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节特殊教育音乐课的体会——北京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一节特殊教育音乐课的体会
——北京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4月16日上午,我校到了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进行参观学习,听了刘惠来老师上的一节音乐课《森林的歌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完全不用乐谱,通过这个聆听曲,让孩子感受这首音乐的美,能够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通过对音乐的聆听,能从乐曲中听辩各种小动物叫声等,通过各种活动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和旋律,提高音乐记忆力。这节课,我觉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给了随班就读资源室老师今后如何进行个别辅导,进行个别学习、训练等都是一个很好范例,有3点值得我学习。
1、这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优美的乐曲、语言来感染学生,用听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融入到音乐中去,感受大自然、体验音乐的美。对于一个特殊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学得舒畅、愉快、高兴,对听课者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2、体现了一个心理音乐老师对学生的“爱”。整节课,老师大部分时间都用手紧握着学生的手,有时通轻轻抚摸、轻拍学生的头,脸带微笑等等,就好象一个慈祥的母亲平时爱护自已的孩子一样,使学生紧张的情绪消失于无形,使学生整节课都感受到老师是爱护自己,关心自己的。
3、充分训练了学生说话、动手的能力,如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去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用打击乐器打击去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4、这节课是一节是有推广性和可操作性的课。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
1、资源室的老师比普通的老师更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技能才能适应和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
2、随班就读学生要有发展,资源室老师要做好并切实落实好个别化教学计划。
3、学校领导要支持和切实落实好资源室老师工作,随班就读的学生才能有好的发展。
1、了解了当今先进国家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向,为今后开展特殊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通过老师的专业指导,学员间真诚的交流,让我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帮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认识到自身与教师专业化的距离,让我懂得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3、通过到校实践参加学习,让我认识到特教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4、明白了特教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校之长,今后需要思考和谋划好学校的发展、教师发展、学生的发展,特殊学校要加强个别化教育的培训及走职业化教育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基础,只有学生能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教育才能算有成功。
5、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
第二篇:北京特殊教育培训心得(一)
北京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一)2014年4月1日,组织上安排我来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活动。经过二个星期的学习、互相交流与参观考查,使我从一个基本不懂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特殊教育有了一初步的认识。
我从教二十九年(高教七年,中职教育22年),只对轻度肢残学生有过接触,但他们一般都比较用心学习,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也没过多注意。对这些学生,我们也就多些关照,如在安排上课教室、考试成绩统计等方面给些照顾,其它方面基本上就如正常学生对待。
但从来学习的路途中,我就开始对特殊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一特殊学校的老师告诉我说,他所教的八年级数学,100以内的数字都数不下来,有些孩子还是多重残疾(智残加肢残等)。以后我们职业教育要如何面对这些残疾学生?哪些专业技能可以传授他们,师资如何配备?智障学生要谈恋爱了怎么办?我带着一大堆问题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
学习的第一天,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他们有的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培智),有的来自中、小学校(有随班就读学生或单独智障学生班),还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由于我们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始特殊教育,我是这群人中最“弱智”的人,我只能认认真真的好好学习了。
经过学习,我知道了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
据2012年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含成人、民办)共 66.32万所,在校生 2.99亿,教职工1807万(不含民办,下同),专任教师 1461万。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教育人口大体相当于欧洲+美国+加拿大。其中幼儿园教育5539万,小学教育10459万,初中教育5279万,特殊教育37。88万,高中教育5071万,高等教育3508万。
我国特殊教育规模和总体水平为:0—22岁残疾儿童和青少年668.8万,0—17岁残疾儿童少年504.3万,0—5岁适龄学前残疾儿童141万,6—14岁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246万,1 5—17岁高中残疾少年117.3万,1 8—22岁大学残疾青年164.5万。
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对我们有指导意思。现阶段我国的 特教学校专业设置为:
肢残人有法律、物流管理、宾馆服务、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盲人有针灸推拿、按摩、计算机应用、音乐表演、钢琴调律、中医按摩等;聋人有美术类(动漫、艺术设计、服装制作)、计算机应用、家电维修、园林技术、会计、美容美发、烹饪、机械制造、工业设计、摄影、古建筑绘画、特殊教育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职业培训内容
有计算机应用、按摩、缝纫、编织、美容美发、食品加工、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
针对以上现状,和我们将来要接收的智障学生的实际,我们学校现有的16个专业可以为特殊教育开设的有汔车维修和园林工程。
最近二天,我们参观了北京市宣武培智中心学校和北京市盲人学校。观摩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康复训练和学生职业技能实习作品。这些实地考察,使我对我们开展特殊教育有了信心和动力,我们更有能力和条件对残疾孩子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篇:北京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北京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2014年4月,我有幸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学习。通过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到学校参加学习,听课交流,办学经验介绍等,我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心得体会之一
一节报告的体会
2014年4月8日下午,我听了北京西城区培智学校芦燕云校长的讲座《涵养个人品质培育校园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报告,讲出了一个特教老师苦与乐,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普通的特教教师,如何做一个有作为的特教校长。教师的涵养个人品质
静: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沉得下心思;找得到突破志:做想做的事;做能做的事;做该做的事
仁:仁政、引领、激励、服务;成就;仁人目中有人、心中有爱 勤勉自信不怕归零: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一个有智慧的校长,知道任何事该怎么做;做个不保守的校长,成果由大家分享。我们不可能永远固守一块旧有的阵地,只有不断地开垦新荒,才会有更新的收获。“归零”不是被迫而是自觉。相信自己总会有新发现,就不怕“归零”。“归零”是自我鞭策。
坚韧执著任重道远:校长要比教师更坚韧,因为只要你能坚持住,相信就一定会有追随的教师;校长要比教师更执著,因为前进的路上你是第一个拓荒者,你披荆斩棘,教师才有可能乘风破浪。只有引领者不回头,追随者才不掉队。
未雨绸缪持续发展:“管理是下棋”不是乱弹琴。出招前先设局,学校发展是一盘棋,用好每一个棋子,让它具有最强的战斗力;布好每一步局,稳扎稳打,跑在对手的前边,等待胜的一刻。管理靠用心、靠智慧。
真诚付出不求回报:领导工作的目标并不在于物质收获或者个人成就,而在于使你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好,赋予生活意义,创造价值,给教师以希望,助教师以成就,你的回报在教师的欢笑声中„„作为一线的特教校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第四篇: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2012——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学习心得体会
(二)贵州省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吴显艳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特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却是让人有无从入手之感。乐山特校的周副校长关于“校本研修”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提示了今后开展校本研修的切入点和开展形式。周校长尤其强调了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以及聋人教师的培养,这对我工作的新建特校,很有借鉴意义。
10月2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到校时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26日晚,这次参训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不仅认识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特教同仁,了解了各地特校的办学现状,还有幸聆听了云南曲靖、山东新泰等特校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各省虽然省情不同,各特校办学各有特色,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却是相同的,这样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尤其是新学校的老师能从老学校汲取办学经验。
华东师大张福娟教授的“个案研究”专题,非常细致地论述了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些为我们特教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确实,每个学期的教学总结总是如出一辙,缺乏新意,这样的总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对于学生的个案研究,既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又能提升教师科研的素养,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该在每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个案研究的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自己特教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自己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并把学到的特教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国培计划”2012——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贵州省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吴显艳
