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主旨的表现手法

时间:2019-05-12 03: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文主旨的表现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文主旨的表现手法》。

第一篇:应用文主旨的表现手法

应用文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把握主题的含义及要求。

2、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教学难点

应用文主题表现直接之文中点意。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文章有主题,应用文做为文章的一种,自然也有主题。本节课我们要温习主题的含义,学习主题在应用文中的含义,并能把握主题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主题的表现形式。

二、圈点勾画阅读,了解应用文主题的主要内容

1、任务:勾画表达应用文主题及其要求和主题表现方式的关键语句。

2、学生汇报阅读勾画的情况(至少抽3位同学说说勾画的情况)

3、教师小结明示,指出勾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

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具体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主题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创新。

主题的表现形式: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形式,其具体运用主要有四种形式,标题显意、开宗明义、文中点意、篇末结意。

三、继续深入阅读,勾画知识细点,完成练习,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1、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应练习,教师注意巡查,并作个别辅导。

2、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出示正确答案,适度讲解知识细点(突出讲解“文中点

意”)。

四、小结本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的主题及其要求和表现形式。

五、知识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

1、学生做练习,同桌进行探讨,教师注意巡看,并注意个别辅导。

2、请至少4位同学依次逐题解答,教师注意纠错。

布置作业

1、什么是文章的主题?其意义何在?

2、为什么应用文的主题必须要集中?

3、阅读下面这篇讲演稿,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并指出主题的表现形式及语言要求。板书设计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 应用文的主题

一、主题的含义

二、主题的要求

1、正确

2、鲜明

3、集中

4、深刻

三、主题的表现

1、直接表现

⑴ 标题显意 ⑵ 开宗明义 ⑶ 文中点意 ⑷ 篇末结意

2、间接表现 教学反思篇二: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

了解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

应用文起源于“五帝”时代。《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文汇编。秦汉时期是我国应用文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应用文比较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应用文由稳定发展到没落的时期。

了解应用文的改革

1931年由瞿秋白起草和周恩来加批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公文处理的文件《文件处理办法》对应用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936.7发表了《关于改变公文格式的通知》,1938年4月、7月以布了《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公文程式再加改革令〉。1942年整风运动,对应用文公文进行了重大改革。1951年4月,政务院公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公文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新的公文有7类型2种:1。报告、签报;

2、3、指示;

4、批复;

5、通报、通知;

6、布告、公告、通告;

7、公函、便函,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文种。标志着我党领导的对封建公文和资产阶级公文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新的社会主义公文的诞生。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年修改后又正式颁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文种分为12类型3种:

1、命令;

2、方案;

3、决定;

4、指示;

5、公告、通告;

6、通知;

7、通报、8、报告、9、请示;

10、批复;

11、函;

12、会议纪要。

第二节 应用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用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现实的效用性、突出的写实性、格式的规范性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作用

指导规范作用、协调管理作用、联系与知照作用、依据与凭证作用

第三节 就用文研究的基本对象

应用写作以应用文内容的构成、应用文形式的构成、应用文案例和技法为基本研究对象

第二章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第一节 应用文主旨的概念

掌握应用文主旨的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也是与作者思想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即用文章中人事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目的)与写作意图的统一。

第二节 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基本作用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主旨在成文前确定、主旨在调研后产生、成文前确定一个模糊的主旨范围、调查研究后主旨的改变为。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的基本作用:主旨是谋篇的灵魂、主旨决定材料的选择、主旨决定结构的安排、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

第三节 应用文的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的类型:完全性标题,也叫标题的“基本型”。包括机关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基本格式是“单位名称+事由+文种”这是完全性标题较完整的表现形式,这类标题的事由一般要求能概括出主旨的大意。

非完全性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由加文种;另一种是仅有文体的种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密切,标题是主旨的精要。直接提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者体现文章主旨的基本精神。这时的标题各主旨一致;提出文章问题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可以直接提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受文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标题提示的文章内容必须是核心问题或主要问题,使人对文

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暗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在记叙性较强的应用文中,也常出现这类标题,它的特点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开拓人们的思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不涉及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常概括地提出文章所叙述的事件。

第四节 就用文材料的概念及其作用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作用:

1、是表现主旨的要素。这是由应用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应用文的突出特点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主旨所要达到的目的。2.是形成观点的基础。3.是充实文章内容的根本。

第五节 就用文材料的选择与占有

重点掌握应用文材料的选择:1.就选择真实的材料。所谓真实,就是指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也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文章的真实来自于材料的真实,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真实的材料。2.就选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所谓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提示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这种材料,用到文章之中有助于深化主旨,使文章精辟有力,能够以一当十,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一,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它是个性一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3.就选择较为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新意、具有时代精神和特急的材料。具体说,首先就是指新发现的、新产生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材料。第三,要求作者写出事物新的发展。第四,从新的角度发掘已有材料。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占有:

1、应占有历史与现实的材料。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是从材料本身的存在的时间背景来划分的材料类型。距离写作的时间较远的通常称为历史材料,距离写作时间较近的通常称为现实材料。2.应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是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的应该瓖的作用来划分的。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见解正确的材料叫下面材料;作者对其有所质疑、排斥的、见解有错误的材料叫反面材料。3.应占有点上和面上的材料。这是指材料的范围与宽窄度说的。所谓点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小的带有局部性的材料,往往是指材料中的具体逼死、个别情况。“面”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大的、能够反映全局性情况的材料,往往是指某项工作或某一事件的全面情况。4.应占有直接和间接的材料。直接材料,也有人叫第一手材料,是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的材料。间接材料,也有人叫转手材料,是作者通过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等信息载体中间接获取的材料。

第三章 应用文的结构

第一节 应用文结构的概念

了解应用文结构的概念:是作者为了表达主旨、行文目的,在对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认识和加工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文章构造样式。

第二节 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掌握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要真实反映客观实际,要报价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需要,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征,要完整、缜密、统一、和谐。

第三节 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掌握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1、应用文开头常用结构方式:综述式(把全文的内容或基本精神进行高度浓缩,用精练的语言简要地介绍出来,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一些较长的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及综合性、专题性工作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等开头常用这种方式)、交代式(先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文。一般来说指示、创造、通行、简报、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多用这种开头)、引据式(直接引叙下级来文、上级精神或有关法令,作为撰写文件的根据。通常用“遵照”、“根据”等介词和宾主组成的介词结构开头。这样的开头有根有据,容易使人信服,具有权威性。行政公文,如通知、通行、布告、决定、决议、函、批复等多用这种方式开头)

了解应用文主体常用结构方式

平叙式、并列式、递进式、列举式、复合式。

第四节 应用文常用过渡方法

了解常用的过渡方法

总分交接处过渡、段落尾首间过渡、段中过渡、分标题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

第五节就用文写作构思法

掌握常用的构思方法

腹稿法。是作者将文稿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预先酝酿成熟,再诉诸笔端,把无形的“腹稿”谈成有形的文稿。

提纲法。把整个文稿构思过程用精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列出提纲,然后按提纲写文稿。图卡法。运用发散思维与思维原理,利用卡片和图解的形式营构文章的思路。

随想法。是一种集束思维法,它介于腹稿法和提纲法之间,把想与记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地把想到的内容要点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将文章脉络梳理清楚。此法简明易行,适于时间紧迫的应急写作。

第四章 应用文的语言表达

第一节 应用文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表达方式的一般特征

直接性、概括性、简明性。

第二节 应用文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模糊语言的作用

模糊语言是指在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因为它有特殊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模糊语言不仅不模糊,相反却是明确的。它起到精确性的作用。一是对某些带有模糊的概念,或不便使用准确语言进行具体表述的对象,利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表意的准确性。“最近一个时期”。二是运用模糊语言能使一些问题的表述留有回旋的余地,便于因地制宜,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在适当时机”;三是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明显减少语言字数,避免内容繁杂冗长。“如果**认为有必要”。

在应用文写作中,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频率、条件的模糊词语使用频率高。表示时间:现在、曾经、正在、将来;表示数量:许多、广大、一些、多数;表示范围:有关、各部门、左右;表示程度:更加、一般、显著、大体上。

第三节 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开头用语。表示行文的目的、依据、原因等。(根据、按照、遵照、依据、为了、为关于、由于、随着)

经办用语。用于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的用语。(经、业经、已经、兹经)

引叙用语。引述有关文件的用语。(前接、近接、收到、现接、获悉、收悉)

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示的用语。()请遵照办理、请遵照执行、拟请、希、希望、望)敬语用语。对受文者表示尊敬的用语。()先生、女士、贵(厂、校)您、阁下、谨。表态用语。对文中所述问题表明看法。如:基本同意、同意、不同意、应、可、照此办理

征询期复用语。常用于请示、报告结尾。如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以上报告,请审查。

过渡用语。用于上下自然段的过渡,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为此,对此。

综合用语。叙述情况之后作总括。总之、综上所述、如上所述。

结尾用语。应用文结束时的用语,特此报告、特此通知、此布、为盼、为荷、为要。祝颂语。用于书信结尾和致词的结尾。此致,敬礼,祝大家工作顺利。

第五章 应用文的修改

第一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范围

掌握主旨的修改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合理可行。修改主旨,首先要看主旨的确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政策和法规,做到观点正确,合理合法。其次要看文中提出 的意见、办法、措施和要求等,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和实际条件,做到切实可行。

主旨对内容的概括包容是否恰当。应用文的主旨一般是从较高的角度来概括和包容全文内容的,主旨与内容必须完全相符。修改主旨必须审文变势,根据行文意图,或补充主旨意义的残缺部分,或删减主旨意义的多余部分,使主旨意义恰到好处。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深刻集中。这类主旨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揭示问题、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流于表面现象,而不是从事物本质的深层角度去分析归纳;二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明,没有抓好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三是主旨意义表达模糊,不明晰,读者不得要领,难于顺利地掌握和执行;四是一文多旨,即一篇应用文中出现两个以上中心。

标题是否准确规范。修改标题首先要注意准确性,其次要注意简明性。

掌握结构的修改

调整段落层次。应用文中的每个段落层次,一般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它们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内存的逻辑联系,如果安排不当,会出现几层意思相互纠缠的毛病。

调整开头和结尾。一是开头绕圈子,说空话,偏离题义。要删去与行文目的无直接联系的内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二是开头夹杂主体内容,造成开头冗赘繁杂,篇幅过大,与主体部分的比例失调。修改时要调整各部分内容,力求开头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是结尾与主体部分前后牵连,纠缠不清。要根据具体情况,或把部分内容从主体中提取出来,归于结尾,或删去牵连部分,另立层次,明确主体与结尾的界线。

掌握增删材料

改正不不真实的材料。删减冗赘繁杂的材料。改换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第二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了解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统筹法、读改法、求改法、冷却法。

第二编 法定公文

第六章 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公文与法定公文的概念

掌握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用谇、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重点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休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及其种类

重点掌握公文的特点

公文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约束力。

公文的形成必须改造严格的审批手续。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

重点掌握公文的种类

按发文机关的权限和适用范围可分为能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按公文来源分为外发公文、收来公文;

按行文关系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性质、作用分,有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按时限要求分,有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

按保密要求分,有保密公文、非保密公文。

第三节 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重点掌握公文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版头、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等。上述内容可分成文头格式、正文格式、文尾格式和用纸、印装格式4个部分。掌握公文行文规则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行文的原则与要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效用原则是行文规则中的总原则)。公文是贪污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应坚决不发。

下行文:

1、文种:决定、决议、命令(令)、指令、指示、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

2、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告)凡通过报纸、电视直接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而不另行文的,就视为正式公文。

4、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领导任免、机构增减、业务上的重要事项等),就根据需要,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5、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基层行文。

6、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部门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7、在政府部门的党组撤销后,为使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行文。

上行文:

1、文种:请示、报告。

2、不能越级。

3、党政不能交叉行请示、报告性公文。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向上级请示时,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并报另一个上级机关,不可一并主送。

平行文:要选准平行文种,即函和周知性的通知。

2、平行文在写法上要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公文写作程序:

一、明确任务,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明确主要内容)

二、收集整理资料(收集下属机关及基层单位的材料、收集保存在本部门的机关公文、档案、情报资料等,收集新闻媒介对有关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报道以及群众来信、上访材料,对这些材料需要分析、研究、核对其真实性);

三、拟订提纲(要服从公文主题的需要、根据文种安排结构,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四撰写初稿(观点要鲜明准确、要对材料再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条理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练、篇幅力求短小。);

五、修改初稿。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修改的方法:审阅修改、朗读修改、讨论修改。篇三: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立意

立意的含义:

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

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

2、下达指示、传达政策、布置

工作、通知事项。

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

应用文的主旨:应用文的主旨就是写作者(或个人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

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

2、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

3、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

应用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立意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就是立

意的结果。主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地位决定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

和成败。

立意的特点:

1.客观性:立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确立的主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工作实践等客观材料

中提炼出来的,是具体材料中产生的。

2.主观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虽然来自现实生活,出生于全部材料中,但它的形成又自始至

终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的产物。

3.观念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图。4.时代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也

是与人民群众所关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不开。

立意的要求:

1.准确:是指应用文主旨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性

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态度和要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和主流,并能经的起实践和实验。

2.深刻:是指应用文在主旨准正确的基础上,抓紧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

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涵。

3.鲜明:是指文章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知识,对事物的评

价,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应该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4.集中:是指一片应用文一般只应有一个主旨,材料使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主旨服务。

5.新颖:是指应用文主旨所反映的作者思想、观点、主张、意见、不落俗套,有自己的独特

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

立意的依据:

1.具体工作的需要:应用文的写作往往都是出于某一具体工作的需要,不管是主动写作还是

被动写作。

2.客观实际需要: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集体与国家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作为总结和指导具体社会实践的应用文章,确立应用文的

主旨时,必须根据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服从全局的、长期的利益

需要。

3.以材料为基础:一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文,总是要正确回答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提出

的某些问题。

立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对比筛选:材料具有客观性和多义性,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去要全面把握,然后加以

对比筛选,摒弃其中一般化的,平庸肤浅的意义,择取其精辟、独到,最有价值的意义作为

主旨。

2、分析归纳:对所获得的材料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和筛选工作,然后进

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

3、集思广益: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认识问题也往往有所局限,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因此

要实地调查,集体讨论,也可以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领导者的意见。

4、选准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生事物的不同特

点、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 谋篇

谋篇的含义:是指作者组织材料,设计、安排结构的过程。通常,谋篇又叫安排文章的篇章

结构。

谋篇的内容

一、材料的组织

1.材料的含义:材料是指为写作而搜集。准备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资料。

原始材料:平时有意识采撷和积累而未写入文章的材料,称原始材料。

资料:可以为应用文写作服务的那些文书、档案、报刊、图书、文献材料,称为资料。

(1)、材料是提出问题的依据 应用写作过程,就是作者通过思维活动对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

合加工,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主旨依靠材料加以说明和支撑

应用文作者总要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拿出具

体的办法和措施,而这些,都要有充分合理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2.、材料的搜集

占有材料,多多益善。占有的材料丰富、充分,认识才有可能达到与之相应的广度与深

度。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作者在深入生活、工作实践中亲自观察、体验、感受和经历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间接材料是作者从现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和别人转述的材料中得到的又称二手资料。

(2).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

(3).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4)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

具体材料是多指反映局部问题、个别事例、特殊情况的个别性材料。

概括材料是指反映全局的问题、整体概貌、一般情况的综合材料。

3、搜集出来的方法

(1).观察与体验。

观察就是在思维的参与下,对事物进行游牧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

体验是置身于事物所处的环境之中,身体力行,从生理、心理方面深层次的体察事物,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各方面的联系。

(2).调查研究。

即使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

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所需材料,从中探求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3)积累、查阅资料。

内容包括报刊资料、图书资料、档案文献资料,单位、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书面

文字质料,各种文件、法规汇编、统计报表、音像资料,个人笔记、日记等。

4、材料的选择(1).以主旨为中心:材料与主旨有直接对应的关系,要选择那些能有效说明主旨的材料,根据主旨需要决定材料的数量、类别和详略。(2)鉴别真伪,选取真实准确的材料:要严格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和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还要能从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一些偶然现象。

(3)挑选能反映事物本质与特点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和强大的说服力,能

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们又把这种材料称为典型材料。选择典型材料时,要注

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多和少的关系。二是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的关系。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四是一般和典型关系。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所谓新颖材料,一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虽非新近发生却为新近发现而鲜为人知的事实;三是虽为人知因被变换视角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是具有新鲜性和感染力,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5、材料的组织

(1).要主次有序:直接说明表现主旨的重要材料,应置于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间接说明、表现主旨的材料,应置于次要。

(2).要详略得当:骨干材料、核心材料,要注意详尽;过度材料、交待性材料或意义有所

重复的材料要相应从略。

(3)要归类使用:所谓材料的组合,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将材料归类使用。

二、结构的安排

1、结构的含义:“结构”这个词,原来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指建筑物的骨架或内部构造。后

人借用来称文章的组织构造,又称谋篇布局。

应用文的结构内容包括:一是确定文章的基本格式。二是安排好正文的组织结构。

结构具有两方面的作用:(1)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把全部内容纳入恰当的结构形式中,使主旨得到正确体现,材料有所依附,文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观点和材料加以适当地组织,使文章有条理、有层次,纲举目张,和谐有序。

2、结构的特点:(1)格式化:应用文实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文具有固定的、惯用格

式,这就是结构的定型性。(2)单一化:由于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已经定型,哪一种文体如何

写,都有一定的程式,较少的变化。比之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稳定、单一得多。(3)条理化:

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文章结构的条理性。(4)严密化:一篇好的应用文,应该做到结构严

谨,格式统一,组织周密,转接自然。

3、结构的安排:写文章必须讲究结构,因为只有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精心的组织,妥帖的安排,文章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主旨鲜明,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使文章发挥应有的作用。

开头:文章的开头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明行文目的、援引行文依据、表

明成文程序、概述基本情况、提出问题等。

结尾:结尾是文章正文主干部分的自然延伸 和归结,是对全文的收束。从形式上看,主要有固定结尾和自然结尾。

应用文的结尾又几种形式:

1.总结式:在结尾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增强读者对文章完整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2.强调式:在结尾对文章主旨加以强调说明,以引起读者重视,便于贯彻执行。

3.呼应式:在结尾照应开头或题标,一方面,可进一步揭示主题,另一方面,可增强文

章的完整性。

4.请求式:在文章结尾作出请求主送机关对所反映的情况、问题作出答复的意思表示,这种结尾一般出现在格式固定的应用文中。

5.倡议式:在结尾配合主旨表达,提出要求,发出倡议、号召,增强文章感染力、号召

力。

6.展望式:在结尾着眼未来,对今后的工作前景作出展望。层次:又叫意义段,它是应用文章思想内容的有序体现。其层次间的结构形式不外乎有

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主从式等几种形式。

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应用文的段落表现形式有两种:条款

式和提行式。

条款式:以数字符号标明条款项目,秩序清楚,内容一目了然。

提行式:以提行式的方式显示段落。

过渡: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应用文的过度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词语过

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4、结构的形式

常见的应用文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条款是结构、一

段式结构。

三、谋篇的原则

1、服从文章主旨的需要:主旨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是作者的目的。意图的体现。

2、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应用文既然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应,那

么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

4、为读者着想:应用文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大多具有特定的读者。

第三节 语言

语言含义: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使应用文文章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

文字符号。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一 规范性:应用文语言应符合社会的、时代的、科学的语言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是,应用文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言标准。1.文字必须用简化字

2.词汇必须遵守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规范

二 专门性:应用文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成为人们所沿用的规范性的语言。

1.事务性词汇:多数应用文都要用来处理事务,这就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用法较为固定的食物性用语。

2.专业术语: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它无法回避各行业的大量的专业术语。

三平实庄重:是指应用文语言的平直朴实。应用文语言的要求

1.精确:所谓精确,是指语言形式要准确、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

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2.正确:应用文语言的正确性,要求用词造句要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律。3.简练:简练是指文字简洁、明白。4.平易:是指文章语言浅近易懂。

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当主旨已确定,材料已齐备,结构已安排好,接着就是运用语言

文字的手段以及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充分、具体、完美地表达出来。这个手段和方法就称为

表达方式。

叙述:又称记叙,是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述人物的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 式。

叙述有三个作用:一是在应用文中常用来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记述生产、工

作的过程。二是在论证中用来引述事实,提供论据。三是在说明中,用来介绍事物发展变化

的形态,提供典型事例,以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等等。

叙述六要素: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果。

1.叙述人称:这是叙述人的立足点。叙述人称又第一人和第三人称之分。2.叙述方式:叙述按叙述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3.叙述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叙述要客观:应用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表达事物时,要作客观的叙述,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情色彩。

(2)叙述要完整:人物的活动、事情的发生又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的成长、新事物的出现又一定的原因,事物发展到最后又一定结果。

(3)叙述线索要清楚:叙述线索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

脉络,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的反映。

说明: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阐述的表达方式。它具有解说、剖析事物的状态、性质、内容、成因、规律、关系、功能等作用。1.常用的说明方法

(1).介绍说明法:就是对说明对象做一般性的扼要的解释,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所介

绍的对象有个概括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不是给对象严格的定义。

(2).定义说明法:定义说明是简明、准确的语言揭示某种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3).解释说明法:解释说明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分类说明法:分类说明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被说明对象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

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

(5).比较说明法:比较说明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又一定联系和相同点的事物,在某

些方面加以比较,使读者了解某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6).举例说明法:举例说明是选取某种事物、现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说明该事

物、该现象的共同点和共同规律的一种说明方法。2.在运用说明的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即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要注意表达的客观性。客观性即尊重客观存在,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

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允许歪曲。

(3).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晰。准确、朴素、通俗易懂。

3.议论:一轮就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议论,已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三要素:论证: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逻辑过程。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基本态度。(1).议论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

立论:作者为证明自己中心论点的正确性,从正面加以论证的形式叫立论。

驳论:作者以反驳对方的观点为宗旨,证明对方的观点、主张。意见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叫驳论。

第二篇:应用文主旨要求

测验名称: exercise 测验说明:

1、单选题

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中的模块一般有五个,其顺序依次为(a)目的、依据、文种承启语、事项、要求(b)依据、目的、事项、文种承启语、要求

√(c)依据、目的、文种承启语、事项、要求(d)目的、依据、事项、文种承启语、要求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书的语言形式,可以采用(a)排比句(b)反问句

√(c)陈述句(d)感叹句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的结构是(a)横式结构(b)插叙结构

√(c)纵式结构(d)倒叙结构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作者为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从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中选取、使用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是应用文的(a)立意(b)准备(c)拟写

√(d)材料

参考答案:d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的主旨与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分不开。因此立意具有(a)客观性(b)主观性(c)观念性

√(d)时代性

参考答案:d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这种表达方

式是

(a)说明(b)解释

√(c)议论(d)叙述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语言要求用词造句要规范,符合现代语法规律,是要求语言(a)精确(b)真实

√(c)正确(d)完整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陈述事件来龙去脉,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是(a)说明

√(b)叙述(c)解释(d)归纳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材料具有多义性,提炼主旨时,应把材料本身的特点与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需要

结合起来,对材料进行

√(a)对比筛选(b)规范格式(c)充分论证(d)修改润色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认识问题也往往有所局限,这要求立意应(a)尽量模糊(b)选准角度

√(c)集思广益(d)慎重考虑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在公文正文的五个基本内容模块之中,()是核心,不能省略。

√(a)事项(b)依据(c)目的(d)要求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在立意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材料确定主旨,借助材料表现主旨,因此,立意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c)观念性(d)时代性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反映对象的成绩、经验或正确性、先进性的材料是(a)直接材料

