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授课心得
管理学授课心得
《管理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目标在于为后续管理类课程奠定知识体系基础,同时为学生培养工商企业管理能力创造良好开端。由于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存在先导课程,可以认为在理论知识上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学生的管理能力与技能参差不齐。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仍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其目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里,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架构和基础理论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如何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授课,我有如下深刻体会:
首先,精讲多练,以点带面。我发现,其他老师的教学进度总是在我前面,而且讲得比较轻松。个中原因,是他们做到了抓住体系,以点带面。如何做到以点带面?课堂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学生较为集中,便于教师集中讲解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同时,这种形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但课堂教学模式也有缺点,即学生多、水平参差不齐,做知识拓展讲授效果不尽人意。其他老师开设的网络“教学空间”,将有关背景知识、参考资料放入其中,学生可以课下阅读,这样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受此启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将学习资料放在了学生的QQ群,照顾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起到较好效果。
其次,用活案例教学,推动课内实践。我以往的做法是每隔一段
时间专门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对抗辩论达到检验、体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其他老师则采用了“镶嵌式”案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嵌入简短案例,以案例带动课堂教学,或导入新课,或破解知识难点,或巩固课堂内容,达到了多种功能。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较喜爱案例式教学,但由于书本知识过于理论化,且教材中案例的编写缺乏及时性和实时性,因此,如何较为成功地举行一次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案例素材的选取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等各种实事类新闻,或通过自己所熟知的企业中遇到的管理问题与现象,提供素材共同编写管理学课程案例,组建案例教学库。在此方面,我们已小有积累。
再次,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推进团队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案例教学,就要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具体体现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最高境界:课下分组讨论时鼓励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亮明各自观点,将本方观点建立在内部相互说服的基础上。课堂讨论时以学生作为发言主角,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争辩;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讨论气氛、引领讨论话题、进行必要点拨,不再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知角色;师生之间相互启迪、共同思考、彼此分享体会,通过脑力激荡共同感悟管理真谛。其他老师很善于引导话题,控制教学进程和节奏,非常值得学习。
第二篇:质量管理学授课教案
《质量管理》教案 第一章
质量管理总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质量管理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明确质量及质量管理在当今的地位,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学习内容等。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框架及基本常识。
[教学时数]
3学时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地位
一、如何理解质量
质量是实体满足人们需求的所有标准(特性)之和。
二、大质量与小质量
广义质量与狭义质量。
三、质量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基础与核心地位。
第二节
质量管理大师简介
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石川馨、水野滋、克劳斯比、张公绪、刘源张、郎志正。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衣服的质量?
2、如何理解大质量与小质量?
3、什么是质量管理?
4、如何理解质量及质量管理在当今的地位?
5、了解质量管理的研究对象。
6、质量管理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7、了解质量管理的前辈。
参考书目:
1、[日]水野滋著,孙良康、梁宝俭译,《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88年版。
2、[日]石川馨著,李伟明译,《日本的质量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年版
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基础——定义质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我们经常讲质量,那么什么是质量?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理论。
[基本要求]
对质量的含义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于定义各类实体的质量。
[教学时数]
2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国际标准的定义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其它质量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国际标准的定义
一、94年版ISO9000
质量是实体满足明确需求与隐含需求的特性之总和。
二、2000年版ISO9000
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需求得程度。
第二节
应用
一、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产品满足明确需求与隐含需求的特性之总和。
二、服务质量
是服务满足明确需求与隐含需求的特性之总和。
三、其它质量
如教学质量是教学满足明确需求与隐含需求的特性之总和。
思考题
1、质量的国际标准定义。
2、产品质量及特性。
3、服务质量及特性。
4、对身边的任一实体质量如何定义?