“国培计划”是我国一个大规模、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师培训工程,具有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才是短短三天学习,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和震撼。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聋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辽宁师范大学的袁茵教授关于“听障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听障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特校教师该怎样针对聋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袁教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张杨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聋校开展“沟通与交往”可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我校今后课程开设上的思路。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故而特校教师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徐建奇副教授针对特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教我们怎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把自我成长与他人共同成长融合起来。“一个老师教学水平低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但远远不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特教老师深思。
张文京教授的讲座《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让我们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张教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肖敏老师的《聋校课堂沟通策略和案例分析》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肖老师从特殊教育第一线老师的视角,以聋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为切入点,用许多现实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揭示了聋校课堂沟通的原因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在肖老师的讲座上,我还聆听到来自其他省份的特教老师的精彩发言,这些发言针对聋校沟通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上解决与聋生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作为一个涉足特教时间不足三年的教师,这三天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视野,为我今后几天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4月20-27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此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为期7天的培训,聆听了很多专家老师富有见地的讲座,与特教的同行们共同探讨了自己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困惑、获得的经验,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成长感悟:
一、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
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科研兴校是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比较时髦和流行的话题,也是很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然而,特殊教育学校在这方面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丁勇书记关于《科研兴校——特教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跟我们交流三个问题:一是科研何以能兴校?二是如何以科研兴校?三是实施科研兴校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才能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科研兴校的普遍开展,促进特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个课题成就一个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谈秀菁教授关于《特殊教育科研的选题》的讲座、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特别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研究是不同的,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开展教育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方向应该来源于自己或班级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总而言之,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丰富多彩的问题中选择课题,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点滴开始。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
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这些疑惑,江苏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蔡守龙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何侃教授、李泽慧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解答。特别是蔡守龙主任关于《教育规划课题的设计与论证》的讲座,从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三大步骤,阐述了在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后的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使我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通过专家们系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跳出了狭碍的教育科研观,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定义,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则”、“如何设计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课题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课题设计的要求”等内容,让我清晰了开展课题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确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撰写学科论文,是每个教师的一种追求。因为通过撰写论文,能促使教师去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研究论文的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想法,但是写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不清晰。听了谈秀菁教授关于《教育研究论文撰写》、《撰写教育研究方案》的讲座,使我对研究论文该如何撰写有一些清晰的了解。要想写出有好的论文离不开两点:一是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并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二是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十分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我重新坐在课堂之上,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研究型骨干教师。
“国培计划(2013)”——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聋教育班学习心得
2013年10月22日上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上海参加“国培计划(2013)”——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华东师范大学聋教育班的学习。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转瞬间就结束了。回顾这弥足珍贵的十天的培训学习生活,紧张、充实、快乐,能够聆听各位特殊教育专家们的讲座,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感觉到在理念上得到了洗礼和素养上得到了锤炼升华。
这十天来,国内专家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各位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专题讲座,令人醍醐灌顶,时时回味。季佩玉教授引领我们系统了解了聋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道出了聋哑教育课程理论的真谛;黄昭明教授、季佩玉教授、赵航教授、刘巧云教授、卢红云教授等分别对医教结合背景下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聋校课程设置方案与课程校本化研讨、听力检测与人工耳蜗、听觉功能评估与训练、言语功能评估与训练等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专业的分析与指导,指引我们从课程、方法、技术三个层面探寻教学之路;杜晓新教授、季佩玉教授、朱友涵教授、金育萍教授则从聋生认知能力评估与训练、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聋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等方面启发我们关注学生的特征,注重教学研究,促进学生适应性发展;周红省教授、程旭教授、杨福义院长则从学前及低年级聋生教育康复课程设置及案例分析、聋教育中的家校互动、单一被试研究方法作了真切的描述,让我们对特教发展的未来有了前瞻的认识与信心。特教专家们用生动的语言、精到的讲授、鲜活的实例博得了阵阵掌声与发自内心的赞叹,精彩而又务实的讲授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开拓了我们的专业视野,解决了许多困惑迷茫,使我们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本次培训中还安排了两次对上海特校的考察学习活动,这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和激励。闵行区启音学校树立了“医教结合”的办学思想,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专业特色课程;闵行区启英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聋哑儿童实行“可视音乐干预治疗”的新课程、新方法的实践研究让人惊喜赞叹;卢湾区第四聋校特殊教育学校“高期望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医教结合”教育体系研究成果菲然,口语教学成效显著让人惊叹;闸北区小小虎幼稚园实现“聋健融合”理念下的“自助发展”教育声闻宇内,成绩令人瞩目。这些特教精品学校,充分展示了上海市特教发展“先人一步、引领全国”的独特风范,将“理想的特殊教育”形态真切地展现在学员面前,激发了我们的理想与热情,激励着我们去思考和创造。
十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却受益匪浅。培训学习让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岗位,静心专业,潜心育人,为本地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佛山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心得——(阿何)
一直有一个梦,藏在心中;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而且是全国师范学院最高学府。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走进北师大,仿佛让我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每天上课、写作业、参加沙龙活动等。虽然只有十二天,可在这短短的十二天里,感受到了校园里强烈的青春气息和浓郁的人文氛围。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多位有名的大学教授及特教行业的专家们精彩授课,与专家们近距离的接触,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拓宽了视野,促进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更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专家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中,或是在会后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获。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有到兄弟学校听课交流的活动。每一个讲座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一个讲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我的思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反思自己的学生观„„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最引起我思考的问题:
1、融合教育的环境下,特殊教育应如何定位?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
2、现行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都偏向于普校化,特殊教育应如何体现“特”?