√(b)正面材料

(c)间接材料(d)现实材料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a)应用性(b)集中性(c)政策性(d)专业性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单一模块模式的公文正文中只有唯一不能省略的√(a)事项(b)依据(c)目的(d)要求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的主旨要紧抓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因此立意要求(a)准确(b)鲜明(c)集中

√(d)深刻

参考答案:d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的撰稿人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针对问题,表明

自己的观点,因此立意具有(a)时代性? √(b)客观性(c)观念性(d)主观性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事物不同意义和

价值,因此立意应

√(a)选准角度(b)集思广益(c)勤于思考(d)细心观察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书写作的思维主要是(a)定向思维(b)群体思维(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d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用语应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

会引起误会,也就是其语言要求

√(a)精确(b)正确(c)规范(d)完整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确立应用文的主旨就是(a)谋篇 √(b)立意(c)提炼(d)创意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是谋篇的(a)内容

√(b)原则(c)含义(d)类型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

向称为应用文的(a)立意? √(b)主旨(c)构思(d)实用性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为了使读者对应用文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十分明确;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评价一目了解,应用文的立意应(a)准确(b)深刻

√(c)鲜明(d)集中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经济应用文主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叙述、议论和(a)描写(b)抒情

√(c)说明(d)反复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从大量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中得到一般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是对材料(a)对比筛选(b)鲜明化

√(c)分析归纳(d)新颖化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写作者在深入生活、工作实践中亲自观察、体验、感受和经历所得到的第一手材

料,是

√(a)直接材料(b)正面材料(c)观念性材料(d)概括材料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和成败的是(a)语言(b)谋篇

√(c)立意(d)结构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所验证了的理论、思想、观点是(a)事实性材料(b)具体材料

√(c)观念性材料(d)直接材料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应用文采用哪种文体、格式以及材料的选配,文章结构、篇幅长短,遣词造句都

决定于文章的(a)谋篇

√(b)主旨(c)主观性(d)客观性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在五种写作表达方式中应用文常用的是(a)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b).叙述、说明、议论(c)叙述、抒情、说明、议论(d)说明、议论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在证明议论中,使用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即从个别事例中得出共同结论以

证明论点的方法称为(a)演绎论证法

√(b)归纳论证法(c)比较论证法(d)因果论证法

参考答案:b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篇二: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

了解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

应用文起源于“五帝”时代。《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文汇编。秦汉时期是我国应用文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应用文比较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应用文由稳定发展到没落的时期。

了解应用文的改革 1931年由瞿秋白起草和周恩来加批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公文处理的文件《文件处理办法》对应用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1936.7发表了《关于改变公文格式的通知》,1938年4月、7月以布了《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公文程式再加改革令〉。1942年整风运动,对应用文公文进行了重大改革。1951年4月,政务院公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公文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新的公文有7类型2种:1。报告、签报;

2、3、指示;

4、批复;

5、通报、通知;

6、布告、公告、通告;

7、公函、便函,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文种。标志着我党领导的对封建公文和资产阶级公文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新的社会主义公文的诞生。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年修改后又正式颁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文种分为12类型3种:

1、命令;

2、方案;

3、决定;

4、指示;

5、公告、通告;

6、通知;

7、通报、8、报告、9、请示;

10、批复;

11、函;

12、会议纪要。

第二节 应用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用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现实的效用性、突出的写实性、格式的规范性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作用

指导规范作用、协调管理作用、联系与知照作用、依据与凭证作用

第三节 就用文研究的基本对象

应用写作以应用文内容的构成、应用文形式的构成、应用文案例和技法为基本研究对象

第二章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第一节 应用文主旨的概念

掌握应用文主旨的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也是与作者思想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即用文章中人事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目的)与写作意图的统一。

第二节 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基本作用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主旨在成文前确定、主旨在调研后产生、成文前确定一个模糊的主旨范围、调查研究后主旨的改变为。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的基本作用:主旨是谋篇的灵魂、主旨决定材料的选择、主旨决定结构的安排、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

第三节 应用文的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的类型:完全性标题,也叫标题的“基本型”。包括机关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基本格式是“单位名称+事由+文种”这是完全性标题较完整的表现形式,这类标题的事由一般要求能概括出主旨的大意。

非完全性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由加文种;另一种是仅有文体的种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密切,标题是主旨的精要。直接提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者体现文章主旨的基本精神。这时的标题各主旨一致;提出文章问题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可以直接提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受文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标题提示的文章内容必须是核心问题或主要问题,使人对文

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暗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在记叙性较强的应用文中,也常出现这类标题,它的特点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开拓人们的思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不涉及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常概括地提出文章所叙述的事件。

第四节 就用文材料的概念及其作用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作用:

1、是表现主旨的要素。这是由应用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应用文的突出特点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主旨所要达到的目的。2.是形成观点的基础。3.是充实文章内容的根本。

第五节 就用文材料的选择与占有

重点掌握应用文材料的选择:1.就选择真实的材料。所谓真实,就是指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也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文章的真实来自于材料的真实,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真实的材料。2.就选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所谓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提示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这种材料,用到文章之中有助于深化主旨,使文章精辟有力,能够以一当十,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一,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它是个性一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3.就选择较为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新意、具有时代精神和特急的材料。具体说,首先就是指新发现的、新产生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材料。第三,要求作者写出事物新的发展。第四,从新的角度发掘已有材料。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占有:

1、应占有历史与现实的材料。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是从材料本身的存在的时间背景来划分的材料类型。距离写作的时间较远的通常称为历史材料,距离写作时间较近的通常称为现实材料。2.应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是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的应该瓖的作用来划分的。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见解正确的材料叫下面材料;作者对其有所质疑、排斥的、见解有错误的材料叫反面材料。3.应占有点上和面上的材料。这是指材料的范围与宽窄度说的。所谓点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小的带有局部性的材料,往往是指材料中的具体逼死、个别情况。“面”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大的、能够反映全局性情况的材料,往往是指某项工作或某一事件的全面情况。4.应占有直接和间接的材料。直接材料,也有人叫第一手材料,是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的材料。间接材料,也有人叫转手材料,是作者通过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等信息载体中间接获取的材料。

第三章 应用文的结构

第一节 应用文结构的概念

了解应用文结构的概念:是作者为了表达主旨、行文目的,在对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认识和加工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文章构造样式。

第二节 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掌握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要真实反映客观实际,要报价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需要,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征,要完整、缜密、统一、和谐。

第三节 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掌握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1、应用文开头常用结构方式:综述式(把全文的内容或基本精神进行高度浓缩,用精练的语言简要地介绍出来,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一些较长的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及综合性、专题性工作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等开头常用这种方式)、交代式(先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文。一般来说指示、创造、通行、简报、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多用这种开头)、引据式(直接引叙下级来文、上级精神或有关法令,作为撰写文件的根据。通常用“遵照”、“根据”等介词和宾主组成的介词结构开头。这样的开头有根有据,容易使人信服,具有权威性。行政公文,如通知、通行、布告、决定、决议、函、批复等多用这种方式开头)

了解应用文主体常用结构方式

平叙式、并列式、递进式、列举式、复合式。

第四节 应用文常用过渡方法

了解常用的过渡方法

总分交接处过渡、段落尾首间过渡、段中过渡、分标题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

第五节就用文写作构思法

掌握常用的构思方法

腹稿法。是作者将文稿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预先酝酿成熟,再诉诸笔端,把无形的“腹稿”谈成有形的文稿。

提纲法。把整个文稿构思过程用精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列出提纲,然后按提纲写文稿。图卡法。运用发散思维与思维原理,利用卡片和图解的形式营构文章的思路。

随想法。是一种集束思维法,它介于腹稿法和提纲法之间,把想与记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地把想到的内容要点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将文章脉络梳理清楚。此法简明易行,适于时间紧迫的应急写作。

第四章 应用文的语言表达

第一节 应用文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表达方式的一般特征

直接性、概括性、简明性。

第二节 应用文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模糊语言的作用

模糊语言是指在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因为它有特殊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模糊语言不仅不模糊,相反却是明确的。它起到精确性的作用。一是对某些带有模糊的概念,或不便使用准确语言进行具体表述的对象,利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表意的准确性。“最近一个时期”。二是运用模糊语言能使一些问题的表述留有回旋的余地,便于因地制宜,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在适当时机”;三是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明显减少语言字数,避免内容繁杂冗长。“如果**认为有必要”。

在应用文写作中,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频率、条件的模糊词语使用频率高。表示时间:现在、曾经、正在、将来;表示数量:许多、广大、一些、多数;表示范围:有关、各部门、左右;表示程度:更加、一般、显著、大体上。

第三节 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开头用语。表示行文的目的、依据、原因等。(根据、按照、遵照、依据、为了、为关于、由于、随着)

经办用语。用于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的用语。(经、业经、已经、兹经)

引叙用语。引述有关文件的用语。(前接、近接、收到、现接、获悉、收悉)

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示的用语。()请遵照办理、请遵照执行、拟请、希、希望、望)

敬语用语。对受文者表示尊敬的用语。()先生、女士、贵(厂、校)您、阁下、谨。表态用语。对文中所述问题表明看法。如:基本同意、同意、不同意、应、可、照此办理

征询期复用语。常用于请示、报告结尾。如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以上报告,请审查。

过渡用语。用于上下自然段的过渡,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为此,对此。

综合用语。叙述情况之后作总括。总之、综上所述、如上所述。

结尾用语。应用文结束时的用语,特此报告、特此通知、此布、为盼、为荷、为要。祝颂语。用于书信结尾和致词的结尾。此致,敬礼,祝大家工作顺利。

第五章 应用文的修改

第一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范围

掌握主旨的修改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合理可行。修改主旨,首先要看主旨的确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政策和法规,做到观点正确,合理合法。其次要看文中提出 的意见、办法、措施和要求等,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和实际条件,做到切实可行。

主旨对内容的概括包容是否恰当。应用文的主旨一般是从较高的角度来概括和包容全文内容的,主旨与内容必须完全相符。修改主旨必须审文变势,根据行文意图,或补充主旨意义的残缺部分,或删减主旨意义的多余部分,使主旨意义恰到好处。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深刻集中。这类主旨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揭示问题、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流于表面现象,而不是从事物本质的深层角度去分析归纳;二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明,没有抓好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三是主旨意义表达模糊,不明晰,读者不得要领,难于顺利地掌握和执行;四是一文多旨,即一篇应用文中出现两个以上中心。

标题是否准确规范。修改标题首先要注意准确性,其次要注意简明性。

掌握结构的修改

调整段落层次。应用文中的每个段落层次,一般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它们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内存的逻辑联系,如果安排不当,会出现几层意思相互纠缠的毛病。

调整开头和结尾。一是开头绕圈子,说空话,偏离题义。要删去与行文目的无直接联系的内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二是开头夹杂主体内容,造成开头冗赘繁杂,篇幅过大,与主体部分的比例失调。修改时要调整各部分内容,力求开头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是结尾与主体部分前后牵连,纠缠不清。要根据具体情况,或把部分内容从主体中提取出来,归于结尾,或删去牵连部分,另立层次,明确主体与结尾的界线。

掌握增删材料

改正不不真实的材料。删减冗赘繁杂的材料。改换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第二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了解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统筹法、读改法、求改法、冷却法。第二编 法定公文

第六章 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公文与法定公文的概念

掌握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用谇、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重点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休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及其种类

重点掌握公文的特点

公文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约束力。

公文的形成必须改造严格的审批手续。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

重点掌握公文的种类

按发文机关的权限和适用范围可分为能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按公文来源分为外发公文、收来公文;

按行文关系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性质、作用分,有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按时限要求分,有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

按保密要求分,有保密公文、非保密公文。

第三节 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重点掌握公文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版头、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等。上述内容可分成文头格式、正文格式、文尾格式和用纸、印装格式4个部分。

掌握公文行文规则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行文的原则与要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效用原则是行文规则中的总原则)。公文是贪污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应坚决不发。

下行文:

