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时间:2019-05-12 04:4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第一篇: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现实主义手法完成的大作,它通过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生活,使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现实生活的画面,犹如亲身经历了那个艰难的岁月,从而了解到那时劳动人民的困难的生活和如何由贫困不开化走上富裕的。在路遥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平凡的世界》是他艺术创作的最高颠峰,这部共六卷三部三册的长篇大作,以自身和他人的经历为原型,以真实的时间和历史为背景,用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的现实主义手法,围绕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绘制出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把城市和乡村、社会和家庭、奋进与沉沦、希望和悔恨、爱情和苦闷交相错综在一起,其描写之细密、感情之真挚动人,在众多的“农村文学”作品中特别耀眼。读《平凡的世界》,经过那个困难年代的人可以找到一种熟悉的感觉和安慰,没有经历过“文革”和“困难时期”的人能感受到一种更真实、生动的场景,远比我们平时在电视、短篇小说中看到的更感人、更完整。那么,路遥缘何法力,从何而来如此逼真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和运用准确的时间、历史,描绘出那个困难时期困难的生活画面?本文拟从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这部小说的原型,使我们能更加深认识现实主义手法对描写生活的巨大感染力,懂得现实主义手法是如何按照生活固有面貌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是如何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以及能更好地运用这种手法来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原现实生活,推动社会、文学的进步。

一、杂取多个真实人物合成一个完美形象的典型手法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通过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手法,广泛收集生活中许多人物的优缺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经过改造和生发再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达到了塑造典型人物的目的。

1、比如说孙少平,他在生活中的原型就有很多人,路遥“综合归并他的时代一切人们所有的具备一般意义的特点,使之成为唯一完美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孙少平既是一个勤奋学习、吃苦耐劳,能在艰苦、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凡业绩的形象,又是一个重情义、守信用、充满正义感,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新青年形象,揭示了那个时代许多人本来的生活面目。

①例如:在描写孙少平求学阶段,路遥就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写的。路遥这样描写孙少平的读书经历:当时县立高中是最高等学府,许多家长都以儿女能在这样的高等学府读书为荣,都能省吃俭用地送孩子去上学,让孩子穿着体面,吃的是当时最好的“甲菜”、“乙菜”和白馒头。但是孙少平因家境贫寒,穿着方面不同说了,吃的只能吃最差的“丙菜”和黑馒头,整天饿得天昏眼花就想着吃的事。但贫困却使他过份自尊和敏感,他常感到别人在笑他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都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他同样作出瞧不起他们的样子。比如对那个派头十足的顾养民,孙少平就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崇拜他(注①)。孙少平的这段经历和思想与路遥本人上学时的情景大致相似。让我们来看着路遥的一段身世:于1949年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并读完小学,然后到县城读完高小和初中。当时他所在的班是尖子班,班上同学大都是干部子弟,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受尽了歧视和冷遇,不用说穿新衣服新裤子,有时连粮食都无法供应。在他内心深处也瞧不起那些干部子弟,这一点和孙少平读中学时经历大致相似。后一节在描写孙少平高中毕业后,返乡当了三年小学教师,失去教师职位后,他毅然舍去丰足固定的生活,不顾家人的劝说来到黄原城打短工,过一种自我奋斗、艰苦劳累的日子。平时,即使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仍能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在写孙少平这段经历上,路遥也是依据自己的经历写的:路遥在中学毕业后返乡参加劳动,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在县城做过各种各样的短工,受尽了各种困苦(注②)。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同属农民的儿子,对生活过的土地有着浓厚的情感,不管走到哪里,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路遥把自己读书的经历和对人生的观点在孙少平身上还原了出来,更让读者觉得文章有一种真实感、亲切感。他认为最初形成孙少平这种性格的环境不会是城里,而只能在广阔的农村天地,而路遥也是地道的在农村长大的普通劳动者,路遥以自己的这段经历为原型描写,为以后刻划孙少平独特性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②路遥在刻划孙少平时还运用了一个原型,那就是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可以说孙少平的经历部分直接取材于他的经历”,尤其在小说后半部分,大多描写孙少平的煤矿生活,如果不是亲身参与煤矿生活中和有长期在煤矿工作的人提供素材,是很难想象到煤矿工作环境的艰苦与危险程度的。例如,路遥在描写井下作业时这样描写:“在掌于面上,每班都两个攉煤工,斧子工就是茬长,一般两个攉煤工每当一茬炮放完就要赶紧挂支顶棚,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动作要闪电般快,否则引起冒顶,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攉煤工像手术室给主刀大夫递器械的护士,紧张而飞快地把绷顶的荆笆和搪采棍递给师傅,还要腾出手见缝插针创开煤堆,寻找底板,栽起钢柱,升起柱蕊,扣住梁茬,以便让师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柱了‘叭’一斧头锁住„„(注③)”路遥这段井下作业的描写精彩刺激,一气呵成,如果没有长期在井下作业的人提供素材是很难有这样细致,生动的描写的。路遥直接取材王天乐本人的经历,通过高度集中、概括,表现孙少平平凡而又闪光的一面。

