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根据年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夯实校本教研,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积极开展语文教研工作:
(1)继续强化认真贯彻学校集体研究课精神,加强集体教研力度,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重过程,显效果。语文老师在召集人的负责下按时、认真完成集体研究课任务,集体讨论交流的智慧型研究模式,认真务实,不走过场。
(2)继续开展研究课公开展示的校本教研活动。语文教师认真教研、试讲,发挥集体教研实力,听课时每位教师都能挤出时间听课,做好记录。学校领导抽出时间莅临指导。评课时,做到了及时有效、务实、有记录、有安排。年组语文老师都认真及时评课,优点看的准,姿态高,态度好,不足之处中肯地指出来。授课教师都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老师,绝大多数是班主任,语文学科作业种类繁多:大小作文和试卷中的作文批改量大,本学期活动多,但所有老师都服从安排。每次活动前,语文组都有计划,有要求,有记录,有总结。
三、严谨、求实地进行教案检查和作业批改检查。、语文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语文组学科特点,规范制定了年组作业批改种类和形式,以及检查办法。
检查时任务明确,制定出比较公正、规范的检查方案。查看仔细,优点、不足记录十分详尽。语文作业批改种类多,任务繁重,但全体语文老师都做到统一进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规范,书写工整,特点突出。
2、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开展集体备课,各位语文老师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备课做到了“八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备学法、备板书、备作业。每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寻找可利用资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考虑教法与学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板书与作业,制作精美课件。
(2)、所有教案都有教材总说明、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课时总设计。每单元有单元教材分析,思路设计,单元教学时间设计。(3)、每课教案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教学时间设置、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合理规范,教学过程操作性强、教学重难点突破详细,课件使用恰当,有效突出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路。(4)、每位教师都能针对本班因材施教,有针对本班的教学设想;或增添,或删减。每本教案每课有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每个单元后都有高质量教学反思,从字、词、句、篇、阅读、作文、教法、学法等方面入手,内容丰富,质量较高。
发扬集体智慧,共享彼此资源。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
一学年以来,我们不断努力,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潜心治学,科研兴教,为一小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015年小学语文教研总结5篇
第二篇: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总结
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总结
2010——2011第二学期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又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都要感叹岁月的匆匆,回望校本教研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一颗颗全体二小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先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与诗意语文共成长
校本教研中,我们语文教研组的课题是“小学语文诗意课堂的探索与实践”:①语文课堂是一个生命历经的课堂,而文本是历经生命的土壤,远离“土壤”,何来生命?只有带着孩子走进文本,才能感受情的感动,理的感悟。②语文学科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只有在老师热情洋溢的或启发、或激励或小结的语言中,把朗读、感悟、想象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上出语文的味道,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③适当的拓展,提升了情感,丰满了形象,延伸了文本。
(二)历经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我们得出了以上的思考,又带着这种思考再次走进阅读教学,形成了我校目前阅读教学的特色——让语文课堂流淌真情;让语文课堂富有深度;让语文课堂走向厚实。
1、让语文课堂流淌真情
一直以来,真情课堂成为了我校阅读教学的特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感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
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语文教学要让情感复原,让感情流淌,让语文课堂充溢真情。
(1)教师充满激情,使课堂流淌真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奏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那么,激情从哪里来?“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先有情,学生才会被激情。在阅读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必须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深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地感受课文,进入角色,将文章中的意与自己的情感流露于举手投足之中,洋溢在言辞之间,深入学生心田,润物于无声。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无论是品读、启发、点拨、还是想象、拓展,教师才能充满激情,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教师的激情还要来自于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才能使我们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使语文课堂流淌真情。
(2)课堂巧设情境,使课堂流淌真情
教师的激情使课堂流淌着真情,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激荡着真情。我校从1995年开始进行富有本校特色的语言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利用语文教师语言能力比较强的优势,把语言情境和音乐、画面情境紧紧相融,唤起学生的兴趣,串起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的纽带。
2、让语文课堂具有深度
