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革命烈士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广场不算很大,但是,很有气势,上次感受到的广场喷泉,这次并没有遇见,但是,广场两侧,那一幕幕的浮雕,图说着新中国成立过程中间艰辛,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到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每幅图画,都蕴藏着丰富的革命故事,慢慢地走过去,感受着先辈的不易,没有带花,深深的鞠上一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同志,就是凭着一股对党的无限忠诚,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人,历经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最近央视一套《东方》就有详细的阐述
来到英雄城南昌已经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八一纪念馆参观过很多次,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参观鼎鼎有名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大二的我们学习了近代史,身处南昌的我们当然要好好利用这个陈列这无数英雄事迹的地方,温暖因现在江西革命胜地,南昌更是来到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很有气势红军战士的雕像。顺着台阶拾步而上,穿过正门,我一路沿着纪念堂的陈设参观。参观过程中,纪念馆工作人员细心地为我们讲解不同时期革命烈士们不畏牺牲、不畏艰难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让我深刻地了解了以方志敏、刘和珍、伍若兰等为代表的江西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国革命而进行的不屈斗争,也知道了安源路矿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事迹。正中央以“250000”数字造型突出江西省牺牲烈士人数,让我感受到先烈们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缓步来到视频回放室,通过观看视频回放,我进一步感受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带来的震撼,心中升起了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之情!在烈士们的雕像前,我久久凝视着他们遗留下的物品及关押他们的囚车,一幕幕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啊!漫漫革命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革命烈士刚毅而又坚强,我们是革命的后代,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站在革命烈士雕像前,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是,更多的是对牺牲了的先辈们的崇敬和尊重。雨后的纪念馆,空气像是被洗过了一样,格外的清新,我们真诚地祈祷: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我感谢那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前厅,一组大型浮雕为铜质结构,约有几十米长,六七米高,描绘的是一群革命先烈当初斗争的场面。浮雕采用写意的手法,整组浮雕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浮雕正中间刻有“250000”几个铜色数字,代表着江西为了革命斗争牺牲的二十五万名烈士,占中国牺牲烈士的1/6。
两侧浮雕重现南昌起义(序厅)
序厅,是七八米高的大型主雕(包括台座),上面刻有工、农、兵、学、商等形象,后面是一个圆形设施,运用声光电技术,象征一轮“红日”,寓意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最后像红日一样蓬勃。
主雕装屏幕介绍纪念堂
由几台背投组成的大型屏幕,播放整个江西革命烈士纪
此次参观邓子恢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争取利益,建立新中国,我实在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着幸福来之不易,我永远铭记,着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立志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民族必将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邓子恢(1896—1972)是伟大的共产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福建龙岩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老前辈是伟大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党员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应在我们之间形成风气。我努力在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党员要有容人之度,从自己开始,虚心的听取批评和建议,在今年的党员发展会上,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会风,使党员和申请人受到很大的教育。生活工作在我们身边,大家熟悉、了解,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更好。或许他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瑜。因此,我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期早日加入党组织,成为光荣的党员!对特殊情况的同学的思想工作,则尽可能地做到耐心细致,对新的朋友应该给以生活上的指导,提高他们对新环境的能力;化解朋友之间的矛盾,帮助发生矛盾的朋友正确对待自己,认清自身的不足,为共同创造团结协作的校园环境而努力。我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为身为一个团员而自豪,为能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而高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我们拥有最年轻的笑颜,革命先辈们绘制了蓝图,积蓄了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为每一双与时俱进的脚步导航,形成了世界上最坎坷的民族今天最矫健的身影!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历史有幸,一回回经历辉煌!沿着港澳回归的足印、顺着三代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走进西部大开发飞腾的黄土地、跨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平台,展望2008年的缤纷五彩、预见未来20年的灿烂辉煌,我们会情不自禁的为祖国喝采。历经风雨沧桑的中国共产党,仍有一颗年青的心脏,她让我们青年一代凭添几分热情,再增几分希望!我们不由得要为自己加油、定向。未来13年,我们将同时代一起赛跑,赛跑在中华民族最崭新的跑道。中华民族又一次向伟大复兴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历史如镜,可以鉴往知今,悠悠的五千年文明已经在新时代淀积为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岁月如山,可以登高远望,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使曾经的星星之火已变成无数人心中不灭的火炬!