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战胜利70周年事迹资料
抗战胜利70周年事迹资料
高培之(1915~1939年),原名高朗豁,1915年生于唐山西常各庄。幼年启蒙于本村小学,1931年考入邻村龙泉寺高等小学,1933年考入河北滦师。
高培之进入河北滦师后,学校地下党组织发现他思想进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于1935年7月吸收他为中共党员。这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高培之、吴绍舟等共产党员,发动和组织滦师的进步学生,创办校刊,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初,在党的领导下,北平一些学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高培之等立即响应,积极筹建 XX县“民先”组织,滦师的张文杰、江东(曹中汉)等,都是高培之发展的“民先”第一批队员。滦师“民先”组织,在高培之的领导下,开展“募捐赈济黄河灾民”、“罢日语课”等活动,宣传了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XX县各校的“民先”组织,又称“学联”,高培之是总负责人。
七七事变后,中共XX县县委决定,从河北滦师抽调高培之参加中共XX县县委。并决定让他在马城开办“大生全”书店,作为XX县县委的秘密联络站,通过该店加强与乐亭和XX县南部及XX县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大生全”书店对发动滦乐地区的抗日武装大暴动起了很大作用。这里除作为暴动骨干的秘密集会点和联络站之外,还承担了大暴动时的大量袖标、旗帜、关防印信的秘密制作。
1937年冬季,中共京东特委决定在迁XX县沿长城一带,组建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游击支队,中共XX县县委决定动员一批党员参加。高培之亲自动员了14名同志,参加第一支队,并千方百计为队员筹措到一支美造撸子和一支2号德制手枪。
1938年初夏,冀东抗日大暴动进入紧张准备阶段,高培之配合红军干部李润民,积极从事游击骨干训练工作。在XX县大门庄开办的短期训练班上,高培之既是组织者又是领导者。他废寝忘食,积极工作,使参加训练班的同志政治、军事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成为暴动的骨干力量。
7月6日晨,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在XX县港北村首举义旗,宣布冀东抗日联军第5总队正式成立。李润民任总队长,高培之任政治部主任。次日,高培之、李润民等带领暴动队员四处宣传,张贴标语,收缴枪支,扩大队伍,打响了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的枪声。
7月15日,五总队驻扎在糯米庄、杨家院一带。次日凌晨,收到XX县城里地下党员送来的情报:XX县警备队300余人,准备于天明之后围剿暴动队伍。李润民、高培之、张鹤鸣当即决定,在杨家院一带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战斗打响后,正当与敌人僵持不下时,高培之亲自率领政治部的干部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举着政治部大旗,进入前沿阵地,高喊:“我们中国人不要自相残杀!有良心的中国人应当放下武器、改邪归正!这样做,你们才有活路!”敌人在政策感召下,纷纷停止还击,表示愿意缴枪,使战斗很快结束。这次战斗,共缴获轻重机枪两挺,长短枪200余支,子弹及其他物品一批,活捉了伪警备队长刘韬。暴动队伍经杨家院一仗,声威大震。队伍南下,一路之上,带动了各处大起义,组建了曾家湾一带的第13总队、司各庄一带的第14总队、乐亭的第10总队等。此时,这支抗联队伍周围,已集结了5个总队,一个独立大队,总人数5000余人。为指挥方便,在各总队之上,设立抗联第一路指挥部,李润民任总指挥,高培之任政治部主任,张鹤鸣任参谋长。
8月上旬,抗联第一路指挥部由乐亭北上进入卢龙。这时XX县城已被高敬之率领的暴动队伍解放。第一路指挥部带领队伍进城后,编高敬之的队伍为23总队,并在城内召开了群众大会。会上,高培之作了抗日形势报告,宣布成立XX县抗日民主政府,公推张春圃为县长。
10月,抗联队伍奉命西撤到平西整训。抗联第一路指挥部改编为抗联第三梯队,梯队司令李润民,政治部主任高培之。西撤受挫后,高培之、李润民潜入天津,准备秘密转赴平西。由于叛徒告密,高培之等在天津被捕,后押往XX县日本宪兵队。1939年春,在XX县老车站就义。高培之时年24岁。
常云卿(1913~1942年),化名鲁健之,曾用名常征,回族。1913年11月10日,出生于唐山一个矿工家庭。他自幼聪明,1928年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丰滦中学读书。在中学读书时,学习勤奋,待人热情,深受师长和同学们喜爱。1931年,常云卿中学毕业后,考入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33年5月,日军控制古冶,国民党军队弃唐山西退,中共党员谷云亭按照党的指示,到开滦总医院以护士职业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经常向常云卿推荐进步书籍,秘密传阅共产党地下刊物。在谷云亭的启迪下,常云卿很快成为参加进步活动的积极分子。毕业后,常云卿分配到医院手术室工作,不久,当了护士长。这期间他通过办小型图书馆等形式,向进步医护人员和工友宣传抗日爱国思想。
1935年,国民党政府与日军签订《何梅协定》。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殷汝耕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常云卿不顾个人安危,在医院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抗日的主张,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屈膝投降的罪行,号召青年誓死不当亡国奴,并身体力行,报名去绥东抗日前线,救护伤病员。
