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转身,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转身,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探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在国家层面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它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它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论文力求探讨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实施,让这一美好愿景得到人们的真心信服,自觉落实,真正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核心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德育教育
自2014年起,近几期的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来自不同大学、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层面进行解读,但立足点都倾向于“如何贯彻和执行”上,可见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社会驱动力需要“回来”和“回归”。回到哪里?很明显,回到群众中来,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真正扎根,我们需要从“娃娃抓起”(邓小平语)——即让其“转身·面对·展现”,在这一过程中所开展的“行动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的发挥会有更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本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可能不及以上专家学者的“顶层设计”,但一线教师做行动研究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进行理想、前途、价值观的教育时、在面对祖国明天的“太阳”(毛泽东语)时。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从点到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
既然本论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观点是“转身”,即回归;因而就从本人最熟悉的地方开始谈起。文中提及的“青少年”特指中学阶段的在学学生,对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
现阶段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文化生活》(2013版)较之2012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方面有所不同,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13版更注重把其表达为一套理论“体系”——“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各显神通;在参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生产力)、政治(人民利益)、文化(先进性)”三维体系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身在21世纪转型中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宣传阵地——国家层面的它是我们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它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它是我们的价值准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为“体系”,也正正说明了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明、说得出的话语,给予他们更大更多的思考空间和选择余地,所以借用“心灵鸡汤”的话语特征来表达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转身”是:一昧不问缘由的向前冲,还不如适当的放慢脚步,停一停,望一望脚下遗留了什么。(以下有 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律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青少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互相需要什么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接受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希望得到认同的群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观”教育要趁早不是假话;青少年正是处于这些成长中的关键时刻,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之间相互影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和评价将是深远持久的,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营养成分。就如美国并不是一个最好的移民国家,但美国梦依旧让不少人认同,从而前赴后继的奔赴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拥有那样的“魔力”才能留得住人心,才能留得住人才!
现实中的德育教育往往存在“两张皮”:学校教育是教师用书本描画出来的理想天堂,社会教育是红与黑混合的世界,就看各人的“造化”了。恰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貌”就是那个大同世界,但要让青少年理解其实质——是人们对于转型中的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后所表达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善”的化身,更是向“恶”说“不”的核心代表。它要“转身”,向青少年显露真容,拨清身上的“仙气”。历史是一部不断重复的连续剧,我国清朝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和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同样都提出过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的诉求,事实呢,这些观念深入民心,影响深远,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 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落到实处,很有必要提高认识的高度、落实的力度、深入的程度、民心的信度。
在自媒体时代,青少年就是一个个活生生客观存在的大众传媒,他们对社会上流传的信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既信也不信,他们最相信同伴!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坚持社会主流思想的教育者们,应该转变观念,在加强引导方面改变方式方法,尝试用青少年同龄人的心理状态去传播正能量,让他们感受正能量吹来的阵阵清风,而不是他们有意无意接触到的歪风邪气。因此,用同理心去与青少年沟通,扫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少年心中遥不可及的形象,它是上层建筑不假,但它同时也可以是我们的精神伴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青少年最可信任的同伴,最可依赖的“信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为青少年“转身”
1,从众但不留俗,追求主流宣传的深入民心。
如果考究历史,《论语》、《道德经》、《三字经》、《弟子规》等成为我国德育教育的典范已有一千多年,时至今天仍有很多人能够脱口而出说出其中的几句经典。究其原因在于,能够成为经典,必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够历久弥新——同时在对经典的改编与解说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国学性,又需要突显现代性与时代性。《新三字经》的内容尽管增添了不少新时代的东西,但仍旧沿用《三字经》中的三字一句的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儿童)理解和记忆。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深入民心,必须去繁就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接地气;因而有关它的宣传资料等出版物要注意形象设计(要让读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充满好奇,希望一睹为快)、色彩选择(鲜艳的颜色不一定是先进的思想、理念的代表,我们不是为歌功颂德而来,我们是为宣传社会正义正气的,娓娓道来好比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等问题,即要考虑接受对象的“认知程度”。不要因“首因效应”而失去了与人们进一步交流的可能性。
2,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道德冲突”作正义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课堂的学习环境中往往以模糊状态存在于受感者的头脑中,它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的“憧憬”,根基并不扎实。随着学习内容的斗转星移,很快如流星般在受感者头脑中留下一抹淡淡的印记。此时需要强化记忆,增强“愿景”的实效性。引进“道德冲突”与“道德对话”是不错的选择。在笔者的课堂上,曾经使用过的素材有:鱼与熊掌的选择;《圣经》中有关圣人与凡人的故事;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论正义”和“论幸福”。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故事带给受感者不同的心灵启迪,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针锋相对的辩论不可避免,也无需阻挠,也决不因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终止。希望引发他们思考的道德选择能够指引他们最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中得以完善和实践。毕竟我们最大的现实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若那些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用中国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它能够用包容的内涵化解冲突与困惑,给青少年方向,给青少年希望。
3,从参与“社区建设”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来以行业、单位和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政府原先承担的一些社会性事务和企业的许多职能被移交给社区承担。广大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功能日益增多,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主力军,诚然社区已成为学习者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场所。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具体活动,深化学习者的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识:公益性服务、举办社区文化交流、开发社区资源、美化社区环境、建设学习化社区、宣传推介社区专题活动。从“社区建设”到“社区服务”,概念的转换,意味着认识程度上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抽象走向现实——服务,为人民服务!