参考书目:
1、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编著,《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3、黄怡著,《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甘肃省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第三章
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质量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现状,才能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质量及质量管理的现状,引起责任感、危机感。
[基本要求]
掌握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并能从文字和图解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时数]
4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管理等于经营管理。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现有图形、创作图形。
第三节
讲授知识要点:世界质量管理测量表。质量管理百年发展的历史我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环境质量、人员的质量等现状。
第四节
讲授知识要点:21世纪企业面对的环境、企业质量管理战略的路径(观念、管理模式、方法)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文字表述质量的意义
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二、质量管理等于经营管理
三、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
第二节
图解表述质量的意义
一、现有图形
二、创作图形
第三节
世界及我国质量管理概况
一、世界质量管理测量表
二、质量管理百年发展的历史
四大阶段: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
三、历史差距
四、我国状况
第四节
企业质量管理战略
一、21世纪企业面对的环境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二、企业质量管理战略的路径(观念、管理模式、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2、如何理解“质量管理等于经营管理”
3、掌握理解某一图示或会画图。
4、什么是戴明奖、玛尔科姆·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
5、质量管理百年发展经历的阶段及特点。
6、了解并掌握中国的质量现状及解决的思路。
7、假冒违劣商品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8、分析21世纪企业面对的环境。
9、探讨企业质量管理战略的路径(观念、管理模式、方法)。
参考书目:
黄怡著,《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甘肃省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第四章
组织的质量文化环境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提升质量的前提是要有较强的质量意识,而质量意识植根于一定的土壤。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质量意识的内涵、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及企业质量文化环境的培育路径。
[教学时数]
3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质量意识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企业质量文化环境的培育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质量意识
一、含义
组织或个人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表现
第二节
企业质量文化环境
一、质量文化
一个组织体现的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精神风貌、制度规则、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培育的路径
教育培训系统、制度系统、实物流程系统。
三、案例分析
思考题
1、如何培育员工的质量意识?
2、衡量企业质量文化环境的标志有哪些?
3、如何培育企业的质量文化环境?
参考书目:
1、黄怡著,《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甘肃省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2、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章
全面质量管理(TQC)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要提升质量,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TQC是有效的提升质量的方法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TQC的理论与方法。
[基本要求]
掌握TQC的内涵及方法,并了解企业的实际做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TQC的含义、TQC的特点。朱兰质量螺旋及三步曲理论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TQC的理念,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预防为主,防检结合,最好用数据说话,以人为本,追求零缺点
第三节
讲授知识要点:PDCA循环含义、图形、实践运作步骤、特点。
第四节
讲授知识要点:
TQC的基础工作内涵、具体内容,标准化、计量、教育培训、责任制、质量信息。
第五节
讲授知识要点:
TQC的工具、工具系统、特点。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TQC的概念及特点
一、TQC的含义及TQC的特点
TQC的含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三满足为目标,谋求长远成功的管理方式。
TQC的特点:三全一多样
二、朱兰质量螺旋及三步曲理论
第二节
TQC的理念
一、质量第一
二、用户至上
三、预防为主,防检结合
四、最好用数据说话
五、以人为本
六、追求零缺点
第三节
TQC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
一、含义: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是质量改进的工具。
二、图形
三、实践运作步骤: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四、特点
1、每转动一周质量水平就提升一步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3、关键在A阶段
第四节
TQC的基础工作
一、内涵:进行质量管理所需的基本手段、条件、数据资料等管理工作。
二、具体内容
1、标准化,2、计量,3、教育培训,4、责任制,5、质量信息
第五节
TQC的工具
一、工具系统
1、老七种工具
2、新七种工具
3、其他工具
二、特点
思考题
1、TQC的概念
2、TQC的特点
3、什么是TQC的“三满足”?
