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大全
抢抓机遇 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 实现贵州农村信用社新跨越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有感
国务院1月12日颁布了国发〔2012〕2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意见》在贵州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全省上下对《意见》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宣传。
通过领导的解释讲解,以及与各位同事的交流、讨论,使本人受益匪浅。现结合我个人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实际,简要谈一下对国发2号文件学习的心得体会:
国发2号文件是自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使贵州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在这样一个有利的发展机遇下,必然会有更多的社会金融需求被提出来。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服务贵州经济的地方性银行,我们要加快内部的改革,完成转型、为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一、要加快自身的改革速度,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贵州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2003年改革试点以来,逐步摆脱了体制落后,管理滞后的形象,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建立,经营管理状况初步得到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严重制约信用社发展的方面。不利于在当前历史机遇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经营对象的限制。由于改革的不够深入,信用社的经营的主要对象仍然被限制在农民、个体工商和农村微小型企业这个范围内,盈利能力有限。
银监会规定农村信用社单户贷款额度不能超过资本净额的10%,而我们许多县级信用社资本净额都低于2亿元,这就意味着农村信用社的单户最大贷款额度只能控制在2000万元之内,很难满足资金需求较大的涉农项目。
同时国家要求,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必须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开户办理。这些方面都不利于农村信用社扩大资金来源,也不利于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地位。
(二)、管理水平的限制。信用社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但是员工结构老化,硬件落后,管理手段以行政命令为主、经营目标对象自身承担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信用社管理水平提升。
联社的管理仍然是沿用粗放型的思路去进行,没有系统性业务产品的规划,业务发展仍然还是靠“公关”模式来带动。处于一种被动的经营状况。信用社这几年都在招收年轻人才充实员工队伍,但是很多都是让其分散到各个基层,没有组织起来,对联社的工作起到良好的“参谋”团队作用。
农村信用社的基层法人以县域金融服务为主,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旦出现重大风险都会危及到全省的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只有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建立“治理结构的现代性、服务水准的现代性、资源配置的现代性、风险控制的现代性、管理内涵的现代性、企业文化的现代性”的现代银行制度。
二、突出重点,大力开发和规划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国发2号文件根据贵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这是充分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福泉市位于黔中腹地,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农村信用社作为福泉市的金融机构排头兵,在今后支持“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户经济作物种植等《意见》中的重点方面必须发挥好自己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要把产品创新当作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满足客户需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可以覆盖客户多方面需要的产品线。除开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干部职工信用贷款”外,当前要大力打造个体工商和中小企业贷款品牌,提升福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三、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
全省农村信用社都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落后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们要把提升网点服务
硬件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对老旧网点争取在1-2年内全部完成统一的重建改造工作;在全省各乡镇特别是在只有临时服务网点的地方,安装存、取款一体机等便民设施;加快业务系统的开发或者引进。从而提升我们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形象。
农业是社会的根本,是发展工业的基础,是发展社会经济必须解决的问题。贵州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省份之一,要实现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搞好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可以预见,国发2号文件下发后的今后几年内,贵州的各行业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农村资金的缺口将会短时间内变得很大。而农村资金缺,本质上就是农村金融服务弱。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的地区性银行,我们要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农户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牢牢结合起来,坚持开发式金融服务方针,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加大资金支持,帮助广大农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本文为缩文版,仅供参考。
采薇山人
二〇一二年三月零七日
第二篇:学习国发2012_2号文件心得体会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贯彻和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贵州人民不仅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更要善于突破常规、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品质。只有摒弃束缚贵州发展的一系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创新不息、突破不止、敢想敢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因此,我,作为作战在贵州教育一线的教师,问责自己贵州的发展我该怎么做?值得深思,因此,我将我的学习感悟归纳如下:
