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做更好的自己》有感
做更好的自己
------散论《不抱怨的世界》
实话说,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爱抱怨的人,从我翻开《不抱怨的世界》开始,“抱怨”这个词像打了着重符号一样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开始重视这个现象。早起出门的时候我抱怨了连续下雨的天气,开车抱怨接送孩子的人拥堵了公路,外出吃饭抱怨了上菜速度,看新闻抱怨了禽流感----闭上眼回忆起来,这样子无意义的抱怨几乎贯穿了我的生活。细想起来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并没有特别的不满,但当抱怨从口中溜出的时候,这种不满就开始萌芽增长,不愉快的情绪就开始蔓延。语言是一种魔法,当一种情绪被说出来后,就会成真了。就如书上说的那样: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面,那个东西就会扩大。原来我的负面情绪就是这么产生的!
首先我要弄清楚产生抱怨的环境。我发现我上下班必须经过一座学校门口的路段,而上下班正是堵车高峰。如果我一个人开车经过,我只是会想着“又堵车了”这样纯陈述的语句,这堵车对我的情绪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如果是几个人一起经过,只要车上有人说“呀,又堵车了,怎么办啊,真讨厌!”我也会烦躁起来,这件讨厌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书中称这种现象叫做“曳引”,是人类中的一种同步,会调整成周遭相同的模式,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朋友,乐观的,忧郁的,活泼的,内向的。和每个单独的朋友在一起时肯定感受不同。日常生活中肯定是活泼乐观的朋友更多,大家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曳引”他们的快乐,同步他们的阳光。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当你成为更快乐的人,就会提升这个世界整体的快乐程度,你会传递出乐观和希望的震波,和其他理念相似的人互相共鸣。你会创造无比的期待,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这是一句让我非常向往的话,做一个更快乐的人是我期待的事,但是总觉得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这样的想法反而让我不快乐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的方式,不抱怨可以让自己更快乐,我更快乐后可以“曳引”其他的朋友,我的家人们都更快乐。“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作者和我都是这么认为的,每个人的价值和形象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在这个社会环境里,除了“我”以外,还有着“他人”。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重中之重。我自己是个有点小心眼的人,生活中总有很多我不喜欢的人办很多我觉得不顺心的事情,总觉得别人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作者给了我一种新的论调: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什么样貌,以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开始试着不偏激的看别人,以一个“零”开始认识人和事,果然心情平静了很多,不再觉得厌烦和反感,从这样的体验更能理解作者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欣赏彼此的共同之处,对于彼此间的不同,也要欣然接受。
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呢?作者总结了五个原因:寻求关注,推卸责
任,引人艳慕,形成操纵力或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不管是什么原因,语言在这方面都起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语言的负能量。在单位的小贴士里也写着,学会用自己的舌头,更要学会管好自己的舌头,这是更重要的。在某些时候,沉默和安静反而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一味良药。我很同意作者说的-----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发送一个讯息: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沉默来掌控局面,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希望能传达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非由不安驱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牢骚。我很欣慰我拥有好几个能够不必非用语言交流来相处的朋友,我们在一起可以自由地各做各的事情,不说话也安然自若。必须承认这样的相处时光让我觉得很舒服很自在,也很重要。不是说我们之间无话可说,因为我们彼此的存在像空气一样的自然和谐,互相理解到在对方面前无须言语的修饰也不觉得尴尬,我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八卦抱怨之类的基础上,只是单纯的气场相合。这样的关系是很洗涤心灵的,这就是安静的力量。当然,大部分时间的交流还在于语言,如何选择语气就直接影响到事情的结果,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您可能不知道------”是个很神奇的句子。在你向他人表达你的需求,陈述不满的时候,它能让你的评价听起来不针对任何人。这是个纯陈述的语句,不抱怨不偏颇,也表达了自己所处的不好的处境。
作者最后提到: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这也许是一种教会致辞,听上去有点形而上学。在这方面我妈妈说的会更质朴直白:世界上不公正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不要抱怨不要生气,只有争
取做更好的自己才是最实在的。
第二篇: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各不相同,有钱人,幸福的人,快乐的人,老板,商人等等,但是没有一个人想成为一个更差劲的人。所以总结起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几乎所有人的选择。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最基层、最普通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也不例外。我敬仰那些先烈先辈,崇拜那些时代楷模,因为他们已经做了最好的自己还在为更好的自己不懈努力着。这也常常提醒我要修身律己用权、谋事创业做人,做更好的自己,给人民群众做好榜样。
如果有人问我,你认为你的哪件事做的最好,我的标准答案都是下一件。每次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不如意的时候,我会抱怨说:为什么这么倒霉的事情总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宁愿下辈子不要再当“官”了,实在是太辛苦了。而下一刻我又会对自己说:更好的事情你还没有遇到,你还没有体会到被群众需要,被群众信任的骄傲感,没有体会到助人的乐趣,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坚持努力,只要你愿意跟身边的人相互帮忙,只要你有一颗服务大众的心,你就会活在天堂。
