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IM软件使用的体会
时至今日,关于BIM技术的话题已不是要不要采用这项技术,而是如何采用,以及如何顺利过渡的问题。在应用及推广BIM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必要消除几个关于BIM的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BIM是高端技术。这是方向性的误解,BIM是未来的“大众”设计技术,它还将成为每一位设计师和工程师必备的执业资格条件。
第二个误区是:BIM很难掌握。BIM的确难以掌握,但这仅是相对于AutoCAD等2D设计软件来说的。BIM设计与2D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BIM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可依”并“有法必依”,掌握这些规则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掌握之后并不需要高深的应用技巧或深厚的计算机基础。
第三个误区与第二个想反,认为BIM可以快速掌握。持这种观点很容易在学习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甚至半途而废。BIM软件供应商以及类似于“三天速成”之类的教程都可能给初学者以误解,认为BIM技术一两周就可以掌握。实际上,掌握BIM需要的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周,并且需要一个BIM环境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BIM能大幅提高设计院的生产效率。实际上,BIM技术提高的更多的是设计+建造+运营的综合效率,而非单一设计环节的效率。对设计环节来说,BIM可能反而增加了信息量的输入,这会加大部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这会通过体现协作优势得到加倍的补偿。长远来看,BIM的综合效率会使得采用BIM技术的设计院所在投标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第五个误区,是认为单位有一个小组可以搞BIM就可以了。实际上,未来只有全体采用BIM,才能体现出单位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的一个管线综合项目实例,阐述BIM技术与常规设计方式的不同点与二者的接合和过渡办法。2.项目概况
实施BIM管线综合的MEP项目为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一期工程门诊综合楼,总用地面积为 10.14 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451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3层;建筑高度为63.4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该医院建筑构造复杂、布置变化多、管线最复杂的地下二层到地上五层均为不同的标准层,且层高也不一致。各类风管、水管不仅种类多、分布密集,而且要求布置精准,并尽量节省空间。对于这个项目,依靠通常的2D设计手段已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BIM中心与该项目设计人员合作,采用 Revit MEP进行了3D管线布置,与设计人员一起在3D状态下成功进行了管线调整,不仅避免了碰撞,也尽可能地提升了房间使用空间高度。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地开展了BIM培训及推广工作。3.整体组织
该项目采取传统设计与BIM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组分为设计团队与BIM团队,两个团队的协作贯穿项目始终。软件方面,BIM团队主要采用了Revit 2011系列中的Architecture和MEP,另外还有一些外围辅助软件,如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等。4.团队协作模式 BIM团队与设计团队的协作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二者相对较独立,合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设计团队与BIM团队相对独立的协作模式
此阶段,设计团队采用传统2D设计方式进行,BIM团队基于其设计成果(2D设计图)创建3D BIM模型。然后,设计团队与BIM团队合作,基于3D管线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以及管道调整。调整完成后,再自动形成2D参考图,设计团队基于2D参考图调整其设计成果,形成最终的设计交付文件。同时,BIM团队基于3D模型形成3D发布文件,该文件将取代通常的2D管线综合图,该文件可利用免费的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查看。
由于设计团队此阶段几乎不需要任何BIM培训,因此对工作的切入是非常有利的。采用这种方式,BIM团队与设计团队顺利完成了一个标准层的管线布置与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切身体验了BIM设计的优势,对BIM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接下来的BIM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接下来,BIM中心对设计团队进行相关BIM培训。由于是结合实际项目的培训,培训非常着重实用性,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设计人员能够在短期内“上手”,在BIM中心的帮助下开始BIM设计。这是很有效的培训方式。脱离生产的系统的培训可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并且由于缺乏实战关联,培训的实用性往往不强。
另外,BIM中心负责做好所有的周边工作,如设备配备、软件安装及调试、网络设置,以及项目相关的系统模板设置、常用族的开发、标准定制、协同辅助等等,没有BIM团队的帮助,这些环节会耗费设计团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这也是BIM设计长时间以来不易推广的重要原因。设计团队完成BIM转化之后,工作配合的模式就有了变化,BIM中心更多的是发挥其支撑作用。此阶段,BIM中心将以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主。设计团队直接采用BIM技术后,由于节省了前后两方面的成果重录入及校核工作,工作效率比前一种过渡式的配合方式大为提高。5.协同工作
BIM协同设计与当前2D CAD方式下的基于网络沟通与组织的协同设计是完全不同的。BIM设计中,协同即是设计手段本身而非辅助工具。
打个比方说,以前的2D协同设计,是采取网络沟通手段方便大家互相参照对方的设计文件,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拿过来参考一下,知道到哪里找、以及怎么找到需要的东西,省去了设计人员网上找文件的过程。而BIM的协同,则是大家自一开始就在共同构建一个虚拟的模型,包含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等等,大家仿佛同处于一个虚拟模型之中一同工作。你会看到别人搭建和布置的东西,别人也会实时看到你的,碰撞与矛盾都是可以即时发现,你可以随时就一个碰撞同其它工种的工程师展开讨论。
在Revit中,中心文件是这个虚拟模型的代表,基于中心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前述的协同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
可以说,没有协同,就谈不上BIM。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也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人们更需要接受的是设计方式的改变,协同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单兵作战的设计方式。BIM的协同需要良好的项目规划以及成员工作关系的划分及组织,它更多依靠管理者的协调作用。Revit中,每一个工作单元叫做一个工作集(Workset),规划合理的工作集会使得项目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并且除协同之外,还可以发挥许多衍生的功能,这在后面还将述及。6.结构模型创建
为管道碰撞检查的目的,我们需要创建结构模型而非建筑模型,但由于建筑墙体对管道布置同样有影响,因此我们创建的模型中也包含了建筑墙体。
带建筑墙的结构内部