站在世纪初启的历史时刻,无论是回眸厚重的历史,还是俯瞰当今世界,抑或是展望未来。我发现,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伟大的祖国以她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无坚不摧的气概,从她这边独好的经济政治形势和捷报频传的历史盛事,使世界惊叹的目光应接不暇。在十七大嘹亮号角奏响的时候,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了实现了新老交替,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进入了中央领导机构,我相信,在胡锦涛主席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继往开来、开拓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一个经济更发展、民主更健全、科技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的社会一定会早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建党宗旨,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事业发展成功的力量之源。在和平建设时期,虽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大大改变了,但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一定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参观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时期的展览,再一次感受到: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半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出纪念馆,并在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回望着身后“隆重庆祝新四军建军七十周年”的标语,我感到非常激动与自豪,激动的是能够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生活学习4年时光,感到非常荣幸;自豪的是革命烈士用鲜血、用壮丽、用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换来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后来人都应该向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至死不渝、顽强不息的革命斗志,学习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精神。我们会自觉地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让自己融入集体,顺应时代,这是历史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召唤,这是党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厚望。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恰如大江东流。我们的爱国之情、集体之心、报恩之愿、自强之志,只有顺应发展的时代大潮,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有利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才能无愧于长亲,无悔于本心,我们的青春才能绽放光彩,我们的生命才会价值永恒!
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因为伟大的八一南昌起义和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诞生地的缘故而闻名于世,被人们称作“英雄城”。提起它,熟悉历史的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岁月,感受到那其中扑面而来的浓重历史气息。几年前,一个寒冷的初春,我到赣北一带旅游,有机会来到了这座城市,在这里,经历了一次革命历史的教育和心灵的洗礼,那就是瞻仰全国有名的革命烈士纪念物——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的马路东侧,距离市中心的八一广场不远。八一广场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省会南昌的心脏,南昌最主要的几条繁华主干道八一大道、北京路、中山路、孺子路等都直通交汇于此,广场周围,商厦、店号、展览馆、政府机关、写字楼依次排列,令空间显得有些窄促,这一带的人流、车流都很密集。广场的中央,矗立着巍峨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高约40多米,正面镌刻着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碑名,塔的顶端,是一杆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的组合雕塑,它是南昌英雄城的标志,也是外地游人的必到之处。
第二篇: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江西——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根据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生在江西境内的著名安源工人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烽火、红都瑞金,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均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二十五万三千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2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堂内设有前厅、序厅和6个展厅,展线约700米。整个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前厅中的大型浮雕采用火焰燃烧造型,寓意着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写意手法表现江西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正中央以“250000”数字造型突出江西省牺牲烈士人数。展厅陈列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展示手法,新增了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电视、触摸屏等高科技声光电展示手段。
一.几十米长的烈士浮雕(前厅)
前厅,一组大型浮雕为铜质结构,约有几十米长,六七米高,描绘的是一群革命先烈当初斗争的场面。浮雕采用写意的手法,整组浮雕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浮雕正中间刻有“250000”几个铜色数字,代表着江西为了革命斗争牺牲的二十五万名烈士,占中国牺牲烈士的1/6。
二.两侧浮雕重现南昌起义(序厅)
序厅,是七八米高的大型主雕(包括台座),上面刻有工、农、兵、学、商等形象,后面是一个圆形设施,运用声光电技术,象征一轮“红日”,寓意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最后像红日一样蓬勃。
三.主雕装屏幕介绍纪念堂
由几台背投组成的大型屏幕,播放整个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情况的介绍。