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有以整体思维建立社区建设的总体方向,也有独辟蹊径,化整为片,突出重点(“灵魂”的作用,“主题”的实现,“精髓”的指引,“基础”的威力)。每一次的前期准备工作都是学习者亲力亲为的勤奋体现,每一次的活动过程对学习者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一类活动对学习者都是全新的体验,每一次成果展示都是独特感受后的文字表达。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党和国家大局,要拓宽思路、广开言路,用多种形式内化它,把主旋律奏响,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用先进文化引领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让文化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出难以取代的作用。青少年是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对于宣传、推广这一理论体系,构筑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忽略他们,等于忽视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4:45—48.[2] 陆玉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代际问题 [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4:49—54.[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106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 附注:
本文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韩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而写 姓名:吕君红 性别:女
单位:广东省鹤山市鹤华中学 联系:***,*** 邮箱:ljhong302@sina.com
地址:广东省鹤山市人民东路13号鹤华中学
第二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学院2013年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廉洁文化,深入我心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文献选编》,从这本书可以得出我党必须要严抓党风,只有把党风搞好,才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最终实现,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在我国现代社会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同时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到,对自身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方面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要坚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使我更深刻感受到现代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从十八大以来,反腐工作抓的很紧,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这番话道出习主席对腐败治理的严格力度。
从种种大型的贪污案件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党员身份,有的是一些党员高级官员,他们利用自己的官职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压榨百姓的血汗钱,他们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要说最近最大的贪污案件莫过于“刘志军案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铁道部部长、元党组书记,他利用职位之便,贪污受贿,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这样的种种党员贪污案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他们他们忘记了自己在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忘记了我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想到的是入党是为了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这样的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贪污腐败,但最终他们也一个一个得到应受的惩罚。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导致腐败,只有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严格要求自己的,才会实现廉洁社会,学院2013年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最终才会造福大众。
通过阅读廉洁书籍,同时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一名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是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上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积极践行党员的应尽的义务;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廉洁书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国家大事,扩充自己的眼界;在学生工作上,尽到自己的责任,要有一种我选择,我负责的心态,积极配合班上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和班上交代的各项任务,只有这样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生活、学习、思想方面要作为一名同学值得去学习的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廉洁文化,深入我心”,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党风廉洁建设关系着我党、我军的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命运,要真正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实事,真心诚意为人民,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
反腐需与倡廉携手同行
