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600字大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600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600字
(一)近期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自己感触很深。自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忙忙碌碌近20载。前几年听过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再回顾师专时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才知光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有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这样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实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四个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三、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600字
(二)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觉得它真的是教师的必读书,读好它,可以做教师,可以做名教师;可以做教育家,因为它是教育的智慧结晶。
苏霍姆林斯基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的教师,所以写出的东西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非常贴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就如同一位身边的良师益友在耳边娓娓道来,道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有>班主任工作的问题……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苏霍姆林斯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问题,这本书有一百章,大约有400多处提到读书。他认为师生读书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我们教师是如何读书的呢,我们教师读了多少本教育名著,仅靠书本,实践证明,如果教育仅局限于书本,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更是教育的悲哀。中国教育报有这样一段话:'教师不读书,已是教育发展的严重瓶劲。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此,有人曾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我们教师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收获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其实一百条建议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和发展!
第二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一百: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关于本门学科的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
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对少年的智育中,这种办法和技巧尤其重要。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有兴味的讲课,是那种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讲法。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的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深刻练习,这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在布置个别作业:给一些人的作业比较容易些,给另一些人的作业比较难一些。教师布置这些不同的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才能不断地得道发展。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手在精细的工作中好像能使头脑听从指挥,能培养对于准确性的精密性的敏感。此外,这种工作还大大有助于培养自我检查能力,培养学生对马虎从事,漫无条理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手能够教会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在小学各年级,知识跟技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孩子们首先学习读、写、观察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都包含着积极地活动:孩子们写字、阅读、自编和解答应用题,测量和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编故事,等等。笔记:这是最后一篇建议,其中很多的内容是精华。请仔细的阅读原文全文,你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以此更新完毕,感谢真心阅读这些文章的人们!)
第三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
放假后,我沉下心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它给我一种豁然开朗感觉,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越读越是敬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据。特别是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76章——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是啊,凡事都有个起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其对整个事情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一样。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注定他要套上“学困生”的帽子。实践也证明儿童在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过程中,是有其这样或那样的导火线。要找出这根导火线就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就说,我们的孩子学习困难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很多教师更多的是埋怨是讨厌,或者将原因归咎于孩子的智力问题,从而间接的否定了孩子,自然的将孩子归为没有太大希望的一类。的确,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孩子。而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问题给我们教师的建议是“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我认为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找到孩子心中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更为重要。我班有一名女同学叫刘凯莉,父亲与母亲离婚,父亲入狱,致使她只好跟后母生活。在生活中缺少父爱,不正常的攀比心理,使她觉得对生活失去乐趣,在同学中总是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而造成课上、课外学习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自主学习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我在家访和调查了解中发现了这些情况。我并没有找她加班加点补课,而是课外常常找她谈心,面对现实中的家庭,疏导她排除心灵上的阴影,培养她的健康心理,关心她的生活,经常对她问寒问暖,使缺少的父爱在老师身上得到。课上多注意她,给她投去亲切的目光,用鼓励的眼神暗示她转移注意力,集中精神听好课,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多让她回答,多给她表现的机会,当回答正确或稍为正确时,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心和鼓励,她学习的自主性起了作用,语文成绩成了班级的领头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这句话,高度概括了
爱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作用。实践反复证明,要实现对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转变,教师必须充满一颗爱心,偏爱他们,关心、了解并理解他们。回想起来,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偶尔会为孩子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而恼火,因为孩子不能完成作业,不会听写生字词而发怒。我曾一度对一个成绩差、作业马虎的学生头痛不已。一次批改作文,他居然把作文抄得很工整且文章写得不错,我很高兴地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你的字原来可以写得这么漂亮,文章能写得这么感人!以后的语文作业能给老师一个惊喜吗?”结果,下一次他的语文作业依然工工整整。由此,我得到了启发,便时不时地在他作业本上肯定他的进步,提出我的期望,再通过个别交谈、鼓励,逐渐地他上课没那么好动了,学习的劲头大了,成绩不断地提高,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期末调查成绩由及格提高到良。你看,我没有花大力气去给他补课,而是根据主体教育的原则,充分地发挥他的自信心和自尊,挖掘他学习的内在潜力,使他提高了语文学习成绩,并为他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基础。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我突然觉得自己要面对一种强大责任感的冲击,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种情怀,一种大爱的情怀。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把学生当成可以随意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做一个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生自尊的维护者,自信心的培育者,要让学生体验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要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爱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且不易察觉的学习愿望。因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因为成绩差或其他方面差,内心很敏感,且又很自卑,很多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要老师真正从心里接受他们,信任他们都是可造之材,并用亲切和信任的态度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感到人格上的平等,就会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起信心,认真对待学习。上个学期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很害怕别人注意到他。因此,我从不当学生面批评他,并且每次提问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都在确定他会做的情况下,才让他回答或上黑板做题。有时他回答问题答不好,我也先对他笑一笑,才让他坐下。这样他的紧张心情会因我这一笑而缓解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许多,主动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增强,成绩从以前的“不及格”,一直稳定在“良”,并对语文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
教育的的确确是一门艺术。只要你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的与学生交流碰撞,学生自然会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很多东西就会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类化为精神的血肉。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中,我想“坚持不放弃”才是我们最终从这篇章节中应该提炼到的精髓,对待孩子公平公正,永不放弃,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
利用暑假时间,粗粗浏览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翻开书,才读了十几页,便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标”!
