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经验总结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选错审稿人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关系文章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不承认阴性结果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
5.造假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
动态的科学
1.科研靠积累。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基金评审也是这样。没有前期积累,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还是要为人作嫁?
2.文献要追踪。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3.记录要复习。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我曾经向一些比我有经验的人请教“什么是科研”,他们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给我打了五个比方。
1.科研是流行歌曲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流行做什么。张口生物芯片,闭口纳米技术。老板是追星一族,流行的就是最好的。
2.科研是移花接木设计课题?课题怎么是设计出来的呢?是拼出来的。A 的材料,B 的方法,C 的指标,D 的意义。
3.科研是傻瓜相机原理搞不懂?恕我老朽,没时间看原理了。我能折腾,多折腾几次就出来了。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老板心里明白就行了!他每周安排的活儿我还干不完呢。
4.科研是照葫芦画瓢综述不会写?抄啊。论文不会写?套啊。反正不会有人追究。无知者无畏!
5.科研是垃圾实验完成了,论文发表了,答辩通过了。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后,这些都是垃圾”。晕!倒!挣扎!再倒!他们没有骗我,实用主义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从此不再随便批判国内的科研水平了,因为在某些时候我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怎样读文献
1.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第二篇:宝贵的科研经验总结汇总
多年的科研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篇“出色的论文”都绝对不是横空出世的。只有当“文献查阅、实验操作、论文写作”三个方面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有能力驾驭它们使其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打造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以下我就自己的经验谈谈我是如何进行“文献查阅、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的。
希望能对一些虫友起到帮助的作用。献丑了。
====================== 文献查阅
与一个热门课题相关的文献往往不计其数,如何在研究生2-3年的时间里有重点有规律地去阅读这些文献呢?
文献收集至上而下
对于刚入课题的研究生,有时会得到导师手上的现成文献,但是亲自查找可是免不了的,毕竟这可是一个研究者最基本的技能。
首先建议大致地去了解你所研究的课题可能被发表于哪些杂志上,然后按照影响因子(IF)的高低将有关刊物排列。这样做便于你了解刊物,有些刊物很可能就是今后投稿的潜在目标。之后,利用关键词到各刊物查询相关文献。作为刚刚定课题的研究生,应该将重点放在高IF的短篇幅刊物上,数量大约20-30篇。这样做的好处是:其一,高IF的刊物代表了最高水平、代表了权威、代表了前沿;其二,短篇幅的文章便于阅读,不易引起初级阅读的厌烦;其三,别看文章短,但是信息量并不小,这些文章可用于对课题进行基本的、准确的了解和认识。此外,为了对课题有个系统地了解,还需配备2-3篇的综述性文章。对于这20-30篇的高IF文献和2-3篇的综述,我建议当作教科书一样来阅读,可将其按年份装订成册。如果阅读中遇到不知如何翻译的术语,可配合地查阅一些中文文献来阅读,往往在阅读中文的过程中,你就能猜出那个英文的对应中文意思了。
我在涉入新课题时,一般会将精力放在如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scripta materialia等刊物的文献上,由于刊物的IF高,这类文献的数量不会太多。高IF的文章往往代表了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权威。而且,这些文章在引言、讨论部分都具有独到的阐述方式,在阅读时应该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去体会和模仿。如果你是这么做得,那么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你在引言和讨论部分的写作上都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当他们的写作方式被你吸收后,那么写文章就变成一件很明确的事了。
当高IF的文章被读透后,定期地去查一些低IF的文章。在我的研究领域里,IF在1-2之间的文章非常多,一般都是涉及本研究领域基础研究的内容,体现了前沿性,这些文章反映了很大一部分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内容比较杂。对于此,我通常采用只阅读结论(个人觉得结论比摘要详细些)、欣赏图片的方式来判断是否对其进一步阅读。
这样,对于自己所研究课题在领域内的进展就能有规律地去把握,知道哪些文章是与己密切相关的,不至于没有重点。文献收集也会比较全面。
提示:有了小木虫,夸张的说,只要有金币什么文献都能求助到。虽然很多学校可能购买的数据库很有限(比如我的学校资源就很有限,只有elesvier的数据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找到需要的刊物的主页(我就经常登陆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APL等等的官方主页),登陆后可免费阅读目录、摘要。然后,记下你需要的文章的必要信息(作者、篇名、起止页),到求助板块求助。======================== 实验操作
对于实验操作,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三心”,即专心、细心、恒心。
