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跆拳道幼儿教育的方法
教育部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求知的欲望。”而幼儿正是人生长之初,急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引导和教育,体育启蒙教育是对幼儿教育新的思路,并能全面的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适合幼儿心理、生理等发展需求,启发幼儿语言智慧、音乐智慧、肢体智慧、视觉空间智慧、人际交往智慧、自我评价智慧、逻辑智慧、自然观察智慧。教育幼儿聪明、活泼、健康的成长。
一、幼儿跆拳道启蒙教育的途径 :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出生与生俱来有着八大智慧,第一语言智慧,第二逻辑智慧,第三音乐智慧,第四肢体智慧,第五自然观察智慧,第六视觉空间智慧,第七自我评价智慧,第八人际交往智慧。另外,在国际社会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只重视人的语言智慧和逻辑智慧,却忽视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并出现一些不良的教育现象。但是幼儿儿跆拳道启蒙教育却有特殊的教育特征、意义、原则,以其特有的方式,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的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智力、体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基础。
1、以发展体育为目的的启蒙跆拳道教育途径,如学习跆拳道的品德素质、基础专项技术、基础协调训练等基础训练。人处在幼儿期,除了生活中学来得生活基本技能以外,对体育各专项技术知之甚少,对其进行跆拳道各专项技术的启蒙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技术学习中可从开始就学习了规范的、正确的、科学的技术动作,奠定基础素质技术学习,为以后的选项、提高做好铺垫。
2、以育人为目的的启蒙跆拳道教育途径,幼儿跆拳道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科学系统的课堂训练,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运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可运用跆拳道启发幼儿智力、思维、想象、创造等智慧,发展幼儿交往、生存、运动以及形成团队集体等能力,锻炼健康的体格,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遵循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教育理论、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幼儿聪慧、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如若采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影响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幼儿跆拳道启蒙教育符合以上要求,且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下面介绍几种教育方法仅供跆拳道教练参考探究:
情境游戏教育法:在教练的引导下、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训练课程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孩子认识跆拳道知识的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启发幼儿的语言智慧、自然观察智慧、逻辑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如教练有意创设一个体育活动场景,例如老鹰抓小鸡、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设置好运动内容,讲清楚游戏规则,使幼儿边学习边活动,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更何况游戏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能有效的启发幼儿肢体智慧、视觉空间智慧、人际交往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研究表明:在运动中,人的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跆拳道基础训练效果显著,有利于幼儿教育。
体育比赛法:在训练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完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启发幼儿语言智慧、肢体智慧、人际交往智慧、逻辑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足球赛、手球赛”即教练组织简单可行的比赛,讲明规则及判罚,教练指导幼儿比赛配合、跑动,并思考如何取胜,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1分钟课堂调整法: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要留出来时间让孩子们说话,比如:现在开始一分钟是说话时间,大家赶快说,说完一分钟马上安静下来。或者一分钟之内采用数数的方法,让孩子们原地立正,看谁站的表现最好!通过这样的训练来调整和训练课堂纪律是很有帮助的。
诱导法:即教练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思维、想象等,逐步引导回答解决问题,或者是在活动中给出一个简单的动作、等,使其独立思考,想办法完成,启发幼儿自然观察智慧、视觉空间智慧、逻辑思维能力。
表扬法:即是在幼儿完成某个活动或动作时,教练依据表现成绩给以表扬评价,鼓励其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的教育方法。采用此方法时,要依表扬为主,客观评价,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激发幼儿学习、锻炼的兴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结束: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幼儿体育教育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跆拳道教育方式方法,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自变量是“感官训练”,因变量是“智力发展”。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请提出实验假设,并设计一个幼儿教育实验,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要求。
一、要点:
1、实验假设:感官训练能有效提高幼儿智力发展。
2、实验设计:如,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设计。
3、操作程序:(1)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
(2)实施前测
(3)实验组自变量操纵
(4)实施后测
(5)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
4、要求:控制变量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l)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的定义是: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等。
(2)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三)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l)要勤于学
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教研,不必像大学教授或教育理论专家那样要求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并直接运用理论开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于说叙事研究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2)要敏于事
在中小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感慨找不到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长期忙于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各种问题缺乏敏感性,甚至变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缘故。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事事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关注身边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学生成长个案、教师成长记录、教育教学对话、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等等。
教育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成为叙事研究的话题。
(3)要善于思
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中的根本要求,因为当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的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又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
因此,思考和反思是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刻地领会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甚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
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类型;
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多么宽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么宽阔。
这样看来,教育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的确,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叙事研究更具有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时就更能够体现现实针对性,更能发挥创造性,这种方法也就更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当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说可以任意妄为,无章可循的,它总是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
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
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
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教师如果对叙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并进一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有利于推进校本科研工作。
(四)深入认识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
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当“我”这样叙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
更重要的是,当“我”这样叙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已经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
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我”的可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
这种研究报告使以往的“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
它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更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
这样一来,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就转换为由中小学教师讲述自己(“我”)的教育故事:
第一,是我讲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行动研究的报告都可以视为一种教师的“自传”。
