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

时间:2019-05-12 04: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

第一篇: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

第五届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

敬业奉献(6人)

崔蕴,男,196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国家特级技师。

为了抢抓进度,崔蕴经常带领团队不眠不休连续奋战,然而这位同事眼中的“超人”,却只有四分之一“健康肺”。1990年,我国首枚长二捆火箭发射前,助推器内部忽然出现泄漏,29岁的崔蕴冲不顾危险冲上前线,肺部75%的面积被侵蚀。崔蕴经历这次险些让他丧命的事故,非但没有退缩,更是激发了他把技术做好,确保万无一失的决心。2014年,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进入了关键研制阶段,崔蕴又成为总装领头羊,先后带出了一批青年技术骨干,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相继首飞成功,在火箭升空的背后,是崔蕴这样热爱航天事业的工匠们,坚持付出,执着向前,撑起了我国的航天强国之梦。他30多年来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自己热爱的航空事业中。

曾获评天津市“津门工匠”荣誉称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感动航天”荣誉称号、航天技术能手称号;航天一院首席技能专家、突出贡献个人、航天基金奖。2017年被评为第五届天津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张瑞元,男,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操作三队队长。

张瑞元以蓝领专家孔祥瑞为榜样,在“孔祥瑞”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上,主持完成技术创新近百项,取得6项国家专利,在港口一线岗位上用技术创新诠释知识型产业工人的内涵,硬而有力,坚韧不屈,被誉为“刀刃上的好钢”。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煤码头公司的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公司由赢利变为亏损。为了转变公司发展的不利局面,2010年,公司上马建设筛分破碎工程。这时间紧,任务重,关系到公司生存的工程主要任务落在了操作三队和张瑞元身上。工程干了三个月,张瑞元顾不上吃顾不上喝,睡的全是囫囵觉儿,三个月掉了足足二十斤肉……2010年3月10日,筛分破碎工程投产了,当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并走上发展快车道,2011年完成了4357万吨吞吐量,夺得集团第一。

张瑞元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翻车机最初投入使用时,操作系统PLC一个中国字也没有。为了“驯服”它,张瑞元就像一只蚂蚁,天天抱着《英汉字典》,将PLC这块“硬骨头”一点点啃进“肚子”里,并编写了《翻车机PLC模块功能指示说明》,成为维修指南、操作手册,今天依然还在使用。他主持开展的“翻车机摘钩杆改造”,每年便可节省卸车时间1800小时,可多接卸列车65700节,多接卸原煤320万吨。

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

刘桂辰,男,198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滨海新区公安局交警分局大港支队赵连庄大队民警。

刘桂辰自参加公安交管工作以来,以对公安事业的赤诚与挚爱,爱岗敬业,苦练本领,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在平凡的工作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参加工作的当年就被团组织委以重任成为团干部,2015年因在8.12天津港爆炸中表现突出获天津市公安局嘉奖。

2016年7月4日在大港津淄公路荣乌高速路口发生一起三车相撞事故,车辆发生自燃,刘桂辰在巡查中发现此事故后,立即组织救援伤者,冒火成功抢救处两名受伤人员,后果断对现场采取控制,有效避免二次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刘桂辰在二次进入事故火场救人时,受到火苗溅射,他滚落到路边沟内,造成右侧耳膜穿孔、左侧耳内充血、多处皮外烧伤和挫伤。

刘桂辰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关注,CCTV、天津都市报道、湖南卫视平民英雄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他本人被天津市公安局授予二等功。刘桂辰没有因此自满,在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仅在养伤15天后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他克服耳鸣、阵痛,不要求组织照顾,冲在一线,为全体民警树立了榜样。

曾被天津市公安局授予二等功,2017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宫艳红,女,197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六采油作业区采油高级技师。

宫艳红从强化自身能力、精心钻研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几方面狠下功夫、多做文章,特别是在备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赛中,为大港油田夺得一枚宝贵的银牌,也为采油厂争得了荣誉,成为广大员工学习借鉴的榜样。

她成立“艳红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收集解决生产难题,发明“减速箱双级油封总成”等革新成果百余项,总结出了“稳、调、防、提、精、优”六字招法,为新老区块开发夯实了稳产基础,成立了3个QC小组,项目成果分别获奖,这些攻关成果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被聘任为采油厂兼职教师后,宫艳红立志要让自己这个“银牌师傅”带出一批“金牌徒弟”。她毫无保留的将总结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方法教给学员,并总结归纳了“四类培训法”和“五个一学习法”,快速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所带徒弟在各级比赛中累计获得奖牌30余枚。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员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榜样的引领力和感召力。

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

王柏秋,男,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开发区社区学院院长。

他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所从事的领域都要争取成为行家里手:在担任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他撰写申报材料,中宣部确定天津开发区为全国重点宣传项目;到开发区国际学校任党支部书记,该校党支部被评为滨海新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2014年,王柏秋调任开发区社区学院院长,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团结带领社区学院的全体干部职工,秉承“终身教育,服务泰达”的宗旨,构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社区终身教育。2015年学院被评为“天津教育最具影响力学校”,是所有获奖单位中唯一的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机构;2016年在第十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学院荣获“教育贡献突出单位”,学院品牌项目“老外学汉语”获得全国终身教育优秀品牌,并在天津市第九届社区教育展示周活动中,外籍学员受邀汇报汉语学习成果。在2015、2016年开发区泰达奖教金评选中,分别获得投资环境优化奖、和谐社区促进奖、科研兴校奖,学院党支部荣获2016年度文教系统先进党支部。

近几年,该院先后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创造了新区一个又一个“唯一”。

本人曾获评第十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教育贡献先进个人。任静环,女,1975年3月出生,紫云中学教师。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让高中语文教育力大无比。作为语文学科的带头人、教研组长,她坚持写作的生态化,她在基层一干就是10年。多次被邀做全国专题报告。她的教育成果无不让在场同行叹服。2014年她所带高中语文组被评为滨海新区特色学科组。