在孙少平身上,路遥还攫取了生活中在许多人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加在孙少平身上,使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完美。比如:勤奋好学的形象——即使是在艰苦劳累的工作后仍坚持读书学习;助人为乐的形象——在曹书记工地打工,经常帮他家挑水干杂活;充满正义感的形象——无私帮助受欺负的小翠;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自始至终一直爱着田晓霞。孙少平形象的这一系列特点都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它使读者能强烈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气息,好像这些事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这就是现实主义手法强调生活原型带来的巨大魅力。

当然不只是孙少平这个形象,路遥在刻划孙少安、田满银、孙玉亭、田福军等这些人物时,用同样的方法来刻划,让每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一定社会内容,揭示一定的生活本质。孙少安就是代表了那个年代生活中能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属于政策中先富起来的而不时又有些挫折犯些小错误的农民企业家形象;王满银就是代表了那时候在文革中走“资本主义道路”无端被揪斗,对现实不满和无所事事的“逛鬼”形象;孙玉亭就是代表在“文革”那个荒唐年代整天热衷于开会、“研究”、批斗,整天想着要有所作为却无所作为的“热心代表”形象;王福军就是生活中敢于同不良现象斗争、敢于在改革中敢于“硬碰硬”的先锋派形象。这些人物在那个年代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路遥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把许多人的特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更真实,更确切的生活画面。

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确定了人物形象,还要让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生活,这种环境不能是“世外桃源”式的,必须选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跟着环境发生变化,创造出一种符合现实主义手法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烘托出一个熟悉而真实的世界。

路遥最大的贡献可能是以他丰富的历史眼光和艺术灵感,运用文学家的想象力,沟通了历史与文学,旧观念与新观念、文学与生活之间的界限,精心描绘出了最底层广大劳动人民在相同历史环境下不同的生活的场景。值得欣赏的是,这部运用编年史方式为结构的作品没有用政治家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环境,而是基本上体现了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态度,构筑了另一种“全景”式的生活,是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历史“真相”,而这种“真相”的特点就是,在当中发生的具体大事是真实的,创造出来的环境和人物形象直接取材于生活事例。

例如:

1、1975年,中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大家同出工,同劳动,每天拼命干活,可是年底却仍只有少量粮食。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这样描写那段困难时期实行集体经济的农民:“对于黄土高原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他们每天面对的却是另一种真正强大的敌人:饥饿,生产队一年打下的那点粮食,‘兼顾’了国家和集体以后到社员头上的就实在没有多少了„„有更为可怜的地方,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才有几十年,人们就只能出去讨吃要饭了„„(注④)”路遥刻划了孙少平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穷困而窘迫的读书生活,让孙少平在这种环境中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又描写了双水村农民在当时国家不稳定的环境下的生活。中国在“文革”时期,当时农村发生的许多荒唐的事,例如,市场禁止卖一切东西,自留地超过尺寸就说成是犯了“资本主义”,要被劳教和批斗。在文章的开头,路遥安排两个人物来反映“文革”时的荒唐事件。

第一个是王满银。王满银卖老鼠药引出了全部主要人物和近百个次要人物中的七十多个人,因为犯了“资本主义”就要被劳教,所以这些人物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男人焦急,女人责骂、哭泣、小孩没有了笑语,就像当时人们在那个环境下无端被揪斗,家人六神无主时表现出来的神态一样。

