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总结
概念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 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的类型:根据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即 企业合并成本=合并支付的对价+直接相关费用
企业合并方式:
(一)企业合并按其法律形式分类
吸收合并
A公司+B公司= A公司
新设合并
A公司+B公司= C公司
控股合并
A公司+B公司= A公司(母公司)+B公司(A的子公司)
(二)企业合并按其涉及的行业分类
横向合并 纵向合并
混合合并
(三)企业合并按其性质分类
购买性质的合并
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1.反映的对象不同。2.编制主体不同。3.编制基础不同。4.编制方法不同。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所有权理论
经济实体理论
母公司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提条件: 1.统一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
2.统一母、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
3.统一母、子公司的编报货币
4.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控制的含义: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拥有据此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控制的特征:
1.控制的主体是唯一的,不是两方或多方。
2.控制的内容是另一个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控制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包括增加经济利益、维持经济利益、保护经济利益,或者降低所分担的损失等。
4.控制的性质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法定权力,也可以是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授予的权力。
控制标准在合并范围中的具体运用
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母公司拥有其半数或半数以下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对潜在表决权的考虑书P73 不应当纳入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被投资单位: 1.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1.开设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 2.将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加总
3.根据有关资料,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抵消与调整分录栏中,编制抵消分录和调整分录。
4.根据合并数栏与抵消与调整分录栏资料,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 5.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合并数栏资料,填列生成正式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重组
定义: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主要形式:(1)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2)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3)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与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区别:
(1)重组通常是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和组合,谋求现有资源效能的最大化;(2)企业合并是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重组和规模扩张;
(3)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让步,债务人减轻债务负担,债权人尽可能减少损失。
企业清算的分类
1、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国外)
任意清算是企业或其所有者自愿终止企业而进行的清算。其特征是可以不按法律的规定处理企业财产。
法定清算又称强制清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要求企业终止或宣告企业终止经营而进行的清算。(我国一般采用法定清算)
2、普通清算和破产清算(按清算的法律程序的不同)
普通清算是指清算结束后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可以得到财产,按法律规定的一般程序进行。其特征:法院和债权人不加干预的企业清算。
破产清算是指清算的结果是资不抵债,需要按破产法规进行破产处理,所有者一般不能分得财产。其特征:不能由企业自行组织,而由法院出面直接干预并进行监督。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
1.清算会计目标有别于常规财务目标。提供清算过程中的财产变现、债务清偿、资金流转和清算损益等方面的信息。
2.清算会计的计量基础和核算原则有所变化。
变现价值(历史成本计价)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3.清算会计循环变为单周期核算活动。
清算会计循环周期不再以年为单位,而是以清算业务完成实际耗用的时间为准。(持续经营的会计前提消失)(财产——变卖收入——偿还债务的过程,即由实物转化为货币的过程)4.清算会计的报表体系比较独特。清算企业的报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财产现状类报表,如清算资产负债表、债权债务清单等;
(2)变现偿债类报表,用来反映清算过程中清算财产变卖和债务的偿还进度、偿还比例等方面的情况,一般在清算过程中分阶段或者一次性编制;
(3)清算损益类报表,用来反映清算期间财务状况和理财过程的报表,如清算利润表等,一般都在清算结束时编制。
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
最低租赁付款额F: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最低租赁收款额S:指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租赁的分类
(一)按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出租人实质上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都转移给承租人。经营租赁:出租人实质上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不转移给承租人。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符合一项或数项)
1、所有权标准 :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购价标准:购价≤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5%
3、时间标准(前提条件见P209)租赁期≥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75%(举例P209例5-3)
4、补偿标准(前提条件同3)承租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
出租人: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做较大改造,那么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二)租赁的其他分类(1)按租赁资产对象分类
不动产租赁(土地租赁、建筑物租赁等)
动产租赁(各种设备租赁等)(2)按租赁资产投资来源分类
直接租赁:购置租赁资产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出租人垫付。
售后租回:将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售出后再租回的行为。指卖主将一项资产出售后又将同一资产租赁回来的业务。
杠杆租赁(借款租赁):出租人用较少的投资来组织一项较大金额的租赁行为。(一般只要投资20%-40%左右)转租赁: 承租人租入资产以后,又将租赁资产出租给另外一个承租人的租赁方式称为转租赁。承租人将租入资产转租给第三者的行为。
会计处理
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权益结合法)(账面价值)
