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苏东坡有感

时间:2019-05-12 04: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苏东坡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苏东坡有感》。

第一篇:观苏东坡有感

观苏东坡有感

最近看完苏东坡,感慨颇多,总想写点什么,无奈苦于笔拙,怕写不出东坡光芒的万分之一,愧对大文豪,忍之又忍,终还是没忍住。

纵观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几十年,足迹几乎踏遍全中国,见解深远、政绩卓越,深受老百姓爱戴;留下旷古诗词无数,融会儒、释、道三教精神于一身的他心神空明,仿若雪上飞鸿,独往来于天地之间,令人神驰目眩、心神向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我时常在想,这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让一切英雄往事俱往矣,却涤荡不了那长存千古的情怀,淘不尽那让后世无限景仰膜拜的魂灵之辉。

半个多世纪以前,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黎民百姓的福音,是工程师,是佛教徒,是巨儒政治家,是皇帝的秘书,是一位瑜伽修行者,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一个月下漫步者,一个诗词大家,一个生性爱开玩笑的幽默的人。但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是的,尽管过了千年,可苏东坡依然是说不尽的,与生俱来的秉性、震古烁今的才华、天人合一的天赋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让苏东坡的一生传奇而斑斓,磨砺而潇洒,沉郁而旷达、积极而自然。

其实,千百年来,苏东坡一直能成为万千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那旷世无双的才华。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文、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冠盖古今。他的政敌兼诗友王安石都曾说:“不知再过几百年之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 他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更加是站在人生巅峰上的俯视,字字珠玑,让人爱不释手,成为千古绝唱,万世孤绝。而比他的文采更让人倾倒和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的智慧。对社会、对人生的贡献,由他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家孤儿院、第一家公立医院、海南的第一口井、海南的第一位进士,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安抚政策大概也出自于他,杭州西湖边上那蔚为壮观的苏堤……

可是千百年来比文采和智慧更让人为之倾倒的是苏东坡那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潇洒旷达坦荡真诚的复杂性格。在政治上,苏东坡坚持民本实用思想,道不同,即便是好友、强权(王安石)也绝不同流,绝不苟且,即便被贬谪多次,不平则鸣的习性却从未更改,即使是刚刚从“乌台诗”案中捡回一条命的他,刚刚被放出监狱,迎着扑面的春风,他又开始想要“独鹤不必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了。而苏东坡的“不平”只为天下,只为苍生,与对自己的遭际,他从未“不平”过,他几乎热爱一切的性格让他在任何艰苦险恶的环境中都能寻找到化解痛苦的快乐,执着如此,又旷达如此,实在不能不叫天下人惊奇不已,敬佩不已,苏东坡是说不尽的,苏东坡的精神之光照耀着华夏大地,他身上那样以后总大江东去射天狼的气魄,那样一种达人知命心胸开阔的风范,那样一种积极乐观、心系苍生的情怀,“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蓑烟雨任平生”,天上地下,已成绝响!

该剧让我们感到几乎是真实再现了苏东坡的那个年代,再现了他的宦海沉浮景象,他的独树一帜思想和才华,不容于小人当权者,屡遭排挤,屡遭贬黜,却能够旷达达观、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醉心诗词。该剧再现了他好多诗词创作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畅快淋漓,流传千古的悼念结发之妻王弗的《江城子〃记梦》诗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真实演绎、感人至深。还有一流传千古、思念弟弟子由的佳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乌台诗”案,苏轼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宋神宗不要杀苏轼,苏轼弟弟苏辙上书宋神宗要求以自己的所有官职换得哥哥苏轼一命,感动神宗和曹太后,太后病重,神宗要大赦天下,以求祈福,太后只说“你只赦苏轼一人即可”,真为苏轼的人格倾倒。苏轼被贬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了大气磅礴、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实情实景,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苏东坡晚年被一贬再贬,60多岁的他一路被贬到了海南的儋州,在坏境异常艰苦的海南岛,苏轼教会百姓用牛耕种,开化教民,打下海南的第一口水井,主张安抚少数民族政策,开办学堂教学,使得海南有了第一个进士。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四年后,朝廷调其北归,这个被万千后人景仰的苏轼最终病倒在北归途中。苏轼的一生中文学创作成就非常巨大的,他精通诗歌、散文、词、书法、绘画。然而人们不断的赞颂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上述的这些令人惊叹的成就。苏轼一生对理性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其心智之成熟、感情之丰富、人格之独立、胸怀之广阔,为人知坦荡、真诚、性情之旷达,更是使他得到后人为之倾倒的原因。

历史是残酷的,在苏轼尝尽贬谪之苦时,最终病倒在北归途中—常州,走完他坎坷的一生。同时历史也是温情的,它向世人贡献了一位值得永远仰望但也可永远平视的东坡。

后人是不走运的,面对东坡这样的“千年出其一,难出其二”的人才,我们都无缘有幸一见。可同时,后人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是后人才有幸更加理性,更加自由的品味苏东坡,品味他的豁达坦诚,品味他的至情至性。

陆毅,有着浓郁的书生气、儒雅的气质、精湛的演技、演活了一代文豪苏东坡。喜欢、支持!

