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总结【完全版】5篇

时间:2019-05-12 04:4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总结【完全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总结【完全版】》。

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总结【完全版】

必修1—必修4文学常

必修1文学常识

1、《雨巷》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因成名作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

4、《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5、《战国策》: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校订的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6500字。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原名周树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8、《小狗包弟》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灭亡》等,中篇小说《寒夜》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现代著名散文家。

10、《包身工》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

必修2文学常识

1、《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散文集《背影》《踪迹》《欧游杂记》

2、《故都的秋》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3、《囚绿记》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也叫《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赋:铺陈其事。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5、《楚辞》:汉代刘向编辑,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6、《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7、《短歌行》曹操:汉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建安诗人的代表。

8、《归园田居》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9、《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必修3文学常识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 “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必修4文学常识

1、《窦娥冤》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雷雨》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主要作品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词:又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按写作内容与风格分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

5、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北宋著名词人。

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秆,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主要作品《稼轩长短句》。

7、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

8、《苏武传》选自《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9、《张衡传》选自《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

范晔:字慰宗,南朝宋人,历史学家。

必修5文学常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4、《归去来兮辞》:辞:赋得一种。

陶渊明:东晋诗人。

5、《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7、《陈情表》: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

李密:晋代文学家。

8、朱光潜:现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9、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围城》。

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必修一: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

必修二: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

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家》《寒夜》

2、《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必修三: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多部(篇)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必修四: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朱光潜:现代美学家。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

必修五:

1、《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作者是罗贯中。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

家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文学常识[推荐]

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必修一: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

必修二: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

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家》《寒夜》

2、《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必修三: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多部(篇)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必修四: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朱光潜:现代美学家。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

必修五:

1、《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作者是罗贯中。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家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必修5文学常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4、《归去来兮辞》:辞:赋得一种。

陶渊明:东晋诗人。

5、《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7、《陈情表》: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李密:晋代文学家。

8、朱光潜:现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9、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围城》。

第三篇: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3)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 代讲史平话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 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 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 挥泪 哀伤之哭 二哭: 流涕 惋惜之哭声 三哭 大哭不已 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 谡来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知识竞赛;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 计》

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总结

必修1—5文学常识总结

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所作

2、《雨巷》作者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3、《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

4、《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蒋海澄。代表作还有《我爱这土地》。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我国第第一部叙述详尽的编年史著作(第一部编年史为《春秋》),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刘向编定。

7、《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本纪,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四史”之首(前四史另三史[东汉 班固] 《汉书》 [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

[西晋 陈寿]《三国志》)。

8、《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1926年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追悼会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

9、《小狗胞弟》选自巴金散文集《随想录》。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0、《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任公,梁启超。

11、《包身工》为报告文学,作者为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1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新闻类,作者罗森塔尔。本文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13、《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1],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文创作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14、《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第一部小说《沉沦》为其代表作。

15《氓》《采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16、《离骚》作者屈原,选自《楚辞》。《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收集了屈原及宋玉等人的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17《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抒情诗,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孔》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18《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

19《短歌行》作者曹操《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

20《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21《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22、《赤壁赋》为苏轼游览黄州所作。苏轼曾两次游览黄州,写下两篇赋一首词。这篇是《前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23、《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作者蔡元培,现代教育家。

25《我有一个梦想》作者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26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7《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四大名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施耐庵《水浒传》、明吴承恩《西游记》、清曹雪芹《红楼梦》。28鲁迅《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29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代表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 》,1926年发表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作品表现战后青年人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30《蜀道难》:古乐府旧题,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诗仙”、“诗侠”之称。

3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3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33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34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在诗歌上,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35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所谓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诗歌形式,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

36《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37《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

38《过秦论》作者贾谊,西汉人。

39、《师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唐朝人,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40、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41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代表作有《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42、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43、《雷雨》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

4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45、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南唐),晏殊(北宋),柳永(北宋),秦观(北宋),周邦彦(北宋), 李清照(北宋、南宋),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南宋),苏轼(北宋), 陆游(南宋)等。词由词牌和题目组成,词牌必须有,题目可以缺少。

4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婉约派词人。

4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其作品。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4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她的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易安体”,有词集《漱玉集》,与丈夫赵明诚共同编著《金石录》。

49、鲁迅《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

50、东汉班固《苏武传》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51、《张衡传》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5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53、契诃夫,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54、《边城》作者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56、《滕王阁序》作者王勃,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57、《逍遥游》作者庄周,选自《庄子》。庄周,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58、《三国演义》作者为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

59、《堂吉歌德》作者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第五篇:必修一至五名著导读及文学常识梳理

米易中学高三名著导读及文学常识梳理

(一)必修1--5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名句解释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臵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自己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他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危险了。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便要警戒,莫迷恋女色;等到壮大了,血气正旺盛,便要警戒,莫好胜喜斗;等到年老了,血气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莫贪求无厌。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看见圣人就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从中反省自己,看看有没有跟她一样的错误。

1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9、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才凋谢的。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2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

2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越礼法。

二、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伟大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简而言之,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是进行统治的根本法规,治国之纲。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分,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仪”。这里的“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因此,政治上,孔子主张德治(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重教化,轻刑罚;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为政需正己;举贤才。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2、孔子的教育思想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 1 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

事实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门生中,从政者为数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对参政。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相统一的,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体现着阶级属性,但作为社会的人,孔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倡导的许多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成分,尤其是其教育方法,至今仍为我们所用,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3、对待孔子思想的基本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6)大卫长大后带同学、富家少爷史蒂尔福斯去佩葛蒂先生家玩,史蒂尔福斯却趁机诱骗即将与海姆结婚的艾米莉私奔了

(7)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找到史蒂尔福斯的家,但史蒂尔福斯的母亲断然拒绝了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8)佩葛蒂先生找回了被抛弃的艾米莉,带她移民到澳大利亚,她终生未嫁,成为一个热心助人、受人尊敬的人(9)渔民海姆有一天下海去抢救一艘在暴风雨中将要沉没的船只,风浪中他认出了正在挣扎的正是诱骗自己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为了救他,两人都被大海淹没了

(10)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自己父母为原型塑造的,他们‚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被称作‚密考伯主义‛(11)大卫的道德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可以成为每个人的做人箴言

(12)大卫的第一次婚姻是盲目的,他娶了娇小姐多拉。多拉病逝后,他最终娶到了理想的伴侣阿格妮丝

5、《大卫·科波菲尔》作品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默德斯东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艾米莉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维克菲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阿格妮丝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佩葛蒂先生、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史蒂尔福斯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史蒂尔福斯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名著导读之《大卫·科波菲尔》

1、作者狄更斯识记点

①狄更斯(1812~1870),享有世界声誉的19世纪英国小说家;②《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③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④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的主题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作了深刻细致的描写,其间夹杂的各色人物,各类机缘,且以诙谐风趣、朴实、简短的语言将人物性格及其复杂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十分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民主思想。同时,小说也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更多的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生活理想。

3、狄更斯笔下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 《大卫〃科波菲尔》(1850)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6、《大卫·科波菲尔》艺术魅力: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佩葛蒂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1)遗腹子大卫与母亲相依为命,女仆佩葛蒂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2)继父默德斯东凶残、贪婪,来做管家的姐姐更为冷酷,大卫受尽虐待,只有佩葛蒂始终在保护她(3)母亲被继父折磨死后,大卫被继父送去做童工

(4)磨难中他找到了唯一的亲人姨婆,姨婆培养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

(5)佩葛蒂的哥哥是位善良的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外甥女艾米莉和侄儿海姆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读《大卫〃科波菲尔》和读狄更斯的其它小说一样,人们感到每一个人物--从主人公到没说过话的狱吏--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狄更斯极会渲染气氛,方法就是细节刻画。如他在写默德斯东先生给大卫上课时,出了这么一道题:“如果我上干酪店买四千块格洛斯特双料干酪……”只有他会详细写出是“格洛斯特的双料干酪”,可这正好更生动衬托出默德斯东的性格--刻板、有意要为难大卫。他描写大卫的宴会,其中每种菜都描写得丝毫不爽,而这也就更使人感到真切,有如身处其中。你可以指责他太注重繁文缛节的描写,但你不能不承认,如果抽去这些细节详尽的描写,你又怎么能放下《大卫〃科波菲尔》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还记得克拉拉、姨奶奶、希普、密考伯,还有那个旧衣商?能这样入丝入扣描写细节,可见狄更斯是一位观察力和感悟力多强的人。他借助他的笔把他的丰富感受告诉了读者,令读者和他一起在喜怒哀乐中沉浮。

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以一个很精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向我们勾勒一个金钱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黑暗和罪恶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辛酸。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来说,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不要再盲目的追求一些虚无的东西还原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7、人物形象赏析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在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个任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贝西姨婆、阿格妮丝、佩葛蒂、克拉拉、多拉、默德斯东小姐、密考伯太太、艾米莉……贝西姨婆与默德斯东小姐的对比,克拉拉、多拉与阿格妮丝的对比更使她们栩栩如生,对贝西姨婆、阿格妮丝、佩葛蒂的爱就更深一层,对默德斯东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对多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气愤。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默德斯东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默德斯东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以后,在多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与默德斯东小姐有相似之处,但她们有本质的不同: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默德斯东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她对多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克拉拉与多拉也是极为相似的。她们都非常年轻、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气很浓,很善良。她们的不同在于: 克拉拉的命运更为悲惨一些,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默德斯东又是那样一个冷酷、贪婪、残暴的商人,他与克拉拉结婚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天真单纯的克拉拉并没有察觉到,再加上默德斯东小姐的折磨,她没有了任何自由,连疼爱自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在忧愁、孤单、担惊受怕中凄惨的死去,竟没有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是,克拉拉并不纯粹是一个玩具娃娃,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大卫,她也能够管家,家庭料理得不错,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佣人兼朋友──佩葛蒂。

多拉是幸福的。大卫那么爱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又有贝西姨婆的呵护与照顾,阿格妮丝的喜爱。不过多拉本人却令人失望,她除了一个优点──漂亮,而且是在大卫眼中,以外是一无是处,她虚幻盲目,不切实际,没有实际生活能力,没有任何经验,她只是一个宠儿,一个玩具娃娃,她把家弄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却不思进取,不愿改正,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博得那么多人的喜爱,除了善良和自知之明,她几乎没有可取之处。但她也是不幸的,一棵小花过早的枯萎了。