1、文种:决定、决议、命令(令)、指令、指示、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

2、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告)凡通过报纸、电视直接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而不另行文的,就视为正式公文。

4、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领导任免、机构增减、业务上的重要事项等),就根据需要,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5、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基层行文。

6、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部门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7、在政府部门的党组撤销后,为使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行文。

上行文:

1、文种:请示、报告。

2、不能越级。

3、党政不能交叉行请示、报告性公文。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向上级请示时,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并报另一个上级机关,不可一并主送。

平行文:要选准平行文种,即函和周知性的通知。

2、平行文在写法上要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公文写作程序:

一、明确任务,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明确主要内容)

二、收集整理资料(收集下属机关及基层单位的材料、收集保存在本部门的机关公文、档案、情报资料等,收集新闻媒介对有关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报道以及群众来信、上访材料,对这些材料需要分析、研究、核对其真实性);

三、拟订提纲(要服从公文主题的需要、根据文种安排结构,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四撰写初稿(观点要鲜明准确、要对材料再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条理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练、篇幅力求短小。);

五、修改初稿。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修改的方法:审阅修改、朗读修改、讨论修改。篇三:应用文写作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应用文写作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识记:应用文:应用文是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办理 公务以及个人事务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形式或惯用格式的文字。p4 应用写作:运用文字工具掌握和吸收信息、交换和创造信息,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的行为过程。p4 文书:它是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包括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公务文书是指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文字材料;私人文书即个人或群体在处理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一切有应用价值的文字材料等。p4 公文:公文有“大公文说”和“小公文说”,“大公文说”认为:机关产生的一切公务文书皆可称之为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小公文说”认为:公文仅仅是公务文书中的一部分。p4 文件:文件有“大文件”、“小文件”的概念,“大文件”认为文件是指机关单位制发的,体现发文机关单位意图、用于处理机关单位事务的文字材料。如:学习文件

“小文件”是指公务文书中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字材料,它包括有固定版头的文件和无版头文件。p5 领会:应用文与应用文体、文书、公文、文件的区别:应用文属于应用文体,但应用文体不只是应用文。应用文体包含应用文,应用文是应用文体的一部分,应用文体大于应用文。

应用文与文书、文件、公文的区别在于,首先它们的性质不同,其次是它们的外延不同。应用文体的外延大于应用文,应用文的外延大于文书,文书的外延大于公文,公文的外延大于文件。p5 应用文的微观和宏观特点:微观特点:价值的直接实用性、材料的完全真实性、建构的直观规范性、表述的直白简约性。p5—7小标题

宏观特点:社会性、科学性、中介性。p8 应用文的主要功能:应用文的功能即应用文的有利的作用。主要包括:领导组织方面的计划指导作用、交流信息方面的知照联系功能、管理协调方面的约束控制作用、办事查考方面的依据凭证作用。p9—11黑体标题

掌握:应用文的模式化构建及其形成原因:一是约定俗成:即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应用文的格式、用语、布局代代相传、互相效仿,从而被大家认同,形成社会公认的模式。“约定俗成”的模式建构在私人文书中最为常见,如:书信、条据、碑志等,这种约定俗成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到现在仍然在发挥作用,继续完善。二是法定速成:应用文的机关公文、司法文书等,主要是由机关领导机关以规定或制度形式对文种的性质、使用规则、格式要求等加以认定,虽然有些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但在行业内、在管辖范围内是普遍、必须执行的,是“法定速成”。p7 第二章 应用写作的要素——责任者

识记:代言作者:以代替别人撰写的撰稿人的身份从事写作活动的人。p13 群体作者:两个以上的作者形成一个群体,从事某一“特殊需要”的写作活动。p13 法定作者:即写作形式上的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p14 认知:应用文写作者的类型及种类:代言作者:(1)职业型代言作者(2)独立型代言作者;群体作者:(1)并列型作者群体(2)偏正型作者群体;个人作者。p13、14 应用文文本作者的类型:个人作者、法定作者 p14 应用文发文者、收文者在文本中的体现:发文者最常见的是发文机关或发文人的署名,但还有一些形式可以看出发文者。一般判断发文者主要是通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单位名称或落款的署名来实现。公文各要素根据发文实际可选择性使用某个形式。

收文者主要体现在公文的主送机关、附注、抄送机关几个方面,最常见的是主送机关。p15 应用文发文者的性质:发文者的性质界定主要是根据机关单位性质来认定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为最高党的委员会和地方党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所设机构为党委部门和党的机关。我国政府的界定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政府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呢过所有国家机构。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发文时取国家行政机关的含义。p16 应用文读者的种类及体现:(1)按照读者的接受状态分,应用文的读者分为指定性读者和指向性读者。在公文中,能体现指定性读者的要素有:发文机关标志、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主送机关、发文机关署名、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等。书信等私务文书的读者也多为指定性读者。指向性读者是动态、不固定的,其读者只是一个“或有”范围。(2)按照读者身份,应用文读者分为法定读者、约定读者和自由读者。法定读者尤其是公务文书的法定读者代表的是机关单位的意志,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应该摒弃个人偏好,客观、公正、完整地理解应用文文本内容,并明确表态或付诸实际行动。约定读者是根据应用文的内容、文种或特定关系、特定身份等,特别约定阅读应用文文体的个体或群体。自由读者既不是法定的又不是约定俗成的读者,他们只是根据个人的某种需要如:研究,学习写作技巧等,自发选择阅读某些应用文的读者。p19、20 领会:法定作者的体现形式:机关单位、以机关单位领导成员个人名义出现。p14 公文的发文者与收文者之间构成的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业务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平行)关系、不同组织系统中的任何单位之间的不相隶属关系。p16、17 应用文读者的特殊性:更为明确的功利性读者意识、更为迫切的时效性读者意识、更为严格的针对性读者意识、更为严肃的保真性读者意识。p18、19 掌握:以个人名义出现的应用文写作者的类型和标识的特殊要求、原因:

公文常见的发文形式和发文方式:公文常见的发文形式: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联合行文、直达行文。发文方式:纸质发文与电子发文、内部发文与公开发文 p17、18 第三章 应用文写作的要素——内容、文本

识记:文本:本是对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同篇文书的区分。应用文的文本,是指用某种语言写成的一篇完整的应用文。p21 应用文主旨的类型:思想型的,即主旨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对现实的反映,对公务或私务活动的处理提出明确的观点和意见,提出具体的措施,做法,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信息型的,即应用文的写作只对写作对象作客观的说明,不需要表明观点或态度。p22 认知:应用文文本的类型:p21图

公务应用文文本的特征:(1)能满足公务需要,是机关、集体意志的体现;(2)其主体必须是机关单位或团体;(3)其文本具有固定格式和法定效力,文本格式规范,有一定的约束力。p22 私务应用文文本的特征:(1)由于写作目的主要是满足私人交流的需要,文本格式相对要求不严格,一般采用习惯性的文本结构形式;(2)其主体多为个体,用语的个性化色彩较明显,感情色彩较浓,甚至有泛文学化的倾向;(3)内容具有一定的隐匿性,阅读对象更加私人化;(4)表达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一段话、几个字或者简单的标点或者某种符号都可能构成应用文体。p22 应用文语言的特殊性和简称、统括形式:语言的特殊性:超前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庄重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明快性与完整性的统一。简称、统括形式:“简称”又称“压缩”,如把“外交部长”写成“外长”。“统括”又称“抽取”,如把“定产量”“定质量”“定利润”“定成本”“超收奖励”写成“四定一超”,把“对于那些财力达不到的又不一定需要投资的项目要把它砍下来,要相处办法收缩各种各样的费用开支,要尽可能补充增收这一块,如确有困难,可向下边借一点。”写成“某市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决定采取砍、压、增、借四项措施。”p26、27 领会:应用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解决的问题:主旨主要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主要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结构主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语言主要解决言之有法的问题。p22 应用文主旨、材料的特殊性:主旨的特殊性:准确客观、鲜明直露、单一集中。材料的特殊性:准确真实、典型具体,因时因地因人因文书的不同要有所变化,与时俱进、要新颖。p23、24 应用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应用文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三种即:纵式结构,根据人们的思路、事物的发展、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由眼前到长远纵向开展的。横式结构,应用文的内容是沿着横向展开的,材料之间呈并列关系。纵横结合式、总分式、分总式、对比式、自由式等等。p25、26 应用文语体、语境、语序的特殊性:语体的特殊性:模式性、专业性、明晰性。语序的特殊性:各级语言单位在语言组合中的排列次序,要尊重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语序习惯;要注意语序的强制性;要遵循事理的逻辑次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语境的特殊性:它是语言运用的环境,是应用文载体动态的观照。形成语境的因素有很多,社会、个人、文种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因素都是形成语境的因素。p29、30 应用文模糊语言的特点和常见模糊语言种类:模糊语言的特点:讲求必要、必须的原则、考虑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应用文的具体文种、行文风格等加以限定、区分模糊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准确选择,恰当使用模糊语言,使之产生美感。(原则)模糊语言的种类:表示对象的:各单位、各部门、各省市、有关人员、有些地方、各学校、各机关??表时间的:当前、目前、最近、以前、过去、长期、偶尔??表范围的:以外、以内、有的、有些、广泛、广大、有关。表数量的:多数、少数、不少、屡次、多次、再三、一再等。p32、33 掌握:应用文常见文本的格式组成:应用文格式根据用途可分为必有格式、或有格式、期有格式三种。从外观上分,应用文格式有文头、主体、文尾三部分。

详见书p27、28 应用文小标题制作的原则:要有大致整齐的句式、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从实践中来,深入浅出、要进行提炼,使小标题富有新意、小标题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p28、29 应用文中数字使用的情形:(1)公文发文字号中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2012]3号;(2)公文份号和印发时间等必须用阿拉伯数字;(3)公文的成文时间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13年2月28日;(4)应用文中需要记数和计量标注的小数、百分数等以及公历世纪、年代、日月、时刻等应使用阿拉伯数字;(5)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600kg、200mm等等。p32 应用文结构层次序数: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用“一”“

(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p33 第四章 应用文写作的物化过程 识记:审核:对文稿的审查。包括部门领导或职能部门业务审核和发文机关办公厅(室)审核两个环节。p48 签发:是机关负责人从法律上对文稿的最后认定。p48 复核:是发文机关办公厅(室)在文稿正式印制前对文稿的再次审核。p49 认知:应用文写作的客观动因:管理公共事务、处理日常杂务、应付日常生活。p34 应用文文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原则:能、好、变;方法(依据):根据行文方向选择文种、根据写作意图即写作目的性,公文的行政效率来选择文种、根据文种特性选择文种、根据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选择文种。p38、39 应用文撰制提纲常用的方法:撰写提纲的形式有很多,其中以条文法和图表法最为常见。如p40、41图表

应用文修改的对象:内容方面的修改:修改主旨、修改观点、修改材料;形式方面的修改:修改布局、修改格式、修改语体语言等;处理方面的修改:修改行文关系、修改批转与转发、印发、修改主送机关、抄送机关等。p45 领会:应用文常见的思维方式及其特殊性:逆向思维,要从反方向观照生活,思考问题,能够质疑传统、抛弃常规、同中求异,使应用文出奇制胜,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发散性思维,使自己从禁锢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让应用文有不一样的感觉。对象化思维,这种思维是指写作主体的思维被写作对象全部占有,并完全围绕写作对象进行思维。必须主动地,有意识的将自我转化为对对象的关注。立体思维,采用空间思索的方式,对一个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思考与探索。此外还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增长点。p35—37 应用文叙述的变形、视角、表现手段、叙事道德:变形:时间变形、事件变形,应用写作的变形具有典型的弱化倾向。视角:应用文尤其是公文的叙述,事件的叙述者往往是局外人,叙述者只是在客观公正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代清楚。表现手段:应用文的叙述,不以文学描述的笔法来进行,尤其是公文的写作,而以简单的直笔来传递某种信息。叙事道德:应用文叙事要有底线,尤其是公务文书的叙事,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违背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念,不能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吓唬人。p42、43 应用文的说明、议论方法:说明方法:按说明顺序对事务的性质、特点