吸收合并:借:管理费用(评估费用、审计费用、咨询费)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佣金、手续费)贷:银行存款
借:货币资金/存款/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转入
(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小于合并方发行股票总面值)
盈余公积(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冲减盈余公积)
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负债转入(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
股本(股数*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大于合并方发行股票总面值)
注:表中资本公积(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合计即净资产(被合并方)控股合并:借:管理费用(评估费用、审计费用、咨询费)贷:银行存款
确认对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合计*份额)
资本公积(合并对价大于初始投资成本)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坏账准备(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付账款(债务)/应收帐款(债权)/银行存款(现金)
无形资产(如以土地使用使用权取得等)资本公积(合并对价小于初始投资成本)
调整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以合并方此科目的余额为限)
贷:盈余公积(一般为被合并方账面价值的份额)
未分配利润(同上)
不够冲减时 借:资本公积(合并方此科目的余额)
贷:盈余公积(被合并方账面价值的份额-不够冲减部分)
未分配利润(被合并方账面价值的份额)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注:表中资本公积(合并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合计(被合并方)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法)(公允价值)
控股合并: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佣金、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现金+股数*面值+直接费用)
应收股利
营业外支出(差额)
贷:股本(股数*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市价*股数-面值*股数)
银行存款(现金+支付的直接费用如评估费用、审计费用、咨询费)营业外收入(差额)
吸收合并: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佣金、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借:合并成本(现金+支付的直接费用+股数*市价)
贷:股本(账面价值*股数)
银行存款(现金+支付的直接费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市价*股数-面值*股数)
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确认为商誉。
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则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货币资金 /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转入(公允价值)
商誉(合并成本-净资产(被合并方)的公允价值)
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债券等负债的转入(公允价值)
合并成本
营业外收入(净资产(被合并方)的公允价值-合并成本)
注:所有者权益合计即净资产(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股权取得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数额与子公司的股东权益中归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和少数股东权益予以抵消。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按以下规定,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以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注:合并方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贷方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留存收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此情况进行说明。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公允价值/实际支付的价值)
贷:银行存款
借:股本
(被合并方科目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
(同上)
盈余公积
(同上)
未分配利润(同上)
商誉(合并成本大于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等于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合并成本小于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少数股东权益(被购买方的净资产*(1-比例))股权取得日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首期
借:股本
(被合并方科目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
(同上)
盈余公积
(同上)
未分配利润
(同上)
商誉(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所有者权益账面余值+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为此所计提折旧)*份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账面余值+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为此所计提
折旧)*(1-份额))
编制B公司的本年利润分配有关项目与A公司投资收益抵消的抵消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
未分配利润——期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期末
以后连续各期处理与首期类似 集团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 内部存货
首期: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A收入*已销售+A成本*未销售)
存货(差额)
后期:
1、抵消上期未实现的销售毛利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2、本期抵消与首期相同 内部固定资产
首期:
1、收入、成本、未实现损益抵消 借:营业收入
借:固定资产(原价)贷:营业成本
贷: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原价)
2、多记提的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后期: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抵消以前会计期间多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抵消本期多提的折旧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
内部债券
首期:长期债权投资与应付债券予以抵消
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与财务费用予以抵消
借:投资收益(应计利息*比例)贷: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后期: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投资收益 贷:在建工程
内部债权与债务
首期:借:应付账款
借:坏账准备
合并为: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贷: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坏账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
抵消内部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
