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大财富“蛋糕” 给力幸福湘潭 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做大财富“蛋糕” 给力幸福湘潭 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
一
加速转型发展,建设富裕湘潭。努力实现四个倍增,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倍增,达到200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50%;财政收入倍增,达到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倍增,达到1800亿元;居民收入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2万元。
——摘自《大开放、大转型、大跨越,为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湘潭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湘潭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展愿景振奋人心,宏伟蓝图引领未来。把发展愿景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美好生活,湘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奏响了建设幸福湘潭的时代强音。这是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紧扣发展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湘潭的生动体现。
富裕湘潭、宜居湘潭、文化湘潭和法治湘潭构成幸福湘潭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将“幸福”这个只能感官体验的理念具体化。而建设富裕湘潭,做大财富“蛋糕”,无疑是290万湘潭人民幸福的基础和源泉。
富裕湘潭的强大动力是转型升级
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既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实现个人尊严的必然条件,也是幸福感的基本支撑。市发改委一位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的人士提出,物质富足是建设幸福湘潭的基础。所谓物质上的富足,从城市来讲,就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提升,从个人来讲,就是经济收入、物质财富,包括吃穿住行等各项基本生活要素的满足。城市的财富、个人的物质富裕从哪里来?关键还要依靠产业经济实力的提升。
要实现物质上的富足感,必须尽快增强经济实力。然而经济总量和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未来湘潭市将大力吸引一批龙头项目、产业项目和“三高”项目,通过发展高附加值、高产值、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促进经济总量和质量迈上新的台阶,提升老百姓的收入,增强全市人民的物质富足感。
“未来五年,60个重大工程、600多个重大项目足以支撑湘潭市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市发改委这位人士说,这些还不包括规模以下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今年预计产生的投资额计,湘潭市600多个项目需要6000亿元投资,其中产业投资将占到3000亿元,推动力将是巨大的。”并且,湘潭市产业投资将集中在“3+3”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正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域发展的现实体现和必由之路。
富裕湘潭的突破口是壮大现代服务业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到2016年,全市三产业比重提高到38%。
目前,湘潭市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只有34%左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产业无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腿”。以2016年我市GDP达到2000亿元计算,三产业增加值将要达到760亿元。要达到这个目标,未来5年湘潭市三产业年均增幅必须达到18%左右,远远走在GDP增幅的前面。
“下达如此艰巨的任务是因为,三产业相对落后,与我市所处的地位、区域和所拥有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市发改委负责人指出,正因为有较大差距,才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这恰好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和着力点。发展壮大三产业,才能真正藏富于民。
壮大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湘潭市的优势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地处长株潭核心的区位优势;二是市内优越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基于此,发展三产业的重中之重是打造千亿现代商贸物流业和千亿文化旅游产业。
业内人士提出,湘潭市要树立“服务业壮市”的理念,在思想、组织保障和人才经费上优先培育壮大服务业。要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要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产业。在我市现代制造业大发展、大转型的背景下,强化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两者互动、良性发展。
拉长三产业“短腿”,发展现代服务业,湘潭市两大优势领域如何发力?专家指出,打造千亿商贸物流业,重点要培育和引进几个物流航母企业,织就全国物流网络,实现一线城市一日、二线城市二日到达。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是突出抓好韶山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配套,优化环境,构建红色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体系。
富裕湘潭的根本是人民幸福
幸福感更偏重于精神层面,而“富足感”更偏重于物质层面。幸福是相对的,富足感也是阶段性的,富足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有新的要求。市财政局一位负责人认为,重要的是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在财政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通过提高劳动者收入、提供更多社会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和群众的需求,使尽可能多的市民可以持续不断地感受到富足。“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好了,但如果彼此之间贫富差距太大,那也会降低人们的富足感和幸福感。所以要让人们有‘物质富足感’,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基本均等化很重要。”财政局这名负责人说。
市委党校一位专家认为,富裕湘潭含义丰富,不仅仅是个经济概念,还是个政治社会与文化的综合概念。富裕湘潭首先表现为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经济倍增: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倍增,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倍增,达到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倍增,达到1800亿元。经济总量倍增带来的直接收入和财政收入增加带来的转移支付是居民收入增加的源头。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的同时,我市将健全收入分配和增长机制,缩小城乡、区域、群体、行业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富足感。
“两个率先”为居民收入与地区发展同步增长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通过推动湘潭率先城乡发展,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以城带乡,城乡居民将率先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实现韶山率先富裕,加快韶山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湘潭实现共同富裕。社保扩面提标、医疗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增加等民生改革,也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方式。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效率提高同步,不仅是中央政策的要求,也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明确目标。“四个倍增”最终落脚是让湘潭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宁夏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上)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代表自治区党委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三、突出主题主线,推进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全区人民美好精神家园;
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
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九、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提供坚强保证。
报告第一部分,回顾了我区自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报告第二部分提出,到2020年,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这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今后五年,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我们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同时分析了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进而提出了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宁夏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图说报告:
重点提示
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奋斗目标:到2020年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力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民生指标达到全国上游水平;力争实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五个翻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社会管理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六个明显提升”。
数说报告
2011年与2006年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60.8亿元,增长1.8倍,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0亿: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71.4亿元,增长2.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0亿元,增长2.6倍。
2.7倍:5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8.5亿元,增长2.7倍。
8:特色优势农业规模扩大,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