3、如何运用行为矫正的策略去发展学生的良好行为?
4、今后,我们该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家庭、社会、社区、特校所共同合作构成的支持性环境呢?作为一名普通的特校老师,我能做些什么?
5、回顾教学中,自己是否有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有想过:九年的学习,有多少知识能真正是对学生走上社会是有用的?
6、如何突破听障生读不懂、写不通的老大难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我的理解
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发人深省。
(一)目前,在我国特殊学校仍是特殊儿童主要安置形式,特殊学校教师要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教育,教书育人,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提升特殊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随着融合教育的开展,特殊学校也必须从传统隔离式的学校教学转变为与社区、家庭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特殊儿童的教育将不仅仅是在校园的狭隘的教育,从学校融入社区、进入社会。特教教师要帮助特殊儿童突破学校围墙,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社会,为其创造融合的环境,帮助其从实践中学习,从真实生活中学习,成为特殊儿童发展的引导者。作为“教育者”的特殊学校教师:首先是一名特殊教育者,应当担当好教育者的角色,承担起协调者的作用,促进特殊学校资源中心功能的发挥。协调家长和普通学校教师之间的矛盾;促进普通学校教师与其他特殊教育相关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二)课程方向的把握很重要。该如何去把握?“度”在哪里?
这是听了肖非教授的《特殊教育学校综合课程的几个问题》的讲座后,在脑中不断浮现的,引起我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特殊学校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盲目搬用普校语文教改的做法,严重脱离大多数聋学生实际,不适应聋学生的承受力程度,课堂教学的功利色彩,结果收效甚微。在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无论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程度地忽视残障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训练的地位,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已被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缺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三)运用行为矫正的有效策略,开启特殊儿童的心锁。在我们的眼里总是看到孩子这样不对,那样不行,总是观察孩子的不足与缺陷。如果长期地忙于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日渐消磨我们的教学激情,丧失教学的潜在乐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如果忙于处理不良行为,他还能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学呢?胡晓毅教授《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讲座中让我找到了开启特殊儿童心锁的这把钥匙。在胡教授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冰山的画,让我明白了: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只是冰上的一角,而冰山下的根基我们是无法看到的。一个行为发生问题,必须找出原因。只要他的行为不影响别人,就不要过于干预。我们应换一个思维,站在冰山脚下去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良好的人格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我们肯定的,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角度去看(摸、闻、看、听、说)应强调的如何建立良好行为,应该更注重良好行为的发展而不是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功能,发生任何行为都是有前因的,不及时干预不良行为就容易泛化。一个良好的行为建立起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化物,找到关键点,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立刻”纠正。把行为细化成若干个细小的动作,让其容易达到一个个目标,帮助其爬楼梯。
(四)在《团队破冰与团队建设》的体验活动中。非常有幸被组员推荐当了队长。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活动后,我们认真总结、积极发言。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欢呼,对于失败的原因我们共同反思,对今后改进的意见积极显言。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这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很难得见到的表现。活动后,让我明白了:
1、在工作中,领导的领导力、决策和判断力决定着一件事情的成败的关键。
2、团队成员的服从意识、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的成败取决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努力!传统观念: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通过这个游戏让我明白了流水线上只要有一道工序出问题,最终的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动车”之所以跑得快,就在于每节车辆都有动力,而不再依赖车头的带动。
3、要做好一件事情,方法很重要。领导管理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将好的思想或好的办法固化为团队的制度并加以坚决执行!
