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时间:2019-05-15 11: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1.从多角度看待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人有八大智能:语言智能(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智能(计算、推理能力)、空间智能(绘画、设计、方位辨别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运动、跳舞)、音乐智能、人际智能(沟通、组织、交往能力)、自我认知智能(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自然认知智能(热爱科学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生物)。只要我们某一方面有优势,就要赏识和鼓励自己,来促进发展自身优势,形成自信。另外,我们要有平常心和宽容心来对待自己,适当的期望更有利于心理和智能发展,过高期望会压抑心智。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生的最大资本是身体和心理健康,在成长中参照标准调节自己,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创造成功、幸福的人生。

一、愉悦的心境: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感兴趣,充满自信,乐于学习,生活充实、愉悦。

二、和谐人际关系:感恩老师,尊重老师劳动;珍惜同学友谊,积极相处,有稳定、真诚的朋友;尊重和关爱父母。

三、正确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体貌、气质、个性、能力、优点和不足,不盲目自大,也不自卑,积极“悦纳”自己。

3.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必经的心理成长历程,是对依恋关系的挣脱,而成为独立的、有力量的成年人。叛逆更多的是维护自我的心理空间和尊严界限。我们也要感受在维护自己的界限和尊严时是否触及别人,同样要对别人的界限给与尊重。在青春期压抑叛逆或者放任叛逆都会伤害他人,也影响自己健全人格的发展。常常提醒自己,对自己和他人没有伤害的叛逆是底线。多一些业余爱好、积极与人沟通、参与体育锻炼是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良好途径。另外,青春期是自我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需要和家长、老师共同探讨未来的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发展社会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4.开学的心理准备:

开学前的物质和心理的准备是学校生活愉快和学习高效的保证。日常作息要在开学前一周开始慢慢做好调整;开学前把需要的文具、图书、生活日用品列好清单,准备齐全。对新学期订立适当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做好学习安排,并根据老师的教学适当调整。若是升学,开学前要熟悉新的学校环境,向高年级学长请教学习方法、学科内容。入学后尽快交到真诚的朋友。心理上暗示自己开学了,把心情稳定在学习和学校生活中,积极响应老师,乐于参与班集体活动,和同学友好相处。

5.朋友交往的宝贵价值

中学时期同伴的友谊往往是人宝贵的精神支持,给与我们特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心理健康、生活快乐。我们也是通过同伴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得能力和了解自己,构建自我意识。乐观大度、真诚友善是交到真心朋友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多学习、赏识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秀品质,珍惜自己,也珍惜别人,积极主动和同学交往。不与同学交往,会影响我们与同学的情感,也阻碍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影响走上社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一般而言,学校里结交的同学安全系数相对大,而结交社会上的朋友或者网络交友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我们的内心要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设立底线,为自己负责。

6.青春期的男生女生

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共同学习、聊天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事情。要公开、透明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多参与有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的集体活动。我们要心胸开阔,赏识身边每个异性我们可以通过与异性交往,更了解异性,也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交往能力,以及爱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异性友谊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多关注身边所有的异性同学的优点,可以避免专注于某个异性而陷入真正的早恋。相反,青春期压抑与异性交往对交往能力、爱的能力发展和思维完善是有伤害性的,不利于成年后的婚恋。自尊自爱,尊重他人,避免伤害自己和别人是底线。对已经形成伤害性的早恋,我们要请教心理专家进行指导,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7.劳动培养能力出色的自我

适度的家务劳动能培养我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会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生存能力强,对社会、工作、生活更有责任心,也有负责的能力,就业率明显高于不会做家务的人。另外,他们更懂得创造和享受生活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我们要学做家务、享受家务的乐趣,比如洗衣、做菜、购物、整理房间、干农活等。家务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资源。

8.玩耍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人们在玩耍的时候心情特别的快乐放松,另外还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更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玩耍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不断激发兴趣,增强情绪、情感的体验能力;玩耍游戏的本身具有强壮体格的作用,满足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需要,促进动作和体质发展;有时候玩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玩耍也是社交活动的过程,会认识不同游戏角色,学习到行为规范和交往方法,在玩耍的快乐中获得友谊。游戏是成人社会生活的缩影,有利于青少年学会独立生活并适应社要求,完成角色社会化。所以,我们多多参加同龄孩子的玩耍游戏活动,如唱歌、散步、篮球、下棋、排球、广场运动、跳绳等各类的玩乐。9.“行动黄金定律”促进学习进步