抵消内部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 借:预收账款
借: 应付票据
贷:预付账款
贷:应收票据
租赁会计
最低租赁付款额(F)(1)承租人无优购选择权
F= 每期支付的租金之和+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租赁期满时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其他款项
(2)承租人有优购选择权
F=每期支付的租金之和+行使优购权而支付的任何款项(优购价+支付的其他款项)(3)F中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 最低租赁收款额(S)S=F+与两方均无关的第三方担保余值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确定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选小的+初始直接费用(谈判和签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手、律、差等)
选择折现率的顺序①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②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③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确定负债的入账价值(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F)
2、租赁期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MIN+初始直接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银行存款(支付初始直接费用)
3、每期支付租金,并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1)每期支付租金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2)每期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本期应负担的融资费用)
①分摊方法:实际利率法
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租赁资产以F的现值为入账价值
分摊率=折现率
第二,租赁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分摊率要重新计算:
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折现率。
F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②分摊分录
借 :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计提折旧
(1)折旧政策
①折旧方法
②应计提的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承租人担保余值
(2)折旧期间
①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转移所有权
折旧期间:尚可使用寿命
②不能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转移所有权 折旧期间:租赁期与尚可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者 3)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融资租赁资产折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
5、履约成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用。借:长期待摊费用(技术咨询费、服务、人员培训费)
制造费用(维修费、保险费)
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6、或有租金
借 :销售费用(以销售量、使用量为依据计算的)借 :财务费用(以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
贷 :银行存款
7、租赁期满
分别三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返还、优惠续租、留购)(1)返还租赁资产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注意:①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及支付的其他费用 与
不存在的区别
②如果有清理费用发生,计入“营业外支出”。
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及支付的其他费用
F=支付的租金之和+担保余值+支付的其他费用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及支付的其他费用 借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留购租赁资产 ①支付购价款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②结转自有固定资产
借 :固定资产---自有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3)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①承租人续租,则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②承租人没有续租,支付违约金:借:营业外支出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
(1)计算S、未实现融资收益、S的现值 S= F+与两方无关的第三方担保余值
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的余值+支付的其他费用 各期租金之和+优购价+支付的其他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S+未担保余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贷 :银行存款
(2)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S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2、租赁期开始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S+初始直接费用)
未担保余值
贷: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
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
3、各期收到租金,并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 ①每期收到租金: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②每期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
分摊方法:实际利率法
分摊率=租赁内含利率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融资租赁收入
5、计提坏账准备
每年末:(“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坏账计提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应收融资租赁款 实际确认:借:坏账准备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确认后又收回: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6、或有租金: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贷:租赁收入——融资租赁收入
7、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少(增加不处理)
发生:借:资产减值损失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恢复时冲减以上会计分录
8、租赁期届满(1)收回资产
①存在担保余值,不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如果担保余值发生减值
借:其他应收款——承租人
贷:营业外收入
②存在未担保余值,不存在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未担保余值
③存在担保余值,存在未担保余值
收回租赁资产时: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未担保余值
如果收回租赁资产的价值扣除未担保余值后的余额低于担保余值,则应向承租人收取价值损失补偿金:
借:其他应收款——承租人
贷:营业外收入
④不存在担保余值,也不存在未担保余值(出租人无需作会计处理,只需作相应的备查登记)(2)承租人留购租赁资产
收到价款: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如果存在未担保余值: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贷:未担保余值。
