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

时间:2019-05-12 04: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

第一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

第一章台灣的領有

台灣因其天然資源與地理位置,在重商主義時代與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時代被各國爭奪,兩次都與日本有關。台灣政權變更: 荷蘭:1624~1662

鄭成功:統治23年清朝:1683(康熙22年)~二百一十二年 1840.中英天津條約開部分港口為商埠日本:1985(明治28)中日甲午台灣及澎湖

一.重商主義時代 16、17世紀,西歐各國因國家統一就緒,資本逐漸發達而成商業資本形態而進行殖民活動。當時台灣為荷蘭所殖民。他們一貿易的利益為目的,同時為鼓勵生產大力拓展農業,致使人口增加、生糖貿易大為發展。

日本早在戰國時代末葉。倭寇即以武力佔領台灣多地,荷蘭統治台灣時亦不服從。在德川幕府鎖國后才與台灣斷絕。(日本由於西葡的到來以及豐臣、德川統一的餘威積極發展海外勢力,外形上走重商主義道路。因其資本軍備實力難抗外國而鎖國。)

二.帝國主義時代

19世紀後半,英美德法都與台灣有接觸,都在在排斥日本的永久佔領。同一時期,日臺都承受歐美列強的壓迫,導致台灣有劉銘傳改革行政與軍備,日本明治維新。

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雖已有近代經濟機構的形態,但金本位制度尚未實行,資本不充足,本國利息高使資本不易在殖民地投資,靠政府計劃于保護獎勵才推行殖民主義發展。由於日本當時的經濟實力未達到資本主義高度發展階段,清日戰爭是國民主義戰爭還是帝國主義戰爭難以說清。只是在歐美李強帝國主義掠取領土的漩渦中,日本占有台灣,才使這種占有又累帝國主義的色彩。日本雖尚未具備帝國主義實質,卻已有其形態意識。因甲午戰爭獲取台灣,不能單純視為國民戰爭。應為非帝國主義的帝國主義嘗試。

第二章台灣的資本主義化

德國不掠奪台灣理由:缺少良港、人口稠密、內有“蠻族”,不宜殖民;面積大,對法國不易防禦。李鴻章在馬關條約讓日本放棄台灣的理由:匪亂難清,吸食鴉片之習難除,氣候惡劣,生番(原住民)獵取人頭。

但日本卻在十年統治間改善台灣各方面。經濟上,靠1904年幣制改革,1905年土地調查,1908年縱貫鐵路,基隆、高雄筑港成功使台灣經濟急劇發展,資本主義化進展迅速。日本資本驟增,台灣資本主義發達,兩者相互促進。以下論述主題:

① 台灣資本主義化基礎事業(土地調查、度量衡、幣制改革)② 日本資本在台灣的建立與壟斷 ③ 台灣財政與資本主義化的關係

④ 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殖民者對原住者的階級分立 ⑤ 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內的地位

第一節 土地問題

一.日治以前的土地問題

因被殖民原因,台灣土地問題特征:①隱田特多②土地所有關係的封建性質③與原住民的特殊關係。① 隱田

沒有負擔納稅義務的土地稱為隱田。清政府默許其存在,以獎勵開墾、招來移民。② 清代時期,台灣土地的封建性:

開墾權力者(大租戶,通常是有力豪族)把土地貸給實際開墾經營者(小租戶),經營者轉貸給佃農。從下而上交租,分別是為小租,大租。大租戶再給政府地租。弱大租戶為原住民,則須負擔”番租”。

租權不等於所有權。大租權與小租權均可單獨轉讓,大租戶小租戶互不相識,土地權力關係混亂。

③ 與原住民關係

移民者頻以譎詐暴力“霸耕侵占”,促使原住民對外來者兇暴。清政府劃番人地區,劃界遷民。后因霸耕侵占嚴重,政府接觸禁入番地命令,開拓台灣全土。

二.土地調查

清代劉銘傳是台灣資本主義開拓先驅。他最早實行土地丈量,整理隱田,減四留六法(以小租戶為業主,大租減少百分之四十。大租戶解除納稅義務,收入為原來的百分之六十)。因其目的為增加稅收,有調查苛酷,遭人民反抗,半途辭職。日治時,兒玉、後藤長官調查人籍(戶口調查)、地籍。承認大租權,1903年后不得新設,對大租權者發放公債作補償,取消其權利。確定小租戶為業主,強制乙登記轉移權利。

利處:明白地理地形,治安便利;整理隱田;增加財政收入;因確定權力關係,保障了交易安全。

三.林業調查與林野整理

自1910年起,每5年調查林野一次。林野分為官有與民有。對於利用官林經濟利用的“緣故”關係者,不承認業主權,但保障其利益。因原規定“無主地國有”欠明了,進行現場勘測。

為消除“緣故關係”,1925年完成官林整理(分為要保存于不保存林野,不保存的要處分調查,出售“預約開墾土地”)。

“緣故地”歸民有,保障私有財產,有道資本家想林野發展,這就是林野的資本主義化。

四.森林計劃事業

未解決林野調查剩餘地域無法滿足產業經濟發展,實施“番界林野”調查,藉以開拓國家和民間資本的發展途徑。

五.土地之原始的資本累積

土地及林野的調查使主權確實的原住民土地轉到資本家的手中。但資本的原始積累,還是依靠政府的強權保護:①對耕地所有權私法轉移的官方協助(警察的權利誘惑或強迫出售)。②官有林野的確定與撥付(之前缺乏證據歸於官有的林野現給民營,這是對資本家取得土地的強力支援)。作者評價:台灣不像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并無極端對於原住民魔獸土地或共有地的強制分割。政府對於土地林野的設施,計劃周到,考慮慎重,相當文明。

六.土地的分配

①土地所有及經營的集中情況相當顯著。②耕地百分之十五屬於日本人,特別是日資本家。林野更甚。

土地的壟斷控制及日本資本家朝此方向的發展是台灣土地問題發展的結果,也是今後的傾向,也是殖民政策的意義。

第二節 度量衡及貨幣制度

統一的度量衡和貨幣制度與日本的在同一經濟領域內。

1.度量衡:禁止舊的。度量衡器的修理、製作、批發都貴官營。這是“日本資本主義化”的準備過程。

2.貨幣制度:延用其本國于1897年公佈的貨幣法,施行金本位制。確定金銀比價后,以一圓銀幣為法幣。因金銀比浮動,弊端很多,1904年台灣銀行發行金銀兌換券,禁止圓銀。1911年施行貨幣法,與日本貨幣制度完全同軌。

第三節 資本家的企業 一.外國資本的驅逐

日本占有台灣,使原來面向大陸、香港的貿易轉向日本,商權移歸日本資本家掌握。

甲午戰爭前後,砂糖貿易幾位外國商人壟斷。日本三井物產與1989年設支店,用產地交貨等手段迫使一位恃買辦制度的外商退出台灣。1910~11年,外國人及台灣人的糖商完全沒落。1912年,糖業外國資本全被驅逐。

