锥刺股:苏秦

(35)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窥园:董仲舒

2.形容女人美貌、体态的成语:

(1)沉鱼落雁

(2)闭月羞花

(3)国色天姿

(4)花容月貌

(5)明眸皓齿

(6)倾国倾城

(7)如花似玉

(8)妍姿艳质

(9)出水芙蓉

(10)绰约多姿

(11)婀娜多姿

(12)环肥燕瘦

(13)娇小玲珑

(14)千娇百媚

(15)亭亭玉立

(16)冰肌玉骨

(17)肤如凝脂

(18)螓首蛾眉

(19)花枝招展

(20)雍容华贵

3.形容男子美貌的成语:

(1)城北徐公

(2)面如冠玉

(3)潘安之貌

(4)水月观音

(5)傅粉何郎

(6)掷果潘郎

(7)子都之美

(8)看杀卫玠(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美貌,观者如堵墙,玠先前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4.形容其貌不扬的成语:

(1)长颈鸟喙

(2)尖嘴猴腮

(3)鸠形鹄面

(4)青面獠牙

(5)獐头鼠目

(6)贼头贼脑

(7)贼眉鼠眼

(8)形容枯槁

(9)鸟面鹄形

(10)鬼头鬼面

(11)脑满肥肠

(12)骨瘦如柴

(13)拱肩缩背

(14)大腹便便

(15)鸡胸龟背

5.形容男子相貌堂堂的成语:

(1)燕颔虎颈

(2)彪形大汉

(3)虎背熊腰

(4)龙骧虎步(5)龙行虎步

(6)铜头铁额

6.形容女子有文才、武才的成语:

(1)扫眉才子

(2)不栉进士

(3)咏絮之才

(4)巾帼须眉

(5)巾帼英雄

(6)女中豪杰

7.形容女子被抛弃的成语:

(1)琵琶别抱

(2)秋扇见捐

(7)女中尧 舜(3)色衰爱弛

(8)巾帼丈夫

第五篇:历史人物照片

那些你不曾见过的,珍藏的另类历史照

我们少女时代的芙蓉姐姐

不知道都在看神马呢?

„„

忆当年„„„„

布拉德皮特给安吉丽娜朱莉刮腿毛

毛与周最后握手告别。当晚住进了305医院。(1974年5月29日)半个世纪的握手

94年照片,拍摄大话西游时候,在银川骑自行照片!路人拍摄,不知道后座坐的是哪位

她长大了

左起林青霞、郭小莊、胡茵夢、鄧美芳、楊蓮英、郭欣菁、徐楓、韓湘琴、林鳳嬌、劉夢燕那盛產氣質美女的時代。

恰同学少年

家驹说自己离不开音乐,他到底有多爱音乐呢?不妨看看他小时候的相片,黄家五兄弟姐妹,那位反拿着羽毛球拍当吉他的便是家驹了。

当时觉得1997好遥远啊

97年,张国荣和梁朝伟被王家卫骗到阿根廷拍《春光乍泄》。拍戏历程艰苦,王家卫经常亲身示范,这次天台忘我卧地,哥哥伟仔看得是满脸狐疑„„影片没辜负大家努力,最终惊艳影坛。

88年除夕夜,黄霑找来金庸证婚,“迎娶”林燕妮。黄霑当众跪下求婚,成一时佳话。当时李嘉欣还是倪震女朋友„„

这俩诡异的早就认识

“在一起”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去世 1973年 7月20日(星期五)11:30pm(32岁)。李国豪 去世于1993年3月31日 死于枪击(28岁)两人的墓在一起~

叶问与李国豪

来啊,大家都来看电视

宝玉和黛玉

这货不是盖茨~~~这货不是盖茨~~~

中国最后一个飞虎队队员: 吴其轺

他经历了从王牌飞行员到三轮车夫再到浙大职工的传奇一生。

他曾击落5架日军机见证日本投降仪式赴台后艰难回到大陆。54年被迫劳教20年出狱后靠蹬三轮车为生80年平反。

最后一个清明节他强撑身体祭拜岳飞庙,在精忠报国的塑像前清泪长流

注意右边挠头的“白娘子”

这是啥时候的事?

