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国语》有感
捧着我国第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国语》,忽然时间倒退到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置身于那个动荡多变,战火硝烟的时代,金戈铁马呼啸而过,而那些发人深省的哲理却在耳边回荡,盘旋。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人物,岁月的长风吹不走警世哲言,时间的车轮碾过了多少历史的印记。那个齐晋楚秦吴越等大国争霸,弱小诸侯受到欺凌与征讨的春秋留给我们多少深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于是《国语》“因圣言为虑意,托王义以流藻”着重记叙“邦国成败,嘉言善行”采取自周穆王以来到智伯之死这一时期的各种重大事件,以记言为主,将历史人物的言辞,议论和对话汇集起来,是一部精心编纂的“政治语录”。
被称为国别体之祖的《国语》,记录着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等各种内容,不仅惊醒当时,也给现在的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品读《国语》,感悟着,反思着......“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品读勾践,感受到的是庄敬自强,永不言弃。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并没有放弃、颓废,而是运用了智慧的力量。在睿智机敏的文种的帮助假意受辱求和,争取喘息的时机,然而昏庸的吴王竟然同意了。勾践一方面派文种整顿内政,积蓄力量迅速恢复国力;一方面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精心谋划以期报仇雪恨。在做了充分准备后果断出兵,连战三捷,最终打败了强敌,东山再起,一举消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被迫自杀。
不得不被勾践这种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所折服。可谁又知道他卧薪尝胆时的心酸呢?一国之君甘心受人摆布,可为了越国人民他忍受了,为了越国的复兴他忍受了。不禁想起了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最后不也成就了一番伟业吗?而那个“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项羽却留给我们太多的空白与遗憾。就象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人人都想成功,可成功容易吗?一个成功的人要忍受多少魔难,要有多强的意志,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困难面前退缩?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又有多少“勾践”?可不经历风雨哪有彩虹?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理理纷乱的思绪,把责任背上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也要象勾践一样永不放弃逐梦的信念,走过崎岖才会有平坦大道,前方定会是艳阳天。
品读《国语》感悟着反思着……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读着《召公谏厉王弥谤》,在被远见卓识的召公精辟透彻的谏辞征服的同时,感触最深的还是周厉王姬胡的昏庸残暴。作为西周末期一名众所周知的暴君,他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任用精于搜刮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把山林川泽尽归王室所有,不许平民利用山林川泽谋生,暴虐敛政与国人争利,终至国人暴动,自身遭受流放。
在这个阶级对抗到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这个典型的专制主义者还派卫巫监视谤者“以告,则杀之”还自鸣得意告诉召公“吾能弥谤矣”可以看出厉王的浅见陋识,刚愎自用,昏庸无能。召公深刻阐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他不仅看到了民众力量的强大,而且察觉到民众有左右王朝政权的力量,他提出了“宣”“导”的主张,指出天子听政的途径方法,然而厉王“弗听”表面上“国人莫敢言”实际上在酝酿反抗力量,最后终于把这个昏庸无道的暴君打倒,并放逐到彘地。《里革论君之过》中晋国太史里革也认为厉王昏庸无道,咎由自取,包含了朴素的“民本主义”。
本文通过召公谏厉王弥谤与暴君自取灭亡之史实的记叙,深刻的揭露了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残暴无道,具体阐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不禁想起了孟子。在中国先秦思想家中把民众视为国家的根本,并主张对民众施“仁政”的当属孟子了。他有一段精辟的见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国君不择手段对百姓横征暴敛。而周厉王就是典型的反例,他与勾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勾践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君民上下同心,“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父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矣。”于是越国人民同仇敌忾消灭了吴国。周厉王和勾践的对比还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训“从善如流,从恶如崩”周厉王不许民众批评指责,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拒绝召公一切正确的建议,最终自实其果。而勾践认真听取范蠡、文种等谋士的谏意、辅佐,多次询问范蠡伐吴的时机是否成熟,每次都认真听取范蠡从天时地利等方面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善于倾听、富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国语》中政治观念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朽,重视民意,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对当今社会“以人为本”观念仍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重视人民,倾听民意,一个国家才能长久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另外,在《国语》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那些铭记史册的历史人物,还有一个“孟母”式的伟大人物。
她就是鲁国大臣公父之伯的母亲敬姜。她堪称那个时代的一朵奇葩,她的嘉言懿行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她一向歉逊自持,能以礼惩处怠慢客人的儿子;恪守妇人之道,不言非礼之地,又能亲自纺织并教训儿子效绩勿怠,戒惰以勤;更懂得区分轻重之事,以《诗》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也能和子媳和睦相处,严格要求子媳于祭奠亡人时有礼有节。尽管“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和那些等级观念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和时代局限,但她提倡的戒惰以勤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思索和回味。孔子听后告诫他的弟子:“你们都要记住,季氏家的妇人真可是个不贪图安逸的人了!”在我看来她的确是一位明礼妇人,在那个男权社会,身为一位贵族妇人,她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她秉奉着当时的道德取向和伦理观念,语重心常的教导儿子要勤于国事,又有几个贵族妇人能做到这样呢?她所表达出的戒惰以勤仍值得两千年后的我们认真记取。一个国家也只有勤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仍是我们的指明灯。一位贵族妇人,一种时代步调,一种精神传递!
一本厚重的《国语》,一个时代的生动写照,多种精神的启发共鸣,一种心灵的反思升华!
品读《国语》,在渊博的知识海洋里陶醉着。
品读《国语》,在浩瀚的精神世界里崇拜着。
品读《国语》,在哲理的告诫中吸收着,成长着。
第二篇:国语教学计划
和田市四中2017—2018学年 国语教学工作计划
国语教学是新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强新疆的国语教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和爱国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多语的高科技的社会,从此意义上来讲,国语教学的存在和不断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掌握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知识面不断扩展,眼界更加开阔,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而新疆各级政府将国语教学作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并将它作为构建和谐新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项战略举措。“国语”教学是我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措施。这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短短的几年里探索,学校在硬件建设、师资配备、办学基础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国语教育特色,基本建立了符合学校的国语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效益和办学经验。
一、学校国语教学环境 1.学校基本概况
我校是一所有着28年历史的民语言学校。学校校级领导4人,设有书记、校长、两名副校长。下设校办、德育科、教务科、总务科,学生科五个科室。现有教学班41个,学生2050人,在编教职工144人,目前125人。我校现有国语系在编人员8人;正在参加自治区教育厅开办的国语培训班人员2人,借调到市教育局老师1人;现有七年级13个班,八年级13个班,九年级15个班。七年级所有的班都用国语来授课。现在国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亮点。
2.有一个非常浓厚的学语言环境。在建校以来的这28年里,校领导一直很重视国语教学。最关键的是:现在在学校所有的教师都用国语来交流,七年级的所有教材教学用国语来授课。在这些年当中,不管是学校的各种学习,会议,田径运动会,学校的各种大型文艺活动活动等大部分都用国语进行,在这种环境中付出一点点努力,却得到极大的收获。
3.思想上已认识到--提高国语水平有利于搞好民族大团结。我校民汉教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态度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多的交流,思想沟通,相互协助下,大家都有了彼此的尊敬和更深刻地认识,使在民汉教职工之间搞好民族大团结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我校民族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在国语学习上很积极。由于我校的汉族教师都教国语,所以在平时的国语教学中,其他民族国语教师就经常请教教学上不太明白的地方,积极的配合,这使得我校的国语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在国语教学方面取得好成绩
(一)民语系国语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以民语系教师为主,已有一半都已参加过国语培训,还有一些本来学的国语专业,毕业时已通过教师国语能力水平测试,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年轻新教师,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即使不是学习的国语专业,但是国语水平也很高。加上正在参加国语培训的人员来算,要胜任国语教师的合格率应在90%左右。
(二)要加强对国语教学的思想认识
努力学习有关国语教学的各类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国语教育特色。作为一所民族学校,在进行国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国语教学质量,而且还具有探索国语教学规律、引领国语教学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基于这种认识,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国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国语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特色来抓,有长规划、短安排。学校注重提高广大教师对国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国语教学工作意识。把国语教学的有关文件精神、理论文章作为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要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角度去认识国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积极参与国语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特别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国语教学工作的决定” 》后,我校开展了进一步做好国语教学工作的学习,组织全体民语系教师,如何认识国语教学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国语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清除了教职工在认识上的残留障碍,统一思想,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国语教学工作打实了思想基础。
