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重要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学习心得
全国重要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学习心得
2013年4月10日至19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三十七期全国重要科技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71名全国科技期刊社长、主编参加了培训。我社社长王保亮、副总编马广领应邀参加。
本期培训班一个显著特点是第二十九期全国地市报都市报社长总编辑、第三十七期全国重要科技类期刊主编、第三十期中央在京科技类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30多名社长、总编、主编参加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当前新闻报刊业的形势与任务;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报刊经营管理;互联网环境下的报刊经营策略;国内经济形势;报刊社管理经营介绍等。培训以课堂讲授、个人自学、专题讨论、学员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分析问题,找准对策。大家分别听取了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讲授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报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讲授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助理才华烨的《中国国家地理》经验介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肖宏讲授的《学术期刊的经营与管理实践》和《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与审稿》的报告,万方数据有限公司医学事业部总经理张秀梅讲授的《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的报告,原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巡视员张泽清讲授的《期刊出版工作应当重点了解的法规规章》的报告,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总编辑、《故事会》主编何承伟讲授的《全媒体时代传统期刊的转型思考》的报告,《华西口腔医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王晴的《加强管理 争创精品》经验介绍,原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讲授的《当前我国报刊业发展态势和需注意的问题》的报告。培训班还进行了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讨论,现场参观了报刊展示展览。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收获很大,收益匪浅,非常及时必要,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和期刊出版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学习了先进报刊社的出版管理经验,而且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大家深感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开创报刊社工作新局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主编岗位职责(期刊社)
1.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期刊的性质,确定正确的办刊宗旨。
2.了解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和本学科特色与优势。提出发展的目标,主持编委会议,制订年、期选题组稿计划。
3.抓好重点作者、重点选题、重点栏目,创造刊物的学术个性,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尤其抓好由名人主持、发表名作的专题性名栏的设计与实施。
4.负责终审稿件并签署终审意见,确保刊
发文章的政治质量和学术水平。
5.确定报送领导或上级领导部门审定的稿件。
6.掌握刊物工作流程,保证工作的正常秩序。
7.抓好编辑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编辑业务技术精湛、团结精干的编辑工作队伍。
8.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学术活动,增强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篇:期刊主编的四种意识
期刊主编的四种意识
1.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问题即是我们的“惑”。期刊主编要有充分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如同危机意识一样,是每一位主编时时刻刻要锁定在脑子里的东西。“问题意识”不只是一个学术期刊的问题,它是所有人文期刊都要遇到的问题。大问题是一期刊物怎么策划,小问题是一个栏目怎么策划。所以,从根本性意义上说,问题就是需要主编去破解的难题。
许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源于期刊内部逻辑的延伸。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期刊编辑过程中,一个问题可能引出另外一个问题的延伸。报道青年创业的事迹可能引出人才问题,评论某部电视剧可能引出导演和演员。每位主编都在期刊内部范式里工作,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后面潜伏着的另外的现实。毫无疑问,具有问题意识的主编是眼光犀利的主编。
编辑出版史正如一部哲学史,也是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问题论辩的历史。主编在终审工作中,预设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为,因为它可以快捷地捕捉主要目标,避免终审的差错,同时可以不断拓展终审的内涵。
2、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一直被看作期刊主编的一种梦想。
独立意识不是无知无畏,更不是无知才无畏。以前说“无知无畏”,现在却是“无知才无畏”。像纳米,不过是一个尺度概念。各种尺度的材料都有各自的用处,比如,为什么要把泥土拿来做成砖,砖的尺度比沙泥要大得多,因为小的沙粒没有强度。我们怎么能把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只说成是一个纳米呢?纳米在前几年炒得很厉害,什么“纳米冰箱能防霉”,连真正搞纳米的科学家都弄不明白:一个是生物学与卫生学的概念、一个是材料尺寸的纳米怎么会防霉?所以,无知的人骗起人来不得了,因为他胆子大,什么都敢说,所以说“无知才无畏”。这种思维绝不是“独立意识”。
什么是期刊主编的独立意识呢?独立意识不是自行其是,不是要摆脱通行的期刊检查制度,而是一位主编对于刊物整体性独立思维。 文化界一直流传着“北有《读书》,南有《天涯》”的说法,两者都以思想、文化见长,相比之下,《天涯》的特色是什么?《天涯》主编说,特色主要是关注现实,注重独特的个人感觉与感受力,相对来说更有原创性。举一个例子,一部好电影或好的美术作品出来了,别的杂志可能是组织评论,我们则是直接约导演、编剧或画家本人写文章,阐述他的创作动机和介绍创作过程、心理。所以一些导演,例如贾樟柯、王超、吴文光及画家徐冰都给我们写过文章。我想这是我们和其他文化杂志的不同吧。他们更注重知识介绍。这,就是《天涯》主编的独立意识。
目前国内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已经走入“泛综合化”时代,这种“泛综合化”表现为刊物在成果的推介形式上往往是文集式的,并且从形式到内容都大同小异,刊物整体性地陷入了“同构”:即编辑方针雷同,编辑模式雷同,编辑手段雷同,栏目设置雷同,甚至探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雷同。