众所周知,在中国现今的国情和制度下,要大刀阔斧的对党政内部进行整改和反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程。近几十年来,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反腐工作的开展,人民对党政的这一政策也抱着很高的期望,然而每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腐工作最后都变成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就变成“中途流产”最后不了了之。正当人民对反腐工作开始失去信心甚至喊出了“年年反腐,年年腐”的心情口号,自从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再次祭出反腐重拳,进行了一系列的反腐活动,而这次的反腐成果是硕果累累。据有关报道自十八大后共有九名省部级高官落马,甚至敢于对***的案件进行公开庭审,“曾有人统计过,在过去平均每年被查处的省部级官员大概有6至8名,而十八大至今半年多的时间内,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数量之多、频率之高,确实比较少见”。长期研究反腐课题的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近三十年来,从省部级高官被查处的密度和速度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反腐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而这样一种坚决的反腐决心和反腐实际行动着实震惊了广大老百姓,这一举措逐渐的改变着老百姓对党政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对中国的整个发展格局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但是,反腐工作并不是能够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通过一阵反腐风吹过就可以吹出一个廉洁的政府。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为了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反腐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8月27日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虽然这份新的“反腐五年规划”具体内容尚未公之于众,但舆论普遍认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建设将是《规划》最为核心的内容。从近期的一些措施可以看出,党政似乎更从“反腐”入手来肃清党政机关的一些腐败现象,然而正是处在如火如荼的“反腐”浪潮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个清醒而明确的意识,即反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倡廉,是为了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的工作会议中说到“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是人民所期盼的,只有做到这些,人民才会拥护”,认为‘公生明,廉生威’,提出廉洁的政府才能生威信,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不能为了反腐而反腐,否则容易造成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涣散,甚至激化了党政机关的内部矛盾,这对整个政局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既要有惩罚也要有奖励,既要有批判也要有教育,既要有反腐也要有倡廉;以“反腐”作为肃清腐败现象的先锋,震慑机关干部;同时以“倡廉”作为标示党政形象的旗帜,凝聚民心。
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总是混淆 “反腐”和“倡廉”这两者的关系,通常认为“反腐”的对立面就是“倡廉”,认为不腐败了就是廉洁。但事实是大部分的人都处于一种模糊的黑白交界地带,即不绝对腐败也不绝对廉洁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灰色地带”或是 “边缘地带”。在这个状态中,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不敢保证自身能做到绝对廉洁,但是腐败也是会有冒着牢狱之灾的风险,那么选择一种类似于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位置那也是明智之举。然而,有意思的是从一些被反腐的官员案例的忏悔录中似乎可以看到一些演变的蛛丝马迹,这么一种发展趋势,刚开始官员都是想做一名好官员,成为一名廉洁的官员,“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刚走上领导岗位时,我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按规矩办事,绝不能以权谋私,一定要洁身自好,绝不能身后落骂名” 原四川省自贡市商务局局长(正处级)马晋新说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思想会逐渐的侵蚀你的内心,开始“自认为在马钢领导班子中已经是‘老资格’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于是发生了很大变化,腐朽思想逐步在头脑中占了上风,结交了一些不该结交的人,那些后来经常给我送钱的人,大都是这样认识的”,原安徽省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建明(副厅级)说道;事后都会感慨道,“如果当时我一直克制这种行为和想法,就不会有今天的犯罪恶果。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贪念的闸门一旦打开,堕落就会像决堤的洪水,瞬间将你淹没”由于贪污罪、受贿罪法院判处皮登坤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的原云南省西畴县教育局局长皮登坤悔恨的说道。腐败不是一朝一夕,守卫廉洁需要日日敲警钟,我们以为处于灰色地带是安全的,可是从以上官员的语录可以看到,即使是意志坚定的廉洁心都容易被时刻演变成腐败心,更何况是一颗模糊不清、摇摇摆摆的“灰色心”呢?也就是说,处于“灰色地带”的安全人是处在最不安全的位置,即没有坚定的信念却有一颗随波逐流的心,腐蚀之风一吹就倒的群体。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类群体就是因有着这样的特点,反而有利于思想观念的正面引导,只要善加以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也将成为一股清风成为塑造廉洁政府的后备军力量。