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太多,使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些人都不适合从事科研,即便是已经走在了科研这条道路上,我也相信他们难成大器。只有那些能够专下心,淡薄名利的人才可能在科研上有所作为。细心是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前提,细心的人往往能够抓住、把握住细节,细节就是决定能否成攻的关键。我们平时常说的实验,其实意义上更多地表现为试验。既然是试验,就难免会有失败。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恒心,才能在不断失败的困境中找到出路。
关于实验操作,我谈的比较概括,都是一些主观方面的东西。其实,现在个人觉得,阻碍多数研究生进步的主要是客观因素(实验条件、导师指导等等)。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多数高校的实验条件还很差,看完文献即便有很多想法也无法实现。很多导师都是徒有虚名,自己水平有限非但不能给学生指导,又不思进取不说,还压榨学生,把学生当无偿劳动力使唤。中国学生的悲哀呀!======================== 论文写作
阅读了大量的文献,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也有针对性地做了一定的实验,在加深理论理解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鲜现象。剩下的任务就是如何用科学的语言将实验现象表述出来。科技文章写作也是科研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写文章好比讲故事,如何用文字、情节去吸引人是研究生们要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故事是否吸引人,还和听故事的人的喜好有关。这个道理放在论文上也一样适用,所以,写文章之前,刊物定位很关键。
要将文章定位在适合的IF的刊物上。如果你的论文的理论深度一般,虽然有新意但不属于世界级发现,自然就不要投那么高的IF刊物了。如果非要螳臂当车,结果可想而知。
写英文文章,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前提条件。能力这东西因人而异,英语不行,就得有针对性地去锻炼。就英语而言,我这里谈一下“冠词”——a/an, the, 零冠词。冠词是我几年英语写作中反复摸索的。冠词的使用是英语写作中的难点,长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英语中规定只要是名词,前面一定要有冠词,哪怕是零冠词。但是,我经常看见一个专业名词术语,在英文中时而加冠,时而不加冠,甚至在一篇文章中都会出现冠词混乱的情况。可见作者对该词吃不准。
比如ductility(塑性、延展性)这个词,我就经常在论文上见到the ductility, ductility(零冠词,不可数), ductilities, 几种形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科技名词术语字典上很难查到,根本无法定其是否可数。但是,一些常用名词的属性还是要特别注意的。比如temperature在很多场合下是可数的,表示范围时应说in the temperatures of 100-500, 只在at room temperature(从来不加s)不加s,我理解room temperature是个固定词组。
strength(可数), strain(可数), deformation twinning变形孪晶(整个不可数), grain boundary晶界(整个可数), grain boundary sliding晶界滑移(整个不可数)……
总之,在英文文献阅读中应该特别有针对性地注意自己所在专业常用名词的可数性。这个工作大家都做了吗?
选定刊物后。具备了基本的英文写作水平。我觉得要重点把握文章中两个部分。一是引言,二是数据描述与讨论。摘要、实验部分、结论、参考文献相对于前者,容易解决。摘要注意不要照抄结论,摘要应该比结论更突出重点、更简洁。实验部分嘛,应该认真写,尽量自己写,如果参考他人的,可别抄昏了头。参考文献一定要写对,这可是态度问题。
英文论文的引言部分充分反映了一个作者对该领域的了解,也是检验文献阅读的效果的地方。如何在引言中巧妙地顺畅地引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引言写作的目标。这个嘛,建议读者参考science等高IF刊物上与你课题相关的文章。就我各人而言,我习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出我的论题。引用一些前人的工作成果,推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是未被证实的,我的文章就是来证实的这些推测的。显然这种写作手法较容易吸引住读者。建议极力避免“这个实验没人研究过,国内外做的人很少,所以有研究价值”之类的表达。一看,就知道水平不咋的。
数据描述与讨论方面,我的经验告诉我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完全看图说话,那样的文章即便数据再好也体现不出水平。应该采取一边描述自己的数据,一边即时地引用他人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联合阐述需要得出的论断。这样参考文献就会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文中,自然不用去凑了。往往凑参考文献数量的,文章会显得很空洞。
第三篇:一个研究生的科研经验总结
一个研究生的科研经验总结(转载)
一、科学研究的两个关键因素
1、科研思维:我老板一直跟研究生说“一定要做scientist,而不能做technician”,然而这一点往往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最容易被忽视。一般都是老板提出新 idea,然后分工,每个研究生可能仅做其中某个环节或者是按照导师的思路逐步去做,再加上研究生本身在实验操作上可能一开始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和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可想而知,最终仅仅培养出一位“优秀技术员”,这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尤为突出。但是,科研思维就像人体中的包含大脑的躯干,更加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离开了他,最终科学研究将会停滞不前。
2、实验技术:有很好的idea,没有很好的实验条件和技能强的技术人员,科研思维也会变成“空想”。也许我们均没有国外实验室那样高顶尖的实验仪器,有的实验室还可能没有专门技能的技术人员,全靠研究生一届一届地带着的干,时常会出现技术脱节。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实验;若实在实验条件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搞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通过科学思维来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即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二、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学得更多
