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应用写作的认识
对应用写作的认识
杨诗然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应用写作这门课。说真的,从一开始确实不太理解为什么开这门课,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应用写作就是同读书以来写的作文一样,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大错特错。应用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采用的,以处理公司事务为目的,具有实用价值和一定惯用体式的应用文书。而不是我所理解的“应用文”。就这一学期的学习,下面谈谈我的收获和心得: 一.主要收获
一.让我深刻认识到何为应用写作,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所发挥着什么作用。应用文种繁多,以工作性质、内容要求、使用对象为依据,可将现代应用文划分为公用文书、行业专用文书、日常应用文书三大类。对于我这个学会计的来说,就会经常用到行业专用文书,因为行业专业文书就包括财经文书。应用文强调的是实用性。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写到的通知,公告,议案,报告就是应用写作的体现。
二.我熟知了关于各种应用文种的写法和要求。例如通告,一般由标题,正文,成文时间和印章构成。而标题又有四种写法。所以,我们平时在写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不要用错。应用写作要求必须严谨。因为一旦文件进入执行阶段,任何人都要坚决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写作时措词要恰当,行文要有条理,让人能迅速明白理解。
三.我也了解到应用写作的思维形式有别于平时的写作。
因为应用写作通常思维严谨,逻辑性强。所以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应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我们在行文之前要理清逻辑,写之前要将要通知的各事项轻重缓急分清,在写的时候就有条有理。二.体会
1.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写好应用文必须多读书。因为只有广泛、认真地勤读,才能有效地
提高写作能力。古人所云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中无千百家书,乃欲为诗,如贾人无资,终不能致奇货也”均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正处于最好的学习时期的我必须要抓紧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勤读才能做到需要时肚中有货。而且要学会思考,因为书中教的不仅仅是道理,还有作品的立意,构思,语言,这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所以说,必须博采众家,习他人之长,才能提升自己。
2.我还要学会观察生活且勤练笔。因为这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自己学的活起来。观察生活能丰富我的阅历,积累知识。而文章内容是要有思想、阅历、知识的。所以,只有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才能写出能深刻表达思想的文章。勤练笔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多写多练才会熟能生巧。在以后的写作才知道该如何下笔,该怎样写。不至于琢磨半天也不知如何下手是好。
3.我还要多修改自己写的文章。因为修改就是克服不足。修改的过程会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下一次的写作过程中就会去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弥补了这些不足,我才能提高自己。
所以,应用写作这门课对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会有很多的应用,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会经常温故学习过的这些格式,要求。这样,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才不会犯错,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第二篇:对应用文写作特点的认识
对应用文写作特点的认识
一.应用文写作的四大特点
应用文作为应用型文书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四点是实用性,时效性,程式性以及简明性。
二.以行政公文写作为例分析应用文写作的四大特点
.行政公文的定义:行政公文指的是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
实用性:正如行政公文定义中所说的行政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这也就说明我们撰写行政公文的目的是依据行政公文来进行公务活动。而且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是为了现实的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的限时任务而制作发布的,因此具有明确的效用性。例如请示公文就一定是包含了某机关向其上级机关请示某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这一效用。
时效性:公文式在现实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因此,它的作用有时间的限制。某项工作一旦完成,由这项工作所形成并使用的公文的作用也就随之结束。例如某某市卫生局2014年关于防治春季流感的通知,在2014年春季这一时限过去之后,这一公文将结束其作用。
程式性:公文的制发中有着严格的程式规定。即公文必须按照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颁发并发布的公文规范制发,使用有明确规定的文种,遵循规定的格式和 行文程序,不得擅改。我们所写的行政公文不同文种都有着不同但是严格的程式规范,只有确保行政公文按照规定格式来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执行双方去理解公文的目的,而且进一步确保了公文的法定性。
简明性:在行政公文的书写中要求作者书写的情况属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精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固定使用事务性语汇,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规范使用新生简缩词以及文言词。
三.总结
行政公文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应用文写作实用性,时效性,程序性以及简明性的特点。
第三篇: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公文写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公文对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十分重要,我们应高度重视