(3)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出租人应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如果租赁期届满承租人没有续租,根据租赁合同规定应向承租人收取违约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承租人
贷:营业外收入
第二篇:高级财务会计知识点总结
高财选择
1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披露的条件
或有资产:P >50%或有负债:P >5%
2最佳估计数的计算
1连续型:算术平均数
2离散型:1单个项目:最可能值2多个项目:期望值
3未决诉讼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营业外支出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4会计政策
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表中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5会计前期差错
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面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的省略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6前期差错的内容
1计算错误
2应用会计政策错误
3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4存货,固定资产盘盈
7变更会计政策的条件
1法律,行政法规会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8负债的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公式: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9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1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11编制合并报表日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
1以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
12按法律形式分类企业合并的基本类型
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新设合并
第三篇:《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总结
1: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师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
2:母公司理论:是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和修正,它继承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各自的优点,克服了这两种极端的合并观念固有的局限性。
3:所有权理论是一种着眼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的合并理论。采用所有权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要将其拥有所有权的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均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份额计入合并会计报表中。
4:共同控制经营:共同控制经营涉及使用合营者的资产或其它资源,而不是建立一个公司、合伙企业或其它实体,或是合营者自身分开的财务结构。
5: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资产涉及合营者共同控制而且往往是共同拥有为合营提供或购置并且为合营所专用的一项或若干项资产。
6:共同控制实体:贡同控制实体是一种涉及建立公司、合伙企业或其它实体的合营。其中每一合营者拥有一份权益。
7:比例合并法:是指将共同控制实体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按合营者所占有或承担的份额计入合营者合并财务报表中相同或类似项目的合并方法。
8:外币交易:是指以记账本位币经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接受投资以及筹资历等交易。
9:外汇:指一国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10:外币:狭义的外币一般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包括各种纸币和铸币等;广义的外币是指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能够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它除了包括国外的纸币和铸币外,还包括企业所有的外国的有价证券,如以外币表的政府公债、公司债券等,也包括外币支付凭证,如以外币表示的标据等。
11.外币兑换:指把外币换成本国货币,把本国货币换成外币,或不同外币之间互换。外币兑换一般由外汇经纪银行办理。
12.记账本位币: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时所统一采用的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记账货币称为记账本位币。
13.外币报表折算:是指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规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
14.衍生金融工具:
15.招股说明书:是指上市公司在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时,由发起人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关于总体状况、股本总额、股权结构、发行股票的种类、总额、每股面值、发行对象、股票认购和股款缴纳方式、筹资目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等内容的书面报告。
16.上市公告书:是上市公司完成股票发行工作、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由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发布关于股票进入市场流通的书面报告。
17.报告:是指上市公司每年终了编制并予以公布的全面反映公司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18.中期报告:是指所涉期间短于一个会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半年报、季报。
19.临时报告:是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将可能对公司和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的事件随时予以披露的报告文件称为临时报告。
20.分部报告:指以企业的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编制的提供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
21.租凭:广义的租凭泛指一切财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活动,包括以融资为主要目的、以设备为主要对象的租凭,以及为满足短期、临时需要,以动产或不动产为对象的租凭;狭
义的租赁仅指前者。
22.融资租赁:指实质上己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的报酬的租赁。
23.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将资产出售后又租回的一种形式。
24.重组:指企业因发生财务困难、暂停营业或有停业危险时,经法院裁定或债权人自愿,对企业进行整顿使之复兴的行为。
25.破产:指经济活动的彻底失败,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则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了维护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利益,由法院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一种特定的法律程序。
26.清算:指企业因某种原因终止时,清理企业财产、收回债仅、清偿债务并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
27.破产资产:指根据破产法规定可以用来偿付破产债务的资产。
28.破产债务:指按规定由破产企业以破产资产清偿的普通债务。