在目前条件下,改变这一局面是困难的,甚至是行不通的。谁都不否认目前综合类社科期刊办得太多太滥,然而,你想减少综合类社科期刊的数量,增加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数量,或者说改为某一学科的专业期刊,甚至设想所有的学科都办一个刊物,在审批制度严厉的今天,根本就没有可能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别无选择,你就得跟着走入“泛综合化”的时代,你就得考虑你的办刊思路,考虑你的刊物定位,也就是考虑你作为一位主编的独立意识。 从刊物的发展空间看,这又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局面:综合类社科期刊看起来涉及的领域大了,实际上发挥的空间却变小了;而专业性学术期刊涉及的领域小了,它的发挥空间反而大了。从期刊评价体系的影响因子看,无论如何专业性学术期刊要比综合类社科期刊占用更多的优势。
在综合类社科期刊不可能成为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情形下,我们不妨改变策略,搞“小专业”,即在栏目建设上下功夫,集中一二个特色栏目,以栏目带动整个刊物。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是从“学科综合”的办刊模式向“问题综合”的办刊模式转变。所谓“问题综合”,就是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部要有中心意识,或者叫做主体意识,多方调动学术资源和作者资源,形成学术期刊与学术发展、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3.比较意识
作为期刊主编,独守闺房,独守自己一家刊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界,或者叫做“视阈”。翻一翻国内著名的期刊,特别是同行业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比较意识,要去做比较研究。要时常会去关注国内公认的或权威机构的期刊排名,对其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对照一下我们自己的刊物,哪些方面长进了,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现在大家都盯着《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这三大文摘,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复印资料》,这是你可以看到的部分;还有你可能注意不到或看不到的,就是你的刊物的文章究竟被引用了多少,这是引用率指标,它对整个影响因子的数据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对学术期刊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我国目前的文史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的文章在国际学术界的引用率几乎为零,主要问题在于参考文献做得不行。看看台湾和香港的杂志,一篇文章至少100个注释以上,重视文献,就是尊重原创,重视学术,而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必须去做那种比较的功夫。文学期刊、时政类、社会类、生活类期刊同样是如此。比较意识对于主编审稿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许多论文格局大体同一个模式。比如经济学论文,最先一二章一般都是综述相关的西方的理论,作为所谓的即“文献综述”,然后再“启示”性地仿生和研究阐述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这样的比较研究,这样的结构安排表面上看起来并无不当。问题在于如何使两者融合为完美的有机体。可惜往往存在裂缝,像两张皮,中国实际的皮和西方理论的皮分置着。一方面,文献综述后就搁在一边,在解决论述主题时就很少或几乎没有引用适合中国实际的精辟理论,好像所综述的文献与主题研究没多大关系;另一方面,主次处理不当。
写经济学论文存在过分贴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偏好,似有以西方经济学的学问为学问、以西方经济学的是非为是非的倾向。搞市场经济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是必要的,但只能以中国国情所需为限,以我国实践的需要来论定和取舍。因为它们都以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并非专为中国而著述。凡适用我国国情的,不“先进”的也先进,哪怕是不知名经济学家的学说;凡不适用我国国情的,再“先进”的也不先进,哪怕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济学说。不懂得这个道理,任何最“著名”最“权威”的经济学对当今中国充其量也不过仅有理论炒作的价值而已。4.转换意识
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无论从心理上接受与否,我们已身处数字化的包围之中,有点危机重重。现在的80后、90后都自称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而不是纸质媒体。信息社会对期刊的冲击是很严重甚至很残酷的,我们好像又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所以说,我们这些人现在是被他们“主编”了。
具体到人文期刊,由于它只是整个出版产业链中的一环,我们在文章编排、收发稿件上感受到更多的便利,对整个出版业因数字化所带来的众多变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敏感。在考察编辑及编辑工作时,仍然是以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审美趣味为落脚点,而对于作者资源如何整合、知识生产如何组织,数字内容如何提供等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然而,数字化对期刊传统的办刊模式带来的冲击已不可小觑,这从刊物邮发订数的连年减少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因此,作为期刊“掌门人”的主编,如何主动出击,对数字化发出的挑战作出回应。这除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重要的还得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1)由“把关者”向“引领者”的转换
在传统办刊模式中,期刊的主编大多扮演的是“把关者”的角色,主要确保政治导向、价值导向、文章水平、作品质量不出问题就行。但在数字化时代,期刊已不再是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而是与其他媒体互动的共同体中的一员,它本身或多或少已具有了文化信息策源地和集散地的功能。也就是说,期刊的主编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关者”的角色,而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之源”,向文化和学术的“引领者”过渡。要依靠丰富的学术信息、新颖的编排技巧,以及主动与相关媒体结成学术共同体,把离去的读者重新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2)由作家化、学者化向职业化的转换
期刊的主编首先要是位学者、作家或是其它方面的专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作为主编,究竟是在编辑学领域还是在自己的这个“学”那个“学”领域取得成就,那就是一个问题了。因为从时间上来说,既要做一个好主编,又要做一个出色的学者、作家或是其它方面的专家,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有不少主编选择了后者,尽量以学者、作家或是其它方面的专家兼主编自居,而不是单纯以主编自居。但在数字化时代,期刊主编要求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既是公共平台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又是期刊内容的选择者和加工者,同时还是期刊的策划者和推动者;既要对公共话语保持敏锐的感知,又要对栏目设置、文字编排具有娴熟的综合能力。既要把平面媒体的优势做足做精,又要把多媒体的传播形式成功借鉴。因此,除了“超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既然选择了做期刊的主编,就只能由作家化、学者化向职业化过渡,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使其主办的期刊、使自身的修养和学识适应数字化。(3)由平面化思维向立体化思维的转换