4、要想顺利完成一项任务,必须先领会领导的意图,即明确目标的要求否则方向错了,接下来的工作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其次,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工作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随时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5、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强调要尊重对方,学会倾听。不管结果输赢,组员之间不要互相抱怨。输了,第一时间找出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正是这次破冰之旅,帮助我们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坚冰,让我们体会到了沟通的必要性,使我们的心靠得更紧;这次破冰之旅同时也突破了桎梏我们思想的坚冰,让个人潜力得到尽情的释放。
(五)如何突破听障生读不懂、写不通的老大难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是我们长期探索和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提升听障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校开展学生读书节活动、评选阅读之星、阅读教学的探讨,每日经典诵读、学生每日一句、对话练习等活动,但听障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读不懂文章,写的语句、文章语法错的现状依然改观不大。
在听到东城区特殊学校周晔校长的《聋校的语言教学研究》,让这两年一直在探索该如何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从周校长的讲座中,让我明白了解聋人使用的语言是探索聋校语言教学规律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认识了聋生学习语言的特殊性和语言发展特点,找出造成聋生语言障碍的根源(聋学生在使用汉语表达中语病颇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置身于双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往往不自觉地而又经常地将“自然手语”(“汉语手势语言”)的表达习惯与汉语的表达习惯混杂在一起的缘故。),才能够探索出聋校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
创设一个适宜聋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从聋校并存着汉语和汉语手势语言的实际出发,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将聋学生学习汉语与认知世界统一起来,并十分强调让汉语作为客观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如果一所聋校的一切活动中都能较好地体现这个原则,那么,就应该认为这所学校为聋生提供了适宜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
东城区特校在聋生的语言教学中做得非常成功,归纳如下:
1、坚持口语教学为主,多种语言形式并用原则;
2、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
3、积极为学生佩戴适合的助听设备;
每个学生佩戴适合的助听器;每个教室配备无线调频助听系统,每天教师要利用晨检时间检查助听器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助听器或助听系统,对聋生进行听觉训练,提高听能。
4、各学科教师都应承担语言学习的任务,制定学科术语、基本句子,给予梳理、归纳。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实现聋生学语目标。
5、开展有针对性地语言实践活动;
利用晨检读报或介绍昨天电视新闻;读书节、诗朗诵、作文比赛、组织外出的各种活动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求教师设计好要掌握的语言目标,能用书面语形式的不用手语,活动后让学生根据年段进行写作。
6、由于手语的表达有限,升旗礼、开学典礼、结业式、毕业典礼等活动,除了有大会主持、手语翻译,还配有电子大屏幕出示相应的文字。
7、学校语言环境的营造;学校环境布置中多用语言提示;班级环境布置中要多体现学生语言实践和积累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交流多以口语和书面语为主,手语辅助;指导家长,建立家庭语言环境;在活动中尽可能地用板书或多媒体呈现书面语。
8、管理机制的建立(教案中有语言目标、不同年级建立写句本或日记本作为必改作业、听力检测、助听设备检查制度、个别训练制度等等)
9、加强教师培训,全员树立意识,掌握方法;
10、要有持续研究的精神和专业功底;
三、我的建议
(一)、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聋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特殊任务。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这是我校语文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非适龄期聋生获得语言的问题,必须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法和适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补偿聋生的语言。
1、树立在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语言教学工作者的意识。
2、沟通多元化,为了让聋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真正成为自强、自立、自信、残而有为的社会新人,发展聋生的书面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发展聋生的书面语,必须建立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必须坚持口语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聋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选择适合于聋生语言发展需要的方式进行教育与训练,把口语、手语、书面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残余听力,功能补偿,建议每个有条件的学生佩戴助听设备,学校可专门设立一项助听设备基金,用于购买助听器(以资助特困学生,学生也可向学校租用并签订合同)和设备维修。
4、实践证明聋校语言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步提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根据特定的内容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把握语言学习契机,在体验实践中学习语言。学校及教师应创设条件,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
发展好聋生的语言,是聋校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基于聋生特点和发展需要,此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但体现出具有抢救性质的急迫性。所以要在思想层面、操作层面、精神层面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整体思考,具体实施,持之以恒,全员参与,才能有针对性推进此项工作的发展,并取得实效。万事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走下去,聋生就会更具有自信和持续发展的实力融入社会。
(二)、学校应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在教师的培养上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做好新教师的培训。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当前课程改革的首当任务。可以考虑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适当综合,体现课程的综合化;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常识、技能、经验编制综合课程。
(四)再借窦桂梅老师说的这番话: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早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给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是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对呀!整天忙于应付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各类检查,还有各种名目的培训,我们不是不懂——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可是,谁又能给我们空间。我们每天都在及其忙碌中度过,学校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老师每天都在抱怨难有时间静下心来,钻研自己的教学。只要是对老师的发展有利的事情,再苦再累老师都愿意做,但绝不愿意做瞎事。学校要考虑的是什么事情是不要做的。恳请领导在每学期各部门制定计划时是否应该考虑整合,合理安排时间,真正地让老师忙并快乐着。
“国培计划(2013)”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美丽的季节,2013年9月9日至9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特教界的教师欢聚在我们美丽的郑州,一同参加由郑州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计划(2013)”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聋教育)。在这短短的十天里,我收获了很多,有来自高校专家的的前沿信息,有来自基层一线的教师的实践指导,有学员间的交流碰撞,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浓浓的友谊。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
一、专家讲座,发人深省
几天来,我们先后聆听了台北市立大学教授韩福荣、华东师大教授于素红、北京师大教授肖非、邓猛、郑州师院教授杜志强等高校专家以及来自一线专家如特教学校教师王磊、李岩、潘梅英等的讲座,专家们的讲座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当今特教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身为特教教师,我到底对特教了解多少?我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聋孩子提供了哪些特殊的服务?在聋校生源日渐萎缩的今天,学校的明天将如何发展?医教结合,难道只是买齐了那些价值几百万的设备,我们当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特教教师如何专业化?我在教学生涯中,读了多少本关于特教的理论论著?在遇到问题时,我是否真正地潜心研究?如何让教书育人活动更显成效„„有思考才能有所行动。这些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时时提醒我,让我更好地作一名特教人。
二、教学研讨,真诚交流
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新密特教学校的音乐课——《拔根芦柴花》。李老师呈现的课堂非常精彩,在有限的一节课内,学生掌握了碰铃、响板、双响筒、铃鼓、大鼓等乐器演奏2/4拍的方法,并完成了《拔根芦柴花》前半部分的演奏。有效的课堂令人振奋。另外,我们还欣赏了部分老师的微课课例,老师们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值得称道。在评课活动中,大家热烈探讨,真诚交流,谱写出了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强烈的求知欲使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老师提高自己教科研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
郑州师院之行是美好的。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灿烂辉煌、博大精深,感谢郑州师范学院为我们的培训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帮助和支持!这次国培只是一个手段,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国培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把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探索,不断钻研,慢慢积累经验,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专业型教师,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以宁静之心投入特殊教育事业
——参加山东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两个月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接近尾声,坐在柔和的灯光下,回味这段忙碌、充实而难忘的时光,想着自己的收获、反思、成长,梳理思绪,流诸笔端,甘之如饴„„
收获之一:以宁静之心投入特殊教育
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太心急,“一锹挖个井”、“一口吃成胖子”,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儿童,需要慢慢来。当我们面对智障孩子,一次次“对牛弹琴”、收效甚微时,我们失望、灰心;当孤独症儿童狂躁、焦虑,我们百般抚慰却毫无效果时,我们失去信心。我们常常感叹特殊教育像竹篮打水,像掌心流沙„„我们太执着于获得了,教了就要有收获;我们太看重结果了,忽略了过程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执着于表面的现象,缺少了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探寻;我们缺少静静的观察、耐心的聆听、细致的研究、反复的练习,更多的是片面的决断、武断的否定、无奈的舍弃。这一切似乎都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烦恼的家长工作、繁重的家庭生活压力、复杂的人际交往等,让我们时刻处于焦虑、紧张、压力之中。忙碌、焦虑的我们难免经常怀着浮躁、怨怼的心来教这些残障的孩子们,感叹收获不及付出的多。我们是不是已经有很深的职业倦怠感呢?当这些感觉充斥我们的内心,我们还快乐吗?还幸福吗?还能投入地工作吗?