四.存放三十七本英烈名册
在大型主雕的正对面,是存放有三十七本英烈名册的长廊,二十五万烈士的名单就在里面,上面详细记录了烈士的名字、籍贯和家庭住址。这三十七本英烈名单中国只有两套,另外一套保存在军事博物院。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全部英烈名单的纪念堂。
五.还原方志敏在狱中的场景(正厅)
方志敏在狱中完成了10万字的文章,按照方志敏在《我的自白》里所描述的房间大小和布置,等比例复制出监狱的大致样子。
修缮记录 2007年江西省烈士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改造,这次大规模维修改造是继1997年后的又一次大翻修,资金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拨出维修专款400万元、江西省财政配套600万元、江西省民政厅自筹300万元,此次翻修共分为四期工程,一期工程完成了纪念堂内部装修,包括前厅、序厅、外宾室等;二期工程完成了纪念堂外墙装修;三期工程完成了展厅的布展工作;四期工程完成了院内的美化亮化工作。
此次维修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展览内容共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往开来褒扬先烈六个部分。展览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新增了实物、油画、喷绘、多媒体、幻影成像、沙盘和场景复原陈列等。
建筑历史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2007年重新装修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大量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场景再现了当年革命先 烈的生活、战斗的情况,堂内陈列着近25万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反映江西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是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是青少年接受良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4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主要特点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始建于1952年,2007年改造维修,堂内陈列着近25万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反映江西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是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
一.重点展示了1500多名著名的英雄事迹
改造后的烈士纪念堂,堂内设有前厅、序厅和6个展厅,展线约700米。整个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收藏了2412名著名知名烈士档案资料,4100余件照片资料,1400多件革命文物,重点展示了1500多名著名的英雄事迹。其中包括方志敏、黄公略、毛泽潭、刘和珍、卢德铭、邹韬奋等。
二.展示形式多样 运用声光电技术
在内容编排、设计制作上突出主题、表现手段具有独创性、经典性和时代感,以大场面、大气势、大基调充分反映主题,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展示江西烈士大省、苏区大省的特点。
改造后的纪念堂改变过去单一的展示手法,积极探索形式活泼、观众易接受的陈列方法和形式,采取全封闭展厅,采用高水平的艺术精品,新增了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电视、触摸屏等声光电展示手段,增强了感染力、互动性,提升了宣传教育效果。
三.可查询烈士资料 对外免费开放
改造之后的纪念堂,馆内收藏了37本《江西革命烈士英名录》。该书中国共两套,其中一套送给了军事博物馆。馆内设有20个查询系统,观众可按姓氏查询烈士的相关资料。
纪念堂基本陈列实行免费不免票参观,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为保证陈列安全和参观环境,纪念堂日接待人数总量控制在3000人以内。
网络祭奠
由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主办的“红土魂——江西英烈网”2006年开通。
该网站按照“全面展现红土地英烈事迹,争办在国烈士人数最多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的思路,以“红土魂”为主题进行设计制作。网站设有英烈名录、英烈事迹、县市纪念馆、声像资料、本馆介绍、新闻动态、馆长信箱等多个栏目。网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了江西省400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迹,同时,提供了江西省25万名烈士名录查询。在这个网站上,网民可以开展网上交流、进行网上祭奠英烈等活动。
第三篇: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管有感
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管有感
—杨威 1267002049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题记
阳光明媚,群意激昂,暖暖的氛围,更似在为今天下午我们参加革命烈士纪念馆烘托一种暖暖的心境。是的,烈士已去,却存伟绩。我们缅怀历史,缅怀故人,缅怀那些曾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铁骨!我们自是不敢忘记的,那刻骨的年代,那一张张勇敢而无惧任何困难勇士们,因为他们,才换来我们这美好的今天,这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有强大而敌国的国家。
穿过纪念馆的铁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烈士雕像,扛着步枪,似眺望渣远方,更似凝视着祖国的未来,是的,他们肩负着国家的期望,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更是背负着华夏伟大复兴的神圣职务。摆在烈士纪念馆门口,自然是一种象征,让入馆参观的后人们感受到一股肃穆而庄严的气息。
进入馆内,我们直接进入了大堂前门,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土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些熟悉的话语重新映入我的眼帘,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参与革命的场景。这个印象深刻的开场
震慑了我的灵魂,接着一幕幕艰苦的场景,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烈士都让我深感老一辈的革命者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展厅里陈列着革命烈士使用过的步枪、机枪、将领使用过的手枪等,在一些地方还制作了场景和人物蜡像,生动的展示了当时革命的艰苦岁月。感受到: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