大家知道,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的的重要工具。它的权威性强。集中体现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意志,一旦发布实施就必须执行。它的用途广,广义的公文,不仅包括中办《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的15个文种,还包括领导讲话、调研报告、汇报材料等。作为一个单位来讲,工作中使用频率相当高。比如请求上级解决问题,要写请示;向上级汇报工作,要写报告;开会,要写讲话稿;安排部署工作,要发通知;与平行单位商洽工作,要写公函,等等。它的作用大。对一个国家、政党和单位、团体来讲,其公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历来就有“武将打江山,文官治天下”之说。毛泽东同志讲:中国革命一手靠枪杆子,一手靠笔杆子。如果一个单位制发的公文质量不高,就会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年年初,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文要求海南立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自行拆除停车标志牌,本来要求2010年1月10日前拆除,文中却误写成2009年1月10日,时间倒回了一年前,致使公文无法执行,引发网上热议,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对领导者来讲,公文处理能力是履职必备的能力之一,是增强领导魅力的有效手段,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工作成效和自身形象。俗话说:干得好还须讲的好。从上 到下,普遍认为“不重视公文写作的领导,是不高明甚至是不称职的领导”。领导者文笔好、口才好,往往容易上级领导的重视和下属的共鸣,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对公文制发者来讲,公文写作是最能历练人的工作之一,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公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智力劳动,是一个人思想、观点、知识、修养、能力、技巧等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同志,接受的信息量大、参加的上层活动多、与领导的思路贴得近,这对个人素质提升、成长进步大有好处。多数同志当了一段文字秘书后,得到组织上的提拔重用。个别的即使没有提拔,其学问、见识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对不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同志来讲,公文也与其密切相关。因为公文具有权威性和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很多内容涉及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注意学习、掌握公文,工作上就可能出偏差、个人利益就可能受损失。因此,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应关注公文,不能不懂,不能不用,不能不学。集团的领导,这么重视公文,努力为大家提高公文处理能力创造条件,我认为是抓到了点子上,是对事业和同志们的高度负责。在座的各位学习公文的积极性这么高,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公文写作有基本规律,我们应认真遵循
遵循规律事半功倍,违背规律事倍功半甚至要受到惩罚。起草和审核公文,首先要明确其基础理论、把握其基本要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工作中,我认为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符合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是制发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准则。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职责权限及行文单位间的隶属关系,本着有利于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原则而 确定的。中办《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专门用一章(第四章)对党政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作了规定,提出了5条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长期以来,在行文中普遍地存在行文过多、公文过长的问题。对此,中央三令五申要革除这种恶习。今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把改文风、转会风作为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重要内容,多次进行强调和部署。我们制发公文,首先要科学论证,看能否管用、达到效果。一方面,行文应根据隶属关系、职权范围和工作需要,采取合适的文种。一般来说,行文关系有三种:一是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上下级之间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三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行文关系不同,行文规则、方式和写作要领也不同。对此,中办《条例》中有明确规定,我们要严格执行。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用公文的适用范围和写作注重事项。
1、通知。主要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以及批转、转发其他公文。在拟制通知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标题的简洁性。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只使用一个介词“关于”再加事由和通知即可。如: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批转<××日报>发行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如果改写为:××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批转××日报发行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就简明多了。二是注意通俗易懂。要写清楚行文的缘由、意义、目的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具体通知事项。比如会议通知。三是别与通告、通报混用。
2、报告。主要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答询问。写作时,要注意时效、及时迅速,按时报送;突出重点,主题明确;内容真实,符合实际。不同类型报告的的内容要有侧重。比如,工作报告要重点汇报工作进程、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工作问题、提出工作意见,说明“做了什么”、“怎么做”、“坚持做什么”;情况报告,重点反映工作中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新情况,不能罗列材料,记流水帐;答复报告,要针对上级机关的查询、提问来写。同时,要注意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3、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撰写请示应注意:(1)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的,应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所谓特殊情况指:重大紧急事项,不越级请示要误时误事;被直接上级机关长期搁置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直接上级机关意见分歧一时难以协调统一,而又急于处理的事项。(2)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如果写几个主送机关,可能是谁都不批复,或者是几个单位都批复,但批复意见又不一致,难以贯彻执行。(3)请示应一文一事,同时,不得抄送下级机关。(4)写请示,语言要谦逊,态度要诚恳;原因要说明,不批准的后果要表达,要让上级感到不批准就说不过去。
4、函。函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上下级机关之间、平级机关之间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涉及各方面的公务联系,都可使用。撰写函件应注意内容专