茶業為洋行壟斷,三井物產1907年介入,只剩三英商一美商,后也被驅逐。樟腦、鴉片、米也逐漸為日本壟斷。

1907年後,貿易及海運,商權都歸於日本資本家。

原因:①較外商有強大資本。②設企業而成產業資本,與商業資本結合。③日本資本在臺成立銀行資本。④實施專賣制度(樟腦、鴉片等)⑤國家直接、差別性保護日本資本。⑥關稅制度與日本國統一。

二.資本形態的發展 最初形態是商業資本,且為外國貿易資本。這種接觸未能達到社會內部生產關係的資本主義化。日本的治安、土地林野調查、統一度量衡、貨幣制度、設立企業等,使單純的商業資本向產業資本發展。

糖業及其他資本家的企業化,以及政府的輔助,以及連帶興起的電力等企業,引起了全盤的資本家企業化。

台灣資本家企業急劇發達的原因在於日本資本與日本政府的力量。戰爭累積的資本,是台灣急劇資本主義化,這是根本原因。政府的援助:①治安、土地調查„„②國家資本的活絡,例如鐵路、筑港等。③直接援助④人事援助⑤設立企業的勸導

三.壟斷的成立

在台灣成立并發達的資本家企業又急劇的壟斷化,這也是日本國內資本壟斷的運動及反映,在溫室保護下進行。

壟斷是由資本的累積與集中而成的。因工廠或事業的增設或合併需要巨額資金,因此資金雄厚的會社最能實行企業集中。

概括:①台灣代表性產業及糖業,為三井、三菱、藤山、鈴木等大資本家壟斷。②這些大資本家的壟斷,不僅限於糖業,而且設計台灣整個產業。③這些大資本家不僅限於台灣,且為日本全國的壟斷實力。及這是日本帝國壟斷的一環節。台灣資本家的壟斷靠政府權力與政策所開創的情形顯著:①例如台灣銀行等使一開特別法創立的;②林業及鐵路為官營壟斷。專賣制度不但促成官營的企業壟斷,還同為指定委託的方式給民間資本家壟斷地位。③台灣青果株式會社等受總督府特別監督。

四.向外發展

日本資本促使台灣資本主義化,同時又達到壟斷階段,再以台灣為基礎推行事業至台灣以外的地區。製糖會社和台灣銀行是明顯的例子。

1.貿易的推進:①日本台灣間匯兌的調節與改善。②台灣與華南、南洋間的航路由於總督府政策得以聯絡。③台灣與外國間的貿易援助。

2.在中國及南洋的投資:台灣銀行參加對華共同投資總額為一億八千二百多日元。開設一般銀行業務,對福建開放貸款。但台灣銀行過於帝國主義,不專就損益打算,而以伸張國運、發揚國威自認,因貸款給鈴木巨額資金而虧損幾進倒閉。

第四節財政與資本主義化

甲午戰爭后,台灣財政依賴日本國庫。日本在財政上負擔巨大。1.台灣財政獨立奠基:兒玉、後藤的台灣財政獨立計劃 兒玉、後藤政治為了台灣財政獨立,1899年提出預算要求、財政計劃:擬逐年減少輔助,對於生產資金發行公債計劃。內容主要為土地調查、專賣、事業公債及地方稅。1896~1909,因計劃的順利推進、日俄戰爭,台灣財政提前獨立。這是日本殖民政策上的成功。2.台灣財政獨立發展:產業資本的振興,財政促進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等相互影響

① 土地調查,提高土地稅率,增加土地稅收入。整理大租權而發行公債,令銀行收購或給銀行的金融組合提供方便,促使豪族封建土地財產資本化。

② 鐵路、筑港、水利、酒專賣制度等為近代產業發展的基礎準備事業,身為資本主義大企業,又由銀行國庫承貸,相互促進。

③ 專賣鴉片、食鹽、樟腦、煙草、酒。前資本主義社會財源只有土地,所以殖民地的通例就是依靠專賣制度。

④ 1898年實施地方稅制。目的是輔助特別會計,以利台灣經營。分兩部分:征收特別會計未增收物件(增加地租附加稅及所得附加稅);總督府特別會計輔助款。地方稅則由總督府自由裁量。地方稅會計制度被利用為總督府專制政治的武器,對台灣財政的獨立(廢止一般會計的輔助款)及殖民政策的實行有很大貢獻。⑤ 製糖業發達,砂糖消費稅大為增加。黃金時代(明治40年代):

1905年財政獨立,到1916年為止,公債籌募已經停止,改以台灣銀行短期貸款。足見台灣歲入的充裕。然而總督府大肆勸誘資本家的投資還繼續支出巨額經費推行大事業,引來批評。

財政運用欠妥卻對資本家企業的興盛大有貢獻:撥付糖業輔助款、官營很多土木建築工程、官營電器業及阿里山林業、林野調查及五年理番事業(討伐居住高山的生番)。1908~1911,日本經濟界在日俄戰爭中不景氣,台灣卻異常盛況,提供投資及商品輸入的好市場。但1911年~1912年,台灣歲入遭受風災水災而受影響。

總之,台灣歲入的豐富與地方財政制度的運用相應,而促進資本家企業的急速博興之處甚大。

⑥ 為了財政獨立,台灣住民財政負擔沉重。財政獨立採取的方法是強制執行,如放在日本則會遭到反對。財政的負擔度台灣資本主義化的影響如下:

由於強制納稅,貨幣經濟普及,尤其是日本通貨;減低台灣資本及競爭力,日本資本家容易發展;台灣一般人民無產化。

⑦ 專賣上以間接稅為主,尤其是專賣收入,因屬最隱蔽的財政負擔,而被視為主要財源。間接稅和專賣收入主要是一般民眾的負擔。這種財政制度的結果:保護資本家、庶民無產者化。這對資本主義化有貢獻。

⑧ 將台灣特別會計的財源轉入一般會計。表示台灣財政的獨立。

第五節階級的關係

台灣資本主義的問題不外乎人口的資本主義階級化問題,這順應兩種情形進行: 1.前資本主義社會轉入資本主義社會中台灣人內部階級關係的分解與變質。2.隨著資本主義化的日本人的殖民而來的資本主義階級關係的移植。

在台灣,階級對立與民族對立相競爭而又交錯,表示資本主義化不是內部發展需要,而是日本殖民的外在需要而產生的。以下依循殖民者與原住民的對立,考察各階級的構成: 1.資本家階級包括日本人與台灣人。

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其中“不在資本家”(即不住在台灣的日本人)占大多數。這對台灣經濟有不良影響:①對土地或企業的改良冷淡。②財富流出台灣。