转眼过去一个小时,最后我们参观了方志敏同志的纪念品,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一个勇敢的国家守卫者。方志敏是无产阶级革命家。1899 年生于江西弋阳,1924 年3 月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他对党对人民赤胆忠诚,为中国革命披荆斩棘,功勋卓著。忽记起方志敏同志留给我们后人的几大精神:一是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党终极目标。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视死如归,那是因为有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方志敏面对敌人高举的屠刀,大义凛然地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头颅,但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表明革命者崇高的气节和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新时期,我们青年人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入党申请书所做的承诺。二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党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不管是否党员,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搀杂私心杂念,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的事情做对做好。
三是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此乃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就是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工作中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坦诚正直,言必信,行必果;以诚信立身,以诚信服人。
四是加强自身修养,塑造高尚人格,必须用“四自”要求约束自己。自重是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自己人格,注意自己言行,珍惜自己名誉
游玩革命烈士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处于太平年代,或许太过安乐,以至于忘了为了我们今天奋斗过的先人。这个世界又或许从来都是自私的,生于安乐,却难念及过去,难记得起曾有人的无视奉献和牺牲的一切,我们强调这铭记历史,却把历史闲置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蒙受灰尘和冷落。
馆外馆内,人悉散尽,寥寥无几。或许是第一次参观历史纪念馆,才会如此念念不忘,但是这不会只是一次,这就够了。铭记历史,缅怀先人,后人自当是义不容辞的。
第四篇: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有感
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有感
前几天,老师组织我们去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2007年重新装修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大量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场景再现了当年革命先 烈的生活、战斗的情况,堂内陈列着近25万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反映江西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是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是青少年接受良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4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怀着崇敬之情走进纪念堂,就可以看到在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雕塑,他拿着一杆长枪笔直的挺立着,象征着革命烈士们的不屈不挠与顽强斗志。走进前厅,几十米长的烈士浮雕也着实震撼着我的眼球。浮雕描绘的是一群革命先烈当初斗争的场面。它采用写意的手法,整组浮雕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浮雕正中间刻有“250000”几个铜色数字,代表着江西为了革命斗争牺牲的二十五万士,占中国牺牲烈士的1/6。看着墙壁上先烈们一个个年轻时期意气风发的面孔,无声的透露着一种壮烈,对比一下玩乐颓废的我们,这是一个响亮的耳光。只见迎面是一块毛泽东题写的红底金字的匾额,上嵌“死难烈士万岁!”顿时令人感到有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朝里边走,但见大厅正央的祭坛上立着块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碑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厅内的墙上,挂一着些当年参加革命的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有邵式平(赣东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建国初期曾任江西省省长)的“在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刘伯承的“在民族民主革命战线牺牲的烈士是人民解放大道上的明灯”,彭德怀的“英勇牺牲,前赴后继换得革命胜利,烈士同志的精神万古长存!”以及董必武、谢觉哉等人的题词。
堂内整个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收藏了2412名著名知名烈士档案资料,4100余件照片资料,1400多件革命文物,重点展示了1500多名著名的英雄事迹。其中包括方志敏、黄公略、毛泽潭、刘和珍、卢德铭、邹韬奋等。在内容编排、设计制作上突出主题、表现手段具有独创性、经典性和时代感,以大场面、大气势、大基调充分反映主题,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展示江西烈士大省、苏区大省的特点。
参观完之后对先烈们以肃穆敬仰的钦佩之情,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个个革命先烈用满腔热血和不屈的意换取而来的,我们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拥有共产主义信念的爱国先烈们的牺牲我们再也无法挽回,我们只能缅怀,将他们永远记在中。方志敏、李美群、古柏、钟仁桂、彭澎、王仲才、黄公略、赵博生、胡海、赖经邦等一个个响亮而令人钦佩的名字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的事迹值得人们称颂,他们的坚定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将永垂不朽。
方志敏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无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一个人光熘熘地到这个世界上来,最后光熘熘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1935年8月回国后,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同年12月,由于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的爱国运动,发行量达20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记录。期间,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同救国会的其他领袖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以前在读毛泽东的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的时候,那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就可以看出我们的主席对杰出的红军将领、军事家黄公略的信赖和倚重。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等部。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临终他留给战友们的遗言是:“要巩固和扩大红军,以争取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他始终把中国革命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在这位年轻有为的青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也让我们时刻铭记,在最困苦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只要我们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不懈奋斗,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希望和曙光,他们的豪言壮语,他们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怀壮志豪情的人民。