对于高层建筑,按层划分工作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Revit虽然有层的概念,但并没有直接控制层的显示的办法。工作集作为一种协同工作概念下的操作单元,还可以被用作控制层显示的最有效的手段。下图显示的模型中,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与AutoCAD不同的是,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尽管其它一些BIM软件或造型设计软件如ArchiCAD、Bentley Architectur、Bentley Structure、Rhino等仍然使用图层做为重要工具,Revit还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Revit将构件按功能、类型做了很多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分类控制构件的显示。例如,可以通过Revit的显示开关直接控制楼板或梁、柱的显示。
而对于其它一些需要用户定制的分类标准,如高度小于800的梁、或顶标高比楼层标高低50的梁等,Revit提供了过滤器以供使用。利用过渡器工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标准把构件分类,控制它们的显示效果,如是否显示,显示为什么颜色、是否透明等等。总的来说,Revit按类型分类的手段也是很丰富的,熟练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缺点是定制不够直观,初学者掌握起来不象图层那样便捷。7.链接结构模型
管线建模时,我们并不直接在结构模型中进行。对于性质不同的工种(结构与MEP),Revit不推荐将它们的模型合而为一,而相互保持独立。链接是保持二者参照的有效手段。
在本医院项目中,我们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结构模型链接到MEP模型中作为参考。通过中心文件的链接,可以确保结构模型修改后,MEP模型中的结构也会自动更新。
Revit2011版本一个重大的更新是可以在主模型(MEP模型)中控制链接模型(结构模型)中的工作集的显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MEP模型中,按需要打开结构层进行参考。在Revit2010中,这项功能要靠其它手段来实现,过程远为繁琐。8.MEP模型布置及调整
由于是高层结构,工作集的划分同时考虑了管道所在层及管道类型。下图为第4层工作集的划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管线的复杂程度,这也再次说明了BIM设计更多的是管理和协调的问题:
Revit布置和调整各种管道
在Revit布置和调整各种管道时,由于涉及到BIM团队和设计人员的配合,需要更加明确管道布置的规则和优先级。
一般来说,无压有坡度管是关键,如污废水管,空调冷凝水管、蒸气凝水管、雨水管等,这些管道的布置要优先考虑,因为它们要求一定的单向坡度,以便管中液体能够在自重作用下顺利流动,这类管后期调整的余地不大,布置不当甚至影响建筑吊顶高度。
各类风管尽可能靠上布置,对于比较紧张的无压有坡管,要考虑风管避让它们。
其它管道,原则上本着有压有坡管优于于有压无坡管,上下转弯有限制的管优先于可自由转弯的管,以及小管让大管等指导性原则进行,实际调整中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比较自由的管道,如医疗气体管、通气管等优先级可适当靠后。但需要注意相应的特殊事项,如通气管不能形成U型弯,以免形成凝水堵塞管道。
热水供、回水管,空调冷热水管等,按一定坡度“抬头”走,但延伸较长时需要较大的竖向空间,需要在一定距离后向下折,此时需要注意在下折的地方预装放气阀。风机盘管本身可以当做放气阀用。
考虑到结构跨度大,梁高有一定的空间,经协调我们将消防管穿梁布置,有效地节省了布置高度。对于竖向空间紧张的区域,我们还考虑增设同类管道避免空间交叉的办法。如:为避免污废水管交叉,我们将污水管分为并行的两根,引入管井后再交叉合并,这也有效降低了的空间高度需求。
地下一层结构及管道布置
管线碰撞检查是Revit提供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查需要查看的部分或全楼的碰撞情况,碰撞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如只检查风管与结构的碰撞、风管之间的相互碰撞、或污水管与风管的碰撞等等。但Revit提供的碰撞检查功能比较单纯,只能检查到管道之间的硬碰撞,条件更复杂的碰撞检查,如间距检查,则需要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9.困难与不足
仅从设计单位内部来说,实施BIM最大的困难在于初期环境的建设。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人们从2D到BIM设计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这在前面已经述及,不再重复。
其次,Revit系列软件的本地化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符合中国标准并适合我院做法的族,如各种风机盘管、管道连接件,结构构件如变截面梁,门型梁等,并对模板进行了多处定制以适合中国规范。我国的设备厂商尚未象国外厂商那样直接提供产品的族文件,这使得模型在造价估算及运营管理上缺乏依据,模型的精确性受到影响。欲使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另外,软件运行效率依然存在问题。随着Revit2011版本的推出,软件运行效率较之前的版本有了较大提升,曾被广泛诟病的硬件需求过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为提高生产效率,Revit依然需要强大的硬件作为支撑,为此,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图形工作站及Windows7 64位操作系统运行Revit,实施BIM的成本问题依旧不容忽视。我们期待Revit在优化程序内核,提高运行效率方面加快研发步伐。
最后,培训所需要的时间、资金成本需要仔细规划,合理安排,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生产。总之,初期较高的综合实施成本,包括软硬件投资、人才招募、BIM团队建设、管理跟进、人员培训等均是阻碍BIM推行的因素。
第二篇:BIM使用体会
时至今日,关于bim技术的话题已不是要不要采用这项技术,而是如何采用,以及如何顺利过渡的问题。在应用及推广bim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必要消除几个关于bim的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bim是高端技术。这是方向性的误解,bim是未来的“大众”设计技术,它还将成为每一位设计师和工程师必备的执业资格条件。
第二个误区是:bim很难掌握。bim的确难以掌握,但这仅是相对于autocad等2d设计软件来说的。bim设计与2d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bim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可依”并“有法必依”,掌握这些规则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掌握之后并不需要高深的应用技巧或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第三个误区与第二个想反,认为bim可以快速掌握。持这种观点很容易在学习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甚至半途而废。bim软件供应商以及类似于“三天速成”之类的教程都可能给初学者以误解,认为bim技术一两周就可以掌握。实际上,掌握bim需要的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周,并且需要一个bim环境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bim能大幅提高设计院的生产效率。实际上,bim技术提高的更多的是设计+建造+运营的综合效率,而非单一设计环节的效率。对设计环节来说,bim可能反而增加了信息量的输入,这会加大部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这会通过体现协作优势得到加倍的补偿。长远来看,bim的综合效率会使得采用bim技术的设计院所在投标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第五个误区,是认为单位有一个小组可以搞bim就可以了。实际上,未来只有全体采用bim,才能体现出单位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的一个管线综合项目实例,阐述bim技术与常规设计方式的不同点与二者的接合和过渡办法。2.项目概况