第二个是孙少安,“孙少安万万没有想到,公社突然派人来丈量他们队的猪饲料地。(注⑤)”孙少安由于自留地超标,被作为典型对象到公社挨批斗。在中国“文革”年代,这种荒唐的事件是很普遍的,稍有点“私人经济”就被说成犯了“资本主义”,在这里,许多人物,诸如孙玉亭、田福军、田福堂等他们在这段历史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他们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促进这个“典型环境”的形成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到主人公性格的形成。路遥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就是通过情节,塑造普遍发生“文革”时期的各种事例,抓住了其中的特点,让各个故事集中在这个环境下发生,如同正上演一幕活的历史剧,给读者以强大震憾力。2、1978年,中国农村开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情绪空前高涨,路遥借助中国农村的这段真实历史,围绕“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主题,展示了在这一政策下各人的心态和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这样描写当时的场景:“围绕‘联产承包’这一主题,从省委、县委到双水村,人人情绪都发生空前波动。当时的《黄原报》也接二连三发表文章,对责任制横挑鼻子竖挑眼„„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注⑥)”在写双水村人对这一政策的态度上,路遥这样描写:“田福堂、孙玉亭是坚决反对搞,金俊山和金俊武是怕犯错误而不敢搞,田海良一个人表示最好社员自己讨论搞不搞。(注⑦)”孙少安和全队人员凑在一起起草了一份“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一九七八年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注⑧)”书。在这里这些人物所表现出的行动和心理,恰是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存在的各种矛盾心理的表现。路遥围绕这一史实,全面概括了当时农民和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和反对的心理,通过孙少安、田福堂、孙玉亭、金俊山、金俊武以及双水村村民的态度反映了出来。这是取材于生活的又一个实例。3、1980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规模席卷黄士高原,在中国横行一时的“文革”已成历史,农民开始过上好日子,社会上也开始充许存在“私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出现了“万元户农民企业家”。时间延续到这里,路遥把在集体经济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潜伏着的伟大创造力一并在这里迸发了出来。围绕“社会发展了”这一现象,描写了另一组新的社会现象。例如:孙少平宁愿舍去收入丰足固定的活儿而到黄原城打短工,最后甘心一辈到铜城煤矿当一个挖煤工,做一个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孙少安凭他的能力烧起了砖窖,成了新的农民企业家;田海民养起了鱼,田福堂当起包工头;金俊山兼任村长,还养了十几只小羊„„这些都是多么富有戏剧性的变化。路遥借助这段真实的历史把双水村的农民生活提高了一个档次,告诉人们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何等巨大的变化。4、1983年,中国东部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开发,西部地区的人们参观东部发达地区回来后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乡镇企业开始兴起,孙少安的砖窖办得火了。路遥通过这样的历史写照,反映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思想上,人的观念也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例如:武惠良和丽丽感情发生危机,田润叶和李向前好了起来;田福军领导的省委也能够顺利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双水村也进行了领导大换班,孙玉亭夫妇由常开“批判会”转变到忙开“表彰会”。红梅和润生得到了田福堂的认可。而“双水村一片歌舞升平景象”,社会从此开始向前迈进一大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转变,孙少平也找到了一种他觉得更适合的归宿。

路遥借鉴中国从1976年到1985年发生的各种真实历史事件,通过几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映衬出黄土高原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浮躁、旁徨和喜悦,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境界,并关注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欢乐、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矛盾与冲突、前途和命运,使我们的眼前不时呈现我国黄土高原那些朴素的山峦与河流,开垦和未开垦的土地,以及那土地上弯腰躬背的父老兄弟。

当然,关于路遥取材于生活的事例不止以上这些,在对《平凡的世界》中所有的生活事例的理解,都是路遥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这其中如果对生活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深刻理解是写不出来的。路遥认为:对生活应采取积极态度,一是去了解它,然后是体验。到所要了解的环境去考察,才能强烈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气氛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了解这十年当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路遥用了几个月时间查阅了这十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并加以精审和考证。路遥的辛苦没有白费,在写作当中,他可以准确地把这十年中某月某日发生的大事准确地写出来,写出了一部真实生动的编年史小说。

三、真实的生活感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人们会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路遥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把多方面的真人、真事和真实的时间历史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另一种“全景”式生活,我们也可以从了解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鲜活的精神食粮。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抓住了“生活”这一主题和对生活的感悟,不丧失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永远也不会迷失。路遥做到了这一点。