当然,倡廉也并不是喊着几句响亮的口号,就会获得人民的信任,人民就会爱之、拥之,这就需要从“制度”到“行为”、从“机关”到“个体”、从“干部”到“民众”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践行。从“制度”到“行为”是指以理论指导行为,以实际行动实现廉政,让廉政不再留于口号,也是塑造言出必行的可信赖的廉政形象。以“制度”构建廉政文化,主要是对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对干部的行为和态度有指导和教育的作用。虽然现在已建设了部分的廉政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要么是过于抽象不够具体,那么就是不具备的威慑力,致使制度变为一纸空文,就谈不上指导“行为”,塑造廉洁行为了。从“机关”到“个体”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和从部分到整体的全面实现廉政的思路。目前有部分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倡廉态度是,“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倡廉主要针对的是单位的要求,不落实到个体,然而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态度都会体现了整个机关的廉洁形象。因此,机关是倡廉工作的“头脑”,而机关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廉政心态则是实现廉政的“手脚”,头脑只会手脚,两者不可分割。从“干部”到“民众”是由内而外的实现廉政,干部需要自觉的坚守廉洁,民众则有权利和义务监督、帮助干部工作的廉洁有效。现在政府开始广开言路,通过网络听取民众的心声,并且赋予民众监督干部的权利,民众也越来越懂得维护自身的权利,以前的旧风气“民怕官”逐渐转变为“官敬民”,这对于中国廉政的建设是一个可喜可贺的现象。倡廉工作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参与,只有在齐头并进之势才能坚守住廉洁驱除腐败之心。
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反腐需与倡廉携手同行,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为纪念国立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85周年和国立音乐院成立80周年,庆贺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成立十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大学、北京音乐家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于10月24日在京举行了萧友梅纪念碑揭幕式暨《萧友梅编年纪事稿》、《萧友梅全集》(第二卷)首发式与纪念座谈会。专程从意大利回国的萧友梅之子、著名画家萧勤先生与在京亲属,萧友梅当年的学生、同事及其子女,五家主办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音乐院校和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专家学者近70人莅会。
当日上午举行了《萧友梅编年纪事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萧友梅全集》(第二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首发式与纪念座谈会。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旭东主持会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荨⑸虾R衾盅г涸撼ぱ盍⑶唷⒈本┐笱?文科主管副校长张国有、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谭利华、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方炳焯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王次?菰撼ぴ谥麓侵兄赋觯?萧友梅是现代音乐教育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也是现代音乐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记得1990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萧友梅逝世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时,已故的前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先生曾经讲过,蔡元培和萧友梅所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哺育了中国第一代专业音乐人才,他们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建设的栋梁,又为今天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后继者。萧友梅先生所期望的振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宏愿现在已经实现。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饮水思源。认真总结和研究以萧友梅先生为代表的先贤们所开创的中西兼容音乐道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使其进一步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
杨立青院长表示,萧友梅先生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令“上音”人永远铭记。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来临之际,他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表达对萧友梅先生最崇高的敬意。他指出,今天我们纪念萧友梅先生,领悟他领时代之先的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音乐事业的发展仍有深刻的借鉴作用。让我们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开创足以同伟大时代交相辉映的中国音乐的辉煌明天。
受许智宏校长的委托,张国有副校长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对纪念活动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作为我国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蔡元培和萧友梅所创立的北大音乐传习所培养了诸如冼星海等著名音乐家,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大音乐传习所的建立,开创了在中国大学里进行音乐教育和传播的先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国人的管弦乐队,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音乐教育史上书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篇章。北大音乐传习所是近代中国音乐教育的起点,现代中国音乐的火种。8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音乐教育水平已经大大提高,音乐专业人才大量涌现,并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不完整、不全面,对音乐教育的定位不够完整和准确,认为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专业层面的人才,极大地忽视了音乐教育作为对广大非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缅怀和追思萧友梅先生,就是要学习和光大萧友梅全身心贡献音乐艺术事业、投身人才培养的精神和气节。