实施bim管线综合的mep项目为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一期工程门诊综合楼,总用地面积为 10.14 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451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3层;建筑高度为63.4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该医院建筑构造复杂、布置变化多、管线最复杂的地下二层到地上五层均为不同的标准层,且层高也不一致。各类风管、水管不仅种类多、分布密集,而且要求布置精准,并尽量节省空间。对于这个项目,依靠通常的2d设计手段已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bim中心与该项目设计人员合作,采用 revit mep进行了3d管线布置,与设计人员一起在3d状态下成功进行了管线调整,不仅避免了碰撞,也尽可能地提升了房间使用空间高度。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地开展了bim培训及推广工作。3.整体组织 该项目采取传统设计与bim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组分为设计团队与bim团队,两个团队的协作贯穿项目始终。软件方面,bim团队主要采用了revit 2011系列中的architecture和mep,另外还有一些外围辅助软件,如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等。
4.团队协作模式 bim团队与设计团队的协作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二者相对较独立,合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设计团队与bim团队相对独立的协作模式
此阶段,设计团队采用传统2d设计方式进行,bim团队基于其设计成果(2d设计图)创建3d bim模型。然后,设计团队与bim团队合作,基于3d管线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以及管道调整。调整完成后,再自动形成2d参考图,设计团队基于2d参考图调整其设计成果,形成最终的设计交付文件。同时,bim团队基于3d模型形成3d发布文件,该文件将取代通常的2d管线综合图,该文件可利用免费的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查看。由于设计团队此阶段几乎不需要任何bim培训,因此对工作的切入是非常有利的。采用这种方式,bim团队与设计团队顺利完成了一个标准层的管线布置与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切身体验了bim设计的优势,对bim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接下来的bim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bim中心对设计团队进行相关bim培训。由于是结合实际项目的培训,培训非常着重实用性,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设计人员能够在短期内“上手”,在bim中心的帮助下开始bim设计。这是很有效的培训方式。脱离生产的系统的培训可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并且由于缺乏实战关联,培训的实用性往往不强。
另外,bim中心负责做好所有的周边工作,如设备配备、软件安装及调试、网络设置,以及项目相关的系统模板设置、常用族的开发、标准定制、协同辅助等等,没有bim团队的帮助,这些环节会耗费设计团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这也是bim设计长时间以来不易推广的重要原因。
设计团队完成bim转化之后,工作配合的模式就有了变化,bim中心更多的是发挥其支撑作用。此阶段,bim中心将以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主。设计团队直接采用bim技术后,由于节省了前后两方面的成果重录入及校核工作,工作效率比前一种过渡式的配合方式大为提高。
5.协同工作 bim协同设计与当前2d cad方式下的基于网络沟通与组织的协同设计是完全不同的。bim设计中,协同即是设计手段本身而非辅助工具。
打个比方说,以前的2d协同设计,是采取网络沟通手段方便大家互相参照对方的设计文件,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拿过来参考一下,知道到哪里找、以及怎么找到需要的东西,省去了设计人员网上找文件的过程。而bim的协同,则是大家自一开始就在共同构建一个虚拟的模型,包含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等等,大家仿佛同处于一个虚拟模型之中一同工作。你会看到别人搭建和布置的东西,别人也会实时看到你的,碰撞与矛盾都是可以即时发现,你可以随时就一个碰撞同其它工种的工程师展开讨论。
在 revit中,中心文件是这个虚拟模型的代表,基于中心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前述的协同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可以说,没有协同,就谈不上bim。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也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人们更需要接受的是设计方式的改变,协同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单兵作战的设计方式。bim的协同需要良好的项目规划以及成员工作关系的划分及组织,它更多依靠管理者的协调作用。revit中,每一个工作单元叫做一个工作集(workset),规划合理的工作集会使得项目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并且除协同之外,还可以发挥许多衍生的功能,这在后面还将述及。6.结构模型创建
为管道碰撞检查的目的,我们需要创建结构模型而非建筑模型,但由于建筑墙体对管道布置同样有影响,因此我们创建的模型中也包含了建筑墙体。
带建筑墙的结构内部
对于高层建筑,按层划分工作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revit虽然有层的概念,但并没有直接控制层的显示的办法。工作集作为一种协同工作概念下的操作单元,还可以被用作控制层显示的最有效的手段。下图显示的模型中,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与autocad不同的是,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尽管其它一些bim软件或造型设计软件如archicad、bentley architectur、bentley structure、rhino等仍然使用图层做为重要工具,revit还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revit将构件按功能、类型做了很多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分类控制构件的显示。例如,可以通过revit的显示开关直接控制楼板或梁、柱的显示。
而对于其它一些需要用户定制的分类标准,如高度小于800的梁、或顶标高比楼层标高低50的梁等,revit提供了过滤器以供使用。利用过渡器工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标准把构件分类,控制它们的显示效果,如是否显示,显示为什么颜色、是否透明等等。总的来说,revit按类型分类的手段也是很丰富的,熟练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缺点是定制不够直观,初学者掌握起来不象图层那样便捷。7.链接结构模型
管线建模时,我们并不直接在结构模型中进行。对于性质不同的工种(结构与mep),revit不推荐将它们的模型合而为一,而相互保持独立。链接是保持二者参照的有效手段。
在本医院项目中,我们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结构模型链接到mep模型中作为参考。通过中心文件的链接,可以确保结构模型修改后,mep模型中的结构也会自动更新。revit2011版本一个重大的更新是可以在主模型(mep模型)中控制链接模型(结构模型)中的工作集的显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mep模型中,按需要打开结构层进行参考。在revit2010中,这项功能要靠其它手段来实现,过程远为繁琐。8.mep模型布置及调整
由于是高层结构,工作集的划分同时考虑了管道所在层及管道类型。下图为第4层工作集的划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管线的复杂程度,这也再次说明了bim设计更多的是管理和协调的问题:篇二:bim技术应用心得
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bim技术应用心得
为响应局里对bim技术应用的号召,在项目领导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有幸在营口万达项目参与了bim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本项目bim的创建及应用,我作为一名机电安装责任工程师,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bim绝不只是一个软件。