台灣資本家:透過大租權公債或被政府勸告或受資本家企業刺激,由土地財產家轉變為資本家。屈服日本的資本家:有趨附與專賣制度的心新資本家,但大多是提供資本給日本人的貸款資本家。也有不屈服的資本家:遭到一些阻止干預與打擊。顯示資本家的競爭源於民族的差異。

2.農民: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百分之五十八,由封建的關係轉為資本主義的土地關係,淪落為農業勞工。在台農民大多是台灣人。1909年前後,移植日本農民計劃徹底失敗。東部有台灣人、日本人、原住民,產業中心的西部全是台灣人。3.漁民:日本移民居多 4.礦夫:幾乎全是台灣人

5.工業勞工:台灣人占大多數,還有日本人與大陸人。隨著台灣資本主義化推進,技術的熟練,所需勞工減少,且日本勞工工資高出一倍,所以勞工階級為台灣人所佔。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本身內部矛盾導致農民與勞工結合的運動。6.中產階級

台灣農民組合中的有力成員,兼地主者,以中小資本家的企業者身份構成一有力階級。在中小地主及工商業方面,台灣人有壓迫日本的情況。這些台灣人是民族運動的中堅。7.大資本家企業的會社員階級被日本人壟斷。8.官吏及公務員被日本人獨佔。

9.自由職業(律師、醫生……)均以日本人居多,但台灣的醫師也不少。

總結:台灣資本主義化是導引住民的階級關係由封建的前資本主義變為近代的資本主義。大體上,官吏公務員、資本家及傭人(會社員、銀行員)多有日本人獨佔;農民勞工階級大部分是台灣人;中產工商階級,日本人與台灣人互相競爭;自由職業,兩者並立,台灣人亦形成一堅強力量。

日本人與台灣人的民族對立,同時也是政治上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對立,與資本家對農民勞工的階級對立相一致、相競爭。

第六節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地位

殖民地對本國的經濟價值:由本國輸出資本、商品、掠取原料、移民。還需考慮殖民地對本國的資本以及勞力的供給。因此,台灣對日本的經濟價值問題就兩者的資本、商品、人口移動來考察。

一.資本的移動(投資及吸資)

1.日本領有台灣之初,台灣的貿易是商業資本對非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一種典型。交通通訊不完備,地方物價相差大,物價有商人任意決定。資本家活動以商業資本為中心,但預借生產者資金,并收取預借款利息,所以也包含了產業資本和放貸資本活動。是的商業資本的利潤更具剝削性。

2.日本劇台以後,台灣進行了資本主義化,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銀行資本得以各自成為獨立的企業而分化展開。就這三種資本形態,考察日本資本對於台灣的投資(輸出問題)。

先是放貸資本的運動,以利息為目的。由於日本人來台,使得台灣的利息發生兩種差別,即日本人與台灣人間各異的利率。日本人之間的利率高於台灣人之間的。台灣資本主義化的進行使利率逐漸降低,且兩者利率幾近一致(大概與1917~1918)再者,郵政出金利率也僅比日本高一點,已無大差異。之前是比日本高,后逐漸降低。

其對資本移動的影響:①起初利貸資本的台灣投資比較憂慮,影響全國利率提高。后來資本由台灣流向日本。②由於利率下降,企業家更有利,促進產業資本的投資。3.台灣具有資本輸出地的價值(良好的投資環境):氣候好,土地豐饒,生產力大;住民勤勉,工資低;資本家壟斷大;政府的保護。4.推算日本對對台灣的投資額不容易。台灣工廠與朝鮮相較,資本家企業化程度高些。5.台灣也是日本的吸資地。郵政儲金具有資金集中的作用。銀行關係上,在台灣吸收存款,在日本及國外放貸,由此可見台灣銀行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銀行。

二.商品的移動(貿易)

1.過去貿易是對中國、香港,日本領有后,對大陸減少,對美國激增,近來對中國急劇增加,但在大勢上輸入仍以日本商品佔據壟斷地位,輸出以日本市場居壟斷地位。台灣貿易轉向日本,影響最大的是關稅制度:

① 日本及台灣商品,在相互市場上對外國商品受到輸入稅保護 ② 有輸出稅無出港稅的台灣商品被日本市場吸收。

③ 片面條約國的中國輸入的商品不沾優惠而大受打擊。後來廢止了輸出稅與入港稅,台日實施相同關稅稅率。台日貿易切斷了台灣與中國的紐帶,使之與誒本相結合。

2.資本主義的日本促使台灣自給的生產商品化,進而發展資本家企業,藉以促進資本家的商品生產化。獎勵各種耕種,原來只有砂糖,後來又香蕉、米等。到1925年出口的增加大過生產的增加,輸向日本的大過輸向外國的。表明台灣的生產依賴日本市場。

台灣生產的米先出售日本,再買外米維持消費量。不能以出口增加斷定住民富裕的增進。

3.殖民地是本國工業商品的市場,是本國糧食及原料的供給者,這是殖民地的價值所在。台灣對於日本提供工業生產品和農業生產物的交換市場,同時逐漸自行取得工業生產地的地位。

4.日本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十七是與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其中台灣占了三分之一。日本輸入台灣的商品(米、棉織品、絲織品等)比對外國輸出的要多。台灣對外貿易少數入超,但對日本是巨額出超。

三.人口的移動(移民)

1.日本人口移民歲國家及資本的活動而進行。本國官吏、資本家及其從屬、勞工、警察、漁民等移民。中心是農業移民。

到1909年開始官營移民事業。趁林野調查,闢官營移民收容地。但1917年該事業宣告停頓,未能達到預期成績。台灣東部的私營移民事業開始是在花蓮港廳,屢次失敗,失敗程度在官營移民之上。

日本農民移植事業主要都有糖業資本企劃,以栽培甘蔗為目的,這是根本原因。因為以此為主業,農民生計講授製糖會社成本考量所控制。

總督府獎勵種植稻米,1923年后,稍有起色,農民有定居趨勢。

移民計劃缺點:一甘蔗種植為中心,形式上雖是建設自耕農移民村,實質是則為造成製糖會社所屬的原料耕作者。2.日本農民移植政策的意義與效果:

① 因台灣人民族的自覺自營之念,資本家開始扶植日本人的民族勢力,消極防止台灣人民族自立,設立日本人農村做示範,採取兩民族共存主義,以彌補資本主義政策多衍生的母國人不在主義的缺陷。在東部已經建立日本的民族移住地。② 使日本人移植台灣成為“帝國南方發展的先驅”。

③ 台灣人口的增加,就日本過剩人口的移住地來說,現實價值不大。④ 對日本居住者的人數在國防上和同化(同化原住民)上無多大期待。⑤ 由於在西部有嫻與種植甘蔗的台灣農民,移民完全失敗且無存在必要。

