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心存党性,严守纪律,争做干净清白的规矩人
24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经验告诉我们,纪律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三纪”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15)》,作为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基本教材,内容翔实、事例典型、观点深邃,特别是书本中选取的正反两面典型事迹,让人读之心灵深受震撼,内心警钟长鸣。通过正反典型事迹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讲求党性修养、守住纪律规矩、严管身边圈子在任何时候都缺不得、松不得、软不得。一要讲求党性修养,做政治上的“清白人”。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说理想信念不坚定,我们精神就要缺钙,就会得软。
”党员干部读本》等最新理论著作,坚持用“三严三实”作为自己从政、为官和做人的重要遵循,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从思想的根源上筑牢拒腐防线,争做一名政治上的“清白人”。二要守住纪律规矩,做工作上的“规矩人”。古人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意思是说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15)》中的正面事迹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这些正面典型党员干部之所以能够做到廉洁自律,没有堕落腐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关键时刻站稳住了脚跟,坚守住了纪律,把握住了规矩。比如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直属三分局副局长刘可文,这个人物之所以日常生活“吃饭请不动”,办案时候“电话打不进”,就在于他在情与法面前,分得清孰轻孰重,始终坚持把党纪国法作为工作底线,严格要求自己。再如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党委书记曹应均,作为社区的“一把手”,他不但没有妄自尊大、擅权自用、任人为亲,反而将社区群众装进心里,时刻用党纪约束自己,坚持按程序规矩办事,最终带领社区群众走上了奔康致富的康庄大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想取得战斗的全面胜利,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避免违纪的党员干部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筑起严明的纪律规矩是必不可少的。党员干部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查摆工作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始终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方面做好表率。与此同时,党员干部还必须要加强党内纪律和法规学习,自觉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遇到红线不触碰,争当工作上的“规矩人”。三要严管身边圈子,做生活上的“干净人”。品读《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15)》,给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党员干部身边腐化的圈子是诱导他们走向腐败罪恶深渊的重要推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身边最亲近的“圈子”,无非是“家人圈”和“朋友圈”。党员干部要想做生活上的“干净人”,就必须要坚持教育引导“家人圈”,时刻注意打扫清理“朋友圈”。古代先贤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告诉我们齐家和治国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干部必须要把严管家人作为一门必修课,而且这门必修课不仅要修完,还要修好。深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位高权重,可他却侍权妄为,当上了幕后操盘手,与家人一起结成腐化共同体,干起了“门前当官,门后开店”的勾当,最终落得“家破人离”下场。
第二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学院2013年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廉洁文化,深入我心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文献选编》,从这本书可以得出我党必须要严抓党风,只有把党风搞好,才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在我国现代社会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同时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到,对自身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方面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要坚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使我更深刻感受到现代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从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抓的很紧,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这番话道出习主席对腐败治理的严格力度。
从种种大型的贪污案件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党员身份,有的是一些党员高级官员,他们利用自己的官职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压榨百姓的血汗钱,他们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要说最近最大的贪污案件莫过于“刘志军案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铁道部部长、元党组书记,他利用职位之便,贪污受贿,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这样的种种党员贪污案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他们他们忘记了自己在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忘记了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想到的是入党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这样的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贪污腐败,但最终他们也一个一个得到应受的惩罚。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导致腐败,只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严格要求自己的,才会实现廉洁社会,学院2013年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最终才会造福大众。