29.担保资产:指根据法律或协议规定,对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使债权人享有物资保证的资产。
30.优先清偿债务: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债务之前、从破产资产中优先偿付的债务。
31.抵消债务:指与抵消资产相对应的债务。
32.清算损益:指破产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发生的净损益。它包括清算收益、清算损失、清算费。
33.应追索资产:指所有权属于破产企业,但由其它企业、个人占有或因破产企业发生破产法所特指的无效行为或欺诈行为而转移的资产,这部分追回后归入破产资产。
34.保证债务:指为破产企业的债务提供保证的保证人,在代破产企业清偿债务后形成的代为清偿债务。
35.购买法:购买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它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
36.经济实体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个体。经济实体理论强调的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终极财产权。
37.现行汇率法:也称单一汇率法,在这种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都按照编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只有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收到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则轧算的平衡数。
38.现行成本会计:指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用以消除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39.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是一般购买力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40.非货币性资产持有损益:物价变动是非货币资产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会有差额,称为资产持有损益。
41.套期保值:指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主要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
42.浮动盈亏:又称持仓盈亏,指按持仓合约的初始成交价与当日结算价计算的潜在盈亏。
43.结算准备金:指会员存入期货交易所或客户存存入期货经纪公司、为交易结算预先准备的款项。它是尚未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
44.控制合并:也称取得控制股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支付现金、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取得另一企业全部或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
45.权益性资本:指对企业有投票权、能够据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资本,如
股份制企业中的普通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投资者出资额等。
46.少数股东权益:如果母公司只持有公司的部分股权,则母公司未持有的那部分股权称为少数股东权益。
47.担保余值:为了保护出租人和利益,避免资产在租凭期内过度或损坏,如果租凭期满资产由出租收回,则租约往往规定承租人对资产余值进行担保,称为担保余值。
48.未担保余值:担保人并非对资产余值全额香保,未担保的资产余值称为未担保余值。
49.最低租凭付款额:指在租凭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50.实物资本保全:只有当期末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在扣除了 当期对所有者的分配额和所有者的投资后,超过当期期初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时,其超出金额才可确认为当期损益。
51.物价变动会计:是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对企业传统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模式作出调整修正,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采取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狭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是指对整个会计计量结构的改造。
52.少数股权:指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份额。
53.少数股东损益:指子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损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54.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55.财务资本保全
是指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资本,它所代表的价值以货币数量表示,因此与传统会计中的净资产相同。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产生的保全就叫财务资本保全。
56.合并价差:是指母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与其所占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差额。
57.互换交易:互换双方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交换一定货币流量的过程,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基本类型。
58.经营租赁:是指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59.转租赁:无需垫付资金的租赁,即转租赁。
60.或有租金: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为依据计算的租金。61控制: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62.附属企业: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63.合营企业:按合同规定经营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控制的企业。
64.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划分为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两大类,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折算,对非流动资产项目和非流动负债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对所有者权益项目按历史汇率进行折算
第四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总结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总结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中的一门较难的课程,学习它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才行,这门课程的业务性很强,而且很深入,主要内容是会计处理的各种业务方法,包括企业合并,期货会计,集团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报表折算,所得税会计和破产清算会计等几部分。高级财务会计本着与中级财务会计衔接的思想,又在中级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巧,加深对企业整体性的认识。它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发展和延伸,监督核算一般财务会计中不常见或者未出现的特殊经济业务,更具有超前性、理论性、技术性等特点,所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很多。所以要掌握好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一定要对会计专科的相应先修课程的内容有基本理解和把握,特别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