一直以来,深度课堂成为我校阅读教学最高境界的追求。我们追寻文本内在情感的深度,我们追寻学生情感体验、思维品质发展的深度。
(1)以学案带问题和思考走进课堂,使课堂具有深度
过去,许多老师认为在学习新课前,学生就要如同一张白纸,只有经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之后,才能涂抹缤纷的色彩。我们并不同意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深深地思考走进课堂,对文本的感悟就不是初次而是第二次;要感悟的内容就是学生所想而难以感悟的,这不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吗?而解决重难点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深刻感悟的过程。
怎样才能对文本内在情感挖掘深,使学生感悟文本深,最终让语文课堂富有深度呢?我校于6月16日下午,进行了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第二次探索:活动伊始,杨桂艳主任对我校语文教师本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总结优缺点,提出希望;然后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听课过程中,王老师的大师风范感动了二小每一位教师,听课结束,老师们还沉浸其中,不愿离开;研讨活动进行中,老师们深情谈感受,甚至有的潸然泪下。教研过后,每位教师认真做了听课反思。通过这次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每一位教师真正感受到了名师的诗意语文课堂,将学习并指导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教研使我校教学在探索中前行,回首过去,我们在校本
教研上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教研,在教研中成长。教师的事业不在于功成名就的辉煌,而在于点燃未来的希望,在于做一名真正的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成为学生若干年后最感激,最怀念的一位好老师。爱在心,责在肩,法在手,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学生的求学之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相信我们会在这求索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向前!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校本教研总结
让写字快乐起来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工作,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适合本年级的教研内容和校本研修专题,做到每周有主题,每次有收获。在教研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主要围绕写字教学展开专题研讨。就这半年来我们对写字教学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三年级是钢笔字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钢笔字教学时应注重学生书写习惯、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能,让三年级的学生能使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前三学段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每天十分钟,做到天天练。可实际教学是写字时间不足,随意性大,重难点不突出,重视度降低。这学期,我们发现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笔画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2.混淆同音字、形近字;3.生字识记不准确,加减笔画的现象较多。如何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指导学生们写好字,是识字教学时老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书写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与纠正下,把“坐姿端正”内化成习惯。一尺一寸一拳头,头放正,身要平,两脚微微分。”写字之前组织学生轻诵小口诀,提醒自己坐端正。再比如先看后写。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写字能力,课堂指导写字时提醒学生不能提笔就写或看一笔写一笔,而应该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占位,整体把握这个字;再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句子中、具体的语境中写字。这样既减少了错别字,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使学生在不破坏对整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前提下先看清楚字再写。
(二)激发写字的主动性
指导写字的过程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主动参与非常重要。如教学《燕子专列》,布置预习时我就对学习生字提出具体要求:1.读准字音、观察结构想办法识记字形;2.把你认为易错的笔画用红笔圈出来。第一课时检查预习环节我直接听写生字,边听写边巡视,对学生有疑惑的字和集中出错的字进行强调。然后集体交流生字学习时的心得。他们观察细致,书写认真,参与度高。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三)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
随文识字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把写字和语言环境,探究字源、理解字义联系起来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写好字,还有助于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比如,指导书写《燕子专列》中“跋涉”的“涉”字,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预习时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阅读指导时感悟文本、理解字义。针对课文第二段内容,多媒体出示了燕子迁徙的情景,请学生说说都飞过了哪些地方,体会路途的遥远。再出示“跋”和“涉”的字形演变,这两个字偏旁分别是足字旁和三点水。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跋”是越山而行,“涉”是趟水而过;3.指导书写。“涉”的象形文字构造是水在中间,左右两侧各一只脚。楷书把“水”写在了左侧,“步”写在了右侧。“步”在甲骨文中是一前一后两只脚行进之意,右下边没有一点,如果有一点,就成了六个脚趾。指导后,学生练写、评改。“涉”的指导过程将音、形、义三方面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有助于理解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涉”的识记和把握。
(四)培养学生掌握规律把字写美观的能力
汉字是造字规律很强的字,有独体字、合体字。如果是独体字,书写时要字体居中,突出主笔。如果是合体字,要把握字的结构特点。每种结构书写规律不同,把握了规律就能举一反三,以一代十。《燕子专列》中“启”和“疲”都是偏旁在左上的半包围结构的字,教学时发挥学生自主性,先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大家共同评议如何把字写漂亮,学生总结出书写时被包围部分不是藏在
