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东西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东西社区高度重视,积极按照《大江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在围绕“精简层级,区域化管理,整合资源,加强党建组织”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要求下,东西社区以“网格化为抓手,逐渐强化四大功能,全力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指导,深入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服务网络,充分激活社区资源,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合力。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辖区基本情况
东西社区位于大江区西侧,面积约5.9平方公里,辖金农、金溪两个居委会,居民3016户、10166人(其中:常驻人口2061户、7419人,流动人口955户、2747人)。社区党委直属1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党员共有126人。辖区内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物勘院、贵阳朝晖滤清有限公司、贵阳电线厂、大有风机厂等31家公共户单位。
二、居政分离 充分自治
社区围绕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工作目标,按照“居政分离、社区指导、居民自治”的工作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居委会自治职责,健全居委会日常运行机制,理顺居委会与社区的关系,确保居委会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把居委会建设成为居民共同生活、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
(一)回归自治 购买服务
社区紧紧围绕建立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目标,实行“一社多居”的模式,剥离居委会的行政职能,居民原在居委会办理的出具证明等相关事项也由社区承担,真正使得居委会成为在社区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法律依法自治的群众性组织。对于社区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兑现工作经费,实现“费随事转”、“养事不养人”
(二)健全日常运行机制
为引导群众参与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来,社区推行居委会成员分片包块、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制度,不断抓好居民自治工作,密切居委会与居民的关系。社区还建立健全了居委会党组织与居委会联系会议制度,有效规范居委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确保居委会工作的有效运转。在抓好群众日常文化体育活动之余,以群众宣传教育制度为依托,利用元旦、春节、国庆、重阳等节假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主传统美德。
(三)推进“三会一评” 扩大基层民主
在社区整体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建立了社区“三会一评”制度,实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是召开群众意见收集会,由社区议事会或居委会广泛收集居民关心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和社区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议题讨论会,由社区议事会主持召开,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需要办理的事项经五分之四以上的成员赞成后,作为建议意见提交社区党委研究。三是召开议事决策会,由社区党委对社区议事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形成决策,交由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对议事决策会结果和组织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四是开展述职评议,社区于通过召开社区党员、驻区单位代表、居民群众代表参加的评议会,社区党委书记、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就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述职,接受与会代表的现场提问、现场回答,现场进行评议并公布评议结果,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通过实施“三会一评”制度,提高了社区居民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参与度,解决了诸如社区医院停车场建设、环境卫生死角治理、安装防盗门、取缔违规违章延伸占道经营摊点、安装照明路灯、设立治安岗亭等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推进了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三、全面实施社区规范化建设
(一)划分自责界线 统一机构设置
社区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根据自身自责只能,全面梳理社区各项工作,制定了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指导目录,切实划分职能部门与社区的职责界限,明确社区的主要职责为提供公共服务、强化综合管理、协助专业管理、指导自治组织四大功能;在内设机构方面,社区根据城市社区的工作特点和需要,设立了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部、城市管理部、群众工作部四个部门,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二)规范社区形象
社区形象既是社区服务机构的标志,也是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启用规范统一的社区形象,不但可以打造社区的品牌效应,而且便于群 众识别社区服务场所,及时寻求社区服务,也可以方便居民、社会的监督,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亲和力和自身约束力。社区在成立之初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对社区的外观形象、门头装饰、居委会活动中心徽记、社区组织名称、机构名称栏、大厅内导视牌、服务台、便民资料柜、民情专递箱、单位名牌、制度职责栏、管理制度栏以及各种便民资料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统一。
(三)建立规范化的 “一站式”社区工作站
以前群众到社区办事,要楼上楼下的跑,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找,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特别不方便。现在,社区工作站统一设在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涉及维稳综治、计生卫生、民政事务、劳动保障、文体科教、残疾人服务等工作岗位全部集中办公。社区“一站式”服务厅的建立,构建起了规范化政务服务体系,极大的了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提高了社区办事效率,提升了社区服务形象。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规范化社区建设除了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外,还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和服务流程与之相配套,我们通过规范化、特色化的管理及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引导,建立了从工作人员培训到管理、服务的一系列制度和标准体系,为社区各类居民群体提供更加温馨、方便服务。主要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了适应社区体制改革,加强社区自身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一是明确了社区性质和职责。二是对原有社区的各种制度进行梳理、调整、归类,并汇编制册使社区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三是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讲授了基层党建、工作礼仪人民调解、民政事务、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各方面知识,努力提高社工素质,以适应规范化建设的需要。四是是实行人性化化服务。从细节处入手,让人性化服务深入社区,设置统一的便民资料柜和便民资料;统一社区党务、居务、站务公开栏的外观和内容;统一服务台桌牌、功能室牌、工作人员桌牌及和机构名称栏。