一、集中,一般要一函一事;要有分寸,对上尊重,对下谦逊,对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以礼相待;语气要平和、礼貌,恰当使用习惯用语。
5、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文种。撰写会议纪要应注意三点:第一,广泛搜集会议材料,全面掌握会议情况。要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工作意图,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对选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围绕中心组织好材料。第二,篇幅不宜过长,语言要简明扼要。常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如“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号召”、“会议决定”之类。第三,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议情况和基本精神,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非与会人员多数确认的结论性意见不能写入。
6、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写时要注意下行意见与指示性通知的差异,原则上,凡不需作较多理论分析,且对下级规定性强、要求具体的,应用指示性通知。
(二)要突出表达主旨。公文的主旨是指发文主体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基本主张、政治倾向和政策期求。它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等起到制约和调控作用。科学确立、有效表达主旨,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公文就成功了一大半。如何确定公文主旨,我认为重在领会好领导意图。因为公文是遵命性写作,只有领导认可才能正式发文。否则,就是无用功。因此,公文撰写者必须把正确体现领导意图作为写作的首要之点。怎样把握领导意图,主要有三点:一是要结合现实的社会背景去领会领导同志的意图。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领导同志的任何思想 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从根本上讲,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既然如此,如果对现实的社会背景不了解,如果不将这些背景材料与领导意图结合起来考虑,那就不可能正确领会领导同志的意图及其来龙去脉。二是要结合现实的中心工作去领会领导意图。任何领导机关制作任何公文都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尤其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公文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对于实际工作的明确指导性。领导交办制作公文,不可能无的放矢,如果公文撰写者对现实的中心工作状况不了解,如果不把现实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领导同志的意图结合起来考虑,就不可能正确领会领导同志意图产生的直接动因及整个意图的精神实质。三是要结合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精神领会领导同志的意图。这样,不仅可以在公文写作中为实现领导同志的意图,找到更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可以针对已有的方针政策,更好地把握表述领导同志意图的角度、重心和详略。
主旨确定后,要直截了当、毫不隐晦、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常用的方法有五种。一是开门见山法。即起句立意,落笔入题,将公文的主旨展现于篇首。可以直接交代行文的目的、依据及总的要求,也可单刀直入,直接阐明意义、主张和基本观点。二是标题显旨法。标题是透视公文主旨的“窗口”,多数公文标题,特别是法定公文中的完全式标题(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式),其主旨往往凸显醒目,让人一看即明。这种标题中的“事由”,一般即是该文的主旨。三是段前提要法。即在公文某一层次或段落之首体现,它一般适用于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公文。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小标题或主题句。四是缘由引发法。这是请求性、指令性公文主旨表达的基本方法。即在公文开端处率先陈述制发文件的缘由,点透背景,然后顺流而下,引出全文的主旨。五是首尾呼应法。这种显旨方法适用于那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决定、决议、报告、意见、讲话稿等公文。它们一般文字较长,内容繁多,既有总的阐述,又有细致说明;既涉及大政方针,又牵扯具体的方法步骤。故在主旨表达上通常在开头部分率先提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而后在结尾部门作出明确回答;或者在开篇对某一情况或问题作出多种解释,而在结尾处得出正确结论。
(三)要精心选用材料。材料是公文起草者为了表现公文主旨,从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摄取并写入公文中的具体内容,包括情况、背景、根据、事例、数字等等。它是提炼和说明公文主旨的依据,是公文写作之母。有时表达同样的主旨,不同的人写,使用不同的材料,效果大不一样。可以说,公文写作高手与低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上。因此,起草公文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具体写作中,选择使用材料要注意准、实、新、特。准,就是要准确无误、言之有理。准确是公文发挥效用的生命所在。俗话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拉不出。这就要求公文所表达的观点必须符合上情下情,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所使用的论据要有说 服力、经得起推敲。否则,效果不会好。例如,某汽车修配厂拟将本厂院内的黄土地改为水泥地面,向上级主管部门行文请示,请求拨款数万元。文中在陈述请示理由时,列摆出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道路泥泞的事实。结果请示发出后,未获批准。这里,其所运用的事实论据不可谓不真实,但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如果换一个角度,突出尘土飞扬对该厂生产的影响,如机器运转部件上附有润滑油,沾上很多尘土,影响产品质量,加速机器磨损的程度;厂内雨天道路泥泞,运输受阻,使生产环节衔接不上,影响生产进度等等,请示缘由就更有针对性,请示的目的也就容易实现。实,就是要真实充实、言之有物。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内容空洞是公文的大忌。起草公文时,表达观点要注意通过数字、典型事例、具体举措来说明,避免空话、套话、虚话;部署工作要有分析、有论证,有目标任务、有跟进措施,让人觉得确实应该这样干,不这样做不行。新,就是要富有时代性、言之有味。“笔墨当随时代,为文常思创新。” “文章切忌随人后”。有新“意”,有新“材料”,新“角度”,为之“上品”;少新“意”,但“构思”新,有新“材料”,差强人意,是为“中品”;既无新“意”,又无新“例”,语言也差,就连“下品”也够不上了。起草公文要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体现新政策、反映新情况、探索新举措、使用新语言。像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紧密结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思想、新观点,在结尾处强调“国家好,民族好,XX好,大家才会好”,向全市人民作 出了“圆千万人民全面小康幸福之梦”的庄严承诺,社会反映很好。