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管理学的心得
学习管理学的心得
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管理学这门学科,以前一直没有过对这门学科的了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不够多,但我仍对这门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有一定的心得和体会。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当代中国企业家对管理学越来越重视,并且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企业管理之中,但毕竟这些才刚刚起步,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非常之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更深刻地学习和实践研究这门学科。
初入管理学,我便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之广泛。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使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投入包含很多方面,金钱、时间、人力、物力、资源、土地等等。对于回报,主要便是企业的利润,当然也有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名望等无形资产以及社会价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比经济利润更为重要,或者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明确了这个中心目标,我把自己所学到的管理学概论中原理理论大概分了两类,来概括成企业管理中要做到的两方面,我认为这两方面是管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人们需要想尽办法来完成的管理难题。
第一部分是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需要在企业运作前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在这方面,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成就。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些理论本身对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和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从科学管理思想中收获更本质的内容,那便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泰勒在这一方面只是为人们开了个头,后来的管理者需发挥创造力,科学理性地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从而使效率达到最大。这便是对于工作的一部分,当然不只是科学管理思想对其有积极作用,但最终目标还是通过调整工作,来使效率达到最大。
第一部分无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更重要,第二部分是对于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科学管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人文气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新概念,包括社会人的假设、士气的概念、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总的来说,对于人这一方面,虽然不及对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产生的效果可能更显著,同时也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
带来的内容。
我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大致可分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作和对于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这两方面的具体任务之中。学习管理学,我想不仅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也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管理学也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并且所有的知识都必须要经得住实践的考验。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学科,虽然形成学派的时间较短,但是它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述或只是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实践,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伟大而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第二篇:学习《管理学基础》心得
学习《管理学基础》心得体会
管理科学是知识,管理哲学则是智慧。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智慧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来自于先哲们的沉思默想O从先哲那里获得灵感,寻找企业管理实践的智慧,是一条方便的道路。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有三大流派:儒家、道家与法家。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信”,对人重在启发、教育、感化。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尊重、顺应客观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法家注重“法、势、术”三者的结合。这三种哲学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它对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对有中国社会特色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中讲: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论语》中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管理者只有修身立德,才能服众、才能正己正人,也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德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仁” 的核心是仁爱,也即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体现于万事万物中而使天下人相亲相爱。“仁” 是爱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义”、“礼”、“智”是“仁” 的推广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现。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品德和涵养,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感染下属,从而有效地领导下属。企业也可能由于管理者的个人魅力而产生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融洽的关系,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将儒家的仁爱思想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相结合,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氛围,有利于创立一个以爱换取被爱、以奉献换取感恩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从而使全体员工不断增强奉献精神、真诚服务精神。仁爱思想要求管理者坚持仁爱、仁义、善待下属,要求企业员工之间精诚合作、相互爱护、乐行善事。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组织的活力。只有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重视人的管理、人心的管理,也才能真正做到“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实践也证明,哪个企业重视“以人为本” 的人性化管理,注意鼓励和激励员工去积极参与部门的日常管理及决策,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给每个员工创造能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哪个企业就能经营得好。
诺基亚公司有句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这说明从东方到西方,都开始强调“以人为本” 的企业管理理念,事实上,这种理念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存在了。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基本观点;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的名言。可见古人对“人的因素”是高度重视的。
在商业交往中,也必须坚持“仁”、“信”之德。儒商注重“和气生财”,“和”则“旺”。对于同行业伙伴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要坚持以正当手段竞争,不能搞小动作或诋毁竞争对手,摈弃不道德的竞争行为。儒家主张“信”,其本义是“诚实不欺”,儒家认为诚信乃人性之本、天道之源。企业商德的核心是诚信,诚实不欺、重约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是企业立身之本,诚实守信是企业的良心之所在,是企业对顾客、合作者忠实守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信誉”是诚信的表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一个获得社会广泛信誉的企业,一个获得消费者信任的企业也必将是能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重约守信、言而有信,诚信为本,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公平有序竞争的基本条件。企业要盈利,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获利,怎样获利的问题。企业赚钱要讲良心,获取的应该是“阳光下的利润”。企业要牢固树立契约意识和忠实履约的道德精神,信誉至上,注重商业道德,反对随意毁约、商业欺诈。只有诚信不欺、重约守信,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欺诈、哄骗,言而无信,昧着良心赚钱,就会使企业失去信用,最终也会失去市场。