1937年春,常云卿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自卫同盟,并负责盟刊的编写工作。他经常通宵达旦,把上级发来的学习文件,抄写复制或油印成小本子,在内部广泛发行。第一期发行本就是由常云卿亲自复写的。是年10月,经谷云亭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常云卿根据党的指示,辞去了开滦医院高级护士职务,随谷云亭、李尚武等人在丰润县王官营镇开设复生药房,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点,他的任务是发展党员,扩大抗日力量,掩护来往同志,为冀东暴动作准备。办药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乏经费,尽管常云卿家中十分贫困,但他硬是筹措到500元钱捐献给复生药房,购买药柜、桌椅和诊断床等。常云卿、李尚武等人在复生药房工作期间,既是医生又当护士,还经常到附近各村进行抗日暴动前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938年7月,冀东人民抗日武装暴动后,根据李运昌司令员的指示,他在复生药房的基础上,组建随军医院,常云卿为院长。他在无院址、无经费、少骨干、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情况下,紧紧地依靠群众,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很快使医院工作人员由原来几个人发展到30多人,有病房10间,床位5张。遇有伤重的,或马上需要手术的,他总是亲自动手,他不仅治疗技术精湛,还把伤病员当成自己的亲兄弟。1938年10月,抗联部队西撤时,医院有5名伤员需随部队转移,并需5副担架,20人运送,每隔30多里换人一次。为使伤员安全及时转送,常云卿每到一宿营地,首先想到的是,伤员吃饭休息和第二天行军运送问题,每天他总是派人先行一步,早点把人和担架准备好,这种无微不至地关心使伤病员十分感激。
1938年11月,抗联西撤受挫,返回冀东后,根据党的指示,常云卿等人到丰润北部小岭、黄昏峪一带潜伏下来,主要任务是收拢暴动失散人员,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为此,常云卿等人在腰带山周围的一些村镇,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基层党支部,还建立了游击武装。
1939年秋,上级领导决定抽调冀东部分干部和一部主力部队赴平西整训。为顺利地开赴平西抗日根据地,根据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命令,把冀东抗日武装编成八路军 3个团,苏林彦任第30团团长,王子义任政委,常云卿任政治部主任。9月中旬,从丰润县大岭沟出发,10月到晋察冀边区北方分局首府XX县。常云卿被分配到党校七班,先任党小组长,后被选为党支部学习文化委员,负责支部的宣传文化工作。经过这一阶段的刻苦学习,他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党的知识、军事素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940年5月,中央北方分局第三期学员学习结束,根据党的工作需要,常云卿被分配到冀东东部地区开展工作。1941年10月,任丰玉宁联合县组织部长,负责四至八区工作,为了掌握各区工作开展的情况,常云卿每隔一两个月总要深入到各区检查、指导工作。有一次,常云卿为了找新调五区区委书记谈话,步行 10华里才找到,并详细向他介绍该区政治、经济状况和对敌斗争情况,使这位同志很受鼓舞,增强了做好工作的勇气和信心。
1942年4月1日至6月10日,日军开始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丰玉宁全县被敌人“蚕食”,干部损失严重,由原 300名减少到30名。4月23日,县委书记石光壮烈牺牲后,经冀XX区党委批准,常云卿任中共丰玉宁联合县县委书记。6月10日,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发布青纱帐复仇战役的命令,12团、13团主力决定恢复丰玉宁地区。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常云卿在遵化芦各寨召集由丰玉宁转移到这一带的各区干部开会,动员他们回到原地,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扫荡”,恢复被敌人“蚕食”的基本区。7月2日,常云卿带着侦察、通讯班,从遵化城南返回丰玉宁地区,开展恢复基本区工作。8月,他冒着危险,穿越北宁路敌人封锁线,亲自主持会议,鼓励路南的同志把XX区开辟好,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由于全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丰玉宁大部地区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2年10月8日至12月10日,日军在华北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冀东中部丰玉宁地区仍是“扫荡”的目标之一。面对残酷的环境,常云卿深谋远虑,及时提出“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并根据上级党的指示,要求县三级干部做到: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为了适应对敌斗争需要,他领导武装游击小组,采取分散隐蔽的方式进行斗争,白天隐蔽,夜间出击,破坏敌人的交通、电线并袭扰进驻之敌,使敌人胆战心惊。一次在政治攻势配合下,游击小队一连拿下4个炮楼。在艰苦的时候,他常说:“我们困难是暂时的,共产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敌人的‘扫荡’是最后的挣扎,是说明了我们的力量强大。”常云卿的宣传发动工作,增强了坚持在丰玉宁地区的干部群众战胜敌人的信心。
1942年11月29日,常云卿带通讯员王平去唐山郊区张思庄找地下党接关系,是日晚,住在吴家庄,30日上午去张思庄。当完成任务返回驻地时,在大官庄遭到数百名日伪军包围,在突围中,常云卿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第二篇:2015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资料
2015抗战胜利70周年资料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2015年9月3日上午,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还将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抗战胜利70周年诗词勿忘国耻
莫忘国耻(中华新韵)
七七事变又周年,浮想当时遍地烟。
国大无能凭寇盗,人多有佞任贼奸。
挑旗抗战勇八路,立腕争赢走万山。
雪耻需圆强盛梦,凝心聚力共擎天。
清平乐•卢沟狮醒
卢沟狮醒,怒目仇光炯。
日寇侵华留铁证,突显周身弹洞。
当年抗日群英,民族旗帜高擎。
燃起熊熊烈火,迎来胜利歌声。教师节黑板报材料
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捷克]夸美纽斯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中国幼教网家教频道 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德国]黑格尔 3家教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法国]卢梭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美国]海明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孔子 3.教师赞歌