1、多付出。“不付出,你就很难获得更多”。在我接触的研究生同学中,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十分突出,不知是当前独生子女带来的、还是深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所引起的。实践中这些人表现为“先收获再付出,甚至寻求不付出而有所收获的捷径”。然而,另一些人在表现“先付出再收获,甚至不求收获的付出”,与人相处融洽,虽然每天处于繁忙中,但最终的收获是很大的,甚至终生受益。学会了许多实验技能。“——在帮助别人实验的同时也为自己后面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多交流。“不交流,你就很难飞得更高”。研究生阶段中,许多研究生惧怕自己的导师,不敢主动与老板进行交流,这将会导致这部分研究生最终可能连自己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可能都不知道,这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时常发生。如果再不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仍然保持本科生的自学精神状态,那将会导致许多实验挫折的重蹈,更不要学他人的其他优点了,永远站在理论、书本的层面上,没能充分结合实践,最终是难以超过他人、难以成功的。——掌握了科研思维和许多实验原理。
3、多谦虚。“不谦虚,你就很难交到朋友”。在日常交往中,我深深体会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什么?对方谦虚,我可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道出来与他进行分享和交流,他也可能从中学到他还没掌握或没理解的问题;但相反,我可能就不会说的太多,而且他也不会让你说的多,否则他就不叫“骄傲”。一次,我的一位师兄的论文答辩PPT,老板要他给我看看,帮忙修改一下,我是十分认真地通读了几遍,提出了我认为十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没想到他找了十个相应的理由把我的建议一一否决(因为我自己还没答辩,也可以理解。但我参加过国家级PPT大赛和给大学生多媒体上课),我只好忍痛点头说他说的有道理。后来,论文答辩的当天,导师把他PPT看了一下,提了许多和我一致的意见,唉!——做人也是一门学问,许多人这方面很欠缺。
4、自我加压。“不加压,你就很难取得成功”。这样的事例我见得太多了,从书本上的“伤仲永”到我亲眼所见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等等,无论在人生哪一阶段,只要 你松懈下来,你的同学、同事,甚至后来人都会把你丢得很远。这些例子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全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样,研 究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起始,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去学习、探索未知。——压力变动力,动力变能力,能力变效力。
三、科研实践中技巧汇总
1、如何为申报基金奠定基础?
1)科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基金资助。科研工作者可能会经历校/院/所基金、省/市教育厅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863和973、国际合作项目等等申报,这些基金/项目的成功申报可能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基础。
2)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要把学习成绩弄好了,只要发表几篇论文足以毕业了,“我行我素”不一定会影响到你什么,更加感受不到周围的巨大压力;但进入社会后,如果你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地埋头苦干,可能很难快速地实现你的终极目标。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只能不断地学会适应环境;对人的成功来说,情商和智商都十 分重要,需要双重发展。
3)结合以上几点,打好基础的方法:一方面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加与你本专业同仁的交流,如通过你以前的老板、同学或现在的同事、领导等等,通过交流,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新的知识,甚至是前沿领域,同时也可让人家留下你的好印象(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同等情况下,可能会优先资助你)。当然,选择考博或出外进修可能更加方便与牛人的交流,可以考虑。
2、如何顺利开展长期实验(慢性毒性实验)?
1)长期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一旦实验成功,受益很大,发表文章也颇受欢迎;当然,也有很大的风险,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为何开展长期实验?首先,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离不开长期实验的开展,如肿瘤、高血压、成年疾病胎生起源学说验证等。其次,许多新化学品的慢性毒性评价 需要开展长期实验,如一般毒性中的慢性毒性和致癌作用评价等。最后,急性毒性实验仅仅代表某一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不能代表该化学品的其它毒性。
3)要顺利开展长期实验,必须做到:首先,研究设计全面,包括研究目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质控、实验指标的确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难题等。其次,做到各方面充分准备。课题负责人和成员要多请教相关熟悉专家和老师,让他们传授经验和教训,同时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合理安排、动物和试剂的预先订购、实验过程的盲法进行、定期对前面实验的总结和下一步实验的计划等也要准备。最后,慢性实验中收集的生物材料十分珍贵,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或其它生化实验 之前,若方法不成熟,可以用急性染毒处理收集的材料先进行实验,当方法成熟之后,再对珍贵的慢性实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另外,一定要密切观察实验中研究对 象的反应,尽量避免实验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灵活应对实验中的不良意外发生。
3、如何为课题组开辟新方向?