(三)、对国语教师的培训办法及措施:
1、强化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提高国语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学校从三个方面考核教师的国语教学能力,即:知识水平能力、教学能力和国语水平能力。根据考核的结果,针对教师的个性特点制定其专业发展计划,对教师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培训:
一是外出培训。近几年我校陆续有教师赴往内地各大城市及乌鲁木齐进行国语培训,区内参加地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短期培训、集中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并鼓励教师加强自学。
二是校本培训。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每星期六,星期天上午老师们进行国语学习。
2、制定并实施国语教师队伍建设、国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1)国语理科教师通过自我剖析,制定出本人国语学习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教研室按照教师的学习计划、个人特点和实际情况定出目标。
(2)营造国语教师学习国语的氛围和环境,安排民汉教师合署办公,为学习国语和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条件。
(3)外出脱产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参加内地、自治区和地区各种形式的国语教学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国语教师国语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倡教师自我提高,有能力的直接参加考核。
(4)安排专业知识扎实,国语水平良好的民语教师到国语系上课,通过评课、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考核。
3、实施校本培训。面向国语教师的校本培训:
(1)每周三下午参加一小时国语培训。(2)每月至少听国语教师一节课。(3)每学期阅读国语言书一本。
(4)在办公室多跟国语教师用国语普通话进行交流。
(5)民汉教师结对子、合署办公为学校校本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
4、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方面:(1)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国语课程用国语授课。初一年级加大国语课程比重,力求先过语言关;初
二、初三年级逐渐增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课时数,初中毕业时学生母语、国语达到一定水准。
(2)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设计教学思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难点的突破,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克服语言障碍,教师在上数学课前先讲这堂课所涉及的专业国语词汇,再上新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经常组织召开国语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加强国语课程科研,探索国语教学的最佳方法,尽快推广应用,提高国语教学的教学效率。
(4)提高民语师生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学校每年开展民汉教师拜师、“一帮一”活动,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国语学习时间,通过朗读课文、演讲比赛、不断强化国语水平;在课间、大会等公开场合使用国语交流、从而形成了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乐于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我们今后还要认真完善和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着眼点,采取外送培训、在职自学、校本培训及建立奖励机制等多种措施,要改变和克服忙于事务、凭经验的教学方式,深入钻研教材,转变观念,接受新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四)国语教学的成绩:
在国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成为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在进行国语教学的这几年时间里,我校的民语教师尤其是民语理科教师国语授课水平不断提升。
(1)课堂大赛:我校国语学科教师在国语教学平台上率先,艾力非努尔,娜扎开提,努尔古丽等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的国语说课、讲课比赛第一名,并参加地区级讲课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教师专业水平在不断提升
在自治区国语教学大的背景之下,在学校做课题研究氛围之中,国语组教师认为:专业水平提升最主要的原因选择“自我专业成长的需求与动力”占大多数。以上情形与事实说明:在自治区大的国语教学背景下,在承担课题研究氛围中,国语组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需求与动力大大的增强。他们通过自主实践、反思和发展专业能力,民语国语教师国语教育能力及水平得到提升。
(五)我校国语教学的创新点表述
1、基本完成少数民族理科教师向国语教师的转型。
2、正在逐步培养了学生学习国语的热情,逐步转变了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国语模式建构中适应国语教学,热爱国语教学。
3、建立了以校为本的研究机制。通过校本培训,着重提升了国语教师的国语授课水平与专业水平。
4、转变了少数民族国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增强实施“国语”教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5、通过课题研究,国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研发者。
(六)加强民族团结工作
民族团结是确保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我校校训中“团结”的重要含义是: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重中之重的主题。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对此,领导班子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班子成员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政治立场坚定,顾大局,识大体,团结协作。大力倡导师生在工作上做战友,在生活中做朋友的风尚,努力创设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平等对待,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教育。以各种节日、纪念日、宣传日为契机,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经常召开以“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是一家人”、“手拉手,心连心” 等活动,民族团结的板报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是长搞常新,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师生的国语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这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力争在国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国语学科的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国语水平有限。从学生生源上分析,我校所属学区学生基本上都是附近乡村农民子女,入学前很少接触国语,进校时的国语水平几乎为零,而且学生的稳定率很低。这些学生一部分因家庭没有固定收入,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忙于生计无法帮助学生,在国语课程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接受有一定的难度,甚至课堂上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无法掌握老师讲的内容,课后用国语的机会很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启而不发,启而不动”的场面,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了最基本的国语拼音和识字的基础上,接受国语授课,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会达到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更不说他们要达到国语教学的要求。
2、国语授课的教师在国语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无法将其归纳和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国语授课的教师自身国语表达还存在困难,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民族教师的国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提高,但在课堂讲述,表达教学专业术语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有些还难以用国语表达。
4、由于对教师的外派培训、借调、病假等原因,使我校留在学校担任教学的部分教师课程繁重;而且专业教师与所教学科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影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继续提高方面带来不便,使学校国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受到影响。
5、这几年学校的软硬件环境的限制,给学校正常开展各种跟教学有关的有意义的活动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近几年我校在国语教学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以上所述的困难,我们相信通过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将会继续坚持以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完善“国语”教学工作,也相信我校的“国语”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就。
和田市第四中学 2017年9月
第三篇:国语总结
“教师学习国语一小时”活动总结
自从上个星期欣然接受塔校长邀请,给大家当汉语老师,就不断被维吾尔族老师们学汉语的热情打动。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当初马校长担心会占用我比较多的时间,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在这个学习汉语群里,每天晚上和早晨都有老师们在读汉语课文。每人一本学习教材,天天随身背着,回家学、下午7:30左右在学校集中学。我也同样随身背着这本书,晚上在群里分句、分词、分声调地朗读,便于老师们随时对照学习。对读音不准的,我就给大家一一纠正。我还会不自觉地想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纠正大家的发音,不断与大家探讨和尝试多种方法。这对第一次教汉语的我来说,确实也是一个挑战。
原本我睡觉都需要手机闹钟叫醒,可是,自从教大家学汉语,早上起床基本就不用闹钟了。经常闹钟还没响,我就已经醒了。听着老师们的朗读声,开始我的洗漱和上班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在纸上记下谁谁的哪个词、哪句话读得不准,然后在微信群里逐个给大家纠正。一开始计划每天下午7点到7点半学习,可是老师们总是有工作上的事情耽误,还有第七节有课的,等开始学习的时候经常是7点半以后了,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是8点半了。每天晚上我基本都是最后一个到食堂吃饭,与朋友们散步的时间也就没有了。
可是我感觉还是很值得的。自认为这件事情,有价值。只要能帮维吾尔族老师们在汉语学习上有提高,下学期能承担起学校的课程,而且能非常自信和骄傲地展开工作,我就是高兴和欣慰的。谁让我这么有责任心呢!谁让我这么好为人师呢?!我教维吾尔族老师学汉语 新疆越来越重视普及普通话。我赞同国家的这个政策。新疆各民族中,维吾尔族同胞比例较高。从今年开始,国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取消民语言班,实行民汉混合编班、民汉合宿,使得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增多。这就使得讲普通话、写汉字的要求提高了。这一举措,也同样涉及到民语言老师们的讲课问题。原本给民语言学生上课,可以用维吾尔语,现在逐步取消民语言班,维吾尔语老师没有用武之地,必须学习汉语,用汉语给学生上课。试想,如果维吾尔族老师只会本民族语言,学生们也是这样,就不能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更不能顺利地进入大社会,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发展及未来的大好前程。学生们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所以,我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大家都来支持我吧!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不仅需要花费时间,还需要耐心,并不断给大家加油鼓劲!