85%: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6公里,85%的行政村通硬化路。
6: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县(市)由1个增加到6个。
成就辉煌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之一。
要求和愿望:到2020年,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谐富裕: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增进宗教和顺,崇尚诚信友爱,促进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开创富民兴区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实现“五个翻番”、“六个提升”。“五个翻番”即:2016年与2011年相比,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六个提升”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存在的问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区的基本区情,经济总量小,山川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依然脆弱,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任务艰巨;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强、作风不实,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七个必须: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宁夏的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宁夏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形势,与时俱进地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必须牢记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稳定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两大战略:今后五年,我们要努力实施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加快沿黄经济区发展,把沿黄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统筹山川发展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大力支持中南部地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机遇大于挑战:今后五年,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机遇。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凝心聚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漫画报告:
塞上风光惹人醉:现代服务业提档增速,旅游业迅速发展,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
安得广厦千万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塞上农民新居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
黄河金岸美如画:沿黄经济区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并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着力打造“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形成一定规模,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全面展开,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免费午餐惠学子:中南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全区所有县(市、区)均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
健全保障安民心: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立了高龄老人、孤儿最低养育和残疾人津贴制度。
宁夏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下)
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
纵览报告
报告第三至十部分,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重大目标任务,具体阐述了今后5年我区必须做好的一些具体工作。分别是突出主题主线,推进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全区人民美好精神家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提供坚强保证。
报告指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速,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夯实富民兴区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为民导向,深入实施民生计划,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为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贡献。
报告指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竞争新优势。必须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重要位臵,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谋发展、共创伟业。要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重点提示
未来5年,宁夏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图说两会
数说两会
两场硬仗
实施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要打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两场硬仗。一方面,通过生态移民等攻坚工程,解决35万不宜生存、不宜发展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要按照既定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立足实际,加大力度,整体推进,解决其他65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
一个大城市
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的理念,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提升“黄河金岸”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发挥银川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发展完善石嘴山、吴忠、中卫等沿黄骨干城市功能,努力形成西部重要的城市群。
三大千亿投资计划
坚持做大增量与提高质量并重,资源开发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并重,提升传统产业与壮大新兴产业并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着力实施“三大千亿投资计划”,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
两型社会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更大贡献。
三个离不开
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
100多万
解决好中南部地区100多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既是艰巨的发展任务,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五湖四海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善于维护团结稳定的干部选拔上来。
两个务必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
十八大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好今年的各项任务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恪尽职守,再接再厉,努力做好改革、发展、民生、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精彩片段
农民变市民
大力发展一批基础好、有特色、吸纳人口能力强的小城镇,统筹好城镇化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切实解决影响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促进农民变市民。
文化“走出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强市、县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发展民族区域优秀文化。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宁夏特点、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大力培养基层文化人才和文化拔尖人才。
“退”出新天地
坚持保护优先,巩固扩大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成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扎实推进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沙产业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进沿黄城市带绿色景观长廊、贺兰山东麓生态产业长廊、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长廊和六盘山生态保护长廊等建设,促进全区整体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不断扩大开放
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中阿经贸论坛,努力争取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把宁夏建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深化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经贸交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
团结稳定是福
团结稳定,是我们过去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各族各界干部群众,都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团结稳定,反对分裂**,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好形势做出积极的贡献。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关心爱护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基层干部。
加强反腐倡廉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源头预防。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漫说报告
风清气正促和谐: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形成敢于干事、敢于担当、敢闯新路的浓厚氛围。
