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宝杰
(2018年2月11日)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通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感慨良多,十九大报告一共3万多字,涉及党的领导、国计民生等方方面面。整个报告通俗易懂,严谨求实又接地气、很暖心,报告中提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是什么,报告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提法始终把人民地位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带头人,近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九章节“坚定文化自信”进行了重点学习,现就“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浅谈几点学习体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 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我们党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的事实告诉我们,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决策和方向,还能构成软实力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 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此,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气中国梦的基础。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爱因斯坦说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民生的保障越来越重视。从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均对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明确要求。认清形势才能提高站位,把握要求才能精准发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创新发展新征程,当前特别需要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按照中期督查反馈意见,抓整改、促提升、上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造数字文化广场、城市书吧、“新六艺”公益培训、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公共文化机构总分馆服务体系、“黄河口”系列文化活动等特色亮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实施,加强创建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为全省、全国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经验,确保如期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审验收。
二是全力备战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省文化厅确定今年9月至10月举办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这是全省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也是展示我区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要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做好专业艺术作品和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工作。要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立足我区本土特色,实施“吕剧艺术传承计划”,促进吕剧传承发展,推进吕剧校本教材的编撰和出版,深入开展吕剧进校园活动。要突出现实题材创作,突出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和美术精品。
三是办好文化实事。实施“你选书、我买单”全民阅读推广项目,试点建设自助便民书屋,推进“书香东营”建设。实施“新六艺”公益培训项目,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实施东营区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
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五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推进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举办“东营区文化惠民消费季”,建设文化消费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区,营造良好文化消费环境。
第二篇:人大主任研讨材料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人大常委会主任
***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面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在教材编写、课堂组织、科研工作、教书育人等方面,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透其中,特别是体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全面复兴。高等教育领域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导性,保持思想的纯洁性。
习近平同志在几次重要的讲话中讲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反思近现代100多年以来,我们民族和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从洋务运动、君主立宪、民国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乃至1945年到1949年的国共内战,以及改革开放,可谓历经艰险与曲折。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一个忽左忽右,甚至重新认识的过程。但是,不同阶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是可贵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牢牢的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可谓三源合流,三者最后都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文化体系当中。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就在于它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实践的孕育,是最有韧性、最具内涵、最富力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的自豪自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文化享受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艺创作大有可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耕生活沃土,书写蓬勃实践,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体制改革添动能。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积累的新鲜经验,围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改革思路,抓住重点难点,创新改革举措,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要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国际传播展魅力。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和任务。在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让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让中国声音传播得越来越响亮。
文化凝结着过去,文化连接着未来。背倚5000年文明的厚重积淀,吮吸百年奋斗精神的丰富营养,扎根伟大实践的丰沃土壤,具有最深厚底蕴、最鲜亮底色、最雄浑底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奏出最响亮的时代强音,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篇章。
第三篇:7-学习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心得体会
学习十九大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心得体会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讴歌载舞、精神振奋、激情满怀、为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对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无比爱戴与拥护。我也备受鼓舞与感激。
我就十九大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个人的学习体会。
总书记在报告中把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阐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目标。并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当代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之代新辉煌”的明确方向。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当前在我县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新疆是后恐维稳的主战场,在当前应对“三股势力”打击三排、去极端化,在清理“两面人”的斗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坚持坚决打号反暴维稳“组合拳”,将“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控干净,打干净,坚决整理“三排”,坚决强除极端思想影响,坚决强制党员干部当中心的,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牢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
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的论述,“五个认同”是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表现,也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去极端化”的主要途径。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必须坚持“五个认同”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在新疆具有坚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渗透等,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为此,要在干部群众扎实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尤为重要。
一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解决好文化认同问题极为重要与关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凝聚其他的认同。各族人民群众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进一步扎实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武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和各种错误观点。
结合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应该做好当前全地区开展的“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行动。
当前在乡村开展“三新”活动,是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法制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以及科兴文化的有力方法和载体。
(一)倡导新风尚
1、在思想上倡导新风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积极争做“做合格公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决铲除愚昧,摒弃“异教徒”的概念,自觉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2、生活上倡导新风尚。要坚持文化讨论弘扬现代文化,取消“四项活动”中的宗教色彩浓厚的陈规陋习,引导农村广大群众回归世俗化生活,决不能让宗教极端再形成气候。
3、在活动上倡导新风尚。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在乡村举办各类球技比赛,唱红歌比赛,让广大群众唱起来,引导群众在精神和情趣上向现代化迈进。
(二)树立新气象方向
1、在生产生活上树立新气象。开展夜校及各类培训,改变就业观念,到疆内外就业一批,在乡村“卫星工厂”就业一批,就地培训就业一批。
2、大力开展庭院经济,推进老旧庭院,房前屋后的整治改造,提高庭院经济收入在脱贫收入中的比例。坚持科学学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于普及,遏制极端,引导各族群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
3、在城乡村貌上树立新气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解决农村“脏乱差”、电动车超载、随意摆摊等问题
4、在精神风貌上树立新气象。要教育引导群众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抵触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坚决禁止“穿戴奇怪”现象,通过举办向上的活动,营造积极的精神风貌
(三)树立新秩序方面
1、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要坚持法治约束,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坚决破除“宗教至上论”“神权政治论”“教大于法”的思想,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守法、学法、尊法、用法的氛围。
2、建立新的生活秩序。要严查利用宗教敢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教育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要引导宗教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开展活动,坚决消除“宗教野警察,彻底解决“野阿訇”问题,决不允许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通过大力开展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行动,社会全民受教育,人人得实惠,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专题七增强文化自信
专题七 传承优秀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
材料: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等做了精辟的阐述。★2016年12月17日,《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是我国制定的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计划。规划明确了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时间表、路线图等,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将于2017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等活动。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法律,由此具有了国家法律地位。【设问角度提示】
1.本次大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进一步创新文艺领域的体制机制、凝聚文艺界力量、开创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新局面;有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牢记职责,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共同谱写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2.为什么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变式设问: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作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3.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为什么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答:(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变式设问: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做?)