一、作为教师,要充满爱心、忠诚于教育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是要当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最大的追求。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篇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只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我们对每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实施教育引导。善待学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表情是严肃的,学生的神情是恭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难以闪现,更不用说创新发展。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明示我们教师理应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让位于独立、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记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合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用赏识教育,接纳学生发展中的缺点,使学生真正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切实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以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言,由于教材的内容通常具有相对成熟性、稳定性,其相对于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滞后,因此教学内容中最新科学成果的融入、渗透等形式的更新工作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富有责任心的教学第一线教师。就教学方法的改革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上,首先要确立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懂得上课是教师引路、提供线索,掌握知识主 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其次,要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在信息时代,教学中还要将传统的“板书”与多种信息手段结合,如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这对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工具和科研手段很有意义,也会起到激励创新思想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和平时的交谈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因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最好的知识信息,而且是教师个人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老百姓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个人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或自己的技术能力落后于时代,即使有心为人民服务,也无力做到,也是空中楼阁。因而我们牢记温总理的讲话,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教育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惟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哲人所说,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它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无限空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总之,国发[2012]2号文件已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矛盾和任务。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育的伟任,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全新的观念,全能的素质迎接新的挑战,把教育教学工作提到一个新的台阶。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落实(国发 2号文件)开展”错比进位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小结心得体会 —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有感
国务院1月12日颁布了国发〔2012〕2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意见》针对西部欠发达省分落后的主要矛盾,及加快发展贵州省的主要任务,尽快缩小与地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提高全省团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省农村信用社、六盘水联社及时组织广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并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良好的开展,在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联社及下属部门也通过了在会议中领导解释、讲解,结合实际工作及自身岗位落实会议精神,以及与各位同事的交流、讨论,使本人受益匪浅,不管是精神及工作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现结合我个人的实际,谈一下对国发2号文件学习的心得体会:
国发2号文件是自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台,使贵州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人民的深情厚爱。省联社结合2号文件的精神开展了“增比进位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并做出了相关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深刻把握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开展“增比进位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目标要求
开展“增比进位 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抓住发展机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结合农村信用联社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利用支农优势,通过省联社、六盘水联社组织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首先达到思想统一,行动自觉,管理制度完美,部门协调,实现“三个领先”、“四个突破”、“五种能力”、“六大作为”的总体目标。
全省各行业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下,必然会有更多的金融需求被提出来,为使我们能适应大好形势的发展,我们要加快内部的改革,完成转型、提升队伍综合业务素质,全面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内部机构改革速度,建立完整的银行服务体系