3.由殖民地至本國的勞工移民,與廉價的食品進口一樣,是減少本國可變資本的價值量,引誘提高平均利潤的作用。

四.財政的價值

匪亂不決,軍事支出大,有出售台灣之說。1897年設置台灣特別會計制度:軍事費本國承擔(一般會計),圖謀特別會計獨立,成績顯著。之後台灣輸入稅與砂糖消費稅收入劃歸一般會計。劃分后,台灣對日本才算有財政貢獻。

台灣對於一般會計並無財政的貢獻,但至少已近于財政獨立的實現。台灣的產業開發可以增加日本的資本所獲的利益,并提高其利潤。台灣對日本的財政經濟而言是最有價值的殖民地。在軍事上,日本不招台灣人及原住民。文化價值上,促進日本文化的發展。

五.殖民地借貸關係

日本與台灣關係最為密切,但台灣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其與外國及日本其他殖民地(朝鮮為主要)的經濟關係也逐漸密切。日本與台灣間的資金價值轉移,在一個經濟圈內,都在日本帝國資本控制下,從資本立場看,都歸屬日本資本。從日本資本家階級來看,日臺借貸關係並不重要。

第二篇:浅谈英汉对比研究前两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前二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光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学习的,我们自己学习也许连皮毛都理解不了,更别谈去理解。所以老师就能够很好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而老师也确实如此在做。在学完绪论以及课文的前两章后,我们对英汉对比研究也有了更深一步的兴趣,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到第二章的时候,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基本句型中的语序原理。从语言要素功能方面讲分为主谓宾定状补。从语言类别功能方面来讲分为名动形数量代冠。随后,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句子的扩展成分:英语是聚集型,扩展成分聚集在名词或动词中心的周围。英语中的关系词用的比较多,所以形成了这一特点。而汉语中则多是散句型,扩展成分可独立成句,这是因为汉语大部分是靠语序来表达关系。

然后进入到英汉对比的刚性与柔性上。英语的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点是语法概念的形成;第二点表现在语法结构上,英语的主谓结构严谨,英语中主谓语不可少并且有逻辑关系;第三点表现为句型单一,英语有五个固定基本句型。因此,英语的刚性总结为一下几点:1.英语刚性中的英语语法概念的屈折形态是强制性规定。2.英语句法结构的刚性包括英语的句法结构必须是主谓结构,即主谓语不可缺少,省略例外。英语主谓之间通常具有逻辑性。英语句法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基本句型,其严格规定了基本构成要素。3.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是形合也意合,汉语是形散意不散。不论英语还是汉语,所有的语言要素都是靠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从语言功能上划分句子,英汉都一样,并且这适用于所有语言,但是由于种类多,所以很难找出一个体系。另外,英语的句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也就是述谓结构)相一致,而汉语则不是。

以上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补充讲解的一些知识,虽然在听过老师讲述之后,我仍然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对英汉对比研究的了解又多了一点,这对以后的语言学学习也是有好处的。接下来我想讲讲书本上的内容。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侧重于英汉的共时对比分析研究,旨在寻找、描述并解释英汉的异同,尤其不同之处和特殊之处,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有关领域。然后课文分点讲述了研究对象和英汉对比分析的角度。课文中还写到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

第一章写的是综合语与分析语。这一部分分为四块对英汉语言做了对比。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为典型的分析语,英语为综合分析语。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构词形态。即: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包括大量的前缀和后缀。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常常一缀多义,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不论规模、数量或种类,都不及英语。英语通过词性变化,改变词性,用这些词灵活组句,可以表达一个几乎相同的意思;汉语没有词性变化,就难以用这么多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英汉互译时,往往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才能通顺地表达愿意。

第二章通过对比英语刚性的体现与汉语柔性的体现,来分析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英语表现出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因此语法是法治的,没有弹性;而汉语拥有分析语的特征,不受形态的约束,因此语法是人治的,富于弹性。英语语法的刚性是指该有的不能少:形态上要求的,一般必须遵守;形态上要求有的东西,通常也不能少。另外英语的语词在形式上和长度上都比较固定,缺乏伸缩性。汉语语法的柔性首先是指汉语没有西方语言那种所谓的形态,几乎所有的汉语单词都有可能形成单双音节的等义词,缩略是现代汉语最具生命力的造词方法,另一方面汉语的词又常常可以扩展。总之,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的过程中,我碰到了许多的疑惑,比如说汉语偏重意会,略于形式,因此脱离一定的语境容易产生语法歧义。但是我认为英语也是如此,在没有特定的语境中,英语也可能理解错误。还有我认为汉语也是有基本句型的,然后其他句子都是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扩大。英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

总之,英汉对比研究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学习英汉对比研究不仅会对我们以后学习语言学有所帮助,而且也会在我们以后的英语学习生涯中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本书虽然深奥难懂,但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第三篇:前大章中心小学2018年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

前大章中心小学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

2018年3月26日为第二十三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校主题为“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教育活动通知要求的精神,切实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做好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平安校园。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精心准备,认真实施和及时督查,此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圆满成功。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促进认识

根据赵县教育局安全会议精神,我校将安全教育日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安全教育日”的详细计划,首先在活动前召开全体教师会,研究部署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的工作安排,其次学校从各年级、各班级层层落实,将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同一层面,形成齐动员抓安全的良好局面,以保证此项安全教育周活动落到实处,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为了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氛围,使用了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加强宣传。首先利用升旗仪式及全校师生集会的时间,作宣传动员,对安全教育活动逐一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自己动手以“防踩踏”为主题举办了一期黑板报,这样让每位师生在校园、班级都能身处浓厚的宣传氛围中,通过这些形式,使师生们对校园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从而创设了一个人人知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活动,保证实效

为了确保安全教育的效果,我们依据本校特点和具体情况,成功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的系列活动,真正使安全教育活动深入了人心,取得了实效。

一是学生全体参与,自己动手制作的班级主题黑板报,让他们学到了不少的安全知识;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一次“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主题班会,认识了生命的珍贵,学会了很多自我保护的技能,增强了防范意识,知道了不安全的事不做,不安全的地方不去;三是学校发动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及其各专用教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第一。四是进行了一次全校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在发生威胁到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指挥人员迅速到岗,班主任快速组织学生撤离,学生们有序地从两边楼道疏散逃生,没有慌张、推挤和踩踏现象的发生,整个过程快速、安全、有序。这种身临其境的实战演练,师生们能积极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四、效果显著,长抓不懈

在这次安全教育活动中,我校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了安全理念,掌握了相关的校园安全知识,增强了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护自救能力,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安全氛围,取得了实效。

总之,我校能围绕此次活动紧扣主题,强化意识,明确责任,真正使安全工作做实、做细。今后我校将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警钟常鸣”的方针深入细致地贯彻在日常教育之中,并不断完善和巩固相关安全制度,保证学生安全无事故,努力打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平安校园,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前大章中心小学