文化繁荣全民乐: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为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生态移民拔穷根:通过生态移民等攻坚工程,解决35万不宜生存、不宜发展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让全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教育发展要均衡: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医疗保健康: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篇: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在省委外宣办和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就了四川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何确保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新闻发言人唐文金回答简练,他进一步向与会记者阐明,省委认为,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抓落实是当前关键。唐文金介绍,在此方面,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贯彻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省委一直强调和坚持“一心为民,干在实处”。“这些年,省委一直把抓落实与作决策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唐文金说,决策前,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谋定而后动。决策后,雷厉风行推动落实,特别是建立了一套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套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列出清单、挂图作战,“清单制+责任制”等,具有新时期抓落实的工作方法特色。“尤其是大家都知道,省委带头、几套班子齐上阵,到任务最重的地方、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推动工作、解决问题,齐心协力推动中央大政方针落实,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唐文金说。
“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必须把准正确前进方向,坚定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党代会重大部署落地落实。这是省委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总的要求。”唐文金介绍,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省委已经作出一系列部署。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会上,王东明同志提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要沉浸在既往的胜利喜悦中,而要去迎接新的”赶考”,去征服新的”雪山草地”,清醒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再出发、再前进。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上,新一届省委提出在五个方面作表率,既是向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又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十一届省委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在研究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对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作出了部署。
接下来把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同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省领导带队深入联系市州和基层,深入贫困县贫困村,上下联动开展专项督导,督促推动稳定经济增长、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汛期防汛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当前工作,将学习贯彻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数字解读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数字解读
怀柔区旅游委党委书记 马传辉
1.一个主题、一项战略任务、一个指导思想、一个精神
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
战略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指导思想:今后五年首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践行“北京精神”,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设“五个之都”,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2.两个格局、两个全国前列
两个格局: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两个全国前列:(1)必须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以首善的标准努力使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我们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3.三个北京、三个中心、三个作用
三个北京: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
三个中心:首都发展建设必须更加有利于发挥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作用。
三个作用:在国家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有条件、也必须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1)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2)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3)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弘扬践行“北京精神”,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时代精品,努力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把首都建设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城市,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4.四个部分、四个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四条基本要求、四个服务、四个品牌
四个部分:报告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主要讲了“成就的12个具体表现”、“六条经验”和面临的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第二部分,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主要讲了“四条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的六个方面。第三部分,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主要任务,主要讲了“六大任务”。第四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主要讲了“六条要求”。
四个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进一步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2)推动城乡一体化,解决城市发展中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问题,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3)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好民生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4)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首都工作做得更好。
四条基本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首都的工作职责;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一定要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一定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四个服务: 面对国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大势,北京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必须以更高标准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首都各项工作必须更加有利于:(1)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2)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3)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4)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四个品牌:(1)“北京服务”品牌。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方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实体经济。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下力气培育“北京服务”品牌。搞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发挥“京交会”品牌效应,加快推动国家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形成与世界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国际商贸中心。进一步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着力扶持优质品牌金融企业,加 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国家文化金融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场外市场发展,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培育研发、设计、工程技术和科技中介等服务业态,加快“设计之都”建设。充分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作用,按照资源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利化、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北京创造”品牌。要紧紧围绕培育一批“北京创造”品牌,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石化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首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3)“安全农业”品牌。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和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建设,增强首都农业的应急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树立“安全农业”品牌,下力量抓好世界种子大会、世界葡萄大会为代表的会展农业,提升郊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4)首都文化品牌。着力打造首都文化品牌,重点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文化活动,办好各类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文化品位。
