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来贺》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04: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影《史来贺》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影《史来贺》观后感》。

第一篇:电影《史来贺》观后感

电影《史来贺》观后心得

为了学习践行群众路线,我支部集中观看了影片《史来贺》,通过影片,再结合市委组织部编制的《为民务实清廉——新乡先进群体的共同特征》一书,我对史来贺同志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史来贺同志,是全国农村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一面旗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来的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重溯党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行先进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当前,中央在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的宗旨处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要求干部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史来贺始终把为群众服务作为最大乐趣。冬天,他提前派人把煤拉来,分到各家各户;春节,他及早备好肉、油、面、菜和糕点送到群众手中。全村人,谁有病了,他去看望;谁家有了事,都找他商量。每到年三十晚上,他都带领干部到饲养室替饲养员喂牲口,让饲养员回家过团圆年。史来贺说:“群众的事没小事。要时时处处想着群众,工作上细心再细心,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一个人的本事有大小,但有了这种境界,怪没有本事的人,也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有些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学习史来贺,通过照镜子,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起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就要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艰苦奋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为主题,具有真实意义。以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群众这一概念针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引申意义,作为发改委的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首先明确我是谁,找准自己的位置,立足本岗、踏实地工作,这样才能知道是为了谁,在工作中就能从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首先自我反省:是不是自身的问题?查找原因,依靠群众发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践行群众路线是自我提高、自我净化的过程,通过史来贺同志的事迹,我更加明确了在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创新理念,日益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第二篇:学生党员观看电影《史来贺》有感

观电影《史来贺》有感

走进电影院找了个正中的位置刚坐下,亮堂的演播厅突然黑了下来,正前方的大幕播映着“大地赤子—史来贺”,随着电影情节的设置一步步把我带入了这个让我感动、反思和觉悟的故事当中,也让我对史来贺,对这名将共产主义精神演绎到极致的共产党员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一个素来光头,身板壮实,眉目开朗,粗喉大嗓的中原汉子,平日里还以一身布衣,两脚泥巴示人,能够在时代跌宕递进之中,高举一面红旗50年不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他对着党旗宣誓着:“为了刘庄父老乡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都过上好日子,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亏,跟党走一辈子不变心,死不回头”,他就下定决心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刘庄的土地和百姓,而他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切。

电影很短,但却使我获益良多。从电影院出来之后我查了一些跟他有关的资料,《河南日报》以3版半的篇幅,隆重推出2万余字的长篇通讯《中国村魂》,其中详细讲述道:生前,他是一座丰碑,感召了几代人,成为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榜样。死后,他是一颗星辰,照耀着千万人,留下永垂不朽而意味深长的启示。

在我看来,学习史来贺典型事迹关键要见行动出实效。史来贺能够在村支书的位置上“从一个最小的原点,抵达了一个最高的巅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与刘庄凝成了一个血肉整体。首先,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他“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的热血忠魂,党员干部非常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坚持严于律已,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应仅仅只是把学习其典型事迹挂在嘴上,而不是用心去学,哪怕强调定的再高,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其次,要学习他“不跟风、有主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傲人风骨,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能够抵住普天该地的压力而坚持走适合刘庄的道路是非常的不易,稍有差池那将是灭顶之灾!我们党员干部极其需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既不随波逐流,又不受社会上歪风邪气的侵蚀,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方面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有关指示,落实中央的政策方针,远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真正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第三、要学习他“集体空、没人听,群众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的真知灼见。党员干部需要像他那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尽办法让群众的收入增加,生活幸福,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像史来贺那样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真正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总之,学习史来贺应该像他那样,言行合一,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为群众服务,带领群众走先进道路的行动中。作为党员干部,非常需要有争当“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实际行动跟上了,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员这一先进模范的温度和光芒。

硕13-5班:肖品

2014-10-30

第三篇:史来贺

史来贺

史来贺(1930 ?.?-2003 04.23),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20世纪50年代,史来贺的名字就响遍全国。他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满腔热情帮助群众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史来贺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史来贺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乡逝世。史来贺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曾经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从任村支书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随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兴办起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又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刘庄村办企业的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解决群众问题