四、以“网格化”为载体,切实强化服务
社区成立后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并以网格化为载体不断夯实基础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公共管理、落实行政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条块结合、分片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纵深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一)划分网格 配备人员
根据居民区相对较为分散,既有相对集中的新建小区,也有零落的老旧居民楼,且居民、村民杂居这一情况,结合楼栋、地域等因素以“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为原则,按200-300户左右为标准将金农、金溪两个片区合理划分为19个网格,每个社区网格都设立一个管理团队,由网管理员带领网格联户成员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作为一岗多能的“全科医生”,网格管理员承载着搜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基础工作,真正做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这种方式使社区的嗅觉更灵敏,反应更快捷,最大限度的将党委、政府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真正落实到群众中。
(二)信息建设 上下联动
网格化管理的最大创新就是信息技术与实际区域和管理方式的有效结合。采用网格化管理就是要借助科技手段帮助社区管理,实现管理的节约性、高效性、快捷性、方便性。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网站、居民基本信息库“群众—中心”交流台等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以网格为单位,建立起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库,“对上”社区服务中心与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联网办公;“对下”及时了解社区动态,掌握群众诉求,使“网格化”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三)网格管理 夯实根基
按照区域化党建的要求,社区通过纵向建、横向联的方式构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组织工作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不断夯实党建根基。社区成立后同步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社区党委按照区域化“大党委”的新架构来组建,通过从电线厂、物勘院、农科院等在社区内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中选聘兼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的方式,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联建共建的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同时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委的管理范围,积极探索在社会组织和居民小区建党支部、网格建党小组、建党员责任区,做到有网格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网格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网格的地方就有党的号召,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四)联动网格 切实服务
为拓宽联系和服务的渠道,社区推出了“网格服务联系卡”,以入户发放“网格服务联系卡”的形式,走进居民开展心连心服务。“网格服务联系卡”上将具体网格负责人的姓名、联系电话、便民服务内容以名片的形式全部细化,内容涉及司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医疗、治安消防、户籍管理、养老保险、大病救助、低保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法律咨询等11个具体方面,群众的诉求大到一些事务代办,小到家庭纠纷、政策咨询,都可通过网格长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及时得到反映和解决。一张小小的“网格服务联系卡”架起了居民与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畅通了居民群众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的渠道,真正做到社区的全方位服务。除了发放“网格服务联系卡”外,社区还以网格为依托,通过网格发掘和发展一批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和企业余文化队伍,成立了“东西书画院”、“东西艺术团”、“文艺活动室”为主体的“社区文化活动基地”,定期邀请文艺界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扶持一批文化志愿者、社区文化积极分子,依托他们组织开展木兰剑、太极拳、板凳舞、大合唱、“喜迎十八大书画展”等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在展现社区居民蓬勃向上、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在认真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基础上,以网格为依托,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切实筑牢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防线。社区一是启动了以“建队伍、促安全、保稳定”为主题巡逻实践活动,成立了一支由网格长、民兵巡防排、辖区公益性岗位及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充分利用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辖区内楼群院落、重点部位、逐个网格的全面开展巡逻,全面维护社区治安环境,防止各类安全隐患的出现。二是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巡防面广、管理工作量大的实际,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将巡防责任区进行细化,绘制了“平安社区”防范网格图,在辖区主要单位和治安重点地带,修建了治安岗亭,设置了视屏监控点,不断大力推广“平安e家”和防盗铁门的推广力度,物防、技防与“网格化”管理的有机集合,为辖区群众编织出了一张平安和谐的“天网”。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 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将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继续秉承为群众谋幸福的理念,以“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努力营造一流环境,打造一流队伍,提供一流服务,千方百计提高办事效率,拓展服务空间,用心服务群众,让和谐东西成为10166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东西社区服务中心
2012年9月27日
第二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为高效推进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印露局长为组长,党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各分局局长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按照创新工作项目书的要求,把握重点,逐项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创新基层化解消费纠纷矛盾新模式,推动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全面对接