第四篇:国语读后感
齐 语
1、鲍叔让相位于管仲
这个事重在说明自知、知人。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2、桓公迎管仲
当你想得到某物时,别人不想让你得到。齐桓公对鲁说:我要亲手杀了管仲。于是鲁送回管仲。
3、管仲对桓公以社会划分
管子根本上是法家,但是又不同于韩非子的法家,阳光明脆而没有韩非的术、势那么阴险而为世人所诟病。
管仲建议国家一方面立法规范民众,一方面选举贤德,也就是好人好事,为世人的榜样。这样人民就安定了。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赏善罚恶。
这四个字是一切政府的基本责任。无论美国、中国、日本、苏联,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服务式政府、还是家长式政府,赏善罚恶乃是一个政府的根本,如果一个政府做不到这一点,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具体怎么执行,各个政府有不同的做法。管仲认为:要把百姓分居。士工家商各有一片地方,互相之间少交流,可以使社会稳定。农民看不到商人的赚钱与轻松,也就愿意在土地上踏实的干活了;商人看不到工人的生活充满乐趣、稳定,也就以自己的财富为得意了;工人看不到土族的高雅也就以为自己的生活算完美了;而士族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谈论一些思想、玄妙的话题,就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逍遥的人了。
农民似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在管仲的设计里,商人的后代永远是商人,工人的后代永远是工人,但是农民的后代纯朴,没有沾染不良习气,那些能当官的优秀者一定值得信赖。有关官员见到这样的人才不予推荐,要受到五刑的处罚。他们必须推荐贤才,才可谓之称职。
4、管仲对桓公如何速霸
想称霸就要有军队,但是你有训练军队的时候其它大国看到了肯定也不会闲着;小国诸侯也会有所防备。要想迅速称霸,做事情就要隐蔽,把战备寄寓在政令里。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全民皆兵”,和管仲的差不多。基本上是各个村几成几个小生产队,生产队的人天天在一起,生产劳作、军事训练都在一块。由于非常熟悉,夜间打仗一说话就知道谁是谁。白天一看身形就知道谁是谁。这样的人打倒时能够拼死互助,战死时大家都很哀伤。所以,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
“你若能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率领他们横行天下,讨伐无道,保卫王室,天下的大国诸侯还有谁能与你对抗”。
5、管仲让齐国铠甲和兵器充足
齐国的铠甲和武器不够,怎么筹备呢?一般的思路是国家召集人日夜加班赶制。管仲的思路是:罪犯可以用铠甲来赎罪。犯普通小过的罚钱。
这种惩罚措施现在还在用。而以罚钱而最为普遍。因为钱能间接的做到一切。任何事,多考虑一下都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出现。
6、霸道与王道的区别
秦统一六国的策略人所共知,即“远交近攻”。而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称霸诸侯的策略是和睦邻国,征伐那些腐败、不安分的国家。
向南以鲁国为军事中转基地。西则为卫国,北方为燕国。
令人惊诧的是,齐国的军队向西一直进攻到西河,既后来吴起替魏国防守秦国之所在。并向北渡过黄河、穿越太行山,征讨了流沙和西吴。
总计齐桓公执政期间,共组织过有阅兵仪式的盟会六次,乘车举行盟会三次。
7、面对领导、上级应持的态度
葵丘之会,天子对齐桓公说:你呀,为人谦虚谨慎,劳苦功高,又是我的伯舅,所以你不必对我下拜了!桓公问管仲怎么办?听还是不听呢?管仲说: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为君者不讲君威,为臣者不讲臣礼,这是造成祸乱的本源啊。)
齐桓公很恐惧,马上出来行了礼。别的诸侯都认为桓公的行动顺乎礼仪。(诸侯称顺)。虽然有时同上级交往的时候感觉客套什么的很虚伪,但是如果人人对领导不敬,又怎么管理呢?公司、组织不就乱了吗?即使你到了齐桓公的地位,请记住你的身份,你仍然只是个诸侯,而不是天子。
8、霸主的迷失
齐桓公称霸了。“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如同现在的国际形势一样,经济活动始终默默的发挥着作用。在建立了国际格局之后,国家在相对和平的局面下,增加自己的实力,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将来这一平衡被打破以后,将又是一次实力的对抗。
而齐之所以霸的原因是: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
晋语一
1、栾共子
人要为自己做的事找个理由。死也要有理由。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些没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找好足够理由就去做的人可称为莽夫。栾共子的理由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从君而贰,君焉用之?
2、史苏、郭偃、士偃
预知祸害,无力制止,但提前防备,总能将祸害减到最少。
史苏占卜,见口而惧,意思是人言不可不畏!舆论是事变的前奏。现代社会的情报司,主要的工作就是搜集民众的议论,媒体的舆论。
战胜骊戎,俘获的晋献公罚史苏----只能喝酒,不许吃菜。在愉快心情下,对下属做的搞笑式惩罚。看来人在心情愉快时,确实会相对的宽宏大量一些。同所有历史名人一样,史苏接受惩罚后,说了一顿理由,义正辞严:我只是按照卦象做的实事求是的解释。
看到献公此行,史苏出来后对士大夫们发了一通议论,援引历史上因女人亡国的事例,似乎晋国已大难临头!
郭偃根据晋国的实际形势说,晋只是一个小国,旁边有秦、齐等大国,国君不行的话,国内大臣和邻国都会教训他。会用新君代替旧君,而不会亡国。
郭偃一眼看出那个骊姬是个笨蛋。空有闭月羞花的美貌,但是大脑空空如也。大夫士偃说:“与其告诫不如预作准备,有了准备一旦出事就好对付了。” 后来,果然。
2、知本
骊姬生奚奇,请晋公让太子去沃,夷吾去屈,而奚奇留在国都。史苏说:乱本生矣!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君子们都说:史苏洞察了灾难的根源。
3、献公伐翟柤
郤叔虎先以床第之事刺探,探明晋献给公的真实意图。出来碰见士蒍,对他说献公肯定是想伐翟。并做了合情合理的分析,让士蒍向献公进言。士蒍对献公讲了,有点模糊的是士蒍在报告过程中有没有提到郤叔虎?在攻城的时候,郤叔虎身先士卒,事后被封为子爵!为后来在晋国很有权势的郤氏的始祖。
郤叔虎留在史册上的人有这一件事。推测士蒍应该没有在献公前提到郤叔虎,因为郤叔虎最后说:“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意思是又怎么能让国君提拔自己呢?而他明明是有谋的。
结论可能是士蒍在这一件事上占了郤叔虎的光,肯定在献公面前替郤叔虎说了好话;而郤叔虎又知必攻翟,所以事先准备,文称“被羽先升,遂克之”,其中的‘羽’可能就是事先精心准备的。
4、太子申生
申生也算一个有才能的太子吧。带兵打仗基本都能胜利。可以称得上一个勇字。优施也说他十分聪明,爱护自己的名声,为人沉稳持重;但是在拥有这些人人想有而难以具有的优点的同时,他又有些太过小心,可以说小胆;而且受不得侮辱(开不起玩笑?);稳重但是不灵活;不忍心害人(必然被人忍)---不够狠?。
最后,献公已经很明显不立他为太子的时候,他也只是认命。做人不应该以申生为借鉴吗?
也许上天佑晋国吧,献公虽然为女色所迷,但是三个儿子却一个比一个聪明。而且在外流亡19年的重耳,在生活的磨砺下,终于具有了使晋国称霸的品质。如果献公不犯错误的话,历史岂不是变得没有晋文公了吗?
晋语二
一、申生的师父
申生的师父在死之前对托人转告太子说:我才能不行,没有看出主公要废了你的太子之位;吾闻君子不去情,不反谗,谗行身死可也。。孺子勉之!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申生许诺。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啊。
可惜夷吾、重耳不是这样,不然骊姬真是要得逞了!
二、重耳出奔
重耳逃离晋国,去哪呢?决定抛硬币决定去齐还是楚。狐偃说:不用占卜,哪个都不能去。齐楚不仅路途遥远,而且两个国家奢望都很大。去了日后肯定有很多要求你的地方。在困厄中投奔他们肯定会后悔。还是去狄国吧,他与晋有仇,所以献公不会去那里抓人,而且有共同的仇人---晋国,更容易帮助。
于是去了狄国。
下面是夷吾,做为弟弟,晚一年逃离晋国。本想也去狄国,和哥哥在一起增加安全感。他的师傅冀芮不同意,说:两人在一起有合谋的嫌疑,而且两人的性格不合,处久了肯定会闹矛盾。不如去梁国。梁国离秦国近,骊姬会害怕我们向秦国求助,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有了免罪的可能了。
这一步,整体来说是比重耳高明的。为什么不直接去秦国呢?因为秦和齐、楚一样,都是大国。等将来有朝一日,你当了晋国皇帝,这些大国会跟你翻旧账,说当年怎么怎么的,你应该怎么怎么报答我。你如果不做点实际回报,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征伐你。这样就很危险。
而在小国就不一样了。等你当了国君以后,以金钱和盟约表示感谢就已经足够了,即使心存怨言,他们也没有征伐的力量。
虽然最后名垂青史的是重耳,但是开始是夷吾占上风的。好比象棋,开局走好了,但是中残局没走好,结果输了。笑到最后才是好笑,诚然。
三、虢国国君之梦
梦是虢国国君心里有所忧才出现的。但是又害怕别人看出自己的忧虑,所以死不承认。但是这样,却失去了民心。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
那时候的小国国君就像现在的一个乡长、县长一样,管没多大点地方,又没多大才能。除了享受就是害怕。
说是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不知道天下人包不包括那些无才无德的人?
四、宰周公论齐侯好示
当初看齐语的时候,就对齐桓公称霸以后的那些政策有些怀疑。诸侯拿些薄礼来,他送厚礼让他们回去。这不是削弱自己么?
在这里宰周公详细论述了这样做的错误所在。“齐桓公喜欢向别人施舍,以表现自己崇高的美德(很多人都是这样)。致力于武功而不修德——这话有点不通,桓公其它这也叫修德,桓公真正没修的是长远发展之道。有管仲在时,农业发展良好,各种经济贸易持续顺差。但是没有这些基础以后,靠给别人东西来拉拢人心,就没有基础了。‘吾闻之,惠难遍也,施难报也。不遍不报,卒于怨仇。’这也是普遍规律吧。靠小恩小惠,怎么能长久呢?在曹刿论战那一篇里,曹刿也说到了这个问题。
五、秦穆公定晋君
里克为人无甚远见,一开始是听取史苏、郭偃等的意见,对晋国未来走向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他的执行力很强,当他知道走向的时候,他知道怎么做。但是他不会自己判断走向,所以当史苏等大夫纷纷离世的时候,他就犯错了。连杀二君,逼死荀息,让人对他爱不起来。
后来诛杀里克的夷吾,有远见吗?还有他的师傅,开始很清醒。当面临可能做国君的巨大诱惑时,一下子见钱眼开,只见美食,而不知道陷阱就在旁边。相比重耳,显得猥琐,卑鄙。通过贿赂的方法想换得国君的位置。唉。。
近朱者赤!重耳身边的人都是品行高洁,智谋深远的人。他们看出来,现在回去肯定不能稳,因为根基不稳,甚至可以说没有根基。而且会把悲当做喜,因为在父亲死的时候,你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会喜欢乱而讨厌和平,因为**使得你做上了王位。!透彻!