1、如《平凡的世界》中描写孙少平背石头的那一段文字:“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在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脚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这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注⑨)由此更能体现出孙少平与生活的抗争中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与其本身的鲜明的个性。他在城市闯荡人生,自觉勇敢地挑战困难。他不贪图和哥哥合办砖窑的收入,而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地闯入陌生城市,去开辟新的空间。先去黄原当揽工汉,后又去铜川当煤矿工人,种种煅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抗争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守在苦难的铁钻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获得崇高与自豪的心理感受。他的奋斗史中贯穿他的思想主线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其间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生存环境之苦。然而他却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他深深体会到的苦难意识,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让人深刻体会到一个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

2、又如《平凡的世界》的二部42章写到:“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注⑩)”这是作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对孙少安奋斗精神的由衷赞美。也许正应为有了苦难体验,使路遥作品中主人公自强不息精神有了发生的土壤。不在苦难中爆发,就在苦难中灭亡!孙少安不甘于贫困和落后,奋发图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这种积极昂扬的生活姿态,这种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都需要的,具有激荡人心的伟大力量。生活中的矛盾,对人来说意味着困难。再矛盾冲突中不避艰险,战胜困难,才更显人格的伟大。作品细致而突出地展示了他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表现出的英勇和信心、思考和追求,以及那种为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而焕发出来的“失败了再干”的“挣命”精神。作品正是从主客体、人和环境的尖锐冲突中,显示了孙少安的刚强性格和抗争精神,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四、结束语:永远的精神楷模,不朽的精神财富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是文学界给予路遥最高的荣誉。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落雪的时节,路遥离开了人世,年仅42岁。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十几年来,《平凡的世界》长销不衰,路遥成为了无数青年的精神楷模。他们从路遥的人生轨迹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同时,在目前中国这个精神缺乏、浮躁奢华的拜物教盛行的社会环境里,路遥式的执著的精神追求和诚实的劳动态度,留给了我们一面检讨自我精神的镜子。

第二篇: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小时代》中曾有一句话:“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没有用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触动人心,没有用惊天动地的场面来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读者的兴趣,而这本书中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就如同书名一样,一切都是平凡的故事。

未看这本书前,在我的世界观中,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都是世界上平凡的事。可是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想法改变了。虽然这些事对于世界来说是平凡,但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些都不平凡。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其实作为一个读者,你可以把这本书当做许多不同方面的书籍去解读。比如,你仅仅把他当做一本长篇小说来欣赏,因为它里面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塑造的饱满;再如,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篇学术材料来研究,因为它里面的人物,风俗都是有原型,有依据的;或者,你还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激励书籍,因为这里面的人物都是乐观向上,开朗大方,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屈服的。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梁向阳曾经评价过:“一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是啊,这部小说写了中国当代城乡生活,体现了当代农民百姓的坚强。它通过复杂的感情纠葛,刻画出社会各阶层中众人的形象。让读者意识到了普通人的人生自尊,自强与自信。

第三篇: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六(3)班杨以晨

无论性别、种族、贵贱、贫富„„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的人生。这就是我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最大的体会。当初是我闲暇时打算以此书打消时光的,然而这部书却以非凡的魅力打动了我,吸引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两天内)。唇齿留香,读完后的我精神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充实,书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地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虽然书中所刻画的年代与我们的时代有了一段距离,然而,她与我们的生活是那么息息相关,意义是那么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许久没有遇到过的好书。那她为何如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呢?我想不外乎两个字——真实。“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是作者路遥的原话。我想,没有认认真真体会过劳动的人是读不懂这句话的。什么是劳动?劳动就是热爱生活,就是创造幸福的过程。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金波、田晓霞„„哪一个不是通过劳动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我总觉得这本书是为劳动者而写的,因为没有哪几本书是像这样长篇大论歌颂劳动者的。尤其是对那些底层的劳动者们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努力奋斗、执着追求幸福的孙少平,不甘人后、勤劳致富的孙少安,一心追寻理想爱情的金波„„如果你用心去读了,你会发现,他们也许就在你的身旁。

路遥把六年的时间用在了这本书上,写了十年间社会历史的动荡变迁,并成功刻画了在此历史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第一条线索是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动荡下,各个时期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也描写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变化。文革的狂热,给农村带来了灾难;改革的春风给农村带来了希望。