概况进行说明;对事物范围类别等进行介绍;说明完成某项任务的措施和发文机关或人员的制文意图和主张。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议论方法: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因果法。p44 应用文的文风问题:杜绝抄袭、照搬风气、高度重视发文工作,严格发文程序、杜绝文牍主义和乱发文现象、杜绝情绪化色彩。p46 掌握:应用文常用的叙述方法、叙述人称: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平叙。叙述人称:这是固定的,多以机关单位身份出现,如:我们认为??,国务院决定??,省政府决定??等等。p41、42 公文的基本发文处理程序:这包括公文的拟制阶段和发文办理阶段。拟制阶段处理程序主要包括:起草、审核、签发。发文办理阶段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复核、登记、印制、核发。p47—49 公文写作篇

第一章 公文概述

识记: 文种的概念:文种是指对具体的公文按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划分为若干种,并为每种公文规定的固有的名称,即公文的名称。p54 行文规则的概念:是指行文时必须遵守的规矩、制度。它是维持正常的行文关系、保证机关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p55 批转、转发与印发的性质:批转: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公文审批、转发的一种特有的文书处理形式。转发:是对上级机关、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文书的处理形式。印发:是机关单位对本单位文书的办理形式。p58 公文格式的性质、组成及其有关概念:性质:公文格式是指公文外在表现形式的各个组成部分机器在文本中各自位置,包括公文的用纸、留白等。公文格式使公文写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使公文符合通行惯例,能够更好的被收文者接受和认同,加速公文的运转、流转,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文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公文格式的组成: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p64、65 认知:批转、转发与印发的功能:批转的功能:审批下级文件,表明自己对下级文件的态度,并将下级机关文件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发文意图。这种批转有主动批转和被动批转两种形式。转发的功能:强化自身对上级文件的贯彻执行,并表明自己在执行上级文件时的态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上级机关文件具体办理,可将上级文件转发有关机关单位执行。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转发上级文件,通过转发文件,希望收文单位予以参照、学习、借鉴。印发的功能:强化事务性文书的法定效力;印发法规规章,将单位内设机构制定的法规规章等转变为机关意图;将领导个人的讲话、发言印发,把个人发言转化为机关单位发文意图;印发会议的纪要。p58、59 公文文种的确定与选择方法:按照党政公文管理法规的统一规定来确定和选择文种;依据制发机关的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选用和确定文种;依据行文方向即公文作者与主要收文者之间的工作关系选择与确定文种;依据不同的行文目的,选用不同性质的文种;依据经验选择和确定文种,注意近似文种的辨析。p54、55 领会:批转、转发与印发的差异:标题的基本形式不一样、发文机关单位与被发文件的制发机关单位形成的关系不一样、对被发文件的处理要求不同。p59、篇四:应用文

一,应用文写作历史可分为:萌生——氏族公社后期,出现——商周时期,成型——秦汉时期,构建——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发展与繁荣——隋唐至明清时期,变革与心的繁荣——辛亥革命至今,常识:

1、甲骨文及甲骨文卜辞是迄今所知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应用文。

2、《尚书》它是我国第一部应用文的总集

3、应用文的称谓在秦汉时期开始出现。

4、刘缬思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

5、行政公文13种党的公文14中。6、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1996年5月3日中央办

公厅引发《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二,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功能的实用性、内容的真实性、应用的广泛性、格式的规范性、效用的限定性。

应用文的的作用:管理的指导作用、规范的控制作用、依据凭证的作用、知照联系的作用、宣传教育作用。

应用文主旨的基本要求:正确、集中单纯、鲜明。体现主旨的方法:标题现旨、开头明旨、文中点旨、篇末点旨。

材料

定义:就是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从现实中收集的有关信息材料以及写入应用文中、能表现文章的事实或论据。

种类:直接材料、简介材料

作用:提出问题的依据、提炼主旨的基础、表现深化主旨的支柱、充实文章的内容。应用文的结构

特点:模式性、条理性、具体要素:1标题:公文式标题、概括式标题 2正文:开头(目的缘由式、概括综合式)主体(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叉结构)结尾(自由收束式、约定俗成式、希望号召强调式)段落与层次3落款

语言:准确、简洁、平实、得体

三,公文

含义:行政公文13种、党政公文14种

作用:1知照和联系作用 2指挥和组织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依据和凭证作用 5规范和约束作用 特点:1作者的法定性 2法定的权威性 3模式的程式性 4读者的特定性 5内容的时效性

分类:第一,按照性质和作用划分为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公文

第二、按照行文方向划分为平行文、上行文、下行文

第三、按照机密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普通公文

第四、按照办理时限的要求划分为特急、急件、一般文件

构成要素::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写作细节见p24—p33 1,命令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特点:

1、发布的权威性

2、执行的权威性

三、种类: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任免令

四、结构: 1标题;a法令机关名称+命令主题+文种 b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人身份+文种 c命令主题+文种

2令号

3、正文

4、签署

5、日期 2议案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议案事项。

二、特点:

1、作者的特定性

2、内容的特定性

3、行文的定向性

三、种类:立法议案、政治议案、任免议案

四、结构:

1标题;a法令机关名称+是由 +文种 2主送机关:同级人大或常务委员会 3正文:案据、方案、结语

4落款;下款(即收文机关)下款(发文机关和首长签名)

五、注意事项

1、注意议案与提案的区别 a、两种文体的性质不同 b、发文者不同(议案发文是各级人民政府,提案发问者是国家)

2、注意议案文号的写法:议案的文号在发文在机关代字这项内容中用“函”字标记

3、要注意议案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程序(最大区别)

4、要注意对于议案正文主题的写作(一人一事)

3、通告

一、适用范围: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是行政机关公文

二、特点:1.通告告知范围的区域性2.通告内容专业性

三、分类1.制约性通告2.知照性通告

四、结构1.标题:同上2.题注3.正文4.落款

例文

xx电力工业局关于使用定期借记业务结算方式的通告 x局发[2001]xx号 人民银行xx分行的通知精神,从2001年12月起,原来使用xx市专用委托收款方式结算电费的用电户,将统一xx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定期借记系统。为此,对于愿使用专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缴交电费的企事业单位客户,我局将从2001年12月起改为使用定期借记方式收取电费。请有关用电户配合我局做好以下工作,以便顺利结算电费:

一、请各用电客户尽快与开户银行联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xx分行的统一要求签订《定期借记业务授权委托书》,并于2002年1月31日前将复印件送达所在区供电局。

二、部分商业银行由于系统升级原因更改了开户银行账号格式,请客户在签订《定期借记业务授权委托书》的同时与贵开户银行确认新的银行账号,并于2002年月31日前以正式公函形式通知我局,若届时未受到客户的《定期借记业务授权委托书》及新的银行帐号的,客户将无法使用定期借记方式缴交电费,我局将采取现金方式收取电费。

三,银行系统将不再代为传递电费票据,故我局将统一采取邮政递送,客户签收的方式派发电费票据予客户。为了确认各客户的邮递地址以及签收人,请客户于2002年1月2日至1月5日前往所在区供电局领取2001年12月份的电费发票,同时填报有关资料交我局工作人员(具体格式将在各营业点派发)。

特此通告

x电力工业局 二00一年十二月十日

4、公告

一、适用范围:公告适用于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是行政机关公文。

二、特点;1> 公告发文机关级别很高 2>告知的范围十分广泛 3>公告告知的事项十分重大 4>公告发布方式一般是以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为主

三、分类

1>指挥性公告 2>知照性公告

四、结构

1> 标题:1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公告 2发文机关+公告 3公告

2> 编号和题注 3> 正文

1一层:公告的缘由.目的.依据+过渡句(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2二层:具体的告知或要求事项 3三层:一般不用的单独结局(“特此公告”)4>落款:三个及三个以下发文机关的公告不署名

五、公告写作的注意事项:一是发文机关级别较高,一般的机关不能使用,注意与通告启事等文种区别开来二是公告告知的事情要求单一,应该一文一事 通告和公告的区别1、2、3、4、发文机关的级别不同。公告发文机关的级别较高,一般是省级及以上的机关、单位或经授权的机关单位才能发布;而通告没有限制,一般的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均能发布。宣布的事项大小不同。公告宣布的事项较重大,而通告则可大可小 告知的范围不同。公告告知的范围大,而通告告知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发布的方式不同。公告主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发

布,而通告既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发布,也可以在公共场合所张贴。

5、决定

一、适用范围;决定适用于对重大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二、特点;权威性、指导性

三、种类:知照指挥性决定、表彰处分性决定

四、结构:

1、标题。《××××关于××××的决定》

2、决定的原因和目的。如:目前??,(事实依据)。根据??,(理论依据),为了??(目的主旨),现决定??(意图主旨)。具体??如下:

3、决定的内容。对具体事项做出安排的决定要写清安排的步骤。

4、希望与要求。

5、加盖公章,注明

6、意见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的重大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方法,党和行政机关都用

二、特点:行文方向的多样性(上行文下行文都可以),作用的多样性

三、结构 1标题:;a法令机关+关于+是由+的+意见 b、关于+是由+的+意见 2主送机关

3、正文:一层:缘由+过渡句(现就相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4、落款(右空四个)

7、通知

一、适用范围:用来发布法规、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项事务等

二、特点:、1、使用范围广

2、使用频率高。

3、时效性强。

三、分类:

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2.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篇五:应用文写作考试简答题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主旨?简述主旨的要求。

答:(1)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它是作者对所要处理的事务、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2)要求:正确、新颖、明确、专一。

正确,是指文章确立的主旨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符合人民的最高利益,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新颖,就是指应用文主旨要有新意,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明确,就是明白、确定。

专一,就是一篇应用文只能有一个基本观点或者说一个中心思想。2.应用文的语言要求。如何达到这些要求?

答:(1)明晰、准确、朴实、庄重。

(2)要求:明晰,就是意思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要求两点:第一,选

用含义确定、自己明白的词语。第二,恰当使用概括性语言。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请况,阐述做法、表达思想。要求四点: 1.要认真分辨词类 2.要 精心辨析词义 3.正确使用关联词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朴实,指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要求三点:1.实事求是,实话实说。2.叙事说理,开门见山。3.遣词造句,惜字如金。

庄重,就是端庄、郑重。要求四点:1.用语规范,口吻得体2.使用规范 的书面语,不用口语或地方土语3.恰当地使用文言文词语 4.多用专用语

3.什么是请示?简述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答:(1)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的公文。

(2)区别,1.文种性质不同。请示具有请求的性质,报告具有陈述的性质。2.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或批准,明确上级机关作 答复。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情况,不要求上级机关作答复。3.行文时机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一般在事后行文。4.正文构成不同。请示只能一事一文.而报告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 文数事。

4、什么是报告?简述报告的特点。

答: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 特点:客观性、陈述性、主见性。

客观性,报告中所反映的情况,提供的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它的性质

决定。

陈述性,表述方式主要是叙述说明,一般不作理论的阐述事实、罗列现象。主见性,汇报者在报告中要有自己的意见、看法,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5、什么是通告?简述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答:(1)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公文

(2)区别:1.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公告公布的内容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而通告公布的是应当遵守或周知一般事项,多事业务事项 2.发布范围不同。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而通告是在一定职权范围内

公布。

3.发文机关级别不同。公告的制法者主要是国家的高级领导机关;而

通告的发文机关在各部门、社会团体均可使用。4.发布方式不同。公告一般用登报、广播等方式发布;而通报除登报、广播的形式之外,还可张贴或用文件形式印发。

6、什么是决定?简述决议与决定的区别。

答:1.《条例》规定决定是“用于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和安排”的公文。

《办法》规定决定是“使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的公文。3.区别:(1).文件的形成不同。决议须由有关法定会议正式表决通过方能成文,并以会议名义发布。决定既可以会议通过后由权力机关发布,亦可由领导机关在职权范围内直接制定发布(2).书写内容范围不同。决议的内容多从原则上阐明,理论色彩较浓;决定的内容所涉及的事项往往比较单纯。(3).语言风格不同。决议常常带有较多的议论;决定的语言语气坚决、鲜明、准确,决不能模凌两可,含糊不清。

7、什么是会议纪要?简述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答:1.《条例》规定,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主要精神和协定事项”的公文。《办法》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2.区别:(1).写作格式不同。会议记录在格式上要写标题、会议组织情况、会议

进行情况、尾部四部分;会议纪要包括标题、正文两部分。

(2).功能和属性不同。会议纪录起到备忘查询和工作史料的作用,一般只

在本单位内部使用,不作对外交流。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得范围内公

布传达。

(3).内容详略要求不同。会议记录要求“实况实录”“有话必录”;会议

纪要力求“简要性’

8、什么是计划?简述计划正文包括哪些内容?