部首里,而是超过了部首向右伸展,这才能使整个字左右均衡,字形沉稳,美观。尤其是“疲”字的最后一笔“捺”要有顿笔,要写舒展。再请学生对照例字,结合刚才的评议写两个“疲”,然后独立写好“启”。符合书写规律的汉字还有很多,课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在平常的作业中不断巩固把这类字写美观。
《燕子专列》在两课时的教学中指导了九个字,把写字指导融入阅读教学,避免因时间集中、方法单一导致的教学效果下降。在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写好字的主动性,培养写字能力。
二、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写好汉字的能力
(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
教师课堂指导的写字习惯迁移到家庭作业非常关键。我们要培养学生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为此,我们建立了班级作业书写的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
学生在认真书写、检查、改正后,按5分制在右下角给自己的作业打分。学生们很珍视这个自我评价的好机会,促进了他们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2.教师评价
书写工整的学生,会赢得一枚“书写工整”的小印章。得到5个小印章就可以换一朵小红花贴在作业本封面上。积攒3朵小红花的学生就可在班级展览栏中选一次你最满意的作业展览。同时,每三周更换一次的班级书写展览中展出其他学科的优秀作业。强烈的荣誉感促使学生们认真书写每一科作业。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爱美之心。我们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书写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充分利用字帖写好汉字
字帖是学生第二个写字指导老师。我们每天下午有5分钟的练字时间,每天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全班同学和语文老师共同练字。那样的氛围,非常有助于学生养成练字的好习惯。
鲁迅说:“汉字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书面交际工具,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汉字如此神奇而富有内涵,想要写好它,是我们每一个热爱汉字的人永远的梦想和追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课堂外督促学生勤练汉字,传承和发扬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
第四篇:校本教研总结
南川区太平场镇中心校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期来,学校教科室坚持“务本求实、追求卓越、树立品牌、持续发展”的原则,各项教研活动为教师的发展铺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学校的发展出力。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务本求实”的校本教研特色,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能力明显提高。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现将一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理论以先导,加强教师培训。
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理论水平高低是新课程的实施的关键。本期来,我们按教师培训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培训工作。做到了培训工作经常化;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形式多样化。学习中做到了“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选择了贴近教师工作实际,适合学校实情的内容进行学习。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堂实验理论推广学习等。具体形式有:
1、集中业务培训。教科室与中小学教务处共同组织集中学习培训,这期我们安排了学校中层干部主讲的三次业务讲座,培训时有讲稿,有课件;学习后,教师做好记录。
2、利用网络学习。除集中学习外,每位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优势,上网搜寻新的观点,好的经验进行学习,通过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开阔视野,确保研究的前瞻性。
3、外出观摩学习。学校结合教师培养的需要,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先后到重庆,南川听课观摩学习达20人次以上。对我们这些很少外出学习的乡村教师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参加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对学习到新的理念,教学经验进行了交流,上汇报课等,让在家的教师资源共享,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能力。
1、集体备课活动。各年级组采用了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的程序。①个人自备:由年级组长将教材内容按备课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备课分工表。每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任务。从教和学两方面设计教学,并阐述设计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②集体议课。为营造议课的氛围,集体议课时采用“问、说、议”的程序进行。③专人整理。集体议课后,自备教师作专门整理。整理时对议课中不同思路提出不同方案,供备课组内教师选用。整理方案要留有空白,以便其他教师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再作个性化修改。④反思修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或上课后,对集体设计的课堂进行修改,添补可行措施。
2、组织“说作评”研讨活动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本学期各年级(段)分学科,落实主讲人,以说作评的形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各年级开展的6次互动研讨活动中,结合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通过说课,作课,参与互听互评,在体现新课改理念中存在不足及缺陷等方面着重思考,研究课后的评课活动做到自由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让教师品味、体验到研究课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引领教学改进传统的教法,推进新课改工作全面、健康、深入地发展。
3、组织理科有效教学课堂展示活动
在10月份,继上期组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展示活动以来,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初中理科课堂展示活动。四位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倡导“三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认真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摒弃了不必要的形式,强化目标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数学规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全体教学通过听课观摩,教师议课,引导了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探寻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给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在实践中反思