有人讲“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初学公文写作的同志,往往这抄那摘,而效果不好,原因就是所写公文没有自己的特色,与本单位实际结合的不紧密。我们起草公文,要重视反映本单位有特色、有创新的情况和工作,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你单位的公文,努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要合理安排结构。结构是指公文内容的组织和构造。写文章如同建房,首先是确定功能,其次是科学设计,再次是精心施工。公文与其他文章不同,在结构安排上主要有四点要求。一是必须准确反映公务活动的内在本质和联系。一切公务活动都有其发展过程和内在联系,确定公文组织结构基本是按照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的。二是必须服务于公文主旨的需要。公文主旨是一篇公文的灵魂。起草公文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材料的主次详略及相互联系,怎样划分层次段落,怎样过度照应,开头结尾怎样交代等,都必须紧密围绕公文的主旨或基本观点这条主线去组织安排,使结构更好地为公文的主旨服务。三是必须适合公文的不同体式。公文的结构组织,同公文的不同文种有一定关系。从公文结构的整体分析,其外部结构形成一般是“开头—主体—结尾”。其逻辑形式表现为“总—分—总”。其内容的详略表现为“虎头—熊腰—豹子尾”。但是,由于公文的内容繁杂,文种很多,在组织材料的时候,还必须从所写的内容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恰当的结构方式,以适应公文不同文种的特点,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如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工作情况报告、经验介绍等,一般是采取基本情况概述——做法(经验或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或只讲不足)的结构;通知、通报、指示等,一般是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决定、规定、章程、条例、办法等法规性的文件,一般是采取总则——分则——附则的结构;公告、通告一般采取首先简要概括地提出问题,然后把解决问题的结果或意见分别列出的结构;批复基本是采取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予以答复这样单一的结构。四是必须符合公务活动认识上的思维逻辑。在表达公文主旨时,应按照人们认识公务活动的一般规律由开端到结尾,由总到分,由远到近,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普遍,由原因到结果,由过去到现在,由主到从,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情况所出现的相反方向。但是无论按照哪种顺序表达公文思想,总要有条理地排列,防止忽远忽近,忽主忽从,忽明忽今。在公文的逻辑结构上,不但讲顺序,还要注意结构的顺序(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开头与结尾之间)具有必然性,使全篇思路畅通、前后衔接、语意连贯、浑然一体,千万防止上下语意断止、跳跃和互相对立的现象出现。
(五)要讲究语言运用。语言是公文的表达形式,一篇好的公文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起草公文要使用好语言,力求做到顺、短、活。
顺,指的是逻辑紧密、文通句顺,没有语法等技术上的 错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病句有六类,我们要注意避免。一是语序不当。例如: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应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二是搭配不当。比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三是成分残缺或多余。例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缺谓语,应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主语多余,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四是结合混乱。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五是表意不明。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句子歧义,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六是不合逻辑。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自相矛盾,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等等。
短:指的是言简意赅、简洁明快。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文学大师林语堂曾说:“绅士的演说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文章写长了,领导讲着累,11 听众听着累,效果并不好。有关资料显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40分钟左右,超过1个小时则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工作汇报,听者多数情况下是上级领导,上级领导一般没有太多的时间耐心听取汇报,并且听完汇报还会有针对性地提问一些问题。如果汇报材料篇幅太长,容易使领导感到厌倦,分散注意力,影响汇报效果。写文章一定要删繁就简、高度概括,不说多余的话、不述交叉的事、不用重复的词。同时,要注意使用短句。对于书面材料来说,句子长还可以,但是在领导讲话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太多的长句子。句子太长,领导可能一口气读不完,容易断错句,听众也往往跟不上、听不清,甚至会产生误解和厌倦情绪。因此,在日常写作中,凡是能分段的,不要合成一段;能用短句子、四六句的,就不要用长句子,把握好节奏和韵律,使讲话稿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活:就是要语言鲜活。毛泽东说:“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老大爷用不着去管。”公文作为实用文体,如果总是千篇一律,就会成为“八股文”,枯燥死板、令人生厌,也不能发挥指导工作的实效。一篇文章里有一两处创新出彩的点睛之笔、精妙之语,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可能流芳千古。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象毛泽东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都成为这些名言佳句,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上。我们在起草材料的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文章主题、领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材料写得鲜活、写得生动一些。
(六)要遵守程序和格式要求。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它自身的规范要求。一是有规范的程序,二是有规范的格式,三是有规范的语言。写公文必须遵循这些原则要求,符合规范。对此,中办《条例》第三章、第五章有明确规定,大家可以随时查到,我就不多讲了。
三、提高公文写作和审核水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在平时注意多学、多思、多练、多改、多比