贵州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改革试点以来,逐步摆脱了体制落后,管理滞后的形象,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不利于我们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难以把握大好的发展机遇,现跨越式发展。
经营对象的限制。由于体制改革的因素,信用社的经营的主要对象限于农民、个体工商和农村微小型企业这个范围内,盈利能力有限。相关规定的制约,使得农村信用社在一定情况下,资金来源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使得企业很难满足资金需求较大的发展新趋势。也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壮大,更不利于我们支农主力军发展。
信用社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但是员工素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基层管理手段及制度的落实不及时到位,使得良好的管理制度,在执行中有了一定的差距,各项文件精神和工作目标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优化结构,硬件更新,管理手段的提升,经营目标对象及自身承担风险能力强弱等问题,都影响着信用社发展提升。
农村信用社只有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建立“治理结构的现代性、服务水准的现代性、资源配置的现代性、风险控制的现代性、管理内涵的现代性、企业文化的现代性”的现代银行制度。才能适应当前大好形势的发展步伐。
三、突出重点,提升企业服务、业务能力,推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我们要把产品创新当作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满足客户需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可以覆盖客户多方面需要的金融产品。除开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干部职工信用贷款”外,当前要大力打造个体工商和中小企业贷款品牌,建立多保障、低风险、手续简便快捷的特色产品,提升六盘水钟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四、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
全省农村信用社都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落后的情况,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们要把提升网点服务硬件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对老旧网点争取在短期内完成统一的重建改造工作;在全省各乡镇特别是在只有临时服务网点的地方,安装存、取款一体机等便民设施;加快业务系统的开发或者引进。提升队伍文化、业务、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我们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形象。
国发2号文件下发后的今后几年内,省内的各行业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农村资金的缺口将会短时间内变得很大。而农村资金缺,资金需求大,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将影响“三农”的发展,而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的地区性银行,应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农户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牢牢结合起来,坚持开发式金融服务方针,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加大资金支持,帮助广大农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事后监督部:周开丽
2012年03月28日
第四篇:国发1980,135号文件
国务院批转广西壮族自治区
关于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发[1980]135号)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近几年在处理边界地区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了成功经验。现将他们《关于我区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转发给你们一阅。
当前,有不少省、自治区的一些地方,因山林、草原、水利、矿产等权属的争议不断在双方接壤地区发生纠纷,甚至引起大规模的械斗,使这些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失,既影响安定团结,又妨碍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希望有关省、区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做法,抓紧处理边界纠纷,使矛盾尽快得到解决,以利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九八零年五月二十三日
关于我区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情况报告
国务院:
我区在历史上遗留着许多土地、山林、水利纠纷,有些和兄弟省接壤的社队也和对方存在一些边界争执。多年来,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新的矛盾又不断出现,双方为了山林、地界互相争执,械斗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党的纪律、政策和法律无法贯彻执行,纠纷普遍增多。参与纠纷、械斗的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千余人,械斗动用的器械,不仅有土枪土炮,还有民兵武器炸药。凡是发生纠纷,械斗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破坏生产建设。迅速地处理好这一问题,是这些地方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为了消除这一不安定团结的因素,巩固和发展我区的大好形势,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早在一九七五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就着手解决纠纷问题,全区上下,经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全区历年来累计发生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六万六千九百二十三起。到一九七九年底止,共处理了六万二千八百八十五起,占百分之九十三点九。其中,我区与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四省共有边界纠纷四百五十四起,已处理三百七十七起,占百分之八十三。
大量的纠纷取得了妥善处理,使这方面的来信来访大大减少,械斗伤亡事件逐年下降。据统计,一九七四年全区共发生械斗五百二十六次,死二十七人,伤一千五百五十人,到一九七七年下降为三十四次,死五人,伤二百零九人。解决了纠纷的地方,人心稳定、治安良好、精力集中,生产不断发展。
我区处理纠纷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处理纠纷工作的领导。