失败者知道,成功者做到。良好的行动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实施“行动黄金定律”生活、学习,心理就会获得强大的动力,不断进步。步骤如下:

一,用数字细化学习目标,如看多少页,背会多少单词,做到哪一题,考多少分,第几名。

二,目标期限化,为目标明确设定时间,如一个月成绩进步5名,一年做成哪些事情。

三,信念坚定,决心改掉拖拉、懈怠的不良习惯,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努力。

四,行动具体化,对目标采取行动,要有时间安排,详细制定计划,马上行动。

五,白纸黑字,目标写在纸上,放在书桌、床头常常提醒自己。

10.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会让学习轻松自如,充满乐趣,事半功倍。

一,发展业余爱好有利于大脑的休息,还可以变得更聪明。二,加强营养,如牛奶、鱼、蛋类,都是很好的健脑食物。三,充足的睡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释放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让大脑更加有活力。

四,适当的休息或者不同学科的交替学习、间隔学习可以让大脑的不同组织得到休息。11.做个自尊自信的中学生

一,对自己人身安全认真负责,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每天都去记录自己身上的优点,你慢慢会发现你是一个出色的人,有着过人的能力和宝贵的品质,如好学上进、勇于劳动、有好的人缘。

三,经常回忆自己曾经快乐的事情,会感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如老师表扬,学习进步,有好朋友。

四,激励自己,赏识自己,接纳自己。心中经常想象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如学习优秀、受人欢迎、信心满满。12.拒绝是一种艺术

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觉得拒绝别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经常满口答应办不到的事情让自己很为难,反而还会误了别人的大事。一,你有权力说“不”,当别人的需求不合理或自己办不到的时候要拒绝,这并不等于不关心他人,往往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二,给对方和自己一些时间来接受因直接拒绝带来的不舒服,“我需要多考虑一下然后再回你的话。” 三,巧妙拒绝的方法,首先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我还有事情。”只要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婉拒都是可以的。聪明拒绝不但不会失去朋友,反而会促进人际关系。

13.从挫折中获得心理正能量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没有人喜欢挫折,每个人成长中多少都会经历挫折,我们的生活中要适当避开不必要的挫折。故意给自己设置挫折是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可能遇到学习的、考试的、交往的、情绪情感的挫折。当挫折的时候,我们先允许自己的情绪自然表达,找个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释放负面情绪,懂得求助亲人、朋友、老师是聪明的表现。情绪平静的时候来分析是否目标太高,还是能力需要提升,然后努力做好调整,总结自己在挫折里获得的成长。14.警惕青少年网瘾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有: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

7、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有孤寂失落感;

上述10种情况,在1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15.胸怀坦荡,告别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对自身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表现出的妄自尊大;对表扬或赞美的渴求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

虚荣心强的同学容易迷失自我,深深陷入痛苦,往往让自己和别人感到不接受。真实地表达自我,真诚友善,会得到更多同学的尊重和喜欢。

16.认识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过度的焦虑影响考试的心情和结果,如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发呆,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

17.释放考试压力,考出好成绩

一,建立正确的考试认知:要坚信,比起成绩,父母和老师更看重我们的勤奋好学,努力学习的我考得怎么样,他们都一样爱。一次成绩对人生的影响并不很大,我只要尽力而为。

二,自我暗示:进入考场后,熟悉周围考场环境让自己放松,积极自我暗示:“我能行”,“我紧张,别人也一样”,减轻紧张感,增强自信。此外,可采用深呼吸法,将呼吸放得很慢很慢。保持头脑冷静,避免胡思乱想,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三,宣泄倾诉:当你感到压力过大,不要闷在心里,找个值得你信任的人把苦恼说出来。在宣泄自己的负情绪的同时,你还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考试焦虑的不只自己一个人,很多同学都有,从而恢复心理平衡。

18.感恩让生活更幸福

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栖息的地方。我感恩我的老师,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抚慰我心灵的创伤,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我感恩我的朋友,同学,是他们让我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朋友是世上最大的宝贝。”让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页。