2018.4.1

第四篇: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前两章内容之有所感触

学《中国新闻传播史》前两章内容之有所感触

学生:

学号:

班级:

《中国新闻传播史》在前两章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及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从这两章内容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不迟,不坏,更不落后。从口头,到甲骨和金石,再到后来的“邸报”,“进奏院状报”,“开元杂报”,都是一步一步走向先进和成熟的。我们一直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传媒会越来越好。

一直以来一样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以来都不是完全不受约束的,这特别表现在各个时期的报纸里:邸报会有传报活动的管理,宋代会查禁“小报”,还有针对控制报纸提出的“定本”等制度。

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禁令得到贯彻,宋代实行“定本制度”。即根据进奏管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活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而进奏官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这就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这一现象跟如今的报业界是十分相似的,没有完全绝对的自由去写报道。其实就像自由本身一样,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自由,传媒也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们现在的状况只是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不见得如果我们有跟发达国家一样发达的传媒情况就会比较好,社会就会比较和谐。

现今的社会,很多人抱怨传媒的限制,看到的事情不敢报,写了事情不敢发。抱怨怎么不是在西方国家。其实有的时侯报道的限度已经到了最大了,像《南方周末》,屡屡已经到了所谓的“高压线”,虽然后果不是很好,但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中国的传媒是在发展的。是在逐渐向透明化努力的。

明代文献中还表明,天启以后各朝禁止在“邸报”上传抄的,主要是涉及军事、刑狱和朝廷机密等方面的材料。尤以涉及军事方面的文件限制最多。除了这些,和皇帝及当权大臣观点相悖,公布出去足以涣散人心、动摇统治者权力地位的材料,也在限制之列。我想当时做出这些政策和现在是一样的,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那就是巩固政权,留住人心。古代为了留住多的人口,团结自己国家人的力量。现在也一样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人心的稳定。

宋代的时候,为了查禁小报,统治者曾经颁布过很多懿旨和法令。北宋时期还没有制定出专门的条例,但已经有了不少限制“小报”出版和查缉惩治“小报”发行人的规定。南宋以后,又加强了对“小报”的控制,并且惩治越来越严重。中国这一点做的很好,至少从基层做起,让这样的“小报”从来没机会出现,就不谈如何治理它们了。

中国是千年古国,在各个方面都应该也绝对不会输给任何别的国家,在传媒业上也是一样,如今一时的不发达代表不了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越来越好。向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发展。毕竟在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仍然依稀可见当时发达繁荣的景象,各种小报,各种传播手段。

但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并不是在中国古代报刊的母体里进行的,而是一种从西方引来的舶来品,且仿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只是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众多文明事物中的一个。但这都是鸦片战争以前的腐败政府停滞不前造成,后来这些报业在中国轰轰烈烈的成长就证明了中国还是自己天时地利人和。不管怎样,憧憬未来就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中国人,我想,我们只能也应该这样去相信。

第五篇: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3前两章课后题答案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思考与探究

1.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1)„CTGCA(2)„AC(3)GC„(4)„G(5)G„(6)„GC(7)GT„(8)AATTC„

„G „TG CG„ „CTTAA ACGTC„ „CG CA„ G„ 你是否能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答:

2和7能连接形成„ACGT„ 4和8能连接形成„GAATTC„ „TGCA„; „CTTAAG„; 3和6能连接形成„GCGC„ 1和5能连接形成„CTGCAG„

„CGCG„; „GACGTC„

2.联系你已有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细菌中限制酶不剪切细菌本身的DNA?

提示:迄今为止,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绝大部分都是从细菌或霉菌中提取出来的,它们各自可以识别和切断DNA上特定的碱基序列。细菌中限制酶之所以不切断自身DNA,是因为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对于外源入侵的DNA可以降解掉。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备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切割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所识别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将其切开。这样,尽管细菌中含有某种限制酶也不会使自身的DNA被切断,并且可以防止外源DNA的入侵(本题不要求学生回答的完全,教师可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提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上述原则也应适用于其他章节中有关问题的回答。3.天然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做基因工程载体吗?为什么?

提示: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使用的DNA分子很多都是质粒(plasmid),即独立于细菌拟核处染色体DNA之外的一种可以自我复制、双链闭环的裸露的DNA分子。是否任何质粒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使用呢?其实不然,作为基因工程使用的载体必需满足以下条件。(1)载体DNA必需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去。这些供目的基因插入的限制酶的切点所处的位置,还必须是在质粒本身需要的基因片段之外,这样才不至于因目的基因的插入而失活。

(2)载体DNA必需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3)载体DNA必需带有标记基因,以便重组后进行重组子的筛选。

(4)载体DNA必需是安全的,不会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

(5)载体DNA分子大小应适合,以便提取和在体外进行操作,太大就不便操作。实际上自然存在的质粒DNA分子并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都要进行人工改造后才能用于基因工程操作。

4.网上查询:DNA连接酶有连接单链DNA的本领吗?

提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DNA连接酶都不具有连接单链DNA的能力,至于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也许将来会发现可以连接单链DNA的酶。

二、寻根问底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能分析出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什么吗? 提示: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但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以防止外来病原物的侵害。限制酶就是细菌的一种防御性工具,当外源DNA侵入时,会利用限制酶将外源DNA切割掉,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主要起到切割外源DNA、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2.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答:不是一回事。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连接酶有两种:一种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之为E·coli连接酶。另一种是从T4噬菌体中分离得到,称为T4连接酶。这两种连接酶催化反应基本相同,都是连接双链DNA的缺口(nick),而不能连接单链DNA。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是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相邻核苷酸的3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5位碳原子上所连磷酸基团的羟基之间形成),那么,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2)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此外,二者虽然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酶,但组成和性质各不相同。

三、模拟制作讨论题 1.你模拟插入的DNA片段能称得上一个基因吗? 提示:不能。因为一般基因有上千个碱基对。

2.如果你操作失误,碱基不能配对。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示:可能是剪切位点或连接位点选得不对(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四、旁栏思考题

想一想,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充当“分子运输车”?

提示:能自我复制、有一个或多个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位点及对受体细胞无害等。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思考与探究

1.作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只需含有目的基因就可以完成任务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目的基因在表达载体中得到表达并发挥作用,还需要有其他控制元件,如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必须构建上述元件的主要理由是:

(1)生物之间进行基因交流,只有使用受体生物自身基因的启动子才能比较有利于基因的表达;

(2)通过cDNA文库获得的目的基因没有启动子,只将编码序列导入受体生物中无法转录;(3)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生物中需要有筛选标记;

(4)为了增强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往往还要增加一些其他调控元件,如增强子等;(5)有时需要确定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往往要加上可以标识存在部位的基因(或做成目的基因与标识基因的融合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2.根据农杆菌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的机理,你能分析出农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的原因吗?若想将一个抗病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如小麦,从理论上说,你应该如何做?