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读书是人类灵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的确如此,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贵,我深深的认识到,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踏实和安心的。
《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100个教育的事例,每个事例都很生动,更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或长或短,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从这本中还了解到,苏霍姆林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能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对儿童的爱”。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爱儿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儿童,才能把心灵献给他们,才能把教育工作纳入儿童茁壮成长的轨迹。他说:“如果跟孩子没有友谊,跟孩子思想上没有同一性,这种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养,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养,对祖国的忠诚只能用积极为祖国服务的行为去培养。”
今年我任教的是苗班,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而又可爱的笑脸,心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迎来了这32个小天使,忧的是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又是刚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较难适应。都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刚开始,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大,哭的哭,闹的闹,我们每天早晨入园、傍晚离园时坚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家长和孩子,面带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从家长手中接下孩子,让孩子们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师对孩子的爱。陈鹤琴先生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在开学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午睡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习惯,而且知道午睡过后就是爸爸妈妈来接他们的了,于是只要老师说:“宝贝们,睡觉喽!”他们就开开心心的睡了。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午睡习惯,于是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于是在开始的几天里午睡室里难免会传出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看到这一情况,我忙说:“呀!那个小朋友在说话,把小嘴巴关起来,好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而且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一急声音就响了起来:“安静!”这下不仅说话的孩子没有停下来,而且还把原来睡着的几个孩子给吵醒了。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孩子说悄悄话。没想到效果很好。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的耳边,说了声悄悄话,他笑眯眯的闭上眼睛。我这一举动一下子被孩子们吸引住了,接连几个,他们马上静下来,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对他说什么?”我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你们想知道我说了什么吗,那么谁先闭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说话我就告诉他。”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赶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闭了起来。于是,我就一个一个的对每个小朋友都说了同样的悄悄话——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请你快快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祝你做个美梦!就这样,孩子们都甜甜地睡了,睡梦中,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来,让幼儿安静的睡觉是那么的简单,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爱,让他们自觉的遵守你的规则。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机,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而且现在的时代在变化,环境也在变,孩子更是在变,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只有读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因势利导,灵活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我们把重点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苗班的孩子年龄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琐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从以前的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社会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需要搞课题研究、教师个人也要搞课题研究,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教研型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备课,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那么我们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3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的确如此,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首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我是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识和能力,例如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至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4
让兴趣成为课堂的助力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都这样对学生强调,让学生一定要对学习自己的科目要有兴趣,然而老师正是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服务,让课堂自然而然的驾驭学生的兴趣。
读了这条建议,懂得了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兴趣。首先要合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储备,调动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思路有选择的抽取课堂需要的储备。也就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详细的摸底排查,搞清楚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爱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氛围好,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棒的。其次得激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兴趣。这个前提是他们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于课堂所讲的东西有一定的思考但不足以解决当前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度增强,对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有一定的增强。当学生的兴趣有了提高,不难想象这样的课堂,这么配合的学生不会是一节精彩的课堂,即使是理论的东西多些,学生仍会带着满足的微笑从你的课堂中走出来!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二次认真地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次读后的感受与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浏览,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只是有一个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读,对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适合本班级发展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作者在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它们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短短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的字眼,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动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很早就淡出学生的成长舞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质低;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长们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异常艰难。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家校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而不是仅仅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不关己事。
其次,要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级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编辑或转发一些教育经典语录或案例故事,无形中对家长起到引导作用;适时一些优秀的育儿经,与家长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或座谈会。指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6
提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学生时代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理念。工作后再读这本书,它却成了我解决教学难题的一剂良方。
一、从心底正视每一节课
还记得文中那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历史教师与别人交流的那番话让人若有所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地方都是非常少的。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有些孩子上课爱说话,有些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课,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不断地在问自己:我的课备得充分吗?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他们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他们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我很向往这样的课堂,虽然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来设计探索,有时候可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我们应该真正动脑筋来设计课堂教学。
二、从书籍中不断汲取养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吧!
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我们就要把书当成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拥有读书兴趣,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思考。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因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的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当然,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遨游书海,丰润教学,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
读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游行使这个寒冷的寒假也温暖了很多。而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除了幸福与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得出了很多体会。
一、作为教师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地扩充自己。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充自己,始终走在知识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样学生才能在你身上学习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识扩充都将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学习是唯一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因为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学生。