4、掌握TQC的基本理念及对每一理念的分析理解。
5、掌握PDCA循环的概念、图形、特点及应用。
6、掌握TQC基础工作的概念、内容及每一基础工作的具体内容、应用。
7、掌握朱兰质量螺旋及三步曲理论。
参考书目:
约瑟夫·M·朱兰《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六章
质量管理的工具系统——老七种工具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要提升质量,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工具,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是TQC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的提升质量的方法与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理论方法与应用。
[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老七种工具的理论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与实践。
[教学时数]
10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数据的分类、特性、各种数据的概念、特点。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因果图的概念、制作、应用。
第三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排列图的概念、制作、应用
第四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调查表的概念、制作、应用。
第五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分层法的概念、制作、应用。
第六节
讲授知识要点:了解散布图的原理。
第七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直方图的概念、应用。掌握工序(过程)能力的内涵,工序(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含义、公式、计量值数据CP的计算分析)
第八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控制图的概念、应用。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工具应用基础
一、数据
数据的种类:计量值数据、计数值数据、评比值数据。
数据的特性:波动性、规律性。
二、语言资料
第二节 因果图
一、含义:分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弄清影响质量问题所有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的工具。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第三节
排列图
一、含义:寻求关键问题与原因的工具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第四节 调查表
一、含义:为了解现场质量问题而设计的图表。
二、几种常用的调查表
产品缺陷位置调查表、记录用调查表
三、应用
第五节 分层法
一、含义:对收集到的数据分门别类,以便分析质量问题的工具。
二、应用
第六节
散布图
一、含义:对具有相关性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最佳质量控制点的工具。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第七节
直方图
一、含义: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并画出直方图形进行分析质量特性的符合性的工具。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四、工序(过程)能力
1、工序(过程)能力的内涵
2、工序(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含义、公式、计量值数据CP的计算分析)
第八节
控制图
一、含义:是画有控制界限的图表。它是用来区分质量数据波动是由于偶然性因素引起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的工具。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思考题
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有哪些?为什么叫“老七种工具”?
2、掌握数据的分类、各种数据的概念、特点。
3、掌握因果图的概念、制作、应用。
4、掌握排列图的概念、制作、应用。
5、掌握调查表的概念、制作、应用。
6、掌握分层法的概念、制作、应用。
7、了解散布图的原理。
8、掌握直方图的概念、应用。
9、掌握控制图的概念、应用。
10、工序(过程)能力的内涵
11、工序(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含义、公式、计量值数据CP的计算分析)。
参考书目:
1、张公绪主编,《新编质量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甘烽、宋光贵编,《技术与质量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周纪芗,茆诗松编,《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第七章
TQC的新七种工具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要提升质量,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工具,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是TQC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的提升质量的方法与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理论方法与应用。
[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新七种工具的理论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与实践。
[教学时数]
6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系统图的含义、制作步骤、应用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KJ法的概念、制作、应用。
第三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关联图的概念、制作、应用
第四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矩阵图的概念、图形、应用。
第五节
讲授知识要点:了解数据矩阵图的概念、应用。
第六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PDPC法的含义、原理、应用。
第七节
讲授知识要点:掌握箭头图的概念、应用。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系统图
一、含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明确各级的目的手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实现目标的科学方法。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第二节
KJ法
一、含义:对收集来的杂乱无章的语言资料进行归类整理,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的方法。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第三节
关联图
一、含义:对复杂因素相互纠缠的问题弄清其因果关系,以找出适当解决措施的科学方法。
二、制作步骤
三、应用
第四节
矩阵图
一、含义:通过多元思考明确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方法。
二、图形
三、应用
第五节 数据矩阵图
一、含义:对矩阵图中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二、应用
第六节
PDPC法
一、含义:也称过程决策程序图法。随着过程的进展,对事物发展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预测并提出多种防范措施,以有效达到目标的方法。
二、应用
第七节
箭头图
一、含义: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最少的资源有效完成任务的方法。
二、应用
思考题
1、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2、掌握系统图的含义、制作步骤、应用
3、掌握KJ法的概念、制作、应用。
4、掌握关联图的概念、制作、应用
5、掌握矩阵图的概念、图形、应用。
6、了解数据矩阵图的概念、应用。
7、掌握PDPC法的含义、原理、应用。
8、掌握箭头图的概念、应用。
参考书目:
1、胡铭主编,《质量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焦叔斌、陈运涛主编,《质量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第八章
ISO9000族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ISO9000族标准是有效开展TQC的制度与组织保证。是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理论,掌握ISO9000族标准中的相关方法,如:建立健全质量体系、过程管理法、认证等并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教学时数]
9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的时间。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ISO9000族标准的颁布对国际(内)质量管理的影响、现代质量管理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
