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时间:2019-05-14 05:2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第一篇: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alan

在历史老师的号召下,12月3号下午,我们几个人一组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单就一所军校对自己国家的深远影响、对决定历史走向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所周知,历史上黄埔军校可谓是精英云集,名将辈出,而这些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带着一份豪情壮志,最先步入的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 1

中山先生故居”牌匾。也许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重大历史意义。

走出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门两侧围墙,粉刷着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往里,就是校本部,俗称走马楼,建筑方正,共两层,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左右对称,这里就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与学习的主要场所,都按照原貌加以复原。沿着走廊,可以参观到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室,还有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军需处等等,楼上还有学生宿舍和阅览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设施简陋,从中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局限、教员与学生生活的俭朴。但就在这样客观条件不足的环境里,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却培养出一颗颗勇敢与坚强的心!也很好地诠析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不是吗?

在众多的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校本部二楼校长会客厅中的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首次看到此句诗,不禁赞美此人生之壮景。其视野之高远,心胸之宽广,让我不得不产生景仰之情。而挥戈北上,征战沙场,立马定中原,又是无比的自信乐观。其雄心壮志,如日月之明,恰似天地之大。实在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然而立该诗在此作为警言的人是谁呢?万万不能想到的正是

校长蒋中正同志,乃人中豪杰也。这副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气势,表达了他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游客的景仰钟爱。蒋中正与孙中山的斗争合作经历不得不让我震惊颤粟不已!蒋孙两人既是同事与朋友,又是敌人与对手。军校能够有这两位顶天立地的风云人物,真是时势造就英雄。

从黄埔军校旧址出来是,已是黄昏,纪念馆都将要闭馆了,我们登上总理纪念碑身前瞻仰一会。总理纪念碑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西面刻有总理训词。碑上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宛如他正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三民主义”的原理。人们一看到铜像就自然想到孙中山先生革命和伟大的一生。

乘船原路返回,尽管很累,但每个人心里面都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份豪情壮志。这也许是一种对军人先烈的敬仰,一种对伟人壮士精神的共鸣!

第二篇: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先来讲下乜“我们组这次是以骑单车的形式去黄埔军校旧址什么什么的”,说一下我们组内的和睦啊什么的,然后前前后后都可以说一下党建组织这个活动多好多好,然后有个广外师姐做讲解员,不过不是帮我们组讲解,帮我们讲解的是另一个其他学校的师兄,他很热情的,我们是先骑车到了,然后师兄带我们边参观边讲解,然后是我们的自由参观时间。最后我们去参观的所有人都进行了大合照。还可以写一下自愿者,讲解员是自愿者,门口的安检员也是自愿者,然后那些跟党有关的就你自己吹了。

下面的资料你看哪些有用就拿来用吧: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现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校址设在广州市东郊的黄埔长洲岛上。全岛面积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并峙,构成长洲军事要塞,是由海上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校名虽多次变更,但校址不变,通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于6月16日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由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组成最高领导机构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办事。1926年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教职员不少是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军校随着形势发展而扩大,增设教导团、炮、工、经理、政治、入伍生等大队。并先后在广州、潮州、南宁、长沙、武汉设立分校。军校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建设一支为救国救民,统一国家,不惜牺牲的的革命军。它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战功显赫,世界扬名,成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其校舍的主要部分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其他建筑也因日久失修残破不堪。1962年校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把旧址保护好。1965年开始逐步维修,1988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重建了校本部,使军校旧址重现昔日风貌。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校舍军校创办时略加修葺,并在原祠堂式大门前增建欧陆式大门,悬挂陆军军官学校名牌。1930年军校迁往南京,校本部于1938年被日机炸毁,广州沦陷后,日军进驻,续加破坏。此后,岁月沧桑,环境日变。1996年广州市政府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复建校本部。6月16日奠基,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两千余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校本部内部复原了孙中山、将中正、廖仲恺的办公室以及周恩来的政治部办公室和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寝室等。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校本部还增设了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名人油画展、世界著名军校、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等新展览。

校本部面临珠江,坐南朝北,是一座建筑面积约10600平方米,具有岭南风格的南方祠堂式建筑。大门之内,前后四进,东西两边各有四栋房子,形式一致,相互对称,错落有

致,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建有围墙,自成一体,宁静幽雅。该楼俗称“走马楼”,原为清朝末年的陆军小学堂,著名将军邓演达、叶挺等人早年曾在这里学习过。黄埔军校开办后,这里是军校的中心,各部办公室、课室、宿舍、厨房、饭厅、储藏室都设在这里。国共两党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周恩来、聂荣臻、何应钦、顾祝同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过。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走马楼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1996年广州市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并对外开放。