记得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一次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心理咨询师要大家在白纸上画一幅画,有两幅画我记忆犹新:其中一幅画展现了这样的画面情境: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一个女子靠在窗边,凝望着窗外,画面上是一个孤独的背影„„另一幅画面的情境是:蓝天下,一棵大树,一位少女站在树旁,她的眼神是木然的,眼睛是一个黑黑的圆点。心理咨询师通过对画面的分析,得出了特教老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孤独感、沟通力差、缺乏信任与安全感等。
集中研修时贾力老师通过“叠罗汉”、“扮演盲人”、“坐撑起”等有趣的游戏,带大家体验了相互的信任、支撑、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相互的信任就增加了;隔膜减少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改变发生了,心情就舒畅了。我们每个人都要试着开放心灵,学会感恩,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为将来积极付出行动,对过去适时放下,惟有如此,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出本性的自我。
欧晓霞教授的讲座让我深刻反省:《心轻上天堂》,古埃及法老的空玉匣,不正象征着心灵的虚空吗?惟有空,方能静,惟有静,才能获得人生的大智慧。正如老子所说“致虚极,守静笃”,只有把内心的各种欲望、杂念不断消减,逐步达到澄净的状态,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启动智慧,发现万事万物自然的状态。
这样,我们才能对残障学生放下偏见与歧视,从内心尊重他们、靠近他们、读懂他们,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探寻他们的自然状态,用爱心、信心、恒心找到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进而才能为他们提供最适合、最潜移默化的教育。
收获之二:勇敢面对“孤独”的挑战
潍坊学院王淑荣教授的孤独症专题讲座,令我们震撼!从1943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学家凯纳的调查报告《情感交流的自闭障碍》开始,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这个“孤独的世界”。王教授提供的一组数据更是让我们震撼!“我国上世纪80年代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是1/10000,90年代是1/1000,进入21世纪初,竟然达到1/500!”孤独症儿童在大家还没有充分认识的时候,像外星人一样悄悄降落到原本快乐、幸福的家庭。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从最初的震惊到承受身心的煎熬,从满怀希望到经受失败的痛苦,他们孤独地守望着,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帮扶、引领和鼓舞„„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医者、社会福利机构、特教老师加入到这个行列,从不同层面为孤独症儿童走出自我,回归主流,融入社会生活,正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面对孤独症儿童各种奇特的、不可理喻的问题行为或交流障碍,我们曾经很迷茫,他们的情绪宣泄方式极端、恐怖、难以被接受,甚至被误认为是品德问题。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养育或行为习惯的硬性干预方面,无情的呵斥、冷漠的放任更加重了孤独症儿童的紧张、焦虑、抵触和更加剧烈的情绪爆发。作为特教老师,我们更多的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孤独症儿童,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认识比较全面,但是对问题行为背后的生理、心理成因还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对于这座“孤岛”的认识远远不够。
此次培训,加深了我们对孤独症儿童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我们慢慢揭开了孤独症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孤独症儿童在感知、情感、意志、行为、语言、个性等方面的特质,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我们懂得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核心是“发展社会性”,把孩子“拽进生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统训练。我们激动地看到国内外运用数字化干预手段治疗孤独症儿童的神奇效果,找到了与孤独症儿童很快建立关系、击破信赖“坚冰”的有效途径——机器人宝宝。(下转第44页)
(上接第41页)林平光教授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特殊教育界正面临一场技术的革命、观念的突破。许多新观念、新名词不断出现,丰富着特殊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积淀。医教结合、社区模式、福利模式、社工机制、转介机制的建立,给孤独症儿童和家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情感支撑、科技支撑。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将不再是虚幻的梦„„
收获之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成长
我经常在想,我们参加培训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工作中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之外,我们更应该接纳什么? 启迪一:新理念比新知识更有价值。如刘全礼教授说,心理发展的本质是生理的,是个体生化的变化过程。这个理念让我反思智障教学的现实问题:每一个智障儿童的知识或技能的获得都是他在充分地活动、反复地练习之后形成神经元不断的放电、充电、形成链接,是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个体感受、个体反应,那些看似热闹而缺乏实际意义的合作教学课堂对个体的发展收效甚微,那些看似简单、毫无意义的“死记硬背”、“重复练习”对智障学生也是有意义的。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感觉每天重复的工作是徒劳的,就会降低教学心理的疲倦。
启迪二:开阔眼界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海洋,永无止境;眼界是小舟,带我们在无边的海洋里遨游。眼界开,吸纳的是鲜活的知识,建构的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眼界窄,获得的是呆板的知识,建构的是僵化的知识体系。肖非教授的《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就是开阔眼界的讲座,我们知道了“制定法”与“判例法”的区别,了解了“布朗案”、“米兰达法则”,知悉了《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六大原则„„它给我们提供了参照物,让我们看到中美在特殊教育立法上的距离,是我们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之外获得的崭新的、重要的思想上的启迪。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的将来,让我们找到特殊教育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宿感„„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社会赋予了我们崇高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必须真诚地付出智慧与汗水,我们每一步的前行都将收获无数心灵的感动,而我们的心灵家园也必将春暖花开,洒满阳光„„(责任编辑 张 艳)2012年参加贵州省遵义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4月14-23日,贵州省遵义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水上报告厅举行,根据学校安排,我和一个同事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其中盛永进教授讲解的《当代特殊教育发展动态》、何侃副所长讲解的《特殊儿童心理研究》、谈秀菁教授讲解的《聋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解读与反思》、《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现代特殊教育》沈玉林副主编讲解的《聋校语言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实践》、镇江特校副校长赵庆讲解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策略研究》、王辉教授讲解的《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理解》。几位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何侃老师的《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懂得了特殊儿童有哪些心理问题,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所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沈玉林老师的《聋校语言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实践》,通过他的讲解,使我困惑已久的问题解决了,我明白了特校的学生为什么语言颠倒,写不通句子的原因,是因为汉语语法和聋人手语语法的不一样,我们教师使用的是汉语手势语,并不是真正的手语,所以聋人看不懂,这使学生学不好汉语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教聋人的语言,适用于聋人的手语。总之,十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培训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生活和学习指引了方向。在感悟的同时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向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因此,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学会做课题研究,教师要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要参与课题研究,否则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是一句空话,教师本人也会被教改的潮流冲垮,同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好多的教育奇才,教育专家都是从一般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而一举成名的,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去参与课改,参与课题研究。
二、做一个有计划有远见的教师
经常听到老师说“我天天的忙忙碌碌,可到底在忙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说什么成绩了,烦死了”,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这却是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真实写照。整天的忙来忙去,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忙了些什么,虽然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由很多的琐碎小事构成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这么忙,而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头绪,没有计划性,也就是所谓的“碌碌但无为”。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只要稍稍的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计划,为自己的教育发展做一下规划,就会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一个“碌碌有为” “忙碌并快乐着的人”!