近十年来,她又开始了大胆尝试:将《论语》真正带入课堂,让《论语》启迪学生的文化智慧。亲自编写校本教材20万字,打造出无数《论语》精品课,为紫云中学的“人文校园”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此举,得到天津市中学语文研究室并给予高度评价。工作20年来,她一直坚持学习,2011年入选首届名师班以优异成绩结业。她的事迹曾被《天津教育》杂志刊载。

她以饱满的热情带班,带徒,教课,写作,研究课题。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诗心善意,一直向前走着的女人,在2016年的春天,40岁的她患脑栓塞倒下了。病榻上的几个月,她依然不忘看书、依然坚持每天写作,心心念念的还是讲台和学生。出院后,她又毅然投身到高三教学中,继续带班。在她重病期间,父亲去世了,在她艰难扛起高三重任的时候,她的丈夫被调职到外地工作,她将家里学校一人担,学生孩子两肩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她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热爱的工作,带班,教课,写作,研究。

本人曾获评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班主任。

助人为乐(5人)

王军,男,1970年5月出生,塘沽排灌管理处干部。2011年,王军接触到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缀学的贫困生,从此便开始了资助贫困生的爱心之旅。2012年,由王军组织牵头,成立了“滨海新区爱心联盟社”,组织身边的一些朋友,进行爱心资助活动。

2012年至2013年他们以小学生为主,资助了河北省承德大庙岔沟门小学22名二年级的小学生;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常庄小学、磨上小学20余名中小学生;承德大庙中心小学6名小学生,为他们购置各类文具以及生活用品,并对其中6名贫困学生重点帮助,捐赠了羽绒服、棉鞋等物品。近两年,他们将资助对象确定为初中生和高中生。2014年资助了河南4名高一贫困生,每人每年2500元。2015年他们资助了河南4名高二贫困生和河北3名高一学生,每人每年2500元,以及河北7名初中生共10000元。2016年他们资助了河南3名高中生和河北3名高中生,每人每年2500元;河北省康保县7名初中生共10000元,5名高中生每人每年3000元。

这些孩子一般都住在比较偏远山区和比较落后的农村,有些通往村子的路非常难走,每次捐助,王军都提前查好路线,克服困难,带领爱心联盟社的成员们,自驾前往受捐助孩子的家里,为他们带去钱和衣物。在王军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滨海新区爱心联盟社”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口耳相传,一些爱心人士纷纷踊跃参加,截止2016年,爱心联盟社已发展到50余人,资助捐款达90000余元。许琨,女,197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塘沽第五中学图书管理员。

从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就热心公益,资助贫困学生。身患癌症,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仍从高昂的化疗费用中“挤”出钱,帮助残疾人家庭的孩子、赞助困难大学生、中学生、为甘肃省困难学校捐赠衣物、图书、学习光盘等等,累计捐款近达万元,资助学生近10人。

从2008年起,许琨一口气在学校里资助了5名困难学生,小到教辅材料,细到棉衣、棉鞋,帮助多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从2011年起,她先后加入了塘沽街志愿者协会、新滨海义工队、滨海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滨海爱之翼公益团队等多个志愿者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盲道体验”、“为山区贫困学生捐赠物品”、“为祥羽孤独症互助会孩子们包饺子、做卫生”等活动,阳光家园启智儿童托养院、祥羽自闭症互助会、养老院、残疾家庭等最需要关怀的地方,常常能看到她的跑前跑后、出钱出力、倾情奉献的身影。

2014年虽然查出患有癌症,要接受漫长而痛苦又高额的化疗,而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这些依然没有影响许琨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只要身体允许每一次志愿活动她都亲力亲为,陪聋哑人参观周邓纪念馆、慰问养老院孤寡老人。仅2016年身体尚未恢复的许琨一年累计参加志愿活动就达160 小时。

姜君,男,1991年1月出生,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西北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员工。

2011年,正在吉林建筑大学读大二的姜君在献血屋献血时,听工作人员讲解,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身患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于是,首次献血他就采集了血样,光荣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5年6月初,正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他忽然接到了一通来自长春市的电话。“姜君,你当年留下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与一个女孩的匹配成功,并且你创造了一个奇迹,基因配型一共有十点,你和女孩的十点完全吻合,这相当于异卵双胞胎的配型成功率,你愿意为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条生命吗?”“我愿意。”姜君想都没想,立即答应下来。在公司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他请了假,第一时间赶回长春。为了这次捐献成功,他先后抽取了28管血进行检测、化验,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一系列检查工作,经过四个小时的提取,他成功捐献。吉林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在采集现场为姜君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姜君不仅是吉林省第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全国第50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是吉林省首位9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滕建成,男,1974年5月出生,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干部。

2013年1月,滕建成组建了求是义工联合会,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人居环境,关心社会安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贡献力量。

4年来,滕建成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倾注在公益事业上,在他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求是义工联合会共完成各类公益活动270次,涵盖6大项目:助老、助残项目,以社区和养老院为活动基地,服务于老人及残疾人,包饺子、包粽子、理发、修脚、剪指甲、表演文艺节目及陪老人聊天等,迄今已达50多次,千余人次参与活动,服务老人1500多人次;助困项目,共募集到完好旧衣12万余件,采取最低成本的物流运输方式送到贫困地区的家庭,使数千户家庭一万多人从中受益;助学项目,开展一对一助学活动,已资助贫困学生251人次,支出助学款金额7.8万余元;助医项目,通过爱心成员募捐以及儿童爱心跳蚤市场的方式,共募集到助医款达12.6万余元;环保项目,组织10余次共1500余人次的大型环保及爱鸟活动,清理北大港湿地的垃圾、鸟网、死鱼等,宣传爱鸟知识,保护候鸟,保护湿地;拥军拥属项目,对驻港导弹部队和大港消防特警支队进行慰问。作为求是义工联合会的发起人和负责人,滕建成带领求是义工联合会成员走过了1300多个日日夜夜,义工成员从他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600余人,使求是义工联合会成为了滨海新区颇具影响力的民间公益组织。