阿格妮丝是最令人喜欢的人物了,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阿格妮丝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阿格妮丝虽然没有过多和史蒂尔福斯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史蒂尔福斯感性的崇拜相比,阿格妮丝是理智的。阿格妮丝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多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阿格妮丝的爱,他们结婚了,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磐石之上的。盲目的爱情是不长久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的。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阿格妮丝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蒂,大卫的老奶妈。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得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臵。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此外,博爱善良淳朴的佩葛蒂先生,勤劳能干诚实的海姆,他们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被生活所迫流离失所但乐观开朗的密考伯夫妇,善良朴实的特莱,与贪婪冷酷的默德斯东姐弟,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小人希普,奸诈阴险的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海姆与史蒂尔福斯的死截然不同,史蒂尔福斯的死是他奸险行为的报应,而海姆是狄更斯博爱宽容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

名著导读之《家》

一、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

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二、作者的思想成就

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梅、瑞珏、鸣凤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

二是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三是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三、经典人物形象

1、觉新

(1)觉新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他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2)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试举小说中的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a、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b、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d、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2、觉慧

(1)请谈谈巴金的《家》中高觉慧的形象。

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义无返顾地冲出家的囚笼,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2)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a、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b、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c、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挺身而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

3、觉民

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4、《家》的悲剧命运。

a.梅芬: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

b.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

c.瑞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5、《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

高老太爷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名著导读之《巴黎圣母院》

一、写作特色

1、离奇的情节,巧合、夸张、怪诞、富于幻想。

2、美丑对照原则,多重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人性中美与丑的对立和交织。a、自身外在形象和内在德行的对比

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在受刑时他表现出超人的顽强和忍耐,可是在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的时候,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b、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对比

他们的内心都很善良,都有着美好的心灵,但但伽西莫多外貌丑陋无比,而爱斯、伽西莫多c、和他的养父、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对比

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然,内心却自私阴险,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了爱斯梅拉达,可是看到他受刑却不闻不问。梅拉达却从内心同情他。

二、作品主题

小说描写了一个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被主教陷害、被卡西莫多救助最后难逃绞刑的命运,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

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主要人物形象

爱斯梅拉达 :是善与美的化身,她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救人 卡西莫多:代表了正义了力量,他外貌丑陋,但是内心却是高尚的。

副主教弗罗洛(克洛德):教会势力的代表,是淫邪、虚伪和凶残的化身,其虔诚的外表下掩藏的是野心和毒心。

四、爱斯梅拉达形象浅析

爱斯梅拉达纯洁无邪,热情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和渴望。正因为她以为世人都像她一样的真心实意地待人,所以当弗比斯在巡逻中偶然救了她后,她就把爱情献给了他。正因为她纯洁无邪地追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爱着弗比斯,丝毫没有怀疑他会欺骗和背叛自己还幻想他还会再来搭救自己,其纯真令人心痛欲裂。

爱斯梅拉达不畏强暴,品格坚贞。当她被诬陷而关在死囚牢房里时,当弗罗洛把她从圣母院钟楼骗出来时,弗罗洛几次让她在死亡或屈服中选择,面对弗罗洛的淫威,她宁死不屈。临刑前,她宁愿选择绞架,不屈服于卑鄙的伪君子弗罗洛,再次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五、1、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一个令你震撼的场面。

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这个人物。答: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心地善良。他因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的养育之恩而极其感激。在愚人节被选为‚愚人王‛,受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在受刑时对爱斯梅拉达的送水感动不已。他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并深深爱上了她。最后他杀死了邪恶的克洛德,自己也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而死。

伏盖公寓的住客:大学生拉斯蒂涅

退休面条商高里奥(高老头)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阿娜斯塔齐和但斐纳

高老头的两个女婿:大女婿雷斯多伯爵;小女婿银行家纽沁根

拉斯蒂涅的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 苦役监逃犯:伏脱冷

老小姐:旭诺和波阿莱保

【人物形象】

(一)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成功塑造的青年野心家形象。拉斯蒂涅原为一个外省贵族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但目睹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他往上爬的欲望倍增,他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脱冷的唆使下,日益丧失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特别是在见证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待父亲象榨干的柠檬一般以后,更坚定了向资产阶级的道路走去的决心。《高老头》中主要描写了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他更一发不可收拾,靠出卖道德和良心竟当上了副国务秘书和贵族院议员,而一切的取得都依赖于极端利己主义原则。

拉斯蒂涅由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这蜕变是他阶级属性的改变,由纯朴的外省青年变成寡廉鲜耻的野心家是他道德品质的坠落。

名著导读之《高老头》

1.【作品简介】

在必修二中我们阅读了19世纪 浪漫 主义文学大师 雨果 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在必修三中我们阅读了19世纪上半叶 现实 主义文学大师 巴尔扎克 的作品《高老头》。如果说雨果通过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与人性的赞美与憧憬,那么《高老头》的作者则是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描写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的质询和叩问,这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的冷静思考和描写,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文学流派被称作 现实主义。

根据《高老头》描写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表现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中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在文中名字叫 高里奥,身份是 退休面条商。小说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高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 拉斯蒂涅 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但最终成为了一名无耻的政客。同时还穿插了 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披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封建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

2.巴尔扎克致力于对现实的描写和思考,写成了一部小说集《人间喜剧》,它包括 90 部(篇)小说,描写了 2400 多个人物,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社会 研究、风俗 研究和 分析 研究。巴尔扎克看到了 封建贵族 的没落,资本主义的兴起,金钱 取代了一切成为了人们的上帝,金钱 和 物欲 带来了 人性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巴尔扎克揭示了这些问题,《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二)高老头

高里奥是《高老头》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出身微寒的老人,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因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其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高老头是一个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爱女儿爱得疯狂而畸形的典型形象。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情,这两者构成高老头的矛盾性格。

(三)鲍赛昂夫人

她出身名门贵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只因缺乏金钱而被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高贵的门第再也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她在后来的小说中因为同样的原因又一次被金钱出卖。她的遭遇告诉人们,贵族阶级除了失败之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金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四)伏脱冷

他凶狠、狡诈、野心勃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发者,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对社会的破坏性极大。作为邪恶化身的伏脱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当时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土壤滋养了他,二是以人性失落为代价的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孕育了他。他用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拉斯蒂涅,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已拜金”。最后他也没能逃脱被金钱出卖的命运 3.故事梗概

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百万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贫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百万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的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贫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艺术特征】

《高老头》在艺术上很严谨,作者设臵了典型环境,让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使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与环境相契合,书中安排了四条情节线索,以拉斯蒂涅的堕落为主线,其它几条起辅助作用,纵横交错又脉胳分明;典型人物的刻划是巴尔扎克的最大特色,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心理刻划,甚至一个细节,如高老头每吃一块面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都使人物更鲜明生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作者一大功力,贵族沙龙中的语言与逃犯的语言绝不一样。

对比手法

艺术上的对比手法在《高老头》中运用得十分广泛。伏盖公寓与鲍赛昂府的强烈对比,不仅促使拉斯蒂涅个人野心的猛烈膨胀,而且表明不管是赫赫声威的豪门大户还是穷酸暗淡的陋室客栈,一样充斥着拜金主义,一样存在着卑4.作品中人物关系

劣无耻。高贵庄重的鲍赛昂夫人与粗俗强悍的伏脱冷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直言不讳,但不同的语言却又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而他们两人看透社会的理论又与自己生活中的惨败成为反衬,更加深了悲剧的意味。此外,还有高老头女儿的穷奢极欲与高老头的贫苦窘困的对比,鲍赛昂夫人退隐时热闹的场面与凄凉心情的对比等等。这种鲜明对比的手法,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

一、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是曹雪芹历时十年而写成的不朽的巨著。小说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对封建社会加以全面批判的现实主义杰作。

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

批判,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可以说,《红楼梦》既是一曲哀悼旧制度灭亡的挽歌,又是一封对旧贵族之家的严厉的判决书。

同时,小说歌颂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叛逆者,肯定了他们对封建主义生活道路的鄙弃,和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反抗封建制度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四、《红楼梦》故事梗概

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青梗峰下。这顽石自经煅炼,已通灵性,他看到自己无才,不能去补天,常常有悲戚惭愧之心,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二仙拗不过,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其时,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仙草,终使绛珠仙草“得延岁月”,并修成女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青梗峰,见一块大石上刻有字迹,便从头到尾抄下,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因成此书。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在庙旁。他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却遭到岳父的白眼。甄士隐看破红尘,随跛足道人出家。

贾雨村考中进士,派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贾雨村就到巡盐御史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贾雨村请林如海帮忙求官,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贾府。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在林如海内兄贾政的帮助下,在金陵应天府任职。

黛玉进荣国府,拜见了外祖母(贾母),拜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舎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王熙凤(王夫人的内侄女、贾舎儿子贾琏之妻),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初见,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没有美玉,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黛玉住进荣国府后,外祖母贾母非常疼爱她,她与表兄贾宝玉朝夕相处十分亲密。过后不久,从金陵来了一封信,说黛玉舅母王夫人的同胞妹妹薛姨妈的儿子靴蟠打死了人,应天府正在审理。

贾雨村刚刚到任,就受理英莲被拐一案。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人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薛蟠。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薛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妹宝钗入京。薛宝钗进京后暂居贾府,因其品貌端庄,谦和随分而得人喜爱。宝钗幼年因病得癞头和尚赠了一个金锁避邪,以后便随身佩戴。一日,宝钗见宝玉佩有“通灵宝玉”,与自己的金锁恰成一对,这就是所谓的“金玉良缘”。黛玉与宝玉青梅竹马,已经互生爱慕之情,所以黛玉常借机奚落所谓的“金玉良缘”,暗中伤心落泪。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贾敬的的儿子)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

《红楼梦》广泛反映了“乾隆盛世”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揭露了封建

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王熙凤接待了刘姥姥,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二、情节提要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主次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贾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围绕争取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宝、黛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惨结局而告终。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这一线索展现了残酷的阶级压迫、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荒淫糜烂的生活,以贾府及其亲族的相继衰败为结局,构成了主线的社会背景。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爱情萌发,他们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中发展,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魂归离恨天”,宝钗“出闺成大礼”。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只能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

三、主题思想

宝玉被送到家塾读书,父亲贾政只准宝玉背诵《四书》,要求十分严格。宝玉惧怕父亲,就像老鼠躲避猫儿一样。但贾母却非常娇惯孙儿,把宝玉看作是自己的心肝。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贾敬生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