⒈ 如果一块黑板就是一片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一名优秀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鞭作桨,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⒉ 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朵浪花。老师,您满怀爱心地创造了一个温暖的集体,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每一分钟都拥有着欢笑、歌声和阳光。⒊ 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就是您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几十双迷惘而渴求的眼睛,老师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如歌的声音,播洒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伴着老师的声音旋律,学生学会了用灵魂去唱歌,用真诚去追求。校园安全
一、在教室内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防意外伤害。不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在校安全
1、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
2、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体育课、活动课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
3、课间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树、爬走廊栏杆、攀校门等。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在楼梯扶手上面滑到下面。
5、不喝生水,不买无证小摊的食品,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
6、不带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来校,不做危险游戏。
7、午间用膳要服从教师的要求,不在用膳时讲话、嬉戏或做其他事情。
8、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摸乱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插座等。
第三篇: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资料内容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资料内容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日军借此事件派军舰游弋黄浦江及长江口,作进攻威胁。为抢得战争主动权,我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奉令率领第87、88师等部向上海推进,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日军大本营随即组建了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两个师团开往上海增援,9、10月间,又相继增兵计达30万。中国方面也不断向淞沪战场增兵,先后调遣了70多个师赴沪参战。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后因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等处战场侧翼登陆,对上海战场形成合围之势,守军为避免更大牺牲,于11月8日起撤离上海。11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都相继投入重兵,死伤数量堪称巨大,为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交锋。此役改变了中日战争战略局势,成功吸引侵华日军主力从华北战场南下华东,我方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更为我国工矿内迁、保存民族工业实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中国军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新的长城,他们的浴血奋战使得穷凶极恶的日军板垣师团在21天内寸步难进,创造了中国抗日华北战场上最辉煌的战绩。该战役歼敌2万余人,它是台儿庄大战前,中日军队对峙时间最长、作战规模最大、双方付出代价最高、国共两军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个战例。
日军占领上海后,为“膺惩”中国的抵抗,决定攻占中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仅雨花台一地守卫将士就有6000多人全部英勇殉国。
12月12日,守军奉蒋介石命令撤退,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日,日军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儿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近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遂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人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 余架飞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四篇: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中国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拥有5000灿烂历史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垂涎欲滴。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第一声炮声。然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残忍地实行“三光”政策。