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时间:2019-05-12 04:5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第一篇:《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本文作者:李秀萍 网原创投稿

摘要: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采取平行研究的方法对《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创作手法进行比较赏析,得出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两部巨著都在本民族的文化上汲取营养,用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种现实的文化意蕴,都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的现实,批判愚昧和落后文化,呼唤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向我们展现的人物内心永恒的孤独感。

关键词:《红楼梦》;《百年孤独》;民族文化;魔幻现实主义;孤独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位于中国四大名著之首,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赢得研究热潮,至今“红学”都是高居不下。同样,作为展现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代表巨著,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自出版后在拉丁美洲引起了文学地震,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中国的许多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两部文学作品先后出现,其实并无直接联系,而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即在小说用亦真亦幻的方式揭露社会的问题,呼唤活力文化,摆脱现实困境,排解永恒孤独。这也是二者拥有可比性的前提。因此,以下将对两部巨著进行平行研究,集中体现两位跨时空作者共同的精神追求。

一、同样的使命,一样的情怀——主题思想

在任何时代,作家都被赋予神圣的使命,不论是在个人发展层面还是整个民族文化进程中,作家都和整个时代的文化意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在《红楼梦》当中,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批判整个封建社会腐朽落后的思想,呼唤新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思想元素。同样,马尔克斯以自己的故乡为基础,在《百年孤独》中也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再现整个拉丁美洲百年停滞不前的历史,表现出对阻碍社会发展的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反思,对积极向上的思想的赞扬,这也是两位作者同样的情怀。接下来将进一步具体比较分析。

首先,两位作者都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用亦真亦幻的创作手法以完成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巨著。在《红楼梦》中,开头便是一个女娲补天之时被丢弃的石头想要空空道人把自己的经历传播给大众,所以《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对于石头与人的渊源可以从明朝的吴承恩的《西》中得到答案,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更为远古的时候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神话“石中生人”的夏启。【1】所以,这块石头在红中有两个形象出现,一个就是贾宝玉,另一个就是宝玉身上带的通灵宝玉,这两个形象实际是合二为一的,而整部红楼梦就是围绕贾宝玉的的经历来叙述的。而这样就给现实布置了一个神话的背景,将现实放在魔幻之中表现现实,这里和《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如出一辙。并且《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和贾宝玉先后通过梦境进入太虚幻境,这和现实是相互交错在一起的,正如书名里面有着梦字,这不过梦一场,却又不是梦,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从这里变可以看出曹雪芹是根据中华民族文化里面古代神话和古典小说中汲取营养的,将现实和神话结合在一起,采用了亦真亦幻的创作手法。同时,在《红楼梦》中一直萦绕着佛道两家的思想,尤其是佛家的“悟”。第一回里面就有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就已经道破要在功名、金银、娇妻、儿孙这四个方面能有所领悟,这样才能摆脱烦恼。还有第二十三回的回目就有“听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里也指出悟的重要性。这是曹雪芹基于佛道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的背景下,而将其在小说创作发挥极致。此外,在红楼梦的情节有绛珠仙草还泪报恩,所以才有林黛玉一直是个泪人,为林的性格特征奠定基础。其实中国自古就对报恩有很多情节的设置就有很多,例如《白蛇传》就是一个典型。而且中国一直崇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红楼梦》在情节设置上也是本土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同样,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也是基于拉丁美洲的的土著文化,例如文中的皮拉尔.特尔内拉运用纸牌预测未来这样的占卜,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巫术。而拉美的特定文化构成“它糅着土著文化、印第安文化、西班牙文化、欧美现代文化,这种混合文化孕育了愚昧、野蛮、闭塞和文明进步、开放相混杂的拉美现实生活”。【2】所以,作者在《百年孤独》中也展现出拉美历史文化的变迁,给我们展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而作者并未离开本土文化而转向他者,而是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去展现整个拉美百年真实的历史和现实。作者很好地将“加勒比海岸的神话传说、东方文化、阿拉伯神话,基督教和印第安宗教信仰以及拉丁美洲土著文化的烙印”【3】融合,从而在原始民族文化心理层次上形成了二元世界,所以魔幻现实主义在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文中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仇家的鬼魂一直在追随他,而且最后在他被绑在栗树下还和他每天交谈;还有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的鬼魂一直在布恩迪亚家族游荡,从未离开过,而且还经常和这个家族的每一代人交流过;再就是文中的生死轮回,主要体现在梅尔吉亚德斯身上,他可以死而复生。此外,还有文中的会传染的失忆症,以及丽贝卡吃泥土的习惯,马孔多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等等这样魔幻的现实,都是在本民族文化下的产物。所以,马也是在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基于拉美特殊文化构成运用亦真亦幻的手法完成这样一部巨著。