各个人物都在改革的潮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恶成了善,善变得更善,文中始终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高唱着主旋律。

由于作者的生活体验的时间长与体验的真实,因此人物都是非常有血有肉。其中有几个人物给我影响最深刻,也从心里打动了我。

人可以贫穷,因为我们有时无法选择;人可以地位卑微,因为我们也曾经努力过;人也可以动摇,因为我们无法避免受伤。但是人决不能没有精神!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追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作为我而言,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我的岗位决定了我不能虚度年华,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有这个责任指引他们前进,导向他们理想的生活。

国家需要精英,但是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人们,因为社会需要他们来支撑,他们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平凡的世界里,开创不平凡的的人生,这正是我们应取的人生

第四篇: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及其随笔之有感

曾有人说路遥是因为〈〈平凡的世界〉〉而累死的,我听后深表怀疑,然而,当我读完其随笔后,不禁为一位作家如此敬业的精神而震撼,以前那份怀疑的心开始颤动、颤动…….对于其书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太多类似的评价及感想,今天,我只想对其人以及他的创作过程作一个肤浅的描述,通过对他不凡创作经历的描述,我想我的思想也便流露了其中了…..“你可以平凡但你决不可以平庸”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精神所在.〈〈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陕西清涧人,其代表作〈〈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曾分别获得全国第一、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而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则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及深邃的人生哲理获得了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这部小说历时十年,是作者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回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青年的奋斗成长,曾有人将它称之为青年走向社会的一部必读之书…….了解、深如其中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之感,我们必须首先要清楚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书中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那么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部书的创作背景吧!

自小说〈〈人生〉〉发表后,无数的赞誉、邀请从四面八方向路遥投来,无论是在文坛还是各报刊杂志,此时他已是声名显赫,然而,人思想的多元化促成了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路遥的人生观里似乎名利永远是虚幻的消磨意志的东西,面对一时的荣耀,他曾在随笔中这样写到:“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了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在这种精神意志的支配下,他决定从荣耀中退出,远离文坛,远离尘嚣,远离所谓的名誉去完成一个他二十多岁时的宿愿,不,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无意中的想法―――写一本对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然而想法必定是虚幻的天真的,而现实却是逼真的确切存在的,在诸多问题、困难面前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一个人,一生中只可能有一个最为辉煌的瞬间或者说是人生事业的高度,然而面对〈〈人生〉〉,他迷茫于无法在逾越这个“顶点”,这一因素只是最为浅显的一种自我思想的障碍,更多的困境却在于对青春对生命的白白浪费以及世俗观念的巨大压力。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而一旦付诸实施,他将面临着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无论你的思想觉悟有多高那只是你个人的境界,人总是脱离不了社会这个大的群体,自然,世俗的观念以及舆论的评价是个人不可超越的,假如在经历了多年的呕心沥血后作品最终被世人否定,世人的眼光、亲人的瞩目,一切的一切不只是浪费青春的问题啊…..面对如此烦乱的问题,怎么办,该怎么办哪?路遥选择了沙漠,是的,广袤无边的毛乌素沙漠,在那里,嘈杂、纷乱的世俗生活消失了,无边的苍茫、无边的寂寥,冥冥之中,似闻天籁之音,在那块进行人生阐悟的净土上,他说服了自己的那颗因尘世而迷茫的心,毅然走向心中那块归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也为他后来十年的风雨险阻打下了一个矢志不移的意念….“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在经历了自我思想的斗争后下面的工作便是创作前的准备了,基本框架的制定及构建方式的定夺都顺利的迎刃而解了,然而,在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相关背景材料的阅读却是一件繁重的工作量。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必定其间要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哲学等各方各面的知识,这就意味着要完成一部有质量的巨著,必先要广泛的涉猎。其间,路遥罗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同时由于这部书将涉及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要完全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只有彻底弄清了社会历史背景,才有可能在艺术中准确描述这些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形态,而最可靠的方式便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地查,于是,路遥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一些重要报纸进行阅读。天哪!十年的各类报纸,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它数量巨大的惊人啊!阅读时间的过长将意味着青春过多的浪费以及知识的淡忘,所以一种机械式的没明没黑的奴隶般的劳动开始了。“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阅读”这种为了目标而孜孜不倦的精神不得不令人振奋啊!…..“艺术作品的完整性不在于构思的统一,不在于对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等等,而在于作者本人的明确和坚定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将渗透整个作品。”