陈春来,男,1972年11月出生,官港森林绿化基地管理处工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麦田公益组织,陈春来从事公益活动9年,专注助学公益7年。带领天津麦田助学组织7年间组织策划各类公益活动100多场发展志愿者1000多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募集和申请的助学物资近百吨,惠及13个省、自治区的学校近百所,受益师生超过5000人。荣获麦田教育基金会金色团队奖两次。

2013年成功建立河北省易县资助点并组织开展走访等活动50多场次,实现由扶贫式助学向深度助学、素质助学的转型。在易县山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使得20几所山区小学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大为提高,孔山小学更是由原先默默无闻的学校一跃成为整个保定地区的明星学校,2016年元旦期间保定市教育局专门组织中小学校长为主的300多人到孔山小学进行调研,参观。组织志愿者三次参加天津公益沙龙活动,开阔眼界。

陈春来先后资助3名贫困学生,各类公益捐款累计超过2万元,累计献血8次,献全血6次2300毫升,成分血两次4个单位。筹集各种助学资金数十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修缮校舍,补充教具,铺设网络,修建操场,打深水井,解决三所学校师生饮用水困难,购置各类体育用品和修建体育设施等。

见义勇为(3人)

葛秋阳,男,1986年8月出生,泰达枫叶国际学校老师。2016年5月2日晚九点多,葛秋阳的一个微信群有一名群成员发出了求助信息,说他的朋友在小长假来天津旅游,在二大街出了车祸,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帮忙看看,葛秋阳一看立刻准备前往现场。由于当晚在下着雨,事故车里还有小孩,天气非常冷,他在家煮了一壶红糖姜汤,驾车前往事故地点,由于车辆受损严重,事故车不能使用。正要把车主一家送到宾馆的时候,他的眼前再次出现一起严重车祸,两车相撞,非常惨烈,他赶忙跑到面前开始施救,发现一年轻父母和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他立刻让一家三口上车避雨,上车后发现孩子脑袋有多处凹陷,并一直在哭闹。他让爸爸留好司机电话,立刻开车送往泰达医院,由于泰达医院无法处置这个严重伤,他立刻转送到五中心医院,到达院中一路引导家长办理入院手续,并不断安慰小孩父母,等到他们的朋友到达现场后离开。

葛秋阳并没有回家,而是重新回到了事故现场,他担心肇事司机逃逸,在路边找到驾车司机并把他请上车。这是个年轻的司机,一直在发抖,不停地自责打骂自己,他说他开了滴滴顺风车,没想到会这样。由于司机情绪非常激动,他怕司机想不开,一直在陪伴和心理疏导,直到司机平静下来,交警进行处理。

两个月后,事故受伤小孩的父母携孩子专程到学校感谢葛秋阳。葛秋阳对素不相识身在滨海的外地人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为滨海人赢得了赞誉。2016年春,他加入了天津蓝天救援队,时刻待命,为社会付出爱与力量。他用他的善举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人。

刘元元,女,199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员工。

2016年11月28日深夜,她在开发区晴景家园遇到割腕轻生的女士赵某某。危急时刻,她忘记恐惧,解鞋带止血,拨打120,那一刻她充满了力量,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争分夺秒救人。她飞奔冲向马路,拦下正要夜归的出租车,拼尽全力把女孩拖上了车。在女孩被送进急救室的那几个小时里,刘元元忐忑不安,“病人没事了。”听到医生的话,刘元元瞬间瘫坐在地上,这时她流出了喜悦的的眼泪。她在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中夺回一条鲜活的生命。事后她还主动与该女士交朋友,谈心交流,进行心理疏导,让轻生者重获生活信心,女孩告诉她,那晚救的不仅是她的命,更改变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以后一定好好活着。那一刻刘元元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她见义勇为的事迹一经传出,迅速刷爆了“朋友圈”,仅仅1天时间,点击量就达到1万余人次,各界朋友纷纷点赞,正能量评论百余条,《天津工人报》《渤海早报》等多家媒体刊登其事迹,大家纷纷表示为她这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称她“Super元”。

高其贤,男,1958年2月出生,原大港垃圾处理场环卫工人。

2015年12月14日清晨,高其贤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海景十三路附近的岗位上,开始一天的路面清扫作业。7点20分左右,当扫到旭日路与海景十三路交口时,他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车祸造成一辆车撞倒路面与河相隔的白色围墙,一头扎进河里。由于冬季温度较低,清晨的河面结了一层冰,开车的女司机在车子还没有完全压碎冰面之前及时打开了车门爬到了车顶上,但车还是慢慢地往下沉。看到这一幕,高其贤没有多想,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河边迅速脱下外套、毛衣,只留一身薄薄的内衣跳进了河里。水很快就到了他的胸部,冰冷刺骨的水让他浑身发抖,他顾不上寒冷,拼命向河中央的车游去。这时路边的人越聚越多,纷纷拨打了119和120,在高其贤施救的过程中,119消防车赶到,将高其贤和女司机一起救上岸。

上岸后,惊魂未定的女司机没顾上感谢救命恩人,高其贤就已不见踪影。原来,高其贤上岸后,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立即蹬上垃圾清运三轮车回家换了一套干衣服,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女司机在路人的指引下找到了高其贤,想给他现金感谢救命之恩,而高其贤果断拒绝,说这都是应该做的。

诚实守信(2人)

李启睿,男,1999年2月出生,原滨海三中外国语学校学生,现在哈尔滨石油学院就读。

李启睿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父母经营车棚,家境并不富裕。他身体单薄,性格也十分内向,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面对两万多元现金毫不动心,主动物归原主。