多学。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它来比喻材料写作,十分形象。“巧妇”就是文字工作人员,“米”就是各种有用的素材。公文写作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往往是“一声令下,笔快如风”,不管你想写不想写,有没有灵感,都得按时拿出来。起草材料时的文思泉涌,源于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谁学习得多、积累得好,谁起草材料就省时省力。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有紧急任务恐怕难以胜任,甚至会误事。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说,知识结构最好是“T”字型的,“-”代表博,就是知识面要宽;“I”代表专,就是对所从事的行业要有更深的、专业的研究。不能说白话。因此,平时必须注重学习和积累。
一要积累素材。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关注中央和省里的最新精神,关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行业发展动态,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将书籍、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的有用资料收集下来,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载下来,形成文字素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久而久之,起草材料时,就不用愁没有素材这个“下锅米”了。
二要积累思想。要通过参加会议、调研考察等方式,及时捕捉闪现思想火花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见解,形成自己 13 的思想库。特别是要善于把握领导思想,找出领导讲话时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意见。这些观点,就是以后起草材料的重点内容。
三要积累语言。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好的语言外衣,再好的思想立意也表达不出来。要通过大量阅读,多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等,如能在公文起草中恰当引用,就会使材料增色不少。
多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把握规律、提高水平。
第一,平时要多思。一些好的思想观点,并不是临时在稿纸上“憋”出来的,而是在平时的点滴思考中得来的。空闲时,要对一些经典的材料认真分析,看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怎样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组织语言?假如换我来写又会怎样? 第二,动笔前要深思。磨刀不误砍柴功。方向有时比努力更重要。写材料最忌讳的就是一领到任务,拿起笔就写,本想尽快完成,但往往适得其反,枉费了时间和功夫。所以,动笔前要深思。就起草领导讲话稿来讲,事前特别要做到“四个搞清楚”。一是,搞清楚谁在讲,准确把握讲话者身份、意图和风格。党委领导和政府领导、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党 内领导和党外领导的讲话角度多有不同,领导的讲话风格各有区别,每次讲话的目的也都有所侧重,如果把握不准,就会出并差错甚至笑话。比如:某个区的副区长是党外人士,讲话中如果出现“我代表区委—”就不合适。二是,搞清楚谁在听,准确把握听者的身份和关注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如在介绍优势时,如果是对上级汇报,主要内容是工作成绩、问题、下步打算和意见建议,一般不要发表太多的议论。对省外客人,致欢迎辞要介绍历史、区位、资源等概况,对本省客人,就没有必要介绍这些内容了。再如专业属语的使用,对文化层次高、懂行的人讲行,对普通老百姓就不妥。三是,搞清楚讲话主题是什么,准确把握讲话的目的。不能脚--,漫无目的。四是,搞清楚在哪里讲,准确把握讲话环境。考虑讲话者是站着讲话还是坐着讲话,天气是晴朗还是阴天,时间安排多长等等。如果是站着讲,稿子尽可能短一些。起草公文时,要最好先列提纲。季羡林说:“散文不散,看似随意,实则精心构思。”写公文一定得有提纲,没有提纲,随想随写,随写随想,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重要内容,或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发生节外生枝的情况,或出现详略不当的毛病。只有按照提纲写出来的文章才显得要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才能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动起笔来才得心应手。
第三,成文后要反思。材料成稿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 结束,关键还在于领导具体如何使用。如果领导没按稿讲,他是怎么阐述的?为什么这样讲?对领导修改过的材料,要思考为什么改这里?为何这样改?经过这样一思考,自己的水平就会慢慢有所提高。
多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唯有坚持勤练笔,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要“常练常写”,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一种观点、一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写作。对各种材料类型,无论是讲话、汇报,还是致辞、致信,都要试着写一写,熟能生巧,越写越顺手。
要“主动求写”,平时要做好写作准备,一有任务立即“出击”,承担下来就要全身心投入,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最高水平写出合格的材料来。要尽可能多地争取机会,积极参与材料写作,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见了材料就躲”。
多改。文章是“三分写、七分改”。古人云:“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修改是成文过程的必经阶段,反复修改可使认识由浅而深、材料由粗而精、结构由疏而密、语言由繁而简,对提高写作质量大有益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初稿为“到”,后来改为“过”,又改为“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敲定为“绿”。一字之改,境界全出,成为千古绝句。一篇好公文也需要从字 到词、从词到段,乃至全文主题、结构等进行反复修改,只有这样才能酿造出精品佳作。修改中,重点要做到“七查”:
①查有无必要行文。如属照抄、照转上级文件的;已经开会作了部署的;过去已有规定,可以继续执行的;尚属实验探索阶段,还没有定型的情况,一般可不制发文件。
②查内容有无矛盾抵触。即核查文稿内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上级的指示、规定等是否矛盾;与本机关发布的有关规定是否一致。如果确需变通执行以前某项政策或规定时,必须事先请示上级机关。如果同本机关已发文件不一致,应考虑是否需要修改或废止以前有关规定。
③查政策界限是否明确。公文中的政策界限必须明确,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要交代清楚。核稿时,要审核政策是否明确,有无笼统含糊,或规定过死、过宽等情况,以免下级机关在受理执行中无所适从或出现偏差。
④查要求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即审查文稿所提要求、措施的理由是否充足,能否行得通;审核执行单位和执行期限定得是否恰当;审核涉及其他部门的措施是否征得有关部门同意等。
⑤查程序和手续是否符合要求。即审核发文程序的手续是够完备,例如发文名义是否恰当,文稿是否还需要提交一定的会议讨论,是否需要经有关单位领导签发或报上级批准等。⑥查文字表达是否恰当。即核查文稿的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简明;是否符合语法,符合逻辑,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有无错漏等。