感恩鸟语花香,感恩春和景明,感恩蔚蓝的苍穹,感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万物生灵赐予的永不泯灭的生活热情。

19.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是给每个走进来的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三年时光虽然短暂,但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中学阶段是知识技能和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两大任务并驾齐驱,缺一不可。自我发展涉及的领域很宽,包括自我认识、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团队合作、求职择业、身心健康等重视的是个人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0.自我调节轻度网瘾:

程度较轻的网络成瘾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科学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利用互联网。首先,明确上网的目标,上网之前应把具体要完成的工作列在纸上,有针对性地浏览信息,避免漫无目的上网。

二,是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成瘾。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使其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

三,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学会合理宣泄,正确面对挫折,不会一味地躲在虚拟世界中逃避失败与挫折。21.高度重视严重网瘾的科学治疗

一,直接隔断与网络的联系。对于那些明知过度上网只会加重症状而不能自制的成瘾者,可以在他们的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将其与电脑完全隔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或者重新安紧张有序的生活,待到他们能够完全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后,再针对性地帮助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

二,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做一面可以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调动他们积极性,树立治愈的信心,逐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综合症。

2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开始想“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等问题,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独立意向更加明确,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道德意识高度发展,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同时,能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

23.一路上会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不要因为见到一朵花而误了前进的班车。第一朵花可能是特别令人心动,但它不一定是最好的,放开自己的视野,接受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大的收获。冬天酝酿、春天播种、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在适当的季节做适当的事。花季是美好的季节,但绝不是成熟、收获的季节。美好的情感需要合适的土壤和丰富的养料。

24.女生自我保护12招

1、提高警惕性,防范以恶意出现的坏人,也要警惕以“善意”出现的好心人。

2、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到公园、河边、树木等偏僻的地方去看书或复习功课。

3、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招手搭便车。

4、不要去各种酒吧或歌舞厅,不轻易与网友见面。

5、与父母闹别扭时切不可赌气离家出走。

6、衣着不要太暴露。

7、不要贪图小便宜,对熟人过分殷勤要小心。

8、在生疏的地方问路时,不要独自跟着愿意带路的人走。

9、记住在没有病人家属或女护士在场的情况下,男医生不能对女病人的下身进行检查(医院有规定)。

10、到男老师家补习功课,要尊重老师,不应对老师过分亲呢的言谈或举动。

11、不读黄色手抄本或淫秽色情书刊、画报、不看黄色录像。

12、如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不要让人作为把柄,威胁你听从他的摆布。

25.月经初潮

这是女孩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月经来潮后部分女孩会出现两种烦恼,一是经前紧张症,二是痛经。要注意经期保健。

(1)注意选择质量信得过、安全卫生的卫生巾。(2)勤洗热水澡。不要洗冷水澡,洗淋浴热水澡,保护身体清洁、干净。注意不共用别人衣服、毛巾,自己的用具勤洗勤晒。

(3)注意保暖。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要注意保暖。避免涉水、淋雨、游泳、下水田或冷水洗头、洗脚,也不要坐凉席、凉地,夏天避免吃过多冷饮。26.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还有什么能力去爱别人?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积极运动,重视补充营养。心理上重视自己,学会珍爱自己,不忽视自己的需要和情绪,不压抑,不委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努力满足自己。只要关爱自己的时候没有损人利己都是提倡的。27.课前预习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28.上课要做到: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29.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5.作业要规范。切忌涂改过多。书写工整,步骤简明有条理。

6.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30.复习的主要任务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31.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

3.答卷时应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32.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

33.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有效地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前做好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3.实验要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做好记录。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且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的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循循善诱。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最后我们 必须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主班会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们要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应该在各个在中小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2、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4、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孩子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研究与探讨。1987年7月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还有一些因其

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兴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

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和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如何减轻中学生的这种压力?

首先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

中学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或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

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强调“个人价值”,于是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在这种每个人都在“创造”的氛围中,没有标准,没有模板,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个人的选择。于是父母就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具有理想主义、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孩子承受重负,“抹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使孩子过着一种规律而秩序化的生活。当以苛刻的外部行为作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

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影响,就说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一些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不和谐,而中学生的心理人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还十分脆弱,哪经得起如此大的冲击?