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修补,成为祖国传统思想的瑰宝。儒家精神重视修身养性,内炼立德,对于价值失落、人性沉沦和道德迷惑,具有匡扶补正和拨云见日之功效。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体系,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这些在现代职业道德建设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二、道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的一个基本原则。真正理解了“无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领大旨。现在我们思考老子的“无为而治” 的思想,是否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是否对现代管理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现代管理哲学要思考管理实践中最为根本的一些问题,如管理中的有为与无为、约束与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作为组织的管理,首先是一种约束,一种制度化的控制,借助这种行为控制而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总之,“有为”是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一个规范的跨国公司,有着周密的制度设计,有着极其细致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每一步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组织就如同一台大“机器”。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是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生命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必要环境。那么,实践中是多一点约束好,还是多一点自由好呢?是倾向“有为” 还是注重“无为”呢?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实现约束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我想,老子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学体系,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对于人类一切事务,包括管理在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无为”,在老子那里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道” 视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则是“常无为而无不为”。是“无为” 与“无不为” 的有机统一。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含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这才是“无为”。
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管理者不置身于琐事,而是以企业文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所以企业决策权下放并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为,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貌似无为,事实上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老子的“无为”除了在对人的管理上有参考价值,在整个企业的营运上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企业要按照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有利于消费者的正当的事业。企业能否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有没有“根” 和“本”。对企业而言,“无为”方能“清静”;“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本”,方能有“真根” 和“真本”;有了“真根”和“真本”,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真花,结出真果。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真根”、“真本”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之所在。
我们知道,这个“真根”、“真本” 并不是说想有就能有。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每个企业,每个企业主,要想弄清自身是花还是草,是哪一种花、哪一种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实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对自己认识不清的现象发生。一些企业、企业主因为过分“有为” 的实行多元化经营,反而误解了自身,把自身放在不适合的“品种” 和“位置” 上去了,结果,相当于自绝于环境,就像鱼过分“有为”而蹦到了岸上一样,这样怎能生存和发展呢?万物清静无为才可以回归根本,据守根本。做到原本是什么,就安然于是什么,是花就开,是鱼就游,是猴就跳。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老子的智慧并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方向的指引。对于先哲思想的学习,不能照搬照抄。“无为思想” 的管理学意义在于:现代管理无疑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科学理念是现代管理的基础。但是,在这种科学的背后,老子的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
第三篇:学习公共管理学心得
一种行政理论的新范式
——学习《公共管理学》心得体会
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种比较新的学科体系,在学习之前,其实我对这一学科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以为其就是行政行政管理学或者就是管理学,可经过对《公共管理学》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其实公共管理学是一种行政理论的新范式,理论体系非常新,属于典型的边缘学科,且整个学科体系还处于不断丰富发展之中,争论也十分激烈。虽然如此,并且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仍然觉得很有必要学习这门学科,因为公共管理学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很重大的作用。经过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学科知识上的收获的确不少,也纠正了许多看法上的错误!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关于《公共管理学》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我弄明白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即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出了一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______________ 规律的学科,它是在 ________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问我们你们理解的公共关系学是什么样的呢?
我思考了良久,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公共管理不就是管理学吗?经过仔细认真的学习,我才知道,原来公共管理学是将一种客观的社会活动的公共管理及其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点说,也可以理解为政府和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或者行政学就在于,公共管理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企业和事业组织、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那么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哪呢?首先离不开的自然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其次就是研究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也不容忽视;第三是研究如何应用具体地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来便能够使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同时,我还认识到公共管理学虽然说是一新范式,但其实与管理学还是脱不了关系,应该说是在行政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直接冲破了传统时代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垄断,使得越来越多的组织社会参与其中。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范围越来越扩大,这样一新的公共管理范式出现,从单纯的行政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公共管理理论阶段。所以公共管理学可以界定为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具有跨学科、边缘性的学科特点,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目标就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为什么我们感觉学习公共管理学这么困难呢?我觉得一方面是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的问题。公共管理学本就是一个新的理论、一个新的学科,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争议较多,对初学者是有一些困难;还有一方面我觉得应该是这门学校在我国发展较迟,大家认识理解得较晚的原因。
其实在西方,这一学科起源较早,在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基础上,又于70年代末期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只是于1997年研究生培养学科调整后才正式成为管理学大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目前它包含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其最早被称为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隶属于法学类一级学科政治学门下,所以许多人觉得这门学科就是行政管理学,或者与行政管理学区分不开来。在掌握这一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我经过广泛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钻研,又结合浏览阅读学术报刊杂志及学术网站上相关的文章,对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两者的区别还是有一定认识,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就是,我知道了公共管理学其实与行政管理学并不是一回事,两者虽然有许多共同性,但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先说说两者的共同性吧。其实就研究范围而言,行政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一个最高的共同性就在于,两者都研究政府部门!具体来说,就是无论是行政管理学还是公共管理学,将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做为自己的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如何让政府组织高效率地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或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所以说,政府部门的组织问题、领导问题、决策问题、执行问题、监督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成了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两都关注的问题,当然也是两门学科的共性问题。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别:
第一,两者的研究范围不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大于行政管理学,后者所探讨的问题是前者的一部分。因为公共管理学应该不止研究作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而且还应包括作为“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而一般来说,行政管理 学的研究领域仅仅限于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所以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全部公共部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准”公共部门所共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规律,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仅仅是“纯粹的”公共部门所特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可以形容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第三,两者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公共管理学所关注的是如何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以便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所以在公共管理学者看来,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所有公共部门都是管理的客体,不是管理的主体。而行政管理则比较强调把政府机构既看成是管理的客体,又看成是管理的主体。特别是做为主体时,强调政府要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好。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区别还在于:公共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则更强调公共部门(“纯粹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还有一点,也可以说明公共管理学其实与行政管理学并不是一回事。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语中的Public Administration一词就被译为“公共行政”,至80年代这一学科在 “公共行政”一词在我国被“行政管理”所广泛地代替,并且由于政府和学界的共同推动,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我国发展很快。但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及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仅仅是关注于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至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公益企业与事业组织的管理问题、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却并不在行政管理学关注的范围内,而其却在公共管理学关注的范围内。所以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管理学也并不等同于行政管理学。
正是有别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我觉得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深化转型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即指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督等作用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力量。如中国国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全国自发业主委员会、农民工保护组织等十大社会组织,就因其非政府、非营利和客观公正的特性已成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具备了政府和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而使这些组织在各自发挥了社会管理的巨大能量,成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重要力量。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在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学习公共管理学,学习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
当然,这只是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真的,《公共管理学》比较深奥,还有许多问题,希望留待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慢慢解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越来越丰富!
第四篇:学习公共管理学心得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种行政理论的新范式
——学习《公共管理学》心得体会
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种比较新的学科体系,在学习之前,其实我对这一学科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以为其就是行政行政管理学或者就是管理学,可经过对《公共管理学》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其实公共管理学是一种行政理论的新范式,理论体系非常新,属于典型的边缘学科,且整个学科体系还处于不断丰富发展之中,争论也十分激烈。虽然如此,并且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仍然觉得很有必要学习这门学科,因为公共管理学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很重大的作用。经过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学科知识上的收获的确不少,也纠正了许多看法上的错误!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关于《公共管理学》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我弄明白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学科即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出了一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______________ 规律的学科,它是在 ________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问我们你们理解的公共关系学是什么样的呢?
我思考了良久,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公共管理不就是管理学吗?经过仔细认真的学习,我才知道,原来公共管理学是将一种客观的社会活动的公共管理及其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点说,也可以理解为政府和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这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或者行政学就在于,公共管理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企业和事业组织、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那么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哪呢?首先离不开的自然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其次就是研究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也不容忽视;第三是研究如何应用具体地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来便能够使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同时,我还认识到公共管理学虽然说是一新范式,但其实与管理学还是脱不了关系,应该说是在行政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直接冲破了传统时代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垄断,使得越来越多的组织社会参与其中。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范围越来越扩大,这样一新的公共管理范式出现,从单纯的行政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公共管理理论阶段。所以公共管理学可以界定为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具有跨学科、边缘性的学科特点,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目标就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为什么我们感觉学习公共管理学这么困难呢?我觉得一方面是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的问题。公共管理学本就是一个新的理论、一个新的学科,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争议较多,对初学者是有一些困难;还有一方面我觉得应该是这门学校在我国发展较迟,大家认识理解得较晚的原因。