“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解放前的刘庄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佃户村”、“长工村”。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逃荒把饭要,忍痛卖儿郎。”1948年,刘庄解放了,工作队队长告诉史来贺:共产党是为穷人办好事的,是领导人民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大家都过好日子的社会。这话深深打动了史来贺。一年后,他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冬,21岁的史来贺当上了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翻身解放后仍被贫穷、饥饿困扰的农民兄弟,史来贺的心头像压了一块石头:“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一直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那年秋季,连降大雨,刘庄收割到场的小麦发霉生芽,大片大片的秋作物被积水浸泡而死。眼看颗粒难收,村民们准备外出逃荒。史来贺和村上的党员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他对大家说:“如今是新社会,有共产党领导,只要大伙心齐,就一定能战胜灾害!”史来贺带领大家一面改水排涝,抢种萝卜、蔓菁,一面建砖瓦窑,办豆腐坊、粉坊,到黄河滩割草,半年时间,给群众分了4次红,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问题。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吃上了白面馍和饺子。积累集体财富

刘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给这块1.5平方公里的土地留下了4条3米多深、纵横交错的荒沟和700多块高低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投工40万个,动土200多万立方米,把一块块的荒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种粮种棉给刘庄人带来了温饱,如何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琢磨来琢磨去,看中了畜牧业。1964年,当时集体的家底还不厚实,史来贺花90元钱从新乡买回3头小奶牛,后来派人到新疆买回27匹母马。经过精心饲养,3年后,牛犊子变成了一群牛,小马驹变成了大马群!现在的刘庄畜牧场,有奶牛近300头,猪羊成群,年收入100多万元。刘庄工业的起步颇具传奇色彩。1974年,村里拖拉机上的喇叭坏了,换新的到处买不来,两名司机试着把坏喇叭拆下来修理,居然修好了。这下可乐坏了老史:咱能修喇叭,为啥不能造喇叭?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史来贺同大家一起搞试验,一次不行两次,小喇叭终于试制成功。开始时一天只能生产一对,后来增加到5对、50对、100对„„刘庄的小喇叭响遍了大江南北。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不仅有效转移了剩余劳动力,还为集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经济发展加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使刘庄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与畅快。在史来贺带领下,刘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1985年,史来贺和村党支部其他成员经过反复考察,决定引进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建设一座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制药厂——华星药厂。“这高、精、尖项目,咱‘泥腿子’能搞成?”有人担心“打不到狐狸惹一身骚”。史来贺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人家能干成的东西,咱们为啥干不成?”1986年5月20日,刘庄人自己设计、安装的华星药厂正式投产。打这起步,刘庄人创业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大了:1990年,筹资7000万元开始了华星药厂第二分厂的建设;1993年,建成青霉素钾、青霉素钠生产线;1995年,开始生产红霉素;1998年,氨苄青霉素投入生产;1999年,技术含量更高的生物发酵分厂破土动工„„

到去年底,刘庄村拥有固定资产9.1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45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实际收入上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原首富村”。刘庄人从刘庄的发展变化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过“大跃进”的“冲动”,也有过“文革”十年的“疯狂”。潮起潮落,风风雨雨,刘庄发展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不解,曾请史来贺解“谜”。史来贺说:“俺刘庄也不是世外桃源,我们的办法是: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只有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收到好效果。”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让广大群众走上 2 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 刘庄高级社成立

1956年,初级社刚成立不久。这时,上级来了指令:刘庄所在的夏庄乡21个初级社要合并成1个高级社,并提名史来贺担任这个高级社社长。史来贺认为,现在成立大社的条件不成熟,不如以村为单位成立小社有利于发展生产,拒绝到任。就在夏庄乡召开万人大会宣布高级社成立的同一天,刘庄也召开大会,敲锣打鼓欢庆刘庄高级社成立。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目无领导”、“本位主义”„„一记记棍子向刘庄和史来贺打来。开会、发文件没刘庄的份儿,该史来贺享受的待遇也没了。这一年,出现了多年不遇的涝灾。刘庄人在党支部领导下,齐心协力搞生产自救,硬是把上面不承认的高级社办得红红火火。而夏庄乡的高级社,因为管理不力,人心涣散,生产遭受很大损失,不得不以村为单位分为7个小社。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公社开会布置并派人坐镇指挥各村“小麦高产放卫星”,要求挖地三尺,每亩上粪100车、下种150公斤,实现亩产小麦7.5万公斤。史来贺不理这一套。当时,工作组就住在刘庄,三天两头催办。没法子,史来贺勉强同意搞3亩地进行试验,其他仍按原计划种植。结果,3亩“卫星田”平均亩产仅130公斤,连种子都没打够。由于刘庄坚持只种3亩,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文革期间