讲授知识要点:1987年、1994年版ISO9000族主要标准的构成及内容。
第四节
讲授知识要点: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解与贯彻、颁布的时间及原因、标准的构成及内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过程管理)
第五节
讲授知识要点:ISO9000族标准在运作中的三大主线:主线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主线二:质量体系的认证;主线三:质量的改进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产生的时间
1987年3月
二、历史背景
1、全面质量管理深化发展的要求
2、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
3、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ISO9000族标准的颁布对国际(内)质量管理的影响
一、使质量管理成为世界性的活动
二、现代质量管理阶段的特征
第三节
1987年、1994年版ISO9000族主要标准的构成及内容 一、六个标准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解与贯彻
一、颁布的时间及原因
二、标准的构成及主要内容
第五节
ISO9000族标准在运作中的三大主线
主线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一、质量体系的内涵
二、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与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如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主线二:质量体系的认证
一、认证的含义
二、质量体系的认证的含义
三、质量体系认证的意义
四、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主线三:质量的改进
一、质量改进的含义
二、质量改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质量改进的对策
思考题
1、ISO9000族标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
2、ISO9000族标准颁布的意义。
3、了解1994年版ISO9000族主要标准的构成及内容。
4、掌握质量体系的概念、意义及运作程序。
5、掌握质量体系认证的概念、意义及程序。
6、掌握质量评审与质量审核的概念、区别。
7、了解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颁布时间、原因、构成、内容。8、1994版ISO9004与2000版ISO9004的区别。
9、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与企业的发展
10、质量改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1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及实践运作
12、简述ISO9000标准中的过程管理思想
参考书目:
1、刘源张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宣贯教材》,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年版。
2、姚根兴、腾宝红编著,《如何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3、马林、尤建新主编,《高等院校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2006.1
第九章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六西格玛管理是近几年来,6西格玛管理在西方企业中普遍推崇,取得了巨大的成效。6西格玛管理模式是1987年由摩托罗拉提出并实施、1995年由通用电器进一步完善并使其发扬光大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减少缺陷、降低成本、使顾客满意,增加利润的系统管理方法。6西格玛管理的质量目标是一百万个产品里只允许有3.4个缺陷。六西格玛管理是提升企业质量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
[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应用到企业实践中。
[教学时数]
4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六西格玛管理的产生发展、六西格玛管理的管理系统(目标系统、观念系统、组织系统、方法系统、基础系统、工具系统)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的现状(西方、我国)、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步骤、我国引入的考虑。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一、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
统计含义与管理含义。二、六西格玛管理的产生发展
1985年产生于摩托罗拉公司,1995年通用实施并发扬光大。
六西格玛管理的管理系统
目标系统、观念系统、组织系统、方法系统、基础系统、工具系统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的现状 二、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步骤
三、我国引入的考虑
思考题
1、什么是六西格玛管理?
2、六西格玛管理是怎样提出的,发展如何?
3、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4、了解六西格玛管理的现状。
5、六西格玛管理实施步骤。
6、我国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
参考书目:
1、徐育才主编,《6西格玛管理培训》,京华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苏比尔·乔杜里著,《六西格玛的力量》,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
第十章
质量成本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质量成本是进行质量管理的货币语言,搞好质量成本管理是提升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成本的内涵,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质量成本的内涵、质量成本的构成。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质量成本的管理的意义、质量成本的核算、质量成本的分析指标、模型、应用。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怎样理解质量成本
一、质量成本的内涵
是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引起的费用和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而引起的损失。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1、预防成本
2、鉴定成本
3、内部损失成本
4、外部损失成本
第二节
质量成本的管理
一、质量成本的管理的意义
二、质量成本的核算
三、质量成本的分析
1、计算指标
2、分析模型
3、确定所在区域
4、质量改进的决策
四、应用
思考题
1、掌握质量成本的概念、构成内容。
2、了解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3、了解质量成本分析模型。
4、掌握质量成本分析应用。
5、掌握两类质量成本的性质。
参考书目:
1、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復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编著,《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第十一章
QC小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QC小组是TQC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质量的群众性组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QC小组的内涵及企业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的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QC小组的含义、特点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QC小组活动的组建、活动(PDCA)、管理
第三节
讲授知识要点
QC小组成果发布会的含义、意义、有效组织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含义:是有现场的一线员工自愿组织起来以提高质量量为目的进行质量改进活动的小组。
二、特点
群众性、目的性、自愿性、科学性
第二节
QC小组活动
一、组建
二、活动——PDCA循环
三、管理(小、实、活、新)
第三节
QC小组成果发布会
一、含义:定期召开的以促进QC小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质量改进的会议。
二、意义
1、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促进
三、组织(充分准备、合理评价、调动积极性)
思考题
1、掌握QC小组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如何搞好QC小组活动?