2016年2月1日早晨,李启睿高烧不退,母亲带他去港口医院看病拿药,他坐在长椅上休息时捡到一个黑色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银行卡、身份证、存折,还有厚厚一沓钱,大概有2万余元。他当时一看里面有那么多重要的东西,想到失主可能很着急,就想怎么把钱还给失主。他去找了住在自己家车棚楼上的警察叔叔帮忙,希望通过警察查询下有无与该身份证绑定的手机号码,结果还真查到了一个手机号码。他就赶紧给对方打了电话,核实了对方名字,约时间见面,把钱包交给失主。

失主马先生感激地说“2万多块钱,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说,不是小数目,但这孩子却毫不动心,这种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很令我感动。”面对失主的感谢,李启睿却认为这件事再平常不过。“从小,我妈就教育我,捡到的东西要交公,捡到的钱是不义之财,哪怕是几毛钱也不能要,所以捡到钱包时,我的确没起过贪念。”

李启睿家境贫寒却拾金不昧的事迹感动着失主,感动着大家,他用自己朴素、善良、诚信的方式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

王凤亮,男,198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港焦炭码头有限公司维修工。2015年1月21日下午,王凤亮下班回家,路过小区门口时捡到一个黑色女式皮包。他冒着凛冽的寒风等候失主,却不见失主踪影。于是他打开皮包,包内装有五千元现金、一部手机,还有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他通过手机通讯录查找到失主姐姐的号码,请她联系失主到他家认领遗失物品。十几分钟后,心急如焚的失主赶到了王凤亮家中。在确认核对现金数目、证件准确无误后,王凤亮将皮包归还失主。失主万分感激,拿出现金对王凤亮表示感谢,被王凤亮婉言谢绝。事后,失主多方打听到王凤亮单位,希望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再次被王凤亮婉言谢绝。

这已经是王凤亮在这个寒冬做的第二件暖人心的事了。就在一个多月前,2014年12月18日晚上,王凤亮途经河北路锦绣商城报刊亭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倒在路边,口吐白沫陷入了昏迷。王凤亮在试图唤醒无果后,在男子身上翻找救治药物,发现两万多元现金和一部手机。他赶紧用男子的手机与其妻子取得联系。得知男子患有心脏病,需要等待家人送药物来,他就冒着寒风寸步不离地守候着该男子。男子的妻子和女儿到来后,王凤亮又主动帮忙把男子背回了家,转身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六天后,失主好不容易找到王凤亮公司把一面印有“感恩感谢救命恩人——当代活雷锋”的锦旗送到他的公司。

王凤亮的助人之举像冬日里明媚的阳光,彰显着美德的力量,传递了一份正能量,增添了一股正气之风,谱写了一曲悦耳的美德赞歌。

孝老爱亲(4人)

马彦萍,女,195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杭州道街道长征里社区居民。

马彦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把母亲接到自己家,负责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胃口不好,她就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吃好。只要母亲身体感到不适,她就第一时间陪着母亲去医院做检查。逢年过节,她哪怕再忙再累,也要给母亲里里外外换个新,母亲常说“有这样的好女儿,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马彦萍不但是一位孝顺的好女儿,更是一位贤惠的好妻子。她虽然曾做过子宫癌手术,但她不顾自己的身体,任劳任怨地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17年。每天早上5时,马彦萍就要起来收拾房间,洗丈夫的衣服、垫子等,帮丈夫梳洗、按摩。每天晚上等丈夫睡了之后,她才躺下,但一晚上至少要起来三四次,照顾丈夫是否要喝水是否要方便。17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为了方便照顾丈夫,她平常都不怎么出门。由于照顾得精心,经常帮丈夫擦洗身子,她丈夫身上从没有长过褥疮。

就是她的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细心地照料,使得丈夫虽然瘫痪在床,但是脸色红光满面,精神看起来还很好。问起17年来伺候老伴的不易,她眼含泪花,表示两个人相伴是缘分,庆幸自己身体还行,可以一直照顾老伴。“我把他照顾好一点,他就少在医院受罪。我就是这么想的。”马彦萍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温暖着老人和丈夫,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莒海滨,男,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新区区委政法委干部。

2001年冬天,对于时年29岁的莒海滨极不平静,噩耗接连降临,他的母亲和岳母在三个月内接连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为了挽救两位母亲的生命,莒海滨夫妻多方筹措钱款,举债20万元为两位老人进行手术治疗。每天下班,他立即乘车赶往30公里外的静海农村老家照顾陪伴母亲,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连续2年春节他都在医院度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到2年时光,两位老人相继离世。母亲去世后,莒海滨眼见才50岁出头的父亲日益憔悴,为了让父亲尽快走出阴影、迈向新生活,他主动拜托亲属同事给自己找“后妈”。经过半年努力,父亲续弦再娶,他也从此多了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小妹妹。

眼看大家庭的生活逐步走入正轨,谁料2003年冬,他的父亲又身患肺癌。之前为救母治病的20万欠款尚未偿还完毕,亲朋都劝其保守治疗,然而他再次硬着头皮向亲属同学筹措医疗手术费用10余万元,请医疗专家为父亲实施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父亲至今已经健康生活了14年,成为静海和大港地区有名的抗癌明星。10余年来,莒海滨不仅悉心照料术后的父亲,他把继母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孝敬。在花费数年终于还清治病借款后,他又第一时间花数万元为没有工作的继母购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

莒海滨尽全力维护着曾饱受磨难的大家庭,他用对家庭、对亲人的坚守和担当诠释了一个凡人孝老爱亲的高尚情怀。

杨佩茹,女,1957年4月出生,北塘海泽苑社区居民。今年59岁的杨佩茹,2007年膝关节手术后,被鉴定为肢体四级残,但她十几年如一日地扛起了照顾公公和母亲两位老人的重担。公公2009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精心照顾,一直到2016年1月老人去世。杨佩茹母亲今年83周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行动不便,也是杨佩茹常年照顾。