三、做一个有危机感的智慧型教师。
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在日益减少,教师资源却没有减少的迹象,而且还有大量新毕业的师范类准教师找不到工作,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的工作岗位,国家有将教师向公务员管理转轨,确立教育公务员的意向,以确保教师的各项待遇和吸纳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样就对教师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现任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危机感、压迫感,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才确保我们工作的稳定性!确保我们不会在几年以后,被那些精力充沛、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所淘汰。
四、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做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一位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种,最低境界“工作仅为养家糊口”,第二境界“为了自己的良心而教学”,最高境界“能享受教学的幸福”,当我们静心反思时,我又属于其中的那种境界呢?我们大部分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谁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呢?而我们又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是否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爱心、责任心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呢?
第五篇:特殊教育心得分享
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班主任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社会运转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这将使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校教育中,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好学生“心理的维护者”,但更要注重教师本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包括学校领导)组成的整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而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也影响着的学生心理与行为,同时这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这正如所罗门教授所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教师的教诲,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不但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而且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心理发展问题。”
结合我的工作,我是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并且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为我安排了办公室,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我自愿选择在教室内办公,管理十几个智障孩子,他们往往反复着简单的生活用语,关注着学生的吃喝拉撒,教学思维也是以简便易懂为主,教师心情烦燥。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运用的是最浅显易懂的词句,由于对语言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容易动怒、急躁。脑瘫孩子因面部肌肉运动困难,语言不很灵便,教师与之交流要有十分的耐心,又由于自理的不便,感觉总给身边人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非常敏感,对教师的言行十分注意,因此教师心情压抑,又不得不时刻留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孩子带来伤害。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教学环境,教师的心情压抑,易怒、易燥。而教师在学校里又要规范自己的的言行,有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给教师们带了一些心理压力,引起身心的不健康。一天如此,一年如此,33多年还是如此„„桃李满天下的殊荣永远没有,因为特教教师真心的希望特殊儿童越少越好。尽管自己还是一名新教师,但面对这份艰巨的工作,理性告诉我:和谐从我心开始。这一切都是成就我耐心、爱心、细心的同时。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教师的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职业懈怠,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事往往小题大作,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心理偏差不仅会损害学生的利益,还将阻碍其自身的发展。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塑造一个借以模仿的完美形象,使学生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康,将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对普通教育中的教师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却开展得很少。其实,特教教师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它既有普通学校教师的共通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为缓解特教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样也有着迫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以下提供几点建议仅供参考:提高特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1、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较大,影响深远。因此,学校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让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胜任工作的愉悦心理,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2、指导教师认识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自尊与他尊和自我实践的需要。能选择从事特殊教育本身就让人尊敬,自己也可获得自豪感,但还需要指导教师认识到自己需要超越每天单调重复的工作,在教研上、事业中有所成就,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3、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学校可经常请一些心理专家来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报告等,指导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六标准:(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的认识自己,并能愉快的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的工作;(4)、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5)、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舒缓心理压力,解脱烦恼,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4、开展各类活动,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根据学校特色和教师的喜好,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的情绪。如开展趣味性较浓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使教师在忘却烦恼的同时锻炼了身体,而且还加强了沟通,增强了凝聚力。再如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而且还能使教师心胸更开阔,业务更精湛。又如对教师进行谈心活动,可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