“文革”期间,有人到刘庄煽风点火搞串联。史来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村里规定:“谁离开生产出外串联不记工分、不发盘缠;贴大字报,集体一分钱不报销。”那时最时髦的口号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史来贺说:“咱农民没苗咋吃饭?谁要草就叫他吃草好了,咱要除草留苗。”史来贺领着全村男女老少顶着压力搞生产,先后办起了机械厂、面粉厂、冰糕厂、食品加工厂等,使刘庄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养农、全面发展、五业兴旺的新格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农村勃发出一派生机。这时,刘庄的土地分不分到农户?工厂包不包到个人?史来贺戴上老花镜,反复琢磨中央文件精神。他认为,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刘庄已由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入了商品经济生产,2/3的劳动力已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力量雄厚,如果一分了之,必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刘庄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兼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克服“大锅饭”的弊病,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把农、牧、副、商、工等统一起来,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践证明:史来贺的决断和刘庄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这种新的经营方式,既充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极大地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比单一家庭经营更为充足和旺盛的活力。

“经济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

“集体经济得有集体主义,共同富裕得有共同理想。”史来贺把思想政治工作看得很重。他生前常说:“经济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

史来贺与村党委一班人几十年如一日,把对人的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刘庄村党委有15名成员,其中有6名党委成员分管思想政治工作。村里建立了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干部党员人人有任务的思想政治网络。全村300多户人家,家家民主选举了家庭组长,让会当家理财的人负责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在刘庄,思想政治工作村上管、厂里管,家里也管,真正实现了“齐抓共管”。结合农民的特点,刘庄村经常运用新旧社会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等方法,启发、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对比,找到差距,比出干劲,激发奉献精神。

华星药厂正式投产不久,有一次因为清理发酵罐的工人疏忽大意,干完活后忘了插上皮管,下一班工人向罐内输入的培养基被排入了地沟,等于半小时流走1000元钱。按常规,出现这样的事情,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工人进行批评、处分,使大家引以为戒也就罢了。史来贺却想得更深更远:提高刘庄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比建设10个华星药厂更为重要。史来贺对干部们说:“农村现代化需要农民知识化,没有农民的知识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不牢靠。”

为全面提高刘庄人的素质,刘庄投巨资建起了高标准的学校,使村里的娃娃不出村就可以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统教育。在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的同时,刘庄又邀请大专院校到村里办班。村里建起了科技大楼、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电视差转台,开办了图书馆、阅览室和青年民兵之家,每年订阅500多份科技报纸杂志,为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条件。在刘庄,还有几项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高中不毕业者不安排工作,没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姑娘没资格嫁到刘庄来;新过门的媳妇,必须到科研队接受几个月的科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安排工作。刘庄现状

现在,刘庄有140多人被评为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技师和一级、二级技术员,一大批土生土长、具有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才能的优秀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1985年春节,许多家庭小组长向党支部反映,一些外村人来刘庄串亲戚时,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有的甚至拉刘庄人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史来贺敏锐地认识到,不刹住这股风,就会动摇刘庄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会干扰刘庄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在史来贺的倡导下,刘庄村开展了一场反对封建迷信的大讨论,让村民们在大讨论中长见识,自觉地抵制歪风邪气。

几十年来,刘庄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出现过党员违纪。从计划生育、婚丧嫁娶到养老抚幼,刘庄的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村里14个姓氏、300多户、1600多口人,没有宗族矛盾及派别之争,没有封建迷信、赌博、打架斗殴、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

(原载《人民日报》 2003年09月15日 第一版)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立秋时节的刘庄,丝丝凉意伴随着一股清风,顺着宽阔的街道蔓延。

4月23日,著名劳模史来贺因病走完了74岁的人生征程,驾鹤西去,给这座中外闻名的村庄留下了一段长长的悲伤。

5月份和7月份,史来贺的长子史世领通过民主程序先后当选为刘庄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几个月来,这两件事震撼着刘庄,刘庄的村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这样向记者形容。

大地无语。一切,似乎都在平稳中过渡,又似在沉默中诉说。

刘庄痛失史来贺

刘庄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与同样蜚声全国的小冀镇京华园相距不远,都坐落在107国道旁。