坚强的杨佩茹遭受了太多的人生磨难,2009年她的儿子被确诊患有尿毒症,在医院做了8个月的透析,又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医院建议换肾,杨佩茹毫不犹豫的决定捐肾给儿子做手术。杨佩茹自己知道,这手术是什么,会有什么危险,但她更知道,儿子还很年轻,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在做完各种检查后,她与儿子配型成功。2010年9月中旬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做换肾手术。换肾后的儿子身体也大不如前,常年吃药排异,她便开始两头跑。每天中午为老人做完饭,还要给儿子送一份。

杨佩茹十几年无怨无悔照顾着老人,是久病床前的孝子。她毅然决然的换肾给孩子、没有一丝犹豫,是儿子依靠的好母亲。身残爱不残,路难志更坚,她用羸弱的身体承受了家庭重担,她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亲之歌。

周玉环,女,1956年1月出生,古林街官一社区建工里居民。

1997年,周玉环16岁的儿子突患肌无力,她跟丈夫带儿子跑遍了全国各大专科医院,但是最终也无法医治儿子的病。2000年丈夫由于儿子的病着急患上了脑血栓,2005年丈夫也瘫痪在床,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周玉环的身上,1992年周玉环下岗后家里生活困难,丈夫瘫痪后更是雪上加霜,她一边要照顾父子两人一边要打工挣钱。2009年丈夫去世,从此周玉环和儿子陈建中相依为命,儿子长大了,由于肌无力四肢都丧失功能,生活起居只能依靠周玉环。周玉环退休后一直都在打工,为的是给儿子攒医药费,再苦再累她都没有一句怨言,就是希望有一天儿子能再站起来。2012年,4岁的夏广葳来到了周玉环家,他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夏光葳的父母离婚后都在外地打工无人照顾这个孩子,就送到了周玉环家里,孩子的天真快乐让一家人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周玉环对待这个孩子就像照顾自己的孙子一样。4个多年头了,孩子上学后衣食起居都是周玉环负责,学习辅导是儿子陈建忠负责,母子俩都找到了自己的责任,用不一样的方式互相照顾。近几年周玉环积极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参加舞蹈队,对生活坚强乐观。

第二篇:道德模范事迹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一、助人为乐

许月华,女,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减缩事例、感悟):

许月华

她命运坎坷,1岁丧父,12岁丧母,为谋生计她跑到铁路上捡煤渣,被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

一天,她看到,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搬张小凳子学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顶起来走路„„于是,她主动请缨,撑着板凳,以残缺之躯做起了138个孤儿的妈妈,一做就是37年。

她是许月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双腿的姑娘,是用怎样的勇气和毅力“站”在了板凳上。

从失去双腿的少女,到来去自如的“板凳妈妈”,苦难让只有半截身子的许月华释放出了强大的力量——

就像,苦难中盛开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顽强绽放。

郭明义

一个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他追求纯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为,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

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的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队等7个大队,仅在鞍钢矿业就有成员近万人,全国已有4万余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不断传来郭明义爱心团队分队成立的消息。

颁奖词:向助人为乐模范致敬!

善行无疆。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二、诚实守信

孙东林,男,汉族,1970年12月生,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北省“信义兄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组建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多年来,孙东林守信如金,不论是对承包的工程,还是对农民工兄弟,都讲一个诚信,都讲一份责任。孙东林常说:“我也是农民出身,农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干了一年,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明年谁还跟咱干呢?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绝不能影响工程质量、绝不能拖欠农民工兄弟一分钱。” 2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正是凭着这种“讲诚信、重质量”的坚持,孙东林参与了北京顺义区几乎所有重点工程的施工,而且个个都是样板工程。2010年2月9日,为了抢在春节前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位, 哥哥孙水林连夜开车从天津赶回黄陂,却在南兰高速河南兰考段遭遇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孙东林带上事故车上的26万元钱,驱车15小时返乡替兄发放农民工工钱,钱不够发,孙东林毅然从自己的账户上取出6.6万元,仍然不够发,70多岁的老母宋腊梅把自己的养老钱1万多元拿了出来。由于孙水林已经遇难,农民工的工资清单已不知去向,孙东林就根据农民工凭良心报出的钱数,报多少给多少,终于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动地的生死接力送薪义举。

孙东林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和慰问,孙东林将社会各界捐赠的33.4万元慰问金如数捐出,发起设立了湖北省“信义兄弟”农民工帮扶基金会,帮助困难农民工。截至目前,已接受各类捐赠200余万元。

今年4月25日,由孙东林担任董事长的湖北信义兄弟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孙东林向社会庄重承诺: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决不拖欠工人一分钱工资;注重打造名优精品工程,提供优质服务,决不搞偷工减料;签订施工合同后,不搞欺诈、不拖延工期;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将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并竭力为困难家庭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向孙东林及孙水林学习的热潮。孙东林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只是希望诚信的阳光能够洒遍每一个角落,照进所有人的心里。”

一诺千金。是你们,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是你们,经历困苦,信守承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

(减缩事例、感悟):

总有一些事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人让心充满温暖。

他是哥哥,为给家乡的农民工结清工钱,寒夜上路,不幸一家五口遭车祸全部遇难。

他是弟弟,得知哥哥遇难消息后,义无反顾地赶在大年三十前返乡,代哥哥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手中。

他们在一家五口遭车祸遇难的情况下,不躲、不藏、不找借口,没有账目农民工自己报多少工钱给多少工钱,不够一家人凑钱,认的是“干活给钱天经地义”的理,守的是做生意应有的信。

他们生死接力,信守承诺,在当前社会风气下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们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三、敬业奉献 邓前堆

怒族,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28年来,本着对救死扶伤信念的坚守,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条10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两岸往来,随叫随到出诊5000多次,步行60万多公里为村民治伤疗病、防治传染病,用艰辛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健康,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溜索行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自从担任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就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情系农村,心想村民,随叫随到,及时尽责。为给两岸村民看病,他的行医之路与过江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随身形影不离带着一个药箱、一把溜梆这两件“宝物”。他跑遍了乡村每一条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种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的心中都装着一本明细账。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即背上药箱、带上溜梆出发。在当地村民的印象里,无论深夜白天,还是暴雨江水上涨,邓医生总会及时赶来就诊,给病痛乡亲们带来安康,带来希望。邓前堆说:“过溜索再危险,走山路再辛苦,只要乡亲们身体健康,也值得!”