愿赌服输

后来..............有了这法宝,过通天河就容易多了

在北京305医院最后一次会见外宾。(1975年9月7日)

《十里长街送总理》(真实版)

照片是摄影师于1910年拍摄的,并将祝福送给100年之后的人们

这几位都没了.....他也长大了

“时光雕刻出来的女人”,气质、优雅的代名词,也曾经。。

一大碗西红柿鸡蛋杂酱油泼三料鸡汤不加葱花蒜苗刀削面~

爷曾经也帅过

刘欢曾经瘦过„„

他来自江湖

他受了点委屈

古天乐伴唱带王子时期,和当红玉女歌星周慧敏

历史过后,再无历史,再没有三姐妹嫁得像这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宋蔼龄(1889—1973)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宋庆龄(1893--1981)

陆小曼。有人说:“林徽因固然当得起诸多赞美,我对于她也不无佩服,但私心里是更偏爱陆小曼一些的。当众称赞林徽因芳华绝代的时候,我却被这个支额俯首的女子所打动,她并不绝代,她只让我感觉如此生动,如此可喜。”

演艺圈里也有爱情模范

张学友是四大天王中结婚最早的一个。虽然贵为四大天王,但张学友与罗美薇的爱情婚姻却充满了草根阶层的平淡气息。张学友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妻子罗美薇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为了丈夫更为了家庭与孩子。还记得罗美薇吗?当年那个《开心鬼》系列

梁家辉太太年轻时标准美人一个,后来据说是得了病,吃一些含激素的药导致身材严重变形。梁家辉最苦的时候,太太不离不弃,陪着他在夜市摆摊。梁家辉再次成名之后,从无绯闻传出,每次上街都拖住太太的手,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李小龙幸福一刻

萨马兰奇曾是纳粹高官。对逝者而言,没必要用对奥运的贡献掩盖他早期不光彩的从政经历。直到1971年,他还曾向一家报纸表示:“我忠于佛朗哥所代表的一切精神。我崇尚法西斯主义运动,毫无疑问,在我的余生我仍会保持这份忠诚”

阿Paul说:“嫁给玩摇滚的人很危险,不过我一定要娶她,不要和我争呀,婚期到时会公布。”朱茵则甜笑说:“我不觉得他是危险人物,他是我遇到的人中最有安全感的一个,出嫁时间待定,不过都非他不嫁。”

天使在人间

那个时代,少女的,女人的,也是少男的偶像

要乖,要听话

斯人已乘白鹤去,唯望此爱爱未老

只为那句: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愿留在记忆里的都是美好....“小马哥,货好像到了”

无语的展昭„„

非主流由来已久(男人都很正,女人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贫尼还是不多语了)

悟能,你也忒不把为师放眼里了吧。。待会让悟空收拾你!!

能认出这个吗。。?

后来就有了这个,那张是11年前

发一张天王都不好意思的照片

21年来,罗家英汪明荃不离不弃,几乎成了分分合合的娱乐圈里的感情标杆。汪明荃用尊重来总结两人吵架而又能保护爱情的相处之道,“我们两个人约定轮流做主,一个做主的时候,另一个要无条件服从”。

就是他,成长成了曲风个性的小天王

这个是谁,你一定有眼熟的感觉....NO1胡

那时45岁

这张,真的不一样

那是王菲早期大秀美背的封面造型,非常罕见。

你的房间,或者,你家里的墙上贴过这个吗

罗浩是一个很有智慧有才华而且非常幽默的男人,博览群书,在音乐上也很有造诣。《湘女多情》、《月亮花花儿开》等都是他写的,非常好听,旋律优美,再加上 s**的演唱,更是棒,极力推荐大家去欣赏。s**本人也说过自己先生的旋律感十分好。罗浩还曾担任《雍正王朝》的制片人,并为许多的电视剧,晚会做策划 与制片,他为人相当低调,不愿意出镜,也不介意别人用“s**的老公”来称呼他。

土得掉渣

雷人 这词从啥时候开始有的。?

这张弥足珍贵

下载历史人物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人物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大全)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历史人物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整理的历史人物经典故事,欢迎来参考!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

    历史人物歇后语

    历史人物歇后语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

    历史人物颁奖词

    历史人物颁奖词 孔子:他,手持“仁爱”的火把,用生命的弧线划亮了儒学的天空。悠闲午后,落日黄昏,每一句喃喃対语,都是凝练的言辞,都是在阐释着道德才是第一生产力!于是,一座“万世师......

    历史人物歇后语大全

    我们都知道歇后语是中华文化沉积已久的表现形式,所以在浩浩汤汤的歇后语王国中,历史人物必然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关于历史人物的歇后语,你能说出几个? 属吕布里 —— 有勇无谋......

    工会历史人物(模版)

    陈独秀 直接领导了第一个在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建立的现代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邓中夏 领导了反日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其撰写的《我们的力量》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在国民革......

    历史人物评价

    问题: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原则、方法、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试举例说明之。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原则、方法 “人物是历史的链条”,人物无疑是历史进程的主要载体。历史终究是......

    西藏历史人物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六世**喇嘛,西藏历史上颇受争议的著名人物。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这对夫妻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