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之地。“老史就是从这里迈步赶往北京的。”当地的老人们说,“他可吃了大苦,刘庄人也都吃了大苦,那时大人小孩都是没日没夜地干。嫁女莫嫁刘庄,现在反过来了,嫁女都争着嫁刘庄。”

史来贺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有人把他在农业经济上的贡献总结为两条: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刘庄人“与天斗,与地斗”,把黄河故道遗留下来的750块凸凹不平的土地改造成方方正正的四大块田,引水灌溉,率先选择种植经济作物棉花;20世纪70年代初,史来贺又把发展重点由种植业转向工副业,并在1980年建立了除党支部、村委会 之外的农工商联合会——这一切多属“敢为天下先”之举,在“变”与“不变”之间体现的是“带领农民致富”的不变的执著。

在任何历史时期,史来贺都可称得上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风云人物。一著名学者曾就此作出评述:“这些人在改革开放前就一直是当地的基层领导,在父老乡亲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经验。对当地农民来说,最幸运的是这些社区领袖具有相当强的魄力和把握时机的眼光。这一切使他们成了改革时代的明星人物,他们把自己的乡土变得富甲一方甚至富甲全国。”

此言无疑极为中肯。据介绍,2002年,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实现产值8.8亿元,人均7500元,上缴国家税金4500万元,本村1600多名群众享有住房、上学、医疗共20多项福利。

“每星期都要分几次肉、分几次菜,家家户户的存款至少都有20万。人家这儿过的真是好日子。”从邻村来给刘庄看大门的李师傅满眼羡慕,“老史带来的都是福啊!”

“后生”史世领

史来贺就这样在悲伤的人们面前消失了音容,谁来继续高举刘庄这面红色旗帜?

一个月后,其长子史世领的接任让刘庄的神经兴奋了起来。“长期以来,史世领都是史来贺的得力助手。此次他当选,可谓众望所归。”七里营镇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48岁的史世领生得高高大大。据介绍,他还在年轻时,就常常为村里的机械厂、造纸厂亲手设计图纸。改革开放之初,制造汽车喇叭曾是刘庄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其产品的设计生产主要由史世领负责完成。

史来贺一生“最得意”的一个大手笔就是该村华星制药厂的上马。1985年,他对当时的高新科技工程项目“肌苷”到外地考察论证后,决定让史世领负责承担制药厂的设计任务。史世领不负重托,“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进行设计,两个月后终于设计成功,为集体节省近百万元资金”。自此以后,史世领介入制药厂的经营管理,一干就是18年。

其间,华星制药厂开发出洁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系列产品,成为我国肌苷产品最大生产厂家之一,在全国医药行业出口创汇排名第一。作为刘庄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史世领表现出了突出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这,也为他一举成为刘庄新的当家人“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根据”。

在此之前,史世领担任了多年的七里营镇党委副书记、刘庄党委副书记、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如今,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助手转变为主帅,史世领少的是政治光环,多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他将如何延续刘庄既有的辉煌,又将如何开拓新的局面?

两种资源的转化

时至今日,一种可以得出结论的说法是:河南乃至全国部分“标本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能人”的领导和带动。这些“能人”发挥个人的才能和魅力,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高工业化、高集体化的组织模式;然而一旦这些“能人”发生变故,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将会受到影响。

刘庄目前没有出现这种迹象。十几年在一起的“搭档配合”,史氏父子间体现得更多的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5月13日,史世领曾在就职仪式上表示,刘庄以后还要继续“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坚持按劳取酬、合理差别、共同富裕”。可以看出,人脉相对较弱的史世领正在积极缩短由新老交替而带来的过渡进程。

“老书记生前曾多次指出,刘庄接班人要集体培养,群众选举,个人不指定。” 刘庄党委副书记刘名宣告诉记者,“他说,谁能继续发展集体经济,谁能为群众造福、带领农民富裕,大家就拥护谁。”

从刘庄经济的发展历程看,史来贺和史世领过去似乎较为认同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这体现的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不过,从目前刘庄的规划来看,其扩张之举明显具有加速的趋势。

老书记史来贺有这样的遗愿:投资3亿元,在两年内上马抗生素第四期、第五期工程,使华星制药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青霉素原料药品生产基地;建成400套4层别墅式新村公寓,全村村民每户一套——记者了解到,每套造价30多万元,总造价也需1.2亿元。

