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心得体会-冯成孝
支教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支教有感
冯成孝
时光飞逝,一转眼,半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支教活动悄悄的走进帷幕后!我收获了很多。回顾半年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来讲,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己在支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都提升了不少,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啊!我敬佩中界完小老师们那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才真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因此,我认为:“与其说我们是来支教的,不如说我们是来做教育教学交流的,或者说得更加确切一点,我们是来学习取经的。”在中界完小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事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这一学期的支教工作,现将我的支教感受粗略地谈一谈:
一、无比感动,信心十足
2013年9月8日,侯丽霞、王英和我,我们三位“三区”支教教师,由我校校长陈刚等人带领着,带着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谆谆嘱托,满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踏上了远赴中界完小支教的路途,去中界完小报到。
我们一进中界完小的校门,映入眼帘的是那干净整洁的校园,是那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是那写着显目振心的“贵州教育精神”的标语牌,是那具有强力激励感的校训,是师生们那亲切淳朴的笑颜„„这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一刻,我浑身的血都沸腾了;这一刻,我对到这里来支教、学习充满了信心;这一刻„„
之后,得到了中界乡教育管理中龙永成主任、中界完小张洪涛校长和刘峥嵘主任等几位领导的热情接待和他们的盛情款待。在茶话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界完小的教师那崇高的人文素养,教师与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我真为能够到这里来支教,与他们共同学习,感到无比荣幸!
二、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作为支教老师,我深深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当好使者,加强两校间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中界完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支教的日子里,我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努力创造条件,为架设和平镇二完小与中界完小教育交流之桥而积极奋斗。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参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等形式,与本地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见解,在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带给对方时,也汲取了对方的宝贵经验,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促进教育友好交流,达到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之目的。特别是在与田茂贵老师的真心接触、密切合作中,我收获了真挚的兄弟情谊,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做人的道理,收获了他身上那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安于清贫的实干精神,收获了他身上那种热心助人、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
三、爱岗敬业,锤炼自我
在踏上教坛以来的十多年里,我深深地认识到:师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要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爱岗敬业,爱每一个学生。到中界完小以后,我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一定要坚持下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支教老师,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家校联访、布置教室文化和冬季运动会等,跟学生或家长谈心、交流,教孩子们要善于用心灵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和精彩,使孩子们深刻体验到知识与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尽情释放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
此外,虽然自己是一名支教教师,我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如,学生课堂常规和学生作业的书写习惯的养成,积极参加学校的中午护校活动,向学校领导献言献策。适时介绍和平镇二完小在管理中成功的经验与好的做法,对学校各项工作也有所促进。与此同时,在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也使我拓展了眼界,锤炼了自我的发展。
四、苦中有乐,忙中取乐 虽然支教的生活非常辛劳,经常是早晨天还没亮就要起床,骑着摩托车行半个小时以上赶到学校上课,根据本班级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还得赶回家,晚上8点40分,还要到沿河第四中学接女儿放学。天晴得太久了,那路上的泥灰飞得满身,眉毛胡子全打上了“霜”,如果不戴眼镜,那是无法睁开眼的。这还算好些,要是到了途中遇上下大雨,那可就爽呆了,衣服裤子全湿透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是,当我听到孩子们那一声声的“老师好”的时候;当我看见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的时候;当我感觉到孩子们因为我的讲课而越来越喜欢学语文,课堂越来越活跃的时候;当我看到很多同学思想上有了进步的时候;当我看到我班的孩子们在冬季运动会中表现出色,将班级积分从去年的8分,提高到38分的时候;当我在体育课上与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时候;当我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做广播体操和跳摆手舞的时候;当我突然感到背后有支小手在轻轻敲打,而转过身去看到是一个掉了两颗门牙,眯笑着眼睛的小姑娘的时候„„我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
此外,在忙碌之余,我们的办公室里还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也是我们每天必干的事。在这里,我们谈酱醋油盐、谈天文地理、谈小二小三„„一个二个都乐得合不拢嘴。其中杨胜霞老师、肖娅老师和辜勇老师是表现得最好的,他们只要在一起,就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他们都成我们的“开心果”了!
回想起来,这点点滴滴也都会让我倍感欣慰!相对我的那些小小的付出,是一个很大的不等式。如果用函数表示的话,那么收获应该是付出的N次方的一个指数函数了。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摆正心态,全心付出,生活就是快乐的!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必定能在身后传播下一路希望的火种。那么,你的收获就将会是最大的!”