公子絷也算是知人高手。“絷敏且知礼,敬以知微。敏能窜谋,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微知可否。”
晋语三
1、郭偃的感叹
对于晋惠公,说不出来是什么感情。没有兑现当王公以前的诺言,似乎不信。但是之所以不兑现,又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怕后世子民骂他丧失土地。错就错在当初太想当晋公了,可怜!
郭偃最后总结道:夫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意思是:有见识的人体察民众的愿望后才行动,了解民众的舆论后才谋划,谋划的事经过揣度后才实施,所以没有不成功的。谋划于心而揣度于外,不倦地思考比较,每天反复研究,警戒防备之道就全在于此了。”
2、惠公改葬共世子
惠公把共世子改葬,就是以前的太子申生。但是尸体有臭味。为民众恶评,并开始怀念重耳。郭偃说:好事难做啊!“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实戴之;恶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
何止行动,言亦不可不慎;何止言语,心亦不可不慎。
3、惠公毁杀里克
惠公既杀里克而悔之,曰:“芮也,使寡人过杀我社稷之镇。”冀芮啊,你让我杀了国家的栋梁之臣!
郭偃说:不经过谋虑就进谏的就冀芮;不经过思考就轻易杀人的是国君自己。不谋而谏,不忠。不图而杀,不祥。
后来重耳回国时,冀芮被秦人杀死。做事情,果断与三思,如何抉择,完全是个人的能力了。有人说果断是说一个人的性格,现在我更认为果断属于一个人的能力范畴。三思也是。
4、杀丕郑
冀芮也算一个聪明人。丕郑去秦国时礼物菲薄,而回来时秦使却礼物丰厚。什么原因呢?肯定是在引诱我们。所以先下手为强,杀了丕郑。
如果不顺应天道,聪明有什么用呢?不应该做国君,却偏要做,恐怕孔明、姜尚再世也有难度吧!具体到这件事,所谓的天道指什么呢?大概就是民意吧。人民心里普遍归于重耳,又何必强求呢?
老谋深算的秦穆公。丕豹去秦国说晋国杀了里克等大臣,已经大失民心了。秦穆公说:足者不处,处者不足,胜败若化。胜负在不断转化。晋惠公的罪还没有激起民愤,只是激起了老世族的不满罢了。
把个人的不满,当做所有人的不满,全社会的不满,这是丕豹被仇恨冲昏头了吧。穆公说:慢慢来。从长计议。
5、秦晋借粮
当我上高中的时候读史记,看到这一情节的时候,感觉秦穆公真是一个敦厚的人,堂堂正正,难怪为五霸之一。“我憎恶晋国的国君,但是他的人民有什么罪呢?”扶危救困,是天下大道,我不能违反道啊。
公孙枝也建议说:如果秦国不借粮,那么本来对国君背信不满的人,愤怒也会平息,因为秦国真的不是好东西。这样晋国君也有了借口可以解释。而借粮,就更加重了晋国君的恶行。民众也会更加责备他。况且晋国缺粮也只是暂时的,并没到亡国的地步,即使不帮上天也会让它度过难关,不如帮助!
相反到秦向晋借粮的时候,晋国却不答应。因为即使借粮也不会减轻秦对晋的怨恨。虽有人反对,但惠公决心已定。
通过这一事件,常常令我思考:是单纯的利益重要,还是获得名声,获得人心更重要?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永恒的只有利益。但是由这里看出,利益退而居其次了。
直到看到《列子》后,才有所明白:真正的好人往往不会得到好名声。“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
老子曰:大奸似忠!
6、秦俘晋惠公
秦俘虏了晋惠公。然后呢?杀了他?还是怎么处置?秦国考虑了很久,放回去,而让他的儿子做人质呆在秦国。公孙枝(很高明):“羞辱了一国的将士,又说我立有道的国君来管理你们,恐怕行不通吧?倘若行不通,必定被诸侯嘲笑。战胜大国却被诸侯嘲笑,不可以说是威武。杀弟弟而立他的哥哥,哥哥假如感德于我却忘了他的亲人,不可以说是仁义。假如不忘亲人,就是再次施恩而不成功,不可以说是明智。”
7、惠公归晋
虽然大方向已定,但是如何实施的漂亮还是个问题。欲学习执行技艺、言语磨合者,必看此篇。
8、庆郑之死
庆郑确实该死!但是再大的仇恨也要转化成义正辞严的理由才行。由法官宣判,名正言顺。以法治国,理该如此。
晋语四
1、重耳自狄适齐
重耳的舅舅狐偃----重大决定往往出自他的决定。舅舅不就是母亲的兄弟吗?重耳和夷吾不是一母所生?何以跟重耳而不跟夷吾呢?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晰的判断,这是著之史册的人的共同点。
狐偃认为:当初为什么来狄国呢?“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戾的意思是停留居住的意思。
“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这段话对人生很有启示意义。当你弱小时,为了找个地方安身,只求活命。时间久了,形势变化了,如果还是呆在一个地方,整天无所事事,就会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再加苟且荒废,怎么还能振作有为呢?
人啊,还是出去走走吧。不为别的,只为刺激自己的脑细胞。使自己不至于荒废。狐偃再分析现在的齐国也已经不是当年的齐国了。桓公老了,管仲去世了。当年称霸的气候已经衰落了。不能武力征服,又还怀念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会欢迎远方的诸侯国来投奔。借以搞好关系。而且即使以后重耳当政,齐国也没有什么资本来要胁了。
2、途中遇野人献土
这件事在一篇高中课文里学过。当时并不知道那个贵族公子就是晋文公。觉得挺SB一个人。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如果不是流亡途中遇到这么多打击,就不会成就日后的晋文公。以后再面对类似的刺激时,晋文公学会了冷静的处理。
如何化解尴尬,是人生必学的一堂课。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时刻,别人开玩笑,你生气显得你没胸怀;你不反驳又显得你没能力,被人看不起。伟人的言行中通常都有这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尴尬来显示自己的机智。所谓福祸相依。
3、重耳耽于安乐
到齐国后,桓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还给了他二十辆豪华轿车(二十乘)。重耳说:人生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吗?以后还想什么呢?
重耳的想法很正常。看如今13亿国人,有几人不是如此想法。国家领导人也把“住有其居,老有所养”当成自己的使命。但是重耳的身份决定的,他不能就此打住。他负的晋国复兴的使命。
狐偃又开始忧虑了。怎么办呢?他和其他人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准备离开齐国。但是被一个采桑女听到了,报告给了齐姜,齐国的太后,桓公的老婆。齐姜竟然把她杀了。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重耳。劝他走。反复对重耳说:不可以有二心。不能鱼与熊掌兼得啊。“子必从之,不可以贰,贰无成命。”但是重耳冷冰冰的说:我只是想老死在这里。想想那时重耳年龄也不小了吧。40多岁?
畏威知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下也。见怀思威,民之中也。齐姜这段话把人分为三等。上等人敬畏天威,该做什么做什么。下等人呢,就只是跟随自己的欲望,贪恋逸乐。中等人呢,在享受的时候,会想起来上天的威严。不至于太过堕落。齐姜说自己可以称得上中等人,管仲绝对上等人。而你如果继续贪恋下去,那就不算人了。但是重耳还是不听。
最后重耳被手下强行带离齐国。唉,战胜自己真的很难啊!
4、论以礼相待
卫文公因为邢人、狄人入侵过他,就迁怒于重耳。因重耳在狄国呆了12年。但是宁庄子建议卫文公以礼待之。不仅礼是国家的纲纪,更重要的是重耳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哪里得罪的起啊!
曹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同样对重耳没有礼遇。怎么国家越小,实力越弱就越是对人不敬呢? 不以礼待人,不搞好关系,最后是要完蛋的啊。
宋国表现的很不错。对重耳非常友好。送豪华车二十辆。公孙固对宁襄公解释的时候,重要一条就是重耳对手下的三们贤人:狐偃、赵衰、贾佗。非常尊敬,谦虚。看来人不可有傲气啊!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仅凭一己之力,能做什么事呢?