第二篇:观《苏东坡》有感

观《苏东坡》有感古之人,十年寒窗以求功名,所学者,诗词典籍,无他尔。虽较之当世,数理化者,轻实用而重文。然因以此而宏国学,立古之至德,行君子之风,社会尚文即尚德,使当时之民,民风淳朴;当时之吏,忠君爱民;当时之君,克己勤政。虽不乏肖小,霍乱时风,然正气之大道企因回旋逆流而偏折乎?故吾有言:当时之世,须复古之遗风。

概略历史之上,宋修者,复古之文风,兴文坛新气象,以济宋之中兴,唐初古风运动,整饬文坛,革除浮华,迎新气象,遂有盛唐之气魄。私以今世,复古之文风,传千年论语,扬中华文明,势在必行。文风既立,内则国之精华不失,外则徐徐有震慑世界之机,抵御侵袭,传扬全球。亦有教化之功,民尚文,则论语、五经流于街市,乘闲谈之舟,遍及华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贤言,其力威矣,深入民心,教化世风,何愁不成哉!

民学文,或言世事,或抒其志,或发牢骚,或出天语。众说纷纭,一时百家争鸣,文化大兴,思想云涌,革除社会久存之糜烂风气,未尝不可。当世之人,文辞拙劣如吾者甚多,抑抑不能以抒情感。若兴文风,耳濡目染,不才者以才者为师,成才可以,举有才有德者,群起效仿,社会风气奈何不正?

苏试,字子瞻,号东坡先生,大才大德之人也。清廉奉公,忠君爱民,刚正不阿,不求荣华,不善阿谀,不行卑鄙,实为今人楷模。今之众人,宜学习之。此吾观剧有感,祈望高朋不吝赐教。

第三篇:读苏东坡有感

《苏东坡传》有感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是我小时候对苏轼的印象深刻的诗句,作为惠州人的其中一员,对外人介绍美丽的惠州就不得不提惠州的西湖,当然也不可以少了这位宋代的大文豪家。这首诗可以说惠州人都知道,就算不能完整的说出整首诗也能把后两句倒背如流了。后者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词句了,哼歌也是别有韵味。这个如果有读过书的人不认识的话,那真的可以说的上真的“文盲”了(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个人观点!)

读书工程的书本选读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本《苏东坡传》,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他对当时惠州人民的贡献,想通过它了解作者笔下的苏东坡在当时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想知道他给世人留下那“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情诗句的由来。

从原序里看作者林语堂对苏东坡这个伟人的诠释,让我不得不对苏东坡产生敬佩和爱慕,就像作者说的“只因为他把诗文写得那么美,那么遒健朴茂,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

作为一位政治家,一生都在政治这个战场中徘徊,他可以无惧顽固派的压迫,为了天下的百姓苍生太平而努力变法,但始终逃不了被谪的命运,荣华富贵在他的眼中也许是像沙砾一样的不足以起眼。因为他看中的是百姓的安居乐业,关心的是天下百姓和社稷祥和。问世间清官知多少?到底有多少清官是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其实现在这个社会也一样,功名、利益、权利、金钱上,有多少人可以一直维护着最初的由衷,靠自己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最后平天下。作为一个诗人,在被贬之后的豁达性情让所有人对他的诗句深表感慨,因为他有着一颗“任性逍遥”的心。

虽然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一生中朋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那还有什么好遗憾的?虽然后来朝云葬在了西湖的孤山上的六合亭后面,未能与他共度剩下的时光,从书中也可以看得出朝云妻与苏轼的感情是多么深厚。苏东坡也是性情中人,哪能不深受打击呢。每到西湖上看着泗洲塔的后面是朝云所在的六合亭,不得不让我想到,一个优秀的男人背后,总会有那么一个支持他、鼓励他的女人。红尘滚滚,茫茫人海中,苏轼也有过几位妻子,但最懂他的人,非朝云莫属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