因此,红和百都是根据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从而都把现实放在魔幻的意境之中,用一种亦真亦幻、亦有亦无的表现手法完成创作。

其次,两部作品都批判现实朽落后愚昧的文化状态,呼唤新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在《红楼梦》中,作者自评的诗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中“辛酸泪”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曹雪芹少年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遭逢变故之后,晚期生活潦倒不堪。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让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加清新的认识。作者在《红楼梦》中通过以贾家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揭示封建大家庭内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和崩溃的历史趋势。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见,正因写实,转成新鲜。【4】因此,作者是在对一种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思想的批判,对于文中的具有反封建精神林黛玉,作者是持褒扬之态的,这是对一种新的、有活力的和生机思想的呼唤。当然,对大多数人认为符合封建礼教的薛宝钗,作者在她的的身上赋予了更多的新鲜元素,例如平等、博爱,实干等思想,只是这些新思想最终都在罪恶的社会现实中埋没。最为残酷的是最后贾家没落后,巧姐的亲舅舅王子腾和哥哥贾环都将其卖掉,在这样的现实中,亲情抵不过几两银子。因此,作者用辛酸泪所要表现的是现实的污浊,进一步是对旧的失去活力的思想摒弃,从而期待一种新的更加积极向上的文化,从而拯救这个世间在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的人们。

相比较而言,《百年孤独》同样也是在批判马孔多这个地方人们的思想不开化、百年如一日的思维模式。布恩迪亚这个家族在马孔多的建立之初,当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奥雷利亚诺上校去看冰块的那个下午,他自己把手放在冰上,仿佛凭圣书作证般庄严宣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从这里足以看出马孔多这个地方的文明是多么的落后。马孔多的人们对待新的文明都是采取排斥,他们把火车看成怪物,电灯让他们侧夜难眠,电影更让他们恼火不已。【5】他们固守自己的愚昧和落后文化,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在受到殖民者的压榨和大屠杀,进一步加速的这个地方的衰亡。这个家族和这马孔多这个地方是连为一体的,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沉湎在过去的回忆中,陷入一种怀旧的泥淖中无法自拔。他们没有吸收新的思想让自己进步,反而在自己落后的文化中品味孤独,以至于停滞不前。如奥雷利亚诺上校晚年重复制作小金鱼,阿玛兰塔.布恩迪亚反复编织寿衣,阿玛兰塔.乌尔苏拉在受过新思想教育仍然陷入回忆和怀旧,最终回到了这个灾难的乐园,造成最后生出猪尾巴孩子的悲剧。作者在最后也说道,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世上出现。作者借马孔多这样一个虚构出来的小地方,反映整个拉美地区百年落后的历史现实,是对这样的一种落后愚昧文化的批判,是对一种新文化的呼唤。

因此,两者表现现实文化状态下,都在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封建文化成分进行批判,从而都呼唤新的能让这个社会进步的文化,拯救世人精神世界,从而摆脱现实的困境。

二、短暂的人生,永恒的孤独——人物性格

在两部作品中,都充斥着一种难以摆脱的、永恒的孤独,而相对于永恒的孤独而言,人生的确是非常的短暂。这里主要是将《红楼梦》的元春和《百年孤独》的梅梅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从而体现出两者间这种共同的孤独。

《红楼梦》中的元春是贾政的大女儿,被选入宫中最后被封为贤德贵妃,可谓荣耀一时,正如判词写的“榴花开处照宫闱”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元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是很满足才是。但是元春在宫里是非常孤独的,我们从她在省亲是对贾政的话里面便可以知道:“田舍之家、、、、、、终无意趣”。是的,一个人孤身在外,即使像当代这样信息畅通的时代,远离亲人尚会有孤独之感,再加上当时元春还是在充满斗争和险恶的后宫,而且皇上对她的宠爱里面究竟真正的爱意又有多少呢。在这样的一种现实状况下,元春是一个“二十年来辨是非”的人,因为明白自己的处境而又无能为力,因而元春孤独抑郁就有理由了。相比之下,《百年孤独》中的梅梅开始是一个开朗热情的女孩,她的孤独是在她失去爱情之后变得明显,这个家族的孤独特质是有遗传的。她和香蕉公司汽修厂的学徒乌里肖.巴比伦彼此都深爱对方,但是他们被迫分开。梅梅被她的母亲送到修道院,在那里,她一直没有说过一句话,最后孤独终老。妹妹和元春的最大相似性就是她们都在远离亲人、没有爱的地方感受这样寒冷入骨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永恒的,在任何时空下都会让人压抑。而她们个人的人生,在这样永恒孤独之中,又显得格外短暂。