如果bim只是一个软件的话,就像我们熟知的cad或者广联达,那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bim技术的应用只是在大家会应用revit的情况下,就会想大家能看懂蓝图和cad图纸一样,只是图纸的形式变了而已。当然,bim技术的应用还是要建立的三维图纸软件基础之上的!
在一个建筑物的bim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它所涵盖所有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工程量的准确数值,为该建筑物从建设到拆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管理依据。
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工人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软件按照模型信息开展施工,我们每个管理人员也会拿着ipad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因此,他绝不只是一个软件,而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bim将打开建筑管理效率的大门。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bim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在设计阶段就会避免很多图纸会审的问题,这是很直观的。通过建筑模型我们会很直观的看到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的交叉次序。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所以说这是打开管理效率的大门。bim是总包精细化管理的宝刀。
协调工作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
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所以,他为总承包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依据。
作为一个项目的总承包,我们管理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只是尽力给各个分包提供作业面,而没有真正地管控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整个工程相关的节点问题。一个大的项目,没有谁会100%全面考虑到各个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除了建筑模型----bim.而往往对于精通建筑行业的业主而言,所有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的管理是交给总承包商的。这给我们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例如:某项目,“所有的非设计变更引起的拆改费用均由总包承担”。还好,我们的领导们慧眼看江山,从一开始就通过bim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解除了拆改带来的效益风险。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加强从建筑物挖图开始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尤其是作为总承包单位从质量、安
全、进度、创新全方面对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分包队伍的管控,提升总承包项目的生产效率、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建筑信息模型将给总承包管理以及建筑行业的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新。
有了建筑信息模型,我们从一开始的图纸会审,到进度管理,到质量安全管理,再到各专业穿插的协调管理,最后到项目的成本效益管理,我们的总承包管理将会更加精细、直观、从容、自信,还可以说是完美。
要我说,bim就是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篇三:我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初学者对bim系列软件的感识 2014年2月初,借助在公司的机会,我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并通过这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并不能让我对revit这款软件融会贯通,却让我加深了对我所绘制的图纸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cad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材料浪费,又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工费用。然后,bim系列软件可以方便预算计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使得计算更为精细。
bim软件的优点还有很多,从我自身角度来讲,通过revit导入cad图纸并画出建筑物安装管道系统的三维图,可以让我更加熟悉cad图纸,并可以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管道走向与布置,方便了以后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及提高施工效率。当然,我认为bim系列软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现阶段bim系列软件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比如使用revit 软件,图纸稍微复杂点,图元稍微多点,电脑就会出现卡机的现象。我们所买的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图纸进行绘制。二,bim系列软件实际展现的三维模型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得以体现,不能在施工现场灵活运用,不能很方便的使大家依靠bim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三,bim现阶段在工程中应用的并不广泛,很多人根本没有bim这个概念,也就不方便bim在施工中全面的应用。
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向前进步,可以预见未来的施工中三维视图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而bim软件作为三维视图的一个载体,未来必然会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一个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在将来以更高的姿态去适应未来的发展呢?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先向公司推荐,在培训施工专业技术课程时就附带bim这门知识的讲解,让公司的员工在施工生产中就有bim这个概念。然后,可以在公司成立一个bim研究试行小组,专门研究bim系列软件,并结合工程进行实际的运用,在运用中思考得失,总结经验,并在最后通过对比,检查这门新技术是否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果是,就可以向一公司甚至整个城市建设有效的推广应用,使我们的队伍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军者。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系列软件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篇四:bim体会
经过半年的bim 学习与运用,总结其心得体会如下:
1、revit族是revit软件的一大亮点,它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基石,而且族的创建具有相当的
灵活性,一般来说,是可以创建任何形状的族。
2、revit所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非常直观显示各种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布图,调整
管线。结合navisworks等bim软件,将模型可视化程度加深。
3、bim 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通过revit软件所建立的