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胜利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正式向中国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七十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青葱的参天大树,66年也可以让一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变成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七十年前经历炮火洗礼的土地,今天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光彩。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我早早的就在电视机前等候,心中按捺不住激动,巴望阅兵式快点到来。我从电视画面中,看到金秋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空中不时飘着一缕白云,柔和的阳光散满庄严的广场,城楼沐浴在金黄的阳光中,显得十分雄伟,当我看到电视中播放的场面,我被广场上的美景深深的吸引。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上午10点,当主持人宣布庆祝仪式正式开始,镶嵌着国徽的礼炮齐放70响,200名国旗护卫队员伴着雄壮的国歌声中,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目光注视着五星红旗,随着大家也大声地唱着国歌。
接着,国家主席乘坐红旗检阅车驶出,经过金水桥,检阅44个地面方队,排列在长安街上的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威武庄严。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字字震撼人心,看受阅方队,犹如坚固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随后,分列式检阅开始,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通过广场,其余13个徒步方队依次接受检阅,“咚—咚—咚”多么铿锵有力的步伐,踢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你看,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战士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紧接着,30个装备方队缓缓驶来,铁甲锃亮,一枚枚导弹如宝剑出鞘,直指苍穹,展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12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雄鹰展翅,翱翔长空,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受欺辱的日子,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
观看完国庆阅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流血流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换来的,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到由衷的光荣和自豪,作为一名学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9月3号,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七十年前的今天,长达十余年的抗日战争结束了;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先人,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早早的爬起来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仪式的开始。十点整,70响礼炮响起,我们的国旗护卫队队的领队举着我们鲜艳的五星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升旗台。奏起国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不禁被气氛所感染,跟着唱了出来。习主席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的,我们做到了,我们胜利了。
检阅仪式开始,那么帅气的脸庞,那么响亮的喊声,那一声声为人民服务,不由得让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更加浓重。整齐的方阵在我们面前走过,霸气如斯,英姿飒爽的身姿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挥之不去。17个外国方阵表达着对我们国家的敬意,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国家之强大。
观众台上坐着那么多的抗战老兵,他们身上还留着抗日战争的痕迹,他们身上留着他们战友的身影。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回顾源远的历史长河,鲜血染红了抗日将士的衣裳,泪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眶,带着颤音的歌声送走了那些逝去的英灵。
昨日的祖国满身伤痕,今日的祖国容光焕发,明日的祖国更加美好。那在天空中的喷出五彩颜料的飞机,他们飞出了中国人的雄风。那放飞的和平鸽,那放飞的气球,寄予着我们对世界,对祖国未来的满满祝福。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那么如今的中国便是那苏醒的雄狮。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便是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这一刻,我为我身在中国而感到骄傲,自豪。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告诫中国人:所谓的投降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临时休战而已。警钟长鸣,70年后的今天重读旧文,相信读者心有戚焉……
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纪念,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不再受外敌欺辱,我们做得到!