处理纠纷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层层加强领导,才能搞好,经过请示自治区党委同意,自治区于一九七三年底成立了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领导小组,由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同志兼任组长。一位区党委常委和区农办副主任兼任副组长,区直属农、林、水和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从这些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纠纷工作。各地、市、县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全区共有二百二十五名县以上领导干部,九百九十二名公社领导同志,以及六百四十名专职干部负责这项工作。由于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力量,处理纠纷的工作,很快就在各地陆续展开。
为了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自治区处理纠纷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八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四次批转了领导小组的情况报告、会议纪要,有力地指导了处理纠纷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区党委的部置。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都把处理纠纷工作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前几年,各地派工作队下去时,都把处理纠纷列为工作队的一项任务平时,各地在布置中心工作的同时,也布置处理纠纷工作,在下乡检查工作时,也检查处理纠纷工作;在召开干部会议时,也讲处理纠纷工作,反复强调要把这项工作搞好。由于贯彻了领导挂帅亲自动手,分级负责的原则,使处理纠纷工作开展顺利,解决迅速。
二、做好纠纷地区的干部思想工作。
我区的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绝大部门是在生产资料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发生的。这些纠纷,一般不是个人与个人的纠纷,而是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营单位之间的矛盾。
五、六十年代期间,社队群众对山权、林木、地域的需求矛盾并不突出。后来,由于人口增加,生产发展等情况的变化、争执日增多。特别是一些发生过械斗,打死打伤过人的地方,更是互算旧账,纠缠不休。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纠纷的发生和解决,党员和干部起着决定的作用。干部不点头,纠纷闹不起来,干部不同意,纠纷解决不了。许多纠纷长期解决不了,就是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思想不通。因此,层层做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是解决好纠纷的关键。自治区要求各级处理纠纷的干部要敢于负责,敢于支持正确意见,纠正错误意见;要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层层打通思想,阻力在哪一层,就重点做好哪一层的工作。要着重讲清处理好纠纷与发展安定团结,搞好生产建设的关系,帮助有关干部和群众克服本位主义、宗派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到讲党性,讲团结,讲政策,讲风格,按照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双方利益,互谅互让地解决问题。如上思、宁明两县之间的山林纠纷,经过学习政策,调查研究,双方一致同意原来的争议区应属宁明县范围。但上思县的一些生产队在山下有水田,历来在山上打柴放牧,要求按历史习惯给予照顾。开始宁明县的社队干部和社员代表不同意,经过该县负责同志做社队干部的思想工作,按历史习惯照顾了对方的要求,达成了协议。事实证明,只要干部的思想通了,群众的工作就迎刃而解。同志们说,处理纠纷千难万难,干部思想路线对头就不难。
三、搞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落实党的政策
土地、山林、水利纠纷情况错综复杂,原因多种多样,要使纠纷处理得当,必须深入实际,勘看现场,通过调查会,个别访问等方式,了解纠纷的历史和现状,弄清纠纷的前因后果和争执的焦点。自治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同志为解决我区博白、贺县与广东的廉江、连山县的多次纠纷,曾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社队,并会同广东省委冠庆延同志一起调查研究,反复协商,使两省区边界社队多年的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各地领导同志也都纷纷深入实际,就地解决问题。如柳州地区的有关领导同志为了处理好三门江林场与社队的纠纷,用四十九天时间,跑遍了纠纷的现场,弄清了纠纷的真相。同时,把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政策,和协商处理纠纷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便于各地干部群众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自治区处理纠纷办公室把党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处理纠纷的政策、规定、法律法令,连同《自治区处理土地、山林、山利纠纷工作会议纪要》,摘编成《处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工作手册》印发到各地。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一般都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关于涉及县界的问题,即要承认界线,又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矛盾解决什么矛盾。讲清楚处理纠纷,不是重新划县界;只能根据双方群众历来生产管理的习惯,经过协商,合理划分生产管区。如有超县界的地方,作插花处理。
(二)关于证据问题。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政策、规定、法律、法令,一般应以土改、合作化、四固定时的定论为依据。对于解放后党政机关的处理决定和双方商定的协议,应当维护。
(三)处理国营农、林场等企事业单位与社队的纠纷,应兼顾全民和集体的利益,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的关系。已经划定了场界,手续完备的应当维护,社队群众因原定场界不合理,致使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要妥善解决。原来场界不清,手续不完备的,应通过双方协商,划清场界,完善手续。
(四)要从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本着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双方群众的利益,解决双方群众的实际问题。
四、发挥当地党和政府的作用,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纠纷发生在群众之中,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最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党、政领导的作用。在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相信和依靠群众、解决自己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把纠纷解决在基层的原则,我们要求各地,凡是生产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扩大到大队;凡是大队之间的矛盾,就不要扩大到公社、县、地区。地、县内的纠纷,分别由地、县负责处理。双方多次处理不下的问题,报告上一级政府协助处理。钟山县燕塘公社板冠生产队和平西大队毛看生产队,为了争夺五百多亩山林,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发生争执,旧社会曾到伪南京政府告状,解放后多次调解也未能解决,是闹了三百多年的老大难纠纷。一九七五年,公社党委召集双方开会,谈危害、讲政策、摆前途,双方都提高了觉悟,互谅互让。最后,这五百亩山林,由板冠生产队占三分之二,毛看生产队占三分之一,妥善的解决了问题。博白是我区纠纷最多的一个县,纠纷多时达到四千四百四十五起。一九七五年,县里决定集中力量抓紧处理,县、社分别用开会学习的办法,组织双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批判本位主义,宗派主义、无政府主义,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增强革命团结,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一年之内全县处理了二千三百三十一起纠纷。到一九七九年底,他们已处理了四千三百六十七起,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全区已处理六万多起纠纷,绝大部分都是由当地党和政府负责处理的。