1)尽管我年资不大,但是我研究生阶段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改变:肝脏毒性研究——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神经发育毒性研究。前两个方向分别均发表了2篇 SCI论文和好几篇中文论著,每一次的更换方向,我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相关的精华。所以,我还是有许多经历与大家进行分享。2)研究生为导师开辟新方向的难点所在:导师本人可能也对这个新方向不熟悉、研究生本身对科学研究把握能力有限、研究生实验时间较短(一般1-3年)、许多新的实验平台需要建立、对本方向的研究动态尚需要时间来不断学习等等。
3)研究生想为课题组顺利开辟新方向,必须做到:首先,大量阅读与新方向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以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其 次,逐步建立新的实验平台,由易到难、由宏观到微观,甚至可以先重复别人的研究,以验证你所建立的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研究设计前和实验期间要多与该领域 的专家、老师、同学请教,同时经常与导师探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或许过来人的一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少走许多弯路。另外,开辟新方向的 研究生最好先发表1-几篇论文垫底,以防影响顺利毕业。因为开辟新方向是有风险的,倒不是一定失败,而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定在短时间能发表论文。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实例:本人几年前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一窍不通,完全从0开始,更不要谈有创新思想。但是付出、交流、努力、再学习的全过程,让我初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例如,几年前我给大学生上课,只能是理论加理论,学生很乏味,但我尽力了,学生也可谅解。现在给学生上课,我经常结合科研实践,大谈专业前沿知识,能全程把握课堂的学习气氛。当然,更主要我也发表几篇SCI论文、获得过国家级奖励,让我很自信,也鞭策了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再学习。
2)我从过去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到现在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热点研究内容,如成年疾病的胎生起源学说的进一步验证、纳米 毒理学、组学研究、毒物的兴奋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总结几点如下:自我上进的心、多与自己导师和其他有影响的老师交流学习、多参加国内/国际大会进行交流、大量阅读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外文文献、定期阅读高影响因子的文献(如nature、science、cell、Plos等,他们中许多文章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内容的导向)等。
3)宏观上,一味重视研究基础,那无科研基础、但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课题研究者永无出头之日。我曾看到一普通学校的老师的早期标书及其后来标书的申请过程,第一份标书他一点基础没有,但标书很好,评审专家给了他小额资助,正因为这一资助,后来他连续获得两项面上项目的资助,现已经发表几十篇SCI论文。若开始扼杀了他的第一份标书,我想他后来很难建立很好的科研基础。我认为每个人的研究基础都是从0开始的,而不是像海归或大老板那样有基础。国人为什么一直拿不到诺贝尔医学奖?我想这可能是主要原因,太看重以前的工作基础,扼杀了许多人的创新思维。
5、如何提高实验技能?
1)勤动手。这一点刚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可能不好适应,因为本科生实验多是老师准备好,学生只要做一下就行了。而研究生阶段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整理收拾等均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生阶段有许多方法值得学习,如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常规的试剂配制、动物的选择和染毒处理、生物材料的收集等,这些都离不开不断地动手锻炼。
2)多思考。光会动手,不会用脑的研究生永远是一名技术员。而且实践离不开许多理论知识的指导,要多考虑实验中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最终,实验原理搞懂了,即使实验结果出现了问题,也可通过大胆改进方法而达到预想的结果。理论指挥实践,而理论又离不开实践,否则是空谈、空想。
3)广交流。一项实验,对于新手来说每一步都是重要的。如果不进行交流,你只能按照操作指南一步一步地做,不敢变通实验步骤,更不敢改变方法,往往重蹈前人所犯的低级错误。但是,通过向老手或做过的老手进行交流,学习了其中的关键步骤和他人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错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文献阅读在科研实践中的重要性。
(1)为什么读?中外文文献阅读的意义太大了。首先,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避免重复研究;其次,掌握要研究领域的未知问题和不明机理,这是第一点的升华;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验条件,选择非常实际的未知问题进行探讨。此外,还可从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中学到他人的超级科研思路,尤其那些通过简单的方法和高明的思维来解决一个复杂的未知问题,值得学习。当然,还可以学到一些新方法的流程、试剂的购买来源、优美句子的学习等等。
(2)读什么?阅读文献的内容与读者目的是一致的。每篇文献基本都是有摘要、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组成。从知识习得角度,重点就摘要、引言、实际可行性强的方法、图表 结果来详细阅读;从引物设计、某一方法追踪、试剂来源查询等某种角度,除看一下文献的影响因子外,可以重点在方法中查找,用记号笔标记;作为国人,从优美英文句子的选择角度,需要平时阅读文献时遇到摘要、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某部分的自觉是优美句子时,作个记号,日月积累,才能写出十分地道的英文美句。
(3)怎样读?大量文献的阅读是有技巧的。一般阅读原则是摘要精读、引言要通读(也就是立题背景)、方法要选择性地阅读(有可能建立的方法要详细阅读,甚至追索阅读)、结果要直接从图表看懂结果(开始可与文中表述比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学会自己设置图表的方法)、讨论要选读(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在discussion中可能会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但也要注意作者的误导。)总之,一定要带着目的去读文献,比如为了写一篇中文或外文综述去读大量的文献等。这样才能高效高质完成文献阅读的任务。
7、团队协作在科研实践中的重要性。
1)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包括基金申报、实验分工、实验合作、数据整理和分析、论文撰写/投稿和修稿、成果登记、各项奖励的申请等过程。这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完成无不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各负其责,最终高效完成任务。