这还不算,投资额度在12亿元以上的电厂项目也即将在刘庄付诸实施。刘庄人称,此举意义在于“用两条腿走路”。

在刘庄一向平静的水面之下,涌动的其实是一股激流。这个中国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小康村”,似乎已经不甘于其目前的经济地位。据介绍,刘庄拥有企业10余家,固定资产9.1亿元;但与此同时,近几年风头正劲的江苏华西村却已拥有企业58家,固定资产30亿元;而同在河南的“红色亿元村”南街村早在2000年就已宣称其固定资产突破10亿元,竹林镇通过其旗下上市公司“竹林众生”在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其发展势头亦是扶摇直上。

形势的发展不可能不使刘庄有所触动。作为无可比拟的无形资产,“刘庄”的名号毋庸置疑具有巨大的市场诚信度和号召力,但是很明显,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缺乏或规模过小,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这已经成为“新人”史世领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集体主义的渊薮

刘庄“权杖”的交接,确实体现了一种发展思想和工作方式的延续。

七里营镇党委的一位干部向记者介绍,前不久,史世领“像他老父亲过去常做的那样”,带领着一班干部到周围的一些村庄走访,“目的是看看别的村的发展速度,查找自身有什么不足”。

知情者介绍,新上任的史世领其实是在灌输一种赶超意识。一段时期以来,在七里营镇镇里镇外出现了许多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特色的村庄,这些村庄各自之间略有不同:龙泉村“走红色路线”,十几个村办企业皆属集体所有,而农耕土地却承包到人;“后起之秀”南辛庄实行村民入股,“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带头人能力较强”;相邻的小冀镇京华园则是完全的集体经济,实行按劳分配。

“这些都是刘庄示范效应产生的结果,史来贺这几十年的劳模不是白当的。”七里营镇党委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集体经济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够充分地聚集资源,实行优化配置,而且搞得好了可以为农民增加福利。但它要求,这个村的带头人素质必须过硬,一心为公,清正廉洁,群众信得过。就像史来贺那样。”

这些形态各异的乡村,其内在的确有诸多“神似”之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曹锦清就曾对此指出: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能否建成,关键在于它能否创造出一种在市场中有效运作的集体组织形式,这种集体组织若无法通过契约方式产生,那么只能求助于能够代表他们共同利益的“致富带头人”。

当然,作为一种因地制宜、不可互相替代的“工业化组织模式”,刘庄和其他村庄之间“很难说哪种更具优越性”。在中国乡村,家庭联产承包却是一种普遍的符合农村和农民生产实际的组织形态,因而,这些村庄只能成为具有自身特殊生存土壤的“独特典型”,或“只可借鉴,不可效仿”的“模式”。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从史来贺到史世领,刘庄似乎正在这场权力交接中实现某种嬗变。往者既逝,来者可追,等待史世领和刘庄的,将会是怎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原来的小冀镇一穷二白,七十年代刘志华带领村民编草绳,开豆浆精厂,腐竹厂以第一产业为主

小冀镇 简介 新乡县位于新乡市西南16公里处,地处豫北平原,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新荷铁路交汇的三角地带,镇区青年路、青龙路直通107国道,距郑州机场6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28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常驻人口4.5万人,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小冀镇是从唐代起就以商贸著称的千年古镇,是新乡县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小冀镇紧紧抓住国家“小城镇大战略”的历史机遇,各项事业特别是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小冀镇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5年被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同年被原国家体改委等11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被省体改委等11厅局委列为“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1996年被中国农村小康建设促进会命名为“小康示范镇”;199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东西部合作示范区”;1999年10月被财政部列为全国20家,河南省惟一的“小城镇财政改革试点”;2000年4月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决定加强建设的100家“省重点镇”之一。2001年2月在争创文明村镇活动中被评为“市级文明镇”,2001年6月被河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7月被新乡市委评为“六好先进党委”。