我局在基层分局设有9个基层分会,在184个行政村和164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348名,在具备条件的商场超市设立了消费投诉处理站112个并培训上岗112名联络员,实现了基层消费维权网络的全覆盖。基层维权网点做到了统一挂牌、统一制度、统一聘用、统一培训和统一台帐,达到了规范受理、规范调解和规范接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建网络的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基层维权网络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我局积极探索基层维权网络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思路,主动推动消费者组织主导的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工作对接。
1.创新思路,探索基层维权网络发挥长效作用的新途径。消费纠纷矛盾近来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呈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针对制约基层稳定和消费维权事业发展的因素,我们将推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与相对已经发展完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接轨联网。全市社会大调解体系,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基层全面落实了机构、场所、设施、人员、网络、经费和考核,形成了规范的运行体系。消费纠纷本属于社会矛盾的范畴,其调解工作与社会大调解的本质相同、程序相近、目的一致,纳入大调解体系不仅必要,也很现实。消费者组织主导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已经初具规模,自成体系,具备与社会大调解接轨的一切条件。新农村建设也要求全面落实村(居)社区包括纠纷调处在内的配套便民服务。尤其是市委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更加为实现消费纠纷调解与大调解的全面对接,创造了更好的有利条件。“消调对接”机制,必将成为健全基层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成为创建平安如皋的创新举措。
2.整合对接,推动消费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工作范畴。
在统一思想在基础上,我们将积极主动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市司法局加强协调沟通,通过机构整合、人员整合、职能整合、保障整合和考核整合五大对接动作,完成对消费纠纷调解融入大调解的全面整合工作。一是机构整合对接。将如皋市消费者协会纳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作为其成员单位,以利各级消协在大调解机制下开展工作。消协基层分会纳入所在地镇(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居)消费维权联络站纳入所地村(居)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合署办公。二是人员整合对接。消协分会人员加入所在镇的大调解中心,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合并进村(居)调解室。全市消协基层分会人员和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全部融入大调解系统,达到了每个镇(区)不少于2名专职的镇级111名调解员,每个村(居)不少于2名专职、平均达到4名专、兼职调处员,总数达到1500人的融合消费纠纷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队伍。三是职能整合对接。将大调解的综合调解与消协专业调解全面融合对接,互补互济,实行各有关部门综合业务指导和综合职能的协调配合,充分保证调解的及时和高效。四是保障整合对接。首先是调解业务保障,与上述相关部门联手,联合各自的基层组织,共同对调解人员就消费纠纷调解业务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规范调解流程,保证调解职能的顺畅。其次是办公条件保障。镇、村(居)两级调解中心和调解室的设施和条件,从办公场所、经费、设备(包括必要的摄像、录音等工具)各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大调解的活动经费由市财政予以拨付,每个专职调解员每年享受政府三至五千元的补助。五是考核整合对接。对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绩效考核,与综治平安创建和社会大调解一并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各镇(区)的考核,各镇(区)对村(居)同样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综治总考核和奖惩挂钩,计入总分。
3.不断深化,把“消调对接”推向规范化运行的轨道 我市将消费纠纷调处与大调解对接以来,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展现了明显的效果。今后将从八方面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一是整合资源。从市级机构到各镇(区)、村(居)领导,将更加重视消费维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融合消费纠纷调解的大调解体系,无论是组织领导资源还是调解工作人力资源,都将进一步增强。二是提高效率。提高村(居)消费纠纷调解率,让消费者在村(居)家门口就可以进行消费投诉,大大方便消费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调解,减少向12315投诉频次,方便基层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效率。三是丰富工作方式。将过去的消费纠纷调解只能依靠消协单一的调解,转变成融入社会大调解的实现各部门联动的综合调解,让调解的威力和效果更加显现。四是规范程序。建立消费纠纷调处情况登记台帐,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互通信息,规范争议额达到一定数额消费纠纷的调解采用人民调解程序,调解过程制作的材料和调解协议书,大额争议的调解协议书提交司法确认,以保障效力。五是扩大影响。通过媒体加强对“消调对接”工作的宣传,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向广大群众进行以案说法,弘扬“消调对接”中的先进典型,获得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各相关部门实现消费维权联动,产生消费维权社会化的总体影响。六是完善体系。把原有的消费纠纷调解制度与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各项制度整合规范完善,扩大社会矛盾大调解对消费纠纷调解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消协专业调解与社会综合调解的全面结合,使大调解体系更趋完善。七是提升水平。全面实现对接后,在社会大调解体系下,达到在充分发挥综合调解力量的基础上,融合专业调解的技术要素,促进消费纠纷调解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消费纠纷的调解质量,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满意度。八是增强效果。实现“消调对接”后,要全面按照大调解的运转体系运行,各镇(区)、村(居)调解机构不但及时受理调处消费纠纷,还将定期分析排查消费纠纷矛盾苗头,加强消费纠纷矛盾的事先防范工作,助动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社会监督,让消费维权的理念深入人心。
“消调对接”,是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新尝试,也标志着我市消费维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举必将为全市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也为我市创建放心江苏省放心消费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登记注册窗口努力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和互动机制。
1.加强外来人口投资创业信息采集机制
凡是到我局申请登记的我市外来人员,我局各登记窗口将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表,以便为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的信息库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2.积极推进外来人口信息登记软件的完善工作。开发一个相对独立的外来人员信息数据对接软件系统,提高外来人口信息采集的科学化。