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第四篇:《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又名苏轼,苏子瞻。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家,一生是极其坎坷的。24岁时考取功名,先后在凤翔,杭州,徐州等地任职。他心系民众,所到之处,皆建树颇丰。他生性耿直,遇到不平事,总要说一说,“如蝇在喉,不吐不快”.作为一方父母官,视黎民百姓之幸福为己任,遭遇不良政法,势必提出异议。终究惹得小人嫉恨,遭遇陷害。他爱诗作诗,因此闻名,却也因此得祸。朝中奸臣无法找到苏东坡任职期间有何错处,只能在其诗中“挖掘”忤逆之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被发配至黄州。

在皇帝驾崩之后,由皇太后摄政,被昭回京都,予以重用,一路直升至宰相。可他不是政治家,却身在政治漩涡中心,面对长久以来的清议弹劾,觉得无比烦累,自愿请辞至地方。又到杭州,他称之为“第二故乡”,开始大刀阔斧,建医院,修苏堤,清理河道。

看到终日不停的暴雨,他建议提前预备粮食,以防灾荒,然而,这又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建议没能被采纳,反倒为自己埋下祸根。灾难终究如期而至,许多地区,人民死亡半数。“小人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这位大诗人,除了感叹“呜呼,天下苍生,奈何!奈何!”,别无他法。

银色金属分割线

皇太后去世之后,一个18岁的昏庸皇帝执政,一些被打压的奸佞小人,死灰复燃,重新回到朝野,开始大幅度的报复,多数忠臣都被归为“元祐派”,被降职贬谪,连一些死去的老臣都不放过,削官降爵,打压其后代。章惇甚至奏请皇帝给司马光挖棺鞭尸,并毁其《资治通鉴》。幸而,此次皇帝觉得太为过分,并未听信谗言。

当然,苏轼兄弟难免其黑手。苏东坡先被贬谪至广东惠州,发现他在广东生活甚好,又被流放至海南。海南当时还处于境外,苏东坡是唯一被发配境外的官员。那时的他已60多岁,海南气候闷热潮湿,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难。

苏东坡一生漂泊,有时舟车劳顿几个月,刚刚到一个新城市,还未休整踏实,又接到新的任命,匆忙上路,赶往下一发配地。好在他的才气人品,极为世人钦佩敬仰,所到之处,总有一些良善之士接济,总有一些文人知己陪伴,所以他并不孤寂,生活再困苦,也能把酒言欢,日子再艰难,也能吟诗高歌。

终于这位昏庸的哲宗皇帝只活到24岁,之后由其母亲皇太后摄政几个月,那些元祐老臣得以赦免,苏东坡才有机会返回本土。然而,在北返途中染上疾病,刚刚返回常州后,就结束了他颠沛流离,却也丰富多彩的一生。

苏东坡的一生多数时间都在朝为官,虽然他具备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但却不是政治家,因为他无心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他没有权倾天下的利欲熏心。他只是个一心为民的父母官,时时刻刻只想为民谋利,为民除害。他只是渴望自由的诗人,是心胸豁达的仙野道人,是童叟无欺的邻家老翁。他亦是百折不挠的斗士,刚正不阿的英雄。他是那个时代的伟人,亦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说到苏东坡,必绕不开王安石。小时教科书中提及王安石,只记得“政治家,王安石变法,青苗法”这些只言片语的概念,未曾想,他的影响如此“深远”.王安石是个怪人,不修边幅,生活自理能力差,但在政见上却极其自我。有人评价他坦率真诚,洁身自好,只是刚愎自用。为推行新政,凡是反对者,全部被撤职贬谪。他自身并没有想要权倾一方的功利之心,只是为了疆域辽阔的强国之梦,付出再多代价在所不惜。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其一,由于青苗法贷款利息太高,各项苛捐杂税压力太重,致使民不聊生。有家不敢回,有谷不敢收,甚至出现横尸遍野之惨状。王安石死后多年,民众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其二,推行新政之时,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贤臣遭遇罢免之时,王安石启用了许多小人。小人一旦当权,后果十分严重。虽一度被打压,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在哲宗皇帝年间,先后被他们诬陷惩办官吏830人,辐射范围之广,其可耻可恨程度,令人发指。至徽宗年间,王安石新政仍在推行,罢黜流放的贤良忠臣,老的老,死的死,皇帝昏庸,小人当道,民间疾苦,无人体恤,直至最终,宋朝走向灭亡。王安石算不算是宋朝的罪人?