经济

小冀镇是“中州名镇”,经贸发达,一直是辐射周边县的商品集散重地。2002年,高新技术、商贸、旅游、教育产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闪光点。乡镇工业企业达72家,生产门类齐全,形成了医药、化工、机械、建材等多种工业行业,工业产品达200余种,曾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常住镇区的高科技人员39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名、博士生导师2名、研究生30余名,明显的人才优势为该镇乡镇企业向高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该镇工业辐射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太行振动机械总公司生产的振动设备是全国冶金行业的排头兵,该企业的三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油化 所新乡实验厂开发出国际领先采油助剂项目;中联公司投资2500万元引进俄罗斯“一步炼铅法”新技术,属世界领先水平,可彻底解决炼铅带来的污染问题。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以京华实业公司创建的度假胜地京华园,每年吸引大批游客,为无山无水的小镇增添了风采,并带动了全镇服务行业的发展,镇区店铺林立,宾馆、饭店等各类固定经营户超1000家。推动市场发展,搞好兴市活市。小冀镇有数百年的集市贸易延续至今,集贸市场面积达8万平方米,年交易额上谠?D壳坝懈骼嘧ㄒ凳谐?个.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化.以京华公司为依托,走教育产业化道路,从1999年开始,建立了一流的幼儿园、小学、2001投资1500万元建成京华中学。农业稳固发展。小冀镇土地肥沃,小麦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90%的村实现了井河双配套。一、二、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01年完成社会总产值7.5亿元(不含新城),地方财政收入1546万元,是新乡市四个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之一,居民储蓄存款40307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2635元。

基础建设

按照“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修定了《小冀镇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镇区交通初步形成“七纵七横”的道路格局,镇区通往各村的道路,近两年全部修建、改造一遍;电信、通讯方面总装机量已达到11000门,电话入户率达到80%;镇区设立了50部IC卡公用电话,成为全省率先普及IC卡电话的乡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2%;全镇已完成农村低高压电网改造工程;100%的村完成了新村规划;全镇生活用水全部用上了达到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全镇85%农户用上了水冲式或双翁漏斗式厕所。镇区绿化每年投资20余万元,主要街道基本上种植了以黑槐、冬青、剑麻为主的绿化品种。2002年,全镇人口、企业呈向镇区快速流动的趋势,镇区常住人口3.14万人,占总人口的60%,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镇区企业占总数的68%;镇容镇貌整洁优美、窗口行业优质服务,执法部门文明执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镇区有县一中、职业中专、五所初中及八所小学,教育投资每年按10%递增,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全部实现了六配套;3岁以上儿童90%以上进入幼儿园,50岁以下劳动力无文盲;镇有线电视台已发展近5000多户。农村合作医疗室进行了合并整顿,卫生防疫和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流行性疾病。镇区有全县经营面积最大的新华书店,有藏书五万余册的图书馆、文物馆,有宽敞的文化广场,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每年都组织有大规模的民间艺术活动、歌咏比赛、普通话大赛、篮球、象棋等比赛。

第四篇:学习史来贺有感

史来贺——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史来贺,这个在上世纪中期就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齐名,曾被授予全国劳模、全国民兵英雄、全军英模等荣誉称号,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新乡县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营长)岗位上50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执著坚守与追求,把一个昔日穷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如今,史来贺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10个年头,但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给人启发,催人奋进。在全党全国全军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时。3月26日,我们在东干道办事处的组织下重温史来贺精神,再学其先进事迹,以此缅怀史来贺同志,我们参观了史来贺纪念馆,观看了史来贺精神电教片,最后进行了座谈,我再一次为史来贺的精神所感动。我要学习史来贺精神,学习他的优良作风,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要像史来贺那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谋幸福放在第一位。史来贺同志带领下,刘庄由一个“长工村”变成了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年均实际收入上万元,并享受集体提供的住房、上学、看病等多项福利。家家有空调、电脑、冰箱、洗衣机、彩电、摩托,全村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知识化。

史来贺是一本厚重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科书,让我深思“我是谁、想着谁、为了谁”,教我如何干事做人。向史来贺学习,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动摇,一辈子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懈怠,一辈子践行党的宗旨不褪色。

我当社区干部已经11年了,在双岗东社区当主任也有近5年了,从我当社区干部的第一天起,就把史来贺当成我终身学习的偶像。史来贺曾经说过,我这几十年来,只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让刘庄人跟共产党走。这是史来贺精神的精髓,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听党的话,跟党走。他干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刘庄人富起来。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想着怎样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坚定信念。他目光长远,有超前的发展意识。他不畏艰苦,敢于创新,最终把一个贫穷的刘庄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史来贺身上的闪光点很多,作为社区主任,我最应该学习他什么?我个人认为最应该学习三点:一是立足社区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带领群众走共同和谐富裕道路;二是把社区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关心他们的冷暖和疾苦,尽一切可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带领群众走好路,必须深入群众,先得民心。史来贺书记说得好:“啥最难受,离开群众最难受。”作为社区主任,我要贴近群众了解群众,走访党员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紧紧团结全体党员,和群众打成一片,有力促进工作开展。三是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不占集体的便宜,不收礼送礼,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史来贺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我们做清廉干部的好表率。从1965年起,他一连12年向村里交工资,按劳力平均水平拿工分。从1977年起,劳力收入远远超过他的工资,他又退出工分拿工资,连回村的退休干部和教师都享受的公共福利也不要。