通过阅读廉洁书籍,同时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一名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是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上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积极践行党员的应尽的义务;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廉洁书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国家大事,扩充自己的眼界;在学生工作上,尽到自己的责任,要有一种我选择,我负责的心态,积极配合班上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和班上交代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要作为一名同学值得去学习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廉洁文化,深入我心”,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党风廉洁建设关系着我党、我军的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命运,要真正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实事,真心诚意为人民,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反腐需与倡廉携手同行
众所周知,在中国现今的国情和制度下,要大刀阔斧的对党政内部进行整改和反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程。近几十年来,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反腐工作的开展,人民对党政的这一政策也抱着很高的期望,然而每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腐工作最后都变成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就变成“中途流产”最后不了了之。正当人民对反腐工作开始失去信心甚至喊出了“年年反腐,年年腐”的心情口号,自从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再次祭出反腐重拳,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腐活动,而这次的反腐成果是硕果累累。据有关报道自十八大后共有九名省部级高官落马,甚至敢于对***的案件进行公开庭审,“曾有人统计过,在过去平均每年被查处的省部级官员大概有6至8名,而十八大至今半年多的时间内,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数量之多、频率之高,确实比较少见”。长期研究反腐课题的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近三十年来,从省部级高官被查处的密度和速度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反腐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而这样一种坚决的反腐决心和反腐实际行动着实震惊了广大老百姓,这一举措逐渐的改变着老百姓对党政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对中国的整个发展格局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但是,反腐工作并不是能够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通过一阵反腐风吹过就可以吹出一个廉洁的政府。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为了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反腐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8月27日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虽然这份新的“反腐五年规划”具体内容尚未公之于众,但舆论普遍认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建设将是《规划》最为核心的内容。从近期的一些措施可以看出,党政似乎更从“反腐”入手来肃清党政机关的一些腐败现象,然而正是处在如火如荼的“反腐”浪潮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个清醒而明确的意识,即反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倡廉,是为了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的工作会议中说到“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人民所期盼的,只有做到这些,人民才会拥护”,认为‘公生明,廉生威’,提出廉洁的政府才能生威信,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不能为了反腐而反腐,否则容易造成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涣散,甚至激化了党政机关的内部矛盾,这对整个政局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既要有惩罚也要有奖励,既要有批判也要有教育,既要有反腐也要有倡廉;以“反腐”作为肃清腐败现象的先锋,震慑机关干部;同时以“倡廉”作为标示党政形象的旗帜,凝聚民心。
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总是混淆 “反腐”和“倡廉”这两者的关系,通常认为“反腐”的对立面就是“倡廉”,认为不腐败了就是廉洁。但事实是大部分的人都处于一种模糊的黑白交界地带,即不绝对腐败也不绝对廉洁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灰色地带”或是 “边缘地带”。在这个状态中,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不敢保证自身能做到绝对廉洁,但是腐败也是会有冒着牢狱之灾的风险,那么选择一种类似于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位置那也是明智之举。然而,有意思的是从一些被反腐的官员案例的忏悔录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演变的蛛丝马迹,这么一种发展趋势,刚开始官员都是想做一名好官员,成为一名廉洁的官员,“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我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按规矩办事,绝不能以权谋私,一定要洁身自好,绝不能身后落骂名” 原四川省自贡市商务局局长(正处级)马晋新说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思想会逐渐的侵蚀你的内心,开始“自认为在马钢领导班子中已经是‘老资格’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于是发生了很大变化,腐朽思想逐步在头脑中占了上风,结交了一些不该结交的人,那些后来经常给我送钱的人,大都是这样认识的”,原安徽省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建明(副厅级)说道;事后都会感慨道,“如果当时我一直克制这种行为和想法,就不会有今天的犯罪恶果。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贪念的闸门一旦打开,堕落就会像决堤的洪水,瞬间将你淹没”由于贪污罪、受贿罪法院判处皮登坤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的原云南省西畴县教育局局长皮登坤悔恨的说道。腐败不是一朝一夕,守卫廉洁需要日日敲警钟,我们以为处于灰色地带是安全的,可是从以上官员的语录可以看到,即使是意志坚定的廉洁心都容易被时刻演变成腐败心,更何况是一颗模糊不清、摇摇摆摆的“灰色心”呢?也就是说,处于“灰色地带”的安全人是处在最不安全的位置,即没有坚定的信念却有一颗随波逐流的心,腐蚀之风一吹就倒的群体。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类群体就是因有着这样的特点,反而有利于思想观念的正面引导,只要善加以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也将成为一股清风成为塑造廉洁政府的后备军力量。