一曲悲壮的革命的历史告诉了我,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告诉了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的英雄本色告诉我: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心怀一种超越人世间任何艰险的信念,在黑暗中不断的探索,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头可断、肢可折,为了全中国的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坚信:若祖国面对危机,当民族面临危难时,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人为了信念与理想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鲜血,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我国
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黄花岗起义,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祖国生死存亡之际最黑暗的日子,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然我们的生活相对是宁静的,但是青春与激情将永远伴随我们,报效中华的赤子之心将永不变更。我们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参观完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再看看眼前繁华的南昌,环顾四周,昔日的小农村已经耸起一排排机声轰鸣的厂房;山脊上高速公路输送着文明和富强;溢绿滴翠的田野衬托出农家欣慰的笑脸;座座大桥像条条彩虹模架在峰岭之间,眼前的一切告诉我昨天已经遥远,时代在飞速前进、民族在展翅高飞、巨龙在扶摇直上。先驱和烈士们若有知,一定会为民族的强大而热泪盈眶。
希望在于奋斗,未来在于行动。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祖国的昌盛系于我们一身。我为历史博物馆所记载的深重历史而震撼和感动,而我更爱它美好的未来,因为那将是我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我们在未来不同的岗位上都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在未来的史册中汇成辉煌的篇章。
第五篇: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
参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心得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4月19日,我们来到了这里进行参观和学习。
步入堂内,前厅展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土万岁!”。遒劲有力的墨迹更是斗志激昂的写照,人民顽强战斗的精神。在正厅祭坛的纪念碑上,有朱德司令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句简短却震撼心灵的话,表达的是司令对烈士的崇敬,对后人的警醒之情。
在堂内给我心灵震撼的不得不说是那一座座铮铮铁骨的烈士雕塑,一幅幅烈士队伍的战斗图画,也许是阅的史书少,了解的只是大众熟知的英雄代表,更多牺牲在战场的烈士为人不知。现在可以给我知识空缺的修补,史书用的是数字形式来记载,现在馆内呈现的是活生生的写照,是血肉的写照,无形中我们已沐浴在烈士的队伍中,足以让我想象当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参与革命场景,顿时也震慑了我的灵魂。
在众多烈士同胞中,刘和珍和方志敏同志的英雄事迹是大家熟知的,但这次身临在烈士的一幅幅插画的真实写照中,这样来重温她们的英雄事迹是更能震撼人心的,在这我把我的感想用文字来刻画。
我们初次接触刘和珍时应该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鲁迅笔下的《纪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所以她的生平事迹在我们大脑中产生了烙印。在她的生平中,有这样的描述:刘和珍出生于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可以看出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身上的高贵品质,满怀着报国的远大志向,体现了一个知识青年风范。在“三一八惨案”中,鲁迅为悼念刘和珍及一同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中,最为悲壮沉痛的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这是给死者安息最后的告白,给生者最深刻的觉醒,给我们接班人的忠言。历史已载入史册,我们不能左右,但能够不让它重演的斗志,有新一代接班人的标兵典范。
也许是馆内建了他被囚时简单的生活写照,小学就有老师戏剧性的故事讲解,对他的崇敬之情也由此更深。在囚牢里面,我们看到他一脸疲惫的表情人手持着笔在进行思索作业,囚牢环境的恶劣不在话下,还要时刻受着皮肉之苦,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塑象征着在敌对势力下不服输的英雄气概,一个永不被敌势力和困难险阻打倒的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是对革命烈士的歌颂与讴歌,更主要的是对后人的思想警醒和品质塑造标兵典范作用。翻阅方志敏同志的遗著更是一中精神的提高,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 他这样描写自己的祖国:“这位母亲蛮可爱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意趣的表达。这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
上饶集中营的老虎凳和钉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面沾满了烈士的鲜血,看到这一幕使人从心底顿生寒意。看到了战争的无比残酷,和革命烈士的英勇。
希望在于奋斗,未来在于行动。民族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祖国的昌盛系于我 们一身。我为历史博物馆所记载的深重历史而震撼和感动,而我更爱它美好的未来,因为那将是我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让我们在未来不同的岗位上都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在未来的史册中汇成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