3.建立和强化外来人员登记注册的绿色联动机制 凡到我市登记注册的外来创业人员,以颁发“绿色服务卡”形式的一证通通行证,通过公安、工商、教育、卫生、文化、人保等各部门建立的人员数据库共享机制,加强外来人员在我市居住、就业、就医、子女上学、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为打造和谐、美好的新如皋而做出我们工商部门的应有努力。
三、创新举措,扎实有效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工作
始终坚持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平安市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平安”做文章,在落实平安市场创建责任,建立建全各项制度方面狠下功夫。
1.发挥组织体系作用,积极推动平安市场创建 积极发挥组织体系的领导作用,统筹安排,具体部署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一是围绕创建平安市场活动的要求及考核细则,各职能机构按照其法定职能,各司其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条抓块包、齐创共建,为平安市场的创建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进一步落实基层工商分局创建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主动抓、监管责任区人员具体抓的责任体制,坚持属地化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落实。三是进一步落实市场主办者创建平安市场的责任,全市43个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按照市“平安市场”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到组织、人员、场所、经费、制度的“五落实”。市场主办单位作为创建第一责任人,努力抓好索证索票、公示、农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安全管理,与经营者分别签订“平安市场”创建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
2.狠抓“六个结合”,夯实平安市场创建基础
一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规范市场主体资格相结合。我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结合每企业年检,对照平安市场建设的要求,对不具备条件的已登记市场,发出责令改正书至当地人民政府和市场主办方,并暂缓通过检验。二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落实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相结合。认真落实市场主办者创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三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市场信用建设相结合。按照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采集录入市场及市场内经营者的相关信息,认真做好信用等级的划分,各市场主办方认真落实市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按季对经营户的信用等级对照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摊位公示,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内经营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意识。四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新“六城同创”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如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卫生镇的契机,努力推进城区及镇所在地市场及设施的升级改造。通过高标准建设,市场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提升,市场安全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档次明显提升。五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结合起来。通过确立市场主办单位、食品经营户责任,进一步整合基础信息台帐,切实加强食品经营户的进货登记和索票索证,加强以食品经营户为重点的巡查监管、食品质量监测和后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六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相结合。在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中紧扣放心消费活动的主题,制作了大型《如皋市放心消费教育巡回图片展》在各市场巡回展出,印发了《百万居民消费教育宣传手册》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识问答50题》让广大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中来。3.创新工作思路,构建平安市场维稳机制
一是将消防安全纳入平安市场建设的正常轨道。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市场负责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消防安全工作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加强制度建设,指导、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健全、完善、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措施到岗,责任到人。加强对消防设施安全性检查,经常联合组织开展对市场主办方消防安全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和行政指导。二是市场与辖区公安分局共建市场安全体系,群防群治。加强市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安装监控系统),增强主办单位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打牢创建基础,确保市场内不发生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被盗、被抢等刑事案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将市场纠纷调解纳入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体系。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横向协作网络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市场内的投诉、举报,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市场内严重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果断应对,快速处臵。
四、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以加强食品经营单位信用建设为核心,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难题,取得明显成效。
1.全面建立食品经营户诚信档案。南通工商局对全市食品经营户建立诚信档案,涵盖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监督检查记录等多个方面,并对食品经营单位诚信状况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如实记入信用档案。同时,根据《南通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一般食品经营户每年进行一次、特殊食品经营户(指经营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和散装食品以及从事食品批发经营户)每半年进行一次信用评价,包括履行自律制度情况、监督检查结果情况等内容,划分A、B、C、D四个信用等级。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监管频次、突出不同监管重点,对守信单位实施宣传鼓励、示范引导,对失信单位进行曝光评议、严格惩处。目前,全市已建立食品经营户档案18437户,占全市食品经营户总数的75.3%,预计年底可达95%以上。