期刊作为纸质媒体,它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平面媒体邀请相同或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创作体裁的专家学者和作家,有意识地策划推出一系列有品位的重头作品。从这一点来说,它要比目前的网络等电子媒体即贴即删的短、平、快作品,更具持续性效应和文化魅力。然而,纸质媒体也有它的软肋——不仅文字充斥各个角落,而且版式、字体都是整齐划一,难以从视觉上吸引或打动读者,同时与快节奏的当下生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当然,如果没有网络作参照,没有出现数字化,我们或许可以习以为常,泰然处之。但是,以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的出现,它的标题为王、内容为王、图片为王,它的多维视觉效果,以及将光、声、影、动漫等集于一体的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延续数百年的编辑方式、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由平面化思维转向立体化思维成为大势所趋。因此,这就需要期刊主编开动脑筋,除了开术期刊的网络电子版,能不能在纸质媒体上做文章,将文字、图片、声音糅为一体?图书界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或许也是未来期刊的发展方向。
杂志编辑应坚持践行“三贴近”原则
•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
• “三贴近”原则反映了党中央对国内外新形势下思想宣传工作的清醒认识。
•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
• 西方私有制使媒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走上极端,使专业主义精神遭受商业逻辑的践踏,公共利益受到市场规则的侵蚀成为必然。
• “三贴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 “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 是以“三个代表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思想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了“三贴近”,就能推动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宣传思想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贯彻了“三贴近”,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扎根现实生活,赢得群众信任,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第四篇:2013年全国幼儿园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心得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2013年全国幼儿园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心得
——福广区莆田东方剑桥西社幼儿园:孙可人
2013年10月26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集团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幼儿园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在此期间,聆听了于越总裁《同心同行,共筑梦想》的演讲、四位总监和专家教授精彩讲座、上海市闵行区教委教研室主任高金英专家和上海市普陀区教委教研室主任吴幕莲专家经典的幼教传授;参与了团队拓展,参观了闵行幼儿园和浦东新区东沟幼儿园,听了两名幼教老师的英文课。课余时间我与同行们就办园经验、管理方略、幼儿园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鲁总监关于《集团历史文化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介绍了集团历史文化及人才培养体系,讲述了集团的文化及办学目标和管理理念。作为一名新加入集团的园长。我不仅了解了集团的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集团的发展史以及发展规模之大.对指导我今后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也对如何做好幼教管理有了新的思路,使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会上,殷总监的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需要的几种能力,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做一个会策划、会管理、会招生、会沟通、会精打细算,管理人才。
各位总监、专家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 在我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几位总监 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在促进幼儿园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幼儿园管理者,需要的是更多这样的精神食粮。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一定能学有所用,在工作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把自己的幼儿园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档次,让自己的各种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通过这次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感叹与憧憬之余,我会靠自己的聪明与才智、努力,为我们的幼儿园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此次东风,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矫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管理者。
福广区莆田东方剑桥西社幼儿园:孙可人
第五篇: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学习心得
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参训论文
当好大学生“村官”,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安徽省南陵县家发镇盛桥村主任助理江祥)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怀着志愿扎根基层、诚挚服务“三农”的远大理想,我于2008年8月作为安徽省首批640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回到家乡南陵担任家发镇盛桥村主任助理一职。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与普通村干部相比,我们工作有干劲、理论水平高、创新思维广。然而,我们却严重缺乏对农村基层的深入了解,缺少做好群众工作的知识经验。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处理这种优势与劣势之间的关系,很可能要不了多久这种干劲就会变成没劲,理论的“巨人”会变成实践的“矮子”,思维的创新也会被“空想”替而代之。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放下大学生的“臭架子”,抛去身上那重重的“书卷气”,甘当一名小学生,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主动到田间地头向村民请教农业生产知识,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其次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大话。在工作中积极地融入村支“两委”,争取早日真正实现由一名大学生向“村官”的转变。第三要积极找准自身知识结构与农村工作实际的对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向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民走科技化、信息化的农业生产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多添砖加瓦。