三、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教育应从宽容开始。谁都曾年少轻狂,青春叛逆,用作为一名教师的爱去宽容你的学生,包容他的小缺点,小错误,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却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惩罚措施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学会理解你,爱你。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8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
有人说,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老师。学生欣赏学生,便可以给学生一点希望,多给于学生一些赏识,便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学好的信心,鼓起实现梦想的勇气。
我班有个学生阿鹏,他是一个小巧可爱,皮肤有点黑的男孩子。他不爱学习,或许从小疏于父母管教,或许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或许是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差的缘故,他每天总有睡不完的'觉,走不完的神,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的那双大大的笑眼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渐渐的,相处的日子久了,发现他的有点也就越来越多了。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尽管上课听不懂,也从来不捣乱,偶尔帮我擦下黑板,也乐此不疲。每当下课后,都会主动帮我送教具;每次上课前,也总是有条不紊的帮我准备好多媒体:先开电脑,接着开投影机,然后打开屏幕,最后放下窗帘。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总是开心的等到我的使用。每次我使用时,他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似的,似乎为老师帮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善良又勤快的孩子。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每次默写,他总是错,但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他总是能够正确无误的写出来。或许是平时贪玩忘了背诵吧?也或许是平时就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吧?由此可见他也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他是一个有特长的孩子。很多老师认为成绩差的孩子几乎什么都差,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或许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吧。有一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一次下课后,我让阿鹏跟我到办公室默写句子,他正打算收拾文具跟我走,这时班级里的几个班干部说道,老师,他不能走,最近学校要来检查,班主任吩咐出一期黑板报,而阿鹏就是独一无二的绘画师。听到此话,我着实吃惊不小,带着惊异的眼神看着阿鹏,问道:真的?阿鹏笑眯眯的点头称是,被同学称赞之后的自豪感毫不掩饰的呈现在脸上,我只好让他一展身手了。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那么谁能欣赏孩子,孩子定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因此让我们学会爱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吧,让我们的爱,我们的欣赏如智慧之阳光照亮孩子的每一片心田。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9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论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是我开阔眼界,启发非浅。
本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有几个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们很着急,纷纷询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中谈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为孩子补课。这是家长为孩子寻找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放在沙发上,每次坐下来就捧起它读上几页。从中学到的值得拿来用的很多,也有的建议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的。但每次都会有所得。下面关于注意力的问题,怎样控制学生注意力,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1
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规范,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线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等堂”“活堂”“管堂”,以保证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学生的心灵会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心和爱护。(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2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主要讲了三个层次的内容:守住心灵的宁静,享受尽责的快乐,养成健身的习惯。
第一个层次:守住心灵的宁静。总的来说就是心平气和地看待一切,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份,要有爱。
第二个层次:享受尽责的快乐。在守住了心灵的宁静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拓展阵地,不断地从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事业。
把学生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的确,老师面对的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搞好教学,必须抓两头:一个是吃透教材,一个是钻研学生。”对于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的我更是如此。细细想来,学生的世界真是个宏大的世界,总也研究不完,研究不透。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孩子当做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不妨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做孩子,走进孩子的队伍里去,“不失其赤子之心”。只有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孩子。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孩子作业本没带,难道是孩子不想带吗?孩子做错题,是孩子不想做对吗?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要帮孩子分析原因,为什么没有带,为什么做错,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孩子。总之,坚守住孩子内心深处积极的、美好的、向善的东西,老师指引、帮助孩子拓展、拓展、再拓展,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过得更幸福。
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魏老师指出青年教师应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出十条要求。教案。魏老师主张青年教师的教案写得简一点,过于详细会束缚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魏老师应该比较注重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我自己在写教案时,要做好必要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也要做到随机应变,关注学生的生成,当然是和达成教学目标有关的生成。数学课上,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而我在恰当的处理上还很欠缺。总的来说,不管教案怎样写,一条原则不变——围绕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我觉得魏老师这点提得很好,40分钟干什么?魏老师分成了三类目标:最好的别听课,最后进的别跟,中等的听。之前,我也很头疼怎样才能很好的照顾到班里不同层次的孩子,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虽不能照搬魏老师的方法,但是他的观点启示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所有的孩子在40分钟都应有所得。现在上课,根据教学内容会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有的是针对学生易错的,有的是提高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在课堂回答问题和作业设计上,魏老师也提出要求,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作业至少留三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第三个层次:养成健身的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的滋味不好受。为了自己少受折腾,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更是为了对学生负责,锻炼起来吧!享受一步步超越自己所带来的快乐。
“我们一定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3
读书可以使人心明眼亮。怀着对大师敬仰,我又一次在灯下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后,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就好像一位智者,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我的理解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王宇,三年级时转入我班。父母都有残疾。二年级时只上了一个月的课.到六年级时由于基础非常的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我始终坚持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多次鼓励.请同学们对他进行帮助.在班会上表扬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爸爸生病时,能做饭照顾爸爸,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另外,他的家庭困难,每天只带一点干粮在学校吃。我又给他进行申请,学校给他免去每月伙食费.这样,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到第二次月考时他已经能达到80分了。他从进步中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班级工作也积极了许多。还有个女孩叫孟雪,家庭特别贫困,我就悄悄地把女儿穿小的衣服送给她。有好吃的也当做奖品给她,渐渐地她变了,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也能抬头听讲了……
这些就是我与学生相处的一些点滴、一些剪影。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有很多的感慨。每到过节时都会收到不少学生的短信贺卡。我想,教师的幸福就在这里:和工人相比,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劳作,而是和学生一起过有滋有味的生活。所谓师爱,就是孩子的心加上爱心。在爱的路上我已迈出了第一步,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
读书可以使人心明眼亮。怀着对大师敬仰,我又一次在灯下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后,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就好像一位智者, 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我的理解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王宇,三年级时转入我班。父母都有残疾。二年级时只上了一个月的课.到六年级时由于基础非常的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我始终坚持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多次鼓励.请同学们对他进行帮助.在班会上表扬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爸爸生病时,能做饭照顾爸爸,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另外,他的家庭困难,每天只带一点干粮在学校吃。我又给他进行申请,学校给他免去每月伙食费.这样,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到第二次月考时他已经能达到80分了。他从进步中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班级工作也积极了许多。还有个女孩叫孟雪,家庭特别贫困,我就悄悄地把女儿穿小的衣服送给她。有好吃的也当做奖品给她,渐渐地她变了,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也能抬头听讲了……
这些就是我与学生相处的一些点滴、一些剪影。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有很多的感慨。每到过节时都会收到不少学生的短信贺卡。我想,教师的幸福就在这里:和工人相比,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劳作,而是和学生一起过有滋有味的生活。所谓师爱,就是孩子的心加上爱心。在爱的路上我已迈出了第一步,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
今年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指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娓娓道来。让人读了受益匪浅
书中的第2条建议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它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一天过得非常紧张,但有时还感觉有些工作没做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他在书中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由苏霍姆林斯基举的这个例子,我明白了: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巧,上天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每天24小时,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寒暑假及节假日,应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学习时间,不断为大脑补充营养,增强知识储备,到教学用到时就不必再去现学了,这就节省了一部分时间,正如那位上课的教师,对课题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其实课题的内容早已存在他的脑海里。我一定接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节约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不断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到上课时就应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会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都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3