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有了这样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开创高等教育和文化事业辉煌发展的时代,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谭利华主席因病未出席活动,他的发言由该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卫东代为宣读。他主要谈了两点:1.作为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他说,上世纪20年代,萧友梅在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员组成的、由先生出任音乐总监、唯一指挥并亲自撰写节目单的、其主权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管弦乐队,并于1923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第二院大讲堂(今沙滩后街高教出版社院内)举行了中国近代第一次由中国人指挥中国人演奏的交响音乐会,从此揭开了中国交响乐发展史的第一页。对于从事交响乐事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应该记得也值得纪念的日子。2.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校友,他指出,萧友梅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执著地为培养音乐人才而辛勤工作。正如萧友梅的学生贺绿汀所说:“如果没有萧先生为之含辛茹苦、百般操劳的‘老音专’,就不可能有1949年解放后的上海音乐学院,更不可能有目前活跃在国内外,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的各方面杰出的音乐人才。”萧先生呕心沥血、坚忍不拔的办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深深怀念和好好学习。
中山市政府方炳焯副秘书长指出,作为一位从孙中山家乡走出来的爱国者,萧友梅始终不忘以音乐为武器,用音乐唤醒民众,为民族的音乐事业不懈奋斗。他让家乡人民再一次感悟到音乐的教化,艺术的良知和创新的力量。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国立音专首届毕业生、女高音歌唱家、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现年98岁高龄的喻宜萱之子管维拉,作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之女贺元元,原国立音专教务主任陈洪之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陈比纲,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丁善德之女丁柬诺等萧友梅当年的学生、同事的子女们也在纪念会上先后发言。他们中有人曾经有幸与萧友梅有过接触,有的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了解和认识萧友梅的。追思这位先辈的为人和事迹,他们心中都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之情:萧友梅胸怀振兴中华的壮志,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创办了国立音乐院;勤俭办学,四处奔波,辛勤耕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惜重金、三顾茅庐聘请各方面音乐人才;不仅将西洋音乐引入中国,还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重视学生演奏、演唱中国作品;不仅创办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还重视音乐的普及工作,重视国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他播撒下的种子,已经发芽、开花、结果。
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居其宏、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刘再生和上海音乐学院王勇等,也对活动的举办表达了祝贺之情。他们认为,萧友梅是20世纪中国新音乐之父,他学习西乐、改造旧乐、创造新乐,既是战略家,又是实践家。对音乐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史料”与“事实”始终是第一位的,不断发现、发掘音乐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研究,是真实浮现历史的重要前提条件。《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和《萧友梅全集》(第二卷)的出版,使萧友梅的史实面貌更加清晰,对于全面了解萧友梅音乐思想、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上还宣读了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柯芳隆和吴漪曼教授、旅居加拿大的萧友梅亲属萧酩和山东艺术学院孙继南教授发来的贺信。
大会发言之后,举行了《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和《萧友梅全集》(第二卷)的首发式。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逄焕磊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共同揭开了盖在书上的红绸布。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汪朴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沈庭康分别介绍了两本书的编纂情况。《萧友梅编年纪事稿》是一部文图并重、一一注明史料出处、按年月记述萧友梅生平事迹的著述。它形象、生动、客观地再现了萧友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音乐教育为中心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经历,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萧友梅的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执着追求及其音乐思想、创作成果、学术业绩、人材培养、历史贡献和独特的个性,以及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与后人对他的敬重与缅怀。《萧友梅全集》(第二卷)收辑了萧友梅自1916年以来写作和发表的116首(部)音乐作品(《萧友梅全集》第一卷为文论专著卷)。
隆重的纪念活动让萧友梅之子萧勤先生感动不已,几度落泪。他怀着感恩之情发表了简短的感言,并将自己珍藏的萧友梅的三件珍贵文物赠送给中央音乐学院: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发给萧友梅的“文科举人证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友人戴筱农赠送、印有萧友梅夫妇合影的瓷碟以及萧友梅的备忘录――雪真(萧友梅之女)诞生日记。随后,经萧勤和学院同意,中央音乐学院又将这批文物转赠给萧友梅的故乡――中山市。萧勤先生还向中央音乐学院赠送了一尊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塑造的萧友梅铜像复制件。