春去秋来,一年匆匆而过,阅读工作基本可告一段落,而更为重要的一项工程―――深入生活又开始了。面对七五年到八五年中国大转型的巨大变化,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所以要想全景式的反映那时的生活,必须全面地去体察生活。在今后的岁月里无论是政府机关、工矿企业、集贸市场,还是田间地头、乡村城镇、中小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拿路遥自己的话来说“就象一个孤独的流浪汉在鄂尔多斯无边的草原上漂泊”。是的,其间,他风餐露宿过,与牛马同室过…….这才是对生活真真地品位啊…虽有些艰苦却充满着内涵、真谛…..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已过,而真正的小说却还没开始写一个字,三年中,文坛已淡忘了他,而他也淡忘了那所谓的在他眼里只是一个载体的“文坛”…..三年的阅读、收集、汇总已让他掌握了相关的背景材料及生活素材,接下来便是真真地创作过程了。“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经历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传世的绝唱”。为了与精神上保持一致,他毅然选择了―――煤矿 是的,只有身临其境才可能真正体会的到其中的内涵,而煤矿,一,是他其中重要的一个素材。二,确实也是一个极为艰苦地地方….“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间许多的美好”。

在那交通堵塞、人烟荒芜的地方,寂静给了他无限的灵感,苍凉给了他特殊的意境,然而,孤独却也常常让他感到无以名状的忧伤,多少天里,他不曾和一个人说个话,多少夜里,他默默地站在这片只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遐想。远方有他温暖的小家、可爱的女儿,然而,现在陪伴他的只有一只丧偶的老鼠……在这段日子里,基本上他是与世隔绝的,生活的现实世界成为了虚幻,而虚幻的世界却成为了现实…….长时期的自闭及在创作过程中隐入太深,使他对创作以外的事物基本上失去了智慧,在作品完成的很长时间里他的精神常常是恍惚地以至达到了失常的程度,智力就像几岁的小孩子,连过马路都要思考半天才能最终作出决定……

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却给了我们不平凡的精神食粮,对于作者写到这除了从心底的一种敬佩以外剩下的便是感激和无言…..谢谢您,谢谢您那费尽忘食、兢兢业业的人生态度,谢谢您那为了目标而全力一付、知难而进的坚定意志,从你身上我得到了一种思想地升华,一份精神的动力………..

第五篇: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世界有感

没错,在作者那时代世界是多么的平凡,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涌现出一批不平凡的普通人,一批不甘落后、勤奋坚强,有思想的非平凡人。是的,正因为这使得看似平凡的世界,其实却充满着激情与力量,一种不平凡人勇于拼搏的激情和一股推着社会前进势不可挡的力量。

在我看来本书主要讲述了孙家一家老老小小为改变这个贫穷落后的家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以至于到最后致富也没忘本,没有高傲,仍热于助人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刻画了以孙少安和田润叶,孙少平和田晓霞两对恋人纯洁﹑真诚的爱情为背景;衬托出美丽与具有富裕家庭的田润叶和田晓霞抛开了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不求名利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真爱。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她们最后不能走到一起,这也是我不愿看到的场面,但毋庸置疑的,这简单无私的爱仍感动着人们(包括我)。