提示:农杆菌可分为根瘤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在植物基因工程中以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最多。根瘤农杆菌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3属643种双子叶植物对根瘤农杆菌敏感。裸子植物对该菌也敏感。当这些植物被该菌侵染后会诱发肿瘤。近年来,也有报道该菌对单子叶植物也有侵染能力。

根瘤农杆菌侵染植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根瘤农杆菌具有趋化性,即植物的受伤组织会产生一些糖类和酚类物质吸引根瘤农杆菌向受伤组织集中。研究证明,主要酚类诱导物为乙酰丁香酮和羧基乙酰丁香酮,这些物质主要在双子叶植物细胞壁中合成,通常不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这也是单子叶植物不易被根瘤农杆菌侵染的原因。近年来还发现一些中性糖,如L-阿拉伯糖、D-木糖等也有诱导作用。酚类物质和糖类物质既可以作为根瘤农杆菌的趋化物,又可以作为农杆菌中Ti质粒上Vir区(毒性区)基因的诱导物,使Vir区基因活化,导致T-DNA的加工和转移,从而侵染植物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农杆菌中不同的菌株,侵染能力有差别,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加以选择使用。利用农杆菌侵染单子叶植物进行遗传转化时,是需要加上述酚类物质的,同时单子叶植物种类不同,农杆菌侵染进行遗传转化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如果想将一个抗病毒基因转入小麦,也可以用农杆菌,但要注意两点:①要选择合适的农杆菌菌株,因为不是所有的农杆菌菌株都可以侵染单子叶植物;②要加趋化和诱导的物质,一般为乙酰丁香酮等,目的是使农杆菌向植物组织的受伤部位靠拢(趋化性)和激活农杆菌的Vir区(诱导)的基因,使T-DNA转移并插入到染色体DNA上。

3.利用大肠杆菌可以生产出人的胰岛素,联系前面有关细胞器功能的知识,结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的基本思路,思考一下,若要生产人的糖蛋白,可以用大肠杆菌吗?

提示:有些蛋白质肽链上有共价结合的糖链,这些糖链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上加工完成的,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大肠杆菌不存在这两种细胞器,因此,在大肠杆菌中生产这种糖蛋白是不可能的。

4.β-珠蛋白是动物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当它的成分异常时,动物有可能患某种疾病,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假如让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大肠杆菌生产出鼠的β-珠蛋白,想一想,应如何进行设计? 提示:基本操作如下:

(1)从小鼠中克隆出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cDNA)。

(2)将cDNA前接上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适用的启动子,另外加上抗四环素的基因,构建成一个表达载体。

(3)将表达载体导入无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然后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如果表达载体未进入大肠杆菌中,大肠杆菌会因不含有抗四环素基因而死掉;如果培养基上长出大肠杆菌菌落,则表明β-珠蛋白基因已进入其中。

(4)培养进入了β-珠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收集菌体,破碎后从中提取β-珠蛋白。

二、求异思维

你能推测出由mRNA反转录形成cDNA的过程大致分为哪些步骤吗? 提示:1970年,特明(H.M.Temin)和巴尔的摩(D.Baltimore)证实了RNA病毒中含有一种能将RNA转录成DNA的酶,这种酶被称为依赖RNA的DNA聚合酶,由于与中心法则中的从DNA到RNA的转录是反向的,所以称为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反转录酶既可以利用DNA又可以利用RNA作为模板合成与之互补的DNA链。像其他DNA聚合酶一样,反转录酶也以5′→3′方向合成DNA(图1-3)。

图1-3 由mRNA反转录形成cDNA的过程

cDNA合成过程是:第一步,反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与RNA互补的DNA单链,形成RNA-DNA杂交分子。第二步,核酸酶H使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降解,使之变成单链的DNA。第三步,以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另一条互补的DNA链,形成双链DNA分子。

三、寻根问底

1.为什么要构建基因文库?直接从含有目的基因的生物体内提取不行吗?

提示:构建基因文库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之一,并不是惟一的方式。如果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序列已知,就可以通过PCR方式从含有该基因的生物的DNA中,直接获得,也可以通过反转录,用PCR方式从mRNA中获得,不一定要构建基因文库。但如果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的序列完全不知,或只知道目的基因序列的一段,或想从一种生物体内获得许多基因,或者想知道这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有多少基因不同,或者想知道一种生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的基因有什么不同,或者想得到一种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往往就需要构建基因文库。2.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不是更简便吗?如果这么做,结果会怎样?

提示:有人采用总DNA注射法进行遗传转化,即将一个生物中的总DNA提取出来,通过注射或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受体植物,没有进行表达载体的构建,这种方法针对性差,完全靠运气,也无法确定什么基因导入了受体植物。此法目前争议颇多,严格来讲不算基因工程。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思考与探究

根据所学内容,试概括写出基因工程解决了哪些生活、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示:基因工程可以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我们吃的某些食品如番茄、大豆等也可以是基因工程产品。农业生产中的抗虫棉、抗病毒烟草、抗除草剂大豆等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上述产品有些是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或者生产成本过高。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一、思考与探究

1.蛋白质工程是应怎样的需求而崛起的?

提示: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而结构生物学对大量蛋白质分子的精确立体结构及其复杂的生物功能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造天然蛋白质提供了蓝图。分子遗传学的以定点突变为中心的基因操作技术为蛋白质工程提供了手段。

在已研究过的几千种酶中,只有极少数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绝大多数酶都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些酶虽然在自然状态下有活性,但在工业生产中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这是因为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反应体系中常常会有酸、碱或有机溶剂存在,反应温度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酶会很快变性失活。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般来说,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包括:延长酶的半衰期,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延长药用蛋白的保存期,抵御由于重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丧失等。

下面举一个如何通过蛋白质工程来提高重组β-干扰素专一活性和稳定性的例子。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为10 U/mg,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β-干扰素量很多,但多数是以无活性的二聚体形式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研究发现,β-干扰素蛋白质中有3个半胱氨酸(第17位、31位和141位),推测可能是有一个或几个半胱氨酸形成了不正确的二硫键。研究人员将第17位的半胱氨酸,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改变成丝氨酸,结果使大肠杆菌中生产的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提高到10 U/mg,并且比天然β-干扰素的贮存稳定性高很多。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蛋白质工程是研究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分子设计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基本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对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可以深入地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2.蛋白质工程操作程序的基本思路与基因工程有什么不同?

答:基因工程是遵循中心法则,从DNA→mRNA→蛋白质→折叠产生功能,基本上是生产出自

86然界已有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的:确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应有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应具备的折叠状态→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应有的碱基排列,可以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3.你知道酶工程吗?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有什么区别?