在28年的行医过程中,邓前堆谨记“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信念,对病人倾注了满腔爱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用傈僳语向村民宣传解释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的防制知识,注射疫苗,服预防药,随访,该村免疫规划建卡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传染病防制工作在这里落实到位。

超常的付出,邓前堆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过着清贫的生活。家里除了一台过时的小电视、几件破旧的家具和一辆旧的自行车,别无他物。这些年先后有3个人在拉马底村与邓前堆一道工作,但是由于工资低等诸多原因离开了乡村医生工作岗位。而邓前堆为了做治病救人的医生,谢绝了当村干部,放弃了去外地打工挣钱。邓前堆说:“我不干,这么贫穷的村寨,谁愿意来干医生呢?”邓前堆手中有一大把无法兑现的欠帐条。这两年,收入微薄的他已经为乡亲们垫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但他并不认为是吃了亏。“只要手里宽裕,乡亲们是不会欠我的。有时候没有钱,他们就给我送来鸡蛋、苞米什么的。如果他们不主动来还,一定是太困难了。”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自家人、可靠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邓前堆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面对这些,邓前堆很高兴,也很平静,他只有一个心愿,盼望着有一天村两端能架起一座可以通汽车的大桥,无论乡亲们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大医院救治。

(减缩事例、感悟):

悬空30米,跨越120多米的距离,不足20秒就能抵达。

当你以旅游者心态去尝试溜索时,你体会到的或许只是溜索带来“高”与“快”的刺激。

其中的危险,或许只出现在你的潜意识里„„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

他知道有人曾从他必经的行医索道上滑落,再也没有爬起来。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0多次,从来不收出诊费。他叫邓前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

2011年2月1日上午9点17分,大年廿九,邓前堆收到一条来自中央文明办的短信,让他确信他可以实现修桥心愿了„„

四、见义勇为

7月,杭州,生死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她不顾个人安危的惊人一抱,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叫吴菊萍。人们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人们感动着,感慨着,传播着,传递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吴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关于她的故事中,人们发现,有几个词反复出现:本能、普通、习惯性流露——

吴菊萍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我一直蛮普通的,真没啥特别的。吴菊萍的丈夫说:她平时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这些善良的习惯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称为英雄,因为她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吴菊萍的老师同事说:她平时就是一个挺善良,挺有责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实是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吴菊萍的乡亲们甚至说:我们身边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还更英雄;菊萍就是这些好人中的一个。

由此,更让我们思考的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做了自认为普通的事,却为何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纯洁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侠,原本也不值得惊叹了。而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8个月大的儿子,她却以生命的代价去托住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简单,其实最艰难,是一种经年的累积,如果不是长久以来的善良积淀,很难想象会有危急时刻爱的爆发。

其二,“最美妈妈”做了别人或许想做但却未必会做的事,她的行为触动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依此来看,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确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美妈妈”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于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辉,激发了人们心底向善的力量。

吴菊萍那关键时刻的一伸手,展现了人性的精彩。人们为这份精彩喝彩,这是向善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记取这份精彩的传递,善待身边的人,用爱交织身边的事。

颁奖词:向见义勇为的模范致敬!

舍己为人。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

(减缩事例、感悟):

如今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她拥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最美妈妈”。

2岁的妞妞从十楼坠地的一刹那间,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一双接抱的手„„十天以后,妞妞醒了,这是她缔造的生命奇迹。

这位名叫吴菊萍的80后母亲,很平凡,平凡得没有人能说出她以前曾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她确实又很伟大,中国人传统的勤劳勇敢、乐观善良、见义勇为等美德的滋养,让她在伸手一接的刹那绽放出最美丽的大爱光辉。

网络上,网民们在感动:世界上最动人的传奇,就是那一接的大爱和美丽;社会上,人们在思考:走近了她,该怎样熏陶你我?读懂了她,该获得怎样的力量?

五、孝老爱亲

孟佩杰,女,汉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团员,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

孟佩杰5岁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从那时起,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北方的冬天要烧炉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伤、烧伤已记不得多少次;为娘俩洗衣服、为养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着顺口溜记:“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做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养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疮,孟佩杰一天要帮其翻身擦身多次。为防止褥疮扩散,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给养母洗衣服和床单。她还专门跑去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天气暖和时,就抱母亲到窗前晒太阳。遇到母亲排便不畅时,她就用纤细的手指,帮母亲一点点抠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粪便。刚强的母亲瘫痪后脾气也越来越大,孟佩杰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亲生气,平日里功课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母亲聊天。懂事的孟佩杰从来不乱花钱,时刻惦记着家里卧床的养母,对养母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

颁奖词:向孝老爱亲模范致敬!

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大爱,诠释生活的真谛;用人间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

(减缩事例、感悟):

5岁时,父亲惨遭车祸,她被送到养母身边;

8岁时,养母病瘫,养父出走,她开始一边学知识,一边学家务; 17岁,她背着养母上大学„„

她叫孟佩杰,今年19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人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照料,谁家的亲女儿能做到?

而孟佩杰,一个90后的养女做到了!

我们可以没有孟佩杰这般多舛的命途,却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小孟,祝你和妈妈都幸福!

