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大自然的色彩》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光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带来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色彩。
2: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本学习,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色彩作业。
3:感受自然现象,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段“蝉”录音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聆听声音并思考这声音给大家带来的感受。)
师:一年四季有着鲜明的色彩特点,谁能告诉大家四季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生:春天:绿色;夏天:火红;秋天:金黄;冬天:银白。
(二)、回忆小学学过的美术知识,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准备。
1、色彩的三原色分别是什么? 答:红、黄、蓝。
2、说出几对常见的对比色。
答: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黑与白等。
(三)、看书第一图,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浅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色彩的丰富和美丽了吗?平时大家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四)色彩的形成。
要求学生便看书边思考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引出并讲述光照与色彩的关系。
形成:光是有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结合书上范图和刚刚欣赏过的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围绕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现象进行讨论。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分析书上范图<荷花>这幅图的主要色彩关系。学生活动:分析范图中的主要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微发黄,下面的花蕊上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组织学生讨论色调的形成,展示课件或教学图片,说明色调常见于生活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带领学生分析黄色的花朵,红色夕阳、紫色花朵等范图,指导学生研究色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析右页的四幅图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六)思考与讨论。
1、大自然的色彩能不能影响人的心情?
2、你觉得学习大自然的色彩可以应用在生活与设计的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给学生发表看法的机会,更让学生感觉到大自然的色彩在生活与设计方面应用非常广泛,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为后面的造型表现打下基础)。
(七)造型表现:
你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是什么?用色彩表现出来,动物、植物、景物都可以,要突出你的色彩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
(八)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九)教师补充总结:当我们用追寻美的眼睛探求美的心灵来面对大自然时,一定会有许多惊喜、许多震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运用大自然的色彩知识来美化生活,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绽放它特有的光彩。
第二篇:【新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大自然的色彩》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大自然的色彩》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三、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大自然的色彩组图; 初夏秋冬的色彩视频。
(二)创作体验
1、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2、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
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
3、讨论
小组讨论分析图中的色彩关系对以往对色彩的一些印象。
4、思考回答
简单、快速、准确地完成课堂练习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
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
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1、用色彩表现记忆中动人的色彩现象,如彩虹、夕阳、大片的花、树、草地、梯田、雪景、动物、植物。
重点表达对色彩的感受。
2、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3、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3、展示作品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四)小结
是否与自己的梦想拉近了距离?再次强化本课的知识点,并对学生表现给予评价。
第三篇:人美课标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
人美课标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赵顺玉,是南泉道平初中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评价与拓展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种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艺术家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影响力,来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前面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造型与表现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具准备:图像素材、多媒体教室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2、设计思路:如果面对大自然中漂亮的颜色,直接让学生归纳,并试着说出有哪些颜色组成,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斑斓的色彩也会变得暗淡。如何激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呢?最好是运用色彩。让他们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觉,在纸上绘出自己看到的并且喜欢的颜色。提问学生,这些色彩都是怎么来的?思考为什么夜幕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了?导出大自然的色彩。而后用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练一练”试着画画荷花、橘红色的霜叶等色彩归纳,让学生逐渐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色彩的直观性与感受力,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3、设计特色:
(1)从色彩在各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着手,例如:文学、环境、绘画、电影,体会色彩的用途,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对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能力。(2)在进行色彩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每种色彩独特的艺术情感。(3)投其所好,选用学生爱好的、新奇的艺术形式,不仅激发兴趣,也拓宽其知识面。
三、说学法:
1、学生分析: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作为一周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美术课,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生分析、理解力进一步加强,又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比直接接受的知识要深刻。因此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适当的引导,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但对于较高深的艺术作品,还是难接受和理解。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
2、创作、体验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 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小结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拓展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完成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色彩
一、认识色彩:色彩产生的原理
二、感受色彩:春夏秋冬,谈感受
三、记忆、描绘色彩:冷暖色调
四、作业布置: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新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色彩与生活》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色彩与生活》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同时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图片,寻找答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出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体验生活当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
能准确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SONY五彩油漆广告,由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出本课主题。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画面通过色彩在生活中各个角落的绽放,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听效果,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并学习生活中的色彩规律。
2、新授
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大自然的色彩来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的颜色曾让自己感动过?(展示大自然图片数幅,让学生能够对于自然界原本色彩有直观的感受)。师:看了这么多的图片,这些色彩都曾经感动过我们,正是因为大自然如此美丽的色彩才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色彩在生活中是如何被运用的?(展示图片,学生谈对图片色彩的感受)。
吃(色彩鲜艳,有食欲)穿(色彩鲜艳的服装,看起来有活力)住(色彩鲜艳的居室设计,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用(色彩鲜艳---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总结:社会的进步,从色彩上能够很清晰地体现出来。
(一)色相
师:翻开课本第22页,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菜篮子,这里面的蔬菜都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红,绿,黄等。
师:这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每个人的名字,每种色彩也有固定的名字,这就是色彩的面貌,称为“色相”。
(二)明度
出示一些纯度、明度变化的卡片,提问:这些卡片有什么不同?生:有的浅,有的深,有的不鲜艳。
明度的概念、纯度的概念讲解。
播放一组生活色彩的图片,进行练习。师:这些图片里都有哪些色相,比较下哪个颜色明度最高,哪个最低?哪些纯度高,哪些纯度低?