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乘机调戏王熙凤,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黛玉去后不久,宁国府贾珍的儿媳秦可卿死去。荣国府的管家少奶奶王熙凤被请去协助管理宁国府,王熙凤充分展示了她的泼辣和干练。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了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在送殡的那天,王熙凤住在馒头庵,庵中老尼求王熙凤办理一件退婚案。为了贪图别人的三千两银子,王熙凤派人去打通长安节度使的关节,竟活活拆散了一对美满姻缘,断送了两条人命。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寄人篱下的凄凉感始终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贤德妃,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并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于是贾府在荣、宁二府之间丈量出三里半的地面,开始修建省亲别院,历时半年多建成,耗费了大量银钱,又采办大量女伶、女尼、女道士进入省亲别院,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次年正月十五,元春回家省亲,赐省亲别院名为“大观园”,对园内房舍也赐了名称。元春回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争想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宝玉和黛玉心心相印,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吵嘴,争吵消除了误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两人的情感愈来愈深。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其中有一个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心直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而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的气。

元春怕“大观园”闲臵,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宝玉在园内同众姐妹、丫鬟相处,倒也自在。宝玉书童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内,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西厢记》。宝玉借机以张生自喻,以莺莺喻黛玉,巧妙地向黛玉表达了爱慕之意。黛玉听后“微腮带怒,薄面含嗔”,却也不禁联想翩翩,备感甜蜜。

三月的一天,宝玉和王熙凤突然疯了,乱砸东西,满口疯话。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劝贾母快为二人准备后事,被贾母痛骂了一顿。原来这是赵姨娘为争夺家私、地位而请马道婆作的魇魔法术。幸亏来了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他们拿着通灵玉念念有词,把宝玉和王熙凤救了回来。

一个多月后,宝玉去看黛玉,听黛玉随口吟出了《西厢记》的唱词。宝玉进屋,也念了两句《西厢记》的唱词同丫环开玩笑:“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黛玉一听便变了脸,哭着出门,说要去告诉舅父。宝玉慌了,急得赌咒发誓。

次日是芒种节,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小心整理埋葬,称为“花冢”。她由落花联想到自己凄苦的命运,随口吟出凄婉的《葬花词》。躲在桃林后的宝玉听了竟大哭起来。黛玉见是宝玉,抽身就走。宝玉叫住黛玉,说道:“你我从小一快儿长大,本该和气,为什么把宝姐姐、凤姐姐放在心里,不理我呢?”黛玉见宝玉一片痴情,心中很是感动。

端午节前,元春从宫里送来赏赐众姐妹的礼物,唯独宝玉、宝钗的礼物相同。黛玉见此,很不高兴地说:“我没福气接受这礼物,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啦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宝玉一听,申辩说:“我心里除了老太太、父亲、母亲,第四个就是你了。”黛玉说:“你心里有妹妹,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过了两天,宝玉和

黛玉又发生口角,急得宝玉取了通灵宝玉来乱砸,黛玉也气得呕吐不止。直到第二天,宝玉去向黛玉陪了礼,两人才言归于好。宝玉丫鬟袭人善于体贴人,宝玉十分看重她,她因此常劝宝玉要读书做正事。这一日,贾母娘家外孙女史湘云和湘云丫鬟翠缕来贾府,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史湘云的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观察二人之意。湘云也劝宝玉留意经济仕途,宝玉抢白她说:“林妹妹就从不说这混账话。”黛玉听见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赞,甚是感动。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宝、黛二人至此“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这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打趣玩闹。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过了两天,与贾府不和的忠顺府派人来找贾政,说宝玉勾引走了他们府中的戏子,请贾府交出。贾政大怒。这时赵姨娘所生儿子贾环又乘机进谗,说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逼死了人命。贾政一听怒不可遏,将宝玉叫来,往死里乱打。贾母闻讯赶到,痛骂贾政,众人才将宝玉抬回房中。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王夫人找袭人,要她随时报告情况,并决定将来把袭人给宝玉做妾。晚上,宝玉叫丫鬟送旧帕两条给黛玉。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在帕上题了三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宝玉挨打后,宝钗也天天去探望宝玉,并劝宝玉读书上进。宝玉一听就生气,说:“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蠧鬼之流。”宝钗听了,自觉没趣,只好离开。一天,宝玉正睡午觉,宝钗又去看宝玉,见丫头正给宝玉绣鸳鸯戏莲花样的肚兜,宝钗赞叹花样很好,拿过来帮助刺绣。这时,只听宝玉在梦中嚷道:“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离去。

大观园秋风渐起,宝玉之妹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贾政的儿媳李纨自荐担任总评。众姐妹作咏菊诗十二首,黛玉技高一筹,压倒众芳。当时邢岫烟、薛宝琴等堂表姐妹都在贾府居住,大观园内一时热闹非凡。刘姥姥知恩图报,带着丰收的瓜果二进荣国府,贾母便留她聊家常。大观园内大摆筵席,众人戏弄刘姥姥,刘姥姥甘愿充当笑料。后来她便拿着贾府所赠财物回乡下了,临行前给凤姐的女儿取名为“巧姐”。

九月初二是凤姐的生日,从贾母起,各人出分子办筵席。凤姐饮酒过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贾链正勾引仆妇。凤姐哭闹,逼得仆妇上吊,贾母迫使贾琏向凤姐赔礼。筵席间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记》曲文,被宝钗察觉,事后宝钗提醒黛玉,黛玉很感激,二人关系好转。黛玉承认宝钗是好人,自己多心了。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出《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

大观园外,贾府上下安富尊荣,荒淫享乐,但经济状况已大不如前。在荣国府,王熙凤扣住小姐、丫鬟的月钱不发,用来放高利贷。贾政之兄贾舎居然看上了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要娶来做妾。贾舎之妻邢夫人斗胆向贾母说了这事,鸳鸯听了寻死觅活,贾母亦大怒,斥骂了邢夫人,贾舎非分之想落空。而元春的千两赏银以及其它收入已不够开支,王熙凤买通鸳鸯偷贾母的东西去当银子来贴补费用。在宁国府,年底黑山村来交租,折银两千五百两。贾珍说:“估计该交五千两,竟少了一半;我们共有八九个庄子,而今有两个庄子报了旱涝,真叫人别过年了!” 春节过后,王熙凤早产,一个多月不能理事。王夫人只好叫探春理家,并请宝钗协助。黛玉丫鬟紫鹃谎称黛玉将回姑苏原籍,宝玉听后愕然,呆症大发。紫鹃受命多方解说,宝玉呆病方愈。宝黛二人的心思大家都知道了,大家也都认为两人是很好的一对。

宝玉生日,众姐妹欢宴大观园,园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道姑妙玉也以写贴致贺。转眼过了几个月,宁国府贾珍之父贾敬在修道院中误吃丹药而死。贾珍妻子尤氏见无人料理宁府事务,就将继母和两个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接到府中。王熙凤的丈夫贾琏见尤二姐漂亮温柔,在贾珍的撮合下,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事隔不久,王熙凤知到了此事,将尤二姐哄入了荣国府,百般折磨尤二姐,使尤二姐吞金而死。

贾舎之女迎春的丫鬟司棋与表兄潘又安有私情,两人私会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慌忙之间将绣春囊遗落大观园中。粗使丫头傻大姐拾得香囊,被邢夫人看见,王夫人知道后,怒不可遏,就萌生了抄检大观园的想法。王善保家的同凤姐夜抄大观园,迎春懦弱,司棋被驱逐;探春气盛,怒打恶仆妇;惜春与世无争,偏居一隅。王夫人见晴雯长得娇艳妩媚,怀疑是她把宝玉带坏了,就下令把她也赶出大观园。晴雯被逐,一病不起,含恨而死。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来祭奠她,表达自己对晴雯的无限怀念与伤感。

一年过后,贾母提起宝玉婚事,极力夸奖宝钗温厚平和。王熙凤看贾母眼色行事,极力怂恿宝钗同宝玉成亲。黛玉得知风声,病情加重,决定绝食。不久,宝玉的通灵宝玉丢失,黛玉暗自庆幸姻缘有望,病情好转,不再绝食。但宝玉失玉后却神志昏迷。年底,元春在宫内病逝,贾府全家悲痛。过了春节,贾母、王夫人见宝玉痴呆难愈,决定娶宝钗为宝玉冲喜。于是凤姐就想出了个“掉包计”,骗宝玉说父亲已作主,要为他与黛玉完婚。这对宝玉来说是天上人间的第一喜事,宝玉听了以后,神志果然清醒了许多,迫不及待地等着迎娶黛玉进门。

尽管凤姐们严密封锁了消息,宝玉将娶宝钗的事还是被黛玉知道了,黛玉当时就精神恍惚,紫鹃把她扶回了潇湘馆。黛玉进了院门就一头栽倒在地,醒来后叫丫头生了火盆,将昔日所有诗稿及宝玉送给的旧手帕,全部丢入火中付之一炬。黛玉奄奄一息,躺在床上。贾府上下都在忙碌着宝玉的喜事,除了李纨和探春,再没有一个人来看望黛玉。第三天,正是宝玉娶亲金玉结良缘的喜庆日子,黛玉呼唤着宝玉,含恨而死!

宝玉发现了新娘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对袭人说:“你们把我抬去和林妹妹在一起就行了,反正我是要死的,林妹妹也是要死的„„‛宝钗见他闹得不像话,便严肃地告诉他林妹妹已经死了,宝玉听了,昏死过去。醒来后宝玉去潇湘馆,哭祭黛玉。

薛蟠娶夏金桂为妻,香菱倍受折磨,终于不堪践踏,“致使香返故乡”。迎春出嫁后,受尽夫婿“中山狼”欺凌,一年后死去。探春远嫁海外,“清明涕泣江边望”,一派凄凉幽怨。大观园内日渐冷清。凤姐月夜见鬼,尤氏又得重病,众人搬出大观园,请道士在园中作法驱妖。

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了皇帝,终于被抄家。荣宁二府被革去世职,贾舎、贾珍被逮入狱。凤姐由于突来大祸,病得奄奄一息。由于权贵帮助,荣府恢复了世职,让贾政继承。此时正逢薛宝钗婚后第一个生辰,贾府便摆宴庆贺,可是席间一片悲凉。不久,贾母病死。鸳鸯惧怕贾舎报复,也自杀殉葬。凤姐主办丧事,力不从心,大家对她心生怨恨。她支持不住也死去了。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奸污、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就出了家。宝玉再次梦游太虚幻境,见到黛玉、鸳鸯、尤三姐,秦可卿等薄命女子,醒后更心灰意冷。癞和尚、跛道人送回通灵玉,实则要宝玉弃绝尘缘。宝玉终于在应考之时出家当了和尚;尽管他中了举人,宝钗也已怀孕,但他全不管了。年底,贾政在常州看见宝玉,宝玉和尚打扮,向贾政行了个告别之礼,便与一僧一道消失在茫茫大雪中了。贾雨村犯法被解职,在觉迷渡口碰见已成仙的甄士隐;甄士隐向他剖析、解释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这部小说。