今天,我们缅怀历史,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 “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勿忘“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礼炮轰鸣,歌声嘹亮;整齐的队伍,威严的军容;晴朗的天空,欢呼的人们.无不显现出这一次庆典的隆重与壮观,数十万人参与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阅兵场上,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好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这次庆典在全国人民欢呼的响声中结束了,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我深深的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辆辆海陆空装甲车除了我认识的一些坦克,其他的我竟全然没见过,而且这些装甲车一看便知道是尖端科技的产物。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在1949年我国开国大典时,我们的武装装备被外国记者笑称为“万国牌”,只有骡马才真真地产自中国。这段心痛的往事在现在终于可以雪耻了,心中不禁一阵激动。
习主席站在轿车上开始向检阅部队问好,那一个个高大魁梧的解放军战士像一杆杆标枪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散发一种不知名的硬气质,等待着主席的问候,等待着人民的检阅。
可是这却让我觉得这不像是受检阅的,倒是像是在战场上整装待发的军人——中国军人!而主席也微笑着向这百万雄狮致敬和问候。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面队着阅兵威严的阵容,雄壮的节奏,整齐、矫健的步伐,闪亮的枪炮,还有青春般的口号,我真想大声喊:“伟大的中华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国共 产 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等待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开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这一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触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现在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看到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抗战胜利70周年观后感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纵使如今的中国的确比70年前的中国强大了太多,然而曾经的耻辱依旧无法洗去。纵使曾经的中国获得了抗战的胜利,但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如此惨重。今天,在为了祖国的强盛而欢呼的我们,更应该铭记的是那血腥的历史。
回首战争,珍爱和平。今天,习主席宣布裁军30万。这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裁减30万人员而已,实质上这是一个价值导向,不仅意味着我国将走上精兵之路,也是我国维护和平的体现。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示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如今,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应该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
看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相信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第五篇:抗战胜利70周年完整剖析剖析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话题必将成为考试热点,以下的抗战史料,希望对诸位的考试有所帮助。
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
从1931年开始,日本通过一系列局部事变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终于全面爆发。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与美国、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中国战场成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9日,苏联也加入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中日共发生过五次战争:
即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战争(1274年至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规模战役: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1931年11月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
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哈尔戈江桥阻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虽然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失败了,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第一次淞沪会战 1932年1月-1932年3月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吴淞,均被击退。1932年2月13日,日军劲旅久留米混成旅团千余人,在蕰藻浜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永安纱厂门前被中国重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之后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指挥官由海军少将改由海军中将任,最后以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担任;数度增兵后日方最后投入兵力超过三个师团七万人;并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1932年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中国军队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
长城抗战 1933年1月-1933年5月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3月至5月,中国国民政府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在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我军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但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被迫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伪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热河战役,又叫热河事变,热河抗战。发生于热河省,时间为1933年2月至3月。[1] 由于满洲国成立时,《建国宣言》中即曾表达过凡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均为满洲国法理领土热河为满洲一部份。于是日本 方面即根据《日满议定书》,积极侵略热河。因为中国国内舆论普遍不愿意承认满洲国,2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至北平,与包括张学良、宋哲元等27名将领一起发表“保卫”热河通电。2月21日,热河战役爆发。装备不良,士气低落的东北军节节败退,3月4日省会承德失守,热河全境沦陷,至此东北全境沦入伪满统治之下,东北军关外余部部分转入游击战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继续与日军及伪满斗争,另一部分转入长城沿线参加长城抗战,之后撤入关内,与之前撤入关内的东北军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期盼有朝一日“打回东北去”。承德沦陷后几日之后古北口沦陷,热河抗战结束,长城抗战开始。
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绥远抗战又称为百灵庙战役,是1936年在国民政府蒋介石的推动支持下,中国绥远地方当局傅作义部与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间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以中国晋绥军、中央军全胜而告终,这次胜利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在绥远抗战中,中国军队反击驻百灵庙日伪军的战斗。傅作义所部在此战中共毙300余人,其中日军20余人,俘400余人。12月2日夜,日伪军4000余人,向百灵庙反扑,经3小时战斗,将其击溃,并击毙西北防共自治军副司令雷中田。此战沉重的打击了德王的伪蒙疆政权,使得绥远成为稳定的抗战大后方,也成为在华北唯一未被日军侵占的省份,此战过后日军的第一阶段侵华宣告结束,伪满洲国和伪蒙疆国相继成立。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平津作战 1937年7月
1937年7月,中国第29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的防御战斗;随后在平(今北京)津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则称为平津作战。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南口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是1937年8月,中国军队在河北南口(今属北京)、察哈尔张家口(今属河北)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此役历时半月,中国军队伤亡26736人,日军伤亡据日方公布为2600余人。
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中等规模战役。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参战方兵力中国军队十余万;日军约2万 伤亡情况中方死伤39042,日军死伤2900余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参战方兵力国军20万 日军7万 伤亡情况国军10万
日军2万