当然,倡廉也并不是喊着几句响亮的口号,就会获得人民的信任,人民就会爱之、拥之,这就需要从“制度”到“行为”、从“机关”到“个体”、从“干部”到“民众”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践行。从“制度”到“行为”是指以理论指导行为,以实际行动实现廉政,让廉政不再留于口号,也是塑造言出必行的可信赖的廉政形象。以“制度”构建廉政文化,主要是对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对干部的行为和态度有指导和教育的作用。虽然现在已建设了部分的廉政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要么是过于抽象不够具体,那么就是不具备的威慑力,致使制度变为一纸空文,就谈不上指导“行为”,塑造廉洁行为了。从“机关”到“个体”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和从部分到整体的全面实现廉政的思路。目前有部分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倡廉态度是,“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倡廉主要针对的是单位的要求,不落实到个体,然而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态度都会体现了整个机关的廉洁形象。因此,机关是倡廉工作的“头脑”,而机关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廉政心态则是实现廉政的“手脚”,头脑只会手脚,两者不可分割。从“干部”到“民众”是由内而外的实现廉政,干部需要自觉的坚守廉洁,民众则有权利和义务监督、帮助干部工作的廉洁有效。现在政府开始广开言路,通过网络听取民众的心声,并且赋予民众监督干部的权利,民众也越来越懂得维护自身的权利,以前的旧风气“民怕官”逐渐转变为“官敬民”,这对于中国廉政的建设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倡廉工作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只有在齐头并进之势才能坚守住廉洁驱除腐败之心。
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反腐需与倡廉携手同行,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廉洁图书读后感获奖征文(定稿)
廉洁图书读后感获奖征文
以德倡廉,以法保廉
——读《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有感
赵凤平
仿佛每隔那么三几天,就听到有官员因贪污而落马的消息,看到这么多官员贪污,我的心中总会冒出一连串的问号:他们为什么要贪?为什么能贪?为什么敢贪……
一天,在单位整理廉洁类图书时,我见到了一本名为《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的书,见到书名这么吸引人,我将它借回家,我希望看完它能解决我心中关于官员贪污的疑问。
从《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一书中,我知道新加坡连续16年进入国际透明廉洁排行榜的前十名,2010年更是和丹麦、新西兰并列世界第一。新加坡的本国民众对自己政府的廉洁状况也给予相当高的评价,9成以上的民众认为本地的贪污问题受到很好的控制。不过,行动党于1959年登台执政之前的新加坡,也是贪污盛行。有人曾说过,贿赂是华人社会的文化,是华裔种族的天性,那同样是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为什么1959年之后就能治贪了呢?《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一书给了我答案——
书中说,新加坡能够年复一年地在最不贪污国家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那应归功与多年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所奠下的道德基础。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在中学开设了“儒家伦理”课程,并为此编写了也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本名为《儒家伦理》的教材,他们的李总理认为,新加坡要廉洁清明,要成功,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良好品行,人格高尚的人才来当政,而李光耀本身就是一个生活简朴、公私分明、以身作则的正人君子,在一个比水还清的人的管治下,新加坡官员极少贪污舞弊。这正如孔子说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实,品格与为官清廉是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上的清官,比如包拯、海瑞,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清官,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严格的道德教育。(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这正如书的作者所说,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贪,从作者的这句话中,我想到了另一句话,助人为快乐之本,我猜:贪官贪污的心理无非是想得到更多的金钱,让金钱换来更多的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能用钱买来吗?天天吃喝、夜夜笙歌就很幸福快乐吗?那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换个角度去想,能为国为民服务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我们新时代的清官焦裕禄、孔繁深、任长霞等,他们一生安贫乐道、勤于职守,廉洁自律,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觉得那是非常充实和有意义的,他们觉得自己活得也是幸福和快乐的,这样的清官,人民会永远怀念和歌颂他们。
新加坡能治贪,政府官员不能贪、不敢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法保廉。新加坡政府有雷厉风行的廉洁政策、义无反顾的重罚制度,新加坡民众清楚政府反贪的立场,他们勇于举报贪污,在这样一个政府不容贪污,民众痛恨贪污的社会,贪污又怎能横行呢?
新加坡政府是如何重罚贪污的,书中举了些例子,比如交通违规,塞20、50元钱到交警手中就算行贿,要坐两三个星期的监,如果是政府公职人员,喝人一杯咖啡就有可能坐牢,一旦坐牢一天,就会失去工作和所有的养老金。曾经,有一事务局局长因为犯贪污罪,虽然象征性地坐牢一天和罚款17000元,但由此附带而来的政治,经济、名誉上的窘境,令那局长维持生活也成问题。试问,在这样一个对贪污零容忍的社会,有谁敢贪呢?