回顾两年来的点点滴滴,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坚信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对群众有利的干好了就是好事。结合自身实际,我觉得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代办服务帮助群众更有效地进行农业生产在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以前,由于不了解办事程序,群众办事经常跑冤枉路,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办成,时常容易使群众产生抱怨情绪,不仅影响干群关系,而且更不利于老百姓的农业生产。而自从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老百姓都说“遇事不出村,现在咱办事越来越省心了,只需要种好咱那一亩三分田就够了。”
1两年来,我几乎参加了全县所有在村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申报、登记手续达5000余人次,为群众直接节省交通通讯费用就达9000余元。通过改水改厕,让群众过上“喝水不用挑,入厕无蝇蛆”的城里人生活;通过沼气池建设,让百姓过上“煮饭不用草,烧水不用煤”的真正的现代人生活;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村民真正做到“有病无需扛,大病住病房”;通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年老无生活来源者摆脱了必须养儿才能防其老的千古思想枷锁。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增进了我与村民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老百姓节省大把的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发展中,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大、更多的实惠。
二是充分发挥信息灵的优势,为群众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受信息获取途径限制,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问题,不少人因寻求不到有力支持而梦想随之付诸东流。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帮助解决。
1999年,本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汪光安准备回乡创业。镇政府得知消息后,与其签订了盛桥林场租赁协议,该林场位于我村辖区内的叶村和高村两村民组交界处,占地面积近二百亩。对林场翻整后,汪光安从安徽农业大学引进种植大紫李幼苗9500株,从美国引进的这一优良水果品种在我村的“安家落户”进而改写了皖南地区无“大紫李”的历史。2004年,他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汪荟果业有限公司。同年,该经果林又被县政府授予“南陵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在一次走访调研时,得知汪光安有搞农家乐的想法,可是苦于手头资金短缺,计划只能在脑中翻腾,无法付诸实施。得知情况后,我主动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在从事农村企业信贷业务。紧接着,我又通过114查询到南陵支行的联系方式。在和扬子银行取得联系后,我又帮他起草了一份银行信贷申请书和创业项目计划书。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为他争取到了10万元的小额贷款,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三是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抓手,通过提高老百姓的科学种养水平带
动地方经济发展绝大多数农村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都习惯于依赖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很少有人想着通过参加学习培训来改善耕作方法进而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固着的思想,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提高老百姓的科学种养水平。
自2008年8月到村任职以来,我已组织群众收看学习科学种田、科学养猪等业务知识培训100余场,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图文并茂的声像传播比纯粹的知识讲座生动多了,也更受欢迎了。此外,我还向村党总支建议聘请了盛桥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军、盛桥食用菌协会会长张爱宝担任我村远程教育辅导员,将他们的猪场和食用菌基地作为我们的远程教育示范基地。通过观看远程教育节目和远程教育辅导员的现场解答释疑,盛桥村的种养殖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目前,全村养猪大户由原来的8户增加到26户,猪的平均头数也由原来的17头,增加到现在的38头。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700余元,位于全县先进行列。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农村是年轻干部提升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舞台,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利用到村任职、历练人生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扎实工作,有所作为,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三农”、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首先,要明确目的、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既然当初怀揣崇高理想选择奉献“三农”,我们就必须坚定信念,明确目的,多深入农村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多听听他们的呼声和切实需要。在和村干部、老党员、致富精英多沟通多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并逐步提高自身认识。
其次,要加强学习、上传下达,当好传声筒。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就必须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尤其是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向、新思路、新举措。只有我们的思想认识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结合,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我们对农村的实情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才能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再次,要不断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广大农民群众是最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我们要利用和他们同走一条道、同喝一口井、同吃一顿饭的宝贵时机,自我强化这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在热情周到服务群众的同时不断养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志愿扎根基层、诚挚服务“三农”,我则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倾注自己毕生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认真践行自己的这一庄严承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坚信有着上级组织的关怀呵护、镇村干部的指导帮助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我们一定能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成功演绎一段属于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