2)在一个导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中,相互协作也十分重要。例如一个小实验:动物称重、分组、染毒、取材、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分析等,光靠一个人完成可能 有点困难,那如果几个研究生相互帮忙,有的染毒、有的取材、有的指标检测等,那就很轻松了,也不会很混乱。同样,如果这个研究生团队中既有做实验很能的人、又有写文章很强悍的人,还有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强的人,那老板就很轻松了,专心地申报基金挣钱就可以了。
3)团队协作需要团队负责人(一般是导师)合理分工安排和研究生相互协作精神。一个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项目负责人因人而宜,合理安排各个研究生的工作任务,那最终就可能会更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工作安排后,那就需要研究生在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又有同心协力、相互配合,视每一个实验就是自己的实验一样,最终把每一个小实验都完成得很漂亮。
8、在科研实践中正确看待“钻牛角尖”。
1)科学研究需要有“钻牛角尖”精神。除 nature、science、cell、plos等著名杂志注重的是原始创新外,其它许多外文杂志主要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此时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什么科学未知问题的研究在遇到一点困难时,就截然而止,那永远也很难成功发一篇像样的文章。如酒精引起致畸——凋亡在致畸中起着关键作用——酒精是否通过凋亡诱发致畸——酒精有通过哪种机理引起凋亡,然后诱发致畸?........科学需要不断地探索,永无止境。
2)“钻牛角尖”也要适当而至。众所周知,科研不可能总是成功的,因为研究假设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可能会因为当前的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解错误,产生错误的假设,此时,一味的“犟脾气”也会把你搞得很惨——时间浪费、金钱损失和人力的耗费。不过,暂时的冷静,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有一天可能忽然开朗,再进一步深入研究——科研中偶尔的退一步或绕一步,可能会海阔天空。
9、发表SCI论文对国人来说到底有多大难度。
1)实例(本课题组):07年本课题组在1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做了一篇影响因子是5.025(当时,j pineal research)的论著。科研思路是老板设置的,实验是我亲自做的。其实是受一篇美国妇产科学杂志的启示:它是研究另外一种抗氧化剂NAC对孕期感染后一些组织炎性因子的影响,老板马上想到我们用MT褪黑素(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等多种功能)对孕期感染许多其它组织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影响,于是假设产生了。实验方法很简单:先交配一批孕鼠,在孕鼠15天时染毒制造孕期感染模型,几小时后取材,然后对各种材料中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进行检测,用 ELISA方法,本实验仅仅用了4个ELISA试剂盒,实验结果与预测基本一致,然后撰写文章花了3-4天,然后投稿、修回、接收、发表。前后共花了 1-2.5个月的时间(包括投稿、修回、接收、发表),但实验仅花了20多天的时间。
2)透析身边许多老师惧怕发SCI论文,原因有三:怕写作能力不佳、研究设计就以发表(中文)论文为起点、思想上认为SCI离自己很远。
3)从上边实例可以看出,发表SCI论文其实不难,只要做到:通读大量相关外文文献(尤其高影响因子/质量的,创新性强)、在其基础上提出“创新性假设”、大胆尝试撰写第一篇外文(可以引用阅读文献遇到的优美句子,也可请高手指教)。
4)此外,自我加压也促使SCI论文的发表。我发现我校(省属重点大学)以前发SCI文章很少,近几年因为博士点的增多,而博士必须有SCI论文才能毕业,因此现在每年发SCI论文人数不断增多。——验证了“压力-动力-能力”。
10、中外文文献检索经验总结。
1)到丁香园论坛低分区和高分区找文献,也可到小木虫等论坛中找。我一直在丁香园论坛找文献,我的体会是低分区找文献相对较慢(一定按照版主规定的求助格式,否则他人不敢帮助查找,因为版主会扣分),但高分区一般短至几分钟找到,十分快。于是我就经常在论坛中其它版区交流、讨论,等获得10分以上时,我就可以进入高分区了。前提一定是先付出,后才会有很好的收获。
2)直接与文章中的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用e-mail联系,一般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文章与你共享,以增加他引率,如果大老板忙,可以找他的学生。我和我老板经常收到求助,都很愿意帮忙。
3)找重点医科大学的同学或好朋友帮忙,一般他们的图书馆都购买的许多全文数据库,但这种方法不能经常,否则怕反感。
4)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链接,有的网站挂出相关的有价值文献的全文,直接下载即可,但是要花出你大量的宝贵时间,这似“大海捞针”。
5)通过google、百度或论坛等查找部分全文数据库的账号和密码,一旦找到,可以用很长时间,甚至一年。但是必须有经验,否则也很花时间。
6)到校图书馆中外文期刊查找纸质版,然后复印。如果文献是某个小国家的一种不出名的杂志,那就很难找到。
7)也可通过本校图书馆文献检索中心,通过付费的方式来索取文献,我想文献很多,可能就不愿意花费了。
8)中文检索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文章质量最好;维普数据库文章数量最大,但含有低水平论文;而万方论文质量介于前两者之间。三者之间有较多重复。
9)外文数据库:pubmed索引数据库(也有部分链接全文)、highwire官方全文数据库、elsevier、wily、springlink等全文数据库,一般教育网可以在本校图书馆上链接进入,但普通高校数据库买的少,只能通过前7种方法索取文献了。
(二次整理者:@另林http://weibo.com/linglin20)
第四篇:科研先进工作者先进经验总结材料
泸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个人先进总结材料
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李飞
岁月如流,往事悠悠,暮然回首,三尺讲台已陪伴我度过了14个春秋。14年来,我在教育园地里执着、勤恳地耕耘,始终坚持着教学和科研并举、学识和能力并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热爱教育科研,潜心教育科研,始终把科研与教研工作有机结合,扎扎实实开展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研,用科研促“课改”,使学校科研活动有序开展,也使我在教科研活动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超越、不断成长起来。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团结同事,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尽职尽责完成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善于创新,教学成绩名列矛,教育科研成果显著。我始终坚信: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境界。在教科研道路上,我始终坚持着。
一、“爱科研”,提升自我素质