郑国也不礼。但是出来了一个狠角色,叔詹。他提出了四条意见,应该礼遇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不礼遇,就杀了他!免得将来报复。郑文公还是不听。
看到这一幕,想起了公叔挫向魏文候举荐卫鞅,也是先劝重用之,不听,又进言说,不重用请杀之。
说起卫鞅,总是不免想起管仲。这类人和另一类人单襄公,都属于极端聪明人,但是又高出许多。单襄公一类擅长预言某个人,某个国家的兴衰,谈论得失很在行;但似乎缺乏大的规划,具体的执行办法。
卫鞅和管仲,虽对这类事情论述不多,但是能使国家从根本上强盛。单襄公一类人应该属于能言之但不能行之;卫鞅和管仲属于不言而行之的人。有时候我看看自己的情况,很悲哀,我属于襄公一类的。如重耳一样,安逸的太久了,应该出去走走了?
楚成王以周礼迎接诸侯的规格对待重耳。重耳一下子接受不了,狐偃说:你家准备了,你就接受吧。不接受是在指责成王事情办错了。况且,这也可能是上天的意志吧!楚成王果然不安好心,无事献殷勤。“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重耳大概早就预感到了这个问题了吧。没有什么可报答的,晋国有的楚国都有了。相比夷吾,高出太多了。
这个时候,晋惠公死了,他的儿子怀公回到晋国。秦国派使者来楚国邀请重耳。
5、秦穆公做错事了?
到秦国后,穆公把自己的五个女儿嫁给重耳。其中有怀赢,曾经嫁给过晋怀公。所以重耳对其他意见,但是怀赢一生气,重耳又害怕了,怕穆公生气。但是秦穆公说:恐怕是以前她嫁给你侄子的缘故吧。名声不好,但是有才能,我比较喜欢她。这件事的责任都在我啊。怎么处置你看着办吧。没关系!
重耳不想要。毕竟名声不好,娶了自己侄子的老婆。但是其它人说:没关系。你现在都要夺取他的国家了,她的女人自然也是你的。只管听从秦的命令吧。赵衰更是指出这是一桩政治联姻。不娶以后就不好借助秦国办事。
于是正式结婚。《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
6、吃饭的学问
历史上很多事,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重耳对子犯说:咱俩一块去吧。子犯说:论会说话,赵衰无人可比,还是让他去吧。于是赵衰陪重耳一块去赴宴。
中间说了什么,没记载,但是结束时候,秦穆公竟然做了如下总结::“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耻门不闭,不可以封。非此,用师则无所矣。二三子敬乎!”
穆公的意思,我们一定有始有终,不会半途而废,你们请放心。
中国人办事讲究含蓄,这是含蓄的典型。大家都没有明说承诺,明说请求;但是已经有了承诺,已经有了请求。
第二天,又是一块吃饭。双方通过念诵诗经里的诗,重新加深了这种约定。中间又有繁琐的礼仪。
很多情况下,对方是通过细节观察一个人。所以对日常琐事也不能不在意。
7、开创基业
晋文公初登君位。干什么事能尽快恢复晋国的地位呢?
机会只会和认识它的人做伴。当机会来临时,你必须能辨认出它是机会,你才能拥有机会。
周襄王在外避难。(避难的原因是皇后与弟弟昭叔私通,王废后,狄人攻周)。同时派人向晋、秦求助。子犯说:“民亲而未知义也,君盍纳王以教之义。若不纳,秦将纳之,则失周矣,何以求诸侯?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将焉依?继文之业,定武之功,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君其务之!”
很多人在苦苦追求,创立基业的机会,但是很可能机会来临时,他根本不认识。公元前635年,晋文公杀昭叔,迎周王于郑。自以为牛B的晋文公竟然请求周襄王允许他用隧葬。这是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的葬礼。周襄王说:国家不可以有两个天子。你不能用这种规格。但是可以赏给你田邑。
这些田邑中有阳樊,但是这里的人不愿意归晋,而仍愿意属于周天子。晋文公就攻打。其中一个叫仓葛:你安定周室,却又屠杀周室人民。这样合乎道德吗?
8、文公讲诚信
晋文公攻打原,言三日攻下。三日未下,撤退,别人说再有一日就打下了。文公说不能失信。
9、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有名的战役。
这一战先轸锋芒毕露。城濮之战的全盘计划都是出自他。首先晋国的处境很棘手,不救宋,宋会仇恨晋国;请楚停止进攻,肯定不可能有结果;直接攻打楚国,齐、秦会有意见。先轸说:让宋使请齐、秦去请楚国。我把曹、卫分给宋。楚国舍不得曹、卫,必然不答应齐、秦,这样齐、秦就会怨恨楚国。然后让齐、秦出战就会很勇猛了。
楚国派令尹子玉来见晋,请恢复曹、卫。楚国将宋围。子犯说楚国得到两个好处,而晋国只有一个不答应。先轸说:应该答应。如果不答应等于不允许解除宋国的包围,宋投降了楚,只会增大楚国的实力。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楚国一句话,等于给三个国家了好处,而你一句话等于得罪了三个国家。怨恨多了,打击人就会没有力气。不如私下允许恢复曹、卫两国,以离间他们,然后逮捕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战争打起来之后再作打算。”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这样一来,愤怒的楚国就把矛头对准了晋国。然后晋以兑现承诺为由,后退九十里。楚军因此都主张停止战事,因为感觉有些过分吧。结果子玉不肯,到了城濮,楚军大败。
由城濮之战可以看出,如何激励士气,是战争指挥者必须注意的。
9、叔詹之幸
郑国的叔詹曾建议郑文公礼遇重耳,否则杀了重耳。在晋文公来报仇,要将叔詹烹了。叔詹于临死前大喊: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文公放了他,因为不能杀忠臣。叔詹也算幸运了吧。
10、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文公任贤出于国家、也考虑到人的资历、名望等。赵衰让贤出于国家,主要还是考虑到能力问题。
赵衰的能力真的很一般,论谋不及先轸那是肯定的,论忠贞谨慎不及栾枝,论见多识广不及胥臣。文公任命赵衰可能主要还是考虑到威望。
能够理智的看到自己的足与不足,可谓明智。
11、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郭偃终于又出现了。高人啊!
12、胥臣论教育
文公问:胥臣让阳处虎做欢的老师怎么样?
胥臣说:主要在于学生,而不是老师。瞎子不能看东西,矮子不能攀高。再教也没什么用。周文王从小就知道替别人着想,不让父母操心;没人教不也很好么?
文公问:那教育就没什么用了吗?
胥臣说:胡为文,益其质。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教育是为了让本质更加美好。所以人一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步入人生大道。
文公问:那你前面说的8种人怎么办呢?
胥臣说:因才使用罢了。驼背的用来敲钟,矮子用来演杂技,瞎子用来演奏音乐。教育,就是根据他内在的性能、本质加以因势利导,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它到江河里然后让它汇成大流。
对比现在的教育,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大学生不是高分低能么?但是矮子不一定非得用来演杂技啊,我的身高也很低,但是也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啊。
13、文公称霸
子犯谋划的称霸步骤:先向世人显示自己的义(辅助周室,迎归周襄王);显示自己的信(攻原三日而归);显示自己的知礼(举行盛大阅兵式)。然后于城濮一役中,战败楚国,称霸。
但是,子犯在城濮之战中的表现很没有水准。要不是先轸制止,几乎要一言而结三怨了。
中国的史书,似乎都喜欢这样。某某一策划,然后几年后成功了。这样让看史书的人易于把握,比较吸引人;但是也会造成事情的简单化,造成后来的腐儒以为自己谋划一番就能安邦定国。但是事实很复杂。
西方的蝴蝶效应比较能解释这种现象。
晋语五
1、臼季荐冀缺
冀缺是冀芮的儿子,冀芮就是夷吾的老师。因为心术不正,智力有限,最后下场很惨。臼季见他待妻子很尊敬。就向文公进荐。文公,其父有罪,可以吗?臼季说可以,以前禹的父亲有罪,管仲也曾有罪。文公问:你怎么知道他贤呢?臼季说:臣见其不忘敬也!敬是品德的根源啊。
平常人讲话的时候经常忘乎所以,忘记对人尊敬。而时刻记着尊敬别人,认为别人像自己一样有自尊心,那就会少冒犯人。所以敬是一切德行的根源和保证啊。
2、旅店老板论言与情
不知道古时候的旅店什么规格,有没有营业执照。但是古代人大概没把旅店当成什么大事业,就是农活之外的兼职吧。
话说晋国的一位旅店老板,内心是一个充满渴望的人,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想提高自己的境界。所谓老板只是他的外表,其实他真正的职业是一个研究生。研究什么呢?研究人们的外貌与言语。
有一天阳子晚上在他的旅店住宿。店老板很高兴,对自己的老婆说:我今天终于等到贤人了。之后就跟着阳子走了。可是不久,他又一个回来了。老婆很不解:你不是张于碰见贤人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啊,不舍得我啊。。
店老板说:不是。我看阳子的外貌很吸引我,但是他的言辞又让我厌恶。外貌是人性情的表露。言语则是外貌的关键。言语如果与外表一致,办事就能成功;否则,互相背离就会出毛病。。言语是用来表明自己的诚信的,应当非常看重它,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而不能去亵渎它。现在的阳子,内心是有水平的,外貌也很合乎他的内心,这掩盖了他的缺点;他性情刚愎,自以为才能超群,不本着仁义办事,就会触犯别人,招致众人的怨恨。我担心跟着他不但不能有所进益,恐怕还要受连累。
第二年,由于阳处父惹怒了狐偃的儿子贾季,被杀。
3、赵盾论比与党
赵盾说:自己推荐的人如果为了报答自己而做违反法令的事,那就有为私的嫌疑,可称为党。反之称为比。
4、赵盾鸣钟攻宋
宋人弑其君,赵盾伐之。准备钟鼓几个,弟弟赵同问:怎么回事?战前应该安抚人民,悄悄的进行啊!赵盾说:大罪讨伐,小罪威吓它。偷袭、入侵这类行动是欺凌别人,而现在是要讨伐。就是现在,我还怕别人听不到呢!