《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大多古典小说的一个重要不同点,首先是它的悲剧性,中国古典小说的故事情节结构,多以悲开始,以欢结束,由离开端,以合收束。大都是以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富贵,冤屈得到昭雪,夫妻得以团圆作结尾。在中国古典小说当中,极少有非剧,更少有真正的悲剧。但《红楼梦》却不是如此,它是由大观园中众姐妹的聚会开始,以众芳凋零,人去楼空,花落人之为结局的。《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是失意的。黛玉在爱情上不能如愿,抱恨而亡;宝玉对生活彻底绝望出家做了和尚;宝钗虽然得到了宝玉,但只一年就守了活寡;“凤辣子”在贾府曾一度大权独揽,威风八面,但最终“反误了卿卿性命”。贾府虽曾一度蒙受浩荡皇恩,门庭显赫,“金银满箱笏满床”,到头来却落个“陋室空堂衰草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情节结构上,《红楼梦》由欢而悲,由合而离,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具有悲剧意义的作品。

名著导读之《谈美》

作品简介: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精彩解读;

《谈美书简》一书凡十三封信,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形象思维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同时还总结自己切身的体会,对某些错误思想和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等等。

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朱光潜在文中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错误。‛这本《谈美书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认识。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在他看来,马列主义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因为以往的五、《红楼梦》的悲剧性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美学大师,每一个人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只不过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形而上学的还是辩证的问题。就马克思来说,其美学体系作为哲学这个大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以及这里生发出来的认识来自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朱光潜在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马列主义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物甲物乙‛说,也即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观点。这个观点体现在,在以后关于美学的论述中,朱光潜一直恪守马列主义,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美学体系。

在《谈美书简》中,还有的是关于美学具体问题的论述,以及提出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的禁区,这对于我们初学美学、开始接近美学的青年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排除疑惑的重要作用。比如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作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但是同时,注意到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是没有必要机械地给某个作家或具体作品贴上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的标签,他非常赞同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高尔基这样一句话:‚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极大的破坏和干扰,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来冲破禁区吧。‛具体说来,要冲破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表现、研究中给予否定的。我们突破禁区,表现在创作要表现它,研究中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讨论。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

美的互动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何理解‚欣赏的距离‛?

答案: 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

譬如我们乘坐轮船在海上旅行,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极不愉快的经验。对于轮船误期的焦虑,对不可预见的危险的担忧,再加上潮湿的空气,水手们紧张地在船上跑动,汽笛尖利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一切都使人们的旅行兴致全无。但是,假如换一个角度看,也许你会看到下面这幅景色: 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这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被它盖上一层面网,都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联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握住在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你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是在天上?这也许就是‚欣赏的距离‛所产生的美感。

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何理解‚移情作用‛?

答案: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动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这就是美学所称的诗歌创作的‚移情作用‛。

诗歌中的‚移情现象‛处处可见。例如唐代杜甫在《春望 》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宋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等等。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何理解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答案: 美感不同于快感,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美感态度不带意志,快感却是强烈的占有欲的满足。‛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4.美感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1)我们的态度是美感产生的首要条件。

由于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而那实用层次的态度是我们的本能对物质欲望的反映,因而它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但对于美或美感而言,它是物质活动之外的有意义,是精神的,也是无功利的,就如文中说的‚在审美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于直觉,活动空间也更广阔无疆‛。美是从我们的态度中得来的,那么美代表了一种精神;而作为精神与心灵的主体的我们,我们会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自己心灵的满足,也体味出了在实用与科学中无存的性质,此时我们便是获得了美感。因为审美的态度正是审美及美的存在的意义,所以艺术作品才能获得不朽,于人才更亲切。

(2)距离是美感产生的另一个因素。

作者引用典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明: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是不能以一种实用的态度,因为美的差别是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只有‚均衡‛、‚适当‛才能引起美感。

(3)移情是美感产生的又一个条件。

作者在第三章说到,‚推己及物‛即‚移情‛会让我们对于自身以外的客观事物,产生了审美的情素,移情和美感经验是有密切关系的。但移情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的产生,不过美感经验中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经过一系列的‚推己及物‛和‚以物及我‛,即是移情的美感经验---物与我情趣之间的往复回流后,心里有美的意象,美的情素,则是美感产生的功效。

5.如何理解‚人生艺术化‛,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所谓‚人生艺术化‛就是主张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倡导主体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提升个体的人格情致与生命境界,从而建构诗意的人格和美的人生,实现并享受生命、人生的意义与韵味。简单地说,‚人生艺术化‛就是追求艺术的人格和审美地生活。在科技因素、实用理性占据重要地位的现实生活中,人生艺术化的理想及其精神具有独特的意义。人生艺术化在本质上是试图从生存的事实超向生命的意义。它突出了人及其现实生存中情感、理想、诗意超越这些富有意义而又常常自觉不自觉被遗忘的纬度;同时,它也以对这些纬度的倡扬体现了对于现实实践中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情感、物质与精神、尚实与超越和谐共生的期待,对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和谐生成的期待。

名著导读之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生活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莎士比亚以他的忧伤,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都遗失了,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七个,研究者将他的创作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历史剧和喜剧时期:(1590-1600)

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初十年中,他共创作了九部历史剧。在这些剧本中除了《约翰王》(1589)描写的是13世纪封建王朝内部的争斗外,其他的剧作则构成了两个内容衔接的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部(1590-1591)与《查理三世》(1595)、《亨利四世》上、下部(1597-1598)焉《亨利五世》(1599)。

这些剧本概括了英国从1377-1485年间一百余年的**历史,描写了英法战争和英国的封建内战,歌颂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谴责封建领主之间的不义战争,对人民的疾苦则表示了深切同情。后一组剧本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宠臣,他的堂弟趁机起兵篡夺王位,自立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虽然两次平定内乱,却整日忧心忡忡,害怕有野心家会像他曾经做的那样来夺取王位,而太子又是个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儿,国家的前途令人担忧。幸好太子改过自新,即位为亨利五世,他以对法战争转移了国内矛盾,收复了法国的领地。前一组剧本则紧接后一组,写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因贵族内讧而失利,贵族纷争再加上平民起义导致争夺王位的封建内战——红白玫瑰战争。内战中,属于红玫瑰集团的国王亨利六世被杀,夺取了王位的白玫瑰集团在爱德华四世死后,其弟理查以狡诈、凶残的手段窃取了王位,最终也死于敌党之手。

这些剧本的艺术成就不一,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是英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莎士比亚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在剧中描写了阴险狡诈的贵族理查如何以血腥手段挤掉了六个合法继承人,登上王位的故事,揭露谴责了他的凶狠暴和昏庸无道,塑造了一个虚伪狡诈、残酷无情的暴君形象。《亨利五世》描写亨利五世做太子时不甘心宫廷中的刻板生活,在下层社会厮混,与流氓无赖为伍,即位后改邪归正,成为英明的理想君主。这两个剧本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衰封建贵族争权夺利给国家造成的内乱,认为通过道德改善可以产生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政策,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理想的社会制度。

《亨利四世》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喜剧人物福斯塔夫。福斯塔夫是一个年过五十的破落骑士,一个好吹牛的懦夫,一个贪婪的冒险家。他是流氓头子,善于见风使舵、混水摸鱼。他否认任何道德,既无良心谴责也无怜悯之心,平生第一快事就是以粗鲁低级的方式向女子献殷勤,生活理想只是如何妙趣横生。他自恃是太子亲信,整天醉眼朦胧,坐在野猪头酒馆里,率领着一群年轻的地痞无赖,说谎、欺诈、抢劫。一但被太子拉上战场却又胆小如鼠,毫不顾及封建骑士的勇敢精神与荣誉观念,只会倒在地上装死,驮来敌人的尸体冒功。作品最后通过福斯塔夫被掌权的太子――‚贤明‛君王亨利五世驱逐,反映了封建势力及其附庸必将灭亡的命运,而福斯塔夫则作为一个活在老百姓身边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一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成为莎士比亚笔下最成功的喜剧形象之一。

在莎士比亚历史剧大受欢迎的同时,他还创作了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1592)、《驯悍记》(1593)、《维洛那二绅士》(1594)、《爱的徒劳》(1594)、《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内风流娘们儿》(1598)、《无事生非》(1599)、《皆大欢喜》(1600)、《第十二夜》(1600)。其中最后三部最能表现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风格,人称‚娇艳明媚的喜剧三部曲‛。这些剧本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而情节却异常生动丰富,非同凡俗,作者以幽默、欢快的笔触和如诗如画的抒情,来揭示人们的感情冲突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塑了一批勇气过人又执着、风趣、温柔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追求自己自由恋爱的权力,与各种邪恶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戏剧舞台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第十二夜》描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航行遇险,先后流落到时伊利里亚。这里的统治者奥西诺公爵正在向一位名叫奥丽维亚的贵族小姐求婚,却遭到拒绝。薇奥拉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做了公爵的少年侍人。从此,爱上奥西诺公爵的薇奥拉作为爱情的全使者,奔跑于奥西诺和奥丽维亚之间,凭着她与自己孪生哥哥相貌异常相像,顺利解决了一系列复杂而又严重的爱情冲突。钟情少年侍从薇奥拉的奥丽维亚成了薇奥拉哥哥的妻子;而饱受对奥丽维亚单相思之苦的奥西诺公爵在发现他的侍从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女孩之后,也认识到她感情的可贵,就和薇奥拉结了婚。剧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充满了巧合、悬念、误会以及移花接木、七装改扮的喜剧因素,而处于全剧中心的是勇敢、热情、纯真的少女薇奥拉,在争取人格独立、幸福的权力及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斗争中,她显示出忘我无私、坚贞不渝的品格,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全剧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威尼斯商人》则以较强的对社会讽刺、批判的态度风称。,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货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苦使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夏洛克去不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细霞假扮律师出庭,好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莎士比亚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可这样一个生动复杂、极端利己的高利贷者的形象,同时通过夏洛克,莎士比亚又为一切受民族与宗教歧视的犹太人鸣不平,体现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剧中借生动的法庭对抗场景提出了海外贸易、放高利贷等经济问题,使人感到作者驾驭素材的高超能力。