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以及社会上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学生常常会认为老师无所不知,但是孩子们现在接触的事情我们却不见得理解,不见得会。比如孩子们跳皮筋跳得特别棒,但是我就不会。于是在孩子们跳的时候,偶尔我也会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上去笨手笨脚地跳几下。
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动画片,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其实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的业余爱好是偶尔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在舞曲中净化心灵,所以在跳舞的时候我总会不说话,让情绪静静地宣泄,几曲舞跳下来,总觉得快乐已在我心中。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4
岁月流金,经典永恒。今年寒假有幸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一经典著作。时隔五十多年的今天,虽然教育的形势已不同于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那个年代,但是当我翻开书的那一刻,他亮闪闪的教育思想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依然如同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
《给教师的建议》中第18条是:学习之母不应变成后娘。孔子在《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虽然复习是学习之母,但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位本来慈善的母亲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扮演了狠毒后娘的角色。主要原因是:学生被迫在短时间内完成超负荷的复习内容,导致其身心俱疲。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反而伤了身体,乏了兴趣。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复习一门课程,还要学习其他功课。回想起自己从教以来,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现在再回头看,这确实是一种老师累、学生苦,又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建议是:根据不同课程和具体教材的特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例如:在复习理科类科目时,可以采用综合复习法,以完成实践性作业为主。在复习文科类科目时,则要撇开教材,不看细节,仔细了解主要内容。在本条建议的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还介绍了自己常用的一个小技巧: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专门留出的空白边上,用红铅笔记下应当永远记住的内容,以便他们翻阅课堂笔记时,可以复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应当遵循的总原则是一致的,即:既要符合学科的知识习得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既达到复习的效果,又保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条建议的背后,我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对教育充满了爱,对学生充满了爱。因为他爱学生,所以才会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才会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才会写出这么伟大的著作。
其实,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是爱学生的表现。寓教于乐,让老师教得开心,学生也学得开心,这才是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的真正关爱。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代大师,他没有用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口吻,将其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亲和力和渗透力。作为后辈,我会继续向大师学习,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不忘教育者的初心,努力践行教育人的使命。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
假期中,阅读了此书,受益匪浅。也真实体会到: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6
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海。要做个会挤时间的老师,挤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充实自己,你的教育经历也会随之有意义。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
有人说,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老师。学生欣赏学生,便可以给学生一点希望,多给于学生一些赏识,便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学好的信心,鼓起实现梦想的勇气。
我班有个学生阿鹏,他是一个小巧可爱,皮肤有点黑的男孩子。他不爱学习,或许从小疏于父母管教,或许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或许是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差的缘故,他每天总有睡不完的觉,走不完的神,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的那双大大的笑眼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渐渐的,相处的日子久了,发现他的有点也就越来越多了。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尽管上课听不懂,也从来不捣乱,偶尔帮我擦下黑板,也乐此不疲。每当下课后,都会主动帮我送教具;每次上课前,也总是有条不紊的帮我准备好多媒体:先开电脑,接着开投影机,然后打开屏幕,最后放下窗帘。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总是开心的等到我的使用。每次我使用时,他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似的,似乎为老师帮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善良又勤快的孩子。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每次默写,他总是错,但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他总是能够正确无误的写出来。或许是平时贪玩忘了背诵吧?也或许是平时就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吧?由此可见他也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他是一个有特长的孩子。很多老师认为成绩差的孩子几乎什么都差,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或许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吧。有一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一次下课后,我让阿鹏跟我到办公室默写句子,他正打算收拾文具跟我走,这时班级里的几个班干部说道,老师,他不能走,最近学校要来检查,班主任吩咐出一期黑板报,而阿鹏就是独一无二的绘画师。听到此话,我着实吃惊不小,带着惊异的眼神看着阿鹏,问道:真的?阿鹏笑眯眯的点头称是,被同学称赞之后的自豪感毫不掩饰的呈现在脸上,我只好让他一展身手了。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那么谁能欣赏孩子,孩子定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因此让我们学会爱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吧,让我们的爱,我们的欣赏如智慧之阳光照亮孩子的每一片心田。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8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教师可以也应该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那么,教师在读书中聆听前人的教诲,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灵感,也是情感与意志的洗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激活教学与科研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经常走进大师的心灵,与圣贤对话,能够体悟教育真谛,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学领域,进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最终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满地实现教师明天的人生梦想。
教育不仅是科学,教育更是艺术,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阅读无非是与智者、经验和大师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赏和惟我独尊。分享是双向沟通、彼此给予、共同拥有,教育其实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的精神财富,就是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传递,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在求实、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战自我,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尽管外界的诱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大家适当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和情感,去与书共舞,与时俱进,使教师、学生与社会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会让教师更加深沉,远离肤浅.。真正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使你体会到如坐春风之中,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旅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阳光的沐寓雨露的滋润,也是心灵的涤荡与素养的提升。当然,读书有时也劳累、孤寂和清贫,但其中的乐趣你体验了吗?伴随着心领会神,豁然开朗,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成长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选,如培根所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奇文共与赏,疑义相与析 ”,同时千万别把书读死,沾染“唯书唯上”积习。同时,还有注意和教学的结合,把阅读、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处处留心皆学问”,更新、充实、优化自己已时不我待,因为假如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必然缺乏文化积淀,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尽管目前学风还是比较功利和浮躁,只得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让我们为中学教育教学默默耕耘,相信明天会更好!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9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首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一书,通过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许多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得到了解决,为我扫清了成长道路中专业成长、与学生相处、与同事相处等障碍。
魏书生老师不愧为一位教育专家,他的境界深深的打动了我,他认为任何一种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钻进去就会享受其中,快乐忘我;钻进去才能静下心来,达到“宁静以致远”的境界。的确,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你全身心去做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
魏老师一共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教育的真情实感:守住心灵的宁静;享受尽责的快乐;坚持养成健身的习惯。每个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容,都给我们青年教师以启迪,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非常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坚守坚守再坚守,告诫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但不可以越位工作,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快乐的阵地阔大,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魏老师达到了一种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在他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学生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人的责任就在于坚守住内心深处的那一块空地。对每类学生都要同等对待,不仅仅在乎好学生,更要多关注差的学生,把教育差学生看做自己提高教育能力的资源。魏老师还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教师教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学生回答问题不少于10人/次、作业布置要分类布置、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分三类、处理偶发事件时间不超过20秒、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和学生活动、谈心等,实在而中肯,很受启发,很有帮助。