娘子关战役 娘子关战役为中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山西战略要点娘子关,起始时间为1937年10月6日。攻击部队为日军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守军为赵寿山率领的十七师。整体战役涉及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冯钦哉的第二十七路军和曾万钟的第三军,八路军,以及川军一部。10月8日-10月22日,日军于关外被中华民国国军包围,10月23日日军第14师团前来解围,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
太原保卫战
1937年9月12日-1937年11月8日 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六个集团军,约580,000人:筱原纯一郎、板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约140,000人 中方逾100,000人:日方近30,000人
太原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为抗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山西太原。攻击部队为太原以北忻口方向过来的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和第5师团,太原以东娘子关方向过来的日军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守军为阎锡山指挥的第二战区,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起始时间为1937年11月4日。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两路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夜攻城日军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义部最后突围。11月9日,太原沦陷,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朱绍良(兼))、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总计中国战斗序列五十余师,战斗兵员总数700,000上下| 中方:270,000人.日方:50,000人。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100,000人:松井石根,八个师 中方军人约50,000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300,000人丧生):日方伤、亡人数不详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600,000人,六十个部队: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240,000人,八个部队 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十个师,约100,000人: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两个师(板垣第五师团、矶谷第十师团),约三万人 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 万家岭战役 小界岭战役
1938年8月-1938年10月 蒋介石、薛岳、李宗仁,一百二十个师总兵力约1,100,000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艘:冈村宁次,官兵350,000,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 中方约400,000人:日方140,000人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
南昌会战 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39年10月 薛岳,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0,000多人:100,000
桂南会战
昆仑关战役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1940年12月 彭德怀,120师、129师105个团及民兵约40万人(正规军逾20万人):多田俊-华北方面军、独立师、航空兵力与满洲国军队约350,000人 中共战报约17,000人:日方2万余日本军人,约5千伪军 日方:日军与皇协军伤亡失踪总数约3千人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 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薛岳、李玉堂,兵力300,000:阿南惟几,兵力120,000 中方伤亡28,116人:日方伤亡6,000余人
香港保卫战 1941年12月 莫德庇(总司令)、罗逊(加拿大军司令),11,299官兵:酒井隆,约60,000官兵 2,233人阵亡、2,448人受伤:日方683人阵亡、1,413人受伤
滇湎路战役 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 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 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 1944年4月-1944年12月 中方:蒋鼎文, 薛岳, 张发奎, 100万 日方: 冈村宁次, 横山勇, 畑俊六 51万 中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 伤亡~300,000; 日方: 约70,000.长衡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月
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1944年8月
中方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日方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计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12,186人)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1944年12月
滇西缅北战役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粤赣战役 1945年1月-1945年2月
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3月-1945年5月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9日-1945年6月7日 何应钦(陆军总司令),两个方面军及若干集团军,美国空军:板西一良(第二十军司令官),七个师团约七至八万官兵 中方20,601:日方20,000人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4月-1945年8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综述及其历史意义
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
1868年明治维新后,具有深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效法西方,“脱亚入欧”,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在促进近代化发展的同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是其近代历次侵华的继续。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穷兵黩武,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按其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启侵华战端。1874年,日本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又强行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并入日本版图,从而完成了对华战略试探。第二个时期,扩大战争规模。1894年,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的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迫使战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一系列在华特权,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第三个时期,伙同列强侵华。1900年,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作为主力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京、津等地的驻兵权。1904年,日本为同俄国争霸东亚,在中国东北发动了历时19个月的日俄战争,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第四个时期,蓄意独霸中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1915年日本公然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炮制“田中奏折”,制定了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战略构想。为加快实现独占中国的既定目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动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旨在变全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在十四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国大地,大肆残杀中国同胞,疯狂掠夺中国资源,蓄意摧残中国文化,犯下罄竹难书的法西斯暴行。日本是近代历史上给中国造成灾难和伤害最大的国家,日本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继续,是一场反对日本侵略、奴役和掠夺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是一场中国人民奋起救亡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决定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抗日战争中,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以其辉煌的胜利载入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册。
这场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