剧中性情淳朴、富有才华和正义感的鲍细霞则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她年轻、貌美、智慧超人,芳名远播,面对纷踏而来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为考虑的第一条件,而并不看重门第财富。她遵从父亲遗训,设臵了金、银、铅供求婚者挑选,结果攫取金匣的摩洛哥王子得到了一张骷髅画,拿了银匣的法国阿尔

贡亲五看到的是傻瓜画像,只有聪明、坦诚的巴萨尼奥选中了朴实无华的铅匣,得到了藏在里面的鲍细霞的倩影。鲍细霞则毫不犹豫地投入这个贫穷的青年人怀抱,这一婚姻标准实际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挑战,体现了鲍细霞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在法庭上,当凶恶的夏洛克挥舞着借据逼迫法庭镣豁安东尼奥的性命时,所有的男人都束手无策,只有智慧的鲍细霞看出了契约的漏洞,重新对契约进行法律的解释,制止了满心报复的夏洛克的凶残行为,这又为鲍细霞的聪慧形像增添了明丽的一笔。

在这一时期写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594),则是反映人文主义爱情、理想与封建压迫之间冲突的一出充满诗意地悲剧。意大利维洛那城有两个世代为亿的家族。一次舞会上,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民、与凯普莱特家族的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家族之间的仇杀使恋爱受到阻力。经劳伦斯祖父帮助,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罗密欧因替雄浑复仇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哥泰保尔。亲王下令放逐罗密欧,朱丽叶也面临被迫逼婚的窘境。神父给她吃安眠药装死,并派人罗密欧立即返回,但送信人却误了期。不明真相的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立刻悄悄赶回家乡,在她身边自杀殉情。不久朱丽叶苏醒,见爱人已死,悲痛之余,也用匕首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鉴于世仇造成的恶果,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柩前,多少世纪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后和解。这一对纯真的青年为了追求爱情自由,最终以死反抗阻碍他们结合的封建势力,在情节上虽属悲剧,却也充满了喜剧作品中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全剧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气氛,实际是一首青春与爱情的赞歌。尽管主人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隔阂却消除了,爱情、理想最终得胜,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剧中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如朱丽叶等待罗密欧前来赴约的优美独白: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来吧,可爱的黑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和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者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

这深情热烈的词句不知打动过多少少男少女的心。

2.悲剧时期(1601-1608)

这一时期,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阶段。时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王权与资产阶级关系开始紧张,官廷贵族生活日趋腐朽。莎士比亚已看清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他把这些归结为善与恶的道德冲突,他反对暴力强调理性的作用,创作了一批辉煌而又抑郁愤怒的悲剧剧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社会罪恶与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剧中的浪漫主义光辉越来越弱,现实主义描写日益突出。其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心深处的冲突,被称做‚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典范。

《哈姆雷特》(1601)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这部悲剧就其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来说都是最丰富的。它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早在12世纪就流传着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英法两国的剧作家都据其情节写过中世纪的血亲复仇为中心的剧本。1601年,莎士比亚将其改编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矛盾冲突的杰出悲剧,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年轻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是个诚实、坦率、正派、首先高尚的人。他结束求学生涯回国时发现,他的祖国已变成成了黑暗的牢狱,父亲已叔父克劳狄斯害死,克劳狄斯还娶了哈姆雷特的寡母,篡夺了王位。父亲的亡魂出现,要求他复仇。哈姆雷特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他报仇的愿望逐渐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心:应当改变这个充满犯罪、不仁不义、谎话和虚伪的世界。而要完成这一重整乾坤的神圣使命,哈姆雷特深感自己无法胜任,反之,要同恶势力妥协,他又深恶弃绝。这一切使哈姆雷特陷入犹豫、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分析之中。在他下决心动手除去奸王时,不幸误杀了恋人娥菲丽娅的父亲、媚上的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伤心的娥菲丽娅因此丧失了理智,溺死河中。娥菲丽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在奸王阴谋安排的决斗中用涂了毒药的剑刺中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母亲也误饮奸王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毙命。哈姆雷特在临死前奋力刺死奸王,但他改变现实的宏伟理想却没能以实现。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0 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破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幸,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得分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到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冈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得分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从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哈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作品,长久以来,由于它悲剧意义的深刻性、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对从类生活的高度概括性、悲剧艺术的丰富性和完美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据统计,从1877年以来,在欧洲每12天就有一部(篇)关于《哈姆雷特》的论作问世,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故事取材于1200年的丹麦史,本来是一个流行的复仇故事,莎士比亚把它改造这一个人文主义思想者的悲剧。戏一开场,主人公哈姆雷特就陷入了世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中,他最崇拜的父亲被暗害,母亲被霸占,王位被篡夺,爱人被离间变疯。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雷特曾经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当一切打击、一切不幸先后落在他的头上时,坚贞的爱情、忠贞的友谊、坚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都开始动摇。当得知父亲被害的真相,开始领悟到,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不幸,于是他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为了弄清真相,他为了避免遭到毒手,他开始装疯卖傻。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同学和情人竟然成了奸王的帮凶,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完全破灭了,他万念俱灰,甚至开始考虑‚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复仇任务,先是安排了‚戏中戏‛,以便进一步证实奸王的罪行。一但罪行证实,他便立刻展开行动,只是由于寻找正义的手段,他放过了在奸王祈祷时把他杀死的机会,接着又误杀了波洛涅斯,给自己带来了被放逐的命运。最后,他逃了回来,在一场决斗中杀死了奸王,但自己也因中了毒计而牺牲,个人、家庭、爱情、事业全都遭到毁灭。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灵魂极其深刻,几乎人类所有的崇高都在他的身上放射过光芒,但人类的某些弱点他也一样拥有.他是一个忧郁的王子,沉默寡言、愁容满面,由此性格出发,他有时候悲观厌世。有时候又思虑过重,耽于幻想,有时候又精力充沛,勇敢坚强。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矛盾的因素,以至于他的一些行为至今众说纷纭。托尔斯泰说:‚要找到哈姆雷特行为和言辞的任何解释是毫无可能的,因此,要把他说成是任何性格也是毫无可能的。‛这或许就是哈姆雷特的迷人之处。

悲剧《奥赛罗》(1604)同样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威尼斯,黑皮肤的尔人大将奥赛罗和贵州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续约,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威尼斯大公派战功赫赫的奥赛罗去抵御土耳其人入侵,故对婚事不加干涉。伪善、狡诈而又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因奥赛罗未任命他为副将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他巧使诡计诬陷苔丝狄蒙娜不贞。轻信他人而又嫉恶如仇的奥赛罗陷入极大的悲愤与绝望中,妒火中烧,他亲手扼死了无辜的苔丝狄蒙斯,还以为做了一件正义的事。伊阿古的妻子当场揭发了真相,奥赛罗悔恨万分,为了惩罚自己铸下的大错,挥剑自杀身亡。

奥赛罗其实是作者所肯定和同情的人物,他坦率、公正、诚信,但性格中存在着致命的点。他轻信虚假的表面现象,让感情左右理智,以至他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虽然战了种族的偏见,却未能躲过极端主义者的暗箭,酿成悲剧结局。剧中的伊阿古是一个极端生活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为了个人私欲,使尽了卑鄙毒辣的手段。他的生活信箱是‚既不是为了感情,也不是为了义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设尽圈套去暗害别人,最后受到了正义的惩罚。

《李尔王》(1605)取材于古代英国的历史传说:年老昏聩的李尔王把王国给了虚伪的大女儿里根、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真不会取悦父王的小女儿考迪丽霞驱逐到国外。李尔自己公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号侍从,准备轮留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谁料两个大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逼疯癫的李尔王奔向旷野,对苍天喊着自己的悲愤与无奈。李尔王在狂风

暴雨下的大有人在对天独白,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心灵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个曾被权利异化的君王的人性觉醒过程。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被杀,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莎士比亚站在人文主义社会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博爱的道德原则。

《麦克白》(1603)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苏格兰大将麦克白从战场上凯旋而归,途中听信女巫师他能当国王的预言,在野心驱使与其妻的怂恿下,趁国王邓肯到家中作客之机,弑君篡位,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兵败被杀的下场;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歼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剧中刻画了麦克白夫妇这一对野心家的形象,谴责了君主专制,表现了‚权力诱惑下堕落的人性‛,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以上四部剧作被称做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在这些剧作中,莎士比亚看到了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抨击资本主义利益原则的邪恶性质,展现出阶级压迫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但他把社会斗争归结于抽象的善恶好坏的道德问题,仅仅看到思想的力量,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民大众,因此在冷酷的、充满罪恶的社会面前,单枪匹马的个人主义英雄往往被碰得头破血流,悲观、茫然、幻灭,陷入不可解脱的内心矛盾与悲剧结局。在悲剧终场时,没有一个主人公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以至后人把莎剧结束的第五幕称这为‚死床‛。但玉石俱焚的可怕结局,又表明了剧作家对人类世界的希望:杰出之士死了,为个人利益使尽花招的野心家也难逃死亡的命运,但正义却赢得了道义的的胜利,正义和美德百世流芳,邪恶却为人唾弃、遗臭万年,重整河山仍期待着后来的英雄。其尖锐的批判锋芒,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对时代精神与社会的高度概括,使莎士比亚的悲剧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戏剧史上的丰碑。

除了‚四大悲剧‛外,在这一时期里莎士比亚还根据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撰写了《忧利乌斯•凯撒》(1601)《雅典的泰门》(1605)、《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科利奥兰纳斯》(1607)一系列悲剧。《雅典的泰门》写雅典的贵族泰门慷慨好客,乐善好施,挥金如土,家中日日宾客如云。虽然他帮助了许多人摆脱困境,但他分不清谄媚者与朋友,大部分钱还花在恶棍与寄生虫身上。一朝他黄金散心,债主盈门,派人向元老、贵族以及那些曾经受过他恩惠之人请求援助时,那些曾百般躬迎的小人却如躲避瘟疫一样唯恐不及,弄得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泰门悲愤地离开了人群,独自隐忧在城外的洞穴里,一天,他挖树根充饥,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金子,饱经世态炎凉,看透人间虚伪的泰门不由愤怒诅咒道: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才,可以使异教联盟,国家分裂,祝福罪人;麻疯病人被当作情朗;有了他在元老会议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人们的跪拜、颂扬;有了他,黄皮鸡脸的寡妇能做新娘。

对资本主义金钱原则的揭露真是入木三分!马克思在《资本主义》中曾引用这段话来说明倾向的本质。居中的雅典后来遭到围攻,贵族与元老们又来找寻找曾经是骁勇善战的泰门,给他金钱、权力、地位,但泰门的心已冷了,最后他变成一个厌世者,怀着对伪善的人类的痛恨离开了这个世界。