2.设立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站。为加强经营者自律意识,构建市场监管的第一防线,在全市大型超市和大型综合农贸市场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站,明确专人担任站长、副站长。每个食品卖场均细化为生熟肉食品区、散装食品区、预包装食品区和自制食品区,责任分工细化到管理、销售人员,工商部门可通过“倒查制”追责发现问题食品。工作站实现了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可以对消费者质疑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现场公布检测结果。
3.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协管监督队伍。在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都设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联络点,各(行政村)社区均配备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平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引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并及时了解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居)工作人员担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对各类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食品安全监督网。
4.推行食品安全“约谈制”监管方式。工商部门创新出台了《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约谈制度》,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约请食品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负责人到进行面谈,共同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来,南通工商局已与“双汇”南通总代理、食品添加剂批发商、台湾进口食品总代理等食品经营单位约谈28次,发放行政建议书27份,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5.成立“食品流通行业自律协会”。今年5月,我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如皋市食品流通行业自律协会”。协会以督促、帮助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前提,以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为关键,前移食品质量监督关口,构筑商业流通领域中牢固的诚信基石。协会成立后,已有1800名食品经营者签订了食品安全自律承诺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1.继续推动消费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工作。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社会大调解机制的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市场内的投诉、举报,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严重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果断应对,高效处臵。
2.以标准化建设为推手,着力推进市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将紧紧抓住升级改造这一环节,进一步推动城区及农村镇所在地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城区主要市场和农村镇所在地的农贸市场监控系统安装率100%。
3.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六大工程”为主线统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即服务经济“红盾直通车”工程、社会诚信体系工程、队伍建设“三联三防”工程、社团协同维稳工程、工商维权“五进”工程、平安文明市场创建工程。
第三篇:康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康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为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区综治委在全区组织的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相关情况调查摸底活动的安排,我社区进行了详细的摸排,现将社区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社区权小责大。社区工作包罗万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样样工作都重要,但事实上并没有相应行使职责的权力,权责分离现象严重,不少政府部门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作为基层管理和服务的社区,面临的任务繁多,很明显地呈现出社区无限任务和责任,有限权利,不可避免的让居民认为社区的工作做得不细致、不到位,产生矛盾,造成误会。
2、社区负担较重。按照法律规定社区职能大概分为六大方块:政策宣传、教育居民、公共服务、社会调解与管理、协助政府、表达民意,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工作指派多、检查评比多、台帐设置要求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发挥。
3、社区经费短缺。社区无其他经费来源和收入,随着“社会人”转为“社区人”,多数工作进入社区,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提高了,因资金经费限制,制约着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服务,社区也有强烈的自身造血的愿望,但是没有明确的项目和支持,导致无法放手发展。
4、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由于社区人口多,异动性大,人户分离
状况多,在开展社区服务中是以属地管理为主,人员难以管理社区吸毒人员的管理工作。大多数吸毒人员户口在本社区,人不住社区,住房已卖,属于人户分离,不好管理,建议居住地管理。
5、社区环境卫生工作。社区环境卫生工作结合城管革命和两型社区建设,对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使社区环境卫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社区内需要硬化的地段太多,下水管网老化,导致了居民在下雨天出行难。随着社区内养鸡养鸭养狗养鸽的现象日益严重,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已经见不到切实的成效,希望上级部门能够针对这一现象加大打击力度,还社区居民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建议:
(1)请街道协调各职能部门及时有效的为社区开展好各项服务工作。如路灯故障及时修理;老化电线线路的维修和检修;房屋的修缮和下水道的清污;绿化部门对社区花坛及时打草、整枝;环卫部门对社区垃圾及时进行清理;水务部门对社区进行排水管网的清淤等,减少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怨声。
(2)社区人口趋于老年化,急需增设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并新修建卫生服务站,便于社区集中掌握老年人的状况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恳请上级领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能否增设老年人服务、救助专干人员。
(3)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和减轻社区工作量,将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帮助社区完善物业管理功能,使社区更好的服务居民群众。