5、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励职业积极性。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增加特教教师的经济收入,既是提高特教教师社会地位、激励教师职业积极性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又是提高特教教师职业积极性的保健性心理条件。另外,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将会使教师的对待工作的信心增强。否则,特教教师的职业积极性的增强、教育质量的提高都会有较大的困难。
撰写一个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并能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沟通是综合传达、交换和交流等意思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它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感情和信息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师生双方借助于交往和沟通而实现的,没有交往和沟通,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我是一名特教教师,自踏进新萌的那一天,我所面对的就是唐氏综合症儿童、脑瘫儿童、苯丙酮尿症儿童、自闭症儿童„„这些孩子有的温和友好,有的沉默无语,更有的歇斯底里,奔跑,狂哭,狂笑、攻击乃至自残„„刚来上班前学校已做好培训工作,心里有点儿底儿。但以上的状况突然出现时,我还是着实吓了一跳!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投入工作至今,喜怒悲凉只有自知。但与学生成功沟通的案例,也使我的心暖哄哄的。
案例的主角是全校闻名的自闭症金刚之一——文文。首先给大伙聊聊啥是自闭症吧!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文文,11岁,他长得眉清目秀,计算能力强。有孤独症倾向。有语言但主动性语言少,不能够与人用简单的语言沟通,且语言贫乏、词汇量少;情绪不稳定、胆小,永远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搭积木,画地图,画迷宫,画各种建筑以及打砸抢等小破坏„„和这样的孩子相处,说实话我是提心吊胆的。真怕他在瞬间情绪爆发,又撕,又打,又推,又跑的。伤害我一人事小,可教室里还有10多个没有任何自护能力的孩子。这种种的境况逼着我把胡其文琢磨个遍。终于在实践中摸索到了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策略:(1)鼓励视线接触但不用坚持长久接触。
(2)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尽量以孩童的水平来沟通。
(3)抓紧机会与孩子相处。站立(坐在)孩童的旁边,然后开始模仿(4)通过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
(5)通过回忆在春游中与同伴的分享和互动行为。学习正确的情感表露的方式。(6)通过看照片和谈话的方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叙事的欲望,训练“我和我的朋友在做什么?”和“我们怎样?”的句式,注重人物和事件。(7)发展粗大动作,遵守规则并有耐心完成活动。其实这只是大方向,真正去落实,自己动了不少脑筋。因为文文的语言太少,只能根据他的兴趣进行训练,为了使文文喜欢训练,每次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会根据他的兴趣用玩、教具,使他觉得我们的训练就象是和老师在做游戏一样。此外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在训练中我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和他的能力,在后期调整训练难度,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目标。当然为了帮助孩子能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经常“逼着”他讲话,如早晨向老师问好;放学向老师说“再见”;做了坏事要道歉并且收拾残局;需要帮助必须会请求帮助等。为此我还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去家访,学习孤独症儿童的资料等„„终于有了可喜的成功。通过与家长及各科任教师的沟通,了解到文文现在的情绪爆发次数较少了;每天都很喜欢来新萌学校上课;尽管语言还是很少,但已经有进步了。他的内心已经更多的接受了所有老师对他的关爱„„文文这样的进步我不敢自诩有功,因为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深深的感恩为特殊儿童默默付出的所有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在反思,为什么这个孩子有进步呢?原因是多重的。
一、真诚沟通,从“心”开始
1、爱心。“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何等重要。教师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对学生要在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情感上感化”。这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体现。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感化学生。这样学生也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沟通才能水到渠成。2、细心。教育无大事,处处是小节。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以身作则,及时引导。3、耐心。《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耐心”能及时捕捉教育学生的良机,是培养学生不断进步的关键。
二、真诚与学生分享自己
对于师生沟通,教师往往将着眼点立足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由于沟通缺乏互动,效果就难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三、平等交流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式;所以注意一下细节:注意你的语调,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懂得你对他的爱;学生不是任我们塑造的“橡皮泥”一定要真诚的尊重这些特殊的天使。
二、当班主任不容易吧?愿意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吗?请说说你当班主任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又是什么。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的心里话是:世界上权利最小的是班主任,但是贡献最多的也是班主任。但要真正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啊!我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儿童,并且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为我安排了办公室,但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我自愿选择在教室内办公,管理十几个智障孩子,他们往往反复着简单的生活用语,关注着学生的吃喝拉撒,教学思维也是以简便易懂为主。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运用的是最浅显易懂的词句,由于对语言理解上的偏差,教师急躁。脑瘫孩子因面部肌肉运动困难,语言不很灵便,教师与之交流要有十分的耐心,又由于自理的不便,感觉总给身边人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非常敏感,对教师的言行十分注意。面对特殊的孩子,教师也必须蜕变的十分特殊。工作至今,内心真是五味杂陈呀!先说说这忧吧!一天下来,你会发现光是解决学生各类的“琐事”就已占去你大半时间,忙忙碌碌收获却并不大。真真正正体会到了“恨铁不成钢”的深刻含义!这样的“牵肠挂肚”连下班后都在延续。而且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像我们班由唐氏综合症儿童、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每一个孩子智商不一样,性格、爱好也不一样。上起课来,多极分化很突出:数的认识学得好的,稍加指点便能记清楚,学不好的,多教几遍也能记清楚,最难的是一遍一遍还是不懂的。学习尚且如此,习惯更不用说,自我管理能力极差。自闭症儿童永远无法融入到集体课堂的学习中,多动症的孩子,没有一分钟是安静的,要么“飞檐走壁”,要么全校狂奔„„.你看看多了不起的班级,尽是“牛人”。我才工作时,每节课上课铃响后,习惯性的动作都是奔到校园的操场把不会进教室的学生领回教室,至今这样的行为还在上演。不禁感慨:这群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最合理的“犯罪”。学习能力多极分化严重,对于上课与备课就显得尤为吃力,经常分层计划,分层教学,分层辅导„„而且又要教学又要课堂常规,整堂课下来,老师还真是忙的“不亦乐乎”。忙也不说了,这些可爱的宝还不让你省心。夸张的动作,危险的过激行为,让我的心每天都七上八下的,每每当孩子都安全的交回父母的手中。不安的心才得以回归安宁。不过当班主任也有快乐的时候,看到学生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懂事,看到他们健康有礼貌,学会了关心人……点点滴滴,我也会觉得欣慰!尤其是班主任工 作的攻坚对象——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小有收获也令我信心十足!