3.传奇剧时期(1609-1613)

晚期的莎士比亚创作呈现出脱离现实转向梦幻世界的倾向,以幻想来解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风格也为这一变,充满童话式的想象,富于明快的节奏。其作品有《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等。这些剧本的情节大同小异,都是主人公先遭到灾难与不幸,后来得于偶然契机转危为安,甚至因祸得福。虽然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宽恕和谅解的精神贯穿全剧,主张用爱心医治旧日的创作,强调忏悔、突出运用了大量巧合与偶然事件。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是《暴风雨》。米兰公爵普洛斯比罗被弟弟安东尼奥篡夺爵位,只身携带襁褓中的独生女米兰达逃至一荒岛,他依靠魔法成了岛的主人。后来,他制造了一场暴风雨,把经过附近的那不勒斯国王和王子费迪南及陪同的安东尼奥等人的船只弄到荒岛,又以法术促成了王子与米兰达的婚姻,结局是普洛斯比罗恢复了爵位,宽恕了敌人,返回家园。玄妙的幻想、瑰丽的描写、生动的形象、诗意的背景使此剧成为莎士比亚晚期戏剧艺术的代表。

莎士比亚的剧作是西方戏剧艺术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在他的戏剧中,展开了如此广阔的生活画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民百姓,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剧中婆娑起舞,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的爱憎、伤悲与欢乐,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是阴险狡诈、极端自私,麦克白与伊阿古不同,同是勇于为理想、正义献身,奥赛罗与哈姆雷特各。不同的人物生活在各自的典型环境中。

莎士比亚是无与伦比的戏剧结构大师,他的剧本固然有悲、喜剧之分,但在创作实际中又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不受严格的传统体裁划分的限制,从而展现出更丰富饱满的人性和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善于描写几条相互平等行交错的线索,来促进生动复杂的情节发展。写作技巧上则表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紧迫感,逐渐加快的情节发展的节奏,往往有一气呵成的神来之笔,令观众惊叹不已。

莎士比亚剧作的语言,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柔婉如同淙淙流水,激荡如惊涛拍岸,令人回味无穷。据后人统计,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在一万五千个之上,并善于用比喻、隐喻、双关语,许多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已经成了英文中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语言形式则既以无韵诗为主,又杂有古体诗、民谣体,俚谚与轻快滑稽的散文体对话,可谓多和多样、丰富生动,成为构成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大厦的基本材料。

莎士比亚还创作了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一般认为是在1592-1598六年间陆续完成的,一到一百二十六首写诗人与一位贵族青年的友谊的升沉变化,一百二十七到一百五十二首吐露了诗人对一位‚黑肤女子‛的恋爱,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认识与理想。

莎士比亚生前并未享受过多的荣誉,他死后的二百年里也并未得到普遍的肯定。到了19世纪中叶,众重新发现了莎士比亚,并形成了一门新学科-莎学。但由于莎士比亚出身平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生平资料又过于匮乏,引起了一些人对他的戏剧创作生涯产生怀疑,甚至还挖空心地找出了莎剧的‚真正‛作者。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和材料推翻莎士比亚的著作权。莎士比亚作为一代文豪,伟大的戏剧家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

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个50多岁的穷绅士吉哈诺,闲来无事就埋头读骑士小说,读得满脑子尽是游侠冒险的荒唐念头,完全丧失了理性,想入非非,决定当游侠骑士去行侠仗义,救苦济贫,扬名天下。

他把曾祖传下的一套生锈发霉的盔甲当作坚固的头盔戴在头上。他用了4天的工夫给他那匹皮包骨头的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驾难得,表明它过去虽是驽马现在当上骑士的坐骑却是世上少有而难得之事。他还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意思是,自己是拉•曼却地方鼎鼎有名的堂吉诃德骑士。他还认为,游侠骑士决不能没有意中人,于是他把自己偷偷地慕恋着的养猪女子当作意中人,并给她取了一个有公主意味的名字: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一切准备就绪,他骑上驽难得,戴上头盔,挎着盾牌,拿起长枪离开了家门。

堂吉诃德到了郊外,忽然想起了他并没有授封为骑士,此事非同小可。晚上来到一家客店,他把客店想象成一座城堡,把那个跑江湖的流氓骗子店主想象成城堡主人。他把店主叫到马房,双膝跪下,乞求店主封他为骑士。店主看他是个疯子,怕他胡来闹出乱子,便在马房里举行授封仪式。店主用登记骡夫草料的账簿当《圣经》,念念有词,接着在堂吉诃德的颈窝上狠狠打了一掌,还用堂吉诃德的剑在他肩膀上使劲拍了一下,最后叫两个妓女给堂吉诃德挂剑。仪式完毕,堂吉诃德急不可待,就骑马出去猎奇冒险了。

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冒险是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给孩子松了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堂吉诃德离开以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橡树上,狠狠抽了他一顿,抽得他死去活来。

堂吉诃德来到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一队商人,他要别人承认他的意中人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女,商人的骡夫不买账,堂吉诃德认为这是在亵渎他的绝世佳人,于是怒气冲冲地向商人挑战。骡夫抢过他的长枪,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动弹不得。街上一个老乡运麦子上磨坊经过这里,把他送回了家里。

堂吉诃德虽然在家养伤,但是他坚信: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游侠骑士道德的复兴全要靠他一人。他不但自己要继续冒险行侠,而且还去游说贫苦农民桑丘当他的侍从。他对桑丘许愿说:他征服一个海岛后,就让桑丘当海岛总督。桑丘终于抛下老婆孩子充当了堂吉诃德的侍从。

一天夜里,堂吉诃德带着侍从第二次偷偷地离开了家。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侍从说:‚那边出现了30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侍从反复说明那是风车,不是巨人。堂吉诃德不但不听,反而责备侍从胆小怕事,不懂冒险。接着就横托着长枪驰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事后,堂吉诃德始终不信他刺的是风车,硬说是魔法师与他作对,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他胜利的光荣。

一天晚上,主仆二人来到一家客店。店主将他们安排在顶楼同一个骡夫同住。客店一个女仆和骡夫约好当晚幽会。女仆在黑暗中摸错了地方,到了堂吉诃德床边。堂吉诃德认为这是美丽的女神,抓住女仆,紧紧抱在怀里,而且絮絮叨叨地对她说情话。满腔邪念而没有入睡的骡夫听到这里,醋意大发,大打出手。店主闻声赶来,看见大家在黑地里恶狠狠地乱打,扭成一团,无法劝解。后来等到神圣友爱团的巡逻队长闻讯赶来干涉时,大伙才撒手溜走。倒霉的堂吉诃德被打得动弹不得。

主仆二人离开客店后继续前进。一天,正当他们边说边走时,忽然看到前面尘烟滚滚而来。堂吉诃德立刻兴奋地对桑丘说,这是数不清的民族组成的两支大军,开到这旷野里来打仗的,而他自己准备大显身手,协助其中正义的一方,攻打邪恶的一方,干一番青史留名、永垂不朽的事业。桑丘仔细一看,根本没有什么军队,只有两队羊群扬起的尘土,他还听到了公羊母羊的叫声。堂吉诃德坚持说那是百万大军,而不是羊群,甚至他还听见了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和鼓声。昏了头的他,这时根本听不进桑丘的劝告,冲进羊群,举枪乱刺,好像真在刺杀他的宿世冤家一样。牧羊人大声喝他不住,就解下弹弓,将拳头大的石头不断打来,打破了他的头皮,打掉了他几个牙齿。牧羊人看到自己闯了祸,便集合羊群,把七八只死羊扛在肩上,急忙跑了。

名著导读之《堂吉诃德》

(一)作者、作品简介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1547—1616)是近代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里。他的一生充满着冒险和苦难。他曾在勒班多海战中受伤而成为‚勒班多的独臂人‛。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的高峰。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作者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作品的社会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小说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同情。1605年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全西班牙,宫廷市井争相传阅,一年内再版6次。1606年居然有人化名写了一部《堂吉诃德》的续篇,不仅歪曲原著,而且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塞万提斯异常愤慨,立即加紧创作,1615年《堂吉诃德》第二卷出版,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堂吉诃德》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在塑造人物的典型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进了一大步。它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了世界文学宝库的一块瑰宝。

(二)情节概要

堂吉诃德虽然吃了亏,但他却安慰桑丘说:‚咱们经过的那些狂风暴雨,都是马上要天晴风定的征兆,表示时势就要好转。‛这番谈话不久,堂吉诃德看见前面路上来了十一二个被押解到海上做苦工的犯人。堂吉诃德说,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锄强救苦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于是,他打倒了押送的士兵,解放了犯人,命令他们去拜见杜尔西内娅,报告堂吉诃德立下的功绩。谁知犯人们反倒恩将仇报,用石头把他打倒在地,把他和桑丘的衣物抢尽分光,四散逃走。堂吉诃德做好事遭如此报应,气得不可开交。

堂吉诃德放走犯人,怕官兵追捕,连忙逃进黑山修炼。他叫桑丘给杜尔西内娅送情书。桑丘在途中遇见前来找堂吉诃德回家的神父和理发师。他们设巧计将堂吉诃德骗出黑山,装进袋子,放在牛车上押送回家。家人决不让他再出门。

堂吉诃德在家里知道萨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的消息后,不顾家里人反对,带着桑丘,第三次离开了家门。大学生加尔拉斯里应堂吉诃德的家人之请,想把堂吉诃德骗回家。他化装成‚镜子‛骑士,赶上主仆二人,向堂吉诃德挑战。堂吉诃德先下手为快,‚镜子‛骑士措手不及翻身落马。堂吉诃德打了胜仗,喜气洋洋。接着,堂吉诃德和桑丘遇见一辆大车,车上装着两头凶猛的非洲狮子,是奥兰总督奉献给皇帝的礼物。堂吉诃德硬要两位运送的人打开笼子,放出那两头畜牲,他要和狮子比试高低。管狮子的人拗不过他,被迫打开笼子,放出那只大得吓人,狰狞可怕的雄狮。那雄狮转过身,伸出一只爪子,伸个懒腰,张开嘴巴打个哈欠,伸出长舌头来舔眼圈上的尘土,然后把脑袋伸出笼外,睁着一对火炭似的眼睛四周观看,毫不理睬堂吉诃德的胡闹,仿佛是不值得与他比试一样,随即掉转身子把屁股朝着堂吉诃德,懒洋洋、慢吞吞地在笼子里躺下了。堂吉诃德一心要同狮子比试,叫管狮子的人去打几棍子,使它发火跑出来。管狮子的人说:狮子不出场是它的失败,胜利的桂冠就该属于你了,堂吉诃德这才罢休。堂吉诃德虽然有打败‚镜子‛骑士的功绩和战胜狮子的光荣,但还未征服过海岛,所以他要继续出击。一天傍晚,主仆二人遇到一对外出打猎的公爵夫妇。公爵夫妇听说过堂吉诃德的事迹,他们正想找点新玩意来解闷,便把堂吉诃德和桑丘迎到自己家里,想出种种花样拿他们开心。公爵派桑丘到自己属下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他布臵了几件疑案来捉弄桑丘,但桑丘毫无自私的念头,断事英明,秉公执法,一一解决。众人觉得新总督明鉴万里,非常钦佩他。桑丘在‚海岛‛上政绩卓著,又制定了许多对老百姓有益的法律。一天,公爵派手下人装作敌人进攻‚海岛‛,在混乱中把桑丘打倒在地,一个家伙把桑丘的身体当作了瞭望台,站在上面指挥,结果把他打得浑身酸痛。桑丘觉得当总督不如回家种田逍遥自在,因此就辞去总督职务,两袖清风,回去找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在公爵府遭到戏弄,也不愿再住下去,主仆二人离开爵府,好似鱼儿入了大海,禁不住赞美起自由的可贵。