另外,魏老师非常提倡要有一颗平常心,认为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情,身体要保持放松,心理上要保持安静,时刻抵御外界的干扰,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心情要舒畅、快乐,在工作中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尽到责任的快乐。不要怕吃亏,要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大事做不了,我们就从小事做起,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享受,少批判。我们如果不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
最后,魏老师谈到了教师要养成健身的好习惯,他认为最好的健身方法是跑步,在我们看来跑步是一件多么枯燥无聊的事情啊,可魏老师不这么看,他认为通过跑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步一步超越自我的自豪和自信,既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又可使我们心情舒畅,非常有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魏老师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所以他把教书育人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除可领略到魏先生的班级管理艺术,也领悟到魏先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用平常的心态,高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去做实在的事情。”
现在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事业,才会自觉的去充实自我,去发展自我,去超越自我,去奉献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既要学习魏老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又要学习魏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用一颗平常心干好我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工作。
总之,这次学习是我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位年轻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道路也很长,我要抓紧时间积累,不断吸取知识营养,多给自己充电,尽快成长。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上海市北郊学校的郑杰校长写的,这本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郑杰校长把他的“一百条新建议”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
“做自己的主人”
书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们做自己的主人绝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认识自己;二、自己选择;三、按自己的方式教书;四、自己评价自己。在第三点“按自己的方式教书”中,我感触颇深。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个教案,不同老师来上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有很多资料可以共享和借鉴,但借鉴归借鉴,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别人的影子。“作品是历史,教材是传统,学生是时代人”,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传统教学上还应该多加入现代的元素,与时代接轨,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在准备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开阔我们的视野,不固步自封。
“学会赞美真的很难”
我们对学生总是挑剔、批评多于赞美,或者说我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赞美过学生,我们对他们总是抱有审视的眼光,想在他们身上挖掘更深的潜力却不由自主地运用了高姿态的谈话语气。我们担心学生得到赞美会骄傲自满“翘尾巴”,增长虚荣心,而更多时候,是学生偶尔得到一两句好话就出现“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的表情。书中说:“这种力量来自于深度的不信任……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赞美学生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能放下心里的怀疑,对于孩子来说,你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现在都在提倡学生要减负,这是让老师给学生减负,而给自己减负也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做同样的事,有的人觉得是负担,有的人觉得是幸福,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这样就不会觉得负担沉重,有兴趣了,就不会觉得累了。二是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或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空洞乏味,只是一堆理论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幸福的”。
“学会倾听不容易”
与“学会赞美真的很难”一样,学会倾听也很不容易,所谓倾听,就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试问,我们连朋友之间的倾听都很难时时做到,更何况是对着学生。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真的很难,即使是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状态不好,也不能表现在学生面前,必须压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静下来倾听学生的想法。还有碍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也有不愿意去倾听学生想法的老师,而倾听又恰恰是交流的第一技巧,如果做不好,就会在教学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上出现问题。
在这一百条建议里,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内容,比如,“要有宽容精神”、“要学会做减法”、“把困难当做机会”等等等等,这本书给了我这个新教师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包括教育、学校、学生等各个方面,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师值得读的好书。
本学期抽空重读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好书是常读常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值得一读再读!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1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提高取决于此。即就是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在农村支教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我细细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
打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竟爱不释手。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这个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尤其对我这个只知道死教书的数学老师来说,真是受益匪浅,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作为一名教师,以前对“教育素养”这个词语只不过有些模糊的认识,今天,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条建议,我感到豁然开朗。“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是班主任教育工作和数学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分辨清楚数学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学科思想的前沿问题。如:我应对数学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数学教育领域的动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数学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改革创新、才能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真正能手。
文中还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读到这里,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去,我读了多少书,每天有多少时间用来读书。平时忙于一些繁琐的教学事务,疏于学习,只是满足于做个教书匠。经常抱怨没时间看书,即使读书也不是看与教学工作有关的书,我总觉得,这类书枯燥,晦涩,乏味,难懂。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炼,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这次的教育著作阅读让我深受感悟,改变了我对教育著作阅读的排斥,让我决定自此以后用大师的著作充实的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在自己选择的教育岗位上,更好、更快的成长!
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2
利用假期我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在这本书里精选了40多位优秀教师的精彩个案,分为“师德篇”、“教学篇”、“育人篇”和“修养篇”四部分,这些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优秀而感人的事迹。展示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风采。
在这些案例中,读了乡村教师陆永康的案例后让我非常感动,因为“这是一位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幼时的不幸,导致他不能学走,只能学跪。20岁时,他有幸成为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因为学校里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劝回来,可是孩子们不住在同一个村子里,要想把孩子们找回来,就要进行家访,这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教师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对于陆永康这样跪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但陆永康没有被困难吓到,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两公斤重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因为行走不便,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而且在路上还要爬山、过河、跨沟。是什么让他这样的执着,是一名山村教师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
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陆永康只能晚上去家访,他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里,有时也会害怕,为了给自己壮胆,他便买了一个铜口哨,再绑一个手电筒在头顶上照明,就这样,他的行为感动了村民,第二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了50名了。3年后,孔荣小学就有了150名学生。他在孔荣小学教学的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长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陆永康的膝盖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膝盖以下的肌腱功能已经退化变形。虽然身体受尽了磨难,但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那些山村里的孩子们。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900多元,妻子没有文化,在学校做临时工,月工资仅有150元,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生活很困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陆永康还要紧衣缩食,来支助其他的孩子上学。在他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看到了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
作为一名身体健康的人民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以陆永康的事迹为工作的动力,用心爱自己的学生,用心完成教育事业交给我们的任务。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3
提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学生时代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理念。工作后再读这本书,它却成了我解决教学难题的一剂良方。
一、从心底正视每一节课
还记得文中那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历史教师与别人交流的那番话让人若有所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地方都是非常少的。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有些孩子上课爱说话,有些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课,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不断地在问自己:我的课备得充分吗?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他们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他们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我很向往这样的课堂,虽然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来设计探索,有时候可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我们应该真正动脑筋来设计课堂教学。
二、从书籍中不断汲取养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吧!
