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完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我的一些感受
学完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我的一些感受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下学期开学我就要大三了。在这即将要过去的二年中,经历的事情有好多,挫折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学期选修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挫折也是人生一份宝贵的经历,正好借此机会,我也好好回顾一下我的大学生活中经历了那些挫折,顺便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对大学生活有很多的憧憬,很多的幻想,可是现实却总是让人倍受打击,这或许是我在大学遭遇的第一个挫折。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折以及失败是接踵而来。不过经过了之后却也觉得这些都是人生宝贵的记忆和财富。其实其中有些事情在现在的我看来根本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在当时却也是让我倍感困惑。这或许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问题的方式与角度在改变吧。
我记得刚进大学时,我对于大学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包括周围的同学。很多时候我会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院学生会和校蓝天环保社团,并主动积极的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 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并且,在大二选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这门课,可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大二的这一学期,我的性格有了一定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 就这一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第一:我们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只有接受了自己我们才能接受别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我们才会爱别人。
第二: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的参加活动。因为在活动中,一定会不可避免的与陌生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试着放松自己的心情,要尽量清晰的将自己的想法向对方表达出来。事后你会发现,其实沟通就是这么简单。
第三,就是要主动沟通。或许你所处的环境大多数是你所不熟知的,那就要主动与陌生人沟通。其实在大家都不熟悉的情况下,都会有一种与他人说话的欲望。这时,如果你主动与身边的人讲话,他们会非常友好的与你攀谈。在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或许在交流过后你们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努力适应陌生环境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去面对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如何在挫折中很好的去调节自己的心情,或者换句话就是如何使自己变得阳光。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首先,不能随便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其次,活得有自我,有信心,不随便胡乱比较。这是保持一种健康心态的生活方式。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许多同学其实就是在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强迫自己去向一个不可能的高度看齐,向某一个偶像看齐。同时在这种异化的找寻中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这是不可取的。再者,拒绝孤僻。友谊永远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阳光。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分担自己的痛苦,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经过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使我更深一步的明白
了如何去缓解自己的坏心情,找回快乐的自我。同时,我又有了更多的知心朋友,使我未来前进的路上又增添了几缕阳光,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
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相信二年后我能收获向上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完善的性格、美好的命运。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本站推荐)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思考
这学期教师教育课学习了张伟娜老师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门课程,通过短短几节课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使我对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所了解,当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也不可能学到全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但是在这几节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的收获。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偶尔会做一些小测试,或者是看一两段视频等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来帮助我们理解,以至于上课不会太无聊,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法的,这门课上有一些专有名词,它有一定的概念,不太好了解,老师会举例子或者让我们看一两段视频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门课围绕情绪,人格,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意志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学习,从它们的定义,结构,特点等方面做了阐释,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使我对自身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也对我以后自身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来谈谈我对上完这门课以后的一点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对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都有好处,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解决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困惑,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我们学完情绪这一讲后,就应该学会自己调节情绪,控制情绪,升华自己的情感,以致于我们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不会出现某些过激或过硬的反应,在人格这一块,使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我自己改正自己性格中不好的一面,从而锻炼和完善自己的性格,争取使自己做一个能力,气质,性格俱佳的人,当然,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仅对自身有很大的帮助,还对我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这有利于我们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减少一些矛盾,加强与人的关系,因为当今社会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性的人才,而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有很多人在心理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情况,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使我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有利于我们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我想谈谈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格。人格,即人性,指人的各种特征,并没有道德的含义,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这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与性格,是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之一,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重视人格的培养与教育是很重要的,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当然,先天的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后天的关系与作用对我们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还是很重要的。如果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你又会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人经常开怀大笑,有些人却整天愁眉紧锁;同是面临一项任务,有人沉着冷静、坚定自信,有人却焦虑不安、退缩不前;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说:“人格决定命运”。在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因为性格扭曲,不健全而犯错,甚至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因此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实现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们现在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觉得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培养良好的的人格体现在首先应该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放开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其次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还有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培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学习新技能,接受新思想,对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有积乐观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格完整的主要标志是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信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由此可见,健全的人格是我们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完美人格的塑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一门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不管对我们现在,甚至是以后来说,都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 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心理环境,因为人 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 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细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 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 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 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当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能过多地进行空洞的说教,讲授过于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高兴就会嫉妒,因为他心目中把自我与他人完全对立起来;与此相反,有的中学生则以他人的成功而引以自豪,因为他想,以自己的快乐为乐,快乐永远是有限的;以他人的快乐为乐,快乐才是无限的。同样是听到批评,有的中学生拒不认错,有的中学生则吸取教训,努力改正;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同的中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错误态度来自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的、乐观的、科学的思维,于已有益;而消极的、悲观的、错误的思维,则于己有害,它不仅伤害自已的心理,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思维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表现在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矫正人的不良心理,有利于塑造良好个性,而不正确的思维则会损坏人的心理,损坏人的性格,对人产生极大的危害。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要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上劳动课时可以让中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是多吃苦好还是偷懒好?怎样做才能体现自己高尚的人格?如何对待挫折、失败?如何对待成绩、荣誉?从而让中学生明白吃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吃苦能使人得到心灵的享受、人格的升华;勇于吃苦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取得成绩、荣誉时应该保持冷静、不骄不躁: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想这是命运对我的考验,看我是否不灰心丧气,能否战胜它,我应该做强者,而不能做弱者。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常常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它使中学 生正确地认识一切问题,正确地指导其行动。它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地调节作 用,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修养,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说,培养中学生正 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例一:某中学生张三某件事没有做好,被老帅批评,感到很惭愧,并且深陷于自责之中,从此灰心丧气,不再努力;某中学生李四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遭此难堪之后他竟把牙 一咬说:“哼,走着瞧!”;某中学生王五,同样是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保证以后把作业做好,果然取得了出色成绩,反过来又受到老师的表扬。