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离开公爵府,到了巴塞罗城。一天清早,堂吉诃德全身盔甲,出门到海边闲逛。忽然遇到一位全身披挂的骑士迎面而来,他自称‚白月‛骑士,要与堂吉诃德决斗。条件是,如果堂吉诃德输了就放下武器,不再探奇冒险,在家乡待一年,如赢了就可处臵他的生命、兵器、马匹等。决斗一开始,‚白月‛骑士快马加鞭,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撞翻在地。堂吉诃德只好回到家里。原来‚白月‛骑士是大学生加尔拉斯里。

堂吉诃德回家以后一病不起。临死前他的神智清醒过来,终于认识到那些骑士传奇都是胡说八道,自己也不是什么游侠骑士堂吉诃德,而是为人善良、号称‚善人‛的阿隆索•吉哈诺。据公证人说,在骑士小说里,从没看见过哪个游侠骑士像堂吉诃德这样安详、虔诚、卧床而死的。

事例三:堂吉诃德看见一辆车子上装着两头狮子,认为那是魔法师派狮子来对付他,因此不顾桑丘的劝告,执意让押送人打开车笼,准备与狮子决一雌雄。押送人乖巧地对他大大恭维了一番,堂吉诃德才作罢,并认为自己战胜魔法师的挑战。

事例四:堂吉诃德坐着小船顺流而下,看到河面上的几座水力磨房,以为又到了城堡,堡中一定有落难的贵人。磨房工人见小船就要卷进水车轮里了,急忙解救他。堂吉诃德看见全身沾满了面粉的工人,以为他们是妖怪,拔剑向他们挑战,谁知一下子船就翻了,多亏磨房工人就了他的性命。

2、简述堂吉诃德之死

堂吉诃德主仆在海边闲逛,碰到了由参加尔拉斯里装扮的“白月骑士”,并被他激怒而进行了决斗。堂吉诃德决斗失败,只好答应“白月骑士”从此结束游侠生活。回家后,堂吉诃德一连六天都躺在床上,高烧不醒。第七天醒来后彻底醒悟,立下遗嘱,强调外甥女只能嫁给没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得放弃全部遗产。三天后,他与世长辞。

3、请简要分析塞万提斯作品中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4、请简要分析《堂吉诃德》中桑丘.潘沙的人物形象

桑丘是一个又胖又矮的西班牙普通农民,他性格中既有农民的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处处为自己打算的一面,又有讲求实际、冷静与清醒的一面。他时时在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中来,正好与堂吉诃德的狂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5、请说说《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作品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二人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两两对比,相得益彰。

6、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请简要分析其喜剧因素或者悲剧因素

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臵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7、请简述有关桑丘的一个故事

堂吉诃德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加尔拉斯里打败,按照约定,他们主仆二人只能回家。路上,桑丘在堂吉诃德的请求下偿清了三千三百鞭的鞭打,以便让杜尔西内妮脱离魔法。但他自个儿打自个儿,打得既轻,而且又作弊。他一面把鞭子抽在树干上,一面大叫,当作是打在自己的屁股上。

名著导读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简介:

(三)例题示范

1、简述堂吉诃德的一个滑稽好笑的冒险故事

事例一:堂吉诃德主仆来到蒙铁尔郊原。郊野上矗立着几十架巨大的风车,堂吉诃德认为那是长胳膊的巨人,打算前去挑战,为上帝立功。他飞马上前,一枪正中车轮,转得正欢的车轮一下子就把长枪折成几段,堂吉诃德连人带马被扫了出去。

事例二:堂吉诃德主仆走在路上,两群羊也刚好经过这条路,掀起漫天尘土。堂吉诃德却认为是两队人马在交战,并准备加入正义的一方。他不听仆人的劝告,举着长枪,吼叫着冲下山坡,对着羊群乱刺一通,被牧羊人用弹弓把他打落马下,并打掉了好几颗牙齿。

《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各路英雄陆续登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开始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事业;董卓进入洛阳,祸国殃民,终被消灭;曹操与袁绍又展开争斗,官渡之战成为高潮。在这一段落,张飞怒鞭督邮、关羽温酒斩华雄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精彩的片断,展示了刘、关、张不同的英雄风采,特别是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突出表现了他义薄云天、勇武神威的性格特点。接着,重点描写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决策,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刘备在与曹操的当阳之战中失利,迅速采取联吴抗曹的政策。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赤壁之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蒋干中计、草船借箭、曹操赋诗、借东风等,高潮迭起,构成了全书最为紧张的智慧较量,大大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随后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备不仅稳定了根据地,同时占 13 领益州,夺取汉中,又得到马超、黄忠等大将,势力不断壮大,并进位‚汉中王‛。最后,曹操用司马懿之计,挑起孙吴与刘蜀的矛盾。关羽被杀,致使联盟破裂。而曹操病死,曹丕篡权,刘备随之称帝。不久,张飞又遇害,刘备执意伐吴,遭遇惨败,白帝城托孤后病逝。诸葛亮忠心耿耿,继续为刘蜀南攻北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以及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进一步充实了他的智慧形象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完美人格。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继续北伐。但因刘禅昏庸,被迫班师,前功尽弃。而司马氏也取代曹氏政权,建立了晋朝。晋兵先后消灭了蜀、吴,统一天下。

作为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例如关羽重义尚勇的性格在作品中就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屯土山约三事‛将一个处于逆境中的英雄,塑造得大义凛然;曹操费尽心机的笼络,一次次渲染出关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气节;而‚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更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但如此,罗贯中还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比如对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称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谓‚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有时他很狭隘,甚至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但他有时又具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从作者的描写看,仿佛也是他一直在左右着时局的演变。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开了序幕;他的去世,则意味着三国局面的瓦解。诸葛亮被作者赋予了超人的智慧,因此,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也深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却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毅然投入到了‚复兴汉室‛的事业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构成了《三国演义》最为悲壮的故事情节。实际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虽没有大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恰恰是人物殚精竭虑、出生入死的‚谋事‛。在顺昌逆亡的历史法则面前,并不是只有惟惟诺诺的被动认同,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性的故事,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慷慨激昂。‚秋风五丈原‛将这种反抗命运的悲剧渲染到了极点:‚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这就是令杜甫感叹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无论如何,历史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应该是《三国演义》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

与作者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反思三国历史相适应,他对三国故事的描写也采取了一种全景式叙事方式。在这种宏大的叙事方式中,芸芸众生只是一种人心向背的象征,重要的是在历史的前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我们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帝王将相,确实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不过,《三国演义》毕竟不同于历史,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下层民众是息息相通的。在他笔下,刘备曾经‚贩屦织席为业‛;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只不过是个受人轻视的‚弓手‛;诸葛亮也曾被人讥讽为‚村夫‛,这些描写都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接近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作者还赋予了英雄豪杰世俗的精神品格,而这正是《三国演义》有别于传统观念的关键。从‚桃园三结义‛开始,我们一直可以感受到刘、关、张祸福与共、生死不渝的慷慨大义。这种‚义‛就是一种源于社会下层的团结互助、肝胆相照的高贵品质,温润的兄弟之谊、手足之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君臣关系。特别是当这种深情厚谊与他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崇高理想联系在一起时,‚义‛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充实。作者还借人物之口反复表明‚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思想,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社会观。

《三国演义》最吸引读者的,还有书中数不胜数、精彩纷呈的斗智斗勇。罗贯中有意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较量,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不安的局面,并总结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全书共写大小战争数十次,重点却极为突出,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关乎全局,同时也关乎主要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战争,写得最为出色。作者对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都作了生动

细致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过于惨烈,具有昂扬向上的格调。在表现方式上,则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动中有静,有张有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能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表露鲜明的倾向,例如当阳之战,刘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却从不同角度为刘备的失败作解释。作品描写刘备宁肯逃亡,也‚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没有把荆州作为安身之地,又不忍抛弃追随他的百姓,这就从道义上为刘备的失败争得了读者的同情。他还别具匠心地把关羽、诸葛亮这两个关键人物安排到外地,既使他们免受战败之辱,也暗示了刘备失败与此有关。同时,作者又极力描写刘备集团在大败中的小胜,突出了‚赵子龙单骑救主‛和‚张翼德大闹长坂坡‛两个精彩片断,给人以刘备集团虽败犹荣的印象。

作为最早的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创造性也值得称道。它采用浅近的文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同时又具有历史感。而它的结构则在宏伟壮阔中,不失严密精巧。小说时间跨度之大、人物形象之多、事件头绪之繁,在此之前,还从无先例。罗贯中以刘蜀集团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组织故事情节,笔法千变万化,叙述有条不紊。富于创造性的章回结构使各回既能独立成章,又能联合若干回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如写赤壁之战的数回),并勾连全书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种有主有次、脉络分明、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的小说形式,为后来的历史演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国杀:

1.《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几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2.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义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关羽‚义绝‛。举例: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

一、降汉不降曹;

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

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3.《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奸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曹操‚奸绝‛。举例: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4.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成功地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其中‚三绝‛更是令古往今来读者赞叹不已。请结合小说中内容写出‚智绝‛是谁,并作简要分析。

答: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不仅有隆中高论,而且能实际用兵。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胜,以区区九千人马,一举用火烧退了曹操部将夏侯惇的十万大军。一下子就扭转了刘备集团长期以来军事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当初就对他冷眼旁观并不服气的关羽、张飞,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