(4)社区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除社区负责人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学习、交流,掌握更多的民情民意,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更恳请上级领导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学习,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全局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还要继续发挥好社区在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作用,多给百姓提供活动场所和空间,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网吧、出租屋为重点,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方式,发挥好部门与社区的共同作用,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本着资源少浪费、资金少投入的原则,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同时广泛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使百姓生活得平安、幸福。
康乐社区
2012.04.25
第四篇:健康路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2013年健康路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你们好:
健康路社区东临承德北路;西临银川路;南至健康东路;北至废黄河。社区总面积约72000平方米,总户数:2714户,总人口:7083人。辖区单位4个,包括八二医院、石油公司、联通公司、幽兰都大酒店;9个小区和生活大院,包括八二新村、拥军新村、水岸名宅、康城明珠小区、党校宿舍、农校宿舍、财校宿舍、水文局宿舍、水利局宿舍。
近年来,在淮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化对社会管理理念、制度体系、方式方法的创新,以网格为单位,“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和新进展。现将社区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拓展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搭建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自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将社区划分为五个网格,通过信息平台录入事件3598件,对每一个事件认真梳理、仔细分析、上报协办、跟踪回访,主要以1、2、3、4的形式办理群众利益诉求。
1、是指一个宗旨。
一个宗旨是:以人为本,用心服务。
2、是指2支队伍:专职队伍与志愿者队伍。
专职队伍是:综治专干与协管员。
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等。
3、是指在了解到网格中出现事件的解决方法的三步骤: 第一步,是在了解到事件的原因,研究解决办法。
第二步,是办结后总结经验。
第三步,是汇报事件办理后回访群众的满意率。
如:社区孤儿徐上,父亲早逝,母亲远嫁他乡,奶奶二级残疾,祖母也与其生活在一起,一家四口全依靠着爷爷退休金生活。
通过网格走访,我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马上开会研究解决办法为其联系民政部门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安排了淮安日报社与其结对帮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同时这类关爱行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关心与支持,清河区区委书记王海平等多位领导,先后都为徐上等同学送去了慰问金,鼓励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另外由于第一网格八二新村地势低洼,一道雨季,容易形成洪涝。加之前期的修路造成了下水管道的堵塞,网格协管员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及时通过平台上报,市政部门及时的解决了问题。
4、是指四及时:利用社区资源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内加大力度宣传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上报事件、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二、运用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特色服务载体。
构建流动人口的服务体系
我辖区内有流动人口576人,流动人口管理在社区一直是一个难题,今年我社区把为流动人口家庭服务渗透到各项活动中,成立了健康路社区家庭人口文化公共服务室。为探索社会管理新方法,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促进辖区的社会稳定。
健康路社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面积达150平方米,包含人口家庭生育药具吧、人口家庭政策吧、人口家庭说说吧、人口家庭宣教室、人口家庭文化书屋五个部分。中心依托社区,以服务家庭为重点,坚持公益性质,服务由育龄人群家庭向全人口和生命的全过程拓展,由单纯的生殖健康服务向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拓展。对计划怀孕家庭、0-3岁婴幼儿家庭、青春期家庭、育龄期家庭、更年期家庭、老年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七类家庭开展个性化服务。探索社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室建设新模式,实现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拓展。
1、人口家庭生育药具吧。提供有效避孕促进、生殖健康促进服务。药具吧分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宣传一角和药具摆放陈列橱窗.人口家庭生育药具吧是为育龄群众提供的一个方便快捷的药具领取服务站.2、人口家庭文化“政策吧”。计生相关政策上墙,方便了育龄群众及时了解计生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宣传。
3、人口家庭文化“说说吧”。为育龄妇女设置了私密空间,可以为育龄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与育龄妇女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空间。
4、人口家庭文化宣教室。发挥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先导功能。坚持面向全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传播政策培训活动及文化娱乐活动,营造和谐计生氛围。
5、人口家庭文化书屋。人口家庭文化书屋设置开放式书柜、阅览桌椅、电脑等基本设施。共关于人口文化类图书200多册,各种杂志报纸近10种种,音像制品10余种,视群众需求逐年增加相适应的文化书籍。
搭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平台。
2012年初,清河区首家“希望来吧”在健康路社区揭牌。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搭建一个学习和活动的阵地、为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搭建一个平台。一年来,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5项内容开展了各类关爱活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社区“希望来吧”的实际,开展“四个一”的特色建设。
1、是建立一个档案。为“希望来吧”的每个孩子建立档案,记录孩子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有何愿望等。为每次活动建立档案,活动之前有方案,活动之后有总结,包括参加活动孩子的情况和志愿者的情况。每个季度进行资料整理收集更新。
2、是帮助一个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到“希望来吧”的孩子,志愿者们都尽心尽力,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定期与其沟通,在自护能力、生活资助多方面给予关爱。如在“六一儿童节”,“希望来吧”开展了慈善募捐活动,展出了20块以“关爱儿童,远离灾难”为主题的展版。这次爱心捐助为社区一白血病孩子献上了一点绵薄之力。
3、是培养一个兴趣。“希望来吧”在为孩子进行学业辅导之外,还更加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书法、体育、唱歌、电脑等兴趣班,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如在暑假开展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架起爱的桥梁”活动,培养孩子们对航天知识的爱好,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4、是搞好一个活动。为了扩大“希望来吧”的影响力,与清河团区委开展的“和谐社区青春行”相结合,实施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将学校、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团组织结对“希望来吧”,在每个月开展一个孩子感兴趣并有帮助的主题活动。如在“学雷锋”日,开展了“观”、“谈”、“学”、“乐”等学雷锋系列活动,制作雷锋生平事迹的PPT,与孩子交流雷锋精神。