5、赵盾恭敬
赵盾天天进谏,灵公烦的要死。就派人去刺杀他。但是刺客见到赵盾早早起来上朝,因为时间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觉得真是国家栋梁啊。不忍心下手,又不能违抗君命,于是自杀了。后来又想杀赵盾,赵盾的弟弟赵穿,把灵公杀了。
敬!真可谓人的第一修养要务啊。
6、对事情考虑的深厚
郤克是个跛子,出使齐国,被妇人嘲笑。回来请示伐齐。范武子回家对儿子说:“触犯了别人的愤怒,肯定会获得报复。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
人有了愤怒必然要发泄。如果不能报复当初惹怒他的那个人,他会把怒气发在其它地方。小心不要撞在枪头上。
给他机会让他发泄,让他消消火,整个世界就和谐了。
7、老子打儿子
范武子见儿子范文子下朝很晚才回来,武子问:怎么回来这么晚啊?
文子说:有个秦国人在朝中出了三个谜语,大家都不知道,我三个都猜出来了。呵呵!
武子说:其它人不是不能,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还是个小孩,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了他人的光芒。如果不是看我的面子,你早就遭殃了。说着说着,武子忍不住用手里的拐棍打起来文子了,把他帽子上的簪子都打断了。
俗话说:不打不成器。后来文子果然很历害,当了晋国的上大夫。
8、郤克分谤
韩厥将按军法处置一个人,郤克赶来求情,但是晚了一步。然后他命令陈尸示众。旁人问,你不是要救他吗?他说既然救不了,我不能让韩长官一人接受骂名啊。
处理同事关系要时时注意啊。
9、郤克的司机
就是这次战役,郤克受伤了,以司机小张说:不行了,我喘不过气来了。张司机说:不行,现在三军都看着我们的车子,忍一忍吧。军人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战斗到底。于是继续猛进,打败了晋军。
10、文子学会了礼让
靡笄之役,胜利回来,范文子最后入城。武子说:你不知道我天天盼你早点回来呀。
文子说:军队是郤克率领的军队,胜利属于他。如果我过早回来,别人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我身上。所以我不敢这样做。
武子说:不枉费我当初打你呀。现在可以免祸了。
11、郤献子等推功
战胜归来,晋景公说:这次胜仗都是你出的力吧。三人都说:我只是传达命令,然后士兵听命罢了。我哪里有什么功劳啊
值得学习的榜样啊。
12、郤献子不知礼
靡笄之役,是郤克为报当年羞辱发动的。战后,齐顷公来朝,郤克用对待被俘国君的礼仪来接待。同时对齐顷公说:回去好好整顿你的宫中。
苗棼皇说:“郤子勇而不知礼,矜其伐而耻国君,其与几何!” 能文能武,考虑长远,才能长久啊。
13、伯宗之妻
伯宗喜气洋洋的回了家,他老婆问,今天什么事这么高兴啊。伯宗说:今天在朝廷上大家都夸我机智善辩像阳处父一样。
伯宗之妻说:阳子华而不实,善于辩论而没有谋略,最终被杀了。你高兴什么呢? 伯宗说:回来我请大夫们来家里喝酒,你看看就知道了。酒宴过后,老婆说你确实历害别人都比不上你。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不会拥戴比他们高明的贤者。灾难必然会降临到你的头上。你还是物色一个人来保护你的儿子吧。
鲁成公十五年(前576)晋国的“三郤”即郤锜、郤犨和郤至谋杀栾弗忌,那些大夫们妬恨伯宗,将他谋害处死。毕阳把伯宗的儿子伯州犁护送到了楚国。
晋语六
1、赵武的成人礼
《赵氏孤儿》里的那个孤儿名叫赵武,在他二十岁那年,晋历公发现赵氏还有后代,作为对他父亲、爷爷做的贡献的报答,重新任用他,并举行了盛大的成人礼。举行了成人礼,表明赵武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做官了。
但是晋国的几个大卿势力都不小。在成人礼这一天,他还要一一拜会他们。
首先是栾武子:美啊。以前你父亲华而不实,希望你以后能务实。光外表好是没用的。中行宣子:美啊!可惜我老了。(言外之意:可惜我不能帮你了,以后靠你自己了。)范文子:以后年龄大了,要学会警戒啊。不要再像孩子那样随意了。贤人在别人宠爱自己的时候会更加戒惧,而一般人会在受宠爱时变得骄傲。。历代先王最痛恨的毛病就是骄傲。郤驹伯:美啊!但是壮年人也有很多地方不如老年人。
韩献子:要谨慎警戒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在一开始就要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这就好像草木的生长一样,各以其类聚在一起。人戴上冠冕,就如同宫室有了墙屋,只是去除污秽、保持清洁罢了,其他还有什么可增益的呢?”
去见智武子,武子说:“你好好努力吧!作为赵成子、宣子的后代,老大了还在做大夫,这不是耻辱吗!成子的文才,宣子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成子通晓前代的典章,用来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这能说不是文吗!宣子在襄公、灵公时尽心谏诤,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憎恨,还是冒死进谏,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宣子的忠心,同时加上成子的文才,事奉君王就一定能成功。”
去见苦成叔子郤犨,叔子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见温季子郤至,季子说:“你比不上别人,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
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告诉了他。张孟说:“好呀,听从栾伯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叔的教诲,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听韩子的告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话,是使人丧气的言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智子的话说得对呀,是先人的恩泽庇护滋润着你啊。”
各位大卿共同着重强调的是:警戒!成人与小孩的区别就是戒与不戒。
2、范文子不欲伐郑
做事要看自己的实力。皇上做的事,大臣不一定能做得。没有土地还想富有,可能吗?
3、晋败楚师于鄢陵
战争胜利了。但是栾书开始怨恨郤至。看晋国的大臣和文公手下那班人真是没法比啊。这到底是怪郤至太嚣张呢,还是栾书气量狭小。
5、郤至勇而知礼
郤至在打倒的时候,追击楚成王,每当快追上的时候就下车。这在君子看来是知礼。在晋国人看来就是造反了。
6、范文子内睦而后图外
这同蒋先生当年的攘外必行安内是一个意思。但是蒋先生纯粹是教条主义的死搬硬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顺应民心。如果内部民心不安,又怎么能对外呢?但是当日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家一致对外抗日的时候,哪里来的安内呢?
这也是老蒋失民心的所在。
7、范文子论内忧外患
由于晋国内法律执行的不行,小民犯罪从严处理,而大夫犯罪基本没有受过惩罚。国内尚且有刑罚不到的地方,何况外国呢?战争,是一种惩罚的手段。过错是由大臣造成的,而怨恨来自一般小民,因此要用恩惠来消除小民的怨恨,下狠心禁止大臣的过错。小民没有怨恨,大臣不犯过失,然后可以用兵,去惩罚国外那些不顺服的人。如今我国的刑罚施加不到大臣,却下狠心来对付小民,那么,想靠谁来振作军威呢?军威不振而打胜仗,只是一种侥幸。依靠侥幸成功来治理国家,一定会有内忧。况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如果不是圣人,必然只有偏于一头才行。如果偏失的一头在国外,那还可以补救,如果毛病在国内发生,那就难于应付了。我们何不姑且撇开楚国和郑国,把它们作为外患呢。”
这是孟子的思想!国无内忧外患者,国恒亡!
8、范文子论胜楚必有内忧
范文子说: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福者众,必自伤也。能力和品德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定然会伤害到自己。就像有人无故得了500万一样,反而会害了自己。
如果战争胜利了,晋历公就会认为自己文武双全,对人民疏于教化而横征暴敛。增加宠臣俸禄,分给爱妾田地。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呢?肯定要从其它大臣那里得到。大臣有人愿意白白交出来么,结果必然社会混乱。
栾武子不听。结果果然这样。胜利真是失败之母啊!