答: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 答: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6.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7.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答: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庄打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8.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9.意见指出,要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这有何重要意义? 答:(1)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
10.意见指出,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这一做法有何重要意义?在国际交往中,如何展示中国人的自信、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答:(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金文化建设,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传播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2)注重文明礼仪;与各国人平等相待,自觉展示中国人的齐读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做有损国格的事;牵涉国家尊严时,要义正词严、据理力争;等等。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请诗句两例。
答: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1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3.制定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法律,说明了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说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2)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③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④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⑤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要支持开展全民阅读等活动。这为公民基本阅读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什么保障?该法的实施有何意义? 答:(1)立法保障。
(2)①对个人来说: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支撑。②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15.阅读好书属于什么情趣?这种情趣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何影响? 答:(1)高雅生活情趣。(2)高雅生活情趣能愉悦身心,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能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能涵养品性,有利于我们提升道德境界。
16.推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读书计划,坚持每天阅读;积极宣传阅读的意义,参加相关的读书活动,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尽己所能;向同龄人推荐优秀书籍,与同龄人交换阅读优秀书籍,交流读书体会等。
17.开好卷才有益,当前少量图书特别是电子书籍还存在一些不良信息,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学会辨别和筛选不良信息,爱读书、读好书;充分认识阅读不良书籍的危害,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8.请你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通过广播站、校园网等积极宣传阅读的意义;多购置优秀图书;图书馆、阅览室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多借阅书籍;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阅读活动,邀请文化名家深入学校分享阅读感受等。
第五篇:推动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推动文化自信心得体会
2017 年 10 月 18 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谈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三个“更”突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与稳定性,也彰显了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
文艺是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文艺在传承经典、输出文化、彰显大国自信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文艺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深入实践,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行为。
在文化传播中创新文艺工作,打造优秀文艺节目。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输出之大任,在传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要时时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文艺工作者犹如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引路者,引导大众去传承我们悠久的辉煌历史、去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去了解我们先进的现代文化。以央视文化类节目为例浅析文艺类节目对传播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积极影响。作为文化输出类节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以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吸引广泛的观众去了解我们的文化,认识我们的文化从而真正信任我们的文化。《百家讲坛》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典型节目,创新科教知识传播形式,让文化传播更有趣、更有意思。《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
等以文艺节目的形式传播我们优秀的诗词、诗歌文化。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此类节目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经典走向群众,让美育教育滋润成长。同时,此类形式的美育节目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于古人实现了古今对话,让我们在古人的诗词言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国家宝藏》则是以各地博物馆为主,展现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受《国家宝藏》节目的影响我每到一个城市便先去当地博物馆看看,现如今依旧清晰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时保安大哥给我讲述馆藏文物历史时的自豪与自信。
在文化传递中沉淀文艺工作,塑造精良文艺作品。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之重任,任重而道远,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能引发共鸣与反思的,是值得反复琢磨与思考的。如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看完电影不仅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而且不由思考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这代人能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文艺工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欲望需沉淀自身、需静心坚守初心、用心打造作品。现如今流量明星、各路网红等占据各大空间,真正静心打磨作品的却寥寥无几。实际上,流量明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责任,多加积累,厚积薄发。各路网红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重任,植根文化,用心表达。正如习总书记 2019 年 3 月 4 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
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会联组会时所言:“大师、大家,不是说有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因此,文艺工作者要静心、用心,努力去打磨精品、塑造经典。
文艺工作要想推动文化自信,必须走进实践,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必须于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深入民心的经典;必须“创新+静心”,用心用情用功发扬优秀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