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

时间:2019-05-12 03:5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

第一篇: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

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

当自己得知在周日上午要到访的地方是“一二九师”纪念馆以及司令部旧址之时,不由得心中涌上一丝敬畏之感,造访的地方是先辈们曾经居住以及指挥、战斗过的地方,虽然自己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那些抗战岁月仿佛离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很远、实则不然。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曾经用鲜血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其来之不易。也告诉我要更加珍惜眼前,同时自己思绪万千不禁也仿佛回到了上世纪那段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周日上午一大早一行40多人坐上车开始了一段红色之旅,首先到访的地方是红旗渠分水苑,在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林县在建国后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等到了分水苑自己立即被巧夺天工的那块牌坊所吸引,后来才进一步得知其内容这里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看着旁边树立起的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那教育二字不禁在我心中显的特别高大,不由得联想起来了自己作为学生同时学的又是教育类专业,这不仅仅是廉政教育地方、也是对自己教育的地方,是自己心中的那块山碑,这不也正是告诫自己要戒骄戒躁、不断进取么,在那一刻红旗渠精神在我心中也扎下了深根。20世纪60年代,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质极端匮乏的条件下,林县人民凭着“重新安排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个春秋建成了“生命之渠”红旗渠,渠线纵横1500多公里,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现在,红旗渠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同时也激烈着自己。

一路走着,最终目的地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100公里的涉县赤岸村,还没到站映入眼帘的即是道路一旁的红色标语以及每相隔50米的一块石头,石头下面会统一写上四字标语:积蓄力量、艰苦抗战、改良生活、团结群众、自给自足、突破围攻、跃进太行.......只见那高挂的红色标语:八路军一二九师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是的,这短短的几局话语却告诉人们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将自己与国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信念,一种民族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贯穿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红色标语下面是一个红色长条幅“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三省交界处区域经济发展”,想必这也是时代赋予的一二九师精神。

再向前是广场中央的雕塑“刘邓和他的战友们”,花团锦簇,绿叶陪伴,庄严而又肃穆地伫立于那里、邓小平和刘伯承位于中央、几位战友随边而站、前辈们眼睛都望向远方、仿佛在期盼着些许,又仿佛在谈论着什么、在思考着什么,我想是在盼望着抗日的尽快结束,迎接着胜利的到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和解放战争中上党、平汉等著名战斗、战役,曾有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6年之久。建国后,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以及刘伯承、徐向前2位元帅、及各重要将领,先后有近百名一二九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心中的敬佩不禁升起、但究竟是什么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之后让这里、以及这里的精神没有被世人遗忘,反而又随着时间的积淀而又更显的弥足珍贵呢。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要去一探究竟,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向前走着看见的是普通居民墙外那“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16个大字,想想普通百姓尚且懂得这些、更别说那些战斗过的先辈了。这不也是告诉自己应不断地创新,同时具有宽厚和包容事物的精神不才是大度的表现么。接着是一段通向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路,这是一段向上的平缓上坡路、在现在看来那些当时用来垫路的大石头已经被岁月磨去了其原来那坚硬的棱角,但先辈们那坚实的脚印却永恒的印在了这上面,告诉着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勇敢地大步向前,踏实点、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从远处望去那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白墙黑瓦的房子,一入旧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黑色质朴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国家国防教育基地的石刻。的却,倘若作为一名中国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还有什么资格谈什么其他呢。庭院正中央是当年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亲手栽种的丁香和紫荆树。如今依然根壮叶茂,花香宜人,每当清明时节两棵树几乎同时竞相开放想必也是在向我们表达着那浓浓的追思之情吧。第129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建立以太行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派出多批游击支队和工作团深入晋冀豫边广大地区,配合当地中共组织,建立抗日政权,组织群众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向前是作战室,当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首长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抗击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收复了198个县城,现在,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已改设为太行木刻版画展室,里面陈列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当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它再现了当年太行军民在艰苦岁月中抗击敌顽的斗争生活。正所谓9000红军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就是从这里走出的。