9、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
鄢之役,楚军逼进晋军,晋军陷入恐惧之中。范文子的儿子范匄说:楚军填灶平井,是撤退的表现。范文子斥责道:你一个小孩懂什么,况且又没有让你发言,应该把你杀头。
击败楚军以后,晋军要吃楚军留下来的粮食。范文子说: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上天陷害晋,而在勉励楚国呢?大家要戒备啊。德是福的根基。没有深厚的德行,而享受到大福,就好像地基没有打好,而在上面盖起高墙一样,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倒塌了。
10、栾书发难
三郤之死,源于栾书。中间又有晋历公的私心。三郤也算是忠心,但是做人有问题。做人难啊。
11、长鱼矫
长鱼矫杀了三郤之后,同时胁持了栾、中行。对晋历公说如果不把他们杀了,必有内乱。历公说:一天之内已经死了三个了,还要杀吗?长鱼矫说:治内乱靠的是德,治外乱靠的是刑。但是现在历公你即无德,又无刑。这样内乱外乱会一起发生。我没什么才能,不敢在晋国呆下去了。
长鱼矫逃到狄国。三个月后,历公被栾书杀死。
对什么事怎么处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啊。
12、韩献子不从栾书
栾书、中行偃把历公围在一大臣家中后,召见韩献子,意思是大家一起行动。韩献子说:通过杀害国君来立威,这种事我不会做。做事得到好处,但是却落个恶名声,这种事我不会做。
中行偃一听,决定攻打韩献子,栾书说:不行。韩厥办事果断,说话有道理。有道理办事没有行不通的,办事果断没有达不到目的的。违犯了道理不吉祥,讨伐果断的人不会成功。他果断而又顺理行事,百姓不会违犯他,我们虽然想进攻他,能办得到吗?”于是便取消讨伐。
能过这段历史,可以学习学习韩厥的为人。
晋语七
1、悼公立
悼公就是单襄公预言必当晋国君的孙周。《中国官场学》曾讲新官上任第一天很重要,以后很多事能不能施行第一天就已经订下了基调。
晋悼公继位时才十四岁。他对大臣说:命令不合理,是我的过错。但是如果接受了命令又不执行那就是你们的过错。如果我不成器,你们废掉我,我能怨谁呢?但是如果国君贤明而你们又专横的对待他,那就是你们太蛮横了。
若欲奉元以济大义,将在今日;若欲暴虐以离百姓,反易民常,亦在今日。图之进退,愿由今日。
上面段话的意思是,你们要废我,还是拥戴我,就在今天。不要等我干了几天后又不满意。你们今天表个态吧,不表态,我不敢当这个领导。
大臣们都说服从。
与人初次交往,宁可威严一点。放纵溺爱必然引起无穷的仇恨。
2、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
祁奚在推荐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不是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而是当做一个合适人选择来看待。后来证明了,他的儿子确实称职。
3、韩穆子推辞
韩穆子说:没有功劳,不可以身居高位。论智、仁、勇都没什么出众的表现,所以不敢做。悼公说:虽然没什么功劳,但是谦让也是应该奖赏的。
没有功劳,没有才能,尚且贪恋高位,只会让别人心生怨恨,引起混乱。不如不做,对已,对国家都有好处。
4、悼公奖励魏绛
悼公说:没有你我不会怀柔戎、狄,没有你我不会渡过黄河讨伐郑国。请接受这些礼物吧。
君子说:悼公记得别人的好处。
不忘记别人的好处,给予奖励,是鼓励别人,也是免得别人灰心。
晋 语 八
1、栾氏之灭
栾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不尊重皇权。而皇帝如果没有了威严,国家就会乱。不灭栾氏国家就会乱。
凡事找其根本。做事情也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触动了事物的根基。万一触动根基,要么进行到底,要么出逃。不然早晚会死。
像各个王朝的最后,权臣和皇上始终都像敌人一样,互相防备。
2、范氏的家教
范氏从范武子开始兴旺,武子教导文子,文子也为正卿,后来文子教导宣子,宣子也成了正卿,而且晋国发展的也不错;宣子之后又教导献子。教导的内容大概就是谦虚,不自以为是。这样虽不一定能成功业,但可以免祸。
不过范氏子孙的能力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宣子对献子说:我看你一个人做事不行,但是商量的人又没有,怎么办呢?
3、叔向进谏
晋平公射鹌鹑,没射死。让宫里小臣襄去捉,也没有捉住。平公十分生气,决定把襄杀掉。叔向知道了,对平公说:以前先君唐叔可以射死犀牛,所以被封于晋国。现在您继承了君位,射鹌鹑没射死,捉也没捉到,这可是耻辱啊。一定要赶紧杀了他。
平公一脸羞愧,放了竖襄。
4、子朱与叔向斗力
晋平公听了很高兴,说晋国要大治了吧,大臣们争的都是国家大事。师旷说:公室的地位恐怕要衰落了,因为这两位大臣是斗力不斗智。
以现人来看,师旷说的也不对,不能同心同德,怎么能谈的上国家大治呢?
5、忠信而本固
忠诚出自内心,信义来自自身。只要自己做好了这两点,还怕什么呢?
晋军自始至终,都只是简单设防,随意驻扎。楚军反而不敢进攻。
明白得失,所以胸有成竹。
6、务德与不争先
盟会之时,楚国代表要求领先歃血。叔向对赵文子说:歃血谁先都无所谓,关键是德行。如果德行不好,即使争得一时之先,诸侯也会背叛的。
有时候不要拘泥于形式,而是要看本质。
‘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
7、赵文子称贤随武子
有时候看一个人推崇什么人,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如何,甚至他的将来如何。因为推崇一个人,势必要以他为榜样而去努力。
叔向说了两个人,一个阳子,一个舅犯。阳子不说了,一个傲慢的知识分子吧,死非其所。舅犯我还是挺看好的,当初和文公一起时出了不少主意。但是文子说他有时候只顾自己利益而忘记了国家的利益。
赵文子最推崇的是范武子。“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
阿而退。”
8、越武之死
秦后子说他整天苟且偷安,旷废时日。大概将要死了。
另有说赵武虽费尽心力,但还是不能挽回晋国颓败的趋势。所以日渐消极了。
9、一种病
晋平公远男而近女。惑矣。惑以丧志!
直不辅曲,明不规闇,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10、叔向均禄
秦国公子、楚国公子都因逃难来晋国做官。但是秦国公子富有,楚国公子贫穷。韩宣子两个人工资标准不应该一样,因为二人本来贫富不一样。
叔向说:首都的富人金很珠宝多的时,但是国家不会因此而发给他们傣禄。同样,也不会秦国公子富有就多给他俸禄。
做人即不要偏袒弱者,更不要顺从富贵者。
叔向忧德不忧贫。贫穷固然使人发愁,但是没什么危险。但是没有德行,却是可能会有杀身之祸的啊。
晋语九
1、叔向论罪
叔鱼贪赃枉法,雍子用女儿收买法官,邢侯不是法官而干与刑法。以奸邪出卖国家的法律,和弃绝亲人来换得胜诉,与不是法官而擅自杀人,其罪状都是相同的。
有时候感觉一个人哪里出错了,却又模糊的说不清楚。这是一个人分辨能力的问题。看事情要看主线。
2、范献子论学
一个人有学问,就像树干有了枝叶。树有了枝叶可以让人遮阳乘凉,更何况是君子有学问呢?而况君子之学乎?
3、董叔欲为系援
这个故事说起来更像一个笑话。
董叔想通过婚姻往上升。叔向劝他说算了吧,范家太富有了。董叔不听。一次,董叔的老婆回去跟自己的哥哥范献子说董叔不尊敬自己,于是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树上。正好,这时候叔向经过。董叔让他替自己求情。
叔向说:你求系,现在已经系上了;想攀援现在也攀援上了,还请求什么呢?
4、魏献子不受贿
有人向魏献子行贿。阎没,叔宽准备进谏。退朝后留下来没走。
吃饭的时候,魏献子看他们还没走就让他们陪自己一块吃饭。中间两个人三次叹息。
饭毕,魏献子问:人常说“唯食可以忘忧”,你们为什么叹气呢?
两个人说:饭刚上来的时候,我们害怕不够吃,所以叹气;吃到一半的时候,觉得怎么可能上的不够吃呢,所以又叹气;饭吃完了,我们想但愿小人的胃口,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就知足了。
魏献子说:好。于是拒绝了贿赂。
5、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障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是让晋阳提供赋税呢?还是使它成为您可靠的保障?”简子说:“当然是保障!”尹铎便减少了户税的数目。简子告诫他的儿子襄子说:“晋国一旦发生了祸乱,请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也不要嫌晋阳距这里太远,一定要前往投奔。”
做人做事,是得利还是得民心呢?与其得利而失民心,不如舍利而求民心。
6、人天天都在发生变化
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窦犨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7、不为侥幸而快乐
赵襄子说:德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雍,雍不为幸,吾以是惧。和睦快乐不是靠侥幸获得的,我因此感到恐惧。
8、智果论长处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的优点多是好事。但是在智果看来,一个人的优点太多对别人是一种压力,甚至是一种欺凌。如果内心再不仁厚,必然覆灭。
智果是我佩服的一个人,预言极准。他说智伯有五大贤于人之处:高大威猛,力大武功高,多才多艺,巧文辩惠,强毅果敢。但只有一个缺点就把这个五个长处变成了致命伤: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9、张狂的智伯
蓝台宴会时,智伯不仅对弄了韩康子,还侮辱了段规。智伯国听说后,对智伯说:主人如果不防备,大祸将临头。
《周书》说,怨恨没有大小。君子注意小事情,因此没有大的祸患。?连蚊子、蚂蚁、黄蜂、蝎子都能害人,更何况是君主、国相呢!
