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

时间:2019-05-12 04: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

第一篇: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张太雷故居与烈士陵园有感

2012年4月26日,我们全班一起参观了张太雷故居和烈士陵园。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

张太雷故居坐落在一个远离城市繁华的地方,古朴的木质大门,苍劲有力的大字,无不彰显着曾在这里居住的人不与当时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信念。踏进那座木质小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太雷的雕塑。雕塑通体洁白,象征着他高洁的品行。我仔细看完了所有的介绍,对张太雷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

张太雷(1898.6—1927.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 年12 月12 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的年轻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 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张太雷同志》,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那天,天气异常炎热,参观完故居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大汗淋漓。但是,对烈士的敬仰战胜了对炎热的恐惧。随后,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前往常州烈士陵园。

常州烈士陵园是常州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参观者前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艰苦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偌大的常州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常州英烈们:“常州三杰”、“七君子”、顾雪庄……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却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

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动激励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曲。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时代没有给我们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地为祖国就义的选择,但我们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参观张太雷故居和烈士陵园,我们不仅仅为了缅怀英雄、铭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革命先烈们勇于牺牲的精神,而是要珍惜他们为我们争取的权利和生活,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更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美好而奋斗。我们大学生已经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不能因为一时的迷茫而沉沦堕落,而应该意识到并担负起自己肩上的时代使命。希望有一天,当我们再一次踏入这些神圣的土地时,可以骄傲地吟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二篇:参观张太雷故居有感

参观张太雷故居有感

武进区花园小学 庄彩华

暑期,根据学校“七彩假日”活动的要求,我和学校的部分小记者们一起参观了张太雷故居。说实话,作为一个常州人,虽然之前对于“常州三杰”都略有耳闻,但要说详情还真是说不清,因此,对于去张太雷故居参观也颇有兴趣。

早上八点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准时乘车从学校出发。正值高峰,路上很堵,原本十分钟的路程足足开了有半小时,好不容易到了故居前,因门前的巷子太小,车子无法入内,只得下车步行。不过好在天似乎也知道我们的心情,居然雨停了,云层中透出一丝亮光来。同行的小记者们也都很懂礼貌,自觉地排好队前往参观,让我无形中对张太雷先生多了一点敬意。

步行数百米,就来到了张太雷故居前。出乎意料的是,故居十分简朴,黑瓦白墙,门厅窄小。门口唯有一块红色的匾额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上写着“张太雷故居”几个金色的大字。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步入了故居。这是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民居建筑,天井里端放着一尊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塑像。他凝视前方,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情坚毅,似乎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又似乎正在思考救国救民的方略。孩子们也一个个神情肃穆地瞻仰着,有的还不由自主地用手轻轻抚摸着石像下的基座和小花,似乎在于烈士对话。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步入了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张太雷于1898 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卓越领导人。这里,就是他曾经租住了七年的小屋,是他与妻子陆静华新婚的地方,也是他的三个孩子出生的地方。

东屋是张太雷母亲的房间,里面的装饰十分简洁,一张黑白照片引起了我的关注,讲解员告诉我们,1898年6月17日,张太雷生于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后外祖父薛锦元家,这是童年的张太雷在祖父怀中的留影。

西屋是张太雷夫妻的卧室,屋里的摆设同样非常朴素,墙上挂着张太雷妻子和儿女们的照片,木床、写字桌、梳妆台和衣柜,都是原物。书桌上有一盏很旧、很古老的油灯。据讲解员介绍,张太雷结婚一年后,就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的洪流中,此后,他又在天津求学、去苏俄出席共产国际“三大”。1922年以后,张太雷在全国各处奔波,已很少回家。直到1925年,张太雷回乡探亲,才在故居里度过的几天温馨时光,谁知竟成诀别。小记者们也专心致志地看着,对张太雷的家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不时询问着讲解员。原来,张太雷的母亲一直瘫痪在床,而张太雷为了革命又常年在外,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陆静华照顾。可以