答:1.计划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预先对某一工作做出部署时使用的一种事务性文书。

2.正文内容包括:前言、主体、结尾(1)前言是计划的总纲,统帅全文,主要写明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背景、目的、依据和总任务、总目标。

(2)主体由计划的目标任务、措施步骤、要求三部分构成。

(3)结尾即是计划的结束语。9.简述调查报告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答:区别: 1.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总结反映对象和范围相对有限,调查报告反映对

象和范围十分宽泛。

2.写作目的和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回顾、评价。调查报告是针对

好坏典型的事例或疑难问题去调查研究,引出结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3.写作角度和写作手法不同。总结是以第一人称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调查报告是

以第三人称立场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常用概括的方式表述,调查报告以陈述事实为主。10.什么是经济合同?经济合同的合法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经济合同则是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2.合法性表现:其一,当事人具备相应的主体资格,即具有在国家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的一定的民事能力和行为能力。其二,合同法人内容、具体条款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其三,签订合同必须履行合法的手续,包括程序上要经过“要约、承诺”等环节,还要当事人反复协商,意思表示一致后签订。

11.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到每一个经济合同法律关系中,就是经济合同当事人确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各项条款。根据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经济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1)标的;(2)数量;(3)质量;(4)价款或者酬金;(5)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6)争议解决方式;(7)违约责任。此外,根据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经济合同的性质必须具备的条款以及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也是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也属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12.什么是合同?简述合同与协议书的区别。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合同与协议书的区别:(1)产生的时间不同。协议书产生在合同之前

(2)内容范围不同。协议书的内容比较原则、笼统;合同的内容比较全面、细致。

(3)作用不同。协议需经公证部门公证之后才能取得法

律效应;而合同无须公证,本身即具备法律效力。(4)使用时效不同。协议书时效长,有的甚至永久性;

合同的时效相对要短。

第三篇:应用文的主旨是什么

篇一:应用文的主题

应用文的主题

1.主题的含义

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意图。,是事物的客观意义和作者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在文章中的高度统一。

作用表现在:首先,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和使用;其次,主题统领文章的结构;最后,主题制约着语言的运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表达方式的运用都受到主题的制约。

2.主题的要求

①正确。是指主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科学性,还要有益于时,有补于世。

②鲜明。是指作者的基本态度、文章的基本思想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评价,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用“直笔”。

③深刻。是在主题正确的基础上,要有思想深度,要反映和提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内涵。④集中。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材料的使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这个主题服务。

⑤新颖。即主题要有新意,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感受、主张、意见,不落俗套,不拾人牙慧,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使人耳目一新。

3.确立主题的原则

①工作需要和写作目的。动笔之前,首先要考虑作文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主题必须符合行文目的,作者在确立主题时要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办公意图。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确立主题要立足实际,要从个人、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所作的指示,所提出的意见和办法,所总结的经验,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③以丰富、真实的材料为基础。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真实的材料,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才能提炼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4.表现主题的方法

①显现法。又叫直接法,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位,用明确而简练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把主题表述出来。应用文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题中见意,就是在标题中直接点明主题。

(2)开宗明意,就是开门见山,在开头部分亮出观点、点明主题,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然后再逐步展开阐述。

(3)文中点意,就是在行文中,当叙述或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主体部分自然引出主要论点或中心思想。

(4)篇末结意,就是在文章结尾处,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出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表明主题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大多数的应用文中,常常是开头点题,结尾重复强调,做到上下呼应,首尾圆合。

②对比法。又叫比较法,是通过文章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内容的对比来揭示主题。

(1)抑扬法,指对于要表现的人、事、物采用有扬有抑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主题。

(2)疏密法。疏,指疏笔,即略写;密,指密笔,即详写。通过略写和详写的鲜明对比,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凡与主题关系密切,就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大,就略写。篇二: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应用文的产生及其发展

了解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

应用文起源于“五帝”时代。《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文汇编。秦汉时期是我国应用文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应用文比较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应用文由稳定发展到没落的时期。

了解应用文的改革 1931年由瞿秋白起草和周恩来加批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公文处理的文件《文件处理办法》对应用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936.7发表了《关于改变公文格式的通知》,1938年4月、7月以布了《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公文程式再加改革令〉。1942年整风运动,对应用文公文进行了重大改革。

1951年4月,政务院公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公文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新的公文有7类型2种:1。报告、签报;

2、3、指示;

4、批复;

5、通报、通知;

6、布告、公告、通告;

7、公函、便函,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文种。标志着我党领导的对封建公文和资产阶级公文的改革基本完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新的社会主义公文的诞生。

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93年修改后又正式颁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文种分为12类型3种:

1、命令;

2、方案;

3、决定;

4、指示;

5、公告、通告;

6、通知;

7、通报、8、报告、9、请示;

10、批复;

11、函;

12、会议纪要。

第二节 应用文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作用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

现实的效用性、突出的写实性、格式的规范性 掌握应用文的基本作用

指导规范作用、协调管理作用、联系与知照作用、依据与凭证作用

第三节 就用文研究的基本对象

应用写作以应用文内容的构成、应用文形式的构成、应用文案例和技法为基本研究对象

第二章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第一节 应用文主旨的概念

掌握应用文主旨的概念:应用文的主旨,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也是与作者思想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即用文章中人事部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目的)与写作意图的统一。

第二节 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基本作用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形成的基本途径:主旨在成文前确定、主旨在调研后产生、成文前确定一个模糊的主旨范围、调查研究后主旨的改变为。

重点掌握应用文主旨的基本作用:主旨是谋篇的灵魂、主旨决定材料的选择、主旨决定结构的安排、主旨决定语言的运用和表现方法。

第三节 应用文的标题与主旨的关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的类型:完全性标题,也叫标题的“基本型”。包括机关单位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基本格式是“单位名称+事由+文种”这是完全性标题较完整的表现形式,这类标题的事由一般要求能概括出主旨的大意。

非完全性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由加文种;另一种是仅有文体的种类

重点掌握应用文标题与主旨的关系:主旨与标题的关系密切,标题是主旨的精要。直接提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旨,或者体现文章主旨的基本精神。这时的标题各主旨一致;提出文章问题的标题,这样的标题可以直接提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受文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标题提示的文章内容必须是核心问题或主要问题,使人对文

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暗示文章主旨的标题。在记叙性较强的应用文中,也常出现这类标题,它的特点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开拓人们的思维,加深对主旨的理解;不涉及文章主旨的标题,这类标题常概括地提出文章所叙述的事件。

第四节 就用文材料的概念及其作用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作用:

1、是表现主旨的要素。这是由应用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应用文的突出特点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主旨所要达到的目的。2.是形成观点的基础。

3.是充实文章内容的根本。

第五节 就用文材料的选择与占有

重点掌握应用文材料的选择:1.就选择真实的材料。所谓真实,就是指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也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文章的真实来自于材料的真实,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真实的材料。2.就选最具代表性的材料。所谓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就是能够深刻地提示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这种材料,用到文章之中有助于深化主旨,使文章精辟有力,能够以一当十,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一,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它是个性一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3.就选择较为新鲜的材料,所谓新鲜的材料,就是新鲜、活泼、生动、有新意、具有时代精神和特急的材料。具体说,首先就是指新发现的、新产生的、别人尚未写过的材料,其次,是指有新的认识与感受的材料。第三,要求作者写出事物新的发展。第四,从新的角度发掘已有材料。

掌握应用文材料的占有:

1、应占有历史与现实的材料。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是从材料本身的存在的时间背景来划分的材料类型。距离写作的时间较远的通常称为历史材料,距离写作时间较近的通常称为现实材料。2.应占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是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的应该瓖的作用来划分的。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见解正确的材料叫下面材料;作者对其有所质疑、排斥的、见解有错误的材料叫反面材料。3.应占有点上和面上的材料。这是指材料的范围与宽窄度说的。所谓点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小的带有局部性的材料,往往是指材料中的具体逼死、个别情况。“面”上的材料,一般是指范围较大的、能够反映全局性情况的材料,往往是指某项工作或某一事件的全面情况。4.应占有直接和间接的材料。直接材料,也有人叫第一手材料,是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取的材料。间接材料,也有人叫转手材料,是作者通过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等信息载体中间接获取的材料。

第三章 应用文的结构

第一节 应用文结构的概念

了解应用文结构的概念:是作者为了表达主旨、行文目的,在对客观事物内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认识和加工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文章构造样式。

第二节 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

掌握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原则:要真实反映客观实际,要报价于表现文章主旨的需要,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征,要完整、缜密、统一、和谐。

第三节 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掌握应用文常用结构方式

1、应用文开头常用结构方式:综述式(把全文的内容或基本精神进行高度浓缩,用精练的语言简要地介绍出来,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一些较长的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及综合性、专题性工作情况报告、调查报告等开头常用这种方式)、交代式(先对要写的对象的背景、情况做简明扼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文。一般来说指示、创造、通行、简报、会议纪要、调查报告多用这种开头)、引据式(直接引叙下级来文、上级精神或有关法令,作为撰写文件的根据。通常用“遵照”、“根据”等介词和宾主组成的介词结构开头。这样的开头有根有据,容易使人信服,具有权威性。行政公文,如通知、通行、布告、决定、决议、函、批复等多用这种方式开头)

了解应用文主体常用结构方式

平叙式、并列式、递进式、列举式、复合式。

第四节 应用文常用过渡方法

了解常用的过渡方法

总分交接处过渡、段落尾首间过渡、段中过渡、分标题过渡、词语过渡、句子过渡。

第五节就用文写作构思法

掌握常用的构思方法

腹稿法。是作者将文稿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预先酝酿成熟,再诉诸笔端,把无形的“腹稿”谈成有形的文稿。

提纲法。把整个文稿构思过程用精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列出提纲,然后按提纲写文稿。图卡法。运用发散思维与思维原理,利用卡片和图解的形式营构文章的思路。

随想法。是一种集束思维法,它介于腹稿法和提纲法之间,把想与记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地把想到的内容要点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将文章脉络梳理清楚。此法简明易行,适于时间紧迫的应急写作。

第四章 应用文的语言表达

第一节 应用文语言表达方法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表达方式的一般特征

直接性、概括性、简明性。

第二节 应用文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模糊语言的作用

模糊语言是指在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因为它有特殊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模糊语言不仅不模糊,相反却是明确的。它起到精确性的作用。一是对某些带有模糊的概念,或不便使用准确语言进行具体表述的对象,利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表意的准确性。“最近一个时期”。二是运用模糊语言能使一些问题的表述留有回旋的余地,便于因地制宜,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在适当时机”;三是对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明显减少语言字数,避免内容繁杂冗长。“如果**认为有必要”。

在应用文写作中,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频率、条件的模糊词语使用频率高。表示时间:现在、曾经、正在、将来;表示数量:许多、广大、一些、多数;表示范围:有关、各部门、左右;表示程度:更加、一般、显著、大体上。

第三节 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了解应用文惯用词语的运用

开头用语。表示行文的目的、依据、原因等。(根据、按照、遵照、依据、为了、为关于、由于、随着)

经办用语。用于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表明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的用语。(经、业经、已经、兹经)