截止目前,定期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服务队3支,人数57名,服务孩子700多人次。
发展温暖老年人群体的延伸力。
除了让辖区单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我们网格关爱行动中,与社区中空巢老人挂靠帮扶之外。我们也让一些服务性企业参与其中。
3月23日围绕着“社区梦”一主题,健康路社区进行了“社区梦”系列活动内容之一-----雷锋志愿者活动暨兴淮家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赠机仪式,社区党员、社区盲人志愿者、社区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关工委、社区近百名老人及居民参与了此次活动。为探索新时期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新形势、新内涵的实践,在社区培育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弘扬雷锋精神和关爱社区老人,丰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我社区的家政行业企业协会的会员单位江苏兴淮科技有限公司,向社区10名党员和老人捐赠养老服务手机10部,并向我社区老人免费提供信息服务,此项为老服务进一步丰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让社区老人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对社区居民的关怀。此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的赞成,他们坚信,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社区梦”为主题的建设活动,一定会让居民更幸福,社区更和谐。
第五篇: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家家景园社区成立于2007年4月,社区范围以青阳路以西,史河路以南,淠和路以北,樊洼路以东,总面积约 1.15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有颐和花园、庐阳佳苑、理想年代、亲亲家园、家家景园等物业小区和安徽省地震局、省农机所等单位。辖区共有住宅楼182幢,共计 6978多户,总人口约13208人。社区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狠抓落实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将社区各项工作朝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现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蜀山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举措,明确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目标、新方向;判断改革新形势、新内容;探索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打造深化创新工作的新机制、新亮点。全面提升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科学化、人性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合肥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社区以此为契机,以解决当前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继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准则,着重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服务管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管控、社会要素管理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工作、推进虚拟社会创新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八个方面,努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基本原则
本着党政主导、部门负责、社区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社会
管理创新工作全面负责、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基层管理网络,发展壮大基层组织,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理顺基层组织间的关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同时,按照综合治理的思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力量,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
二、主要任务
社区建立完善健全的网络资源信息体系,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民生工程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服务优先作为贯穿社会管理的红线,把社会建设特别是把强化基层基础作为社会管理的突出内容,把资源整合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办法,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有力支撑,把项目推动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追求。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推进社会就业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覆盖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借助社区社会保障的平台,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辖区内困难群体就业率。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压力,巩固和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2、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争创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社区,促使辖区内各企业和单位保险的缴纳。扩大城镇居民全民医保的参保比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区的社会公益事业,救助辖区的特困群体,促进社会服务和谐文明。全面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信息共享、基础完善、机制健全的公共就业保障服务平台。
3、推进小区业委会组成建设。在现有小区的基础上,加强指导
物业公司的管理,指导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
(二)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
1、深化社区网格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网格责任人聘用、评价、淘汰、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以百姓需求和管理需要为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受理渠道,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原先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资源,支撑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破传统的部门和空间界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格化管理中实现及时发现、反应灵敏、处臵有方和管理高效。