⑦查文件体式是否符合规定。即核查公文格式是否得体,如文种是否恰当,格式是否正确,格式要素的确定与标注是否符合规范等。对于核稿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一一纠正。对不符合要求的文稿,核稿人可以直接修改;也可提出意见,退给承办人修改或会同承办人修改。
多比。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
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内容、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三是找一些内容和体裁相同的外地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各位领导、同志们,公文写作比较清苦,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幕后工作,没有实权岗位的所谓风光和好处;公文写作者还很愁苦,有时文章写不出来着急上火、寝食不安,有时草稿写出来了领导不满意十分苦闷。但是,公文写作苦中有乐。希望同志们一如既往地重视公文,坚持不懈地学习、写作和使用公文,进一步发挥公文的应有功能,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更加美好。
第四篇: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我对公文写作的理解
一,关于公文的写作
公务写作也是写作,写作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何以见得?理由有三,: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论是大师还是大侠,相见都说“你的功夫如何如何,在下不才愿讨教几招”实则是不服,接下来就是你死我活,总能分出个胜负来,这叫武无第二。确从来没有文人到一起交手过招,虽然中国古代是科举制,以文取士,那孰强孰弱也难分高下,从没有一个人说自己的文章天下第一,文章的好坏要看世人的好恶,好文章也有不能高中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文无第一。特别是公文的写作,其是好是坏不是作者个人说了算,是要由施令者决定其好坏,是否能够过关全凭领导人的一句话,有句话用到这里也很贴切“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文章难作,公文更难作,那么讲写文章之难可想而知也。我们常听到行医的有祖传秘方,武把子练家子家传有绝活,“武功秘笈”,谁听说过谁家有写文章的什么什么?虽然唐宋八大家有苏氏三父子,但我敢说他家也没有祖传秘方,要不然怎么能失传呢。再者说如果有什么秘方那么为什么周海鹰一篇匡世之作都没有呢。同时这也是敢在这讲的原因,中国有句老话“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办法多”,因不知利害,加之是自己家人,亮亮像,也算有丑可现,驴和牛顶架,全靠皮脸厚。
那么,既然如是说,公文还可不可学,能否学好学会。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按规律办事那就可以得心应手。这就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认识的事物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事物才能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学习公文,写好公文只有靠实践认识提高,再实践再认识再提高。说白了就是一个“干”字。只有在这个位置,干这个活,才能学会,才能干好。只有在实践中学,光靠看书听讲课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二,公文写作的规则
规则一,公文的定义:公文是社会组织,政党,集团,国家政权在社会活动中,为一定目的而使用的运行载体,工具。常用的公文有十三种之多。不一一例举。
规则二,公文的功能:公文有六项功能。一是明法作用。一个政权,一部国家机器,用来规范各种行为,调整各种关系的法律法规的公布和实施。二是传令作用。常规以外的突发的,需要紧急处置的,而且涉及面广的事件协调,处置等。如今年的汶川抗震,救灾等的组织,协调,指挥都是以公文为载体的。三是互通信息作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等。四是宣传作用。要使大家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就得发出号令,提出要求,告诉大家为什么,说明理由,讲清道理,起到宣传鼓动作用。五是凭证作用。如大家常说的拿文件来即是。六是记录作用。如会议记要,会议决议等。不论公文有多少种,其基本作用就是这六个方面。
规则三,公文的特点:一是政治,政策,现行性强。前面说过,公文是统治阶级实施执政的载体和工具,那么公文的政治政策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求公文要旗帜鲜明,态度明朗,绝不能含糊其辞,暧昧支吾,要丁是丁,卯是卯,是就是,非就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让人一目了然。关于现行性,是指所发公文的时效性,“旧黄历翻不得”,用在公文的时效性上是再恰当不过。二是权威性。公文是用来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三个代表”本质属性的一个载体,必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这个权威性决定我们办公文的要掌握的一个度,吃的准的叫的硬的,就往里写,不能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真得有点“敲钟问响届时问效”的叫真精神,维护政令尊严,否则日久天长就会出现官不官权不权的现象。权威虽是领导们的事,但维护领导的权威和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则是文秘工作者的职责。三是定向表述性。此文发给谁,是上行还是下行,是泛指还是特指,是通报了之还是需要反馈,报告结果,是广而告之,还是专一送达,不能形成这个文件那个部门都能发,发给谁都行的很随意状态。开句玩笑说公文的定向性表述,比情书都要专一。一定要整明白是谁发的,发给谁,什么事,办到什么程度,要求什么时间办妥。在这方面的最大秘诀就是一事一议,这样才能说清道明。四是逻辑思维。公文的逻辑思维是相对于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而言的。文学作品是靠创造一种氛围,塑造一个形象,通过叙述情节,组织矛盾冲突,剖析人物内心感受来吸引读者来实现创作目的的。公文则不然,公文是靠严谨的推理,准确的判断,周延的概念,贴切的语言表述,来达到告知目的的。这就是说,公文是实事求是的必然,撰写公文决不是创作,是公务工作的具体化。五是直书不曲。也就是直来直去,无须修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反映事物本来面目。但在驾驭能力强的前提下,讲究点语法和修辞提高公文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适度。六是特定的体式。十三种公文都有特定的格式要求,我不说了,不浪费大家时间
规则四。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就是写到什么程度为好。概念的说,能够吸引人看,让人看得懂,能说服人,打动人。具体地说就是篇幅很大,让人看了听了不感觉长,不烦不厌,这是好的公文,写到位了。反之篇幅不大,感觉厌烦,就是没写到位,就可认为不是好的公文。具体标准:一是,符合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观点有出处,口径要适合。观点有出处是指所有的概念,提法,观点都是公认的,绝不允许生造硬编。关于口径是指表述事物与使用的材料要统一吻合。科级单位有科级的口径,处级单位有处级的口径,全局和局部要分清,上级和下级分明,总之角度层面要对路。二是情况真实,观点正确,符合实际“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没有那篇传世之作是虚假的,“存在就说明有道理”,所表达的内容和信息一定要做到真实。不能言东而忘西,不允许褒贬而至极,有材料无观点是罗列,有观点而无材料是空洞的说教。所谓逻辑思维就是指论点论据结论要统一,要一致,用事实说话,用真理征服他人。三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逻辑严谨,无懈可击。就是要谋好篇,布好局,做到眉清目秀。