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认为自己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靠、无力回天,这种感觉,最容易产生在童年时期,那时如果父母因某种原因,未能给予孩子所必须的温暖、关怀与真诚的爱,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就慢慢地产生“被遗弃、不需要”的感觉。父母无条件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是一切儿童正常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若这些儿童得不到这种赖以生存的爱,心中就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可怕、无情、不可靠、不公平等;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孩子们长大后,会变成仇视、反抗、暴力或怯懦、胆小、自卑。有些同学常因处理不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也有些学生因朋友越来越少,就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有这种感觉的孩子不仅会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受任何人的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他们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他们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五、几种常见的神经症案例分析

(一)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能意识到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的人较多,强迫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不良影响。

1、症状

(1)强迫观念,这是强迫症状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是强迫症的原发症状。根据其在时间上的顺逆可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二类。回顾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

迫怀疑,如脑内反复回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等,属强迫回忆;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等,属强迫怀疑。前瞻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担心与焦虑,唯恐发生某件不幸事件。如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得精神病等。另外,强迫观念还可能是强迫联想和强迫性穷思竭虑。如看到小刀回想到割破手,属强迫联想,而强迫性穷思竭虑则表现为脑中总是表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

(2)强迫冲动是强迫症的继发症状,往往是患者为缓解或对抗强迫观念的苦恼而产生的。强迫冲动有称强迫意向,如某学生为回避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在考试时总觉得要大小便,但并不想去上厕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大声辱骂、吵闹或打架,表面上却顺从平静,这些无法克制的冲动是出于对担心受到批评、责骂的对抗。

2、强迫症案例及分析

案例(略)分析(略)

(二)抑郁症

1、症状

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抑郁症程度较轻,没有重性抑郁的精神症状,患者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病情较长。研究表明习得无助现象是抑郁症的核心。

习得无助: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好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赛力格曼的实验(把狗分为三组进行电击实验)略。生活中的失败也会导致习得无助。

九种症状:

1、有抑郁的情绪,情绪上不满意,不开心,不愉快。

2、对日常的活动失去兴趣。

3、没胃口。

4、失眠。

5、心理运动迟缓(思维或动作迟缓)。

6、精力不足。

7、感到无价值和内疚。

8、思维能力降低,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9、自杀的想法或行动。有五种现象,而且持续两周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患有抑郁症倾向。

2、抑郁症案例及分析(略)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直辖市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能力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我们看到,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我们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粗浅的探讨,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处在多元社会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开展,是每一个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多元社会的特征和品质与一元社会相比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如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绝对性趋于相对性、从单一性趋向多样性等。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与一元化相适应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教育范式可以说逐渐失去它存在的条件,我们必须从当今时代需要的角度,回到人的本性之中、需要之中和生命之中,真正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加速中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巩固的进程。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可轻忽的主题--以人为本

回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瞻顾当今学校这项工作的现状,问题不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倾向,而这些倾向到了需要纠偏的时候了。一是“心理健康”含义阐释的偏狭性。尽管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但是有些人将此理解为:“健康”就是大而空的政治,就是轻而浮的几千年一成不变的信条,于是还有人把“绵羊式”的学生归入上流,把不听话的学生驱之下等。成绩好的就什么都“健康”,成绩不好的心理一定存在问题,显然没有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二是教育对象的片面性。走入对“心理健康”诠释的误区,必然产生“乱点鸳鸯谱”的行为。一些学校人为的排出所谓双差生,即成绩差、守纪差,进而将其归入心理不健康之列,开展的辅导只不过是高压灌输、批评教育,而未从“人”这一根本上想点子动脑筋,干出了庸医治病越治越重的蠢事。三是确立主题的偏颇性。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学校育人工作唯一见成效的就是升学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就是多考几个重点。因而教育工作者言谈举止都离不开这一主题,成绩差的学生常挨训斥以至不闻不问,即便成绩好的学生,也只是当他成绩下滑时才引起注意,关注时只不过是教他如何把成绩搞上去,至于正值青春少年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人性就被抛之于九霄云外了。