其实要做更好的自己,有一个前提就是,心中要常有群众,更简单一点要有别人。如果一个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未免太孤单、太狭隘、太自私。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村官”我更希望村民能够因我而变得更好,也许在工作中、也许是在知识上,也许在人生的态度上,或者只是在心情上,因为有我而变好。当然那就要求我自己一定要先做好。生命是很有趣的,我们所带给别人的,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来,无论是精神上或者物质上,只不过是数量上或多或少,时间上或早或晚。比如周总理,比如就在我们身边的赵亚夫老师傅。我本身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立场,但是我相信因果,所以为了能够成就更多的别人,我们要先做更好的自己,修身律己、循序渐进、依照规律、周而复始,不断让自己精进。
常常听到身边的人,尤其是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说“现在社会环境不好,工作不好找,机遇太少,提拔太难,自己发挥的余地太小...”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相信一个人一生当中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机遇。对于准备好的人,机会往往是一次就够了。所以,外界的环境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相较而言,更重要的是“你要做的足够好”,只要你足够好,一切都不是问题。有时候朋友问我,要学习要成长要改变,应该从哪里做起,其实我觉得只要愿意,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都是起点。万事起头其实不难,难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个起点。到底什么时候是学习改变的好时机,当你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好时机。
我深信善的力量无穷无尽,然而这一切得从善待自己开始,为了能够带给群众正面的影响,自己先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为了能够带给群众良好的印象,前提是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及得体的仪表穿着;如果要带给群众好的意见建议,自己一定要先充实自己,学习了解各项政策,了解农业农村各种知识。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当你做好准备的时候,机会自然就来了。换句话,机会永远眷顾做好准备的人。简而言之,准备好自己等于创造机会。我相信投资自己永远不会亏本,即使是多看一本书、多学一项技能、多上一门课、多交一位益友,我永远不会嫌多,只有这样才能做更好的自己,做好工作,让群众信任。
做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个人努力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确就不缺方法。虽然只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基层最普通的党员干部,我也想在工作、生活中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梦想家,一步一步在追寻梦想的旅程中做更好的自己。
第三篇:遇见更好的自己——读《简爱》有感
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简·爱》有感
三毛小学 张俞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You think wrong!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 and full as much heart!”我们中文把它翻译成“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这是《简·爱》里面Jane说的一句话,无意中翻阅到这样一句触及心灵的话语,不禁让我重新拾起了对这本书的想念与渴望。
大学时候第一次读《简·爱》,觉得Jane很让人心疼,从小经历着双亲的去世,亲戚的辱骂,学校的伪正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跟自己心灵契合的人谈个恋爱,对方还是个有妇之夫。结局虽然还算完满,当时的我却还是对此唏嘘不已。第二次读《简·爱》是因为在图书馆找到了它的原著,想着是不是可以再回味一下当初的感受,而伴随着磕磕绊绊的生涩的英语词汇,我不再简单地在心底回应着Jane的爱情,而是在依稀之间看懂了一个词汇“equality”——平等的意义。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贵族和贫民的区别,正如三毛回应荷西:我不爱你,亿万富翁我也不嫁。我若爱你,百万富翁我也嫁!“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男性和女性的区别,男人能做的事情,为什么女人不可以?女人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事业,正如我们现代女性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朋友圈一样!读到这里,我发现自己真的好喜欢Jane的性格,而她这样的个性,也配得上在当时那个时代,她后来所得到的幸福。而我也顿悟到幸福是争取过来的,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找到与你相适的幸福。
这个暑假里再读《简·爱》,我似乎更加为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美丽的语言所打动,也终于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Life is too short, can not be used vengeful build hate!”作者如此动人的语句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过来才配得上这些话,只是单纯地觉着世界那么美好那么金光灿灿,就请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多些爱与想象吧!就这样,我很喜欢把一本书翻一遍再翻一遍的感觉,味道越来越好,感触也越来越多。每一次都会去收获一些新的东西,再反馈于生活与工作,心情也会觉着特别顺畅。刚刚邻居家小孩跑来问我,“你看的这些你背的出吗?我刚背了一首儿歌哦!”我笑了笑,“看的多了,没准就会背了。”孩子嬉笑着跑开了,而我,又把书翻了一页。
读书的意义,或许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吧。
第四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书自学是每个护理人员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结合我院开展的党员读书周活动,工作闲暇之余,读完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细细品来,回味悠长,感慨颇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与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话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为人处事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态度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现在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挑战的人,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要有“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融会中西,协调均衡,成功就不会太远。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的行为。行为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行为是一个人与社会、他人乃至自己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行为是社会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外在指标;行为是态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追寻成功的时候,要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宽广的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
