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解读

时间:2019-05-12 03: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解读》。

第一篇: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解读

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

从这学期开始,为更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拥有作为一名品社教师的基本 素质,我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感触颇丰,具体如下:

一、品社课堂要注重活动的开展,资料的搜集。

品社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门学科牵涉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健康等等。因此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诸如网络、实地 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 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 活动起来,主动发现知识,牢记知识

二、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学生主体地位

在品社学习中, 由于学科的故事性, 学生对内容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 即学习的主动性, 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活。因此, 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 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 的能力, 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 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同 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直观演示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 在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 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将更 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根本, 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 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 一种科技产品 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 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 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 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都在向学生展示着我们该用 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幸福观、学习观的形成, 品社 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四、知识复习也是必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品社学习, 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 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 堆积得越 多, 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应用时无法提取。我们在学期期末之时, 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注重 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 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我们 可以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整理记忆复习内容,使知识条理化 , 避免孤立的死记硬背。同时,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教 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 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应该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配角变为主角,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 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旨在从开放课堂教材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师生关系、开放评价形式等方面着手, 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第二篇: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

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

从这学期开始,为更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拥有作为一名品社教师的基本素质,我读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感触颇丰,具体如下:

一、品社课堂要注重活动的开展,资料的搜集。

品社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门学科牵涉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健康等等。因此在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诸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发现知识,牢记知识

二、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学生主体地位

在品社学习中,由于学科的故事性,学生对内容既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即学习的主动性,又有相对的惰性。所以,教学中适当把握一个尺度才能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直观演示的重要性

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一个民族的自我成长历程,一个习惯的养成对自已成长的影响,一种科技产品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带来的改变,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学生渗透着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都在向学生展示着我们该用何种学习态度来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目标的确定和世界观、幸福观、学习观的形成,品社学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重要意识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

四、知识复习也是必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品社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我们在学期期末之时,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注重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我们可以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整理记忆复习内容,使知识条理化,避免孤立的死记硬背。同时,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旨在从开放课堂教材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师生关系、开放评价形式等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第三篇:品社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品社外出听课学习体会

临沂汤庄实验学校安洪秀

2014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区品社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现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新课程理念方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

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其次,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此次评选活动中,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

有趣。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驰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再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

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

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儿

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半天的听课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留给我的远不止我上面所讲到的,它还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品德与社会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第四篇:品社课标解读

(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解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品德课教学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力,让课程实施植根与儿童的生活。此次课标修订没有在总体框架结构上做大的调整,而是在保持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做具体内容和表述上的微调。修订后的新课标改动的出发点就是:以儿童和儿童的生活为根本出发点。

一、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

课标2011版在继续坚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基本特征的同时,增加了“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新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原课程标准中“学会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

2、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4、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四个方面架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增加了动手能力的要求

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

四、品德与生活教材特点

1.教材取材于儿童生活事件,反映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

(1)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的心灵来体会,用儿童的头脑来思考,梳理学生从一到二年级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难题和道德冲突;根据这些来确定单元和主题,然后把单元和主题与课程标准有机结合。(2)既反映儿童生活,又引导儿童生活,具体而言:立足于今天的生活,珍视今天生活的价值;立足于普遍的生活事件,挖掘其教育意义;立足于儿童的生活,重视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联系。

2、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儿童成长服务,同时注意提供可拓展的空间。(1)课本是发到学生手中的,是面向学生,直接与儿童对话的,应该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用儿童的色彩来描绘。

(2)兼顾“教”与“学”。教材的每一个活动,或几乎每一个页面,都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提给学生的,也是为方便教师组织教学而准备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3)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上,我们强调拓展性,注意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避免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规定教师的教学。

3、把现代科技意识与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注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1)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过“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主题设计时将科学知识、安全知识、健康知识、环保知识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提高能力。

(2)注意历史文化传统教育。道德教育,有较强的历史继承性。尤其是一些社会公德,是人们千百年生活实践的总结。尽管我们身处快速变化的科技时代,但古老的道德生活智慧仍然能给我们启迪。

4、强调活动性,鼓励创造性。

(1)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观念和习惯,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2)儿童的道德生活需要创造,也充满了创造。为儿童服务的教材应该鼓励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教材要为儿童的道德创造留下空间。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六.强调了三条重要的方向性的教学建议,即:“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在课程实施中,由于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不深入,背离课程的核心价值,而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价值错误、方向偏差的情况,出现了忽视儿童、“教”为中心、活动严重形式化等现象。因此,将这三条增加为教学的原则性建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

七、教学评价、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

在评价的理念上,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评价的实施上,将评价的特点、方法与本课程特结合起来,克服了空洞、泛泛而谈的问题,更加有操作性、指导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一、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

1、结构框架:

(1)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内容虽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2)根据儿童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的实际,以他们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采用跨学科、融会综合的编写模式。

2、教材倾向: 凸现爱心、责任感教育

(1)无论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还是个体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看,儿童爱心和责任感的发育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的积极态度必以向善和向上情感为依托,公民意识的形成则与个体责任感相辅相成。

(2)作为情感教育,个体的感受和体验非常重要。为此,教材设置大量“爱与被爱”的情景讨论,以及可操作的活动,如:体验妈妈怀孕的感受,帮妈妈洗脚等。在呈现上,我们还力图使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感。

3、教材内容:

选择儿童生活事件和情景化材料

(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选材的直接依据,适当拓展。

(2)在标准的框架内选取相应的儿童生活事件,梳理学生三到六年级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难题、道德冲突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困惑,使内容标准生活化、情景化。(3)内容选择上并不是将儿童生活简单翻版,具有既源于生活,又高于(引导)生活的特点。