北边3间为刘师长宿舍,东房3间为邓政委宿舍,在这里不见华光四溢,映入眼前的是炕床,小小的煤油灯,正方小木桌,已经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使用过看地图用的放大镜、钢笔、毛笔、笔筒、砚台等一些物品,西房3间为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宿办室,这一刻艰苦朴素四个字印在了我的心里。穿过小门,有司令部的防空洞,里面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潮湿阴暗,只剩下短短的几米但那是当年师首长为预防敌机轰炸而辛苦建造的窑洞。129师共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数千起,如: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平型关大捷等。1940年8月20日晚,百团大战正式打响,八路军第129师以8个步兵团、8个独立营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指挥下,对正太路西段的日军进行攻击。八路军来势凶猛,日军措手不及,经过一昼夜激战,攻克正太路沿线不少车站和日军据点。百团大战是中共敌后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直接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刘伯承元帅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部分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到涉县,安放在涉县赤岸村北,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约100米处的山上。小山如今已经改造成了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将军岭。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元帅、徐向前元帅、李达将军、黄镇将军、王新亭将军、袁子钦将军6位将帅的灵骨,灵骨安放处还建有将军雕像和纪念碑。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了岭名,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这里是先辈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正如刘伯承元帅纪念亭上写到这是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宝贵的政治财富。

在司令部旧址北面将军岭的北侧,是一二九师陈列馆。馆以时间为顺序,采取图、表、沙盘、雕塑、及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革命事迹,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再现了一二九师在太行山战斗和生活的精神风貌;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集中展示革命先辈抗击日顽、军民团结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设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前进。

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奋斗历程,创造了千秋不灭的丰功伟绩,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谱写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诗篇,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就是要学习我们的先辈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发出来的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斗志,就是要学习他们在艰苦环境下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不畏强敌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就是要学习他们为了革命理想不怕牺牲,不计得失的伟大人格和优秀品质。

做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要深刻理解一二九精神的真谛,明确历史的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贡献。今天,虽然现在时代与原来不同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学习他们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甘于奉献,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应该把这种精神升华为时代的精神,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奋图强,开拓进取。弘扬“一二九师精神”,学习借鉴历史经验,也有利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回顾历史,是为了不再忘却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向前看。自己应当以史为鉴,从中获取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我们也应珍惜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也应时刻铭记,为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光荣;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国热情转化为自己平时学习和工作的动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正如“一二九师”指挥部远处的那行红色标语所写: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二篇:参观一二九师陈列馆有感

参观一二九师陈列馆有感

涉县实验小学 李家豪

星期六早晨,我和妈妈骑车去刘邓大军的革命根据地——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这次参观是我和妈妈期待已久的一种文化教育和思想洗礼,特别是对于我来说,这次的教育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座落在老区涉县的赤岸村,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原因,后来,这个村落被人们称之为“红色赤岸”。听妈妈说,这里安葬着许多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灵,他们长眠于太行山之颠,脚踏清漳河水,也瞭望着老区人民蒸蒸日上的生活。

首先我们参观了一二九师陈列馆。一踏进陈列馆的大门,只见大厅的中央悬挂着一幅大型的壁画——巍峨的太行山上,刘邓大军的英姿勃发,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正奔赴革命的最前线。看到这样的画面,敬仰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我们跟随前来参观的人流,依次参观陈列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通过一张张纪念画和文字说明,我接受了一场革命教育的洗礼。这里有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曾缴获敌军的机枪和大炮,还有缴获日军的钢盔、防毒面罩及军用大衣,这些物品让我大吃一惊的同时,对英勇作战的一二九师军官们敬佩之至。他们仅凭简陋的作战工具,却战胜了拥有先进武器的敌人,这需要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我还看到了一二九师军官战士用过的水车、纺车,这些原始、古老的生产用具,让我想到了他们的生活曾是那么的艰苦。然而,他们为了缔造新中国,为了老区乃至全国穷苦的人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物生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并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这才换来了今天这幸福的生活……

一件件展品,记录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战斗历史;一段段文字介绍,引领我走近了那段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让我感受到了一二九师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也让我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一脸沉重,但我的心里却心潮澎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一二九师战士的努力就不会有我们老区涉县今天的美好生活。

同学们,当我们喝完妈妈递过的牛奶时,当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走向学校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放声歌唱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努力奋斗吧!