在我们的每个人的心中,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为这个家我们会不顾一切的努力奋斗,放弃我们不舍得的东西。文章的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就有着对家强烈的责任感,任劳任怨付出。他们为家都各自放弃了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孙少安为了供弟弟妹妹上学,年仅十三岁且成绩优异的他便辍了学,没日没夜地跟随父亲到地里锄地、拔草,以维持那微薄的家业;而已经高中毕业的孙少平,由于考虑家里拿不起学费,就甘愿去村中的一所民办中学教书。为了家,他们都放弃了自己所珍爱的东西。虽然这个家还是贫穷的,但他们是富有的,家中浓浓的亲情﹑家人的互相理解和互相关心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是的,他们是放弃了自己珍贵的东西,但他们没有屈于命运,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梦想,一个为改变这个贫穷落后的家的梦想。他们是辍学了,但他们没有抱怨这贫穷的家庭给他们带来的悲惨的命运而是化痛苦为力量为这个家不懈的努力着,奋斗着。以孙少安的实力,当上他们组的队长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组在他的领导下,在他们村能比其他组创造出更多的生产总值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离不开他的辛勤努力的成果。然而令我欣慰的事来了,在一次朋友的推荐下,孙少安买了头驴去城里拉砖前后共赚了1800块钱回来,然而更令我佩服的是,他没有用这1800块钱来修建他们那破烂不堪的房子,而是明智的用这钱来办起砖厂,以至于到最后成为他们村人人敬仰的巨富。是的,他是富有了,他们家在这个村抬起头了,但是他们没有瞧不起穷人,他们仍是乐于帮助这个村里需要帮助的穷人。至于孙少安他弟孙少平,他的奋斗更让我震撼。原本可以和他哥一起经营这个可以让他们家致富的砖厂,但是他没有,他不屈于现状,他决定到外面闯一闯。他可以放下读书的架子,到煤矿里去工作,为了生活,更为了家人,他很快适应那里的生活,而且干得很出彩,是在不得不令人佩服;但是令我佩服的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着一颗对读书如饥似渴的心,仍能不放弃读书的机会,蜷缩在被子里,就这昏暗的光亮读书。

是啊,人生难免有苦难,有的人会屈服于命运,有的人坚强斗争。孙家兄弟就是第二类的人,面对苦难,积极面对,不逃避。

说到感情(由于时间有限,这里就长话短说了),不得不让我想起孙少安和田润叶,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孙少安一个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在这个贫穷的家以种田为生的艰苦生活;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田润叶,又漂亮,又善良,在城里教书,过着无衣食忧患的美好生活。但是田润叶对孙少安的爱绝对是真诚,执着的。由于封建的束缚,家庭的背景不同,孙少安选择离开先结婚了,但是田润叶好久都没有从对她的爱阴影中走出来,以至于后来成一场悲剧的事。(具体什么事就不说了,有看过书的人会知道的)。然而晓霞与少平的感情更是催人泪下。他们的感情是高尚的,或许对别人来说,省报记者田晓霞与小矿工孙少平在一起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他们却做到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他们各自抛开了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悬殊走到了一起,虽然最后晓霞因救人而死,少平因救人而伤,但这显出了他们爱情的凄美与伟大。这种种爱情悲剧结果,我相信是很多读者不愿看到的结局(包括我),但值得肯定的是,只要他们的爱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论到哪里他们的爱仍在。(其实每次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每次总会想起要问你一句话:如果现实生活中我是文中的孙少安或者少平,你是田润叶或者是晓霞,你会给予我像润叶和晓霞不顾别人的想法给予少安和少平发自内心真诚的爱吗?)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充满着各种苦难,我们唯有坚持不懈的奋斗,奋发向上才能摆脱苦难的束缚。

下载读《平凡的世界》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平凡的世界》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平凡的世界 有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读读不愿放下的......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很早的就听说这本书,当时对它没有过多的感觉,只是觉得这是一本小说而已,而在我的意识里觉得小说就是编的一些人一些事,不真实、不具体,没有什么看的价值。放......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又是断断续续的一段时光,终于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了。在县府招待所看、在办公室看、在食堂等快餐时看、在火车上看、在C大西校园看,甚至端午节的时候在......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范文模版)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在这个充斥着喧嚣繁华浮躁的社会,能安静的读会儿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本来我也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在朋友的再三推荐下,怀着不好意思拒绝友人的心......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在高中时,我曾经迷恋过《平凡的世界》一书,我被路遥笔下煤矿工人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至打那以后,我深深的爱上了煤矿、爱上了煤矿工人,那种感觉就......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在高中时,我曾经迷恋过《平凡的世界》一书,我被路遥笔下煤矿工人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至打那以后,我深深的爱上了煤矿、爱上了煤矿工人,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层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终于看完了那个平凡世界里的形形色色,心情异常的激动。有遗憾:本以为少平最终会发达,可他最终却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煤炭工人。但最终才恍然,平凡的世界当然会......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终于看完了那个平凡世界里的形形色色,心情异常的激动。有遗憾:本以为少平最终会发达,可他最终却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煤炭工人。但最终才恍然,平凡的世界当然会有平凡的故事,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