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我们就要把书当成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拥有读书兴趣,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思考。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因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的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当然,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遨游书海,丰润教学,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4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这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向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后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时地反思自我,提醒自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我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我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我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5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撒下的是泪滴。”
一首老歌,旋律悠扬,歌词动人,那份对老师的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首歌唱了这么多年,哪知如今的我真正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要把我心中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我爱我的学生,但是我却不知道怎样爱他们。是给予无限宽容和自由驰骋的天地,还是一板一眼地严厉管教?这样的困惑让我这个新老师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我要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天堂。
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常麻烦一位好朋友,他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像是我的甘霖仙露,让我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捧读此书,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面前与你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滋润你的心灵。此书中每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实际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每每翻看这本教师宝典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作者对教育满满的爱,这是对学生无限的关怀,是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忱。而这种爱是特别的,不是纵容,也不是拘禁,而是一种拿捏到位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需要老师付出爱心,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爱,还要他们懂得去爱别人。这一点,也是作者在此书中提到的重要一点。例如,有些孩子纪律散漫,影响他人,作者提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体谅他人、爱他人。所以作者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细心观察我们就能体恤人间的喜与悲,时间长了,孩子们甚至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于是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思考着如何为所存在的环境添色,爱的光芒开始照进他们柔软的心。如果班级的每个孩子也都能这样体会老师,那么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明了老师的心情从而乖乖听话,这一响应却再也不同于逼迫,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
教育是爱的艺术,不仅是对学生的爱,我们也要学会爱自己。作者的这一观点总是让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是啊,只有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我们的双手才能奏出美妙的教育乐曲;只有我们爱惜我们的身体,我们才能在爱的舞台上带领孩子们跳出精彩的舞步。不仅如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更加睿智。我们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潺潺不断的流动,我们要给自己规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与智者对话,与知识共舞。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爱,作者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中非常受用的。其实,我们对孩子起初的爱就像未经雕琢的水晶石,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将它打磨出越来越多、不同角度的切面,从而水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爱的光芒。这爱是责任,是关怀,是包容,是鼓励,是所有美好情感的凝聚。
老师的爱是一首深情的歌,点点音符像甘甜的雨滴滋润着你和我;老师的爱是一首奉献的歌,美妙旋律像烛光映照着你和我。让我们这首美丽的歌,充满爱的能量,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
放假后,我沉下心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它给我一种豁然开朗感觉,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越读越是敬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据。特别是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76章——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是啊,凡事都有个起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其对整个事情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一样。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注定他要套上“学困生”的帽子。实践也证明儿童在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过程中,是有其这样或那样的导火线。要找出这根导火线就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就说,我们的孩子学习困难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很多教师更多的是埋怨是讨厌,或者将原因归咎于孩子的智力问题,从而间接的否定了孩子,自然的将孩子归为没有太大希望的一类。的确,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孩子。而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问题给我们教师的建议是“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我认为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找到孩子心中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更为重要。我班有一名女同学叫刘凯莉,父亲与母亲离婚,父亲入狱,致使她只好跟后母生活。在生活中缺少父爱,不正常的攀比心理,使她觉得对生活失去乐趣,在同学中总是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而造成课上、课外学习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自主学习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我在家访和调查了解中发现了这些情况。我并没有找她加班加点补课,而是课外常常找她谈心,面对现实中的家庭,疏导她排除心灵上的阴影,培养她的健康心理,关心她的生活,经常对她问寒问暖,使缺少的父爱在老师身上得到。课上多注意她,给她投去亲切的目光,用鼓励的眼神暗示她转移注意力,集中精神听好课,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多让她回答,多给她表现的机会,当回答正确或稍为正确时,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心和鼓励,她学习的自主性起了作用,语文成绩成了班级的领头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这句话,高度概括了
爱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作用。实践反复证明,要实现对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转变,教师必须充满一颗爱心,偏爱他们,关心、了解并理解他们。回想起来,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偶尔会为孩子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而恼火,因为孩子不能完成作业,不会听写生字词而发怒。我曾一度对一个成绩差、作业马虎的学生头痛不已。一次批改作文,他居然把作文抄得很工整且文章写得不错,我很高兴地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你的字原来可以写得这么漂亮,文章能写得这么感人!以后的语文作业能给老师一个惊喜吗?”结果,下一次他的语文作业依然工工整整。由此,我得到了启发,便时不时地在他作业本上肯定他的进步,提出我的期望,再通过个别交谈、鼓励,逐渐地他上课没那么好动了,学习的劲头大了,成绩不断地提高,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期末调查成绩由及格提高到良。你看,我没有花大力气去给他补课,而是根据主体教育的原则,充分地发挥他的自信心和自尊,挖掘他学习的内在潜力,使他提高了语文学习成绩,并为他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基础。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我突然觉得自己要面对一种强大责任感的冲击,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种情怀,一种大爱的情怀。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把学生当成可以随意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做一个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生自尊的维护者,自信心的培育者,要让学生体验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要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爱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且不易察觉的学习愿望。因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因为成绩差或其他方面差,内心很敏感,且又很自卑,很多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要老师真正从心里接受他们,信任他们都是可造之材,并用亲切和信任的态度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感到人格上的平等,就会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起信心,认真对待学习。上个学期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很害怕别人注意到他。因此,我从不当学生面批评他,并且每次提问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都在确定他会做的情况下,才让他回答或上黑板做题。有时他回答问题答不好,我也先对他笑一笑,才让他坐下。这样他的紧张心情会因我这一笑而缓解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许多,主动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增强,成绩从以前的“不及格”,一直稳定在“良”,并对语文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
教育的的确确是一门艺术。只要你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的与学生交流碰撞,学生自然会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很多东西就会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类化为精神的血肉。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中,我想“坚持不放弃”才是我们最终从这篇章节中应该提炼到的精髓,对待孩子公平公正,永不放弃,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主要讲了三个层次的内容:守住心灵的宁静,享受尽责的快乐,养成健身的习惯。
第一个层次:守住心灵的宁静。总的来说就是心平气和地看待一切,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份,要有爱。
第二个层次:享受尽责的快乐。在守住了心灵的宁静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拓展阵地,不断地从新的角度看待教育事业。