模型是包含建筑的大量数据信息的。比如,管段管径,长度,材质等等一些数据均可以通过选取改管段来读取。作为bim的主流软件revit有它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
1、revit不是专业的mep软件,软件自带mep族太少,一些通用族也要去建立,这使得作
图显得异常繁琐。
2、体量绘制没有族的灵活性。其主要体现在体量不能使用放样、融合等建模方式,只有单
一的拉伸。
3、绑定连接过后,所设置的系统均变为未定义,而且不能更改。
4、没有管道支吊架的选项,需建立族。篇五:对bim的认识和感受 我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2011年11月初,借助在公司投标的机会,我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并通过这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并不能让我对revit这款软件融会贯通,却让我加深了对我所绘制的图纸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二维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然后,bim系列软件可以方便商务预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使得计算更为精细。bim软件的优点还有很多,从我自身角度来讲,通过revit导入cad图纸并画出建筑物的三维图,可以让我更加熟悉cad图纸,并可以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方便了以后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当然,我认为bim系列软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现阶段bim系列软件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比如我所使用的revit软件,图纸稍微复杂点,图元稍微多点,电脑就会出现卡死的现
象。我们所买的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图纸进行绘制。
二,bim系列软件实际展现的三维模型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得以体现,不能在施工现场灵活运用,不能很方便的使大家依靠bim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三,bim现阶段在工程中应用的并不广泛,很多人根本没有bim这个概念,也就不方便bim在施工中全面的应用。
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向前进步,可以预见未来的施工中三维视图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而bim作为三维视图的一个载体,未来必然会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一个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在将来以更高的姿态去适应未来的发展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先向公司推荐,在培训时就附带bim这门知识的讲解,让公司的新员工在工作初期就有bim这个概念。
然后,可以在上海公司成立一个bim试行小组,专门研究bim系列软件,并结合工程进行实际的运用,在运用中思考得失,总结经验,并在最后通过对比,检查这门新技术是否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果是,就可以向一公司甚至整个八局有效的推广应用,使我们的队伍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军者。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系列软件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三篇:使用建筑工程造价相关软件的几点体会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相关软件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成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文主要阐述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软件;计算;清单;建筑工程造价有关工程量计算软件的应用
使用工程量计算软件做工程量的核对工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量计算软件的输入的图形数据的正确性与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每次图形数据的输入要与图纸数据保持一致,现在的工程量计算软件大多数都支持cad图形导入功能,而cad电子版施工图与蓝图是否一致,就需要我们操作人员事前做一一比对,尤其是在结算时,竣工图往往与原设计蓝图及cad电子版图纸不相同,而施工方也不能提供定稿的竣工图的cad电子版图纸,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cad电子版的图纸导入计算后,做局部的数据修改,或者干脆在某个局部手动自行输入新的图形数据。
其次,工程量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还与工程量计算规则息息相关。有的软件的计算规则设置成可由用户自行手动修改的模式,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工程量核对的工作量。基于对计算规则的认知程度不同,审核方与被审核方的立场不同,有的操作者按自己的意图修改计算规则,直接导致了工程量的高估冒算,这就需要我们在工程量核对工程中,着重检查一下是否双方采用了相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另外,工程量计算软件的属性定义中,有的默认的尺寸数据是可以自由修改的,比如垫层厚度、卫生间地面防水上卷高度、装饰工程中门窗侧面宽度、吊顶高度等,这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积累经验,对重点部位重点核查,慢慢地就会练就火眼金睛,在保证自己操作正确的前提下,精准指出对方的结症所在。
讲到利用工程量计算软件进行工程量的核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工程量计算软件强大的计算公式输出功能,当核对过程中遇到双方工程量存在差异而又一时找不到问题所在的时候,计算公式的输出功能会帮到我们,我们只需把自己的计算公式显示出来,互相核对一下计算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就能查出来到底是输入的数据有问题,还是计算规则错误,或者其他别的什么原因引起,达成共识后,进行修改。
完成一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工作后,我们需要认真自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自查方法是做工程量汇总统计表,同时计算出正确的建筑面积,再统计出各工程量的平米含量。工程量的平米含量是个比较有用的指标,因为随着建筑类型的不同,工程量的平米含量固定于比较窄的区间范围内,如果工程量计算有明显错误,从工程量的平米含量就能显示出来。
定额计价软件的应用
现行的计价软件有很多是独立的软件,而有的软件公司开发的计价软件包含了两种计价模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使用的时可以自由选取。
我们计算好的工程量,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如果约定了采用定额计价的方式,就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套用相应的定额。
2.1 正确套用定额子目。子目的套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核对的时候,双方经常产生分歧,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申请仲裁。由于此类问题的存在,有关主管部门每年都出台结算会议纪要文件,针对纠纷较多的问题出台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出正确的引导,我们要及时学习,更新知识。
2.2 一定要注意填写的工程量是实际工程量还是除以定额单位后的工程量。子目少的时候也许无所谓,子目一多,就很容易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所以,输入工程量完毕后的认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2.3 材料市场价格的输入。关键点是看清楚材料的计量单位,比如钢筋有的以吨为单位,有的以kg为单位,填写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另外,有的基价里面没有包含主材价格,需要使用者在合适的位置填写,一定不要忘记,否则就漏掉了一笔费用。