对有一定会计基础的同学来说,初学高财时可能感到好奇,但我更多的感觉是难学和有点枯燥,以前学的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都是会计的基本内容,较好理解和把握,但高级财务会计中很多知识打破了原来的会计基本假设,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去理解,而且不同的章节之间关联性很强,如所得税会计中对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理解和区分在很多章节中都有用到,而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这两部分内容在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比着理解,不然很容易混淆。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参考以前的教材,同时在老师指导下选学一些参考资料,如《高级财务会计习题与案例》、相关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年报等以加深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一般的同学即使以前有过实习经验,大部分在实习时也几乎接触不到有关高级会计的东西。而我们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高财中的理论知识也有自己的认识,并且熟悉这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上课时经常举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辅助教学,不但帮助我们理解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被动的接受老师所教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对财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善于并乐于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结合实践中的应用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对于准则中规定的知识点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要去思考为什么这样规定,财政部这样规定对哪些群体有利,对哪些相关者不利等等。当然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更多掌握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而会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实际中去操作,需要经验,因此大学期间也可以尽量利用假期时间去争取一些实习机会,在做具体业务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感悟课堂上学的高财的应用,并且对在实际中与所学的知识不符的地方进行思考和总结。
第五篇:高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一到十二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 外币会计
懂得标价方法与升水贴水之间的关系,升水是指本国货币贬值,而外币升值,而贴水则是本国货币升值,而外币贬值。记住一种标价法下的计算公式即可。应重点掌握单一交易观点及两项交易观点下外币业务的处理及远期外汇交易业务的账务处理。购销业务直接产生的应收及应付款项,随着汇率的变化要不断进行调整,采用“两项交易”观点,差额要记入汇兑损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应收期汇合同款和应付期汇合同款之间的差额记入递延贴水或递延升水,递延升水或递延贴水根据时间进行摊销,摊销部分记入贴水费用或贴水收益或升水费用或升水收入。
要能区别四种折算方法下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各项目折算汇率的选择,掌握时态法的时态原则,这种方法是针对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和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的缺陷而提出来的。要能区分什么是货币性资产,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
例题:
1.外币业务会计所指的外币是……………………………………………………………………(D)
A本国货币以外的货币
C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
B外国货币
D记帐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2.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的流动负债的是……………………………………………………(D)
A应付票据
B应付帐款
C预收帐款
D应交税金
3.在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用外国货币换得的本国货币增加表示…………(A)(C)(E)
A本国货币值下降
B本国货币市值上升
C外口货币市值上升
D汇率下降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应重点掌握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当期计列法与跨期所得税分摊法两组概念。应对跨期所得税分摊法下的两种分摊方法的定义及各自的观点进行理解,从本质上看,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对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处理上,部分分摊法认为只应对不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进行分摊,而对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则不进行分摊;而全部分摊法则认为不管是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还是不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都应进行分摊。
应熟练掌握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债务法和递延法的应用。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债务法和递延法对递延税款的处理不同。债务法要求“递延税?quot;科目余额反映按现行税率计算的、未转销的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在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债务法和递延法对递延税款的处理不同。债务法要求”递延税款"科目余额反映按现行税率计算的、未转销的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固定资产评估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评估涉及到评估值与固定资产原价值之间的差额及评估折旧与原固定资产折旧之间的差额,其会计处理比其他资产评估的会计处理要复杂。例:
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为100000元,资产评估日累计折旧帐户为50000元,现经过对该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确认该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为90000元,累计折旧为40000元。对上述评估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首先计算评估差额:
原始价值评估差额=100000-90000=10000
累计折旧评估差额=50000-40000=10000
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累计折旧 1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另外应重点记忆上市公司报告、中期报告、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的披露内容和要求。中期报告指非年终报表外的其他按一定时间阶段编出的财务报告。考生不要将中期报告与半报告等同起来,中期报告有的按季报出,称为季报;有的按月报出,称为月报,我国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半的中期报告。
例题:
资产负债表附注的内容,主要包括……………………………………………(A)(C)(D)
A非常损失项目说明
B委托加工材料
C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
D代管商品物资
E全年工资总额
第四章 租赁会计
