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观课有感
初中思想品德课观课有感
本次研修期间,我认真仔细地观看了六节课,期间多次反复观看。六位老师的课尽管针对的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但六节课都是很优秀的,是值得我深深学习和借鉴的。尽管各有所长,但仍然不乏共同的优点。具体体现在
一、学习目的明确,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能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能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学习目的明确。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二、教师整体素质高,基本功扎实
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语言丰富有激情。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默契。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做到学用结合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
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信息手段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讲求学法指导,以教材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想学、会学,提高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 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
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讲求学法指导,以教材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想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1、真切地感受到授课的精彩。有趣、有品味、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
2、教学环节要简洁有效,这容易影响个人的发挥,影响活动质量和教学效果。
3、慎用演绎法,应从具体感人的生活现象、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实例。要多用归纳法,重视体会和体验活动。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来体现出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观《法律是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有感 作者:颜英杰
单位:莘县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19 16:14 浏览量:101
我认真观看了刘建梅老师的课,并且看了上三遍,我认为本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她能够贯彻生本教育的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了轻松、愉悦,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评教学目标:刘建梅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通过漫画欣赏,时政热点关注,学生填写义务等方式,***受贿案例,身边社会生活中各种规范,还有李强和李明的生活案例等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是评教学重难点:
课标给出的重点是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难点是如何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刘建梅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是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是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老师很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学生自己“买到假东西”等身边事例进行情景设计和“***案例”使学生懂得法律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联系了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培养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领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2、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本课在明确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是必须履行义务,从而认识到权 利和义务是一致的,通过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为 学生对教育权利实现提高思想认识,并且为下面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作了铺垫。
3、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老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且能适时精讲,注意讲练结合。
四是评教法学法
1、本课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方式,通过了情景、案例分析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多媒 体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更多的社会实际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启发学生合作学习和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
3、注重过程体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是评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言幽默风趣,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六是评媒体手段:
刘老师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 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是评教学效果: 从刘老师的教学效果来看,体现出了尊重学生个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以上是刘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下面是我的几点建议:
1、整堂课教师的讲解偏多一些。在想语言的锤炼上,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问,连问和转问的技能上再多元些。
2、别案例的引用与课堂要阐明的观点联系上说服力不强。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建立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5、知识点讲解时,可以多结合中考出题角度,把重点放在学生易混淆、考试命题多的地方,让学生的“学”与“用”有效地结合。
观课收获: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的确,时代的飞速,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通过这次培训,犹如打 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以后,我会不断学习,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尽 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思品教师。
魏庆刚的观课报告
作者:魏庆刚
单位: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19 10:21 浏览量:238
魏庆刚的观课报告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 魏庆刚
这六节课我都详细看了,并且看了不止一遍。这六节课堂堂都是优质课,堂堂都是精品课,我看了之后收获颇多,感谢这六位老师奉献了这么好的课让我学习,也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为我搭建了让我学习提高的平台。现在我谈谈自己的拙见。
首先我就“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这一方面谈谈对这六节课的看法自。我为什么首先谈这方面呢?因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更好体现思想品德课价值所在的需要。
这六节课都这样做了,这方面做好了,课堂就有活力了,教学效果就更好。例如蔡老师讲的《心中有他人》一课设计了“张贺的烦恼”这一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例来学习,一开始遇到烦恼最后解决烦恼,这也成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学生学起来很亲切,教育效果很好。
张贺一开始遇到烦恼是:在大扫除时,同学们都在干,我去背单词,我是不是有这一“特权呐?”结果是张贺致歉:上次大扫除时,我不应该以“特权”为由不干 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更不应该在你们打扫卫生时,我去背单词。在此,我想真诚的向你们说一声:“对不起!”。同时,你们却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宽 容大度的原谅了我,还要帮我补课,我真的很感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你们!
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进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
刘老师讲的《感受大自然之美》一课例举了安丘当地的风景名胜学生学起来很亲切。
新课改呼唤课程生活化。思想品德课要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必须改变旧的封闭式课堂,营造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够把学生的生活 实际融入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初步践行,使他们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 的转化,达到知行统一。
我再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谈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一堂课时可以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谈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是特别丰富的。例如在周末下课放学铃响后,学生兴奋得不得了。学生是学习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发展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
我学习了这六节课最主要的收获,也算是我的建议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做到两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二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必须逐步提高自己,更新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必须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从而全面形成较为鲜明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观课感悟
初中思想品德课观课感悟
在认真观看、学习六节优秀的课例后,感觉到这几节课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确下了很多的功夫,都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教材,都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 感目标三维目标去组织教学,创造出了和谐、高效的课堂。结合六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首先是课堂都是重视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学习。我感觉这六节课的情境创设都比较好,尤其喜欢临沂市三十五中学的郭桂方老师那节课《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导入方式,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把学生真正引入到情境当中。
其次是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引领,围绕目标设置问题,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 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围绕目标预设问题及活动设计,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 理。项目组推送的六节课堂实录充分体现了以上几点。如王绪英老师《党的基本路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尤其是其核心内 容及其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生命线,从而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
再次是感悟教学方式多样,重视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全部参与到分享高科技中来,充分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和喜悦,从而实现课堂 教学的快捷、高效。六节课中老师们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其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情感因素,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益。
另外是教学设计和案例的选取及多媒体运用上看,要想上好一堂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选取案例,并且融合贯通,运用多媒体及时展现。教学设计上要有课前导语、悬念设置、内容展示、课堂语言、授课方 式、课后小结等。都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在这6节课教学设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形式,将课堂所要讲解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 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取上,充分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选取始终加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合 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如柳春玲老师的《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设计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
与意 识。
我从这六节课当中还收获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最感触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融,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对当今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基于贯彻和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研究意义