第三篇:道德模范事迹

介绍主要事迹,观看相关媒体报道

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吴天祥

吴天祥始终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的人生观,乐于助人,乐于结交“穷亲戚”、“穷朋友”,经常为生活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帮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人们视他为亲人。他为政清廉,拒绝吃请,拒收礼品,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王争艳:百姓的好医生

“被人需要、被人感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才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天天钻在钱眼里,有什么意思?像我这样,天天走在路上,都会被很多病人祝福和感谢,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王争艳说。

三、诚信无价--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道德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前行的基石。温总理曾指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孙家不是最有钱的商人,却闪耀着道德与责任双子星的璀灿光芒--最亮最温暖。孙家派发给民工与社会的,是比33.6万元更珍贵更沉甸的精神财富,真情款款,义动天地。

四、身残志坚的董明

高位截瘫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志愿奉献社会的聋哑学校志愿老师、世界禁烟大使,曾作为汶川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唤醒了2位植物人;作为残奥会形象大使,在北京残奥会水立方赛场志愿服务期间,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会主

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荣获“2008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

五、“能帮一个是一个”的甘金华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甘金华经常说的话。2006年,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的甘金华在两会期间呼吁:尽快为慈善事业立法,鼓励更多人向慈善的太阳奔跑。

第四篇:道德模范事迹

萤火之光 照亮社区

-------------记西河社区道德模范谭米花

有一种美德叫助人为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关爱与帮助,每个人都渴望在帮助别人的行动中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而这正是助人为乐的真正内涵。永定路街道西河社区志愿者谭米花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一曲曲动人的助人之歌,而她的事迹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亮,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正能量。

谭米花一位淳厚而朴实的下岗工人,她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为街坊邻居津津称道。

在家中,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勤俭持家,从不铺张浪费,精心操持着她们那温馨的3口之家。她丈夫也是一位下岗工人,在生活中她们总是相互扶持,在孩子教育上,她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2007年她听说社区招募志愿者就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西河社区担任社区服务及工青妇工作,投身于她热爱的志愿者事业。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每天与社区工作人员同步作息,并经常提前来到服务站打扫卫生,收拾资料。多年来她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的帮助别人,主动为社区分担责任,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年迈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扶老携幼,主动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主动当起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在自愿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升华自己,播撒爱心。无论是炎热还 是寒冷,多年如一日,而且从不宣扬,默默无闻。

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中,那么这种爱是狭隘的。可谭米花却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社区之中。谭米花在处理好自己家庭事务的同时,对社区的老人也特别关心,不定期上门走访看望社区老人,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解决老人们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居住在西岩新村家属院的王桂莲老人,79岁,丈夫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病故,她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患有一身疾病:心脏病、哮喘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双腿变形,行走不方便,不幸的是六七年前她的儿子和女儿相机因意外事故去世,老人接连收到这么大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谭米花这几年经常利用空闲之余,到她家看望她,陪伴老人聊天解闷,陪她看病抓药,帮她提水,整理家务,帮老人办理医疗保险,领取养老保险金,低保金。老人病了,她跑到社区、街道、医院办理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你们不用担心我,因为我不是孤老,我有一个最贴心的女儿!”这是王桂莲老人见到居委会的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制药厂家属院三号楼三单元702室住着二级肢体残疾人韩红梅和女儿梁悦。韩红梅今年44岁,原敬东厂下岗工人,谭米花配合社区干部以房管人入户时,了解了她家情况,丈夫原是制药厂下岗工人,2003年单位买断下岗,丈夫下岗后长期有病,数年后也因肝硬化于2009年7月病故,原来家里的收入就不高,因为丈夫患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的钱,生活的重担子全压在了韩红梅的肩上,生活的拮据让这个柔弱的女人在下班回家时路上晕倒,致使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家里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全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每月买了药治病后,家里连吃的面粉都要靠赊取,女儿梁悦上高二,17岁,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年韩红梅病情严重的时候,女儿一度要放弃上学照顾母亲,经过大家劝说后,孩子虽然上学了,但有时候下午还是在家里照顾母亲,韩红梅再催促,她说是下午上副课不要紧。知道孩子因照顾母亲弃学或者逃课这件事后,谭米花经常去看望她们,鼓励梁悦好好学习,不要有思想负担,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她把她的电话号码留给韩红梅,当她有需要时可以随叫随到,进行帮助。在空闲之余,给她们母女俩出钱办理了医疗保险,帮助韩红梅办理大病救助手续,低保金发放了及时到她家把低保金三联单送到她女儿手上,她知道这家人正眼巴巴地盼着这点钱要生活。

2013年4月,韩红梅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每天早上7时,洗漱完毕的谭米花就骑着自行车来买上早餐,来到制药厂家属院的韩红梅家,打开窗户透气,打扫卫生,端屎倒尿,然后帮韩红梅洗脸、擦手,再给她倒一杯热水。中午韩红梅的女儿放学回家,谭米花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让她能够早点吃晚饭去休息,谭米花首先到韩红梅家给她们一家做饭,当韩红梅一家开始吃饭的时候谭米花就有马不停蹄的回到自己家才给自己家人做饭,刚开始她的丈夫周世英还抱怨她,但由于谭米花的坚持她丈夫慢慢的支持她的工作,一年下来谭米花瘦了10多斤,但她还乐此不疲。长久卧床的人最容易得褥疮,晚上下班之后,谭米花就来到韩红梅家用热水给韩红梅 擦身、并帮他翻身、揉背。谭米花身高1米65多,体重比韩红梅重10多公斤,但谭米花照顾起来相当吃力,可韩红梅瘫痪在床近一年多,身上一个褥疮都没有。

经过谭米花细心的照顾韩红梅的心情状态好了,病情也慢慢地有所缓解,到今年韩红梅已经可以自由活动,生活可以自理了。

谭米花更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她把个人兴趣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群众,平时居民上班不在家,谭米花就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去辖区居民家中上门收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居民“零距离”解答各种政策信息,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做好上情下达,真正当好“政府的耳朵、社会的减压器”。2013 社区居民高胜贵、康学林、何淑芳的孩子刚考上大学,由于家庭困难难以凑齐学费,谭米花得知情况后先后多次向民政局询问政策并且帮助他们申请到了每人3000元的助学补贴,使他们能够及时到学校报到。

一旦辖区有了什么事总是能看到她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的身影。在谭米花的身上随时装着一个”民情”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辖区困难居民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以及这些家庭最近的生活情况和最近需要迫切解决的困难问题,使社区能够及时掌握情况。“西河村有几个居民的医疗保险需要上门收缴.....” “公园路上还有几个小区养老保险政策没有宣传到需要通知知....”