20世纪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了十四年艰难曲折的历程。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其中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战,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国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其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
局部抗战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这一时期,由于蒋介石 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北和上海等地区的爱国军民奋勇抗战,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部分国民党军及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挽救民族危亡,促成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全国抗战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全国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抗战比较积 极,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顽强抗敌,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了首战平型关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大胆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独特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 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实行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长期战”的战略方针。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实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了继续抗战,其军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渐趋向消极;另一方面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了团结抗战的 局面;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并发动了百团大战,抗击了日军主力,承担起全国抗战主战场的重担。在日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清乡”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实行对敌斗争等“十大政策”和“敌进我进”方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胜了严重困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长期坚持独立抗战的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从1943年7月开始,八路军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4年春,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及保存实力的避战方针,致使正面战场严重失利,造成豫湘桂作战的大溃败。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其后亦称解放区战场)广大军民向日、伪军连续发起局部反攻作战,大量消灭敌人,收复了大 片国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收复了滇西、缅北广大地区。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随后声明加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的情况下,从8月9日开始,中国解放区战场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全面反攻,取得了辉煌战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中国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三、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意志,先后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组织与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始终奋斗在抗战第一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是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侮。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
二是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日战争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基础上,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部纲领性文献中,以极富前瞻的战略眼光,勾画出全国持久抗战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尤其阐述了中国在战略相持阶段转弱为强、准备反攻的重要意义。这一持久战思想,指引全国军民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武装起来,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三是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有利于全国抗战的战略格局。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制定了一整套开辟敌后战场、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的纲领、原则和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并与正面战场相互策应,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创造出一系列巧妙战法,有效地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敌人,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军。广阔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在持久抗战中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四是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打造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开辟敌后战场、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实行了一整套抗日民主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使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而且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和新中国的雏形。
五是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以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必胜信念。以中华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视为崇高的使命,并且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作为敌后抗战的大本营和指导中心,成为广大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在抗日根据地,在大后方,在沦陷区,在各条战线上,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并强有力地感染和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四、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的。而抗日战争则不同,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国共合作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亿万中华儿女形成了举国御侮的生动局面,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其一,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终于觉醒起来。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发起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其二,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在世界上只是一个饱受列强欺压的对象,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屡战屡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同情,但不可能赢得尊重。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充分利用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历史契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初步废除了各国由对华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得以初步确立。
其三,抗日战争是一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民族战争,而且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共赴国难,创造了团结御侮的光辉业绩。但由于国共两党执行着不同的路线,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特别到全国抗战后期,不断强化独裁统治,逐渐失去了民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践行大众的民主诉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广大群众与各民主党派、无 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为建立新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