把学生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的确,老师面对的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孩子,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搞好教学,必须抓两头:一个是吃透教材,一个是钻研学生。”对于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的我更是如此。细细想来,学生的世界真是个宏大的世界,总也研究不完,研究不透。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孩子当做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不妨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做孩子,走进孩子的队伍里去,“不失其赤子之心”。只有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才有可能真正的了解孩子。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孩子作业本没带,难道是孩子不想带吗?孩子做错题,是孩子不想做对吗?作为老师,我觉得首先要帮孩子分析原因,为什么没有带,为什么做错,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孩子。总之,坚守住孩子内心深处积极的、美好的、向善的东西,老师指引、帮助孩子拓展、拓展、再拓展,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过得更幸福。
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宏大的世界。魏老师指出青年教师应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提出十条要求。教案。魏老师主张青年教师的教案写得简一点,过于详细会束缚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魏老师应该比较注重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我自己在写教案时,要做好必要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也要做到随机应变,关注学生的生成,当然是和达成教学目标有关的生成。数学课上,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而我在恰当的处理上还很欠缺。总的来说,不管教案怎样写,一条原则不变——围绕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我觉得魏老师这点提得很好,40分钟干什么?魏老师分成了三类目标:最好的别听课,最后进的别跟,中等的听。之前,我也很头疼怎样才能很好的照顾到班里不同层次的孩子,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虽不能照搬魏老师的方法,但是他的观点启示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所有的孩子在40分钟都应有所得。现在上课,根据教学内容会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有的是针对学生易错的,有的是提高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在课堂回答问题和作业设计上,魏老师也提出要求,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作业至少留三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第三个层次:养成健身的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的滋味不好受。为了自己少受折腾,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更是为了对学生负责,锻炼起来吧!享受一步步超越自己所带来的快乐。
“我们一定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3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论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是我开阔眼界,启发非浅。
本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有几个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们很着急,纷纷询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中谈到最多的方法就是利用假期为孩子补课。这是家长为孩子寻找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4
这学期利用课余时间,我第二次认真地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此次读后的感受与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浏览,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只是有一个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读,对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中提炼出适合本班级发展的教育理论,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
作者在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它们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短短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的字眼,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动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很早就淡出学生的成长舞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质低;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长们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使学校教育异常艰难。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同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家校沟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而不是仅仅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不关己事。
其次,要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帮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级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编辑或转发一些教育经典语录或案例故事,无形中对家长起到引导作用;适时一些优秀的育儿经,与家长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访工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或座谈会。指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我们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连心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
让兴趣成为课堂的助力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都这样对学生强调,让学生一定要对学习自己的科目要有兴趣,然而老师正是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服务,让课堂自然而然的驾驭学生的兴趣。
读了这条建议,懂得了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兴趣。首先要合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储备,调动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思路有选择的抽取课堂需要的储备。也就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详细的摸底排查,搞清楚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爱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氛围好,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棒的。其次得激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兴趣。这个前提是他们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于课堂所讲的东西有一定的思考但不足以解决当前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度增强,对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有一定的增强。当学生的兴趣有了提高,不难想象这样的课堂,这么配合的学生不会是一节精彩的课堂,即使是理论的东西多些,学生仍会带着满足的微笑从你的课堂中走出来!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6
读书可以使人心明眼亮。怀着对大师敬仰,我又一次在灯下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后,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就好像一位智者,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我的理解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王宇,三年级时转入我班。父母都有残疾。二年级时只上了一个月的课.到六年级时由于基础非常的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我始终坚持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多次鼓励.请同学们对他进行帮助.在班会上表扬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在爸爸生病时,能做饭照顾爸爸,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另外,他的家庭困难,每天只带一点干粮在学校吃。我又给他进行申请,学校给他免去每月伙食费.这样,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到第二次月考时他已经能达到80分了。他从进步中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班级工作也积极了许多。还有个女孩叫孟雪,家庭特别贫困,我就悄悄地把女儿穿小的衣服送给她。有好吃的也当做奖品给她,渐渐地她变了,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也能抬头听讲了……
这些就是我与学生相处的一些点滴、一些剪影。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有很多的感慨。每到过节时都会收到不少学生的短信贺卡。我想,教师的幸福就在这里:和工人相比,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劳作,而是和学生一起过有滋有味的生活。所谓师爱,就是孩子的心加上爱心。在爱的路上我已迈出了第一步,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
有人说,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老师。学生欣赏学生,便可以给学生一点希望,多给于学生一些赏识,便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学好的信心,鼓起实现梦想的勇气。
我班有个学生阿鹏,他是一个小巧可爱,皮肤有点黑的男孩子。他不爱学习,或许从小疏于父母管教,或许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或许是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差的缘故,他每天总有睡不完的觉,走不完的神,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的那双大大的笑眼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渐渐的,相处的日子久了,发现他的有点也就越来越多了。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尽管上课听不懂,也从来不捣乱,偶尔帮我擦下黑板,也乐此不疲。每当下课后,都会主动帮我送教具;每次上课前,也总是有条不紊的帮我准备好多媒体:先开电脑,接着开投影机,然后打开屏幕,最后放下窗帘。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总是开心的等到我的使用。每次我使用时,他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似的,似乎为老师帮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善良又勤快的孩子。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每次默写,他总是错,但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他总是能够正确无误的写出来。或许是平时贪玩忘了背诵吧?也或许是平时就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吧?由此可见他也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他是一个有特长的孩子。很多老师认为成绩差的孩子几乎什么都差,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或许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吧。有一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一次下课后,我让阿鹏跟我到办公室默写句子,他正打算收拾文具跟我走,这时班级里的几个班干部说道,老师,他不能走,最近学校要来检查,班主任吩咐出一期黑板报,而阿鹏就是独一无二的绘画师。听到此话,我着实吃惊不小,带着惊异的眼神看着阿鹏,问道:真的?阿鹏笑眯眯的点头称是,被同学称赞之后的自豪感毫不掩饰的呈现在脸上,我只好让他一展身手了。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那么谁能欣赏孩子,孩子定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因此让我们学会爱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吧,让我们的爱,我们的欣赏如智慧之阳光照亮孩子的每一片心田。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8
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规范,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线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等堂”“活堂”“管堂”,以保证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学生的心灵会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心和爱护。(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9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放在沙发上,每次坐下来就捧起它读上几页。从中学到的值得拿来用的很多,也有的建议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的。但每次都会有所得。下面关于注意力的问题,怎样控制学生注意力,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0