提示:酶工程就是指将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借助工程学的手段,应用于生产、生活、医疗诊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门科学技术。概括地说,酶工程是由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两方面组成的。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这三个酶连续作用于淀粉,就可以代替蔗糖生产出高果糖浆;蛋白酶用于皮革脱毛胶以及洗涤剂工业;固定化酶还可以治疗先天性缺酶病或是器官缺损引起的某些功能的衰竭等。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加酶洗衣粉、嫩肉粉等,就更是酶工程最直接的体现了。通常所说的酶工程是用工程菌生产酶制剂,而没有经过由酶的功能来设计酶的分子结构,然后由酶的分子结构来确定相应基因的碱基序列等步骤。因此,酶工程的重点在于对已存酶的合理充分利用,而蛋白质工程的重点则在于对已存在的蛋白质分子的改造。当然,随着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其成果也会应用到酶工程中,使酶工程成为蛋白质工程的一部分。

二、正文中讨论题

某多肽链的一段氨基酸序列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 讨论:(1)怎样得出决定这一段肽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请把相应的碱基序列写出来。(2)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后,怎样才能合成或改造目的基因(DNA)?

答:(1)每种氨基酸都有对应的三联密码子,只要查一下遗传密码子表,就可以将上述氨基酸序列的编码序列查出来。但是由于上述氨基酸序列中有几个氨基酸是由多个三联密码子编码,因此其碱基排列组合起来就比较复杂,至少可以排列出16种,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排列组合知识自己排列一下。首先应该根据三联密码子推出mRNA序列为GCU(或C或A或G)UGGAAA(或G)AUGUUU(或C),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CGA(或G或T或C)ACCTTT(或C)TACAAA(或G)。

(2)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后,就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改造它,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或从基因库中获取。

三、异想天开

能不能根据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结构,设计相应的基因,导入合适的细菌中,让细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食品呢? 提示:理论上讲可以,但目前还没有真正成功的例子。一些报道利用细菌生产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往往都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蛋白质,并非完全是人工设计出来而自然不存在的蛋白质。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高级结构非常复杂,人类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和在生物体内如何行使功能知之甚少,很难设计出一个崭新而又具有生命功能作用的蛋白质,而且一个崭新的蛋白质会带来什么危害也是人们所担心的。

四、旁栏思考题

1.你知道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吗?它与蛋白质工程有什么关系?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什么任务?

提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科学命题。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宣告成立。之后,该组织正式提出启动了两项重大国际合作行动:一项是由中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另一项是以美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由此拉开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帷幕。“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国际上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由我国贺福初院士牵头,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的重大国际科研协作计划,总部设在北京,目前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实验室报名参加。它的科学目标是揭示并确认肝脏的蛋白质,为重大肝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的突破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深入研究将是对蛋白质工程的有力推动和理论支持。

2.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你认为应该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还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

答:毫无疑问应该从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对天然蛋白质改造,主要原因如下:

(1)任何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即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而且改造过的蛋白质可以遗传下去。如果对蛋白质直接改造,即使改造成功,被改造过的蛋白质分子还是无法遗传的。

(2)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

专题2 细胞工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思考与探究

1.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

提示:1978年,梅尔彻斯(Melchers)等人首次获得了马铃薯与番茄的属间体细胞杂种。他们将培育的二倍体马铃薯品系和番茄叶片细胞进行融合,所产生的杂交株被称为“马铃薯番茄”。像大多数杂种一样,杂交株同时具有马铃薯和番茄的形态特征。其中一些植株形成了“类似块茎的生殖根”,但是没有产生可结实的花、果实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块茎。到目前为止“马铃薯—番茄”一类的体细胞杂交植物还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其研究价值不可忽视。

至于马铃薯—番茄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马铃薯—番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受到相互干扰,不能再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物质一样有序表达,杂交植株不能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就是很自然的了。

2.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眼虫,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请探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如果理论上可行,请设计出具体实验方案。

提示: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具体的实验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二、正文中讨论题 【实验 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1.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

提示:植物组织培养中用到的培养基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然而各种杂菌同样也可以在上面迅速生长,所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现象经常发生。培养基一旦被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但会和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造成培养基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包括:外植体带菌、培养瓶和各种器械灭菌不彻底、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所以在组织培养实验中用到的植物材料和各种器械都要进行彻底地灭菌,实验人员操作一定要规范,避免带入杂菌。

2.在本实验中,切取胡萝卜块根时强调要切取含有形成层部分,原因是这部分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请思考一下,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是否也能培养成小植株,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吗?

提示: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也能培养再生形成小植株,只是诱导愈伤组织比较困难。可以让学生参考利用胡萝卜根进行组织培养的实验,尝试设计出利用胡萝卜的茎、叶、花进行组织培养的实验流程。

3.请根据上面的实验过程,概括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提示: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思考与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请你再列举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些应用。提示:a.拯救濒危植物; b.提供食品制作的原料; c.利用愈伤组织进行转基因操作。

2.请查阅植物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详细过程,设计出制备技术的主要流程图。提示:诱导植物愈伤组织→体细胞胚的诱导→体细胞胚的成熟→体细胞胚的机械化包裹

→贮藏或种植

3.请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出一种植物花药组织培养和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流程。提示:

二、正文中讨论题

1.人们利用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来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这是利用了该项技术的哪些特点?

提示: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具有高效性和可以保持种苗的优良遗传特性的优势。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生产正是利用了植物“微型”繁殖技术的这两方面优势。利用植物“微型”繁殖技术我们可以在短时间中获得大量的优质种苗。

2.人工种子之所以神奇,是由于它具有天然种子不可比拟的特点,想一想它们具有哪些优点?

提示:人工种子的优点:

(1)天然种子由于在遗传上具有因减数分裂引起的重组现象,因而会造成某些遗传性状的改变;天然种子在生产上受季节限制,一般每年只繁殖1~2次,有些甚至十几年才繁殖一次。而人工种子则可以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生产上也不受季节的限制。(2)试管苗的大量贮藏和运输也是相当困难的。人工种子则克服了这些缺点,人工种子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薄膜,类似天然种子的种皮,因此,可以很方便地贮藏和运输。3.人工种皮是保证包裹在其中的胚状体顺利生长成小植株的关键部分,请探讨人工种皮中应该具有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我们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哪些物质?