对于处理与外省的纠纷,一般也由当地会同对方共同处理。富川县与湖南江永县的边界纠纷,有些是多次处理不下的问题。过去他们一直认为,跨省的纠纷县里解决不了。一九七四年全区处理纠纷工作会议以后,富川和江永两县的同志共同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要把两个县的事当作一个县的事来办。经过双方发动群众,调查研究,协商处理,已有二十六起得到了解决。全州县庙头公社与湖南省有关的四十三起纠纷,由双方公社协商处理了四十一起。资源县梅溪大队与湖南省新宁县茶山大队的十六起纠纷,都是双方大队自己解决的。这两个大队原来双方争议十二亩山林,经协商划给了梅溪大队。后来梅溪大队党支部研究,这片山林在对方境内,由茶山大队管理较为方便,就主动让给了茶山大队。而茶山大队考虑到梅溪缺少石山,每次过境开山取石还要收费(每万斤石头收三十元,谷二十五斤)便将一处石山让给梅溪大队开采,双方都表现了互谅互让的精神,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事实证明,只要路线对头,指导思想明确,依靠基层组织,即使是跨省的纠纷,也可以解决好。
我区处理纠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产生了松动情绪,把处理纠纷工作的人员调回了原单位,工作无人负责,遗留的纠纷案件,多数是老大难问题,处理进度较慢。为了继续把处理纠纷工作搞好,我们已在三月上旬召开地、市处理纠纷办公室负责人会议,总结了工作,研究了措施。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到会讲了话,强调各地要继续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区直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分工负责,抓住重点,进一步做好工作。对多次协商处理不下的纠纷,要继续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效的,也可以采取政府或法院裁决的办法,历史遗留的纠纷处理完毕,在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纠纷,由法院按法律程序处理。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八0年三月三十日
第五篇: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国发[2012]文件)心得体会
淤泥中心幼儿园教师甘彩霞
当前,贵州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他的出台,意味着贵州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对文件的学习,我深有体会,现将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的心得如下:
首先,作为教师,最关心的当然是教育问题,贵州的贫困人口多,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青年平均接受教育少,思想观念落后,目前还存在有两三千人的村寨大学生只有几个,中专生、高中生都很少,多数青年人是上完初中就出门打工,由于没有掌握专门技术,外出务工的收入低,除去基本的生活费用,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剩余的。所以,应该加强教育事业发展,而不仅仅是喊口号,要认真落实。现在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九年义务教育,应该职业技术的培养,让更多的青年人学习知识和掌握生存的技能。
文件中的第 三十七条中指出“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扩大普通高中培养能力。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支持贵州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理工、民族医药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对贵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支持增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贵州高校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增加部属师范大学在贵州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贵州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们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其次,由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造成了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情况,而文件中的第 三十七条中指出“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和利用闲置校舍改建一批幼儿园,到2015年力争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
再次,文件中的第 三十七条中还指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县镇薄弱学校扩容改造。继续办好村教学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分期分批开办“小餐桌”。鼓励偏远少数民族村寨小学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支持校舍建设,配齐配好必要的管理人员,到2015年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解决小学寄宿生住宿问题。积极稳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国培计划”。加大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贵州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相关政策,推动贵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贯彻和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贵州人民不仅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更要善于突破常规、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品质。只有摒弃束缚贵州发展的一系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创新不息、突破不止、敢想敢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总之,国发[2012]2号文件已经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矛盾和任务,发展贵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做好份内之事,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创新突破、敢想敢做,要有超越平凡的理想和信念。创新不易,持续创新更加可贵。只有树立超越个人的大目标、大胸怀、大境界,才会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动力。