所以,两位作者都在小说中给我们展现出了人物生存的孤独感,虽然“曹雪芹先生没有直接写明谁是孤独的,但是我们通读全文,发现作品的字里行间全被孤独占满”【6】,因而两部著作都体现出人的永恒孤独。

结语

总之,通过平行研究,我们知道《红楼梦》和《百年孤独》在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创作手法上有极大相似性。二者都在汲取本民族文化营养基础上,运用亦真亦幻即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这就是将现实放在魔幻的镜子中关照,都表现出了现实的困境和问题,都对落后腐朽的文化进行批判,呼唤新的、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让历史不断前进,这也是两位作家的共同使命和情怀。此外,两部作品中人物都流露出永恒的孤独感。因此,我们最终可以得出,《红楼梦》和《百年孤独》都在呼唤活力文化,摆脱现实困境,排解永恒孤独,这也是我们当下的追求!

引用:

【1】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27页

【2】刘崇中、宁宇:《论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创作的整体特征》,国外文学,1998年02期

【3】王芳《<红楼梦>和魔幻现实主义——<红楼梦>和<百年孤独>比较》;[i]内蒙古大学学学报;2003年04期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前言

【5】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11页

【6】刘娟、刘扬;《<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l];语言建设;2015年02期

第二篇: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与《红楼梦》同属两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一部是蜚声20世纪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一部是被喻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一部是拉丁美洲一百年来社会历史文化的真实再现,一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大成者;一个写的是一个古老家族七代人的荣枯盛衰,以及在他们繁衍生息的百年间所遭遇的各式奇幻故事,一个是写几大家族的兴衰,上百个人物的矛盾纠葛。两本书看起来似乎差之甚远,毫无关联,其实两者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用不同的方式走着不同的路径,最终却归于一个结点!它们的共性特性以及这个结点就是我将要探讨的。

两个不同的世界

《红楼梦》是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细致地描绘了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细碎琐事,展现了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这只是骨架,甚至可以说只是骨髓。因为《红楼梦》这本鸿图巨制从女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节,到游大观园元妃省亲贾母寿宴的宏大场面,从宝黛爱情的纯洁,到各种乱伦淫乱的污秽,从谈笑打闹创立诗会赏花喝酒的欢乐,到各种离散远嫁归天没落的悲剧,创造的一个全景式的立体化的有血有肉的完整世界。最后这个世界必然地走向了残落凋零。

而《百年孤独》直接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马孔多。老布恩蒂亚, 即家族的创始人, 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建立了马孔多这个小镇。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 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随马戏团出海, 十余年不归, 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 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想强行管理马孔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 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第二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 而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 这个百年家族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这个家族出生了最后一代——一个有猪尾巴的婴儿,马孔多被飓风吹走,这个世界宣告灭亡。

它们分别代表了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在《红楼梦》的世界里,作者充分利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

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纯粹的东方美和东方风情。在《百年孤独》的世界里,“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小说中人物的孤独个性和处处迷漫着神秘的宿命色彩相融合,使人物的传奇性都发挥到了极至。这个家族的每个后代都是那么孤僻、怪异,个性都是那么张扬,没有中庸。故事情节相比之下也不暗淡,曲折反复,出人意料,经常令人惊叹不解。这一切,都充满了西方古怪荒诞魔幻现实的特色。