下午,在北京西郊香山碧云寺下的萧友梅祖坟所在地举行了萧友梅纪念碑揭幕仪式。萧友梅于1940年12月31日逝世后,翌年1月安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令人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该墓地、墓碑已不知去向。北京是萧友梅回国后最早开创事业的地方,经中央统战部批准并在北京市委、海淀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与协调下,五家主办单位联合在萧家祖坟所在地建立了一座自然石纪念碑并栽种八棵翠柏(纪念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85周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这样既可弥补上述憾事,又有了一个不同于塑像与墓碑的永久性纪念物,以供后人瞻仰与缅怀。纪念碑于2007年7月动工兴建,10月落成。纪念碑碑体是一块重6吨、高3米的广东英德黑石,正面右边镌刻着“纪念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萧友梅博士(1884-1940)”,居中刻的是“跟随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获得中国音乐的出路――萧友梅一九三七”。纪念碑的背面刻有萧友梅的座右铭“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五家单位领导和萧勤先生共同为纪念碑揭幕。与会者怀着敬仰与思念的心情为纪念碑献上鲜花,并在纪念碑前摄影留念。
宋学军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张宁)
第五篇:廉洁图书读后感获奖征文(定稿)
廉洁图书读后感获奖征文
以德倡廉,以法保廉
——读《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有感
赵凤平
仿佛每隔那么三几天,就听到有官员因贪污而落马的消息,看到这么多官员贪污,我的心中总会冒出一连串的问号:他们为什么要贪?为什么能贪?为什么敢贪……
一天,在单位整理廉洁类图书时,我见到了一本名为《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的书,见到书名这么吸引人,我将它借回家,我希望看完它能解决我心中关于官员贪污的疑问。
从《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一书中,我知道新加坡连续16年进入国际透明廉洁排行榜的前十名,2010年更是和丹麦、新西兰并列世界第一。新加坡的本国民众对自己政府的廉洁状况也给予相当高的评价,9成以上的民众认为本地的贪污问题受到很好的控制。不过,行动党于1959年登台执政之前的新加坡,也是贪污盛行。有人曾说过,贿赂是华人社会的文化,是华裔种族的天性,那同样是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为什么1959年之后就能治贪了呢?《新加坡治贪为什么能》一书给了我答案——
书中说,新加坡能够年复一年地在最不贪污国家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那应归功与多年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所奠下的道德基础。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在中学开设了“儒家伦理”课程,并为此编写了也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本名为《儒家伦理》的教材,他们的李总理认为,新加坡要廉洁清明,要成功,就必须拥有一批具有良好品行,人格高尚的人才来当政,而李光耀本身就是一个生活简朴、公私分明、以身作则的正人君子,在一个比水还清的人的管治下,新加坡官员极少贪污舞弊。这正如孔子说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实,品格与为官清廉是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上的清官,比如包拯、海瑞,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清官,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严格的道德教育。(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这正如书的作者所说,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贪,从作者的这句话中,我想到了另一句话,助人为快乐之本,我猜:贪官贪污的心理无非是想得到更多的金钱,让金钱换来更多的幸福快乐,但幸福快乐能用钱买来吗?天天吃喝、夜夜笙歌就很幸福快乐吗?那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换个角度去想,能为国为民服务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我们新时代的清官焦裕禄、孔繁深、任长霞等,他们一生安贫乐道、勤于职守,廉洁自律,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觉得那是非常充实和有意义的,他们觉得自己活得也是幸福和快乐的,这样的清官,人民会永远怀念和歌颂他们。
新加坡能治贪,政府官员不能贪、不敢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法保廉。新加坡政府有雷厉风行的廉洁政策、义无反顾的重罚制度,新加坡民众清楚政府反贪的立场,他们勇于举报贪污,在这样一个政府不容贪污,民众痛恨贪污的社会,贪污又怎能横行呢?
新加坡政府是如何重罚贪污的,书中举了些例子,比如交通违规,塞20、50元钱到交警手中就算行贿,要坐两三个星期的监,如果是政府公职人员,喝人一杯咖啡就有可能坐牢,一旦坐牢一天,就会失去工作和所有的养老金。曾经,有一事务局局长因为犯贪污罪,虽然象征性地坐牢一天和罚款17000元,但由此附带而来的政治,经济、名誉上的窘境,令那局长维持生活也成问题。试问,在这样一个对贪污零容忍的社会,有谁敢贪呢?
看完整本书,我终于明白到:新加坡之所以能治贪,是领导层的决心,是法律的严惩,是民众的素质。当然,新加坡国家小,官员少,相对来说治贪比较容易,而我们国家大,官员多,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因此我们国家治贪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我们的政府是有决心治贪的,看那么多贪官落马,我们就知道了。贪,本是人性的劣根,要想我们国家以后少些贪官,那就要像新加坡那样,将道德教育切切实实落实到课堂上,让我们的国民从小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因为德对一个人、一个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只有国民的道德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才会好,社会风气好,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平事,社会上事事公平透明,那贪污舞弊之事就会减少,贪官也会减少。如果我们像新加坡一样让“以德倡廉”的反贪意识从中小学课堂开始,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新一代的政府官员就会都是为国为民的清官,我们的国家也将会更加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