第三篇:游红旗渠有感

游红旗渠有感

王月

踏着重重叠叠的英雄足迹,队里组织全体学员参观了林县红旗渠,感受颇多„„

作为一个河南人,红旗渠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红旗渠的精神更是在我身边,从未间断地闪耀着光辉,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在亲眼目睹红旗渠之前,一切都只是“故事”,抽象而遥远,而那天,当我们一行人来到红旗渠后,面对眼前的壮丽奇观,一幕幕情景浮现在脑海里,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创业艰辛,大家无不感慨万千:几十万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简陋的工具、落后的技术手段,以一颗火红的心和坚韧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的千古伟业。悠悠十年风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山石险峰却无怨无悔,在这千里长渠上,又洒下了多少林县儿女的鲜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东流!不由得,我对老一辈的林县劳动人民又多了几份敬畏之情,不同以前,这种情,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实在而具体。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历史上的林县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后勤劳的林县人民不向命运低头,以“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的超然心态,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大无畏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凿洞、遇河架桥,改变了林县面貌,创造人间一大奇迹。由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军校学员队干部,一名在职研究生学员,摆在我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曾几何时我也感到压力大,节奏紧张,琐事繁多而且充满矛盾,现如今见识了修凿红旗渠艰辛苦难,才觉得,人的潜力是惊人的,做一件事,有决心,有勇气,有耐力,那么任何事情都难不倒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上的小困难,更是如此。在参观红旗渠的同时,我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种骄傲,我的家乡人在几十年前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作为一名后生,感觉骨子里也流淌着英雄先辈们的热血,作为英雄的后代,我更应该继承好这份红旗渠精神,带着一种乐观,坚韧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更进一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军官,更是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我的党性认识当中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急难险重我先上,勤俭节约创优秀!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红旗渠精神,才能不枉此行!

这次参观已经超脱了简单的参观旅游,这是一次红色之旅,一次心灵的洗礼„„西边天际抹上一片艳红的时候坐在车内透过车窗再看一眼缠绕于太行山腰际的红旗渠,我为林县人无畏天地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为林县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潇洒气度所折服。归途中《定叫山河换新装》浑厚、雄壮的音乐在梦中响了起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第四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有感

最近,在机关党委的组织下,我随队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和青年洞,深受教育和鼓舞,“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和“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豪情一直震撼着我、感染着我。主要感受有六点:

一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办大事、创大业。上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苦战10年,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与同时期的北京十大标志性建筑、大庆油田开发、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等事件,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显示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无限创造力,凸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共产党员先进性对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性。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共产党人始终想在前、走在前,和群众同甘共苦。林县的群众说得好: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冬天,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住,自己住工棚或山洞。粮食缺的时候,党员、干部把馍让给民工吃,自己吃糠菜。县委书记杨贵曾因挨饿晕倒在工地上。有一天炊事员偷偷给他煮了一碗小米饭他很生气,最后这碗小米饭被倒进锅里煮成了汤,30个人分着喝了。最困难的活、最危险的地方,都是党团员和干部先冲上去。渠首 拦河坝合龙时,5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墙,拦住了咆哮的河水砌起了拦河大坝。除险队队长任羊成凌空打钎、飞崖除险,飞石砸倒三颗门牙,他用钢钎把牙别正又接着干。这样的共产党员称得上是钢铁炼成的人。面对这样的党员和干部,群众怎能不佩服、不跟随?有了这样融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咋能不创奇迹?我坚信,有党的领导,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我们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大事,创造更多奇迹,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

二是人民的力量是排山倒海、战无不胜的。红旗渠施工时,正值我国困难时期。林县人民宁恳苦干,不愿苦熬;宁恳流血,不愿流泪,男女老少勒紧裤腰带,热火朝天地开挖红旗渠。没有粮食,就挖野菜煮着吃;没有房屋帐蓬,就在石洞石缝里栖身。他们豪迈地讲:“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怕风雪寒。饥了想想过草地,冷了想想爬雪山。渴了想想上甘岭,千难万险只等闲。为了渠道早通水,争分夺秒抢时间!”整个总干渠、3条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万个,投资6865.64万元,自筹资金占到86.06%!他们用自烧的石灰、自碾的炸药、自编的箩筐、自制的独轮车、自带的简单工具,提前9个月建成红旗渠,削平山头1250座、挖通涵洞211个、修建渡槽152座,挖出了1696.19万立方米土石,把这些土石堆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从哈尔滨连接到广州!我由衷地感叹:我们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太伟 大了!信念、精神、集体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只要党的政策真正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有的是干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党和国家就坚如磐石,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三是敢干苦干加巧干才是实干、才能取得实效。干大事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科学做保障。修渠时林县有300万元经费和3000多万斤储备粮可以动用。工程动工前经过了多次实地勘测考察,而且是边干边测量,边调整施工方案,坚持了大胆决策和科学决策相结合。全长70多公里的总干渠渠底海拔高度只有8.824米的落差,就是说渠线每延伸8公里,海拔高度只能下降1米!但智慧的林县人民确实做到了!为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问题,修建高27米的桃园渡桥时,施工群众设计出了“桥下走洪水、桥中流渠水、桥上通汽车”的设计方案,有人质疑:“你们的方案连书本上都看不到啊。”可施工群众却豪气冲天:“书本上没有没关系,我们修好了,把它写进去就行了!”最终,被不少人认为光设计就需8个月的工程,仅用65天就胜利建成!为充分发挥红旗渠的作用,林县人民共沿渠修建了3000多座小库池,水源充足时把多余的水放入库池,到枯水期再放出来,一渠水顶几渠水用。这一群众智慧也被载入中国水利教科书,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还有,数百公里的渠线大都是用麻绳、皮尺量出来的;土吊车、土法架桥、拐弯炮洞等土发明发挥了很大作用……展厅中一幅幅 照片、一件件实物,既体现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也展示出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在他们“敢干苦干加巧干”下,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今天,我们作决策、办事情,仍然需要学习和弘扬这种既敢干苦干又不蛮干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增强“本领恐慌”意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决策水平和运作水平,努力实现领导工作的现代化。