3、如何有效的开好QC小组成果发布会?
参考书目:
1、朱立恩编著,《商业服务业QC小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2、[台]林正修著 《现代质量管理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的理论前沿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及时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前沿是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质量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及时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前沿。
[教学时数]
2学时
二、教学大纲
第一节
讲授知识要点:发展趋势、热点理论(卓越绩效模式、魅力质量理论、质量屋原理等)。
第二节
讲授知识要点:卓越绩效模式的内涵、产生背景、基本内容。
三、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理论
一、发展趋势
二、热点理论(卓越绩效模式、魅力质量理论、质量屋原理等)
第二节
卓越绩效模式
一、内涵:以世界三大奖的评价标准为基础,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二、产生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方面,用国家质量奖的方式来推动企业追求卓越。另一方面企业也用国家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来进行企业的质量改进。
1、基本内容 2、11项价值观
3、七大类评奖标准
思考题
1、发展趋势是什么?
2、了解卓越绩效模式的内涵、基本内容。
3、了解魅力质量理论及应用。
4、了解质量屋原理及应用。
参考书目:
1、[美]克劳斯比,《零缺点的质量管理》
2、[美]吉姆·柯林斯著,《从优秀到卓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3、焦叔斌译,《卓越绩效准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第十三章
实践教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锻炼学生对所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基本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联系企业及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
[教学时数]
2学时
二、教学大纲
前述第一章到十二章节的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核心内容实习
1、课程认知实习
2、全面质量管理流程模拟实验
3、质量管理的工具应用系统实验
4、ISO9000标准流程实验
5、QC小组活动模拟实验
6、质量管理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撰写
思考题
1、实践中的组织质量管理的现状
2、所学理论与方法在各类组织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主办,月刊,《中国质量》杂志。
第三篇:授课心得
开学之处,秋意袭来,落叶缤纷;
蒲汪小学的老师们正投入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教研室值此之际于9月27日,精心组织举行了一次校级公开课活动,为广大的新老教师送来了一场贵如油的秋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这次活动,再一次为新老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思考、总结、共享的平台,它引导、帮助和鼓励着教师记录自己对教学的思考与成长。
我听了刘增芹老师的一节词汇课,用两个词来形容:精彩、心服口服;用一句话来形容:姜还是老的辣。尽管也稍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
新课标理念在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位,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指导课堂教学。总结起来有如下优点:
1、刘教师基本功扎实,流利的使用英语组织课堂,仪表端庄,板书工整、美观、大方。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民主平等。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目标把握准确,重难点处理恰当,教学流程能够体现教学策略,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环节设计合理、科学,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3、Warm-up环节,做了两个游戏,复习了旧知,为新知做了铺垫,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能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录音机、词图卡、简笔画、实物、玩具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教学中直观形象地呈现和拓展操练了新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Presentation环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做到针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创设情境串、设置语言活动链,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景中分层解决新语言点,整个课堂节奏紧凑,过渡自然做到重点内容在情境中呈现。
6、Practice环节,在活动中操练,操练环节非常有层次性,由整体-部分-个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机械操练的范围广、密度大、频率高。操练形式多样且有节奏,意义操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一步步把知识放给学生,体现了老师引导的艺术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双边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效果很好。
7、能够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采用评价奖励机制评价学生;
8、拓展环节设计的很好,教师做了示范。缺点也在所难免:
1.评价方式单一;应尽多地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Good!Wonderful!Super!等我们学生已学过的英语。2.操练环节过于急躁,应稳扎稳打。
3.拓展环节,教师主导过多,应放手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刘老师这节课的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有比较才知道有差距;
接下来是我讲的一节对话课,与刘老师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呈现时情景设置不到位,有的环节设计不够连贯,衔接僵硬,缺乏过渡语;肢体语言僵硬,表演起来显得不自然;操练形式单调,过少;时间分配不均,未进行拓展;在教学的设计上可能还不够新颖;在教学的语言上不够有艺术;在驾驭课堂的能力上还很欠缺;在把握教材上不够有深度等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准备时间总是仓促,演出总是有遗憾。不过遗憾的多少是和平时下的功夫成反比的。平时的积累越多,遗憾会越少的。收获是有的,不敢说自己提高,只是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袒露自己缺憾、不成熟的一面,让别人真切地看到我需要雕琢、改进的地方,再用信心跨越自己的缺憾,超越自己。惟有如此,才能进步!在收获之余,更多的是一些思考。我们还年轻,我们也还很稚嫩。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们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去学习,还有许多能力需要提升、还有许多愿望等待我们去实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勤奋工作,认真教学,在不断的锻炼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这次活动不仅仅增长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做事的态度和信心。我的成绩里包含着太多人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谢谢你们!