(1)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方向,可以赋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2)通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在理论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思想品德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四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对象: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背景、主要理论依据、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邵刚中学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化学实验分层教学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
5、个案研究法:通过从实验教师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0.10—2011.4)。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1.4—2012.12)。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优秀教学设计;课件、交流材料等。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2.12—2013.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构建“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模式。(论文)
2、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策略。(论文)
4、“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市教研室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课题组成员由市教研员,学校教师组成,他(她)们来自于教学一线,使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4、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学校重视
支持教科研工作,科研经费有所保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十、研究小组人员情况及任务分配情况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韩勇
课题组成员:李涛、施学武、朱海蓉、耿芙蓉、陆占恒、徐建福、陈文军。
2、人员任务分配情况
2、课题组成员分工:
(1)、韩勇: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与实施,承担对参与研究和实验的课题组成员及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等。
(2)、李涛、施学武:负责经费保障及把好评估关。
(3)、徐建福、陆占恒:负责“生活化”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资料的搜集整理。
(4)、韩勇、施学武:负责对学校“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及研究对策。(5)、耿芙蓉、陈文军:负责“生活化”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小组
负责人:韩勇
2011年1月6日
第四篇: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摘要:思品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人品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叛逆的多发期。学生要是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性,慢慢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自主学习
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这一学科不仅仅是纯知识性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认识;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磨练学生道德意志的必修课。
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对刚刚接任初中思品课的我而言,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又面临着初中学科的考试改革。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想上好这门课难,究竟如何上好它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障。老师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
1、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得把这门课给学精了,教学内容吃透了,重难点明确了。需采用什么样的引导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发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知识面要广。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所知晓,生活经验要善于积累。如:课余时间,我经常收集整理一些时事政治,生活案例和典型故事,以及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把它充分利用到实际教学中,好对学生的理解,领悟有所帮助。能让学生通俗易懂,且乐学。假期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学内容,它是上好思品课的必要条件。图片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就好比精心打扮一个人的外表,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夫。
4、老师要有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会用所学知识灵活多变的上好每一堂课。可见,加强教师业务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
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进行设计创新,思路清晰,环节清楚,教学重难点突出,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只有教师熟练掌握所教内容,明确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另外,思品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后又为现实社会服务。初中生又是人生第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正处在思想品行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社会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事例来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也许另有原因”时,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本里一个个小故事,然后,分别让学生来归纳。我根据学生归纳进行整理,得出教学重点: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善待他人。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后,再谈谈自己身边或亲身经历的内似事情,这时学生兴趣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连不爱说话的学生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这样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既激发学生的热情,又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上好思品课的重要途径
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备教法,而把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给忽视了。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师应先确定好本堂课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这堂课要学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为实现此目标,便会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与诱惑作斗争”时,我设出以下三个问题:
1、生活中不良诱惑有哪些?
2、不良诱惑会造成哪些危害?
3、我们中学生如何抵制和战胜不良诱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讨论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因势利导,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来出示目标,让学生既知道要学习什么,又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四、一堂课下来要有所收获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每位教师的评价与衡量标准都不一样,那么,一堂课里,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发生了变化。主要从以下这四个方面看:
1、获得一点知识没有:这里的知识包括教材里的知识、课外获取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知识。一堂课中学生多少要获取一些新知识,如果学生一点新知识都没有学到,可以说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变化太小了。
2、得到一点感悟没有: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熏陶、感染。再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案例等的学习讨论、交流。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和爱有点感悟没有。
3、懂得一点道理没有:学生从教材和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案例的分析学习后,明白一点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指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道理、科学的道理和人生的道理等等。
4、引发一点思考没有:课堂内容本身的内涵能引发学生思考,老师引入的事例和案例能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大小事也能引发学生思考,还有对自己各种行为的反省等等,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课后有所收获,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理念的要求。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还需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改进、完善。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要自己心中有“爱”,爱生活,爱岗位,爱学生,爱敬业,爱钻研,就有动力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将来健康成长和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就是我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责任编辑
刘智宏
2、肖锋,《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10.3.3、王淑霞,《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金色年华(下),2010.4.作者简介:
丁洪仙;性别:女;籍贯:云南省新平县;出生年月:1968年8月;学历:专科;职称:一级教师;单位:新平县戛洒一中;邮编:653405。
第五篇:小学思想品德课有感
小学思想品课教学感悟
从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知不觉已有九个年头。在这其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一个极重要的培养途径。《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的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其主要形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活动,通过儿童的直接参与活动的行为实践来体现课程目标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是必须的,但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教学水平。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当今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真切的情感投入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所教的班,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讲故事。这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
爱听,且坚信不疑。
二、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当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帮助。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学生自主探究,让体验和感悟充盈思想品德课堂。
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知识只是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一种载体,体验和感悟才是知识背后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让体验和感悟充盈思想品德课堂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在上《司马光砸缸救人》一课时,讲到司马光与小朋友玩捉迷藏,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水缸里的时候,我们可以设问,“这时候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去叫大人来救人,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来救,有的说把水缸推
倒,还有的说砸缸,答案各不相同。我们应当鼓励各种不同的想法,往往更好的方法就在各种异想天开中产生。我们不能局限于砸缸的方法,要给其他救人的方法以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萌芽中的宝贵的发散思维。在这样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之情,就能激发出来了。
总之,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至少不卑微的人,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教师要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每位学生,直到这种教育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