做人要注意细节啊。不要让别人积怨!
10、晋阳之围
晋阳没有其他地方有钱,城墙高大,但是得民心。那些有钱的地方,钱都是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城墙高大的都是强迫人民修的。表面没什么的地方,却是人民最忠诚的地方。
看现在的国家,国富民穷,不也危险吗?
郑语
朝代和国家的兴衰或许是客观规律,人类也有兴衰吗?
一个个王朝起来又倒下,一个个国家强大又衰落,然而整个人类而却似乎没有倒退过。从山顶洞人到现在的高楼大厦里的现代文明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电子时代,核时代。
从悲惨的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现在的民主制度。人类不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聪明了吗?
历史上数不清的朝代和国家,还有领导人,都为这些进步做了贡献。虽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但是社会发展是残酷的,那些不能带动社会进步的朝代和国家必将死去,换上一个新的能胜任的。马克思的社会进化学说就是这个意思吧。
人类进步的原因在于不断的新陈代谢。那些落后的,衰落的死掉未必不是件好事。
虽然如此,但任何人都惧怕看到自己的衰落,就像惧怕看到自己的死亡一样。
所以做为一个被人永恒关注的话题,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对社会有益。
所以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保持自己旺盛的创造力,生产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在忧虑自己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的根本原因。
如果有一天在我已经无力为社会做贡献,我会欣然接受我的死去。但是如果某天某个政党、某个政府已经不被社会和人民接受的时候,他会不会安然的接受自己的退场。
就像前苏联共产党悄悄地,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看看利比亚。
卡扎菲应该衰落吗?
反对派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吗?
美国代表先进的文明,代表自由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赞成卡扎菲安静的退出。
何必呢,打打杀杀,死那么多人,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做为身处其中的人,我们都看不清,似乎他们的动机真的只是那点石油。
那点石油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
整个郑语谈论的是西周末年,西周为什么衰败的问题,及哪个诸侯将要兴盛的问题。论调玄虚,似乎没有触及本质。古代人看问题还是有局限的。不过预测基本是对的,古代人对于哪里兴哪里衰似乎很敏感。
楚语上
1、申叔时论教太子
这里论述了古代教导太子的一般方法。
历史、世、诗经、礼、乐、令、语、故志、训典。
如果这还不行,就要讽谏、找良臣辅助,经常阐明道理。
如果这样还教不好,说明太子确实是个笨蛋、废物。等太子继位的时候就可以告退了,教不好也没办法,但是尽力了,也可做到问心无愧。
2、定谥号
楚恭王自己认为自己的谥号定为‘灵’或‘历’比较合适。但是子囊认为:定谥号应该先从善。楚王还是做出一定成绩的,并且能明确知道自己的过失,不失为一个明君,所以名为恭。
做人都有得失。何必抓住别人的过失不放,冷静的看看别人的事迹与成功之处,也是一种德行啊。
3、以法为先
父亲喜欢吃菱角。嘱咐说死后祭奠用菱角。但是儿子认为屈建认为,祭奠用什么国家有法律规定,而且这法律还是自己父亲定的。怎么能依着自己的嗜好,而违反法令呢?
从这一个小事,可以看出楚国兴旺的原因。
4、楚材晋用
楚国由于内乱,自己的人才都跑到晋国那边去了。所以晋楚之争,楚国多败。
蔡声子一番话很透彻。
后代也多有此类事情发生,自己人投降到对方,对自己的危害最大。
所以不能不防止此类事情发生,搞好内部团结很重要。
5、何为美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6、沉默
殷高宗武丁敬慎德行,三年沉默不语,思考治国的道理。
7、尊道而行
司马子期想把妾立为正妻,问于左史倚相。
倚相说:以前大夫子囊不执行楚恭王遗命要用的谥号,子夕喜欢吃菱角,子木用羊祭祀而不用菱角。君子说:这违反命令却符合道义。谷阳竖心痛子反的辛劳,献给他酒喝,结果子反死在鄢地;芋尹申亥顺从楚灵王的欲望,结果灵王死在乾溪。君子说:这是顺从却违背道理。
‘君子之行,欲其道也,故进退周旋,唯道是从。’
子木能够违背子夕的欲望,以符合道义而不用菱角,您经营楚国的政事,却想如同用菱角祭祀那样违犯道义,可以吗?”于是子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楚语下
楚语下
1、根据别人的谈话推测
人的话是从内心发出的。有时候迂远不知所以的话,细细品味,才能发现说话人的内心。
令尹子常,问关且子如何积聚财富和马匹,关且子知道楚国将乱,或者子常不免于难。
2、不要忘记失败
昭王失败时,蓝子不载其过河。意在儆。昭王回来时,蓝子见王,观察王是否吸取了失败的教训。
普通人也是如此啊。不要忘记自己失败的教训。当时时默念之!
3、叹息
子西叹于朝,蓝尹亹曰:“吾闻君子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与哀殡丧,于是有叹,其余则否。
(君子不轻易叹息吗?轻易叹息,容易影响别人的情绪吗?)
君子临政思义,饮食思礼,同宴思乐,在乐思善,无有叹焉。今吾子临政而叹,何也?” 子西曰:“阖庐能败吾师。阖庐即世,吾闻其嗣又甚焉。吾是以叹。”
对曰:“子患政德之不修,无患吴矣。夫阖庐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身不怀于安,朝夕勤志,恤民之羸,闻一善若惊,得一士若赏,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是故得民以济其志。今吾闻夫差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谏,一夕之宿,台榭陂池必成,六畜玩好必从。夫差先自败也已,焉能败人。子修德以待吴,吴将毙矣。”
4、何为宝?
王孙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观察一个人看重什么,基本可以知道他能做什么。
5、知人之明
叶高。怎么那么了解王孙胜呢?靠的是平时细心观察吧。
知人能力的获得,在于自己平时的留心观察。天长日久,想不知人都难。
吴语
1、勾践听大夫种之论不与吴战
对勾践这个人没有好感,虽然他最后是个成功者。大夫种劝他不要硬来,硬来不一定赢。而且几乎是必输。没有把握就不要冒险玩命。于是勾践求和。送一女一子于夫差。
2、轻信的夫差上当了
夫差这个人挺可爱的,其实也是一老实人。但是老实人往往被人骗的很惨。一个老实的笨蛋,成为了很多人的反面教材。
越国连个盟约都没立,只是口头说一下,他就信了。
3、申胥
申胥是伍子胥吧。很历害的一个人。肯定是伍子胥。
可惜,再聪明的人也帮助不了一个笨蛋。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
4、勉强称霸
晋国董褐善于察言观色。一看就知道夫差有大忧。高
5、论战争
申包胥说:战争最重要的是智谋,仁义次之,勇又次之。没有智谋,就不会知道民心的向背,也就不会衡量双方的力量对比;不仁义,就不会和三军将士共同分担饥饿劳累的痛苦;不勇敢,就不会果断排除疑难以决定大计。
越语上
本篇所讲的正是那个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勾践复国的故事。此处略去1000字!
越语下
1、范蠡
国家之事,无非三点:持盈、定倾、节事。
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这句话的意思用孟子来解释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第五篇:国语心得体会
如何强化师生国语培训
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质量心得体会
为深入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提升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幼儿的国语水平,自治区通过支教活动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幼儿园支教,以此来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在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我们应该培养幼儿讲话礼貌,乐于与人交谈。能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表达自己要讲的事情,能听懂普通话。喜欢看图书,听故事。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对幼儿的交际语言十分重视,以语言活动课是幼儿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教师可在校园带学生们观察花草树木让他们对花草树木的认识,提高了兴趣。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是呀!为什么呢?”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
二、在日常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每天,我们与孩子在轻松而温馨的环境中开始我们的阅读游戏。即使他滔滔不绝地说出一串莫名其妙的话,我们也要用鼓励的眼睛望着他:哇,你讲得好棒呀。让他模仿你的面部表情,手势和音调变化,你会发现,他真的很聪明。比如讲完故事后让孩子提问题或发表评论。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故事比赛、评选“问号小名星”等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阅读和听、讲故事时获得快乐。
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其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发音不是很清楚,我们对他不断的进行纠正,只要他有点滴进步,我们就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现在,发音有很大进步,这些赞美的就像一个个小光环一样,笼罩着他们健康成长。
发展幼儿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的言行规范,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会正确使用。如称呼问题,我们教给孩子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场合,会用礼貌语言称呼别人。见到老人时,可以称呼“爷爷、奶奶。”等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