下一步,我将着重从三个方面弘扬史来贺精神:一是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把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融入群众当中,查找发展问题,总结经验,成效由群众评判,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继续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任、功成不须归于我”的胸怀,多办利民之事,多做涉及民生、群众利益的打基础、利长远之事,时刻关注群众需求,时刻不忘群众利益,作出无愧于后来者的好政绩,以实际行动和实在的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三是带头到群众去,多同群众交朋友,同群众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群众,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达到工作在群众中完成、问题在群众中解决、矛盾在群众中化解、经验在群众总结。

xxx

2014年3月26日

第五篇:走进刘庄,走进史来贺

三、走进刘庄,走近史来贺

----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参观史来贺纪念馆

史来贺,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满腔热情帮助群众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他运用新掌握的领导科学和管理知识,带领刘庄形成了以农促工、以工建农、农工商并举的商品经济的新格局。为了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了解史来贺的事迹,2010年11月7日下午,新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部分骨干同学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公交车前往刘庄参观学习。

11月7日下午1:00,同学们在我校东门62路车站牌集合完毕,并于2:30左右到达刘庄,来到了史来贺纪念馆,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和解说下,志愿者们通过展厅中的照片和纪念品对史来贺的生平以及刘庄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认真做了笔记。1952年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从任村支书的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随后,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兴办起畜牧场,成为刘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又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刘庄村办企业的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地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他领导的村庄始终高举着社会主义旗帜,走在全国农业战线的前列。

展厅参观完毕后,大家有秩序地登上观景台观看刘庄全貌,充分感受到了刘庄的发展带给人们的震撼。感受过史来贺的先进事迹和刘庄的发展史之后,同学们又深入村庄,参观村民居住的别墅,发现刘庄的现代化程度让我们吃惊不已,进而感慨万千。刘庄新村别墅是集农村特色与城市化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是集楼宇、办公、消防、通讯、保安自动化系统为一体的全方位现代化农民公寓,豪华中不失朴实,美观大方,舒适方便,结实耐用。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无不感受到刘庄村民的那种向心力与凝聚力,无不感受到刘庄人的团结一致,共同奋进。刘庄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充分显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社会主义集体的吸引力,政治工作的激发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我想这就是刘庄发展的核心力量吧!

这次刘庄之行,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史来贺的先进事迹,感受到了新农村的发展面貌,更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重要性,增强了骨干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校青年志愿协会 2011年11月8日

下载电影《史来贺》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影《史来贺》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史来贺心得体会

    学习史来贺心得体会史来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应当同学习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结合起来。......

    读史来贺事迹有感

    **省**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老典型。在史来贺同志带领下,**由一个“长工村”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截止史来贺逝世的前一年2002年底,**拥有固......

    读史来贺事迹有感

    文章标题:读史来贺事迹有感**省**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老典型。在史来贺同志带领下,**由一个“长工村”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截止史来贺逝世的......

    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1 目 录 1、刘庄“既富裕又幸福”的秘诀:沿着史来贺的足迹(新华网9月27日电)„„ 2、带领群众走向文明富裕——史来贺 不褪色的旗帜(《 人民日报......

    史来贺同志事迹简介

    史来贺同志事迹简介 20世纪50年代,史来贺的名字就响遍全国。他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满腔热情帮助群众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使穷了几辈子的乡亲坚信:跟着共产党走,坚持走社......

    电影《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电影《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乐族经典美文:其实幸福就在你的家门前,只要你是一个无私的人,又胸怀大爱,幸福就会破门而进,幸福就永远属于你。在我的意识里,理解的幸福很简单,能......

    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

    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 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一) 前些日子,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影片的名字叫《小英雄雨来》。 影片是一部十分搞笑的抗日题材电影。主要讲了河北白洋淀地区的......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范文 大家知道幸福是什么吗?其实幸福有很多种,今天我看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主人公就能告诉大家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