“低保户何淑芳家的儿子今年上大学....”

“社区困难家庭李鸿强今年搬进了廉租房....”等等。一段段话语记录着谭米花对居民生活的关心。

社区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西岩桥河道两边的垃圾乱堆、乱扔现象严重,谭米花发现问题后一边及时社区反映,一边就到附件居民家中发放宣传单劝导住户把垃圾放到垃圾固定点,并组织辖区4050人员对卫生进行清理,及时杜绝环境卫生脏乱差,做好社区环境卫生工作。邻里闹纠纷,她主动去帮助调解。谭米花在社区志愿服务岗位一干就是7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1.5万小时。

在讲求价值规律的今天,谭米花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谱写着助人为乐、文明幸福之歌。常有人这样问她:“你这么干,不觉得累吗,图啥?”“其实人最怕的就是‘老来难’,我父母在外地,觉得社区的老人们就像我在远方的父母,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亲人,我只不过使做了生活中一点平平常常的小事”正是基于这种朴实的想法,支撑她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默默无闻地照顾孤寡老人,为家庭牺牲,为社区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颂歌。

多年来,谭米花被永定路街道办事处评为“道德模范”、“社区先进工作者”、“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安定区国家税务局评为“光荣纳税服务志愿者”,2011年被安定区总工会评为安定区“优秀基层工会工作者”,2012年评为安定区“先进基层工会工作者”。2013年被定西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市“孝亲敬老模范”。

第五篇:道德模范事迹

第四期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致敬辞:“恪尽职守。是你们,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安贫乐道;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向你们致敬!”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在晚会上,被主持人戏称为不在稻田里就在去稻田路上的袁隆平,讲了他的禾下乘凉梦。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试验田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帚那么长,稻粒像花生一样大。他和他的助手悠然地在稻子下面乘凉。袁隆平讲起自己的梦境,在舞台上哈哈大笑。他讲完了科幻梦,又讲了一个现实的梦。就是在2010年之前,水稻亩产900公斤。他说到那时候咱们水稻亩产就是世界上最领先的。

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在先生八十华诞到来之际,我谨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愿,愿先生健康快乐,愿先生在水稻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愿先生的科研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2010年8月27日,温家宝评价)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您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您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您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第五期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致敬辞:“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向你们致敬!”

罗映珍的战友梦

罗映珍每天坚持给因缉毒受伤昏迷的丈夫罗先勇写信念信,信写了600多封,时间也过去了两年多。在舞台上,罗映珍静静地听着主持人念她中秋写给丈夫的信。“老公,这是中秋之夜,距离你昏迷已经371天了。城里看不到月亮。”罗映珍在信里说等丈夫醒来,一起回家看月亮,因为在家里才有最皎洁的月光。2007年,罗先勇已经有了一点意识。罗映珍说虽然还要在病房里过中秋,但是她说什么,罗先勇心里已经听懂了。

罗映珍她2007年由警嫂变成了警察。她曾经穿上警服给病床上的丈夫看。罗映珍自己有一个梦。她希望丈夫能够站起来,做她的战友。“老公,以后我们一起抓毒贩,你就是我师傅,我是你徒弟,我等着你好好教我”。

第六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宋志永是河北省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在2008年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中,他自费组织12名乡亲克服重重困难,千里迢迢奔赴灾区参加抗灾,展现了中华民族感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精神。

“宋志永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所体现的“宋志永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

“宋志永精神”蕴含了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高尚情操。宋志永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普通百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境界。他们把国家的危难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的事,社会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他们在奉献过程中展现出发自肺腑的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强烈愿望和高尚情操。

“宋志永精神”蕴含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灾难降临的时候,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一次又一次地被接力下来,传承开去。

“宋志永精神”蕴含了无私无畏、忘我奉献的优良品质。这种精神已不仅属于唐山人。在四川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数不胜数的感人事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时代精神的感召力。

“宋志永精神”蕴含了感恩社会、倾情回报的情怀。以“感恩、博爱、开放、超越”为核心内涵的新唐山精神,是唐山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革命精神的凝结和升华,为唐山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向上的滋养和精神动力。

下载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滨海新区道德模范简要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孙俊霞是陵县恒宇纺织品有限公司细纱车间挡车工,虽然工作平凡,但由于她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目的光彩。 她自2010年3月......

    道德模范事迹

    全书着墨于鲁迅的文艺上的革命斗争,并以此勾勒出鲁迅文艺革命的斗争历程。很显然,作者是比较敬佩鲁迅的,因此没涉及过多鲁迅的缺点,即使对于文艺界的论战等,仍是站在他那一边。......

    道德模范事迹

    “善行河北、爱在廊坊” 道德典型模范事迹 一、助人为乐模范: 王楠,女,20岁,团员,15岁创建《丑小鸭公益网站》。王楠, 出生于一个幸福的“三姓家庭”,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立志要帮助......

    道德模范事迹1

    臧运德同志主要事迹臧运德,男,生于1945年3月,中共党员,军转干部,现为潍坊供达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臧运德同志自1988年从潍坊市棉麻公司调任我公司总经理以来,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奋......

    关于袁××道德模范事迹

    关于袁×ד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2011年××月××日袁××,女,汉族,出生1984年11月5日,是土生土长的彭阳县白阳镇老庄村人,2009年结婚,次年生下女儿,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

    小学生道德模范事迹

    小学生道德模范事迹 小学生道德模范事迹,思想品德是我们从小被纳入课程之一的重要一环,所以就有一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品德。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小学生道德模范事迹,可供......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1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杨怀保先......

    道德模范事迹说明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说明材料 xxx,xxx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