5.五年工作回顾、五个发展、五个一流、五个带动、五 个之都
五年工作回顾:五年来,北京市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12个方面,即:圆满完成筹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历史性重大任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呈现新态势;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开创崭新局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五个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必须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首都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推动包容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步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各类发展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推动和谐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管理,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就业、绿色生活,率先把北京建 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开放发展,就是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区域合作的能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引进集聚国际高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首都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
五个一流:(1)回顾十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我们深感过去的五年,是办好大事喜事,建首善、创一流的五年。(2)
我们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3)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充分发挥教育特别是首都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基础性作用。(4)充分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作用,按照资源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利化、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5)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
五个带动:(1)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建设,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2)加快北京新机场和新航城的规划建设,提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南部地区加快发展。(3)加快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建设,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4)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5)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抓好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都核心演艺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标志性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航母。
五个之都: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6.六条经验、奋斗目标的六个方面、六大任务、党建工作六条要求
六条经验:报告中,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二是必须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三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五是必须坚持把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六是必须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奋斗目标的六个方面:今后五年,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二是城市功 能持续优化;三是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四是首都文化日益繁荣;五是改革开放不断突破;六是市民福祉明显改善。
六大任务:今后五年,首都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任务,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三是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四是全力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五是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六是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党建工作六条要求:报告第四部分,在讲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要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二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三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四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五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六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五篇: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转型升级,轻舟驶向新蓝海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转型升级,轻舟驶向新蓝海
“必须把握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省党代会报告掷地有声,让京山县委书记周志红既充满期待,也深感责任重大,“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第一县,动力更足了。”
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转型升级成为热词。各地努力谋划产业发展蓝图、抓好产业链创新,铆劲向前。
“两个转变”
让湖北经济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如何实现“两个转变”?省经信委主任王祺扬表示,过去五年,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7万亿元升至4.9万亿元、全国第7位,但新兴产业占比较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亟需加快结构调整和实现转型发展。
他认为,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力实现调结构转方式的“金钥匙”。要加大优势骨干产业技改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力度,加速推进市县域产业融合发展和重点产业园区集群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高度化;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为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腾出空间;更好发挥“政”的作用,着力建设营商环境,推进“降成本32条”落地生根,打好制度性交易、融资、用能、物流等降成本“组合拳”,增加企业获得感。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等。
武汉大学教授邹薇建议,未来五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湖北经济发展质量。比如,建设“创新湖北”,在武汉发挥“双自联动”效应,通过开放促进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将人力资本优势转化成创新优势。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迈向中高端水平
产业发展是富民之源、强省之基,产业优则经济优。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质量强省建设,建成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形成20个以上千亿元产业。
王祺扬表示,经济下行压力既是“危”也是“机”。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围绕质量强省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着力开展“三品”建设,大力加强重大产业谋划、技改投资和招商招才工作。一方面做优存量,加快推进全省企业兼并重组、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有效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做大做强食品、石化、汽车、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努力打造20个以上千亿元产业、10个左右5000亿元产业、3个左右万亿元产业;另一方面做大增量,大力谋划芯片面板、北斗导航、光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有本省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省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邹薇表示,湖北制造业门类齐全,贯彻“中国制造2025”纲要,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在激光通讯、软件、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业研发基地,培育一批高品质的湖北制造品牌。
点燃创新引擎
汇聚发展新动能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发展共享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与劲牌联手对上甑工序攻关,成功研发出上甑机器人,省时省力,酒品质也得到保障;烽火科技集团将每年销售收入10%投入研发,形成了以“一根光纤可容纳135亿人同时通话”为代表的系列全球领先技术。“全面振兴实体经济,令人振奋、令人神往、催人前进。”湖北新冶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国忠表示,没有落后产业,只有落后企业,只要持续、坚定不移地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传统企业也有广阔发展舞台。
邹薇表示,对传统企业注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也可使其从传统一跃跨入新兴。借助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传统企业乘势插上腾飞翅膀。
她指出,湖北正面临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等重大机遇叠加,企业要充分把握机遇,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拓展新领域、焕发新动能、构造新竞争力,把湖北经济发展推上新台阶。
在变革的关键节点,谁把握了发展大势,谁将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