5.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6.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周瑜 想杀死诸葛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 14 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7.简述空城计的主要内容。

答:诸葛亮错用马谡,失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这时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诸葛亮当即传令,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不准出入城门和高声讲话,大开四个城门。诸葛亮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琴声丝毫不乱。司马懿看此情景,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8.简述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情节。

答:曹操中庞统连环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而时值隆冬,独缺东风,忧而成病。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于是在南屏山筑坛让孔明作法借风,瑜嫉其能,暗遣丁奉、徐盛于风起时杀之。诸葛亮却预遣赵云舣舟而待,同回夏口。

9.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 的内容。

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 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10.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 ‚勇‛的一个故事。

答:例1:温酒斩华雄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 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1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义‛的一个故事。答:示例1: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示例2: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曹以昔日之情为重向关羽求情。关羽则认为过去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已经报答了曹操。面对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废公。曹操又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

12.简述《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 ‛的故事。答:关羽兵败归降曹操,面对曹操的苦心感化,寻找刘备的决心不减。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然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守将均不放行。于是,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个关口斩了孔秀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

13.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

14.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

答:华雄连斩数将,袁绍可惜自己上将颜良、文丑不至。关羽主动请战,曹操教酾热酒一杯,为之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众将只听外面鼓声震天,正欲探听,关羽已掷华雄首级于中军地上,其时其酒尚温。

15.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

答:凭借智慧和勇气脱身: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 及八个关西大汉作护卫;席间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

16.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17.简述威震长坂桥的故事。

答:张飞见曹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长坂桥后跑,等到曹军来到前,他知道曹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18.《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答:通过曹军看到张飞和听到张飞三喝后的种种表现来侧面突出。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军大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

19.《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中有细也颇让读者难忘,请简述诸葛亮在痛失庞统亲自引兵增援刘备进军西川时,派遣张飞率领一万精兵智夺巴郡的故事。

答: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

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严颜,严颜中计,乃至被擒,张飞智取巴郡。

20.简述赵云百万军中救幼主的故事。

答: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赵子龙杀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入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21.《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答: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22.简述曹操杀吕伯奢的经过。

答: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他才发现杀错了人,但他又杀了出门打酒的招待他的吕伯奢。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从此离开了他。

23.简述曹操在濮阳大败后遇险的情况及反映出的曹操性格特征。

答: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曹操因此得以脱险。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24.请概括说明‚赤壁之战‛

答:败给孙刘联军的。曹操 夺取荆州后骄傲自大,初战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为减弱风流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下令将战船相连,埋下隐患;相信黄盖的诈降,放松了警惕;被周瑜火烧连船,又遭穷追猛打,大败。

25.简述《三国演义》中‚煮洒论英雄‛的故事。

答: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26.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27.《三国志〃吴书〃陆逊 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28.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 答: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如何看待: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或: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

29.《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首,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为什么? 答: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30.‚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 答:曹操和刘备。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31.简析《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和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答:‚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的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32.诸葛亮何以成为《三国演义》第一主角,究其原因,不外乎其智和忠,请举例说明诸葛亮的智慧。

答:‚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火烧博望新野;赤壁之战,最能体现孔明军事才能;七擒盂获;空城计;八卦阵。

33.《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答:层层烘托。作者设臵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虚实结合。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34.请用四个四字句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答: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用人、奸诈残忍。

35.《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的性格。

答: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36.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曹魏一方势力的兴亡过程。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后来在赤壁大败,与蜀汉、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继承者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之后,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杀死大将军曹爽。之后,司马氏集团废曹芳,杀曹髦,逼曹奂禅位给司马炎,曹魏亡国。

37.《三国演义》擅长描写战争,结合具体事例简述其艺术特点。

答:《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赤壁之战,在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38.蜀汉灭亡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至少列出两点证明你的观点。答:诸葛亮不能审时度势、穷兵黩武、不善用人等。缺乏对蜀汉实力与环境的自知;三国统治集团中蜀汉最弱,失荆州及刘备死后,蜀国由盛转衰,统一天下已不可能;蜀魏百姓均已厌战,诸葛亮逆此而行,连年北伐。不善用人:未选拔有才能的人,所提拔的蒋琬等人过于谨小慎微;让关羽 守荆州,导致荆州地失人亡;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

39.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认为这里批评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吗?如果有试作具体说明。

答:刘备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长厚仁明的君主形象。但是也有些描写让人觉得他虚伪。最典型的莫过于长坂坡之役,赵云大战之中,浴血救出阿斗交到他手上,他却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里自然不无心疼赵云的意思,但毕竟太不合人情。连作者也说其‚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是明显的作秀了。诸葛亮形象里,确实存在着某些‚近妖‛的分子,他能算定大雾天气,草船借箭,能祭东风而呼风唤雨,能预见庞统之死,早在入川时就预摆石阵,后来困陷陆逊(他自己说等于预伏10万兵),还能祈天出泉、祭泸水解鬼怨、五出祁山驱使六丁六甲、五丈原禳星祈寿等。其中除草船借箭与借东风可以解释成诸葛亮深通气象,筑坛祭风乃故意装神弄鬼以求脱身外,其他皆具有非人力因素所能为的意味,批其‚近妖‛恰是中肯之语。

(二)文学常识

必修1文学常识

1、《雨巷》戴望舒: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因成名作《雨巷》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小说《春痕》;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说集》等。

作品特点: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齐和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入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散文。也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文学色彩: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5、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校订的一部国别体的史书。长于叙事与议论,语言生动活泼。

6、鸿门宴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6500字。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原名周树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8、《小狗包弟》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等,中篇小说《寒夜》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现代著名散文家。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文学家、思想家。

梁实秋,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散文集《雅舍小品》,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0短新闻两篇 报告文学 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体裁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的再现生活

11、《包身工》夏衍:原名沈瑞先,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电影剧本《赛金花》《狂流》、《自由神》。《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8、《归园田居》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9、《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必修3文学常识

1、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 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120回,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2.祝福:《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中的第一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臶,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另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旧译《战地钟声》,1940)。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4、《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他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自《诗经》《楚辞》以至六朝诗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歌行所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他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魑魅丑怪,淋漓尽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

5、杜甫诗三首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称誉杜甫是 ‚诗圣‛。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者。白居易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尤其是古体诗,意到笔随,没有雕琢拼凑的痕迹。必修2文学常识

1、《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散文集《背影》《踪迹》《欧游杂记》

2、《故都的秋》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3、《囚绿记》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也叫《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铺陈其事。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5、《楚辞》:汉代刘向编辑,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6、《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7、《短歌行》曹操:汉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建安诗人的代表。

并序:《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7、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称其为‚亚圣‛。《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9.劝学: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10.过秦论:《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11.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作者韩愈是‚古文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每自称‚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最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文集》里。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所谓的‚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复古为解放,目的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只要看韩愈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古人文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就可见这实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后世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必修4文学常识

1.《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 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至两个楔子构成一本。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被称为 外旦、外末、冲末 等,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女的叫搽旦。其中‚孤‛对应的角色名目是 官员,孛老老年男性,卜儿老年妇女,徕儿 儿童。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曲词)‛‚ 科(舞台动作)‛‚ 白(人物台词)‛三部分组成。

.宫调表示声调的高低,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A调‛、‚B调‛等。曲牌规定字数、格律,并表达一定声情,其字面意义和曲词内容一般无关。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双调‛是宫调名,‚夜行船‛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套曲的题目。再如,【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元杂剧的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一本元杂剧通常由四折构成,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可有一至两个楔子,作用是介绍故事情节或人物,或承上启下。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如《西厢记》为五本二十一折。

《窦娥冤》是由正旦主唱的,称作旦本戏。《窦娥冤》中的角色‚外‛指外末,扮老年男子,‚净‛指花脸,公人,扮打锣者。刽子手。‚正旦‛指 女主角,扮窦娥。,‚卜儿‛指老年妇女,窦娥的婆婆。窦娥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文中引用的四个典故是: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2《雷雨》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雷雨》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雷雨》分别属于 话剧(表现形式)、多幕剧(作品容量)现代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悲剧(情节主题)舞台剧(演出场合)。

3.《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作者 莎士比亚,全剧以哈姆莱特和新国王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塑造了一个说话直率、酷爱思索、有着忧郁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柳永词两首》选自《乐章集》,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朝代)词人。世称‚柳三变‛或‚柳七‛。宋仁宗景祐年间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郎中。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18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再在当时流传甚广,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被称为‚才子词人‛、‚慢词圣手‛。

5.《苏轼词两首》选自《东坡乐府笺》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北宋(朝代)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诗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创了豪放派。

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朝。按字数多少可分为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豪放派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婉约派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4、《归去来兮辞》:辞:赋得一种。

陶渊明:东晋诗人。

5、《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7、《陈情表》: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李密:晋代文学家。6.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南宋(朝代)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京口,今江苏镇江。

7.《李清照词两首》

当中写于早年的是《醉花阴》,写于晚年的是《声声慢》。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朝代)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是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是凄恻哀婉。

柳永词风绮丽缠绵,苏轼词风雄壮豪迈,辛弃疾词风慷慨苍凉,李清照词风清丽柔媚、凄恻哀婉。‚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柳永《望海潮》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雨霖铃》中的名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赤壁怀古》中的名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苏轼《定**》。

8.《拿来主义》的作者是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选自《爱的艺术》,作者是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

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 《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作者是帕斯卡尔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本文选自《思想录》。《信条》作者是富尔格姆,是美国当代(时期)作家。

11.《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课文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廉蔺和欢三个故事。

12.《苏武传》作者 班固,字 孟坚,东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3.《张衡传》作者 范晔,字蔚宗,南朝(朝代)著名历史学家。选自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东汉(朝代)著名天文学家,其作品《灵宪》、《算罔论》。课文中记载了他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必修5文学常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8、朱光潜:现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9、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围城》。

下载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总结【完全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名著导读总结【完全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

    必修一文学常识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推荐]

    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1、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 , 通行本简称《水浒》 。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

    2012年湖北高考文学常识辑录(必修、名著导读、选修)

    2012年高考文学常识辑录 必修1-5文学常识 必修1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大卫5篇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检测题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名著导读

    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

    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及文学常识

    九上名著导读及文学常识复习姓名 学号 《水浒传》 一.填空 1、《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 ,朝代 元末明初 ,它是我国第一部 章回体 小说,它是一部 反抗封建暴政 的英雄传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范文)

    必修二文学常识 1.《我与地坛》:史铁生,生于1951年,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2.《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