为了促使教师教学观念转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是提倡教师在教案后开辟“教学后记”板块,把当堂所悟,随机简要记载;二是在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反思;针对教学片断、教育教学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等等方面,要求每位教师每期至少写2—3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择优在全体教师中交流;三是通过反思形成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和方案,然后设计教学,开课后再作反思改进。我们在教研组中开展了研究课——组内针对研究问题,确立研究主题和专题,通过集体备课,专人上课,集体评析,达成解决的共识,形成教学案例。
这样促使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们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和总结,部分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在县评比活动中获奖。同时,还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发表论文。
三、以过程管理为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工作以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继续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人人重视课堂、研究课堂的热潮。在校本教研的实施中,我们与教务处共同注重过程管理,依计划而行,用制度制约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开展活动时都强调活动的实效性,在重过程的同时,更重效果。
(1)、领导成员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深入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案,坚持平时检查与期中、期末集中检查相结合,加大随机检查力度。以教学管理、常规管理,学生管理为重点,落实教育教学工作责任制,教学常规定期检查制,加强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的管理。突出过程,使监控与考核挂钩,与评价同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
(2)、切实抓好提高教学质量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学月测试,并组织年级组进行学情分析,提高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组织召开提高质量经验分析会和教学质量经验交流会。
(3)、随时跟踪监测尖子生及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学困生立档案,教导处组织召开学期初的学困生动员会,学期末对这些进步大的学困生及时表彰,及时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个别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不够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只有在学校施加压力的条件下,为完成任务而勉强参与其中。表现在教研材料准备不够充分,推却上公开课的安排,业务学习不积极,记笔记应付检查等。在今后应建立健全教研工作制度,努力营造教学研究气氛,把教研与考核挂钩。
2、教师理论欠缺,学习处于被动局面,至使课堂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特别是村校教师教学方法较传统,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教科室要进一步引领教师加强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还有部分教师工作不务实,流于形式,教学反思没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写作水平有待提高,不能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
总之,一期来,我们在各级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抓教学质量年为契机,狠抓教学研究。活动有序、内容具体、成效显著,每位教师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后,我们将群策群力,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扬长补短,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使我校教学教研工作走向健康、规范化的持续发展之路。
2011-1-5
第五篇:2011校本教研总结
强化校本教研 提高教学质量 2011学年业土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市教研室工作重点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核心,狠抓常规工作的落实,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1、学校采取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的方式,强化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学校给每个教研组订阅了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和教育理论专著,和教师订阅的书籍集中起来设立教师阅读角供教师自学。每月组织一次学习心得交流。
2、每周业务学习采取“教师推荐好文章”的学习形式,要求推荐教师提前认真学习,在集中学习时谈谈为什么要推荐这篇文章,学完后再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感觉新鲜,乐于接受,学习实效性强。
3、实施“访名师学名师”行动,每位教师都从网络上拜访了一位名师,每月观看一堂名师课堂实录,每月学习一篇名师教学经验。通过“访名师学名师”活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加强理论专著的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学校将一些好的专著名称推荐给每位教师,让教师有选择,有目的的学习。一学期下来,每位教师都能完成理论专著的学习,平均做笔记5000字以上。
5、将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都必须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文章,以理论做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师的理论知识。
二、狠抓常规工作,规范教学管理
1、学校推出教学工作“七字”方针,并把这“七字”方针作为学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得到了体现。