第二,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的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
第三,所报告的内容往往是我参与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
第四,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情节性”显示为某种偶然性节外生枝,使人感觉既突然波折,又真实可靠。
第五,采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这种归纳的研究方式使校本教研在提升相关的教育理论时显示出某种“扎根理论”的道路。
教师在叙述自己的个人教育生活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教育事件。
这种叙述使教师开始进入“研究性教学”的境界。
当教师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教学事件时,教师可以不必盲目依赖于传统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技术。
教师讲述的教学事件与教师写的教育论文相比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将变得有“情趣”、“活泼”、“生机盎然”;变得“日常”、“亲切”、“生活化”;变得更“动听”、“可读”、“可爱”、“令人感动”、“使人受启发”、“俏皮”、“欢快
第三篇:幼儿教育的方法
武进区潘家幼儿园周心红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是自我保护能力最差的群体,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频频发生,尽管保护生命对于任何个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这也取决于幼儿稚嫩的身心,虽然他们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是却远未完善。他们好动、好奇、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想摸、想碰,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又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更是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幼儿意外事故时而发生,期间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尤其是农村幼儿所占比例更是高出城镇孩子。这不仅由于农村客观的自然环境所致,更多的还是成人孩子都非常缺乏安全意识。针对我园大部分幼儿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天然环境广阔,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虽有着无限的乐趣,但同时又是隐藏着无限的危机,飞快的车轮确是那么无情的;还有农村随意堆放的木条,铁棍,大石头,还有掉落的电线等无时不有,我们纯真的孩子把这些当玩具,殊不知这一不小心将会带来终身的遗憾。在家中,同样,家人也往往过于疏忽,剪刀、热水瓶随处放;火柴、药物孩子触手可及,除了戏水孩子还热衷于玩火,烫伤、烧伤的不幸事故不尽其数。随时会侵害他们幼小的身心。因此,对农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幼儿健康权益的需要。
一、创设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前提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只有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例如:有序地排队洗手、入厕才能避免互相碰撞,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要注意幼儿这些生活细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2、创设情景培养幼儿的交通意识和规则
努力创设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走廊、墙面的环境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在幼儿园的走廊、转角画画,使图文并茂的环境成为安全教育的有利途径。在楼梯上,一个跟着一个走、轻声靠右走、弟弟妹妹扶着栏杆走,这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如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纸箱制作小汽车,用纸壳画出红绿灯及一些交通标志等,充分利用走廊,空旷场地划分出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在拐弯处挂上常见的交通标志,安置了红绿灯、交通指挥岗台,要求幼儿在模拟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交通意识。
3、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经常在模仿周围人的举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许多成人没有觉察到的每个细节。针对幼儿好模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情景表演和生活再现以及图片、VCD等手段让幼儿学会粗浅的安全方面的知识。告诉幼儿不玩弄灯头、插销、电线,更不要让幼儿接近明火(如火柴、打火机及危险的电器设备等),因为幼儿还不能理解燃烧的意义,以免烧伤、烫伤。另外还要教育幼儿在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旁和高层墙檐下避雨,以免雷击触电。
教育幼儿不乱采食花草、种子,不要乱服用药品。有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或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服药。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免引起中毒现象的发生。
教育幼儿不爬墙、不上树、不戏弄牲畜。不要从高楼窗台上向下张望,更不要从较高的物体上向下跳。不要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使用。幼儿在做手工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以免划伤自己或误伤同伴。
教育幼儿不要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纽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防止咽入肚中或呛入气管内。
4、利用生活和游戏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我们设计了“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又如,为了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主动对老师说,我们设计了活动“生病以后”。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成人,以免耽误病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小舞台”游戏中进行表演,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
二、家园合作,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于指导。因此,经常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及计划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资料,宣传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意识。这样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孩子的安全意识才会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让我们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2.有意抽样法3.三次文献4.间接观察法5.课题论证
二、简答题
1.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2.确立研究课题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课题名称表述的注意事项。
4.使用事件取样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5.简述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
1.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观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请你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并说出每种具体方法的含义。
2.试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结构访谈2.行动研究3.作品分析法4.差异量数5.追踪法
二、简答题
1.简述经验总结后的推广形式。
2.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3.撰写摘要的要求有哪些?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5.简述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特点。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应如何进行反思改进?
2.请根据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自选一个有关学前教育领域的课题,编制一份调查问卷。(要求:问卷内容必须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正文部分的问题应包含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总共不得少于10个问题。)
第五篇:幼儿教育研究论文选题的常用方法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选题的常用方法
科学而新颖的课题的选定,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勾划出研究大致轮廓的过程,是对提出的初步研究假设进行为断检验的过程。最初往往是在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中,如教育期刊、研究报告,受到某一点启发,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假设,进而带着这个粗泛的想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该问题目前被关注的程度。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朦胧模糊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清晰和明确,不仅对此问题大致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而且形成了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这时就可以确定课题了。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性质、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异,因此,选题方法无一定之规。
提出问题常用的思维的方式:
㈠雪中送炭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按常规的方法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这时教师不应回避矛盾,也不应墨守成规,而应针对问题,解放思想,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㈡锦上添花法。意思是在某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思考:如何吸收另一做法中好的因素,使原来的理论、措施更加完善。
㈢移花接木法。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能不能应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某一学科的理论或教学经验能不能运用到另一学科的教学?参照某一新理论、新思想来审视幼儿教育中的问题:主体教育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班杜拉的理论等,但不可生搬硬套。
㈣常中有变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往往对各种类型课的教学,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工作也形成的一定的“常式”,有了这个“常式”,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有规可循。然而我们不能把“常式”当作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应进一步思考:这个“常式”是不是最好的?它有没有变式?是否可反“常式”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