我认为开展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效促进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窗口,于是,我凭着一颗赤诚的心,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对科研工作与活动执著地追求,认真学习与钻研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自修各种教育理论和专业文化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明确新时期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教育科研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主体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重心,以优化教育为归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促进教研,教研服务科研,面向未来,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性、合作性的现代人。正因如此,我就毫不松驰地给自己加压,给自身充电,凡是外出培训和学习,我都会积极参加,认真倾听,仔细做好笔记。平时,我会带领学校教师一丝不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以及与教科研有关的内容。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做一个科研型的老师,必须要热爱教育科研,要有精深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有付出必有收获,我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在我的努力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勤探索”,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会教,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这是我的工作宗旨。作为学校科处副主任,时刻履行自己的职责,带领全校教师以教研组为阵地,强化学校承担的市级与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学校以校点和年级组为单位的校级课题专题的研究,不流于形式,不走马观花,形成完整的教育科研体系,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中,我非常注重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工作中,我善于发现问题;实验中,我大胆进行推测;实践中,我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每一次的科研立项、研究,我都会思考很多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假设,不断地进行修改,不断的进行论证,使得研究方案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每一项科研成果的推广,都要经过反复的推理论证,找到切实可行的推广路子,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市县级教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认可。
三、“互助学”带动同伴参与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离不开相互学习,更离不开同伴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一个人的科研同样不算科研。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领头羊,我积极主动的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业务培训。积极鼓励大家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指导老师们进行校级课题的研究,积极组织老师们学习各种教育理论知识,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的教育学术交流活动。使学校校级课题研究积极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年,我校校级课题结题三至四个,每年又有多个新课题申请立项。形成了全校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研究的互助参与科研热潮。
四、“善总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
新课程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飞速翻新,教学方法日益进步,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等等,向我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年来我经常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撰写成教育教学类文章。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时刻审视自己所走的路,并进行理性的思索。现代的教师正在从“传道授业”型向“科研”型转变,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只有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
到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勤于总结自己的教育科研经验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五“获成效”鞭策自己在教育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不断地探索与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不断的成长、成熟起来。我将把这些及时总结丰富的经验继续融入到我的教育科研工作之中,让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将继续与教育科研为伴,与我的同仁们携手共进、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教育改革中,发扬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神,探索一条适应学校发展的教育改革的教育科研之路。
2010年至2014年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如下:
科研课题先后荣获泸县第四届普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泸县第五届普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泸州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成果一等奖;
个人荣誉先后荣获泸州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泸县优秀教师、四川省国培优秀辅导员、泸县优秀兼职教研员、太伏镇首批十佳教师、太伏中心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竞赛活动先后荣获泸县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赛课活动二等奖、泸县小学教师优质课竞赛数学科一等奖;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静”结合》在《教育科学论坛》发表,论文《让数学综合实践课更有效》、《在错误中成长》在《新课程实验研究》发表,论文《让数学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在《泸县教育》发表,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教学设计《抵制贪腐》在泸县2013年《清廉人生》推广使用优秀成果中荣获一等奖;
在泸州市古叙送教活动中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先后多次在泸县教学研讨活动中作专题发言和研究课
教育科研任重道远,以上只是我几年来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难以回报各级组织的关爱,但我会继续扎根农村学校,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凭着我们对教育科研事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一定能和同行们一起打造教育科研事业新的辉煌!