2.4 取费。取费要严格按照管理部门出台的有关费用文件计取,计取的时候首先查看施工合同的约定,注意取费基数的设定,不该计取的费用不要计算。有的施工合同约定了扣除项、让利浮动等系数,就要参照合同的约定,仔细修改软件默认的取费格式。
2.5 我们在使用工程造价定额计价软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换算的问题,就土建方面讲,例如砼强度等级,如果实际采用的与定额子目的不同,就要把定额给定的强度等级换算成实际采用的强度等级。换算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要严格按照定额计算规则的规定,进行正确的换算,否则就是缺乏依据的,视为错误的操作。
2.6 在使用定额计价软件计算出工程造价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计算此工程的平米造价指标,即工程造价除以正确的建筑面积。如果这个造价指标与经验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就要反过来核对工程量及采用子目、材料价格是否正确等。出具一份预算书之前,可能要经过数次反复修改才最后定稿,我们对自己做的预算书的工程造价平米指标要很好的把握,需要明了指标高道理与指标低的原因。
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的应用
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也广泛应用在我们的工作中,现阶段的清单计价软件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定额计价软件。
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需要招标方与投标方的参与,招标方做工程量清单、标底或拦标价,投标方依照招标方的招标文件进行投标报价,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很好地迎合了业内的需求,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输出不同的工作成果。
3.1 招标方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编写工程量清单、计算标底或拦标价
首先,编写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要注意以下三项内容:
3.1.1 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尽量描述得详细和准确。
3.1.2 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默认的清单名称有时需要按图纸的名称加以修改,以便更明确地表述图纸内容。
3.1.3 注意工程量的与计量单位的匹配,要仔细看清计算好的工程量是采用自然单位还是清单单位,输入到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的工程量是采用自然单位还是清单单位,这个也需要我们在初步完成工程量清单编写后,反过来认真核对输入的工程量是否正确。
3.2 编写措施项目清单要注意配合招标文件的内容,把清单尽量列写详尽。比如,有的施工地点地下水位较高,我们在措施项目里面就要把施工排水降水这项列上,这样不仅是对清单编写的基本要求,也意在尽量避免投标方的漏算,以进行合理报价。
3.3 计算标底或拦标价的时候,综合单价要符合市场价,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招标工作的正常进行。
投标方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进行投标报价
我们投标报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报价与招标文件的符合性。例如有的工程有材料限价或限定品牌的要求,所以主要材料价格表里一定要有这方面的体现。有的规定规费的计取范围和方法,我们就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计取规费。有的招标文件对不平衡报价有限制,综合单价与市场价明显不符的一律按废标处理,这需要我们核对综合单价,看其是否有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投标报价要考虑周全,尽量不要漏项。比如措施项目费,通过踏勘现场,参加招标答疑会,哪些需要在措施项目里考虑要做到心知肚明。招标清单里没列明的项目,如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补充,可在后面增加措施项目的报价。
我们的投标报价一定要参照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这样的报价才有竞争力,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中标机会将大大降低。
上述是对使用工程造价相关软件的几点粗浅认识。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还会增加更多的实用技巧,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软件。
第四篇:BIM详细软件介绍及总结
什么是BIM(建筑信息模型)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建筑设计、造价、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全生命周期BIM解决方案
斯维尔作为国内BIM软件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提供涵盖设计院、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全生命周期BIM解决方案,帮助建筑设计师、造价师、建造师共享数据信息,减少错误和重复劳动,降低工程成本。
客户需求
工程设计行业信息化重点,将从单一的设计绘图效率的提升,逐步向以下几方面的需求转变:
1、不同专业间的设计协同,图纸的交换与信息的交流。
2、对建筑做更多的专业性能分析,以适应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的需要。
3、对软件的易用性、个性化定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高求。
解决方案和竞争优势
斯维尔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优秀的产品,目前,斯维尔建筑设计软件、日照分析软件、节能设计软件、暖通负荷软件等软件产品已成为工程设计行业用户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
斯维尔公司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单个产品功能的,同时基于BIM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了THS-BIM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符合国内主流设计师的操作习惯。
2、THS-BIM解决方案,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节能分析、日照分析、负荷计算、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等层面的应用,并可以向工程造价领域延伸。
3、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扩展性,可以与其他相关的专业软件模型互导。
方案应用价值
1、采用THS-BIM解决方案,将提升专业间工作协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让原来项目设计某些环节的问题迎刃而解。
2、在方案阶段进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评价变得简单可行。
3、在扩初阶段,可以进行详细的日照分析,在施工图阶段,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设计与暖通负荷可以同步展开。
THS-BIM带来的应用价值远远不止这些,更多价值尽在THS-BIM应用中。
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房地产行业整合加速,企业在加快区域化发展、全国化布局的同时,已经从粗放开发模式进入精细化开发模式、由原来单项的本地化的管理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规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管理和业务复杂度的急剧增加。
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独立应用,形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孤岛,如何保持各系统信息畅通?
