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时间:2019-05-12 04: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教师:邓孟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4)。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2、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2).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3)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

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3、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杜小康成长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

出发时: 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 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 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 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 坚强。

4、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四、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五、课外作业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

第二篇: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斑羚飞渡》

(七年级下册第27课)

斑羚飞渡

甘棠镇礼贤小学 王武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探讨置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法制教育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部分条款。

2、明辨本文狩猎者行为的是与非。

3、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应怎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美德。

(二)难点:理解课文主旨。

教具准备

便携式扩音器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迁徙抱团变成球体滚动使种族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导入课题。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

(三)关于斑羚知识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示例:一群斑羚羊被狩猎队逼到绝境,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

(二)理清文章脉络

1、斑羚飞渡历经的过程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2、给文章分层次

飞渡前:被逼伤心崖——身陷绝境 飞渡时:老垫小飞渡——脱离险境

飞渡后:只剩头羊——走向彩虹

三、研读课文,探讨问题

问题1:阅读1-2自然段,分析:斑羚羊身陷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2:阅读4-8自然段,分析:在斑羚群体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采取了哪些行动?抓住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它哪些美德?

(反思:抓住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不同来分析。)

明确:采用了外形、动作、神态、叫声四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它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危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等美德。

问题3: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次主要写到彩虹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一次: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第二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飞渡的悲壮美;第三次: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问题4: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仅指彩虹吗?

明确:不是仅指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问题5:课文第11段中写道:“和那道彩虹平行,又驾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明确: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四、总结扩展,渗透法制

(一)本文描写的斑羚的悲剧是被尊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造成的,本文中人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作者批判了人类的这种侵害行为,引发人们深思。

(二)人的这种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否合法?我们来看下列法律的规定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五、作业

(一)课后阅读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段落,并复述全过程。

(二)从斑羚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岔河中学

龚尧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及运用

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 :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教学重难点、关健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星期

12元

12.5元

12.9元

12.45元

12.75元

13.5元

13.3元

13.9元

13.4元

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解。

解 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

解得

答 略

【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 教师板书,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

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反馈练习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

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 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五、小结作业 1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1数学知识 2法制知识 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1、2、6题P58复习题22第6题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水田中学:陈兰秀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第二章2.6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五、重难点、关键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提出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

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 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 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分组讨论:

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

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 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的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见课本P53页例1: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中点。一艘军舰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结果精确到0.1海里)

该部分是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粗线条解决。在讲解过程中可逐步分解难点:①审清题意;②找准各条有关线段的长度关系;③建立方程模型,之后求解。

中点,从A出沿南偏

到C的海里?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让学生自己反复审题,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并在这个前提下抓住图形中各条线段所表示的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分析题意遇到困难时,教学中可设置问题串分解难点:

(1)要求DE的长,需要如何设未知数?

(2)怎样建立含DE未知数的等量关系?从已知条件中能找到吗?

(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4)选定RtDEF后,三条边长都是已知的吗?DE,DF,EF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逐层分析,在分组讨论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 速度等量:V时间等量:t军舰=2×V补给船

军舰=t补给船 三边数量关系:EF2FD2DE2 弄清图形中线段长表示的量:已知AB=BC=200海里,DE表示补给船的路程,AB+BE表示军舰的路程。

学生在此基础上选准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DE、E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五、小结作业

1.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1)数学知识(2)法制知识

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1、2、6题,P58,复习题22第6题.

第五篇: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重新中学

叶勇

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总复习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及圆的有关性质解决声音的传播问题。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边角数量正确选择三角函数,求出其中未知量,体会三角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2,结合圆的有关性质选择三角函数解决圆内的有关计算问题。

教学思考: 经过把实际问题转换为几何问题,并且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声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多向思维。

情感态度:

通过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灵活性,了解数学对人类的理性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

重点:

难点:

寻找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渗透法制知识。关键:

建立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学生准备: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及圆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正确选择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总结。(活动办法)圆的相关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作用:复习旧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例题讲解

某学校位于工地O的正西方向,而且OA=200m,一辆货车从O处出发,以5米每秒的速度沿北偏西方向行驶,已知货车的噪声污染半径为130米,那么学校是否在该货车噪声污染范围内?若在、则学校受该货车噪声污染的时间有几秒?

提出问题:(1)如何建立几何图形解决该问题?

(2)本题中有哪些边角关系?

(3)如何选择正确的三角函数求出相关未知量?(4)把自己选择的三角函数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哪种更简单?

(5)如何理解学校在噪声污染范围内?

思考完成上述问题后,老师讲解解答过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进行对比,体会应用三角函数和圆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丰富的解题经验。

三:应用拓展 通过对上述例题的讲解,说明噪声污染是违法的,本例中的货车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二条:禁止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

第三十四条: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四:反馈练习:

将原例题更换相应数字后找同学上黑板书写解题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

(1)数学知识。

(2)法制知识。(3)总结解题方法。(4)作业:第156页第36题。

下载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工 作 总 结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课题: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我多想去看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 《大雁归来》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本文是八下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篇里的一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积累“读一读,写......

    语文《鲸》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9.《鲸》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终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新疆天鹅湖》 单位:新城区福佑路小学 班级:二(2)班 姓名:梁亚阁 时间:2014.10 第5课新疆天鹅湖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大雁归来》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②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有关大雁的知识,加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