《黄埔军校史迹展》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通过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以“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的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

《黄埔群英油画馆》 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合作,创造性地用油画的形式再现黄埔军校的将帅和名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包括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黄埔名人,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黄埔群英馆

黄埔军校英雄辈出,独领风骚,极一时之盛。他们曾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窗学习同校共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也曾因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分道扬镳,相见兵戎,决战疆场。其个人荣辱沉浮的传奇经历和民族兴衰、时代的变迁紧密交织在一起,在历史大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编织成中国20世纪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

本次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他们中不仅有大家熟悉的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军事家,也有戴安澜、谢晋元、赵一曼等在革命征程中壮烈牺牲的黄埔英雄,还有郭沫若、茅盾等近代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置身这些艺术家们精心塑造的艺术长廊中,您的思绪会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徜徉。

黄埔军校史迹展

黄埔军校——这个响亮的名字,一直牵动着海内外无数中国人的心。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它在艰难困境中成立,走过曲折发展的道路,为民族的解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新世纪里,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子孙应携手合作,为推动两岸的早日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纪念军校建校80周年,展览通过近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从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了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在我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的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第三篇: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可以被人所抛弃,而应该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保持忧患意识,提升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可以被人所抛弃,而应该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保持忧患意识,提升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参观革命纪念馆旧址有感

参观革命纪念馆旧址有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纪念馆里,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用过的一些用具——简陋而粗糙,使人想到当时生活的艰苦,是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在馆内,我们仔细的观看展出的珍贵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认真的聆听讲解员讲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图片上挑着扁担、推着小车艰难行进的支前大军、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班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以及毛泽东推过的碾子骑过的白马、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的马灯、刘志丹穿过的棉衣„„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为我们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真实情景。

在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当解说员讲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大家被一幅巨大的照片吸引住,在看什么?在找什么?啊,看见了,看见了我们的第一任老院长任虹!当年任虹老院长参加了座谈会,亲耳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同志们非常激动,纷纷在照片前合影留念。

回顾历史,曾在这里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当年革命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延安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始终追求和坚持的。

无数革命青年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这种追求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一起构成了延安精神。这种延安革命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延安革命旧址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当年革命的艰辛,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还是“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伟大。

同样,延安革命精神在今天也具有极为深远和现实的意义。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心浮躁,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泛滥。此时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冲破反动

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热情。延安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土地,如今,我为有机会到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地方,亲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而感到由衷自豪和高兴。走进延安,让我对延安精神本质有了更深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伟大。

弘扬伟大的延安革命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要以延安革命精神教育和引导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延安革命纪念馆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短短几个小时的学习参观结束了,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大家还在三三两两地谈论着,延安革命纪念馆之行不虚此行,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当代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并不断赋予时代新内容,使其发扬光大。做为一名大学生,在新历史条件下,在这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我将努力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团结同志,勤奋工作,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下载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后感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后感 4月9号,在广州大学数学学院党组织的带领下,我有幸来到广州黄埔区的黄埔军校旧址进行参观学习。四月天的岭南虽然天色阴沉,但是挡不住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

    参观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有感

    参观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有感 荔湾外语职中陈慧聪 2017年12月12日,本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不忘初心,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题党日学习教育活动,前往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参观黄沙坑......

    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及省委旧址有感

    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及省委旧址有感 5月17日下午,在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参观了韶关市的北伐战争纪念馆及省委旧址。这次主要是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校外实践活动。......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优秀范文5篇)

    记我院财金信息管理系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3月23日,我院财金信息系党支部书记苏建贤、学工办副主任毛拓艺和一众辅导员带领我系第26期优......

    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参观黄埔军校有感7月5日的上午,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感受一下那种历史的气息,和革命先烈们的那种舍身为国的精神。黄埔军校,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而......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 新四军陈列馆坐落在市内主干道旁,占地面积很大。远远就望见馆内宽阔的广场和平整的草坪,几幢灰、白色调的洋式建筑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丛中,在车辆人群川流......

    参观纪念馆有感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12本科班--赵蕊-47 一直对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宏伟的纪念馆矗立在市政府对面,让它多了一分严肃与神秘。终于这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参观纪念馆有感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4月24日,老院党支部联合医务处、口腔、医技机关等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