提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这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学生时代读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理念。工作后再读这本书,它却成了我解决教学难题的一剂良方。
一、从心底正视每一节课
还记得文中那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历史教师与别人交流的那番话让人若有所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每个地方都是非常少的。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有些孩子上课爱说话,有些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有些孩子不愿意听课,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不断地在问自己:我的课备得充分吗?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他们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他们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我很向往这样的课堂,虽然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付出努力来设计探索,有时候可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我们应该真正动脑筋来设计课堂教学。
二、从书籍中不断汲取养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吧!
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我们就要把书当成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拥有读书兴趣,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思考。我们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因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的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当然,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才是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典范,我将以教育家为榜样反思自己的言行,遨游书海,丰润教学,将教育家的思想、精神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以更激情飞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力所能及,耕耘不息!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1
利用暑假时间,粗粗浏览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翻开书,才读了十几页,便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标”!
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读书是人类灵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的确如此,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从事教师职业的可贵,我深深的认识到,唯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踏实和安心的。
《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100个教育的事例,每个事例都很生动,更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或长或短,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从这本中还了解到,苏霍姆林的教育思想异常丰富,能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深广。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对儿童的爱”。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爱儿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儿童,才能把心灵献给他们,才能把教育工作纳入儿童茁壮成长的轨迹。他说:“如果跟孩子没有友谊,跟孩子思想上没有同一性,这种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养,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养,对祖国的忠诚只能用积极为祖国服务的行为去培养。”
今年我任教的是苗班,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而又可爱的笑脸,心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迎来了这32个小天使,忧的是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又是刚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较难适应。都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且热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待每个幼儿。刚开始,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大,哭的哭,闹的闹,我们每天早晨入园、傍晚离园时坚持以热情的态度接待家长和孩子,面带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从家长手中接下孩子,让孩子们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师对孩子的爱。陈鹤琴先生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孩子们是天真的,在我们的抱抱、摸摸、亲亲、轻抚、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后,很多的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在开学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午睡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习惯,而且知道午睡过后就是爸爸妈妈来接他们的了,于是只要老师说:“宝贝们,睡觉喽!”他们就开开心心的睡了。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午睡习惯,于是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漫长、难熬的过程。于是在开始的几天里午睡室里难免会传出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看到这一情况,我忙说:“呀!那个小朋友在说话,把小嘴巴关起来,好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没什么反应,仍然各说各的,而且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一急声音就响了起来:“安静!”这下不仅说话的孩子没有停下来,而且还把原来睡着的几个孩子给吵醒了。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和孩子说悄悄话。没想到效果很好。我轻轻地走到一个小朋友跟前,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贴在他的耳边,说了声悄悄话,他笑眯眯的闭上眼睛。我这一举动一下子被孩子们吸引住了,接连几个,他们马上静下来,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对他说什么?”我装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说:“你们想知道我说了什么吗,那么谁先闭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说话我就告诉他。”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赶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闭了起来。于是,我就一个一个的对每个小朋友都说了同样的悄悄话——你是好孩子,老师喜欢你,请你快快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祝你做个美梦!就这样,孩子们都甜甜地睡了,睡梦中,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原来,让幼儿安静的睡觉是那么的简单,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爱,让他们自觉的遵守你的规则。
通过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机,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而且现在的时代在变化,环境也在变,孩子更是在变,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只有读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因势利导,灵活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和老师也建立了感情,我们把重点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苗班的孩子年龄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琐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级来得多些。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为此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带孩子入厕、洗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餐。在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中也要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关注。孩子不愿意吃饭是一大问题,刚入园时孩子们一到吃饭就开始哭着找妈妈。在常规的培养上,老师仔细观察,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
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从以前的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社会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需要搞课题研究、教师个人也要搞课题研究,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教研型的教师?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我们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备课,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那么我们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这样,教师就有可能跟某些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但这种谈话不是长时间的讲解,而是加以指点和提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独立地掌握知识,预防不及格和学业落后。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2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的确如此,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首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我是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识和能力,例如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至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建议和自己的体会。最后谈一下自己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3
读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游行使这个寒冷的寒假也温暖了很多。而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除了幸福与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得出了很多体会。
一、作为教师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地扩充自己。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充自己,始终走在知识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样学生才能在你身上学习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识扩充都将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学习是唯一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因为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学生。
三、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教育应从宽容开始。谁都曾年少轻狂,青春叛逆,用作为一名教师的爱去宽容你的学生,包容他的小缺点,小错误,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却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惩罚措施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学会理解你,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