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第四篇: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和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加之需要面对一系列人生的挑战,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压力,自身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适应障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导致患病、自杀、犯罪。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方面的问题。由于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具普遍性。目前,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课堂教学过死,亲人要求过高,促使学生精神越来越紧张,心理越来越脆弱。据调查中学生群体中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已超过四分之一,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非常突出。由于学习而造成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为烦躁紧张、沮丧愤懑、思维滞钝、精神萎靡等,甚至出现失眠、脑神经衰弱等生理疾病。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学校教育虽然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健全人格,但教育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教育的职能之一。中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心理水平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对父母尊敬不够,嫌他们婆婆妈妈、唠唠叨叨;对老师理解不够,认为老师管得过严、管得太死,限制了自己的自由,束缚了自己的空间;对同学宽容不够,同学之间往往由于小事心存芥蒂,耿耿于怀,容易形成矛盾、摩擦甚至冲突。由于没有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到孤独无聊,焦虑苦闷,感到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和信任,感到有苦无处诉、有感无处发,出现了社交自闭,社交退缩等症状。
3.情感方面的问题。中学阶段,第二性征逐步发育,性意识逐渐强烈,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情感丰富,感情细腻,但是他们意志不够坚强,自控能力抵下,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之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差,因此,会出现许多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极其容易形成交往过密,甚至早恋等有害身心健康的现象。
4.性格方面的问题。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品质。调查显示,中学生不良性格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和固执任性最为突出,占到被测学生的45%以上。良好的性格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在生活中经受了挫折、学习中遇到了障碍、交往中受到了歧视等等,都会造成他们性格中的诸如嫉妒他人、自私狭隘、胆怯自卑、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中学生的不良性格,必须要引起我们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比如宣传栏、黑板报、校训标语、校园广播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大力营造校园心理健康的浓郁氛围。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知识专题讲座,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知道不健康心理的矫治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有师资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使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抵制不健康心理危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心理不健康自我矫治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主动参加心理咨询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他们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其个性的科学方法,一方面它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对各种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注重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矫正。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做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给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指导和帮助他们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稳定情绪、愉快心情,经常拥有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心态。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学会对各种轻微心理障碍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调适,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语文课中优美隽永的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愫;主题深刻、形象鲜明、描写生动的小说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可以砥砺学生的坚强意志,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三)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于是恢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四)早恋问题的困扰。
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崂山中学、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美读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创造”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会泽县田坝乡中学
主题词: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
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近年来,媒体不断传来中学生心理异常消息:学生被家长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课堂上跟老师顶撞,考不上重点学校就寻短见,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因为不合理要求被家长拒绝后,竞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勒死……造成青少年这些心理异常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 1
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
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
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在较长时间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至于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习惯于将学习、生活中表
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简略地归结为道德品质问题。在解决
问题时更多的是采用成人教育模式去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有时
甚至仅仅简单的用行政命令手段去规范学生的思想认识及行为,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追根溯源,就是我们在实施教
育过程中忽视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模,没有全面、主
动、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纠正心理偏差,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
适应、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面对繁重的学习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学生们由于主
客观条件所限,不能对社会现实做出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使得学生中出现了频率较高的心理障碍。
如:常见的早恋,厌学,应试焦虑,孤僻,感情脆弱,依赖
性强,偏执,不善于调整人际关系,对教育者表现出逆反心理等,个别学生偶遇困难,挫折,轻者萎靡不振,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轻
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心理健康失调所造成的。同时也 暴
露了我们教育的不足。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因而竞争
中的失败和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让社会取消竞争,也不可能退回到田园式生活的时代,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帮助中
学生以安宁平静的心态来迎接和适应这种高科技,高效率,高竞
争的社会浪潮。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学生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他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
终的胜利。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征,是由其身上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那些心理特点构成的,它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特征的可
变性使我们对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某些不良倾向可以进行教育疏
导与矫正。个性特征的稳定性使我们对青少年学生可以因材施
教,针对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按青少年中学生的不
同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等等心理特
征进行教育。这样做,教育的针对性强。中学生容易接受,往往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
应按照各个学生的特点、才能、性格,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予以
培养,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苏联的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教师能
否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机,愿望进行了解,并用正确的方式强化和转变,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了解学
生的个性特征,教育要有针对性,因势利导,以有效地促进中学
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位教师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的前途,更为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甘做孺子牛,让棵棵幼苗成栋梁,也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张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西安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