想见,当年太雷的家境该是如何的贫寒,但就是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他仍一心想着革命,一心寻求救国的真理,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

接着,我们又来到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这里按编年体例布置,分阶段进行展示,浓缩了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的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通过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张太雷曾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也就是今天的省常中,在那里,张太雷如饥似渴地汲取各门知识,对英文尤感兴趣,英语成绩每个学期都是全班第一名。英语后来成为他投身革命、走出国门的一道桥梁,可以说,英语改变了他的一生。听着听着,小记者们两眼放光,纷纷点头,有个小女孩悄悄地告诉我说:“英语真的很重要,我也要学学好。”我听了不由自主地笑了。

之后,还有许多图片和真迹,其中,广州起义的图片令人印像最为深刻。1927年12月12日中午,张太雷在广场丰宁路西瓜园广场主持召开工农兵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在前往指挥作战途中,遭敌伏击,身中三弹,壮烈牺牲,时年年仅29岁。陈列室还陈列了他的遗物,手表和毛毯等。在张太雷牺牲后,家里的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是陆静华仍然抚养教育三个子女继承父志。儿子张一阳“皖南事变”后被俘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坚持斗争,宁死不屈,牺牲时还不满18岁。这真是一门二英烈,千秋永不朽!小记者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纷纷拿出相机和笔,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参观结束,回到天井,再次凝视张太雷的塑像,我的心情如大海般波澜起伏,在那困苦的年代里,张太雷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积极入党,寻求真理,献身革命,无怨无悔。他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他如一盏明灯,照亮后人救国之路;他如一座丰碑,高高地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以文人的柔弱身躯挑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以革命者的一腔热血浇灌这片热爱的土地。他,就是常州人民的骄傲——张太雷!

第三篇:参观常州烈士陵园后有感

参观常州烈士陵园有感

2012年5月12号,我们党课2班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武进烈士陵园,凭吊半个多世纪前为共和国的解放牺牲的烈士们。

武进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武进新城区春秋城池遗址淹城西侧,陵园于1999年初步建成,由碑楼、纪念塔、祭扫广场、引桥及纪念馆组成。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2000多位英雄在此长眠。在低回的哀乐声中,我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并三鞠躬,寄托我的无限哀思;在我们班班长的引导下,我们缓步参观了烈士纪念馆,试图尽最大可能记住每个平凡而又伟大姓名;流连于革命烈士诗抄碑廊前,我用心去领会那慷慨激昂的文字,感受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感受那一颗颗为理想、为幸福为之奋斗的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照片,一帧帧珍贵的文物史料,一个个逼真的历史场面,无不让我们感到他们仿佛还活在我们中间。或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由烈士们开创的和平的年代

里,无须经历炮火的洗礼,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造就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矢志不渝地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对敌斗争中旗帜鲜明、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忠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去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中去。

从求学时起.祭扫烈士陵园是常有的事情,小学初中时候把它当作神圣的仪式.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今,我来到了常州,成为一名在常州读书的大学生,通过今天的参观,真实感受到了在常州这片热土上,曾经洒下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谱写过一曲曲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我为我们这座拥有光辉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城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会更加热爱这片热土,让英烈们安息。

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第四篇:2012张太雷故居游记

浩翰星海,不可能颗颗都称为星座。惟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年代。民族的苦难、时代的风云召唤出一大批改天换地的仁人志土、革命先驱。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张太雷就是其中光荣的一员。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开章篇,赫然居于前列的名字就有张太雷。

坐落在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 3 号的张太雷纪念馆,吞吐着岁月的烟云,如一位老人时时在叙述着历史。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故居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这是一座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卓越的政治活动家的光辉形象。1898年,张太雷就出生在常州西门外西仓街谈家场其外祖父家,原名椿年,因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铭志。在张太雷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张太雷一家长期寄居岳父家。1918年暑假,他赶回家乡与陆静华结婚,婚后他租赁了这里作为新房。当年张太雷租住的三间平房,中间为客厅,东厢为张太雷母亲薛氏寝房,西屋是他们夫妇的卧室,他们的三个孩子就出生在这里。故居里的摆设都按着当年生活原貌陈设,简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奉献与付出!