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运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顺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在书中,李开复老师用成功同心圆来阐述成功的秘诀,他告诉我们成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的行为。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所以它是同心圆的圆心;而态度则是行动的前提,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因而积极、同理心、自省、自信、勇气、胸怀这六种可适应当代社会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二层;同心圆的最外层是由六种行为构成,每一种态度都主导了一种具体的行为,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发现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能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然而物极必反,所以这里提到的六个方面,并不是说要朝着最极端的方向去发展,例如自省过度则会自卑。所以在这六个方面,提倡中庸之道,中庸并非无能,“老好人”,而是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自己这六点的表现,并可根据个人性格及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也可以说获得成功最困难的地方就在如何掌握这六点的尺度。是让读者用“智慧选择成功”,成功也能选择吗?当然,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当你做出选择后,就要“轻轻”放下,不要过多去考虑,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你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成功。“选择成功”的智慧概括起来有七句话: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反对片面;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学习积累经验;用自觉端正态度;用真心追随智慧。
所以,让我们都做最好的自己,客观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容淡定,宁静谐和,把护理当作一种享受;对工作充满激情,因小事而
高兴;有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勇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优待身边的每个人。相信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机会,就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
其实,成功的真谛就是不虚度此生,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诠释自己的职业价值。
2010年7月
第五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的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的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这本书大多的观点在开复老师先前的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的观点。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各处的观点系统化,汇集成册,让人一次领略,就如同转瞬之间遍览名山大川一般,痛快!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课前的预习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反之,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的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虽然感叹开复先生没有早点完成此书,但转念,即便那时我读到此书,没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对于开复先生的箴言,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体会。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此,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结合当下的工作,首先,摆正工作心态,这是成功的基础。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在刚工作的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的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努力做到言行如
一、言出必行。尤其在对待老同志方面,老同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名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用真心换真心,只有充分理解老同志的心情和要求,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支持,才能体验到其中无穷的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工作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对待老同志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书中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拢。”
我想这也许不算最成功,但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良师益友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助益,但良师益友却可遇不可求,良师尤为如此。可称之为良师的人,大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且善于思考者,如此才能高屋建瓴为人指出明路。虽然不遇良师并不妨碍继续前行,但良师的催化作用,可以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加速成长。开复先生便是一位良师,《做最好的自己》算得上这位良师悉心打造的一本好教材,通过它,虽不曾与开复先生谋面,却不妨碍与先生神交,听着先生将一些道理娓娓道来,辅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乐在其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简单的照搬书中建议恐怕也不是开复先生希望看到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再好的一本书也不会让人读罢便脱胎换骨,成就一番大事业,它给人带来更多的是一些可以指导我们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原则,和一些对待问题的思考方法。
作为一名读者,我感谢开复先生带来了《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