想来,苏东坡与王安石都是闻名于世,但他们于国,于民,于历史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

《苏东坡传》是十分丰厚的一本书。作者林语堂对相关资料考证详尽细致,这不只是关于苏东坡个人的传记,也是宋朝后期历史的综合呈现。与苏东坡相关的人物关系,社会背景描述细致入微,分析透彻深刻。而且,作者语言精炼优美,尤其许多景物描写,绘声绘色,仿佛身临其境,令人神往,读来真是一大享受。

第五篇:读苏东坡有感

读苏东坡传记有感

苏东坡,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不可缺少的地位。他在各方面造诣极深,例如:诗歌、文章、炼丹、瑜伽以及治国方面。他之所以能有这些成就,与他自身年幼时的的努力与积累是分不开的。

他幼时饱读诗书,加上他的天赋异禀,自然也就可以在文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另外,他父亲的科举道路可谓十分坎坷与艰辛,以至于到年老都没有得到一个官位,因此,这就使苏东坡的父亲对苏东坡与苏辙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于是,在这种背景的催化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苏家学术氛围极浓,自然给予了苏东坡在学习方面的条件。此外,他的作诗能力之所以很强大很大程度上与他的饱读经书有关。他为官之后又一个典故:苏东坡在官府中担任尚书一职,为皇太后写诏书,后来苏东坡遭贬,另一位文官担任此职,他问同事他写诏书比苏东坡怎么样,同事便说:”苏可能在写诏书上与你不相上下,但他从来不需要翻典故经书。”这一点正好体现了苏东坡的博学。

另一方面,他在为官时也有很好地洞察能力以及洁身自好的高清品德。苏东坡的全才就体现在这里。事实上,只有高尚的节操才能收到后人的称赞,与其同时期的为官者相比,同样是受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得利,苏东坡、司马光等人就可以做到坚守本意,然而杨三变这种人也只能够攀结得胜者,没有自己的原则,自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死在了河床之下被人们所唾骂。在洞察能力方面,他提前预想到了米荒的来临,向朝廷提出了大量收购稻米的计划,但朝廷不以为然,搁置苏东坡的提议,另一些小人则自然用这一份诏书来弹劾他。但苏东坡却不停地上表,以达到体恤民生的目的。第二年,事实胜于雄辩,苏东坡是对的,然而朝廷并没有足够的储备粮食,导致了那年横尸遍野民不聊生。

但苏东坡也有不足之处。他的天真导致了他最后的处境,虽然得到了后人的赞许,但他的交际方法却不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了守护原则,不惜直言批评他人与朝廷,他的坦率的确是人尊敬,但是,我们却无法效仿。原因自然很明显,这种交际方法带来的只有人心的疏远以及朋友的减少,对于自身原则的维持是没有好的作用的。因此,要想达到自己维护人民的目的,就不能使自己先倒下,要想尽一切办法是自己先保存在官场的选择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己设定的宏伟蓝图。苏东坡的诗歌也收到了敌派的攻击,他的诗歌中有着大部分对朝廷的弹劾之语,自然有一些诬陷我们不讨论,但他之后自己都克制自己不在写诗了,原因在于他在写诗时是口无遮拦的,他是个天生的点评家,但却生在了一个不适合点评家出现的时代自然也就会被当前的时代所淘汰了。但他的这种勇敢与坚持是后人之所以尊敬他的原因之一。

下载观苏东坡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苏东坡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苏东坡传有感(精选合集)

    读苏东坡传有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

    读《苏东坡传》有感[大全]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欢迎大家参考。读《苏东坡传》有感一《巨人传》中曾......

    读苏东坡突围有感

    读《苏东坡突围》有感 大抵是在高二读到余秋雨先生的这篇散文,当时只当是一项任务草草地完成。如今再次接触余先生的文字,才顿悟那凄然的箫声后是怎样的伤痕累累。 虽说豁达乐......

    读苏东坡传有感.doc[定稿]

    暑假里,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本号称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零四年再版,连同零零年的初版共发行46000册。这样的发行量或许只有教科书才能做的到,一般......

    读苏东坡转有感

    读书报告 读《苏东坡转》有感 在中国古代所有文人中我最喜欢苏轼。至于原因很难说,就像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转》中得序中所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以为此乐而......

    读《苏东坡传》有感

    “众说纷纭皆无惧,好自为之独自清。”这大概可以概括苏家老大的一生吧。轻轻合上这本书,一句话突然从脑中闪现,挥之不去——东坡之后再无东坡。也许吧,看过这些古代文学家的传......

    《苏东坡传》读后有感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传》读后有感林语堂著,张振玉译的《苏东坡传》展现了北宋的一大文豪"东坡居士"苏轼的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成长历程,更为读者展现了一位参透......

    读苏东坡传有感(精选五篇)

    笑对人生的千古一才子 读《苏东坡传》有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位诗人,一千多年来受到历代人民的热爱,一提到他,就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