引叙用语。引述有关文件的用语。(前接、近接、收到、现接、获悉、收悉)

期请用语。表示期望、请示的用语。()请遵照办理、请遵照执行、拟请、希、希望、望)

敬语用语。对受文者表示尊敬的用语。()先生、女士、贵(厂、校)您、阁下、谨。表态用语。对文中所述问题表明看法。如:基本同意、同意、不同意、应、可、照此办理

征询期复用语。常用于请示、报告结尾。如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以上报告,请审查。

过渡用语。用于上下自然段的过渡,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为此,对此。

综合用语。叙述情况之后作总括。总之、综上所述、如上所述。

结尾用语。应用文结束时的用语,特此报告、特此通知、此布、为盼、为荷、为要。祝颂语。用于书信结尾和致词的结尾。此致,敬礼,祝大家工作顺利。

第五章 应用文的修改

第一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范围

掌握主旨的修改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合理可行。修改主旨,首先要看主旨的确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现行路线、政策和法规,做到观点正确,合理合法。其次要看文中提出 的意见、办法、措施和要求等,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和实际条件,做到切实可行。

主旨对内容的概括包容是否恰当。应用文的主旨一般是从较高的角度来概括和包容全文内容的,主旨与内容必须完全相符。修改主旨必须审文变势,根据行文意图,或补充主旨意义的残缺部分,或删减主旨意义的多余部分,使主旨意义恰到好处。

主旨意义表达是否深刻集中。这类主旨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揭示问题、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流于表面现象,而不是从事物本质的深层角度去分析归纳;二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明,没有抓好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三是主旨意义表达模糊,不明晰,读者不得要领,难于顺利地掌握和执行;四是一文多旨,即一篇应用文中出现两个以上中心。

标题是否准确规范。修改标题首先要注意准确性,其次要注意简明性。

掌握结构的修改

调整段落层次。应用文中的每个段落层次,一般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它们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内存的逻辑联系,如果安排不当,会出现几层意思相互纠缠的毛病。

调整开头和结尾。一是开头绕圈子,说空话,偏离题义。要删去与行文目的无直接联系的内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二是开头夹杂主体内容,造成开头冗赘繁杂,篇幅过大,与主体部分的比例失调。修改时要调整各部分内容,力求开头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三是结尾与主体部分前后牵连,纠缠不清。要根据具体情况,或把部分内容从主体中提取出来,归于结尾,或删去牵连部分,另立层次,明确主体与结尾的界线。

掌握增删材料

改正不不真实的材料。删减冗赘繁杂的材料。改换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第二节 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了解应用文文稿修改方法

统筹法、读改法、求改法、冷却法。

第二编 法定公文

第六章 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公文与法定公文的概念

掌握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用谇、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重点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

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休式的公文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 一种书面文字工具。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及其种类

重点掌握公文的特点

公文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

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和约束力。

公文的形成必须改造严格的审批手续。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

重点掌握公文的种类

按发文机关的权限和适用范围可分为能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按公文来源分为外发公文、收来公文;

按行文关系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性质、作用分,有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按时限要求分,有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

按保密要求分,有保密公文、非保密公文。

第三节 公文格式及行文规则

重点掌握公文格式

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版头、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发文字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等。上述内容可分成文头格式、正文格式、文尾格式和用纸、印装格式4个部分。

掌握公文行文规则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行文的原则与要求,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效用原则是行文规则中的总原则)。公文是贪污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应坚决不发。

下行文:

1、文种:决定、决议、命令(令)、指令、指示、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

2、只发直属下级,也可扩大所属各级。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告)凡通过报纸、电视直接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而不另行文的,就视为正式公文。

4、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领导任免、机构增减、业务上的重要事项等),就根据需要,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5、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基层行文。

6、本机关的党组不能向下属部门的党组直接行文,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7、在政府部门的党组撤销后,为使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行文。

上行文:

1、文种:请示、报告。

2、不能越级。

3、党政不能交叉行请示、报告性公文。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在向上级请示时,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并报另一个上级机关,不可一并主送。

平行文:要选准平行文种,即函和周知性的通知。

2、平行文在写法上要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公文写作程序:

一、明确任务,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目的、明确指导思想、明确主要内容)

二、收集整理资料(收集下属机关及基层单位的材料、收集保存在本部门的机关公文、档案、情报资料等,收集新闻媒介对有关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的报道以及群众来信、上访材料,对这些材料需要分析、研究、核对其真实性);

三、拟订提纲(要服从公文主题的需要、根据文种安排结构,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四撰写初稿(观点要鲜明准确、要对材料再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条理层次要清晰,语言要简练、篇幅力求短小。);

五、修改初稿。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修改的方法:审阅修改、朗读修改、讨论修改。篇三:应用文的主题

应用文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把握主题的含义及要求。

2、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教学难点

应用文主题表现直接之文中点意。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文章有主题,应用文做为文章的一种,自然也有主题。本节课我们要温习主题的含义,学习主题在应用文中的含义,并能把握主题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主题的表现形式。

二、圈点勾画阅读,了解应用文主题的主要内容

1、任务:勾画表达应用文主题及其要求和主题表现方式的关键语句。

2、学生汇报阅读勾画的情况(至少抽3位同学说说勾画的情况)

3、教师小结明示,指出勾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

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具体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主题的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创新。

主题的表现形式: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形式,其具体运用主要有四种形式,标题显意、开宗明义、文中点意、篇末结意。

三、继续深入阅读,勾画知识细点,完成练习,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1、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应练习,教师注意巡查,并作个别辅导。

2、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出示正确答案,适度讲解知识细点(突出讲解“文中点

意”)。

四、小结本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的主题及其要求和表现形式。

五、知识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难点

1、学生做练习,同桌进行探讨,教师注意巡看,并注意个别辅导。

2、请至少4位同学依次逐题解答,教师注意纠错。

布置作业

1、什么是文章的主题?其意义何在?

2、为什么应用文的主题必须要集中?

3、阅读下面这篇讲演稿,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并指出主题的表现形式及语言要求。板书设计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 应用文的主题

一、主题的含义

二、主题的要求

1、正确

2、鲜明

3、集中

4、深刻

三、主题的表现

1、直接表现

⑴ 标题显意 ⑵ 开宗明义 ⑶ 文中点意 ⑷ 篇末结意

2、间接表现 教学反思

篇四:应用文的含义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圆)、角、分、零、整

1.应用文的含义:应用文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 社会交往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社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2.应用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

的行为意向.它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与主体的主观思想和意图相结合的产物,应该反映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主体希望借助应用文这一实用工具,实现特定的社会功利目的的明确意图.3.应用文主旨的特点:正确,集中,鲜明,深刻,单一.4.应用文主旨的表现形式: ①标题明旨 ②开头明旨 ③文中明旨 ④篇末明旨

5.应用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庄重,平实.6.应用文写作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一般不使用抒情和描写.7.广义的公文:即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处理公务时使

用的具有规范体式、需要立卷存档的应用文。

8.狭义的公文:专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主要文种,也称法定公文、党政公

文或通用公文。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所规定的13种公文: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所明确的14种公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告、通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9.公文的书面格:是指公文的数据项目在公文文面上所处的位置和书写的形式。组成公文的

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①眉首:眉首部分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②主体: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项。③版记:版记包括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项。版记应放在公文最后一页的底部,其位置均在双数页面上。版记中每栏目间用黑色粗实线分割。(p19-22)10.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所用的公文。

11.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某项工作或问题作出指示、答复或者批准时使用的一个

上行文种。

12.请示与报告的区别:一是行文目的、用途不同:这是两类文种最基本的区别。请示旨在请

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审批,重在呈请;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一般不需上级答复,重在呈报。二是行文时间不同:请示需要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三是主送机关不同: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直接上级机关。不宜多头、多级主送。即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单位上报请示,也应根据内容分别写明主送、抄送机关,以根据主次分清承办责任,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而报告有时可多级多头主送。四是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请示均属承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报告多属阅知件,除需批转的建议报告外,收文机关对其它报告都可不作答复。如果把请示误写为报告,就可能因不同处理方式而误时误事。五是涉及内容不同:可将请示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和请求批转的请示等三类。而报告按其内容可分为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工作报告、反映情况的情况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的建议报告、答复上级询问的答复报告、报送文件、材料或物品的报送报告。六是写作重点不同:请示和报告虽然都要陈述、汇报情况,但报告的重点就在汇报工作情况,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中陈述

情况只是作为请示原因,即使其所占篇幅再大,其重点仍在请示事项。七是文面结构形式不同:请示多采用篇段合一式、三段式或总分条文式结构,篇幅一般较短。报告常用总分条文式、分部式或贯通式(多段式)结构,篇幅一般较长。

13.通知的写法:①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或 事由+文种 ②主送机关:属普发性文件,主

送机关较多时,应采用抽象概括的写法,并用顿号和逗号区别主送机关的级别.③正文:发文原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 ④落款:位于正文右下方 ⑤成文日期:一般位于落款下.14.通报的写法: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署名+成文日期(p38)15.通报与通知的区别:1.所告知的对象不同 2.制发时间不同 3.目的不同 4.作用不同.16.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1.性质上:法定行政公文/事务文书 2.功能上:后者一般不

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前者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17.计划的含义: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设想、打算和安

排。

18.计划的不同名称: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三年以上),范围广,内容较为概括的计划,大

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如《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规划相同,它们都是各级领导机关根据战略方针,为实现总体目标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事项作出长远部署。不同的是纲要比规划更为原则和概括,一般只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纲领式要求和指导性措施。如《南京市2009年经济发展纲要》。设想:是一种粗线条的、初步的、预备性的非正式计划。相对来讲,其适用时限较长。如《南京市拓展就业安置门路的设想》。打算:也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相对设想,它的内容范围不大且考虑近期要做的。如《××学校争创文明校园的打算》。要点:实际上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主要内容摘出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用“要点”的形式,如《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方案: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一般适合专项性工作,其实施往往须经上级批准。如《××市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属粗线条计划,它适用于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并提供基本的思路、方法,交待政策,提出要求等。如《××公司关于下属企业20××年扭亏增盈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安排:是短期内要做的,且范围不大、内容单

一、布置具体的一类计划。如《××系第×周工作安排》、《2008年国庆节放假安排》。

19.计划的写法(p86)总结的写法(p103)20.计划于总结写法的区别:1.时间上:计划是事前就完成某项任务提出的安排,总结则是事

后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检查、总评价。2.内容上:计划主要回答在某一时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总结主要回答在某一时期“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做到了什么程度”。3.性质上:计划是总结的前提和依据,总结是计划落实后的认识和评价。

21.简报的形式: ①报头:简报名称、期数、编印机关、印发日期、密级、编号 ②报核:按

语、目录、标题、正文、署名 ③报尾:注明主送单位或个人姓名、抄送单位和印发份数

22.调查报告的写法:(一)确定选题选题的好坏是决定调查报告是否有价值的第一步。选题时

要抓住那些有典型意义、普遍意义、全局意义的问题,特别是现实生活的焦点、热点、难点。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感.(二)查阅资料(三)拟制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调查问题、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调查日程表等内容。在调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或补充.(四)实施调查 方法:普遍调查、个别调查、抽样调查 方式:开调查会、个别访问、问卷、网上、电话.(五)整理材料围绕主题组织材料——提炼观点——概括结论.(六)撰写报告.23.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题设计方法:填空式、开放式、封闭式、是否式、编序式等.问卷

设计的原则要求:

一、问题的选择

1、要选择切合调查目的的问题,可问可不问的不必问。

2、不触及“社会禁忌”问题或人们的“生活隐私”。不提“困窘性”的问题以及估计被试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3、对一些敏感性的问题、个人不愉快的经历或可能不愿意真实回答的问题,要尽量采取委婉的方式来问。

4、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不问。

二、问题的表达

1、措辞应客观严谨、语气亲切。

2、文字通俗易懂,不使用生涩字眼,不超出被试者的理解能力。

3、提问客观公正,不带主观倾向性、暗示性。如不要提“你愿意??吗?”“你会干??吗?”,而应问“你是否愿意???”“你会不会干???”