看完整本书,我终于明白到:新加坡之所以能治贪,是领导层的决心,是法律的严惩,是民众的素质。当然,新加坡国家小,官员少,相对来说治贪比较容易,而我们国家大,官员多,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因此我们国家治贪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我们的政府是有决心治贪的,看那么多贪官落马,我们就知道了。贪,本是人性的劣根,要想我们国家以后少些贪官,那就要像新加坡那样,将道德教育切切实实落实到课堂上,让我们的国民从小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因为德对一个人、一个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只有国民的道德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才会好,社会风气好,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平事,社会上事事公平透明,那贪污舞弊之事就会减少,贪官也会减少。如果我们像新加坡一样让“以德倡廉”的反贪意识从中小学课堂开始,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新一代的政府官员就会都是为国为民的清官,我们的国家也将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第五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反腐倡廉
---读《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有感
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而腐败被国际社会称为“全球性的灰色瘟疫”, 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鉴于当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反腐败在具体环节和手段上又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自然属性”, 这就为我们有选择地汲取和借鉴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提供了可能。在亚洲, 新加坡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控制腐败的典范。《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一书能让我们对新加坡的反腐制度有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该书从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是治贪关键说起,围绕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党徽上的闪电、白底、蓝圆这三重象征展开论述,意在揭秘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活力、廉洁,解析和谐社会是怎样建成的。书中有关新加坡独具特色的治贪反腐方法,执政党领导人关于民主、压力等的论述,很是精彩,读来让人颇具共鸣。从书里我们领略到了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治国的硬道理,也看到了他在选择治国人才时看重的“品性”、“品行”、“动机”、“品格”……等方面的领袖特质。这和我国目前选贤任能的干部任用体制有一定的共通性。身为领导人在防止贪腐方面的决心和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确实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目前的中国, 腐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全国上下均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是关系到执政党命运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从1999 年下半年起, 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反腐倡廉的“红色风暴”。毋庸置疑, 我国近年来众多大案要案的查处, 显示了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 但要彻底解决中国现存之腐败问题, 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加以配合。而这一套制度, 如果从推行效果的层面分析,在目前之中国尚未出现, 因而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制度则显得甚为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内经济的决速发展, 我国的腐败问题也日益严峻,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松懈, 也有制度设计层面的漏洞, 从而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从新加坡反贪立法的成功经验中, 可以一些找出中国反贪法律制度革新方面或可借鉴之处。
首先, 加强反贪污法制建设, 形成完备的反贪污法制网络。新加坡具有一个完善严密的反贪法网,包括实体的《防止贪污法》与程序上的《没收贪污利益所得法》。这张法网不仅疏而不漏, 而且对于那些试图以身试法者具有极大的威慑力, 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而反观中国, 除刑法典第7章外, 尚无专门针对贪污腐败行为的单行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贪污腐败行为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行法律规范已显得简单和不完善, 法律和制度已经落后于形势和犯罪形式变化的发展。因而, 我国应当尽快出台反贪污腐败的专门法律, 在制度上作出系统、详尽和全面的规定, 使它足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足以对此类犯罪者起到威慑作用和采取全面有效的制裁, 同时也能为司法实践提供更详尽的法律依据,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 建立独立有效的执法机构, 加强执法力度。一般认为, 有法可依仅仅是个先决性条件, 而反贪污腐败法律能否得到有效执行, 取得预期的效用, 关键还在于法律的执行情况, 而这一任务即需要独立有效的执法机构来完成。而我国目前的反贪污贿赂局, 其独立地位之有无姑且不论, 但就其职权来看, 尚不能承担如此之重任。贪污贿赂犯罪是一种高度隐蔽的行为, 某些犯罪证据和事实必须依靠特别的程序和特殊的手段方能获得, 而行使与普通侦查机关相同职权的反贪局显然是不适合的。况且,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我国反贪局一直以来均是作为行政机关之附属机构运转的, 在“官官相护” 甚为严重的情况下,反贪局根本就不具有独立的地位。因此,仿效新加坡的做法, 改组反贪局,使其从体制上摆脱其他机关的牵制和干扰, 才能落实惩治腐败的各项法律措施, 有效的打击腐败行为。
再次, 完善证据制度。对于特殊的贪污贿赂犯罪, 应当采取特殊的证据制度, 方能有效打击该种犯罪。在新加坡存
在的各种反贪证据规则, 中国已经具有的是财产来源不明的证据、坦白免责原则。而贿赂推定和习惯不能成为证据原则却没有涉及。贿赂推定可以在某些关键证据无法收集的情况下定罪量刑, 加大处罚的力度, 而习惯不能成为证据则使得利用传统习惯使贪污受贿合法化的嫌疑者受到规制, 亦有利于反贪斗争的开展。
最后,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自从我国1994年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 该制度为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预防贪污腐败方面, 它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需对其加以完善。第一, 高薪养廉政策需要推行。高薪养廉不仅可以稳定公务员队伍, 不致人才外流, 更为重要的是, 它可以加大公务员贪污腐败行为的风险, 对其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预防腐败。第二, 财产申报制度, 亦称“ 阳光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财产申报制度规定在《收入申报规定》中, 但其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而且在具体内容上尚不具备“ 阳光法” 的特征。尽快建立完整的财产申报法, 将申报主体范围扩大至全体公职人员, 客体范围扩展至公职人员的全部家庭财产, 并且将其向社会大众公开, 接受监督。中国的反腐之路道重任远,顺应民心,积极探索,终有一天中国也能达到新加坡的反腐高度,甚至更高更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