然而在这不同的外表之下,二者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红楼梦》是在中国道佛教思想下虚构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世界,投射着中国十七八世纪的缩影。《百年孤独》是在西方魔幻主义下虚构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世界,投射着南美洲十八世纪的缩影。二者一开始似乎都是理想世界。荣国府繁荣而昌盛,人物们的生活无忧而快乐。马孔多也似伊甸园般美好——“马孔多是一个只有二十户人家的村庄,座落在水流清彻的河边;这些水流沿着洁白而巨大的像史前时期的化石蛋一样的光滑的石床向下流。这块天地是如此之新,许多东西都尚未有名字,提起来还得用手指指点点。在许多村庄中,马孔多是最有秩序最勤劳的一个。那是一个幸福的村庄,那里没有一个人超过三十岁,也从未死过人。” 然而理想世界都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着深刻且不断激化的矛盾,现实世界对理想世界进行猛烈的冲击,最终“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或者 “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异曲同工的悲剧

悲剧同工,却有异曲。如果说曹雪芹是极力想保护大观园这块理想之地不受外界侵袭,结果“历史的必然与现实世界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导致大观园的破产;那么马尔克斯则是有意安排一个世外桃园马孔多,把这个“有价值的东西当面摔给人看。”

《红楼梦》是那么的顺畅自然地一步一步走向了悲剧的终点。从开端林黛玉从小怯弱多病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长命多寿的,从温柔贤惠符合传统审美的薛宝钗的加入可以预知宝黛爱情的悲剧,从传统封建礼教必然知道小时多么融洽欢乐的姊妹终会各自飞散前途难卜,从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下可以预见贾府虚假的繁荣昌盛的泡沫即将破灭。其实在一开始,从宝玉游太虚幻境听到的看到的那些词曲就可猜测各种悲惨的结局。宝黛爱情悲剧、贾府的衰败、元春的悲惨命运、探春远嫁、迎春之死妙玉被劫、晴雯之死、鸳鸯之死、尤二姐之死、尤三姐殉情、王熙凤之死、赵姨娘之死、惜春出家、秦可卿之死等都在情理之中。我们在这些悲剧感染落泪的同时却很难想象还有一个什么更好的结局,这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规律真理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人为是无法改变的。

与《红楼梦》不同的是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只明确描述出了马孔多这个理想世界。而那丑恶的外部世界隐藏在幕后,虽然看不见,却时刻能感受到其对马孔多的压榨、操纵和侵蚀,仿佛“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正沿着花园的石子小路费力地把他拖到蚁穴中去。”

最早敲开马孔多这个世个桃源和平与幸福的是以黑尔基阿德斯为首的吉卜赛人,马尔克斯以形象神奇的笔触描写殖民者的掠夺:首先是吉普赛人用磁铁、冰块、放大镜、望远镜等早期科学产品冲击着马孔多人已有的见识,骗取牲畜金币等财产。在马孔多党派纷争,内战频仍的时候,美国人的登陆,带来了所谓的外部世界的物质文明:妓女、赌博、醉汉、斗殴和死亡,以及大白天就在吊床上当众乱搞的丑恶现象,使马孔多闹得天翻地覆。马孔多人开始反抗,进行大罢工,剥削阶级则处之以屠杀。最终一场飓风将会彻底地毁灭掉马孔多。

因为理想的破灭是像冰一样逐渐融化的,现实的渗透也如阳光一样是悄没声息的。尽管黑氏的幽灵时常出现在布恩地亚家族后代面前提醒他们外界文明的危害性,但在短期内殖民者以“科学进步”为幌子进行掠夺所造成的后果是看不见的,因此在良诺上校等人眼里羊皮书不过是一堆垃圾,发出难以忍受的腐烂的气味。直到第四代孪生兄弟看出了马孔多正在逐渐走向世界末日,为了摆脱恐惧拯救马孔多的未来,他们开始钻研羊皮书,懂得“必须解开预言之谜,这样他们就不会完蛋。”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终于明白了马孔多的历史悲剧,但为时已晚。世外桃源马孔多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被现实世界的文明罪恶无情的击碎了。

《红楼梦》中的悲剧属于典型的东方悲剧,几乎所有人都甘于悲剧的命运,很少会有人反抗,最勇敢的也就是黛玉以死来结束自己的悲剧。而《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人们骨子里有反抗命运追求幸福的气质,只是当毁灭势力到来时,他们无法察觉,或者辨不清方向。他们组建军队,进行革命,进行罢工,但最终无事于补。这一切悲剧的原因就是这两本书所致力表现的,一是因为传统的封建礼教和社会矛盾,二是因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不同的特点,相同的艺术

《红楼梦》的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格的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红楼梦》