4、所给出的供选择的答案应意思明确,界限清楚。如:你喜欢怎样的进修方式?a、函授 b、脱产 c、半年 d、一年 e、短训。这里的答案之间界限模糊。有的从时间分,有的从是否脱产分,令回答者不知如何选择。

三、问题的数目与安排

1、问卷中的问题的数目没有统一规定,但总的来说不能太多,应以30分钟内能答完为度。

2、问题排列的顺序应是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敏感性问题放在后面。

3、问题要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如时间顺序、类别顺序。

4、答案的设计、安排要有利于数据处理。比如一些评估性问题,其答案应依等级顺序排列:①很喜欢 ②喜欢 ③一般 ④不喜欢 ⑤很讨厌。统计时,答案的序号数码既有类别意义,表示不同答案的类别,又有大小意义,表示厌恶的程度。

四、问句的基本类型 事实问句 意见问句 阐述问句 自由回答式问句 是否式问句 多项选择式问句 顺位式问句 程度评等式问句

24.广告文案的结构和写法: ①广告语 ②标题 ③正文 ④随文(p239)25.经济预测报告:经济预测报告就是根据过去与现在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一定

时期内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26.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7.合同的种类:

1、按形式分,可为分表格式合同、条款式合同,以及表格、条款相结合式

合同。

2、按期限分,可分为长期合同、中期合同和短期合同。

3、按内容分,可分为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等。

4、按性质分,可分为转移财产的合同、完成工作的合同和提供劳务的合同。

5、按合同是否立即交付标的分,可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28.合同的主要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②标的 ③数量 ④质量 ⑤价款或者

报酬 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⑦违约责任 ⑧解决争议的办法

29.消息的结构: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 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公式是: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语

30.倒金字塔式:即按重要性依次递减的原则排列材料的消息结构形式。倒金字塔起源于美

国的“南北战争”(1861-1865)时期。其时,电报刚刚发明,发报机在使用时常常出现故障,故战地记者在发稿时,总是先说最重要的内容,以免发报机出现故障时最重要的东西反倒传不回去。从而形成“倒金字塔”的雏形。一百多年来,倒金字塔式结构统领着消息写法的天下,是因为它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便于记者迅速发稿;便于编辑删改编排;便于读者阅读接受;能够促进消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

31.通讯开头的写法:

1、开端进入情节:在一些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中,常常有开端就叙述事

件的写法。处于开端位置的可以是整个事件的开端,也可以是事件的结局或某一个精彩段落。这样写可以强化通讯的情节性,用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

2、起笔刻画人物:一开始就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通讯中很常见。先让笔下的人物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利于下文的展开。

3、场景描写在先:人物、情节、环境,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

通讯当然也可以从环境着手切入,然后铺展开事件和人物。常见于风貌通讯和工作通讯中。

4、先作抒情议论:入篇先作一番抒情或议论,给读者以情绪的感染或理性的启迪,为下文叙述的新闻事实定好一个基调。

5、落笔先用比兴:比是比喻,兴是由一物引出另一物。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技巧影响很大。在通讯的开头使用比兴,可以大大强化作品的文学性。

3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通讯一般没有引题;消息比通讯的时效性更强;通讯比消息的篇幅一

般要长;通讯的文学色彩和主观色彩比消息一般要浓烈;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

33.司法文书的分类: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申诉状

34.司法文书的特点:①制作的合法性。制作司法文书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按法定要求来制

作。制作主体要合法,请求事项要合法,制作时间要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便制作。②形式的规范性。国家有关机关颁布了统一格式样本。

1、格式固定。诉状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有各自的要求。

2、称谓法定。如起诉状的当事人称“原告”、“被告”,上诉状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3、用语规范。③表述的准确性。用语要准确、精练,注意法律术语的运用。④实施的有效性。司法文书是处理司法实务的文字凭证,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法律效力指它具有强制性的执行效力,有一部分司法文书虽无法律效力,但有法律意义,是处理诉讼事件中不可或缺的必经程序或必备手续,如当事人的诉状、辩护词等。35.起诉的分类:

1、民事起诉状:是民事案件的原告或其法定代理人为了维护民事权益就有

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执或纠纷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诉讼状。经济纠纷案件通常属于此范畴。

2、刑事自诉状:是刑事案件的自诉人(即原告、受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刑事被告人,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附带民事责任时所递交的书面请求。

3、行政起诉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审理、裁决的书面请求。

36.起诉状的写法:标题+首部+正文+尾部(p308)37.申请书p132启事p171 求职信p163 38.借条: ①被借单位或个人,借款金额或物品交代清楚 ②归还期限应写 明确具体 ③借条

涉及数据必须大写.39.演讲稿: ①多用白话,少用文言 ②多用听觉语,少用视觉语 ③多用短句 ④整体以尖端

为主 ⑤多用比喻 40.学术论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

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41.学术论文格式: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结尾部分(p290)42.参考文献,目录的通用格式:应写明著作名称,作者,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版次等:如果出

自学术论文,应注明作者,论文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和旗号,页码.(1)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注格式:需要注意的事项:①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引用处都标注同一个序号;②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并把它们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并在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③如果在正文的一处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这几篇文献的

序号:若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2)文后参考文献表的著录项目:列表以“参考文献”居中排列,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具体内容包括:①主要责任者: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说明。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题名不加书名号。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根据gb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43.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一)选题: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工作,而且是极其关键的工作。可以说选题选准了就等于完成了论文的一半工作。那么如何选题呢?

(1)论文题目内容不能脱离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应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应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靠近未来的就业方向.(2)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题目不宜过大,应是学生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易于独立地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3)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4)应该符合自己的兴趣、专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5)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和资源的课题,所需的资料能够驾驭,在自己知识范围之内.(6)研究方法符合自己的经验.(7)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由学院负责协调工作。指导教师对自己较适合.(8)毕业论文原则上为一人一题。如需由两个或几个人共同完成的,应由指导教师提出,经主管教学副院长(主任)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所承担的部分工作,并以独立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二)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搜集材料、占有材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基础.1、收集材料的范围:经典著作中的有关的论述;有关的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各种工具书中的有关条目;有关的党政文件;实践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有关的统计数据和典型事例;在阅读和评价资料过程中产生的体会、想法和心得。

2、材料收集的步骤:要研究论文题目,弄清它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范围或专业范围;确定选题涉及的时间界限——选什么;利用图书馆、参考工具书和网络,获得研究课题的一般知识,了解该课题的各个方面;利用检索工具进一步弄清楚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怎么选;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一切能够得到的关键数据和材料。

3、文献检索:(1)文献检索的目的了解选定课题的研究现状,如已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存在的问题和尚未研究的领域。文献检索可利用资源包括正式出版的中外文书籍、学术期刊、报纸、网上资源、学术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等。文献检索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做好文摘库、注意时效性、注意权威性、注意相关度、注意精确度。(2)文献的查找方法: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循环法。

4、材料的积累:(1)如何阅读:阅读的一般顺序:先粗读,后精读;先读新,后读旧;先读摘要、序跋,再读全文。阅读论文:要了解它的基本论点,往往就是论文的标题或在文中摘要中;论文中各段的首尾句,它往往是说明各段内容;最后看结尾一段,这一段一般是结论,还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做笔记、文摘(电子版)——做论文时常需要引用别人的观点、数据等,这些要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按一定的格式记录。

5、筛选材料:筛选材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要原则。根据观点取舍材料,对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应忍痛割爱。(2)可靠原则。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可靠,对毕业论文的观点极其重要,必须认真核实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3)新颖原则。(4)充分 篇五:应用文写作

测验名称: exercise 测验说明:

1、单选题

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显性结构模式中的模块一般有五个,其顺序依次为

(a)目的、依据、文种承启语、事项、要求

(b)依据、目的、事项、文种承启语、要求

√(c)依据、目的、文种承启语、事项、要求

(d)事项、文种承启语、要求

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式,可以采用

(a)(b)(d)答案: 分值:2 得分:0.0 间顺序安排的结构是

(a)(b)(d)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从现实生活和文献资料中选取、根据和理论根据是应用文的

(a)(b)(c)

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具有

目的、依据、参考答案:c 我的应用文书的语言形排比句 反问句 √(c)陈述句 感叹句

参考答案:c 我的按照事物发展的时横式结构 插叙结构 √(c)纵式结构 倒叙结构 参考答案:c 我的作者为完成文章的使用的一系列事实立意 准备 拟写 √(d)材料 参考答案:d 我的应用文的主旨与当分不开。因此立意

(a)客观性(b)主观性(c)观念性

√(d)时代性

参考答案:d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对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这种表达方

式是

(a)(b)

(d)叙述

答案: 分值:2 得分:0.0 词造句要规范,符合现代语法规律,是要求语言

(a)(b)(d)答案: 分值:2 得分:0.0 记叙人物的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是

(a)(c)(d)答案: 分值:2 得分:0.0 提炼主旨时,应把材料本身的特点与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需要

进行

(b)(c)(d)答案: 分值:2 得分:0.0 的,认识问题也往往有所局限,这要求立意应

说明 解释 √(c)议论

参考答案:c 我的应用文语言要求用精确 真实 √(c)正确 完整

参考答案:c 我的陈述事件来龙去脉,说明 √(b)叙述 解释 归纳

参考答案:b 我的材料具有多义性,结合起来,对材料√(a)对比筛选 规范格式 充分论证 修改润色 参考答案:a 我的个人的智慧是有限(a)尽量模糊(b)选准角度

√(c)集思广益(d)慎重考虑

参考答案:c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在公文正文的五个基本内容模块之中,()是核心,不能省略。

第四篇:表现手法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 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

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3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修辞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调整

而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

答表现手法的时候可以说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就说它俩等同

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如比喻、排比、比拟、对偶、借代等都是修辞手法.而表现方式,则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等.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

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 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桥???馐巧?实亩哉眨凰?焱该鞯拿髁劣胗婊鹣恃薜拿髁潦枪庵实亩哉铡Mü?哉招闯鲎髡叩墓录牌?阒?小?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7.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用典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1.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2.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3.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14.反复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15.夸张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16.互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17.设问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8.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 ”、“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0.多角度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当然,这里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并非涵盖了所有的手法,如反问、比兴、象征、对偶、叠字叠词叠句、细节描写等就没有涉及。我们不妨在老师讲解或自己的复习中及时地查漏补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词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鉴赏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有衬托,以冰雪衬托白梅之坚毅耐寒;有对比,用桃李对比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这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灵活处理。

第五篇:表现手法)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更多: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几种常见的语文表现手法(转)几种常见的语文表现手法

1、烘托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四、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从另一个角度划分,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3、赋、比、兴

“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4、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7、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8.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例如《海燕》,敏感、矫健且飞翔于暴风雨来临时的海面上的海燕,接着描绘它勇敢、英勇无畏的先驱形象,使之与革命风暴中迎击战斗的革命先驱者“形似”,进而点化:这勇敢的海燕,这胜利的预言家,与俄国革命前夕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战斗豪情何其“神似”,这是作者所着意突出的主旨。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深刻、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9.设置悬念。

从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某一更能引人关注的片断来落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10.衬托。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例如《绿》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从而衬托(反衬)出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11.欲扬先抑。

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12.对比。

事物或人物的行为、态度等相对比较,从而使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加明显。《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我”的父母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人性的丑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旧式学校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束缚。

13、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14、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1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16、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17、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19、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下载应用文主旨的表现手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文主旨的表现手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表现手法

    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和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概念,学生经常辨析不清。我也往往......

    表现手法(范文模版)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

    表现手法

    1、修辞: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表现手法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 2.正确解答相关试题。 二、学习过程 (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的种类 表现手法又叫写作手法、写作特色、表现方法、写作特点。 记叙文中常......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

    表现手法和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

    表现手法(xiexiebang推荐)

    抒情方式练习题: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13种表现手法

    一.衬托 1.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