参观完故居来到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这里按编年体例布置,分阶段进行展示,浓缩了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的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主要呈现了张太雷同志为革命奋斗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变革社会的愿望。他在天津、北京地区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当他接受了社会主义学说之后。率先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他奔走于京、津、沪,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的创建活动。中国共产党尚在褪褓之中,他即衔命前往苏俄远东出任中共特使;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1927 年12 月12 日,作为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的年轻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从他短暂的29年历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他在困苦与挫折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那种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的革命精神。在书画陈列室里,墙上挂满了有聂荣臻、徐向前、张爱萍、王任重、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缅怀张太雷题词及全国各地领导人、专家学者纪念张太雷而创作的书画精品,从这些书画中他们对张太雷同志的敬仰之情让我感触很深。

这里的珍贵史料告诉我张太雷曾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一个青年应如何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无论任何时代,无论身在何处,作为有志青年,都应响应时代的召唤,抛却一己之私,将生命融进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中去。为了这个崇高理想,彻底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一点,张太雷无疑做到了。张太雷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声光灿烂。

第五篇: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每年的4月5日,都是我国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了纪念 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校

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的活动。

我们走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来到了郑州烈士陵园,其实走这一

段路也给了我很多启发。男生们给女生拎书包,同学们相互鼓励等,都让我感到了集体的伟大。

来到烈士陵园,同学们都已累的腰酸背痛的,可仍然认真聆听领

导的讲话(虽然那是别的单位的)。接着分组活动。我们这一组的同

学来到了墓碑旁,认真阅读墓碑上的故事,小心翼翼地把亲手制作的白花放在烈士的墓碑前,在这一刻,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安息吧,烈士们!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但我们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清明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

我认为扫墓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不忘民族的自豪感和耻

辱感。扫墓不仅仅是怀念,也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哀乐响起,我们默哀了三分钟,在这三分钟里,我想了很多。我们今

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

来的。我们要继承先烈的意志和革命精神,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在和平年代为祖国增光添彩。

抬起头,我仿佛看见无数英烈站在我们面前,仿佛听见烈士们英

勇不屈的声音。烈士们啊!愿你们像那美丽的鲜花,在祖国大地上散发着芳香,常开不败,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你

们,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牺

牲了自己,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烈士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为祖国不懈努力的信心。

再来看烈士陵园的松柏,他们如同展示一样纹丝不动,象征着烈士们

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

走出了陵园大门,我暗暗地说,烈士们啊!明年的今天,会有更

多的人来看望你们的,安息吧!

下载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张太雷故居与常州烈士陵园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电气检修李庆秀)为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爱国热情,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以坚定的信念、豪迈的热情、旺盛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无私地奉献和创新......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没有奖章,没有奖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他们无所畏惧,冲锋陷阵;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烈士。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广州烈士陵园有感 为响应党的号召,我们组织去广州烈士陵园参观,祭奠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篇一: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篇一:参观烈士陵园>观后感 八年级(2)班刘美 参观完烈士陵园的观后感 2012年3月31日,在清明来临的前夕,我们一行十几......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这是四月,四月的天气,晴朗而清爽。万物复苏孕育着新的生机,活力窥伺着机会,在充满养分的土壤里蠢蠢而欲动。而这充满养分的大地,是萌生万物的摇篮,也是那些为了别......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7月20日,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来到了我们繁昌县烈士陵园,进行参观。 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里的树木高大威猛,四季常青......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不像去安阳的公园那样,今天,来到安阳烈士陵园,没有嬉戏,没有喧哗,是怀着崇敬、尊重、瞻仰的心情来缅怀在解放安阳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踩着那优雅庄重、明净整......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合集)

    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感 4月17日,“二〇一三和平区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班”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员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陵园。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