反思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艰难、实效性差的原因,尽管有很多,但根源就是一条,即目中无“人”,没有活生生的学生实际,有的只是与学生生理、心理相脱节的和与时代精神相悖的、简单的、形式化的说教。新的时代、新的实际呼唤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手段、模式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从新世纪人类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状况思考,这一工作都应向“以人为本”的、踏着中学生生命节拍,和着中学生心理的律动,并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简言之,“以人为本”,促进中学生健康心理的逐渐形成是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主题。突出以至抓住这一主题是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只有如此,才能写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篇大文章。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指明的向度--关注生命

如前所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从“人”的特定属性、特有本质出发,“以人为本”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学校就是要关注青少年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人的哪一种需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显现,既具有一定的内在秩序,又受其外在生存环境制约,就现在中学生心理而言,既有遗传使然又有环境所致。教育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外在环境对他需要的契合、激活或生存,并对这种需要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

既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程度不一致的弊端,这些弊端障碍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视域,阻碍了这项工作的进程,削弱了工作应有的力度。括而言之,这些弊端可分为三点:第一点过度理想性。曾几何时,众多教育者把理想性需要看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宿和全部,梦想一夜之间学生能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全然不顾教育对象的年龄、阅历和文化思想水平。这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愿望和做法,非但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成长,反而人为加重了危害程度。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我们所接受的宏大的教育方略总是要孩子树雄心、立壮志。为了什么什么成为什么什么。与之相匹配,我们强调榜样的力量,把榜样成长描述为什么什么含辛茹苦的过程。我们的师长也不时地推出一些榜样供我们效仿。然而这种效仿使活的生命个体成为僵硬的工具,使思想全无乐趣可言。”爱翁此番话旗臶鲜明地揭示了过度理想化的危害,同样也是今天教育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针清醒剂。诚然,理想化本应具有的功效是不可抹煞的,只是说要适度而已。第二点忽视现实性。视理想性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灵丹妙药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轻忽当代中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盲目地在那里大谈学生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种做法不是隔靴搔痒就是事与愿违,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与之相反,一位班主任在新接一个班级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家长职业、学生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和学习生活习惯,做到全班学生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关心学生生活,一遇困难千方百计帮其解决,尤其洞察学生的思想变化,一旦有征兆就找其谈话,学生视他为兄长,愿意作情感交流、心理沟通。如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第三点缺乏针对性。由于大而化之的理想性,由于忽视当代中学生的现实性,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必然就会缺乏针对性,所信奉的是伟人的教导英雄的豪言,所做的是“一把钥匙开千把锁”的傻事。喜欢说大话、空话、套话,使学生敬而畏之,乐于做整齐划一的省心事,使学生违心地绝对服从,可悲的是这些同行直到现在还全然不知,依旧津津乐道,踽踽独行。

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现实的当下需要,实质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诚如有人说,生活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不折不扣的现在进行时。既然如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面对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有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困难,也有思想的尴尬、成长的烦恼,凡此种种,我们都必须予以足够的、到位的关注,对于他们上述的压力、窘境、烦恼甚至恐慌,有责任尽全力帮助他们适切地解决,从而培养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这朵艳丽之花就能结出丰硕之果。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恪守不渝的方式--平起平坐

当历史老人精神矍铄的走入新时代,当旧有的心理健康标准受到现实生活特别是受到青少年丰富多彩的心理实际冲击和挑战之时,一些教育工作者终于在诸多次震撼中清醒过来,认识到在多元社会中那些被一代又一代讲滥的故事再不能吸引具有鲜活个体生命的中学生。因而作为新时期以关注中学生的生命为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再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臵,必须让中学生以自我经验来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是怎样让他们自省自察自知自明,而那些被不少人奉若神明的昔日所谓之经验必须尽快抛诸垃圾箱之中。

反思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看出此项工作陷入了某些误区,唯一缺乏的是平起平坐平等相待。一颐指气使式。一些教育工作者凭着自己走南闯北的阅历和“才高八斗”的学识,动辄对受教育者大加训斥,以不容臵辩的语气,无懈可击的逻辑,暴风骤雨般地倾泻下来,搞得学生只有聆听义务没有申辩权利。试想,如此教育怎能会把学生个体生命放到应有位臵。事实上,一些学生愿将心理向心平气和不疾不徐者倾诉,就是个反证。二先入为主式。一些教育工作者凭着自己的直觉断定某某学生有心理障碍,比如学生皱着眉头,必有所思,比如男女生在一起说说笑笑,必定有谈情说爱之嫌。即便是专伺心理辅导的教师,也常有无可成文的规律,“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此必是烧香人。”实际上,这种先入为主式的偏见比比皆是。三患者求医式。教育工作者依赖的就是“求”字,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限于人