2、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切实增强社居委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协助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居委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
3、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和惠民直达工程,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建立社区人口、单位基本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动态更新。
4、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依据为民服务理念,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扩大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设立“一站式”办事大厅,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帮。
(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创新
1、完善社会矛盾化解组织体系。完善社区、辖区单位二级调解工作平台,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作范围、职责和要求。规范社区、辖区单位调委会或调解小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乃至小区、院落等更小单元的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社会矛盾化解组织体系。
2、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做到“有场地做事、有专人干事、有经费办事”。
3、坚持依法治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社区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行政执法,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对群众反映合法合理的问题及时有效依法按政策解决,对群众无理诉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
(四)推进社会稳定风险管控工作创新
不断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关注社会舆情,定期搜集、分析、研究、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问题。加大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力度,加大对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调度化解力度,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五)推进相关社会要素管理创新
1、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
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和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期的安臵帮教工作,建立社区帮扶机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等问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及时掌握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动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依托相关成熟的信息网络,对流动人口实行有效动态管理。
3、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社区依托现有的志愿者队伍,继续在社区居民中征集热心社区服务、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六)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工作创新
1、深入推进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明确社区综治工作中心,配齐配强专职主任、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
2、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物业小区按照《合肥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要求,配齐配强保安人员和值班门卫人员。
(七)推进“两新组织”管理创新
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对非公企业新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准确掌握全街新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并登记造册,建档。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服务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推动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
三、工作特色:
1、打造社区文明示范商业街
利用社区荣获全国商业示范街的机遇,打造一条文明创建示范街,在社区商业网点内选择一些文明经营、管理规范的商户进行授牌:文明示范经营户、党员示范经营户,结合社区浓厚的商业气氛,以点带面,带动周边的商户共同文明经营,打造十分钟商圈,使整个商业社区的环境更加优美,成为社区新的品牌和亮点。
2、打造社区商务网络平台
利用社区商务35114网络平台,将法律援助、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公共事务消费等内容纳入其中,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商业服务信息化,推动社区居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形成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有效互动。
3、打造心灵茶吧
家家景园社区是以小区居多,而小区居民大多是社会中产阶级以上,文化层次较高。为构建和谐家庭,有效排解工作和生活压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打造了以心理咨询、交流为目的的—心灵茶吧,为社区和居民彼此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心灵理疗师科学把脉,打开了心结,让紧张的情绪在这里得到轻松的释放。心灵茶吧还集计生宣传教育、民事调解、以及学习、培训、交流、休
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已经是社区的心灵乐园。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心灵茶吧进校园、进机关、进小区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很好的反响。让社区内的矛盾、隐患及其他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在轻松交流中化解。
4、打造少年法庭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肥市凤凰城小学和社区联合举办了“送法进校园”活动。凤凰城小学党支部书记陈平宣读了关于聘任胡权明副庭长、陈华琳审判长为该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决定。并由校长彭林、党支部书记陈平为他们颁发了聘书。此次活动针对在未成年犯罪中,很多青少年曾经都是优秀学生,但青少年意志薄弱,容易沾染上各种坏习惯的特征,因为一时失足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教训发人深省。法官们结合大量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向全体学生阐述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传授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听,仔细的记,并与两位法官现场互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还到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参观了大法庭、以及关押犯人的羁押室。还坐在审判席上亲身体验了一下当小法官的滋味。
在此“十二五”开局之年,社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