(4)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而,教材也是开放的,教材的内容涉及诸多领域,题材广泛,主题多元。

(5)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亦有一定的弹性,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4、教材呈现:小切口、层层深入;重践行,图文并茂

(1)针对学习对象从童年中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呈现,通常采取小切口,层层深入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

(2)为贴近儿童生活,教材努力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为学生喜闻乐见。

5、教材衔接 :通盘考虑、整体把握

(1)《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品德与生活》课程属于同一类综合课程。各年龄段儿童生活的领域虽然会不断扩大,但基本领域却是相同的。

(2)注重与《品德与生活》的有机对接,通盘考虑,整体把握全套教材的内容,对重复出现的内容标准,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设置合理梯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尽量使其边界清晰,避免重复学习。

6、地方特色:突出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2011年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要作了以下修订:

1.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

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2.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

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中、高)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

3.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

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

第五篇:品社演讲稿解读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体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 ….。是 …..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 2006参加工作,今天 我要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体会》。

时间过得飞快 ,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首这学期的点点滴滴, 尽在 “ 酸甜苦辣 ” 中。有汗水,有收获,有快乐,也有困惑。我担任品 德与社会老师已有三年了。三年来我感谢孩子们带给我的 “ 头痛 ”、“ 欣 慰 ”、“ 快乐 ” 和小小的 “ 得意 ” ,让我体会到工作赋予我的意义;忙碌 的日子中, 我与孩子们分享着成长的快乐, 珍惜着工作中结下的深厚 友情,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虽然忙碌,但很充实,更觉得 愉快。下面我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跟大家汇报,请大家多多指导。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两点。

首先品德与社会与生活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教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树立一种 “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 ” 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 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 通过课堂教学, 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 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带到真实的社会中去观察、感受、体验。例如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同样的爱》一课时, 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收集自 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 孩子们有的拿来了小时候穿的衣服, 有的拿来 了一个奶瓶, 还有的拿来了小时候照的照片。孩子们在这些物品中用 心感受着父母对自己的爱。此时,我话锋一转,说:“ 孩子们,你们

都认为父母爱我们,可有时候父母也会批评我们, 甚至打我们, 你们 有被父母打过的吗? ”“ 有 ” 我又说:“ 那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 孩子们 纷纷对父母有时打过自己说了自己的看法, 很多孩子说, 虽然父母有 时打自己,但都是为自己好。接着 , 我和孩子共同学习作家毕淑敏写 的一篇文章《孩子 , 我为什么要打你》 , 在作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中感受 父母浓浓的关爱。最后, 我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 那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 :“ 好好学习,让父母开 心 ” 有的说

“ 帮父母做家务 ” 还有的说:“ 等我妈妈过生日时我要为她做 张贺卡,并写上祝她生日快乐。” 此时,看着他们,我知道这节课成 功了,我也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

其次创设情境,亲身体验,促进心灵成长

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 反映他们的需 要,让他们从自己出发,用眼睛去观察世界, 用心灵去感受社会。而 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 他们的体验才是最真切的, 才具 有道德价值。在品德与社会课上, 孩子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 动,动手动脑来体验课堂。例如我在教学《走进残疾人》一课时,我 首先让孩子们扮演盲人,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上课时, 让孩子站在 教室门口,用布条蒙住眼睛,然后进教室找自己的座位。在活动中, 孩子一路磕磕碰碰、甚至摔倒,这时,我不断地问:“ 这个时候,你 最需要什么? ” 目的是让孩子真真正正地感受到 “ 最需要别人的帮 助 ”。孩子感受到 “ 盲人 ” 需要别人的帮助,当自己遇到盲人时,才有 可能同情并帮助他们。在孩子活动 10分钟以后,才让拿下布条,接

着我让孩子说说感受, 并写下来。最后我给他们讲张海迪,贝多芬的 故事, 边讲述边播放图片, 孩子们边听边看, 听后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节课孩子们体会到盲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盲人、聋哑人、等残 疾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后,当孩子们遇到残疾人时,我相信孩 子们应该会同情尊重他们, 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生活 中,也有许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 学习。同时,我们是正常人,好手好脚,耳聪目明,多么美好啊,我 们应该珍爱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精 彩、美丽!这三年是学习探索的三年,是收获的三年,是满载希望的三年。我与我的孩子们一同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们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让 我看到了智慧之花绽放的美丽, 同时也增强了我的自信, 让我坚定了 在教育的路途中永往直前的信念。我坚信, 孩子们会在我的带领下飞 得更高更远.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2009年 6月

下载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社新课标学习体会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思品新课标解读

    (2011版)初中思品新课标解读 教育局教研室为进一步提升我师中学思品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教程的理解,掌握新教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

    品生品社新课标再学习心得

    新课标品德与生活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小学新课标品德与生活,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其课程标准,认识到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

    学习小学品社新课标心得体会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薛艳芳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是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

    品社课程标准解读(优秀范文五篇)

    品社课程标准解读2013-10-08 10:04:28|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一、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

    六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计划解读

    六年级品社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 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贯彻以学 生为中......

    品生品社新课标再学习心得(5篇)

    品生品社新课标再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小学品生品社新课标,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其课程标准,认识到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

    2011品生品社新课标试题5篇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一、填空(共21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 )、 ( )、( )。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 )为基础,以( )条主线和( )个方......

    新课标学习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 平房小学栾佳奇经过短暂的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改革有了新的了解与体,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版课标不仅提现了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同样也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