文文,11岁,他长得眉清目秀,计算能力强。有孤独症倾向。有语言但主动性语言少,不能够与人用简单的语言沟通,且语言贫乏、词汇量少;情绪不稳定、胆小,永远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搭积木,画地图,画迷宫,画各种建筑以及打砸抢等小破坏„„和这样的孩子相处,说实话我是提心吊胆的。真怕他在瞬间情绪爆发,又撕,又打,又推,又跑的。伤害我一人事小,可教室里还有10多个没有任何自护能力的孩子。这种种的境况逼着我把胡其文琢磨个遍。终于在实践中摸索到了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策略:(1)鼓励视线接触但不用坚持长久接触。
(2)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尽量以孩童的水平来沟通。
(3)抓紧机会与孩子相处。站立(坐在)孩童的旁边,然后开始模仿(4)通过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
(5)通过回忆在春游中与同伴的分享和互动行为。学习正确的情感表露的方式。(6)通过看照片和谈话的方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叙事的欲望,训练“我和我的朋友在做什么?”和“我们怎样?”的句式,注重人物和事件。(7)发展粗大动作,遵守规则并有耐心完成活动。
其实这只是大方向,真正去落实,自己动了不少脑筋。因为文文的语言太少,只能根据他的兴趣进行训练,为了使文文喜欢训练,每次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会根据他的兴趣用玩、教具,使他觉得我们的训练就象是和老师在做游戏一样。此外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在训练中我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和他的能力,在后期调整训练难度,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目标。当然为了帮助孩子能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经常“逼着”他讲话,如早晨向老师问好;放学向老师说“再见”;做了坏事要道歉并且收拾残局;需要帮助必须会请求帮助等。为此我还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去家访,学习孤独症儿童的资料等„„终于有了可喜的成功。通过与家长及各科任教师的沟通,了解到文文现在的情绪爆发次数较少了;每天都很喜欢来新萌学校上课;尽管语言还是很少,但已经有进步了。他的内心已经更多的接受了所有老师对他的关爱„„文文这样的进步我不敢自诩有功,因为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深深的感恩为特殊儿童默默付出的所有人。
总之,三言两语道不尽,无限温馨在心头。面对低期望值的工作,我觉得更实在。更是我“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时候.回归新萌,我的内心少了许浮躁,多了片沉思;少了许攀求,多了份知足;少了份抱怨,多了丝感恩!
作业:撰写一个自己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并能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作为特教班主任,我的资历和经验还尚浅。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心得也多是从老教师承传而来。首先分享一下培养智力落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并终身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智力残疾儿童,除了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外,更主要的是伴有多种适应性行为缺陷。这种行为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不足(主要表现为个体应具备的行为没有具备,在发展上出现落后。如缺乏自理能力、缺乏自我服务能力等);二是行为过渡(主要表现为个体在某个方面出现的行为太多,经常出现过激行为。如频繁咬手指、时常随意发笑、常把饭菜倒在地上等);三是行为不恰当(主要表现为个体在某些场合下出现的行为不合适。如上课铃响后还在外面闲逛、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多数残疾儿童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这样就使得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变得更加困难。可见,智力落后儿童的主要教育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去矫正、补偿这些缺陷行为,从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在特教领域,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班主任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加灵活。比如说:“一日常规”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在班级中制定“一日常规”细则。
为了使一日常规养成教育方案更加规范、具体,具有可行性,每个班级根据每名学生的能力水平、个体差异,又制定了班级“一日常规”,将养成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内容遵循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目标可逐渐深入。例如分清男女厕所→文明用厕;上课坐得住,不乱跑→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课间不喧闹→做有益的游戏;上下梯不拥挤→靠右侧通行;不骂人→会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不倒饭菜不挑食→文明用餐;学习扣钮扣、拉链等渐进自我服务→帮父母、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澡;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中有一位小戴同学,是典型的唐氏综合症儿童。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又名“先天愚型”,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这个病因的命名源自在19世纪末首次描述其病理的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John Langdon Down)。小戴同学的个性较懒散,任性„„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有较大偏颇。喜欢和老师抬杠,和同学打闹,不遵守课堂纪律,撕书等。面对他的种种,我不会咆哮,因为这是极其不理智的。我先耐心的观察,以便伺机而动。其次我对该生进行了家访。深入了解了戴同学的家教情况,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等。第三才开始了针对该生的具体教育措施。
(一)耐心、细致、反复强化
重复、重复、再重复是培养治理落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方法。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每一个指导者都必须不厌其烦。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进行指导,不要急于希望学生消除不良行为。如果丧失信心和耐心,在消退不良行为的过程中,这一行为也许变得更坏。只有通过长期反复的讲解、指导、实践,学生才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逐渐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由于智力落后儿童认识水平低,自控力有限,遗忘性大,因此要把一种好的行为培养成一种习惯,乃至把一种不良的行为矫正为一种良性行为并逐渐培养成一种习惯,可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仅靠单一的课堂环境或特定的几位任课教师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因此,我把戴同学的养成教育渗透到了每一堂课、每一次课间、每一次集体活动、每次用餐等日常活动中,还渗透到了客人参观、观看演出、运动会、秋游等特殊环境中。同时也把指导矫正的任务落实到科任老师、同学、家长乃至学校保安人员的肩上,让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者和示范者,让每一个场景都成为养成教育的实践场地,不放过任何一个矫正培养的机会。为残疾儿童营造一个有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让每一个不良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矫正,为使学生通过长期教育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
(三)科学运用正强化和消退手段促进养成教育
正强化和消退手段是智力儿童教育中使用较多的原理和策略。例如:戴学生早晨来到学校见到老师说“老师好!”我及时还以热情、微笑的回答,教师给予一个良性的刺激,那么今后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就是正强化的原理。再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问题,戴学生大喊“我知道”,而另一个学生却安静的举起右手向老师示意,这时我只把目光和机会送给举手的孩子,今后戴同学争抢喊叫的类似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减小了。由此看来,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运用这种教育手段确保养成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及时进行行为规范评价、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
针对班级制定的“一日常规”细则,每星期都要进行行为规范评价,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以及存在的新的行为问题,为针对戴学生实际情况低起点、小步子的制定、调整常规训练深度提供依据,从而使每一项养成教育都由浅入深的顺利进行下去。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也走的不容易,被戴同学整整骂了半个学期。仍咬牙坚持,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毕竟是善良的。我的付出他感受着。现在我们成了好朋友,经常电话、短信联系。他还经常送点手工等小物件给我,行为习惯的改善也是有目共睹。我想这就是我育人工作的最大欣慰了。当然闲时也不禁冥思,培养智力落后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是一项漫长、艰巨的育人工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只有让这些残疾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这也是我最应该研究和落实的一项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