最后我要对自己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不断努力奋进,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再次衷心感谢周围所有帮助过我的敬爱的领导、老师还有亲爱的朋友们!《英语听评讲课心得体会》来自斐斐课件园!http://www.xiexiebang.com]你最好的选择!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1、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5、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第四篇:管理学心得
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
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半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然而许多管理者总是强调日常的经营活动而忽略做计划,这是造成他们日后到处“救火”的主要原因。在有很多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了计划也只是在做无用工而已,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做计划。其实不然,我认为计划是为了有备无患。做了总比没做好。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
我认为我将来就是一个企业家或是一个公司老板,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人才”,然而,间接面对的就是“管理”,曾听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从侧面说明了管理的重要,因为,要留住人才,关键就在于管理,
第五篇:管理学心得
管 理 学 心 得
管理学学习心得
经过一学期管理学的学习,让我对管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前一直以为管理学只是对企业的管理,可是当我真正学习了管理学之后我发现其实管理学的内容不只是那么简单。通过这一学期对管理学分别从管理学的使命、管理学的基础、管理学的职能以及管理学的创新方面的学习了解,让我对管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不仅仅是教大家管理的理论,管理的手段更是让我意识到了管理的意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小的公司还是大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领导和管理能力的人来管理,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让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而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出一种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于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投入最小成本换取最多的回报,而工作和人是管理的两个重要部分。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时实际情况也是变化万千,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在这方面,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成就。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些理论本身对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和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从科学管理思想中收获更本质的内容,那便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人们的工作效率
不断提高。泰勒在这一方面只是为人们开了个头,后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创造力,面对各种情况,科学理性地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从而使效率达到最大。这便是对于工作的一部分,当然不只是科学管理思想对其有积极作用,但最终目标还是通过调整工作,来使效率达到最大。
第一部分无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如果没有第二部分的话,第一部分无疑会大打折扣。
这第二部分是对于人。如果说对于工作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第一方面内容会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人文气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社会人的假设、士气的概念、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总的来说,对于人这一方面,虽然不及对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产生的效果可能更显著,同时也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带来的内容。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计划制订的步骤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的场合,例如许多大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出国读书的机会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机遇等,然后,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国家以及就读的专业领域等。我们还需要假设是否能在留学过程中获得奖学金以及是否能够在外兼职打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选择方案。因此,学生们可以就申请不同的学校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学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和申请到签证后,我们就需要开始指定衍生计划,包括选择住处、搬到一个新的地址,或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后,我们需要将一切计划转换成预算,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等。这些步骤都是一个计划的体现
以上是我管理学学习一学期的一些认识,短时间内也很难思考得很全面,因此先写下这这篇心得,算是自己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当然,有了这些初步的学习,我想今后无论我将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我想我都会用到管理学所学习到的知识,无论是管理公司还是管理员工方面,进入了这个领域才发现这是片无比广阔的天空,所以我还要广泛的涉猎管理学以及与管理有关方面各种重要的书籍,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能够很自然的应对今后工作或是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让自己思维也更加开阔,不会受到惯性思维方式的束缚,所以多读一些管理类的书籍,对我们将来找工作,对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领域。要意识到我们不知道的还很多,越是了解越多越觉得自己未知的领域是那么的大,因此,我们更要保持一颗时刻学习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丰富自身内涵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