公文虽然有固定的格式,但“文无定法”则说明布局谋篇大有学问。结构安排要考虑四个因素:(1)全面考虑主题的需要,围绕行文宗旨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开头结尾,材料的取舍,详略的搭配,叙议编派,甚至遣词造句都要从主题需要出发,还要方便表述,使各部分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2)按文义分好自然段,说什么是什么,把该说的说完,段的大小要适中。(3)按逻辑关系排列顺序,要照顾好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先则先处理好服从与主从的隶属地位,来决定材料详用和略说,临近段落要有照应,避免大转大落。(4)写好开头结尾。一忌千篇一律,二忌罗里罗嗦,三忌闲言碎语。四是,语言丰富贴切,准确鲜明生动,表现感染力强,要做到色彩浓厚,准确简洁,庄重生动。与时俱进这句话在公文写作中主要体现在遣词造句上,如“建立平台,整合,备份,同比,与时俱进”等等,新的语汇,提法一定要跟上。公文用语有五个明显特征:(1)经常用介词结构“关于”成为标题的要素。(2)经常使用专用词语,文言句式。(3)经常用所在部门专业语言。(4)经常用无主句。(5)经常用联合词组。五是,格式完整规范,不标新立异。公文有公文的固定格式,这是约定俗成的,被社会认可世人接受的,公文的公其中也包含公众认可的固定的格式这层含义,不要异想天开,另辟蹊径免得贻笑大方。
三,如何提高公文写作的水平
关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我认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还是实践”。一是,加强学习,练基本功,充分表达他人意图生产出精神产品。学习什么,怎么学,要想搞好公文的写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有的公文篇幅很小,内容也简单,有的虽然篇幅长些,看起来也不复杂,可以说所要的公文没有生辟字更没有读不懂的句子。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要按“规则”要求写的鲜明生动也不容易。不知大家能否相信,我们所有公文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都能读懂,表面上看也不比他们的作文难,可让他们写出同样公文来,那就不行了。要做一个合格公文撰写者,虽然平时可能只需要一勺水,一碗水,但作为当事人,你要具有一桶水一缸水,这样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根据“规则”的需要我们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要学好政治,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要学好方针政策,学习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了解熟悉情况,总而言之要学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二是,要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在这方面不是叫你去揣摸领导心理,而是要和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认识上保持一致,在观念上理论上你要和领导站在同一高度,在了解情况方面你要比领导占有的更多。我们常说的“干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水平你就做不到“由东”。我的经验是领导想到的你没写出来,领导绝不会满意,有时文章相当出色也不能通过,可能原因就在这里。反之,你写出了领导没想到的,而且很有见地,那么久而久之情况就不一样了。要做到知道领导时刻在想什么,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三是搞好知识积累,占有丰富的材料。好像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写作和搞建筑同理,没有足够的材料,缺砖少瓦,有沙石没木料即使再高再大的手也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上有剪裁一说,公文的剪裁就是材料的取舍,如果不占有足够多的材料那就无从谈剪裁,其实材料的积累是知识基础组成部分,单独说材料占有,主要是说学习公文要知识面宽。有句话:“事事留心即学文,人情练达是文章”,材料的积累有心就行。四是,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思维是通过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为思维训练就是通过学习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哲学理论,来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一个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也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公文写作的角度来讲,只有正确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才能确保公文的观点正确,只有达到论点,论据,论证的统一,推理正确才能确保公文的逻辑严谨,只有使用概念准确用词贴切,文章结构符合章法,才能使公文完整表述。有一种说法,学习有如加法,不论你如何努力等号后始终只能是“和”,创作就是乘法,你努力的结果是用“积”来表现的。这个积是由和的大小来决定的,和大积就大。
如果说人的综合素质是和,那么他在公文写作方面所释放的能量就是用乘积的形式体现的。五是反复推敲修改。这是属于消极修辞的内容,“文不厌改”,文章出炉后要反复研读,主要是修正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字句。达到增加一字多余,减少一字不行,“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的境界。
第五篇:浅谈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在悟 更在勤
——浅谈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人们常说写好文章全靠悟性,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说的就是悟性。没有悟性,就没有鲜的主题,好的构思和新的文意,当然就不可能有好文章的形成。但没有根基的悟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最后只能是空悟、是死悟。我认为“勤”正是“悟”的基础,而“悟”其实只是“勤”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的升华,正所谓“天道酬勤”。而写材料需要勤于哪几方面,这就是本文下面要讲述的内容。
一、勤于自省,把好心态
古人云“吾当三日自省吾身”。想要胜任县委工作,首先要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和提升自我,而把握自我第一步便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如武侠《风云》中提到的“冰心决”一样,“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尤定,神怡气静”,写材料如同练武,首先要心态平和,可以务“远”,绝不能好“高”。,凭心而论,进入县级机关肯定是有所追求,务的是更加长远的发展,但我深知,没有踏踏实实的积累,没有勤勤恳恳的工作,心情浮躁,好高骛远,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什么事也干不成、干不好。因此,首先要把功利浮躁的心态沉下,从小跟班做起,静下心来苦练内功,在多学多练中扩充自身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的把自己锻炼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二、勤于积累,善于学习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有古训“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材料尤其如此,想要把材料写好,必须有深厚的功底,而功底就在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学习中。