对跨区域和多项目的销售、不同业务板块和不同的分子公司如何进行高效的管理控制?
管理者如何实时掌握企业的资金情况,及时、准确为战略决策有效的依据?
如果有效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房地产企业的管理需求
针对房地产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力度,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创新企业运营、项目和信息流的管理手段,实现全面集中的管理。管理者提出了以下方面的要求:
实现集团级信息化应用,全面管控,满足房地产企业集团多种管理模式;
将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数据与造价项目的大集中管理;
房地产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可实时查询和监控;
整个工程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即时的动态分析和控制。
解决方案介绍
作为房地产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本系统实现与现有系统及数据库的无缝连接,并整合AutoCAD图纸、斯维尔清单计价等专业软件数据,从成本、招投标、造价、合同、费用、物质、设备、进度、质量、安全、竣工、结算等多层次多角度出发,依托互联网为分散的分公司、外部单位等提供统一的工程管理和完备的工程管理解决方案。产品应用图示:
方案应用价值
1.采用B/S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使用本系统,无机构扩展限制、无用户数限制、无节点数限制;
2.工程管理系统与AutoCAD图纸、计价等专业软件无缝衔接; 3.任务提醒功能,助您轻松办公;
4.项目工程的进度质量控制、验收结算和综合考评;助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 5.工程搜索功能,例如工程的里程碑状态的查询、统计;让您随时了解工程动态;
6.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和安全保证体系(如单点登录、动态密码、双认证等),以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7.统一数据接口,为集团总部、分公司等提供数据共享(如图纸查询)和人性化沟通交流平台;
施工企业方案介绍
首页 > 产品与解决方案 > 施工企业 > 方案介绍
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财务与预算之间数据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和自动传递。同时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了以下问题:
信息孤岛、信息割裂、部门间不能协同,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
财务、预算、资金、成本、招评标及合同统一进行管理,实现企业财务一体化?
企业项目管理力度不够,无法及时准确测算出施工项目成本。
施工企业相关应用软件
1.三维算量
2.安装算量
3.清单计价
4.石油化工清单计价
5.水利水电清单计价
6.电力工程清单计价 7.城市轨道交通清单计价
8.国土整理清单计价 9.煤炭工程清单计价煤炭工程清单计价
10安全计算 11.项目管理
12.合同管理 13.材料管理
14.标书编制
15.平面图布置
16.工程材料管理系统(B/S版)
17.集团级工程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的管理需求
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力度,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创新企业运营、项目和信息流的管理手段,实现全面集中的管理。管理者提出了以下方面的要求: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部门协同,企业内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
将房地产企业财务数据与预算、资金、成本、招投标及合同进行大集中管理;
整个工程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即时的动态分析和控制。
解决方案介绍
斯维尔长期致力于建设行业信息化专业领域发展,依据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信息化考评标准”,并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全覆盖,以合同管理为依据,进度为主线,算量计价为经济基础,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成本控制为目标,实时动态监控项目的运转,从而达到全面控制工程项目为目的,帮助企业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及知识库建设水平,铸造核心竟争力。产品应用图示:
方案应用价值
1.采用B/S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使用本系统,无机构扩展限制、无用户数限制、无节点数限制;
2.工程管理系统与AutoCAD图纸、计价等专业软件无缝衔接; 3.任务提醒功能,助您轻松办公;
4.项目工程的进度质量控制、验收结算和综合考评;助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 5.工程搜索功能,例如工程的里程碑状态的查询、统计;让您随时了解工程动态;
6.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和安全保证体系(如单点登录、动态密码、双认证等),以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7.统一数据接口,为集团总部、分公司等提供数据共享(如图纸查询)和人性化沟通交流平台;
造价咨询企业面临的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相对开放型发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迅速扩张,2006年甲级造价咨询公司数量仅960家,2009年迅速发展到1635家,2011年已经超过1900家,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大量中小型造价咨询公司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行业内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等严重影响行业发展问题愈演愈烈。如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持续发展,是当前许多造价咨询企业亟须思考的紧迫问题。
怎样才能有一套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企业如何即时了解项目进度,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异地办公无法及时有效协同。
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需求
针对造价咨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力度,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创新企业运营、项目和信息流的管理手段,实现全面集中的管理。管理者提出了以下方面的要求:
创新管理模式,整合企业资源,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即时了解项目进度,实时掌握项目运营状况,及时发现及解决问题;
项目资源数据共享,有效协同。
斯维尔造价咨询管理解决方案介绍
斯维尔造价咨询管理系统是专为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研发的信息系统,是以业务管理和协同办公为主线,以项目派单、任务处理、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为目标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是一个各种业务软件与项目管理集成的协同办公平台,能同时实现“企业管理”和“生产管理”,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处理公务;亦是一个全公司统一的工作平台,打造企业统一整合的信息出入口,加快各部门数据传递速度,实现资源共享。
竞争优势
方案应用价值
交易全程电子化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交易全程电子化系统以建设工程交易业务为基础,涵盖建设工程交易业务管理、电子标书及评标系统、专家管理及语音通知系统、中心门户网站及网上招投标及监管系统、投诉及投诉处理系统、数据分析与挖掘及配套管理等子系统。该系统为交易各方主体提供了一个在有形建筑市场进行投标活动的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招投标过程的全程电子化,为交易各方节约了招投标的时间及成本,并建立了招投标数据信息库,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为决策提供依据,强有力的数据交换系统,加强了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交易全过程的“阳光作业”。
建设工程质检、安监3G移动执法平台解决方案
施工安全、建筑质量监督3G移动执法系统旨在为建筑施工监督工作提供一套实时、高效的现场监督信息管理平台。本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运用移动办公系统(3G、上网笔记本、移动打印机、互联网等)实现监督人员在建筑施工现场将监督信息的及时上报、执法处罚的现场打印、发放和确认。该系统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系统结合,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建筑施工现场实时动态监督信息。系统提供标准数据交换接口,提供分级管理,可集成多级部门应用该平台。
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解决方案
2009年7月,由广州市建委牵头、我公司承接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建筑业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诚信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到强化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之中,实现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与招投标市场“两场”联动,推进了有形建筑市场监管制度创新。该系统于2009年底通过建设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估。
第五篇:参加培训BIM软件认识总结
参加BIM软件培训个人总结
首先,感谢公司给提供我提供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参加了中建交通集团举办的为期十天(10.26-11.4)的BIM软件培训课程。课上认真学习领会了BIM软件的培训内容,体会到了该系列软件的强大功能。经过十天的培训,我对BIM软件的认识总结如下:
BIM三维建模软件主要有四大类软件,培训过程中大家共同学习其中的功能较强大的软件就是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开发的CIATIA三维建模软件,该软件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大型机械、精密仪器、大型的建筑工程等多项领域。据中建交通集团的科技质量部经理培训班讲话介绍目前中铁部分工程局以及北京的一些大型设计院也在推广该软件。作为一个引进国内较短时间的软件,中建交通集团已对类似CATIA的三维建模软件连续培训两年了,今年为第三年集中培训。而且中建交通集团已对BIM系列软件针对斜拉桥、房建、地铁站房三个项目部进行了试点推广。在培训开始前由上述三个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对BIM软件在施工中应用中取得成果进行了汇报。感觉BIM三维建模软件在工程中应用还是具有一定的推广度的。结合四公司的项目部大都是平原地区为较简单的桥涵施工的特点认为CATIA 软件可以在以下几点中推广应用:
1.CATIA软件具有三维可视功能,因此可以建造桥涵结构物
模型具有指导施工现场作业作用,比如说可以利用该软件画出现浇桥的满堂脚手架的布置间距、位置、方木的纵横搭设位置以及剪刀撑及扫地杆的搭设位置的三维立体图具一定指导现场劳务队伍施工作业。下图是本人培训期间结合工地实际情况所作模型(箱梁架设模型)
2.使用CATIA技术相当于将工程建设安装在电脑上进行了一次预演,通过一次预演发现了许多图纸设计上的不足和缺陷,将这些暴露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大大的降低了资源的损耗。比如可以提前建模画出现浇箱梁的中横梁钢筋布置图可以很直观的判断出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是否与其产生冲突,可以提前规避设计错误,能提前与监理、设
计、业主协调沟通做出处理方案。密涿项目部中王必屯现浇天桥就是上述情况没有审核图纸是没有及时发现(不易发现)而耽误了部分工期。
3.使用CATIA三维软件可以很直观的画出施工形象进度图较传统的进度图比较直观,对上级领导、业主、监理检查工地可以作为亮点展示工地进度可以达到耳目一新效果。同时使用CATIA技术画出的构件清晰明了、直观形象,可以辅助三级技术交底指导施工,与劳务队伍沟通更为简单。虽然CATIA软件存在着新手上手较难,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熟练掌握等不足。但CATIA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立体制图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图纸及CAD的二维平面图纸具有三维可视化功能,而且该软件具有在项目管理中可以合理的制定施工计划、精确的掌握施工制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的进行场地布置等起到一定左右,对整个工程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已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目的。必然是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
通过短暂的十天的学习熟悉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并不能完全掌握。后续会继续努力学习,希望能尽早熟练的操作CATIA软件应用到项目部的施工中解决技术问题。依次同时也希望公司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也都多接触一下这类的软件,更好的为项目服务、出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