四是干事创业必须心系群众、依靠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岁月无痕,红旗渠如碑:它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丰碑,也是一座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碑,更是一座心系群众、为民执政的丰碑。当年的林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执政为民,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党的任务和人民的利益、党员的先进性和群众的积极性、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事实告诉我们:

——为民执政,一定要真正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当时的林县县委深知:千百年来,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想的是水,盼的是水,梦的还是水,水是制约林县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才决心“把天上水蓄起来,把地下水挖出来,把境外水引进来”,最终使红旗渠成为“一渠水、一渠浪、一渠电、一渠社会主义的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全 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真心实意爱民,发展经济富民,强化服务便民,稳定社会安民,廉洁勤政为民。

——为民执政,一定要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红旗渠精神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奉献无私到命都可以不要。林县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群众,以10年心血换一渠之成功,确实难能可贵。何况修渠能否真正成功,成功之后能否公正评说,在当初并不完全肯定。但正是有了为民执政的坚定决心,他们才把一切个人得失臵之度外。这和时下一些人“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习惯做表面文章、热衷搞“形象工程”、醉心追求个人政绩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说实话,极少数领导干部追求的那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我看这样“一任政绩几任债”的所谓“政绩”还是越少越好。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以百姓的福祉为最大的政绩。即使对自己升迁有风险的工作,只要对群众有利,也要坚决去办。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做到“四不”:不搞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不提不切实际的漂亮口号,不做空洞无物的数字文章,不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为民执政,一定要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60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牺牲(80多人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不惧严寒酷暑、不怕旷日持久地拼命 修渠呢?说到底是因为群众无比信赖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跟党走,拥护县委的好决策。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也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兵民是胜利之本”,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终于夺取了政权;执政后的今天,我们更要牢记党的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决策、办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切记“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之古训,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以群众为根、百姓之心为心。要围着群众转,不要围着领导转,围着有钱人转;要多办群众最急最想办的“连心工程”,不要搞形式主义,热衷于首长工程、政绩工程;要改变过去“要钱要粮要命”的形象,树立“亲民爱民富民”新风。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带着感情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怨、所急变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使各项工作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切实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让人民满意、让群众高兴的工作实践中去。

五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事业兴旺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建造红旗渠时,仅30来岁的县委书记杨贵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敢拍板上这样大的工程,说明了他思想有多解放,多么有魄力。时至今日,英雄的林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前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从6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到80年代“十万大军出 太行”,再到90年代“十万大军富太行”,林县人民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有了点子、走出了致富的新路子。2003年的林州,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第12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连续23年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000多元。当年林县是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现在喜看“十万大军美太行”,满眼都是绿,城乡似锦绣!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从“战太行”、“出太行”到“富太行”、“美太行”,林县人民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领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一要勤于实践。深入了解国情、党情和市情、民情,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在实践上下功夫,在结合上花力气,在艰苦环境、复杂局面中经受磨练,在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事业发展。二要勇于探索。有一股闯劲拼劲韧劲,有一股豪气锐气英雄气,不怕困难,不回避矛盾,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载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势,用发展的思维分析情况,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靠思想解放和不断创新来推动各项事业提速发展。

六是新时期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修渠时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 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确保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确保党和国家永不变质;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继承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古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与当年林县的党员干部相比,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水平高了、眼界更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换句话说,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人胖了,却跑不动路了、出不了力了;路宽了、车好了、信息快捷了、地理上的距离概念更近了,但我们距离人民群众却远了。因此,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增强公仆意识,密切干群关系,共创美好未来,显得尤其重要。