提示:针对植物种类和土壤等条件,在人工种子的包裹剂中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

4.高效抗癌的药物紫杉醇,虽然能造福人类,但却为濒危的红豆杉带来一场灭顶之灾。以“我们能否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紫杉醇,从而拯救红豆杉”为题,与同学展开讨论,说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

提示: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大量生产紫杉醇。现在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来大量培育红豆杉细胞,希望利用这种方法来大量生产紫杉醇。国内外许多实验室开展了用组织培养法生产紫杉醇的研究,红豆杉属的11种植物现都在进行组织培养。ESC Agenetics公司宣布他们用细胞培养法所得紫杉醇的含量是树皮的2~5倍。国内外在分化细胞株系和培养条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摸索了外植体、光照、培养基组成等因素对细胞培养及紫杉醇生成的影响。现在工艺条件已基本摸清,正研究反应的放大技术等,有望实现通过细胞培养进行工业化生产紫杉醇的目标。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一、思考与探究

1.幼龄与老龄动物的组织细胞比较,分化程度低的与分化程度高的组织细胞比较,哪一种更易于培养?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提示:细胞的衰老与动物机体的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的年龄有关,幼龄动物细胞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老龄动物则相反。所以,一般来说幼年动物的组织细胞比老年动物的组织细胞易于培养。同样,组织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则增殖能力越强,所以更容易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要经过脱分化的过程吗?为什么?

提示:脱分化又称去分化,是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植物的任何一部分,甚至单个细胞都具有长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但要发育成完整植株,必须先脱分化,脱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任何组织的能力,然后进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农林生产中的作物、苗木育种,快速繁育种苗、培育无病毒植株等,这就要求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先进行脱分化。动物细胞的培养有各种用途,一般而言,动物细胞培养不需经过脱分化过程。因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发育潜能变窄,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所以,动物细胞也就没有类似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时的脱分化过程了。要想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定向分化,通常采用定向诱导动物干细胞,使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3.1997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名叫卢辛达(Lucinda)的奶牛,年产奶量为30.8 t,创造了世界奶牛产奶量最高新纪录。目前世界各国高产奶牛场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一般为十几吨,而我国奶牛产奶量年平均水平仅为3~4 t。(1)能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可以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卢辛达的产奶量很高,说明它有高产奶的遗传基础,利用卢辛达的体细胞克隆的奶牛其遗传物质基本上全部来自该奶牛,其克隆牛具有高产的遗传基础,如果精心培育和饲养,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克隆牛再与高产的公牛自然繁殖,可得到很多高产的后代,从而加快奶牛改良进程。

但同时需注意,该克隆牛不能无限制地推广,其数量不宜过多,尤其是在小范围内不能无限的繁殖,以避免奶牛群出现近亲繁殖而引起种质衰退。

(2)如果将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如何对它进行克隆?

提示:首先从卢辛达耳朵(也可用别的组织、器官,耳朵在活体上容易取)上剪取一小块组织,在体外培养获得该组织(如软骨组织)的细胞。从屠宰场取废弃的牛卵巢,抽取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用显微针去除卵母细胞的核,再将耳细胞注入卵母细胞,用电刺激方法使卵母细胞与体细胞融合,这时供体核就进入了受体卵母细胞,再用电刺激或化学物质激活注入了体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和发育过程。核移植胚胎在体外短时间培养后,挑选正常卵裂的胚胎植入经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母牛体内。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查阅资料,了解这方面的前沿动态。

提示:在研究方面,克隆动物基因组重新编程的机制尚不清楚,克隆技术效率低,克隆动物畸形率高、死亡率高、易出现早衰等问题。这些问题尚在研究中。在应用上,生产克隆动物费用昂贵,距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二、正文中讨论题 【讨论1】

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根据你所学的内环境的知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体外培养细胞时需要提供哪些物质?

提示:充足的营养供给、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和气体环境。2.体外培养的细胞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提示:无菌、无毒的环境。【讨论2】

1.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之前,为什么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 提示:为使核移植的胚胎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体细胞,在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至受体细胞之前,必须将受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去掉或将其破坏。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提示:培养的动物细胞一般当传代至10~50代左右时,部分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变化,其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会发生突变,而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因此,在体细胞核移植中,为了保证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通常采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3.你认为用上述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体细胞供体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吗?为什么?

提示:克隆动物绝大部分DNA来自于供体细胞核,但其核外还有少量的DNA,即线粒体中的DNA是来自于受体卵母细胞。所以,用教材中所述的方法克隆的动物不是供核动物完全相同的复制。

此外,即便动物的遗传基础完全相同,但动物的一些行为、习性的形成与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核供体动物生活的环境与克隆动物所生活的环境不会完全相同,其形成的行为、习性也不可能和核供体动物完全相同,从这一角度看,克隆动物不会是核供体动物100%的复制。

三、寻根问底

胰蛋白酶真的不会把细胞消化掉吗?为什么?

提示:胰蛋白酶除了可以消化细胞间的蛋白外,长时间的作用也会消化细胞膜蛋白,对细胞有损伤作用,因此必须控制好胰蛋白酶的消化时间。

四、旁栏思考题

1.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用胃蛋白酶行吗?

提示: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胃蛋白酶就会失去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环境pH为7.2~8.4。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胰蛋白酶适宜用于细胞培养时的消化。2.为什么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通常要添加血清? 提示:血清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激素等,其中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和球蛋白。氨基酸有多种,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其中有些氨基酸动物细胞本身不能合成(称为必需氨基酸),必须由培养液提供。血清激素有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及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血清还含有多种未知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促贴附因子及其他活性物质,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贴附。因此,细胞培养时,要保证细胞能够顺利生长和增殖,一般需添加10%~20%的血清。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思考与探究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有什么不同?

提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植物体细胞融合前需去掉细胞壁,然后再融合;动物细胞融合是两个体细胞直接融合。

2.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为什么要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提示:哺乳动物感染抗原后,其体内会形成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能分泌相应的抗体凝聚或杀死这些抗原。动物在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每一种B淋巴细胞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要想获得大量的特异性抗体,必须使能分泌该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大量增殖。B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单一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增殖;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它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因此,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它会兼有两个亲本细胞的特性──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不断增殖,同时能产生出某种特异性的抗体。

下载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前两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考研高数复习:前两章10个易错点整理

    2018考研高数复习:前两章10个易错点整理 考研数学的初期复习,要注意打好基础。多复习教材课本,注意 来源:智阅网 知识点的积累,练习,巩固好基础。今天我们总结了考研高数前......

    高一生物前两单元知识总结

    高一生物前两单元知识总结 高一生物前两单元知识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研究日本前近代史视野下的环境史论文(合集五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欧美学界兴起环境史研究。随后,日本学界也相继展开环境史研究,并逐渐兴盛,研究成果显著。我国学者对日本环境史研究状况的介绍并不多,以笔者所见,目前国内有......

    九语下:18、《孟子两章》教学案—孙家祥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学案(53) 课题:18、《孟子两章》 课型: 新授课班级: 九班姓名: 完成日期:月日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

    2011年日本东京深度自由行工作小组总结汇报(下)

    17有一点忘了说了,要补充在昨天的行程中,2011年日本东京深度自由行工作小组总结汇报(下)。昨天在代官山附近,我们弯来弯去,一度没找到车站,其实车站就在不远处的一个拐角处。正巧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前两单元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必修1知识点总结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