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公式——古诗名言

时间:2019-05-12 04:5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材公式——古诗名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材公式——古诗名言》。

第一篇:素材公式——古诗名言

素材公式——古诗名言

语文写作公式全攻略 素材公式——古诗名言

第一阶段:直接引用 【如】:

①我喜欢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早春美景古人赞颂不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评价】:过于直白,无法脱颖而出。

第二阶段: 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要求】:

①对于诗句的内涵、意境等要进行挖掘。②公式: 名言+阐述

【总公式】:名言+阐述(要有变化)——诗句作定语 【变式1】:名言+阐述:诗句本义

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

③我喜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早春迷人景象。

【变式2】:名言+阐述:作者及情感

如: ①生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奋斗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雄心。

③生命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

④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变式3】:名言+阐述:深刻内涵和哲理

如:① 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②生命就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第三阶段: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 【例】: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

②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

③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④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⑤愁是长的,恰似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第四阶段:化用古诗文名句

【例】: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总结】:

第一阶段:直接引用

第二阶段: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名言+阐述:诗句本义/作者及情感/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第三阶段: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 第四阶段:化用古诗文名句

(单一用法:诗句+阐述:作者)我愿如“凭轩涕泗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叠加使用)寂寞的意韵

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接引用),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化用意向)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拆开引用)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对策】:

1.平时注意积累诗句,主要是分类。结合诗歌鉴赏。①文学常识:作者生平(素材公式——名人事迹)②诗句本义:方便直接引用和拆开使用 ③基本情感:喜怒哀乐愁

④内涵及哲理:坚持坚韧、豁达、追求等

2.使用范围。①标题:化用诗句

作文《莫把情云遮慧眼》化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诗句,把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中 的“情”字嵌入“不畏浮云遮望眼”;

②题记:凝练表达:标题化用诗句时,用原诗句做题记 2004 年高考重庆卷满分作文 《独上高楼》(标题化用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题记

①标题:化用诗句

②题记:用诗句凝练表达 ③开头结尾:诗句照应 ④文段:诗句排比

⑤文段:记叙、议论后诗句总结。(总-分、分-总结构)

③开头结尾:诗句照应

05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菊花人生》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间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结尾: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这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的人生的与众不同的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了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人生!

【总结】:用法 第一阶段:直接引用

第二阶段: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名言+阐述:诗句本义/作者及情感/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第三阶段: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 第四阶段:化用古诗文名句

【总结】:位置 ①标题:化用诗句

②题记:用诗句凝练表达 ③开头结尾:诗句照应 ④文段:诗句排比

⑤文段:记叙、议论后诗句总结。(总-分、分-总结构)

第二篇:古诗名言

一、名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二、古诗古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fa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yan?”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u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古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路难

zun-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篇:古诗名言

古诗名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第一境界语出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语出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语出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无非都是经历着三个过程: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的过程中有所羁绊,坚持不放弃;成败关键一刻,挺过来了,喜获丰收。而所有失败的个案大都是败在第二个环节上了。

凡人都可以从容地做到第二境界,但要想逾越它却不是那么简单。成功人士果敢坚忍,不屈不挠,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成功。他们逾越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他们自我的极限。成功后回望来路的人,才会明白另解这三重境界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晏殊《蝶恋花》: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词意: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2] 柳永《凤栖梧》

【作者】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代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 《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现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②危楼:高楼。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解释: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把苏轼的特点发扬光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他也与李清照合称为“二安”。

词义: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更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华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第四篇:名言素材

名言素材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意思:品德像大山一样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仿他。】

2、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常常难以填补道德的缺陷。——但丁

3、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对人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而人格的形成又是其中的核心】

5、人格来源于对他人行为的思考和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知识的积累)。——恩格斯

6、独学而无有,则孤陋寡闻。——《礼记》

7、我们的成功来源于我们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十七世纪法国科学家帕斯卡

8、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良好的教养。---约翰•洛克

9、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贝多芬

10、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彼得拉克

11、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左传

12、凡建立功业者,又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提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13、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14、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1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16、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17、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陈学诗教授说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可塑性会越来越小。”

第五篇:素材公式——名人事迹

素材公式——名人事迹

语文写作公式全攻略

课程大纲:语文写作公式全攻略

素材公式——名人事迹 1.古人:

①诗人:诗句+生平

②历史伟人:功绩/特点(坚持、乐观等)2.现代人

①主要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开讲啦》主讲人)古 今 中 外

公式1:n个名人的名句或事迹 +意境/情感/内涵哲理。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名人→对应的事迹或者相关的名句→深挖内涵 ①找到相似性:结合中考永恒不变的话题(第二讲)人(宏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信仰 人(微观):人文关怀、为人处世——友谊、亲情 社会热点:道德缺失、传统美德等

公式1:n个名人事迹/名言 +意境/情感/内涵哲理。名人→对应的事迹或者相关的名句→深挖内涵 ②深挖内涵:

虚 信仰、坚持等→多方面阐释(名人事例)

公式2: n个名人+对应事迹+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共同点】:坚守心中的信仰、生命坚韧。

公式3: n个名人+名言/事迹+议论(前后均可)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分析】:前后均有议论:先论点,后总结。

名句和事迹结合、多个名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诗句:拆分使用)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分析】:前后均有议论:先论点,后总结。

句和事迹结合、多个名人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

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分析】:1个名人深挖

一、如何积累 1.人物文学常识 2.突出事迹:

可以通过课本、参考书、优秀作文、素材、课外读物积累 ①课本、参考书:排比时较多使用(简略、名家)②优秀作文、素材:一定要改写、仿写

③课外读物:新(拒绝司马迁一出现就是宫刑这种老例子)

二、如何使用

公式1:n个名人事迹/名言 +意境/情感/内涵哲理。公式2: n个名人+事迹+议论。

公式3:n个名人+事迹/名言 +议论(前后均可)注意:1.诗人类名人事迹和名言一般不分离;

2.伟人类事迹要多抒发议论,用排比增文采。

三、范围 古 今 中 外

①诗人:生平(诗句)②历史伟人:功绩/特点(宏观)①现代人:主要事迹(微观)——感动中国人物、《开讲啦》

下载素材公式——古诗名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材公式——古诗名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言古诗大集结

    名言古诗大集结 1. 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3、一般用( 形影不离 )成语......

    名言古诗成语故事

    1、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 卢梭 2、时间抓起来说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谚语 3、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4、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 5、不......

    名言古诗(五篇)

    名言古诗 1、默写古诗《石灰吟》。,。, 2、填空(1)我国古代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名言、常用词语

    笑: 冷笑、苦笑、大笑、嘲笑、讥笑赞: 称赞、表扬、赞颂走: 竞走、 赞扬、夸赞、 奔走、逃走、散步、溜达想: 想念、妄想、幻想说: 设想、 回想、谈论、辩论、议论、讨论、争论......

    名言警句素材集锦

    南湖岛公务员面试@公务员考试 vip 南湖岛面试研发中心 QQ:2867047152 1 自由 自由的名言: 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

    作文素材------名言[推荐]

    亲情 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英国谚语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母亲的低语总是......

    作文素材(古诗引用)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

    1-6年级古诗、名言

    S版小学语文1——6年级名言、古诗词、各类词语汇总 六年级下册 1.有令即行 有禁即止2.道德行为凭自律 文明规范贵坚持3.须养成处处好风正气 方配做泱泱大国公民4.修身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