我们都知道,一年的支教时间并不能真正改变些什么。但我深深地相信:“我们支教教师一定是一缕清新的空气,一定会给受援学校、受教育的学生翻开崭新的一页。同时,就本人而言,支教的经历也赐予了我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我的生命也会因为有它而更加精彩。这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我今后人生中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2013-12-27
第二篇:孝老爱亲—冯云
爱心盈盈 亲情融融
——记贺兰三中“孝老爱亲”模范冯云老师
先进事迹材料
2012年11月23日
爱心盈盈,亲情融融
———孝老爱亲模范冯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冯云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母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了美好的诠释。
冯云老师,男,现年46岁,大学本科,是贺兰三中一名英语教师,兼英语教研组组长,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冯云虽然每天工作很忙----兼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同时带领全组老师忙于区级课题《农村学生英语课堂生活化的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但是在他心里:父母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
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冯云的母亲因多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急需手术——搭支架的一个月里,其他儿子又不在身边,母亲急需人昼夜护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多方打听,为父母在县城离自家不远的居安苑买下了一套一楼两室一厅的经济适用房。平时一下班,他及时赶往父母家,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者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父母的晚年幸福,他一有时间就到父母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多次给生病的母亲洗头、洗脸、洗脚,剪指甲,精心关照父母亲的饮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冯云同志是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07年冬季,时逢瑞雪过后,寒风料峭的“三九”寒天。一天傍晚,他发现母亲的状态不正常,已卧床不起一周,就急速联系车辆,将老人及时送往宁夏附属医院,经过了一周的抢救,老人恢复了清醒状态,又经过了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修养。在母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母亲身边,每天打点滴换药,擦洗身体,搀扶老人大小便,从不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这样守护在母亲身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儿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有时我们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做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就立刻赶往父母家,帮父母收拾房间,做饭,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喻的用自己的大爱将多病的母亲、高度近视的父亲的舒心和快乐始终放在首位,以自
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道情怀。
二、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儿子,学心要刻苦,生活要俭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儿子。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感召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有好吃好喝的总是先拿给长辈吃,坐公交时遇到老人总是让出自己的座位,于是儿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好少年”等。
三、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冯云同志一直把陶行之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标。工作中,他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认真备课授课,用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他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冯云同志从不摆架子,论资格,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多年来在荣誉面前从不争,乐于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2007年,一位中年教师不幸身患绝症,他曾携妻子儿子一道多次去医院看望,并且全家为这位病重的老师一次性捐款500元。
冯云同志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劳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冯云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
——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第三篇:冯芳芳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武都区钟楼小学 冯芳芳
前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每位教师只有突出这个核心,才能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用爱实践着师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通过学习,我认为关键是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等等,通俗的讲就是有没有良心。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
总之,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了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第四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2010年7月12日,我们清远暑期实践分队一行人来到了阳山县秤架镇秤民中 学,即将开始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支教的心和这天气紧紧地纠结在一起,确实有点心急,有点紧张。一直以来,我都把支教和教书育人当作是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可他却离我如此的遥远。难得此次参加支教,心里是如此的高兴。汽车闯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跨过一条条熟悉的小河,历时四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意见普通的乡镇初中,就像我读初中那时一样,四周大山环绕,校室陈陋窄小,对城里人来说不开入耳。从四年级就开始留校住宿上学的我,感觉这里的住宿条件比我家那好多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带着一份份满足和喜悦,准备着,努力着接下来为期七天的授业。
7天支教,我从趣味英语、趣味数学、心理教育以及第二课堂等别开生面的课程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接触,从紧张走向适应,从适应走向稳重。这群纯朴而又有点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让人有点揪心,他们向往着山外面的花花绿绿,希望有一天,他们的家也能像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就在大路的两旁,周围是市场,是超市,是游乐园,没有灰尘,没有臭水沟……他们那种率真的表情,可爱的面孔,是那么的热情,又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让人迷昏颠倒。他们那双眼睛,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很有精气,很有干劲,但看得比我更远。
我主要负责的课程是“第二课堂”。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这节课,此前我和队友早早就备好了许多课,生怕不够,在不断的讨论下我们才把主要备课方案定下来。或许是一时兴奋冲昏了头脑,或许是机灵乖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挑逗,迫于形式的需要,只好即时对应对授课,结果也蛮有效的,学生玩的开心,学得快,我们学的也多。
七天来,经历了喜乐和感动,就像吹响的一首短歌一样,让人留恋,让人回味。七天,我们感觉时间太仓处了,七天,我们实做的事太多了,七天,大家身负的担子太沉重,七天,我们收获的更多。离开秤架民族中学,我们带走了经验,带走了稳重和成熟,更带走了快乐和感动。真希望我们就是台风,把那边细小的幼苗吹壮了,吹醒了,吹绿了,待到离开后,能留下雨水和甘露,滋润那一方水土,变得更清更绿,明天更美好!
这次支教是我的人生的一小笔,却是经验一大箩筐。此行让我牢牢记住家乡的水,家乡的情。我出生比这更落后的农村,“吃水不忘挖井人”,此行我更懂得了感恩和知足。
2010年8月12日
第五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