第五篇:水富县第一小学教育科研经验总结
水富县第一小学教育科研经验总结
我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经过了三年的实验,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科都进入新课程实验。使用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为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契机,三年来,我校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把握机遇、与时俱进,确保了课程改革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教师学习、培训,通过反思、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更新观念为前提,在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招展的绿叶中我们看到了果实:通过大力抓科研兴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年中我校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教学成绩许多科次超过云天化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2004年有11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得省级二、三等奖;2005年有15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二、三等奖:5位教师的;1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昭通教育上发表;2 位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二、三等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自制课件能力突飞猛进。在2005年中有七位教师的自制课件送到省教育厅参评,9位教师的自制课件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在2006年中2位教师获得全国斯霞杯教学论文三等奖,12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得省级二、三等奖。2位教师的文章在《昭通教育上》发表。2位教师参加昭通市新理念、新教材课改教学比赛获二等奖。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都得到极大发展。2005年全校在参加全国迎奥运征文比赛中,有24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7位教师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4位学生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现场作文赛获得二、三等奖。在全县首届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中我校派出的21位选手均获奖而归,其中除三年级未派出选手外,第一名全部被我校获得。在2006年昭通市“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丛我做起”征文活动中,我校三名选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06年春季学期全县举行的才艺表演中,我校20名选手分别在乐器、声乐、舞蹈、绘画、书法、语言表演方面获得一、二、三等奖。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示范小学”、“电教优类校”、“劳动教育先进集体”、“红旗大队”;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在参赛活动中获全国首届“泸州老窖杯”美术大赛组织一等奖,十二、十三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优秀集体奖;“两室”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实现“普实”;学校体育代表队2005、2006年参加昭通市游泳比赛获团体第三名,2004年参加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小学组团体组第二名,2006年获得第三名。2006年获水富县首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组织一等奖。历年来学校教学成绩在全县小学中名列前茅;连年评为“社会治安完全治理先进集体”、“五个一工程先进集体”、“十佳卫生先进单位”。2006年省“普实”验收合格。
回顾学校在新课程实践中飞速发展的历程,我们主要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校本教研的创新开展、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激励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科学管理,营造教师成长的家园。
1、规范制度。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教育行为,坚持依法治校,是学校健康发展和新课程规范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和校长任期目标,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制订和完善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汇编《学校管理章程》。许多重要制度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广泛征求意见,以教代会、职代会形式通过后施行。这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2、人文关怀。我们认为其核心是:理解、尊重、赏识每一位教师,只有进行对话沟通才能走进教师心灵,只有走进教师心灵,才能真正做到沟通、理解。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谈话、家访等等。同时做好:对教师及家属生老病死的关心与慰问,节日送钱物表关心等等。考勤制度人性化。(对特殊人群照顾)评优制度人性化。(分层考核、分类考核等)......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开展一些活动,如开展教师间征文、美文朗读比赛,暑假、寒假外出旅游、双休日到农家乐等活动。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努力使我们的教师感到在水富县第一小学工作有安全感、成就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累但快乐着。
3、班子建设。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团结向上,通力协作,高效创新的领导班子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对班子成员严格要求,细化、健全学校行政岗位责任制度,签订任期目标责任状,增强工作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强化学习,提高行政人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带头学好教育理论,带头作讲座,带头参加教研活动;抓好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成熟一个,重用一个,真正地把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放到重要位置,发挥他们的作用。无论在平时的交流还是每月一次的行政会,我们总是以价值观为导向激励我们班子成员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可以说,我们的每个班子成员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都胜任了自己分担的工作,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可。一支组织完善、管理周全、团结协作、高效创新的校领导集体已逐步形成。
4、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管理。尝试远程教育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我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站点的接收和播放,远程教育接收信息与学校局域网的融会为学校课改注入了新的生机,现在校园网各终端均可直接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和教学研究。
远程教育设备的推广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试用、管理教师示范,远教信息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我校还积极引入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的“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课题研究任务,开展了“远程教学资源应用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和“卫星教学收视点资源收录管理与使用推广”两个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师对现代科技媒体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5名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和自制课件获省级奖励,1位教师参加省信息技术比赛获得二等奖,1位老师参加市“信息技术整合”课赛中获二等奖,9名教师制作的课件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使现代化教育成为我校窗口。在三至六年级中开展好计算机教学,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在每年六一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系列的竞赛活动,组织计算机老师、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电脑绘画,让学生们多了一项特长。
二、教育科研,打造学校腾飞的平台。
随着学习型学校的初步形成,管理工作课题化,教育工作科研化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根据学校实际长期坚持的科研兴校的方针就是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结合教师自身教学需要,鼓励教师做有效的实在的小课题研究。使教研活动、科研活动走向合作化、团队化,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一)是学科教学,以创新为核心,紧紧围绕《自主、合作、探究》总课题精神,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科探究,积极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每个教研组确定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由各教研组长负责,开展系列教学应用性行动研究。
1、对本教研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讨论,确定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确定行动研究的课题。
2、展开讨论,追根溯源,分析搞好主题研究的层层因素,使教师的思维得到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在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教研组集体共同写出教案,尝试课堂教学实践解决策略。
4、进行说课,并按说课的程序进行上课,教研组成员集体听课。
5、集体评课,撰写评课表,讨论研究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
6、教研组集中集体智慧再次修改上课,达到问题的真正有效解决。
7、教研组集体写出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课题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为提高试验效果,月月开展了专题观摩活动。在期末还完成了专题性的成果展示,以此推动该课程深入开展。具体实行的课题有:
1、在语文专题性研究上,开展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级科研课题 “运用SDP方式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能力”的研究和云南省教育厅的“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课题研究任务中的一个“远程教学资源应用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的科研课题研究。通过三年的实验,初步达到了SDP方式的要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教学民主、管理民主和学习民主。学生的参与面广,变过去的自上而下传统模式为现在的学生审题,小组商量确定题目,更加具有广泛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还给学生活动空间。对教学资源做到了公平,好、中、差的学生做到了恰当的搭配,使大批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
2、大面启动数学“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校级专题研究。通过为期三年的试验,使全体数学教师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自己设计教学目标,摆脱了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堂上学习气氛充满生机,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在每节课结束前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在此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本期为一个国家级数学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的整合研究”立项。
3、英语“一周一练”课题研究继续深入,继续保持了这项专题研究在全市领先的优势。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实践与同学进行口语交际,大大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全县举行的首届“小学英语口语”竞赛中,我校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格与水平。他们表情自然,口语流利,表现出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参赛的体裁多样,有小韵诗、小故事、小作文等。内容也丰富多彩,他们本人、身边的同学、老师、教室、房间等都成为他们竞赛的内容。实验班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在此基础上还启动中美合作教育研究项目、中国教育部十五规划研究项目,“儿童广播电视剧目英语教学及实效研究”“心智美育”《Happy party》儿童英语儿童教育研究课题”的课题研究。《Happy part 儿童英语》从教学形式上来看它以戏剧为线索实施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教学需要,在戏剧中不断加入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歌曲、舞蹈、和表演。让学生们把学习所得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他们获得充分的表现机会和成就感。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目标,因为在教授英语的时候兼带音乐、舞蹈、美术、表演、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素质训练。它的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扶助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的系统过程。它既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方略,也是少年儿童才艺素质提高的优良途径。
通过为期一年的试验,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得到了培养,使学生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是加强特色教育研究,以校本课程为依托,逐步凸显我校办学特色。三年来,我们通过校本开发实践,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校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00年9月我们就开始在音乐方面开展竖笛、口琴教育的实践活动,确立“人人学会吹奏笛子、口琴”的培养目标,做到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支笛子、一个口琴,提出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建设学校特色的思路,普及:做到三个保证,时间上保证——每周两课时排进学校总课表;师资上保证——配备专职、竖笛、口琴教学教师;队伍上保证——一是成立校百笛队。
三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凸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校百笛队在每年县文艺表演中均获奖,四、规范教学,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就很难上去,其他工作也很难搞好。近三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席卷全国,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是树立质量兴校意识,我校始终把教育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
1、规范教学常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打破了原有的课堂常规,新常规必须处理好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多元发展和学会选择、张扬个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关系。新常规的构建一要以新课程为标准,二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课堂文化成果。努力建立新的课堂文化。
①严格教学纪律。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是严格的,教师必须专课专用,按时到岗,实行“候课制”,不得出现学生等老师上课的现象。教学时间,教师必须关闭所有通讯工具,不接听电话,不离开教室;课堂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等。
②逐步完善常规管理,体现制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转型、师生角色转变及课程功能的转变,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近年来我校多次对教学常规进行修订完善,一方面教务处根据新形势修改完善《水富县第一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特别是备课环节,备简案+备书本、备详案、写反思多种形式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教研组检查与教务处统查结合起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帮助整改。此外加强了教学的过程性管理,经常性深入听课、调研,准确把握课改现状,促进常规到位。教研组也进一步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切实做好备课、说课、评课等方面的工作。
③实行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学校不仅落实教研组校内听课,更制订了随堂听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每个学期学校行政领导在校长的领导下,平均要对20位以上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调研,了解我校新课程实践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与教师保持紧密联系,并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下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随堂听课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一种“必须人人真真上好每节课”的观念和压力,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日常教学的认真规范程度,使教学工作走上一条扎实而稳定的道路。对质量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商量对策,为抓好教学质量做好指导,当好参谋。
2、完善考评制度。
我校一直以科学的教育观念评价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业,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比较好地完善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制度。A、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等级制和成长记录袋评价,并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捧着奖状回家的“特长生”、“进步生”、“文明生”等评比。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保护每一颗稚嫩的童心。B、对教师教学工作与质量的考核,也采用模糊评价,采用了教学质量三级评价方案。我校从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成绩三个方面进行。另对教师教科研成果、优质课、学生竞赛采用加分的形式进行计奖。
3、开展校本教研。
学校以科学的理论引导教师健康发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缩短教师群体磨合期,加快培养教师进程,提升学校品位。
①强化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明确要在改革方法和过程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既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②加强实践,探索新课程,验证新课程。通过校本教研这个平台,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教研途径,逐步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内化为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和具体教学行为。此外,还构建教师小队,经常性地听课、交流,互助互学,自我加压,共同提高。
③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新老课程的教师都要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科观。通过学习,全体教师都确立了在实践中改革,改革中实践的实验思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老课程教师也养成用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使用现有教材的主动性,实现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方式的新转变。
④构建立体式教学研究活动
近年来,学校一直围绕研究课题严格教学研究活动,规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6次。每次教学研究活动都严格按校本教研的程序和要求展开,注重教研活动的过程,力求在展示、评比、研讨中形成氛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学个性。三年来,学校共组织公开课128余节,校级以上级别公开课30余节,很好地提高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总之,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新课改实践,我们的体会是:教师培训是关键,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方法改革是重点,评价改革是动力。新课改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努力进取,力争把新课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让领导放心、家长满意、社会肯定。
水富县第一小学 2006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