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应当与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结合起来,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焦裕禄、孔繁森、史来贺、吴金印、郑培民、李连成、李全芳等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与我市实施“以工立市,以工富市,以工强市”战略结合起来,与搞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就 本人而言,要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时时用红旗渠精神鼓励自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摒弃贪图安逸的享乐之风,发扬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人老实坦荡,做事公道正派,做“官”干事干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干事创业的壮志和激情,以务实的精神、优良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出色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五篇: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感想

4月10日,分公司总经理室组织9个部门、6家中支、3家新筹机构、6个工作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骨干等参观了被世人誉为“人工天河”---河南林州红旗渠。以往,在倾听红旗渠的动人故事时,就对红旗渠怀抱着浓浓的敬仰之情。而此次的红旗渠之旅,更让我感触颇深。

红旗渠--信仰的象征,精神的传承。20世纪60年代,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以改变十年九旱的恶劣环境,而这条渠就是被世代人景仰的“红旗渠”。10年的苦干,一锤一钎的开凿,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它,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它更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胜景。此次的参观学习,让我震撼,深刻认识到:

第一,工作要有规划和前瞻性。

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更离不开领导林州人民的优秀干部——杨贵。杨贵在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就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定要改变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不止作出了决定,更身先士卒、率领修渠大军开赴引漳入林工地,在历经数载春秋,终于修成了红旗渠。红旗渠完工就预示着它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一座丰碑。而杨贵为林州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务实低调的工作作风是这一丰碑矗立的基石。他的态度、他的精神、他的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引领我们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动力。

第二,公司发展需要企业精神的凝聚 红旗渠的建成,需要林州人民心有所想、心有所向。这是一种向心力、一种精神——红旗渠精神:它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它影响着林州人民在困境中发奋图强、它带领着林州人民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我们在发展中也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需要“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集体信念,只有团队的心融合在一起,只有企业的精神凝聚在一起,才能跟随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诚信立业、稳健行远”更稳步发展。

第三,公司的发展需要每一位员工“执行到位”

红旗渠的建成,更依靠的是林州吃苦耐劳、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百年大计,精心施工,林州人民在搭砌一砖一瓦都认认真真、工工整整,正是他们的这种执行力塑造了这浩大的工程、成就了这一举世瞩目的胜景。在市场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公司要发展,更需要每一位员工的“执行到位”,一位员工、一个团队的执行力越强,越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执行到位,不只是在特定的某一时间,应是在任何时刻,每一位员工都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计划,全力落实,在这个不断执行到位的落实过程中,公司的基业才能稳健、公司的发展才能长青,而这正是作为中支一员的责任及义务。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心中。而我亦将在中支内部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进行传播,为中支的发展奠定基石、为中支的前进铺设方向。

下载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访红旗渠分水苑及“一二九师”旧址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旗渠之行有感

    红旗渠之行感悟 第二组 巍峨太行山,雄壮红旗渠。“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最为困难的历史时期,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河南林州人......

    游红旗渠有感(合集)

    游红旗渠有感 踏着重重叠叠的英雄足迹,我们自己组织参观了林县红旗渠,感受颇多„„初次踏上河南这片土地,新奇而略显惴惴。听说这是个资源相对匮乏、贫瘠,而人口众多的地方。当......

    游红旗渠有感

    无私奉献、勇于承担——游红旗渠有感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迈入红旗渠这片红色土地上时,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

    红旗渠话剧有感

    长城巍峨阻敌寇, 红旗渠水活乡亲。 青年洞内鸳鸯骨, 漳水河上胭脂心。 太行山脉可为画, 修渠儿女亦成林。 自力更生十余载, 大功终成泣沾襟。血雨重撒三江土, 龙风又入九重宫。......

    游红旗渠有感(定稿)

    游红旗渠有感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 ——周恩来 林县人民逢山凿洞,遇构架桥。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绝壁之上,他们的丰功伟绩荫其......

    参观红旗渠有感

    参观红旗渠有感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红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新四军陈列馆坐落在市内主干道旁,占地面积很大。远远就望见馆内宽阔的广场和平整的草坪,几幢灰、白色调的洋式建筑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丛中,在车辆人群川流......

    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有感2012年12月20日,我们一行12人,开始我们这次红色之旅,历时3小时的行程,我们游览了新四军军部南昌旧址革命圣地,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