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的色彩初中美术教案
大自然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光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带来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色彩。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本学习,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色彩作业。
(3)情感性目标:感受自然现象,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 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 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记忆色彩,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教学难点:
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资源:
(1)教师: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
引入表现大自然色彩诗词,例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课件播映或图片欣赏一些自然界的色彩现象,展示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同学们,你们觉得上面的图片美不美,他们是不是人工可以造出来的呢? 对,他们是巧夺天工的,是鬼斧神工的,他们就是美丽的大自然。
二、设疑自探
是啊,大自然总是以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展现出迷人的景象和绚烂的色彩。可是夜色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留心过这一切吗?
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由学习目标的指引你来留心一下在本节课你想知道的奥秘,并以提纲形式列出。
(出示学习目标)
预设问题:
色彩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作色调?
不同的色彩和色调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解疑合探
先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内解决遗留问题,小组长注意做好圈点批注。
结合书上范图和刚刚欣赏过的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围绕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现象进行讨论。
明确: 明亮的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光色组成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色光,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色彩。一副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它们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色调。红色:热情 活泼 温暖 幸福 危险
橙色:兴奋 甜蜜 快乐
黄色:愉快 高贵 希望 注意
绿色:和平柔和 青春 安全 理想
紫色:优雅 高贵 魅力 自傲 轻率
白色:纯洁 朴素 神圣 柔弱 虚无
灰色:沉默 中庸 寂寞 犹豫 消极
黑色:崇高 严肃 刚健 坚实 黑暗 罪恶 恐怖 绝望
四、质疑再探
根据所学知识质疑
预设问题: 看图片回答:这几幅作品为画家对大自然色彩的讴歌,它们分别是什么色调?想一想画家根据什么来确定风景作品的色调?
回忆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现象,用色彩归纳的方法将其记录下来,并写出这一色调给你的感受。
(请同学分析书上范图<荷花>这幅图的主要色彩关系.学生活动:分析范图中的主要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微发黄,下面的花蕊上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组织学生讨论色调的形成,展示课件或教学图片,说明色调常见于生活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带领学生分析黄色的花朵,红色夕阳、紫色花朵等范图,指导学生研究色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析右页的四幅图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可谈生活中的设计,绘画中的相关情况,展示自己的图片。和教师互动分析作品色彩,发言、分析常见于生活中的作品色调。讨论、交流、并作画,启思联想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 现美丽的大自然,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五、拓展延伸
运用所学色彩知识,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创作一幅风景作品。
要求: 明确创作主题 确定所选用色调,一种或两种
1)感知大自然的色彩,分组对四个季节进行描述,并构思四季的色彩。分组进行比赛春、夏、秋、冬四季绘画表达,6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意愿画出春,夏,秋,冬 天的色彩。(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六、课堂小结 1 学生总结:
学科代表发言 2 教师总结:
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七、教学反思: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 负担,完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 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案:色彩写生
初中美术教案:色彩写生
写生色彩(1课时)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欣赏、指导学生进行调色练习。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难点:对写生色彩中条件色的认识与分析。
教具与学具
教具:表现物体明暗、冷暖的色彩挂图。适量的静物、衬布。
学具:水彩画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盘、盛水瓶)、课本和作业本。教学步骤
写生色彩是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
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一般规律如教材16页下图所示。(根据范图分析)在写生中怎样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冷暖关系。我们来观察色圆柱体。(见图一)假设这是一个浅桔黄色物体,那么真正表 现固有色的区域只有(2),其余的都要受 光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色彩的明度表现上,与素描的明暗 表现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颜色,是加一定的对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现上,就一个
(1)(2)(3)(4)(5)物体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蓝色,那么暗部相 对的应呈暖蓝色。(展示色块冷暖对比图)作品中的色调。
一幅作品由各种色相组成,由于光彩的物体具有色彩因素和倾向。把这种客观存在的色彩统一倾向,通过作者的感受,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来,就成为画面色调。
色调在一幅画中起着色彩支配作用。例如教本17页《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蓝色衬布所组成,光照射在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衬布的蓝色通过光照,使物体有了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蓝色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因此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张蓝色调的作品,又由于它整体色彩比较重,也可以说是张暗调子作品。
色调地表现作品主题,意境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佛像》作者用心把佛处在深暗、冷蓝 的背景中,增强了佛的神秘和历史悠久的意味。
色调可以从明度上分别,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可以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子。可以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等。
请同学们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调,边分析边总结肯定。《残留的玫瑰》暖调子,《石榴》暗调子,《窗台上的花》亮调子、中间调子,《同一静物》中一个是蓝调子,一个是红橙调子。
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画出两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块图。对色彩冷、暖变化理解明确,明暗关系有条理。
第三篇: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课题 第六课 大自然的色彩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
过程与方法 引导、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
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具准备 图像素材、网络教室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
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二、创作 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
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夹杂着一些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湖边有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
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
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
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
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练一练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
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
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
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
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用简短
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
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3、展示作品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
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三、小结是否与自己的梦想拉近了距离板 书 设 计大自然的色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停车坐爱
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色彩产生的原理
第四篇:《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是初中学生学习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着重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色彩带来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本学习,通过欣赏、探讨和练习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色彩作业。
3、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喜爱的色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同学们请欣赏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视频,这段视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播放杭州G20峰会宣传片
(2)请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自己的感受。
2、新课探究。
(1)播放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2)欣赏图片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那么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3)教师对此问题进行小结,并介绍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3、深入讲解。
(1)多媒体展示色调不同的风景图片,组织学生讨论:这几幅画的画面主要是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对色调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4、创作实践。
(1)回忆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现象,用色彩归纳的方法将其画下来(2)教师巡视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5、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上讲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自评,老师点评,小组推荐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作品展示栏上。
6、课后拓展。
a.课后收集资料,欣赏其他的作品,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b.完成一副有主色调的画。
第五篇:《大自然的色彩》教案(范文)
大自然的色彩
授课人:陈钰可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光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带来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色彩。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本学习,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色彩作业。
(3)情感性目标:感受自然现象,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教学资源:(1)教师: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一段"蝉”录音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聆听声音并思考这声音给大家带来的感受。)
引入表现大自然色彩诗词,例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课件播映或图片欣赏一些自然界的色彩现象,展示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想象诗词中描绘的景色,欣赏课件图片。
看书第一图,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浅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色彩的丰富和美丽了吗?平时大家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再看看下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展示欣赏,思考并作出回答。漫谈自己以往对色彩的一些印象。分析两幅例图的色彩关系,研究其不同之处。
要求学生便看书边思考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引出并讲述光照与色彩的关系。光是有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结合书上范图和刚刚欣赏过的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围绕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现象进行讨论。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看到资料或亲历过的色彩现象等。
课堂练习:请同学分析书上范图<荷花>这幅图的主要色彩关系.学生活动:分析范图中的主要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微发黄,下面的花蕊上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组织学生讨论色调的形成,展示课件或教学图片,说明色调常见于生活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带领学生分析黄色的花朵,红色夕阳、紫色花朵等范图,指导学生研究色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析右页的四幅图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学生活动:讨论,可谈生活中的设计,绘画中的相关情况,展示自己的图片。和教师互动分析作品色彩,发言、分析常见于生活中的作品色调。讨论、交流、并作画,启思联想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学生出示收集到的有关四季景色的图片。1 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2 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设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作业时段:感知大自然的色彩,分组对四个季节进行描述,并构思四季的色彩。
分组进行比赛春、夏、秋、冬四季绘画表达,6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意愿画出春,夏,秋,冬天的色彩。(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展示,教学评价: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教学反思: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完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