结构程式纵向发展的线索有多条。一条主线: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四条副线:贾元妃与贾府的联系,僧、道与贾府的联系,贾雨村与贾府的联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这些结构线索的设置,不是单一的结构艺术的表现,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塑造可以说是一特大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抗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

《红楼梦》中虚构的神话,以假寓真,各种隐喻象征也是一大特色。开篇用五个回目的虚构神话,“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人物名字事物名称深有意味,妙趣横生。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暗示了人物的未来。

《百年孤独》也毫不逊色。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这使得魔幻现实主义流派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

《百年孤独》的人物塑造虽然可能不如《红楼梦》一样丰满,但却十分立体,有棱有角,每一个人物都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书中的隐喻象征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例如,村里人都得了失眠症而记忆衰退,甚至要用字条来提醒自己怎么做牛奶咖啡,这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马尔克斯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书中开头那一句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堪称经典。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这些将《红楼梦》和《百年孤独》送上了世界文学的顶峰,成为文学中永恒的艺术。

相似的孤独

两部书都是写一个家族的盛衰,只是手法不同,魔幻现实主义的笔端绽放出惊艳而诡谲的南美风情,马尔克斯是驾驭文字的好手,能用平淡无奇的口吻吟出荒诞离奇的幻境。《百年孤独》是先魔幻,后现实。《红楼梦》是“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用梦幻通灵的唯美来描述现实的真相,最后又告诉我们:梦与现实,真与假,如何能分。颇有些庄生晓梦迷蝴蝶的齐物论思想。相似的,我们时刻都能在烈火烹油的家族盛宴下找到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孤独和悲哀。

《红楼梦》中的人是孤独的。贾母高高在上,媳妇孙媳妇不离身地亲自伺候,儿子俯首服从,孙辈们围着说笑解闷,然而封建礼制在他们中间划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王夫人呆呆闷闷,贾母不疼,和任何人无甚交情,所以才会被宝钗的几句宽慰话深深触动。元春久居深宫,与家人相见却不能亲近,最终郁郁而终。李纨年轻丧夫守着孤儿,已经是一辈子的孤独。王熙凤机关算尽,最在乎的丈夫欺骗背叛抛弃自己,正所谓越聪明越孤独。迎春探春惜春向来所受关注疼爱不多,从小在孤独中长大。宝钗想要成为最贤良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要孤独一生。黛玉无父无母,寄人篱下,那份孤苦一直在侵蚀着她,她不怕冷清,却只能用诗词来排解内心的寂寞。宝玉万千宠爱在一身,他害怕孤独,只希望姊妹们总在一处,然而事与愿违。虽然如此,我觉得宝黛是最不孤独的两个,因为他们找到了真正的知己,最终没有在一块,但却是永远的灵魂伴侣。

《百年孤独》中的人同样孤独,他们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越是到了后代,命运越是悲惨,正如家族的女创始人乌苏拉所看的:“战争、斗鸡、生活中的女人和胡思乱想的事业,这是害得家业衰败的四大灾难”,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醒悟。这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人的孤独、封闭,以及由孤独封闭而造成了家族和民族的落后、消亡。

最后我想说,艺术不分国界,不在乎时间。

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是统一的。

他们生活过的世界和他们创造的世界是统一。

第三篇:百年孤独

读后感之家:《百年孤独》读后感2000字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著名作家在代表作《》的开篇这样写道。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形成了巨大的悬疑。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作者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

他的记

忆。

《百年孤独》用魔幻现实主义的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现实和幻想、直叙与讽喻、写实和夸张的完美结合,加上和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无异绘出“一幅巨型”,将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一直贯穿着两个重要的主题:孤独和宿命。一方面,以娜为代表的几个长寿的女人,代表一种,一种,一种家族的延续;另一方面,布雷地亚家族在用孤独来对抗时间,他们每一代人都无法摆脱孤独的困扰,同样也无法改变宿命的主宰。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却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以第三代阿卡为对称,第四代的孪生兄弟简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俩的翻版,这象征着一种命运的轮回,一种注定无法改变的轮回。而这种烙自家族和生理的还鲜明地表现在这个家族人之间的乱伦冲动和规范的禁忌之间造成的紧张关系。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奥雷连诺上校,也在数十年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涯里留下十七个私生子;而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更是将这种情欲发泄到及至,并且神秘的引起了繁殖力的亢奋。到了最后,这种盲目的本能冲动到第兰塔·乌苏娜和第六代小奥雷连诺身上彻底的无阻挡的爆发出来,这种被压抑了几代的乱伦冲动如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家族的一切。马尔克斯自己在解释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独性时,曾认为“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征。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雷梅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男婴,却被咬烂后拖进;随后一场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