应懂得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理解融资租赁的实质是融资,掌握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承租人对融资租赁业务处理的总额法和净额法、售后回租业务的账务处理。另外,应注意承租人对租入资产的改良支出的处理方法与修理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对于修理费用应一次性计入费用;而改良支出则应首先计入“待摊费用”或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并在租赁期内分期摊销。
例题:
A公司19×6年7月1日将成本为200000元的设备出租给B公司,租期为2年,每年租金20000元,每年的7月1日支付。A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可使用10年,期末估计残值10000元。
要求:编制两公司在租赁期内的会计分录。答:
1、A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
19×6年末:
借:应收租金 10000
贷:租金收入 10000
19×7年7月1日: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租金 10000
租金收入 10000
19×7年年末:
借:应收租金 10000
贷:租金收入 10000
借:租赁费用 9500
贷:累计折旧 9500
19×8年7月1日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租金 10000
租金收入 10000
年末:
借:租赁费用 19000
贷:累计折旧 19000
B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 19×6年末预提租金费用:
借:相关费用科目 10000
贷:应付租金 10000
19×7年7月1日支付租金时:
借:相关费用科目 10000
应付租金 1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19×7年年末、19×8年7月1日的会计分录与19×6年年末和19×7年年末的会计分录相同。
第五章 房地产会计
掌握房地产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营业收入要根据不同的经营方式进行确认,一般来说,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土地及商品房,在所有权移交后将结算账单提交给买方并得到认可时,即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代建房屋及代理其
他工程在工程竣工验收办妥交接手续,价款结算账单经委托单位验证后,即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出租房屋时,出租方与承租方签定合同、协议后,承租方根据合同规定,在付租日期交纳了租金后,出租方即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以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的开发产品,以本期收到的价款或按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价款,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在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中,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处理程序是不一致的,直接费用是直接记入“开发成本”科目;而间接费用则首先在“开发间接费用”科目中归集,期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将开发间接费用在开发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记入相关的开发产品的“开发成本”帐户中。
例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期间费用可以分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三项。
第六章 企业合并会计
理解3种不同合并方式的区别,掌握购买法和权益合并法的帐务处理过程,掌握他们的区别,考试时很可能出多选题,出一道大的帐务处理题的可能性不大。
例题:
作为企业潜在超额利润价值的商誉是…………………………………(A)(C)(E)
A不能单独购进
B可以单独购进
C不能单独出售
D可以单独出售
E在买受另一个企业时随同净资产购入记人帐册
第七章 合并会计报表
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很可能出选择题。会购买法下控制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包括取得子公司全部股权和部分股权两种情况。
购买法下控制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时,取得公司全部股权和部分股权其实没有多大差别,要点是在编制抵消分录时子公司只抵消母公司所拥有的权益。这里要注意拥有权益的比例与确定合并范围时是否拥有控制权不同,比如母公司持有子公司70%的股份,子公司持有孙公司60%的股份,这种情况下,母公司拥有孙公司60%的控制权,但只拥有42%的权益。
第八章:企业合并会计报表
这一章很重要,一定要懂得如何做企业集团内部业务的抵消分录,很可能出帐务处理题,须作抵消的几种情况,如内部销售,内部应收应付款,内部投资等。所出的题不会过于复杂,关键在于掌握处理的方法。要多作些练习题!
例题:
企业编制的合并工作底稿,要包括(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所有项目,并分三层列示。
第九章 通货膨胀会计
这一章主要是一些记忆和理解的东西,考试一般会出一些选择题。掌握一些如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计价单位、计价基准、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方法、程序。通货膨胀会计的计价单位包括名义货币和等值货币;计价基准包括历史成本、现时成本(包括现时重置成本和现时再生产成本)和变现成本等内容。
例题:
通货膨胀会计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是指为了反映和消除不同类型物价变动的影响,采用了某些不同的货币计价单位、计价基准、会计方法与会计程序相结合,形成的通货膨胀会计的不同程式。即,每个通货膨胀会计模式都是由一定的货币计价单位、计价基准、及其特有的会计方法和特有的会计程序相互结合形成的。
第十章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此处不应该是重点章节,要求与第九章一致,关键在于记忆。至多会出几道选择题。
例题:
为什么一般物价水平会计要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
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在会计期末根据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将以不同时期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不变为计价基准的财务会计报表各项会计指标,换算成为以期末名义货币为等值货币作计价单位,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的各项会计指标,用以编制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报表作为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补充资料,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的一种通货膨胀会计
第十一章 现实成本会计
本章系介绍、阐述现时成本会计的程序、方法和特点、作用、优缺点等的一个完整体系。从总体来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以现时成本会计的程序、方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对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作用、优缺点加以理解和认识。
例题:
名词解释
现时成本: 是指在前市场条件下,按现时价格取得与企业现有资产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所需付出的货币数额。按资产获得方式不同,现时成本可进一步分为现时重置成本和现时再生产成本。
第十二章 清算会计
对清算会计的复习,首先应了解、掌握清算的法律程序,以此为基础,明确清算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各项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还应注意比较破产清算会计和普通清算会计在帐户设置、清算损益核算、财产分配核算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以更好地全面掌握清算会计实务。此处可能会出帐务处理题,应该注意!
例题:
企业清算的程序是什么?
解散清算会计的核算程序一般为:全面清查财产,编制清查后的财产盘点表和资产负债表;核算和监督财产物资的处置、债权的回收、债务的偿付以及清算费用的支付和结转;计算清算损益;编制清算损益表和清算结束日的资产负债表;归还投资各方资本,分配剩余财产并结平各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