(三)色彩冷暖
师:冷暖是我们对外界的一种感觉,色彩冷暖是什么呢?出示色环组图。你们是怎么样划分冷暖的呢?
美术创作中,细微的冷暖变化,就不是很容易分辨了,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使我们的眼睛对色彩更加敏锐。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分析色彩三要素。
3、课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参照课本25页,做色相、明度练习。
第五篇:【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小伙伴》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小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形,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2.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方法,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3.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同学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学情分析
画人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法训练,在初一的时期让学生接触人物的基本画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画人物画时建立比例的意识,从而把人物画得更加准确和真实。在这一单元,主要是把人物的基本画法讲细,通过一定的比例图进行说明,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2.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人物头像图片、学生范例作品等。学生:铅笔、橡皮、画板、画纸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出示一系列熟悉的同学头像图片。
(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问)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2.师: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活动2【讲授】
(一)脸型特征
1.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即人物的脸型。
出示: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问)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2.出示:“相之大概,不外八格”。3.讲解:“田国目用,由甲申风”脸型。
请学生观察“田、国、目”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出示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请学生观察“由、甲、申”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出示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请学生观察“用、风”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出示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二)五官位置
(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象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师: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庭五眼”。
1、三庭: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庭”,是如何分的呢? 出示:上庭:发髻线----眉弓。中庭:眉弓------鼻底。下庭:鼻底------下颏。
(讲此节内容时,结合具体的面部进行讲解。)注意:(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师: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出示:把脸横向分成五份。
师:“三庭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庭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三)丰富的表情
师: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
出示:三种不同表情的人像画。
(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答)表情;(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师: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四)步骤演示 出示:女生头像。
引导学生观察: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步骤一:定位,画出头像的基本形(长形还是圆形);画出肩与头的关系; 区分头发和脸的比例关系。
注意点一:用笔要大胆、流畅。不要用虚线接驳。步骤二:按比例确定五官的位置。
A:画出三庭:
1、眉毛。
2、鼻底。
3、下巴。B:画出五官的中轴线。
C:按比例确定眼睛、嘴巴的位置。
注意点二:要概括、不拘小节。由大到小;有外到里。步骤三:
1、确定两只眼睛位置;
2、左右鼻翼的位置;
3、左右嘴角的位置。
4、按各自结构画出五官的基本形。
5、表现一些衣服、头发大关系。
注意点三:由简到繁,但有取有舍,有主有次。步骤四:
1、深入五官、头发和衣服的细节。
2、进行主次调整,主要的部位要详细刻画,次要的要简略。
3、进行虚实调整,主要的部分用色要浓黑,次要的要轻淡。注意点四: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活动3【练习】练习、展示
1.在班里选择两位同学,站在教室的前后,把班分成两组,让学生们进行写生练习,要求比例大体准确,用线肯定。教师在此时进行巡回指导。
2.画完练习后,由学生进行展示,并由教师进行点评。
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析,提出意见,给予鼓励。也可采用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评价作品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人物头像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