者。

布恩地亚家族百年的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的历史。布恩地亚家族由于内战和外敌,原本安定的生活转瞬消失,家族命运急转直下。与此相对应,在拉丁美洲,内战连连,又有欧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时,家族的也是拉美自身落后的写照:家族成员的乱伦与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对落后和愚昧,布恩地亚家族不是追求变革,而只是面对过去,等待着“”的重现。这样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导致马贡多的落后,布恩地亚家族的衰败,最后不可避免的被一阵飓风吹光。同样,似乎也在暗示着拉美人民如果不思变革,最后只能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命运。这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拉丁美洲的大自然,历史悠久的古代神话,原始古朴的习俗,混杂的种族和,偏僻落后的乡村生活,现代时髦的都市文明雨季激烈动荡的政局,所有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梦幻的历史与神奇的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而正是这种神奇的不可信的现实,让拉丁美洲处于独孤的氛围之中。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

小说的结局布恩地亚家族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对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百年孤独”,既是说拉美落后的时间之长,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态:对进步和先进的漫长等待。百年孤独,百年的等待。至于这以后,落后和贫穷还会不会出现,没有明确答案,但是马尔克斯的愿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希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在摆脱孤独的宿命后,拉丁美洲的未来历程能够继续前进,而

徊。

其实文章还是蛮看不懂得。那好似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第四篇:《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

这俩天,最主要的工作反而不是复习审计,备战考研。反而很认真地看完了《百年孤独》。很吸引我的一本书,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的绿皮的《牛皮大王历险记》,我觉得挺喜欢的,首先应是被他的情节所吸引的。从刚开始看,就充满可一大箩筐的疑问,为甚么这一家族式孤独的,为什么会有那个预言的吉普赛人,为什么会有羊皮卷上的预言,为甚么他们每个人都似乎有逃不掉的宿命,为什么每一代都差不多在循环着呢?。。

太多的为什么了,我都不懂。或许是因为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不了解吧,但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这本书和拉丁美洲的历史联系起来看。虽然有很多的不懂,但是这本书还是很吸引我的,也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也许以后,我会想明白其中的一些事?就算不明白也没关系,享受过程就也挺好的了。

但心里也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样的故事情节,这样的螺旋式发展,似乎知道一切的乌苏娜,可有似乎不敢反抗。。不懂,挺多不懂的。还特地选了饿一个人看海来写这篇读后感哈,感觉还不错。

第五篇: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商学院会计四班1101101146陈璐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作”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近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马尔克斯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的内涵很深刻,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并在其中终其一生。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也有过繁华与鼎盛,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人关心他人,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乌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

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

马贡多百年的变迁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这本书记载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这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诚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他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哀。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原因。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可以使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而实际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落后和愚昧为伍。

对梦想与光荣的向往,对独立与自由的憧憬,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现实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虚幻,找到了最终完美无缺的结合点。

下载《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题目答案 A B C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谁? C 马克.吐温 海明威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哪国人? A 哥伦比亚西班牙 美国 《百年孤独》运用的是哪种创作......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自从上一年五月开始读《百年孤独》这本书,到现在为止我一直感到一种莫名的感觉在侵扰,让我总是处在一种无边的幽暗和压抑中而不能自拔。这种感觉是极其......

    百年孤独

    我看《百年孤独》 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伟大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和这部《百年孤独》,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遥对......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之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一直深......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因为道出了人类灵魂和生命的本质而不朽。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的《百年孤独》就是这样一部有着独特思想和审美价值的小说。说它“魔......

    百年孤独

    在读过的所有作品的开局中,我最喜欢这个精巧神奇的开场白,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在读过的......

    红楼梦与酒文化[最终定稿]

    万艳同悲——红楼梦与酒文化 酒文化早于儒、道、释诸家文化,以自觉或自在的方式,作用于社会,摇漾着人的性灵,作为人学的文学,无不受着酒文化的影响。曹雪芹能忍耐“绳床瓦灶”“......

    管理学与红楼梦(范文)

    一、历史小说的管理学(当好组织的领导) 一、摸清家底,找准问题。(目标清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的管理名词管它叫“预案”。特别是应对突发的大事,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那会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