以前写材料还停留在某一单个领域中,积累的材料比较单一,也比较少,而如果要在县委办写材料,单靠以前的积累无疑显得单薄和狭隘,只有站在全县的高度来搜集资料,扩宽知识层面,才能最终应用到这个工作中来。积累的素材来自多个层面,可以广泛地利用现代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搜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央、省、市等发布的各种政策、方针,上级重要领导的讲话内容,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惨痛经历,寿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另外还要注意对各种写作手法、专业术语、名言警句、流行的现代语言的积累,使自己的词库更加丰富,避免陷入无词可用、一词滥用的尴尬境地。当然,积累下的素材不是放在那里不管,而是要反复地学习,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有层次的学习,尽快消化吸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不能是盲目的学,要带着问题去思考,不然会陷入迷惘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积累素材,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把素材中感性的、零碎的甚至是没有规律的东西,总结出共同点,分析出不同处,提炼出闪光点,使之 成为自己的可用的材料。思考总结过后,还要勇于实践,敢于练笔。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是来写材料,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写”上头,要克服不敢写、懒得写的心里障碍,时常找机会锻炼自己,看一看这段时期学习的成果如何。练习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要对身边现有的材料、范文进行仔细揣摩,这些文章经过层层把关,高度凝练,是体现了集体智慧结晶的最终产物,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结构严谨,语句凝练,文风鲜活,剖析到位,而且切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是模仿的理想对象。仿写从语言、句子开始,再到段落,最后到全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不断熟悉掌握公文写作的知识和技巧。最后要把这些范文与自己总结出的思维进行对接,快速转化为本身的能力和水平,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摆脱模仿的阶段,写出具有不同风格的文章来。总之,只有持之以恒,常年练笔,做到厚积薄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写手。
四、勤于修改,虚心请教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大凡一篇好的文章,无不是改了又改,反复锤炼的结果。修改文章大体上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自我修改和请人指教。自我修改时,要善于“鸡蛋里挑骨头”,先看主题是否扣紧、布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紧凑、逻辑是否严谨、素材是否吻合、内容是否遗漏,重点是否突出,其次看语言是否凝练,文句是否准确。要不厌其烦,反复修改,找出瑕疵,直到自己改不动为止。请人指教时,一定要虚心。“三人行必有 我师”,凡事都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以为很好的作品,经行家一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请教时可能有挑刺的现象,这个时候切不可自以为是,要保持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请教,仔细品味,争取把这根刺的内涵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尤其是在机关单位里写的公文作品,不能单纯的看成自己的创作,而应该看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向人请教理所当然,也必不可少。
五、勤于揣摩,善于交流
县委办写材料,最终免不了给领导撰写讲演稿,而此类文章要体现出三大特性,即权威性、公务性和独特性。领导讲话是对过去事件的总结和对以后一段时期的指示,权威性不可置疑。同时领导文稿用于公务活动,须符合公务文书的一般规定,公务性必不可少。而每位领导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讲话的特点,所以起草文稿时要与领导的职务和地位相符,根据其独有的个性、习惯和语言风格来针对性的撰写。这就要求我们起草文件时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形成正确的创作思路。而领导的意图就需要我们平时仔细去揣摩,从而不断地进行延伸和扩展。一方面要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增强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从全局的高度上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出全面的解决办法。其次要在平时积累领导在特定时期里关注的重点,对某件事的看法,讲话的方式特点,揣摩领导讲话的深意。最后要提高对领导魅力的感性认识,善于交流,起草时就可以把领导的原始语句写 入文稿之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稿才能显得既有高度和深度,又不失朴实和生动,充满独特魅力,使人听起来便感到亲切、自然。
六、勤于调查、善于联系
在县委办写材料,既要熟悉上情,又要吃透下况。这就要求平时工作中要围绕中央、省、市等上级精神和本县实际进行全方面、多角度、有重点的调查,做到对上级路线、方针、政策了然于胸,对基层工作的进度和动态要及时了解。要建立一整套长期有效的联系网络,做到常请教、常询问,只有这样,文稿才能把上级精神和本县基层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上级精神转化为指导本县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这样才可以写成上下结合,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文章。
七、勤于创新,紧跟时势
写公文材料尤其是领导文稿,既要在大原则上遵守一定的规范,也要在具体操作上灵活多变。这就要求文稿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常写常新,避免出现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枯燥感。首先要经常把自己积累的新构思、新题材、新形式和流行的词汇、语句融入到文稿中来。其次也可以老题新解、旧事新说。同一题材、同一事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里都有他不同的理解法,老问题可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旧事物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总之通过各种方法,文章要努力营造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境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综上所述,想悟懂公文材料,尤其是领导文稿的写作技巧,离不开一个“勤”字。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勤于积累和调查,善于学习和思考,常写勤改,虚心请教,随时揣摩领导意图,熟悉领导的个人风格、习惯和日常用语,结合时势,创造性的进行写作。这样才能写出符合工作要求的合格材料,更好更快地适应县委办的文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