其实在西方,这一学科起源较早,在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基础上,又于70年代末期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在我国,只是于1997年研究生培养学科调整后才正式成为管理学大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目前它包含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其最早被称为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隶属于法学类一级学科政治学门下,所以许多人觉得这门学科就是行政管理学,或者与行政管理学区分不开来。在掌握这一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我经过广泛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钻研,又结合浏览阅读学术报刊杂志及学术网站上相关的文章,对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两者的区别还是有一定认识,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就是,我知道了公共管理学其实与行政管理学并不是一回事,两者虽然有许多共同性,但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先说说两者的共同性吧。其实就研究范围而言,行政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一个最高的共同性就在于,两者都研究政府部门!具体来说,就是无论是行政管理学还是公共管理学,将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做为自己的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如何让政府组织高效率地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或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所以说,政府部门的组织问题、领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导问题、决策问题、执行问题、监督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成了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两都关注的问题,当然也是两门学科的共性问题。
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别:
第一,两者的研究范围不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大于行政管理学,后者所探讨的问题是前者的一部分。因为公共管理学应该不止研究作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问题,而且还应包括作为“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而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仅仅限于政府组织的管理及其规律性问题。所以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全部公共部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准”公共部门所共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规律,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仅仅是“纯粹的”公共部门所特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规律。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可以形容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第三,两者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公共管理学所关注的是如何把政府机构自身管理好,以便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所以在公共管理学者看来,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所有公共部门都是管理的客体,不是管理的主体。而行政管理则比较强调把政府机构既看成是管理的客体,又看成是管理的主体。特别是做为主体时,强调政府要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好。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区别还在于:公共管理学更强调公共部门自身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则更强调公共部门(“纯粹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还有一点,也可以说明公共管理学其实与行政管理学并不是一回事。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语中的Public Administration一词就被译为“公共行政”,至80年代这一学科在 “公共行政”一词在我国被“行政管理”所广泛地代替,并且由于政府和学界的共同推动,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我国发展很快。但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及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从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仅仅是关注于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至于第三部门的管理问题(公益企业与事业组织的管理问题、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却并不在行政管理学关注的范围内,而其却在公共管理学关注的范围内。所以说,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公共管理学也并不等同于行政管理学。
正是有别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我觉得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深化转型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即指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督等作用的非政府、非营利的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力量。如中国国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全国自发业主委员会、农民工保护组织等十大社会组织,就因其非政府、非营利和客观公正的特性已成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具备了政府和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而使这些组织在各自发挥了社会管理的巨大能量,成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重要力量。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在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学习公共管理学,学习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
当然,这只是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真的,《公共管理学》比较深奥,还有许多问题,希望留待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慢慢解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越来越丰富!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五篇:学习教育管理学心得
我们这一届兄弟姐妹们多是80后,在很多人眼中,80后背负着很大压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内心总是徘徨与挣扎,我们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消逝以及我们心理的成熟,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是什么?我们又真正的学到了什么?
记得小时候,自己义无反顾的参加学校为响应党的号召而举办的游行,自豪而天真的认为自己为国家做出了一点点贡献,冒着细雨喊着响亮的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道现在中国的教育有没有实现像政策说的那样,但我们必须明白,中国的教育投入仍旧徘徊不前,中国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平等的现象,中国的教育停滞于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仍是一个重要的尚未解决的问题.究竟教育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想,作为被试者都相当的清楚,我们可以说在考试能力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社会的不断发展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在中国占了多年止风的“应试教育”也渐渐的被人们认为是“坏教育”的代名词,我们一直在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可以说,我们是应试教育的一份子,那么,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兼有夸赞与批评的教育呢?
我个人认为,“应试教育”主要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思想上,“应试教育”违背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以考试分数作为人的全部评价结论。在教学上,“应试教育”的重点是解题步骤的训练,以固定的解题程序替代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以记忆和背诵为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可以说,“应试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性质。
尽管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看到目的与手段的分离,教育的手段被当成目的。同时,由于考试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如由于现行高考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考查,高考试题多记忆性题目,多选择题等,能力测验、分析型题不多。尽管记忆力也是一种能力,但它与人的多方面潜能,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相比,则显得非常次要。高考这根“指挥棒”,使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机械的学习方法盛行。“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社会、学校和家庭三座大山,使一些学生变成了“书呆子”。
据报载,2000年1月17日,当许多人脸上还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时,在浙江却发生了一起值得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深刻反思的事情: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竟打死其母亲。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不少人,把它归之为学生的负担太重。当然,这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负担太重,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被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竟会干出如此的暴行呢?难道只有负担太重?这些问题不能不使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也必然使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教育到底怎么了?
事实上,近年来,由“学生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司空见惯,有不堪重负而患精神病的,有不堪重负而离家出走的,有不堪重负而沦丧堕落的,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都以我们把教育目的看成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