手,有的学校心理辅导室不能全天侯开放,即使“坐诊”时也只能守株待兔。因此,笔者不得不呼唤“送医上门”。所有教育者必须善于调查研究、察言观色,多掌握些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少一些“无病拖成有病,小病拖成重病”的遗憾。

要改变上述诸种做法,必须打通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渠道,真正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如此才能实现心理健康应有的价值。首先,师生之间必须平等相待,教师不要自己坐着让学生站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其次,在气氛融洽的前提下,让学生讲自己的心理故事,因为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教师要让学生多讲,让他把话讲完,亦如中医诊病,不要设臵框框,让学生痛快淋漓,产生一种非说完而不止的欲望,之后教育者施医治之方。第三尊重与宽容。尊重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乃至隐私,不能把学生的某种心理当成笑料、谈资而宣至于第三人。宽容意味着学生在讲自己的生命故事时,允许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有过激的言辞也不要说三道四甚至发火训斥。第四、着意培养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行为能力。每一次教育之后,都应给予学生一个明白的说法,棘手的一时说不清的允许双方有个冷静思考的过程,一俟灵感火花闪现,迅即与对方交流。这样,就可力避好心办坏事,好心无好报的结局。自然,平起平坐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恪守的一种方式,在对等交流中,学生就能触摸生命感觉的个体法则和心理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心理互动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育。”在今天,青少年大多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审美角度和价值取向,他们的想法未必都是入流的,有的可能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有的则是教师们所未想或不敢想的,在心理健康这一地平线上,教师必得摒弃俯视、斜视,需要平视或仰视。因为教师的角色权威早已被打破。可以说,青少年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深思、去反躬自问,因而有人旗臶鲜明地提出“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口号。这本非石破天惊之论,而是信息化社会决定了两代人的双向社会化,成人“化”孩子,孩子也“化”成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再是灌输的单向性,而是互动的双向性。

实现双向性的互动,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情境真实性原则。情境之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无需明言,但设臵什么样的情境却应大为讲究的。这种情境必须是春光明媚,清风拂面,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这种情境中的人必须是朋友,教师与学生成为一对或一群心灵沟通的朋友,既然是朋友,生疏感隔膜感都不会有落脚之处,有的只是朋友般的信任、无拘无束。二是生活贴近性原则。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碰撞、情感与情感交流,就要杜绝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种种人为化行为,人格平等的师生之间心理互动时应当是不分地点不分长幼的,应当是或站或坐或走无可不用的。另一层意思,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臵也必须贴近生活,不要那么庄严肃穆,更不要有那种“坦白从宽”的压抑感。总之,一切都要还生活的本来面目,少几分做作。三是活动践履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宗旨就是让受教育者的心理不断去污添美,不断发展以至向着完善彼岸靠近。正鉴于此,此项活动必须循着学生的心理旅程,设臵一支支引其前行的路标,教育工作者要告知学生如何躲避风雨享用阳光。这里须谨记的是目标不可高不可攀,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强调践履性,实质在于他们只有不断地践履,才能不断地丰富人生经历、丰厚人生经验、丰腴人生体验,才能促进心理日趋健康、成熟。四是工作创造性原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人们过去的诸多经验,一些已不符合今天这个多元化社会中中学生心理实际,此项工作要因时、因事而化,更要大胆创新,不可因循守旧。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的市场疲软或无果而终。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卫市观音学校 观音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适应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感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感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大多数家长甚至......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赵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面对日益突出的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痛心事件,中学教师应将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理念转......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0/6/3 15:50:05 浏览次数: 16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素质教育已把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综合化,把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3.孤独心理 4. 嫉妒心理 5.唯我独尊心理 6.厌学心理 7.早恋问题 8.迷恋网络......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9月23日——2013年11月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高一五班和高一七班全体学生 调查人:摘要: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独一无二的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