a、备课要“深”。教师能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b、上课要“实”。教师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c、作业要“精”。教师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d、教学要“活”。教师教学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e、手段要“新”。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能突出一个“新”字。
g、反馈考试要“勤”。实行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重管理的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h、批改辅导要“细”。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类,都能详批、详改,建立学困生辅导记录,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2、建立了校领导侧重包学科制度。副校长主抓语文教研组,教务主任主抓数学教研组。直接组织并参与教研活动,并通过听“推门课”、“家常课”等形式,一方面了解掌握教学实际,另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指导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每位校领导听课节数达到40节以上。
3、坚持教学工作月考核制度,及时对月考核进行反馈,使教师清楚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4、实施“七个一”工程: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重点抓好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转变与更新,实施“七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一学年研究一个小专题;每位教师一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设计一节优
秀教学设计;讲一堂精品课;写一本教学反思;制作一件优秀教具(课件、教具);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进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在学期末对七个一工程进行考核,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七个一工程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有计划地组织了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活动,使每一堂课都成为达标课、高质量的课。一学期当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承担一次活动。各教师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学习,共同研究教学,真正做到“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先进促后进。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进行专题讲座、和非骨干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切实实现“本土化”专业引领。
3、以小专题引领教学研究。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小专题研究,人人有专题研究计划,将专题研究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科教学研究的科技含量。每个教师所研究的专题都是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期末开展了一次专题研究成果评比展示会,学校将优秀成果编辑成册,供大家学习交流。
4、坚持活动汇报制度。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部门开展的学习培训、教研活动达20人次,并坚持活动汇报制度。凡参加区地级以上学习培训、教研活动的教师,回校后要在学校范围内上汇报课,凡参加市教研室开展的活动的教师要在本教研组进行一次专题讲座。真正做到一人参加活动,大家都受益,都有提高。
5、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反思,使反思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最经常、最有效的校本研究活动。为了提高反思的质量,减轻教师负担,学校明确要求:语文每单元一反思,数学一周一反思,每篇不少于500字;其它学科两周一反思,每篇不
少于300字。教师设有专门的反思笔记本,学校每月对教师的反思考核一次,并做好评价记录,将评价结果向教师公布,对反思质量较差的教师要提出改进要求,令其重新反思,确保反思质量。
6、校领导积极承担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本学期,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都承担了一次公开课,并结合公开课进行了专题讲座,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也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7、积极和周边学校联系搞教研,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校和杜木桥回小积极合作,先后开展了两次同课异构活动,一次是由吴学智老师和杜菊兰老师共同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分桃子》;一次是由杨蕴花和王云霞共同执教。两次活动,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如何使这样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落实在常态化的教学管理和实践中是今后两校结对共建努力的方向。
8、开展录像课自我反思活动,学校将每位教师的课都进行了录像刻盘,然后集中组织教师观看自己的课,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发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许多的不足,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9、进行网络观课议课活动,本学期共开展了四次观课议课活动,每位教师在观课后谈自己的收获,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加大对学困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我校学困生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本学期,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力度较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1)、对学困生实现“二”优先:提问优先、面批优先。
(2)、对学困生做到“九个一”:帮助制定一个小目标;有一个锻炼的岗位;每学期一次获奖的机会;每节课至少一次发言机会;一次成功的体验;每月一次谈心的时间;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好伙伴;每月一次和家长联系;每学期家访一次。
五、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优质课”评比、“我讲我的教学小故事”竞赛、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比赛。在学生中开展数学综合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古诗文诵读竞赛、配乐朗诵竞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